登陆注册
46962000000011

第11章 明朝前期(11)

刘伯温

刘伯温(1311年~1375年),名基,青田(今浙江温州)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元末进士,后弃官归隐。50岁时辅佐朱元璋一同大明。明朝建立后,负责立法编订,军卫制度的建立,朝廷体制的整顿等,对明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多才多艺,其诗词散文皆是明初的大家。

步入官场

刘基在元至顺三年(1332年)为举人,参加次年的会试和廷试就考中了进士,可谓一帆风顺。按元朝的规定,必须到25岁才可以参加乡试,可是刘基22岁中举,23岁就是进士了,原来他在报考时虚报了三岁。虽然在年龄上作弊,但考中则是靠真才实学,所以刘基的高中在乡间一时传为美谈。然而,与科举的坦途相比较,刘基的仕途却显得坎坷得多。毕竟,科举在某种程度上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才华,而官运则更多地取决于一个人对于官僚体制的适应能力。

元统元年(1333年)的进士刘基,直到至元二年(1336年)才授了一个高安县丞的官职。县丞是协助县令处理政务的小官,秩正八品。此后二十多年中,刘基先后出任过江西行省掾史、江浙儒学副提举、行省考试官、行省都事、行枢密经历、行省郎中、处州路总管府判等官职。这些官职中,儒学副提举是从七品,行省都事是七品,处州路总管府判是正六品。二十余年的宦途,不过一直是沉沦下僚罢了。对于自负不世奇才的刘基来说,自然极为郁愤。不幸,刘基的性格又是“疾恶如仇,与人往往不合”。刘基后来在与明太祖朱元璋的对话中也说自己“疾恶太甚”。在贿赂公行的元末官场,刘基的性格让他屡受打击。根据通行说法,最严重的打击分别出现在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和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47岁的江浙行省都事刘基因建议捕杀方国珍,与朝廷抚绥政策相左,次年春被羁管于绍兴。当时,刘基本人“发愤恸哭,呕血数升,欲自杀”。门人密理沙劝阻道:“如今朝廷是非混淆,岂是先生自杀的时候?况且太夫人在堂,您死了,她老人家怎么办?”羁管绍兴,倒让刘基真正享受了一生中难得的一段轻松时光。他纵情山水,写下不少关于绍兴的游记。在《游云门记》中,他说:“语东南山水之美者,莫不曰会稽。岂其他无山水哉?多于山则深沉杳绝,使人憯凄而寂寥;多于水则旷漾浩瀚,使人望洋而靡漫。独会稽为得其中,虽有层峦复冈,而无梯磴攀陟之劳;大湖长溪,而无激冲漂覆之虞。于是适意游赏者,莫不乐往而忘疲焉。”我们读到这样的一段文字,或可相信刘基真是会得了儒家中庸的精神。然而,绍兴山水之美,并未使刘基完全忘情其中。至正十六年(1356)春,江浙行省的一纸调令激起了刘基心中的涟漪。虽然绍兴风景难舍,但治国平天下的强烈愿望还是使刘基马上接受了这一调令,离开了绍兴,出任江浙行省枢密院经历,与枢密院判官石抹宜孙等同守处州。

不久,刘基升任行省郎中。与石抹宜孙同守处州这一段时间,是刘基心情最激昂的一个阶段。他与石抹宜孙彼此赋诗酬唱,甚是相得。然而,刘基虽然守土功大,但朝廷仅将刘基升为处州路总管府判。这一职位变动,使刘基对朝廷失望到极点。据说,刘基收到朝廷的谕旨后,即于庭中设香案,拜敕书,称:“臣不敢负世祖皇帝,今朝廷以此见授,无所宣力矣。”既然官职让充满抱负的刘基无法施展才能,于是他决计弃官归田,隐居在南田山下。刘基之言表明,他不是有意不为朝廷效力,而是朝廷没有重视他,给他的职位太小,让他无法干一番事业。

此时,天下大乱,地处偏僻的处州路也不宁静。元将石抹宜孙镇守着处州路,其弟石抹厚孙镇守处州北面的婺州路(今浙江金华)--那里是刘基好友宋濂的家乡。处州路东面是占据浙东的方国珍;北面是势力强大的张士诚;西面朱元璋的军队也开始进逼。隐居的刘基一方面已无法再为朝廷效力,另一方面却从内心中瞧不上纷起的割据势力。在刘基心中,这些占据一方的“寇”最多也就是“勾践之业”,称霸一方而已,不值得投奔。于是,刘基一边组织乡人于乱世中自保,免遭方国珍的骚扰;一边著《郁离子》,以寄托自己的一腔幽愤。正如《剑桥中国明代史》中所说:“(元朝末年)精英分子并没有去搞颠覆活动,发表不同政见,或者急于公然参加反对这个受苦难的政体的叛乱。他们接受元朝的合法性,一直期望它有所改进。就是当遇到政府有不可避免的失误时,他们也还是迫切地希望保持自己家乡的有秩序的现状。如果说元朝从他们这些社会的天然领袖身上得到的支持越来越少,那么,许多反对元朝的叛乱分子……也没有得到他们大规模的自发的合作。”刘基正是这一类精英分子中的一个典型。在各路割据势力中,尤以朱元璋的势头最猛。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他的部队攻克了婺州路,不到一年,即第二年十一月,处州路也落入朱手,刘基的好友石抹宜孙败走。最后一块让刘基容身的净土也失去了。后来有人说:“这一年,先生因不为元用,隐居青田。如果不是这样,势必与胡琛、章溢等同议守备,出奇制胜。”以刘基的谋略,朱元璋的军队是否能顺利攻陷婺州、处州,还真是难说。明代学者王世贞就说:“元朝不用刘基,等于是将刘基送给了太祖朱元璋。不使刘基与太祖角力争斗,反而让刘基成为太祖的谋臣,为敌所用,真是奇特啊。”换句话说,若非被弃用于元朝,刘基也就成不了明朝的开国功臣。

辅佐朱元璋

刘基的出山,一半是请出去的,一半是逼出去的。刘基的出山为未来的朱明王朝立下了不少功劳。

朱元璋对于刘基,早已闻名。明代张萱《西园闻见录》记载说,太祖朱元璋初在滁阳间,韩国公李善长举荐浙东宋濂能知象纬,谁知宋濂却说:依我看,我的本领不如青田刘基。但对于刘基来说,投奔朱元璋实是不得已的行为。明朝建立后,《刘基行传》的作者为神化朱元璋、刘基君臣间之契合,就杜撰出西湖望云和陈说天命的故事。据说,刘基在做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时,曾游西湖,见异云起西北,光映湖水中,同游者鲁道原、宇文公谅等人都以为是庆云,将分韵赋诗。刘基独纵饮不顾,大声道:“这是天子气啊,应在金陵,十年后有王者起其下,我当辅之。”当时,杭州城还是一片繁华,同游的人都以为刘基说狂话,吓得纷纷避走,说:“这不是要连累我们灭族吗?”刘基与门人沈与京痛饮而归。十年之后,即朱元璋攻破处州时,刘基大摆筵席,向亲朋好友陈说天象,说:“此天命也,岂人力能之耶?”于是与朋友叶琛、章溢应征赴金陵。其实,清人杜荫棠曾经指出过“西湖望云”的故事来源。他在其《明人诗品》中说,刘基在元时,有《和王文明》绝句云:“夜凉月白西湖水,坐看三台上将星。”有好事者遂附会说刘基曾望西湖云气,实际上是胡说。

刘基出山,其实是不得已。早在至正十九年处州被破时,朱元璋部将缪美就强迫刘基出山,将他带到金陵。无奈刘基确实不想留下来,朱元璋也只好放他回去。不过,刘基这样的人才肯定会始终惦记在朱元璋的心中。大概不久之后,朱元璋指示他的另外一个部将孙炎去劝刘基出山。孙炎此时是处州总制官。

孙炎这个人,在明史上不是很出名,今天的人也不怎么知道他,但在当时,他可是朱元璋最为得力的干将之一。时人夏煜描述朱元璋与孙炎之间的关系说:“我皇入金陵,一见颜色厚,高谈天下计,响若洪钟扣。”根据宋濂、汪广洋等人的记述,孙炎这个人身高六尺余,面黑如铁,有一只脚还有点跛,不怎么读书,但却喜欢赋诗,往往有奇句,又善于雄辩,一开口就是数千言,在他的面前,人人都怕他那张嘴。孙炎还非常喜欢喝酒,喝了酒后作诗辩论,有如神助,豪情万丈。孙炎交友广泛,夏煜、宋濂、汪广洋都是他的好友。可以想见,孙炎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

对刘基,孙炎一开始是派使者去请。请了几次,刘基就是不肯出山,只是送了一柄宝剑给孙炎。孙炎将宝剑封还,作了一首《宝剑歌》,大意说这宝剑是刘郎的传家宝,我不敢接受,还给您,希望您能够献给明主,这才合适,好比大旱之后换了甘霖。他的意思是要刘基出来帮朱元璋做一番事业。孙炎还附上了一封信,洋洋数千字,说的也无非是这类意思。刘基没办法,只好去见孙炎。孙炎见刘基来,高兴得很,摆上了酒,与刘基对饮,谈论古今成败的往事,好像大河奔腾、峡谷决堤一样,滔滔不绝,一点也没有阻碍。这一来,刘基佩服不已,说:“我刘基开始时以为比您强,听了您的议论之后,我哪里敢跟您比啊。”孙炎以其豪情与雄辩折服刘基,完成了朱元璋下达的任务。控制家乡处州的朱元璋势力无疑是一个最恰当的投奔对象!这时候,朱元璋正在努力争取他。刘基也看到在当时的割据势力中,只有朱元璋兵精将强,最有前途,更何况也许从总制官孙炎的身上他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呢。在经过一段时间犹豫后,本来不情不愿的刘基也便顺水推舟,来到当时朱元璋的权力中心地--集庆路,从此踏上新朝的宦途。当时,朱元璋已将此地更名为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对于刘基的了解,似乎局限于其“象纬之学”,即观天象、验谶纬的本领。所以,他征用刘基,最初的目的也许是想借助刘基的术数之学。杨启樵先生指出,明太祖之崇尚方术,殆受当时风气之影响。元代诸帝都喜欢方术,在历朝皇帝中是最突出的。朱元璋生于元末,自然不能不受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在朱元璋身边,术士颇多,如周颠、孟月庭、张铁冠等人。所以,在最初朱元璋的印象中,刘基也许不过是方术之士,而未必有学问。

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刘基来到应天府时,朱元璋问的第一句话是:“能诗乎?”刘基的回答是:“诗是儒者的末事,哪有不能的。”朱元璋指手中斑竹箸,让刘基赋诗。刘基随口念道:“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朱元璋蹙眉道:“秀才气味。”刘基说:“不对。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留侯指张良,他是刘邦的谋臣,也是汉朝开国功臣,曾借刘邦吃饭用的筷子,用以指画当时天下大势,为刘邦出谋画策。这就是“借箸”的故事。朱元璋听完刘基的诗,大喜。一席对话,让朱元璋对刘基的印象由一个术士变而为一个酸儒,再变为一个张良般的谋略之士。朱元璋初见刘基的情景,还有另外的说法。朱元璋见宋濂、刘基、章溢、叶琛,说:“吾以天下累四先生矣。”比较而言,后一种说法也许合乎史实。四人既然同被征召,同时召见极是自然。而且,朱元璋起事之初,还是注意尊重儒士的,似乎不可能边吃着饭边让刘基对着自己的筷子赋诗。然而,初见赋诗的传奇,却逼真地道出了刘基的性格。刘基决不是一个单纯的术士,也不是一个只会作诗的文人,而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儒生。据说,刘基当时就向朱元璋呈了《时务十八策》,只是记录失载,后人无法得知具体内容。

其实,刘基要真正成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自然要表现出让人信服的能力来。据说,当时诸将多半是朱元璋在滁州、濠州刚起兵时就跟随他的人,多年来力战有功。何乔远《名山藏》称当时刘基以儒生“称军祭酒”,一直到龙江之战时,朱元璋才令诸将拜其为“军师”。没有证据表明,“军祭酒”是不是朱元璋设立的一种官职,而且“祭酒”一词,虽然有“师”的意思,但似乎多少还表示刘基在军中仅是负责一些礼仪性的事务,并没有真正地成为军中谋略的重要决策者。刘基真正成为“军师”,乃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于南京城外的龙江一战之时。

同类推荐
  • 一代谋圣——张良

    一代谋圣——张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名人传记丛书——贝比·鲁斯

    名人传记丛书——贝比·鲁斯

    1895年2月6日,在美国东部巴尔的摩市卡姆丁路426号,一个男婴出生了。他的出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快乐。具有德国血统的父亲为了一家的生计忙碌个不停,都顾不上看这个孩子一眼;有着爱尔兰血统的母亲已经被众多的孩子和艰难的生活把精力都消磨光了,没有一点为人母该有的欣喜。刚出生的小男孩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职业棒球运动员贝比·鲁斯。
  •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本书共收录了九篇文章,包括中国第一位现代买办——唐廷枢、清末军医——何守仁、中国第一位周游世界的平民旅行家——潘德明、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家——杨仲子、等。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作曲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作曲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作曲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热门推荐
  • 春风十里 只因有你:愿世间女子所爱皆可得

    春风十里 只因有你:愿世间女子所爱皆可得

    世间女子,皆是传奇。李清照、卓文君、谢道韫、上官婉儿……从金枝玉叶到万凤之王,从千古才女到巾帼英雄,四十四位传奇女子的倾城往事。她们纵然食尽人间烟火,历尽爱恨情痴,却仍以自己喜欢的样子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她们的香气穿越了历史,赢过了时光。不畏惧,不软弱,勇敢向前。愿她们的人生,成为你人生进阶的启示录。
  • 重生暖婚:宸少,宠上瘾

    重生暖婚:宸少,宠上瘾

    【重生,甜宠,双洁,1V1】“夫人,今天份的情书收到了吗?”电话那头清冷磁性的声音传来,苏慕嘴角不由抽了抽。“……我真的不喜欢收情书,你能不能别写了!”不然我会控制不住的想揍你!……重生前,苏慕义无反顾的和未婚夫解除了婚约,最后被渣男骗财,还搭上了一条命;重生后,她痛改前非,直接拉着未婚夫闪婚了!婚后,她看着那个趴在桌子上写情书的某男,无语望天。这绝对不是她认识的冰山毒舌男,那丫的怎么可能会写情书,疯了疯了……
  • 人皇成长计划

    人皇成长计划

    三界至高法则。十世好人,一世修炼,永世人皇。重生当了个便宜皇帝,熬了十辈子的赵开以为自己的春天终于是要来了。“人皇修炼任务如未完成,功德消散,投畜生道,重攒功德。”恶毒后妈,中二弟弟,如狼似虎的大臣,弱不禁风的小国。哦,天啊,我还是赶紧去重攒功德吧。这是赤果果的逼人为畜啊。ps:这是一个君王梦、武侠梦、11梦。倾尽天下,快意江湖,拥怀红颜!(道友,我看你玉树凌风,三花聚顶,将来必成大器。今天给你个小小的任务,本书简介旁有一个“加入书架”的按钮,你先把它“点亮”我们再来谈谈如何称霸异界如何?好人一生平安!)
  • 时代之门

    时代之门

    公元3030年,人类科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步入了宇宙大殖民阶段,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不再存在,所有国家以“人类联盟条约”为依据,成立了人类联盟自治政府。为了促进各个星球之间的交流以及人类自身的进化,联盟政府以南天星上的不明黑色矿石为源,开发出了名为“游戏之种”的产品,开启了人类进化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时代。《人类史》上有这样一句话:“游戏之种对我们人类的意义,就好像是神话时期普罗米修斯盗给人类的火种一样,拉开了新时代的大门,它为我们人类联盟培养了数不尽的超级战士,其中的十大传奇强者更成为了我们人类联盟纵横宇宙的绝对支柱。”“我们称呼这个时代为,超进化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上古之诺伊之泪

    上古之诺伊之泪

    你的泪,过去的回忆随着它破碎,只为那个男人不曾为你转头......你的泪,现在的经历让它散落成珠,只因眼前的一切让你对众神失望......你的泪,未来的预言让它消散在空中,天边的曙光让你看到希望......你泪如雨下,你泣不成声,你泪血泪连襟,你哭的酣畅淋漓......你看着天边的云彩想到若是人生只若初见那该多好!你有看着自己掌中凝成的珍珠对自己说,这一辈子这样挺好!
  • 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这是承接《未央梦》的故事,讲述的是汉宣帝刘询成为手握权力的实权皇帝后到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但这本书是小说,并不是历史真实,讲述了一个来自民间的睿智皇帝的后半生的故事,赵广汉之死,外戚的崛起,解忧公主的回归,在大汉帝国最强盛的后半段时间的故事。容我慢慢写。
  • 九兮拾秋

    九兮拾秋

    当说书人遇上谏言官,当精明小侠盗遇上县尉老戏精。万般套路皆是情,败北狗腿拍马屁。“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儿啊?”“我叫拾秋。你呢,怎么称呼你?”“我叫余九希,但他们都习惯唤我九公子。”“余九希?九公子?这名儿听着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本公子乃是本县的县尉,你可不得熟悉嘛。”“什么?您是九大人?草民拜见九大人。”“九大人?我还八大人呢,甭客气,起来吧。”“额,大人,您上这干嘛来了?”“抓贼。”“抓的什么贼?”“侠盗十姑娘。”“啊???”“怎么你认识啊?”“不不不,我不认识。”“不认识你紧张什么?”“我不不紧张啊”天爷啊,我这可真是做贼的遇到截路的了。......“大人,您都不会半点功夫,还一个人就跑来暗访这山匪寨子,敢问您是承蒙了哪位大仙护佑,竟有如此胆识啊?”“要打架能打赢,那我朝还要和亲作甚?”“大人,莫不是您不想做官,要改行给这窝蛮寇匪子做压寨夫婿了?大人您可千万别想不通啊,您前途可正一片光明呢。”“咱俩要是暴露了,我就告诉他们你是县尉的相好,让他们拿你去找县尉换银子。”“啊?大人,您如此做法如何算得仗义,我刚才还救您来着。”“死道友不死贫道,我会替你照顾好你阿翁的。”“大人~…”
  • 浮笙手册

    浮笙手册

    一介散仙晓云河意为了寻找八百年前的真相,得到一个手册,里面记载了许多事情,一个个问题都和她所寻找的真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她孑然一身踏上了旅途,意外遇见陌梧他们......
  • 网游之雾隐云巅

    网游之雾隐云巅

    银河纪元,一款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的游戏被游戏寡头企鹅讯研发出来。《云巅》是有史以来最科技的游戏。它通过“量子传送门”将玩家数据化导入游戏。《云巅》是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游戏。它没有死亡复活系统,玩家在游戏中死亡就意味着被淘汰,被淘汰的玩家永久被限制进入游戏。《云巅》是有史以来最难玩的游戏。玩家的一切活动都在游戏中进行,想要回到现实,要么选择死亡,要么摘下王冠。十亿玩家趋之若鹜,摘得王冠获得无上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