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12100000031

第31章 宋(2)

此时,太宗只能传位与自己的儿子了,但太宗对此却十分谨慎。本来他是打算传位于长子元佐,但不料元佐疯了,他疯得最厉害时竟一把火烧了宫苑。于是他只得改立次子元僖。但太宗当时迟迟不敢立皇太子,只是任命元僖为开封府尹。这是个很敏感的官职,太宗、赵光美都曾是开封府尹,实际上朝臣也就明白了元僖即将是皇位继承人。谁知,元僖还没等被立为太子,忽然得暴病死了。元佐疯了、元僖死了,这一连串的事情引得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为平息流言,太宗终于下定决心立元侃为皇太子,并举行了盛大的立皇太子的仪式。至此,太宗总算完成了从兄终弟及到父死子继的王位继承制的转换。

其实,无论是兄终弟及制还是父死子继制,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总是与血腥相伴。

忠义杨家将

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评书《杨家将》、戏曲中的杨家将戏,把杨氏一门的忠勇英烈演绎得淋漓尽致。当然,不少杨家将故事都是后人根据历史敷衍而来,而且其中不乏虚构的成分,不过杨家将的几个主要人物杨继业和他的几个儿子却是史有其人的。

《杨家将》中提到的杨令公杨继业,本名杨崇贵,他最先是北汉的将领。由于他从年少时就追随北汉的世祖刘崇,因此刘崇非常信任他,于是赐他刘姓,改名为刘继业。宋朝进攻北汉时,刘继业率兵抗宋,后来,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刘继业也随之降了宋。因宋太宗知其骁勇善战,便重用他,并恢复了他原来的姓氏,改名杨业。杨业降宋后,多次出征御敌,东挡西杀,敌将闻风丧胆,因此有“杨无敌”之美誉。

北宋建国后,契丹一直是北宋的心腹大患。太平兴国七年(982),12岁的辽圣宗即位,其母萧太后临朝称制,正是母寡子弱的时候,宋太宗便想趁此时机大举北伐。于是他派出了三路兵马,其中的西路便由潘美、杨业率领,潘美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潘仁美。不过潘美可不像故事中说的是个大奸臣,而是宋初时的一位名将,为人平易近人,处事也十分谨慎。当初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唯独没有削夺潘美的兵权。这倒不是赵匡胤对他格外开恩,只是因为他每次赴镇,都把妻儿留在京城,太祖有人质在手,当然不怕他造反了,所以就可以保留兵权了。正因为潘美的谨慎,才使得他虽功高震主,却能长保平安。

雁门关这一次,潘美和杨业出兵北伐,他们出雁门,至寰州(今山西朔县东),与契丹兵一场恶战,迫使寰州刺史开城投降。接着,他们又攻下了朔州(今山西朔县)、应州(今山西应县)、云州(今山西大同),捷报频传。然而,不久就传来了宋朝东路军败退的消息,而中路军也已退回境内。西路军一时间成了契丹军集中兵力攻击的对象。而此时,宋太宗令潘美、杨业等护送云、朔、寰、应四州的百姓迁入宋朝境内。还没等他们行动,萧太后就亲率大军夺回了寰州。面对这种形势,杨业建议不要与契丹直接交锋,因为他们的任务只是迁移百姓,同时他详细地讲了如何使余下的三州百姓安然撤入宋朝境内的方法。但监军王侁对此却极力反对,主张直趋寰州与契丹军交战,但杨业认为这是必败之道,王侁一听,竟讥讽地说:“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怎么今天一反常态,不肯出战,是不是有别的打算啊?”杨业原本是北汉降将,王侁这番话分明是说他有二心。情急之下,杨业遂请求出战。临行前,杨业深知此一去凶多吉少,便对潘美倾诉自己对太宗的忠心,立誓要报答太宗的知遇之恩。接着他遥指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对潘美说:“这次出战,肯定是要失败的,你们可以在这里埋伏步兵,等我打到此处时,步兵齐出,说不定还有救。”潘美依计而行,和王侁率领士兵们在陈家谷口列阵以待。

辽军那边一听说是杨业出兵,哪敢轻敌,于是由耶律斜轸亲自迎敌,并把杨业引入了大将萧挞凛的埋伏圈。杨业再勇,毕竟寡不敌众,从天明战到了日落,只杀得人困马乏,血染征袍。忽然,他看到了陈家谷口,心中顿生希望。他知道那里有潘美的伏兵,于是有意放慢速度,诱敌进谷。耶律斜轸正想进谷,猛然醒悟,怀疑谷中有埋伏,但此时士兵们已如潮水般向谷内冲去,萧挞凛只得让耶律斜轸守住谷口,挡住后面的士兵,他自己率兵冲进了谷口。

满怀希望的杨业拍马进了谷,却发现谷内寂静无声,根本没有宋军的影子,心里凉了半截,杨业长叹一声,凄然地说:“真没有想到这些人竟如此不讲信义,我杨业死不足惜,可这些将士难道也要白白地搭上性命吗?”于是他准备出谷后由自己引开敌人,让将士们抄小路去逃生,众人听了,十分伤感,忽然有一人问杨业:“元帅,您家里也有妻儿老小,有什么话要让我们带回去的吗?”杨业说:“我入宋以来,也没立什么功劳,哪能再以家人的事麻烦朝廷!儿孙自有儿孙福,我没什么可担忧的。只是请你们转告朝廷,说我杨业有负圣恩,不能再为朝廷出力了。”这番话令将士们热血奔涌,纷纷要求留下来与杨业同生共死,杨业再三相劝,众人却执意跟随。杨业深知契丹兵瞬息即至,于是他率众出谷,沿小路向南而去。不料行至狼牙村时,被辽军包围。杨业身边的百余名将士力战而死,杨业身负重伤,犹孤身奋战,最终被擒,绝食而死。

由此看来,杨业的死的确与潘美有关,但潘美也并不是存心要陷害杨业,只是因为他们在谷中埋伏了很久,不见杨业来,王侁以为杨业已击退辽兵,便急着去抢功。潘美虽是主帅,却也不敢得罪监军,只得撤出了谷。待听说杨业兵败,再返回去救援时,为时已晚。潘美因此被官降三级,王侁则被发配金州(今陕西安康)。

杨业共有七个儿子,其中的一个儿子杨延玉与杨业一同战死。另外的六个儿子中,人们最熟悉的是杨延昭杨六郎,延昭本名延朗,据《宋史》记载,延昭实际上是杨业的长子,而并非行六。延昭智勇善战,驻守边防二十余年,治军严整,身先士卒,在士兵中颇有声望,契丹人亦闻名丧胆。延昭生有三子,其中文广颇有乃父之风,在边境屡立战功。杨业的其他几个儿子也都被朝廷录用为官。

早在南宋时,就有人把杨家将编成了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为这个故事增加了不少虚构的人物,增加了诸多鲜活的生动情节,使杨家将成为了忠义的化身。

澶渊之盟

五代时,石敬瑭为做皇帝,向契丹称儿割地,拱手相送了燕云十六州的土地,使中原失去了屏障,由此埋下了战争的祸端。

早在宋朝建立之前,契丹就已建国,国号辽。宋朝建国以后,每代皇帝都念念不忘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太宗就曾两次大举攻辽。而辽朝则因为五代时周世宗曾夺走十六州的瀛州(今河北河间)和莫州(今河北任丘),故而以收复失地为名,不断南下。就这样,数十年来,宋辽战争不断。随着辽朝国力的增强,辽圣宗统和十七年(999年)、十九年(1001)、二十年(1002)、二十一年(1003),辽军连续南下,宋军接连失败,令寇准当时在位的宋真宗忧心忡忡。

就在真宗一筹莫展之际,他正确的用人策略使形势出现了转机。北宋景德元年(1004)七月,宰相李沆亡故,宰相位空缺,真宗选中了毕士安。按照宋制,宰相一般由三个人担任,至少也要由两个人担任。于是,真宗就让毕士安再推荐一个人,毕士安便向真宗推荐了年轻有为、慷慨忠义的寇准。他对真宗说:“如今边境多事,需要的就是这种不计个人得失、敢想敢干的人。”其实真宗早就想用寇准,但又觉得他太年轻,所以想让毕士安这样年高有德之人扶持一把,如今毕士安一番话正合真宗的心意,于是毕士安和寇准被同时任命为宰相。

寇准十九岁中进士,早在宋太宗在位时就得到重用,可惜他嫉恶如仇过于刚直的性格终不为太宗所容,被贬为知州。这一次真宗重新起用他,可以说是找到了扭转宋军败势的良方。

当寇准听说北部边境常有小股辽国士兵出没,便断定辽军要大举进攻,于是他告诉真宗要加紧练兵。果然不出寇准所料,闰九月十三日,辽圣宗、萧太后率大军倾国出动,气势汹汹开进宋朝边境,直抵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威胁宋朝都城开封。急报飞来,朝廷上下一片恐慌,真宗也是惊慌失措,唯有寇准镇定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寇准的镇定可不是装出来的,因为他很清楚,各要塞已有重兵把守,而辽军多年兴兵,国力已弱,此时又孤军深入,必败无疑。而参知政事王钦若则不同意他的观点,反驳说:“去年四月,辽军南下,我们的部署和现在相同,怎么就打败了呢?何况上次来的只是辽的大将,而这次辽圣宗、萧太后亲自率军,这怎么能取胜呢?”寇准不想与他争辩,只说了一句:“我自有我的主意。”真宗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寇准的妙计,当晚就把寇准召了来询问对策。寇准说:“以往我军失败,都是因为士气不足,此次,臣请陛下御驾亲征,将士们必然士气大增,还愁不胜吗?”这条妙计可是真宗万万没有想到的,他没有当即答应寇准,而是又召见了毕士安,问他寇准的想法是否可行。毕士安当然是举双手赞成,这促使真宗下定决心亲至澶州。

这时,辽军与宋军已经开战了,寇准一方面调兵遣将部署兵力,另—方面为真宗御驾亲征积极作着准备。辽军不断攻城,宋军坚守城池,几次交锋,辽军没占到一点儿便宜,反而接连损兵折将。萧太后见到战事不顺十分烦恼。这时,有一人借机劝说萧太后与宋朝罢兵结好。萧太后身边怎么会有人劝她与宋朝结好呢?这人可不是辽人,而是宋朝的降将,名叫王继忠,他曾是高阳关副都部署,在一次与辽作战时,被辽将活捉。萧太后觉得他是个人才,便厚待于他,他也就成了萧太后的亲信。但王继忠毕竟是宋人,看到家乡父老惨遭屠杀,于心怎忍,于是便提出了议和的想法。此时的萧太后年事已高,连日鞍马劳顿,已令她心力交瘁,何况又难操胜券,还不如罢兵议和呢。所以,王继忠一提出议和,可谓正中下怀,萧太后即刻令他修书一封转呈真宗。

真宗收到信后,先是怀疑对方议和是真是假,而后又提出要辽朝先派使者来求和,以避免他们提出割地的条件。而辽朝那边则提出要宋朝先派使者,双方各执己见,谈判还没开始就告吹了。

在此后的一个月内,宋军捷报频传,萧太后再次提出议和。而此时的真宗却在宋军连胜之时决定由宋朝先派使者,拱手把主动权让给了辽朝。

这时,真宗也已起程,向澶州进发。一路上,真宗胆战心惊,越临近澶州,离辽军也就越近,真宗开始后悔此行,再加上一些主张南下金陵避难的人的挑唆,真宗动摇了,心生返程的念头。但寇准等人力主继续向北进发,尽快赶到澶州。真宗无奈,只得前行。这一天,真宗在殿前都指挥使高琼的胁迫下,终于登上了澶州北城门楼,天子的黄龙旗在城门上迎风飘扬,城下的将士们群情振奋,山呼万岁。辽军见了这阵势,士气大减,而且在此之前,辽军的一员猛将萧挞凛被宋军射死,更使其锐气大挫。此时真宗似乎应乘胜退敌,但他还是希望议和以求暂安。

真宗派出的使者曹利用几经周折终于到了辽军营寨,但双方各执一词,谈判无果。辽又派使者见真宗,真宗对于辽提出的归还二州的要求当然不答应。已经是宋朝的土地了,怎么可以再割让给辽朝?不过,对于给辽金帛,他倒是很慷慨,只要每年不超百万就行。但寇准却不这么想,本来他是主张一分也不给,一定要一举击败辽朝,以绝后患,但真宗却想尽快停战,哪怕是只换得数十年安宁,也心满意足。寇准虽然无法说服真宗,但他还是警告曹利用,岁币不许超过三十万。正是有了寇准这句话,曹利用到了辽营后,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先是坚决拒绝归还土地的要求,而后又紧守三十万大关,最终与辽达成了每年向辽纳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共计三十万两的协议。同时辽圣宗又提出与宋朝结为兄弟之国的建议,从此罢战息兵。随即,宋辽据此订立了盟约,这就是“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使宋辽之争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但岁币却如同一副枷锁,使宋朝一步步走向了被动,以至贻害无穷。但在澶渊之盟订立后的数十年间,宋辽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特别是中原与北部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民族融合。

王安石王安石变法

北宋仁宗时期,“三冗”现象已十分严重,即冗官、冗兵、冗费,官僚集团日益庞大,军队数量急剧增加,致使朝廷财政负担加重,而为了弥补亏空,政府又将财政危机转嫁给了百姓,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庆历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推行“新政”,以整顿吏治为重点,但仅一年多就在保守势力的诋毁下夭折了。不过,此后部分地区的改革依然在不断地尝试着,众多的改革主张层出不穷,王安石的变法思想也在逐渐成熟。

王安石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在他少年时就已小有名气。22岁时他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他初为官是淮南判官,按照惯例,他在外做满一年官后,就可回京城考馆职,接下来就可以留在京城步步高升了。但王安石却不那么想,他觉得做几年地方官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情,更多地积累从政经验,于是他放弃了考馆职的机会,被改任鄞县知县。

在王安石做知县期间,他开始把他的变法思想付诸实践。在青黄不接时,他把仓库的积谷贷给百姓,等到收获了以后连本带息一起偿还。这样一来,不仅使仓库中的存粮得以不断更新,而且也使百姓逃脱了高利贷的盘剥,于国于民都十分有利。王安石做地方官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百姓的措施,所以很受百姓的爱戴。同时他的淡泊名利的心态也很得一些高官的赞赏,文彦博、欧阳修等都曾多次向皇帝推荐他,但王安石都婉言拒绝了,依然做他的地方官。王安石的这一举动反倒使他的声望越来越高。王安石无意于升迁,而朝廷却不断地给他加官,嘉祐五年(1060),王安石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是一个掌管国家钱谷的官,这个官职令王安石踌躇满志,决心不负众望大干一场,于是他向仁宗上了一道洋洋洒洒的万言书。大意就是要依靠皇帝来实行由上而下的变法改制,只有富国强兵,才能扭转目前的“积贫积弱”的局面。可以说,万言书集中反映了王安石的变法思想,然而遗憾的是,这份万言书并没有引起仁宗的重视。不过,王安石的主张却得到了另一个重要人物的赏识。他就是后来的神宗赵顼。当时,赵顼还没有即位,他经常听到周围的人谈论王安石,尽管未见其人,却早已对王安石的变法主张了然于胸。

仁宗时,王安石抱负无法施展,以母丧为由离职而去。英宗即位后,再招王安石复职,被王安石拒绝。英宗病逝后,20岁的赵顼即位,立刻起用他为江宁知府,几月后又升为翰林学士。神宗迫不及待地召见了王安石,与他一起议论治国之道,王安石再度提出了变法主张。

同类推荐
  • 大隋第三世

    大隋第三世

    隋朝纲常败、乱象渐丛生。在这即将拉开的历史帷幕,杨侗披甲跨马,举起屠刀,用皇室子弟的名义和尊严,维护与拯救这一个天下哭泣的时代。且看他如何用自己双手为波澜壮阔的大世之争拉开乱世序幕。大隋的辉煌,不会就此终结!读者交流‘寇寇’群:1623145
  • 第十一任太宰

    第十一任太宰

    狼烟四起,飘摇的大周,落在姬星河肩上,是雪国耻振国威,还是苟且生安乐死,他如何抉择?
  • 南陈恋

    南陈恋

    南北朝时期。南陈作为南方最后一个新生政权,从风雨飘渺到逐渐兴盛却又因皇权而走向没落。在陈国门阀世家的时代,晋家作为新兴的门阀家,主人公晋信之父晋武从没落的草根成为晋家开创者,并成为一名掌握帝国一支精锐之师的武将。作为陈国新兴的军权门阀家族,深受当今皇帝猜忌,不得不紧紧依附在陈国四大家族之首赵家。在一次有预谋的战争中,晋武被陈帝设计战死沙场,失去领袖的晋家摇摇欲坠十六未到的晋信依靠其天生的敏锐,为保护母亲,在黑暗的政治斗争中扛起晋家大旗,从陈帝设计的濒临灭门谋划中一步步走出。参与新皇皇权争斗胜出并逐步成为南陈权臣。在这一过程中,与赵家独生女赵韵和公主陈巧之间的情愫一步步升级,并依靠其化险为夷,主人公晋信得以成为南陈权臣的过程。
  • 精灵版三国

    精灵版三国

    熟悉的人物配上熟悉的精灵,双倍快乐!岂不美哉?特别备注:主角叫荀或,是荀彧的堂弟。简介:万军阵前,张角摇来“雷公助我”,黄天惊雷将炎帝镇压的大汉国运消耗殆尽,拉开了衰败序幕;虎牢关下,重泥挽马组成的飞熊军在李傕的率领下与公孙瓒的烈焰马义从决死一战,掀起了乱世兵戈;随后,又过了十年。塞外西域,被荀或忽悠的董卓带着耿鬼一路高歌猛进征战欧陆,拍拍屁股走人,搞起了白奴贸易;中原大地,荀或指挥着数万水系精灵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南水北调”工程,带领大汉人民走进了新时代。“嘴巴里面含好水,肚子里面装好水,膀胱里面憋好尿,等到了关中大坝才能吐出来!十吨水换一颗树果,口味可选!”注:主角叫荀或是荀爽的儿子,荀彧的弟弟,不是打错字。书友群:378532109
  • 唐朝小镖师

    唐朝小镖师

    这是一个开心而悲催的故事,现代的快递员,古代的私驿员。没有宏图大志,只想过平淡中带点小刺激的生活。还有一个绑定的坑爹贡献系统,让他哭笑不得。抽奖结果,小牙签一根、999一包、方便面一盒.......丫的,能有些有用的东西吗?比如,香奈儿口红、古奇包包,我可以送给女红十二坊的姐姐们啊。ps:此文是架空文,生活流,请不要过于纠结..........
热门推荐
  • 至邪之物

    至邪之物

    千奇百怪的魔瞳,诡异多变的天赋,这都是魔瞳术士天生的优势,魔瞳术士是法师?不好意思,我是比巨龙还猛的战士。
  • 龙腾九州

    龙腾九州

    主人翁秋风凌即将要退伍,因为一次特殊的训练使他步入了先天的境界,从此生命开始多姿多彩,爱恨情仇,忠与孝的抉择,回肠荡气,详情看了就知道了…….
  • 我的魔王城堡

    我的魔王城堡

    为了找回自己的妹妹,牧羽接受了来自世界的馈赠——魔王城堡!自此统领魔族走上了杀伐的道路。若干年后,牧羽看着眼前嬉戏玩闹的女孩们,不由得大声咆哮:“我只有一个妹妹,你怎么给我搞出这么多个?而且种族都不一样?”城堡中,天使彦和莫甘娜打架把城堡里弄得一团糟,和泉纱雾双眼放光手中画笔不断滑动着,蕾姆恭敬的站在一旁,初音洛天依在旁边唱歌助威,伊利亚抱着自己的手臂一脸幸福的表情,星空中还有数道身影激烈的碰撞着,隐隐传来一个声音:“哥哥只能是我一个人的!”总之,这就是一个妹控为了寻找妹妹毁灭世界的故事!
  • 侠客任侠客

    侠客任侠客

    侠客任侠客,英雄我与君。碧野悬风露,清风我携行。这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穿越到武侠世界追逐自己童年梦想的故事。如果上天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能不能成为我们想做的人?
  • 宠溺情人甘之如饴

    宠溺情人甘之如饴

    梓晴捂着脸,终于哭起来,只是眼泪一滴一滴掉落,幕梓晴本以为那次已把这辈子的泪都流光了,自己再也不会哭,却低下头泣不成声,是什么在慢慢啃噬着她的心脏?他说她自私,从来就没有像他那样爱她地爱他,他说连十分之一都没有。梓晴决定要代于昊赴生死约时,她不是想证明什么,而是她真的深爱着于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再婚难逃,总裁步步紧逼

    再婚难逃,总裁步步紧逼

    “和我在一起生不如死?我怎么瞧不出来,只听见你叫的很享受呢……”说完,他就俯身朝着我压下来!他狠狠的碾上我的唇瓣,我的心像被匕首狠狠刮过……他是我老公,可是我每次和他亲热的时候,他非但不会顾忌我的感受,甚至在看到我痛楚难耐的表情,会露出冷冷的讥笑。一切只因为……
  • 女权世界之大男当嫁

    女权世界之大男当嫁

    现代AI工程师猝死,魂穿大周朝。这是一个女权世界,三国鼎立。白子玉初到异世界,刚满十六岁,要出嫁了!出嫁?神马情况?喂,那个导演,这穿越剧本明显不对啊!这里是男频,是不是拿错了?难道不应该是让我娶一个,啊不,是至少娶一个公主吗?什么?没拿错剧本?是真的要让我出嫁?呵,笑话……这根本就不是男主角该有的戏码!……大周朝,女大将军府邸,内外一片喜庆。白子玉憋屈,咆哮道:“开什么玩笑?我可是正儿八经的纯爷们!怎么可能嫁给你一个女人?!”云无忧好奇道:“郎君不似一般男子,某甚是喜欢……”“???”白子玉一脸懵逼。
  • 毒情爱:美人策之代嫁庶妃

    毒情爱:美人策之代嫁庶妃

    出嫁变成代嫁,她成了破坏他幸福的凶手。他亲手端着堕胎药,送至她唇边,只因要将她正妃的头街,送给他的挚爱。身体剧痛着,她却无声低笑,三千青丝在身前男子眼中寸寸成雪。当一切明了之时,他自诩冷心绝情,却从此坠入无边地狱。
  • 老邢说历史

    老邢说历史

    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长河数千载。帝王的秘辛、离奇的往事、战争的烟云、诡异的事件那是数不胜数。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展示尘封已久的画面,尽在《老邢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