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53300000003

第3章

台城路·塞外七夕

白很河(1)北秋偏早,星桥又迎河鼓(2)。

清漏频移(3),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4)。

两眉愁聚。待归踏榆花,那时才诉。

只恐重逢,明明相视更无语。

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5)前,碧天凝竚(6)。

连理千花,相思一叶,毕竟随风何处。

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7)啼曙。

今夜天孙(8),笑人愁似许。

注释:(1)白狼河:即辽宁大凌河,古称白狼河,此处代指边塞。

(2)星桥又迎河鼓:星桥,即鹊桥,因由众星组成,故名;河鼓,当为何鼓,即牵牛星。

(3)清漏频移:意即漏壶的水滴得很快。

(4)金风玉露:金风即西风,秋风;玉露即白露,均为秋天的季候。秦观《鹊桥仙》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5)瓜果筵:旧时七夕之夜,妇女皆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6)凝竚:亦作“凝伫”,指因长时间注目而导致的眼神迷离。

(7)冷香:本指梅花一类的凄清香气,这里代指恋人。

(8)天孙:即织女星。

谒金门·风丝袅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1)。

一镜湿云青未了(2),

雨晴春草草(3)。

梦里轻螺谁扫(4)?

帘外落花红小。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注释:(1)清晓:清晨,拂晓。

(2)一镜湿云青未了:水中一片云,还有无边无际的青山。镜,这里指水面。

(3)雨晴春草草:雨过天晴后的大好春色令人倍添伤春意绪。草草,心绪烦乱。

(4)轻螺谁扫:当为谁扫轻螺。轻螺,淡眉;螺,女子画眉之墨;扫,描,画。

四犯令·麦浪翻晴风飚柳

麦浪翻晴风飐柳(1),已过伤春候。

因甚为他成僝僽(2),毕竟是春拖逗(3)。

红药(4)阑边携素手,暖语(5)浓于酒。

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注释:(1)麦浪翻晴风飐(zhǎn)柳:麦苗在晴天里起伏,柳条在风中摇曳。飐,风吹使颤动。

(2)僝僽(chán zhòu):忧愁,烦恼。

(3)拖逗:挑逗,引诱。

(4)红药:芍药花。

(5)暖语:缠绵的情话。

月上海棠·瓶梅(1)

重檐(2)淡月浑如水,

浸寒香(3)一片小窗里。

双鱼冻合(4),似曾伴个人无寐。

横眸处,索笑而今已矣。

与谁更拥灯前髻(5),

乍横斜(6)疏影(7)疑飞坠。

铜瓶小注,休教近麝炉(8)烟气。

酬伊也,几点夜深清泪。

注释:(1)瓶梅:插在瓶中的梅花。

(2)重檐:旧时建筑讲究的房子的两重屋檐,指在外檐下壁再安上一层板檐,避免斜飘的雨雪洒在壁上。

(3)寒香:梅花的清香。

(4)双鱼冻合:意指双鱼池已结冰。双鱼,做成双鱼戏水状的洗手池。

(5)拥灯前髻:本指女子因伤心在灯下以手拥髻。刘辰翁《宝鼎现》有:“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

(6)横斜:或横或斜,多以状梅竹之类花木的枝条和其影子。

(7)疏影:稀疏的影子,特指梅花。林逋《山园小梅》有“疏影横斜水清浅”。

(8)麝炉:闺房中熏香时烧麝香的炉子。

金菊对芙蓉·上元

金鸭(1)消香,银虬(2)泻水,谁家玉笛飞声。

正上林(3)雪霁,鸳甃(4)晶莹。

鱼龙舞(5)罢香车杳,剩尊前袖拥吴绫(6)。

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灯(7)。

追念往事难凭。

叹火树(8)星桥,回首飘零。

但九逵(9)烟月,依旧笼明(10)。

楚天一带惊烽火(11),问今宵可照江城。

小窗残酒,阑珊灯炧(12),别自关情。

(1)金鸭:鸭形的铜香炉。

(2)银虬:银漏壶、虬箭。这是古代的计时器,漏壶中有箭,水满箭出,箭上有刻度,用来计时,又因为箭上刻有虬形纹,故称虬箭。

(3)上林:即上林苑,为帝王的宫苑。

(4)鸳甃(zhòu):井壁,因砌成对称的样子,故名。亦借指井。

(5)鱼龙舞:唐宋时盛行的一种杂戏。辛弃疾《青玉案》有“一夜鱼龙舞”。

(6)吴绫:吴地产的丝绸。

(7)烧灯:即元宵燃放灯火。

(8)火树:指挂满彩灯的树。

(9)九逵:特指京城的大道。

(10)笼明:当为“胧明”,半明半暗。

(11)楚天一带惊烽火:指江南的战事。

(12)阑珊灯炧(xiè):指灯火即将燃尽。烛,灯芯燃烧后的灰。

点绛唇·一种蛾眉

一种蛾眉(1),下弦不似初弦好(2)。

庾郎(3)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

空房悄,乌啼欲晓,

又下西楼了。

(1)蛾眉:本指形似蚕蛾触须的细长而弯曲的眉毛。这里指弯弯的月亮。

(2)下弦不似初弦好:下弦月不如上弦月好。下弦,即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前后的月亮;初弦即上弦,上弦月,农历初七前后的月亮。

(3)庾郎:即庾信,南朝梁诗人,代表作有《哀江南赋》。庾信出使西魏时,梁为西魏所灭,后一直羁留北方,常愁思故国。姜夔《齐天乐》有 “庾郎先自吟愁赋”。这里作者以庾信自况。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1)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

片帆何处?南浦沈香(2)雨。

回首风流,紫竹村边住。

孤鸿语。三生(3)定许,

可是梁鸿(4)侣。

注释:(1)梁药亭:即梁佩兰(1630 —1705),字药亭,号柴翁。广东南海人。清初著名诗人,与屈大钧、陈恭尹并称为“岭南三大家”。梁药亭是纳兰好友。

(2)南浦沈香:南浦,向南的水边,泛指离别之地。张元千《贺新郎》有“更南浦,送君去”。沈香,即沈香浦,在广州。

(3)三生:即佛家所谓的前生、今生、来生。

(4)梁鸿:东汉初人,与其妻相敬如宾,传为美谈。《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春,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点绛唇·黄花城(1)早望

五夜光寒(2),照来积雪平于栈(3)。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4)?晓星欲散(5),

飞起平沙雁。

点绛唇·小院新凉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

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6)。

萧寺(7)怜君,别绪应萧索(8)。

西风恶,夕阳吹角,

一阵槐花落。

注释:(1)黄花城:在今北京市怀柔县境内。

(2)五夜光寒:五夜,五更;光,这里指积雪的反光。

(3)积雪平于栈:指积雪把栈道都掩住了。栈,栈道。

(4)旦:天亮。

(5)晓星欲散:黎明时分星星渐次隐没。

(6)酬酢:宾主相互敬酒,主敬客曰酬,客敬主曰酢。

(7)萧寺:即佛寺。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

(8)萧索:冷落,萧条,凄凉。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消息谁传到拒霜(1)?两行斜雁碧天长,

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2)人寂寂,玉钗敲竹信茫茫。

黄花(3)开也近重阳。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雨歇梧桐泪乍收(4),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5)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6)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注释:(1)拒霜:木芙蓉花,仲秋开花,能耐寒,故名拒霜。

(2)银蒜押帘:银制的蒜形押帘。

(3)黄花:菊花。

(4)梧桐泪乍收:指梧桐叶不再滴雨。

(5)摘花销恨:典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明皇于禁苑中,初,有千叶桃盛开,帝与贵妃日逐宴于树下。帝曰:‘不独萱草忘忧,此花亦能销恨。”

(6)屧(xiè)痕:鞋的印记。屧,木底鞋。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

欲问江梅(1)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2),

麝篝(3)衾冷惜余熏。

可奈(4)暮寒长倚竹,便教(5)春好不开门。

枇杷花下校书人(6)。

注释:(1)江梅:江边的梅树,一作野梅。

(2)翠罗裙:此处代指女子。

(3)麝篝:燃烧麝香的熏笼。

(4)可奈:无奈。

(5)便教:即便,即使。

(6)校书人:原指唐人薛涛,一代名妓,人称女校书。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有“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同类推荐
  • 说文解艺

    说文解艺

    杜书瀛兄嘱序于我,我先看目录,很大一部分竟是我没有读过的,于是把书稿看了一遍,有些学理性强的文章还没消化,或还似懂非懂,但我觉得应该来写这篇小序。书序可以有种种写法,有些著名的序言体文字,是就所序这一本书的中心内容或某一论点加以补充,生发开去,甚或是借题发挥,本身就形成一篇论文,限于学力,这是我做不到的。而人们近年常常批评一些人之写序,说有的是“友情出场”,有的是为了“促销”,有的通篇不过是些“感想”……总之应该列为写序之大忌的,——我现在要写的正不出这个范围。
  • 总有一种神圣让你向往

    总有一种神圣让你向往

    该书是一部弘扬时代精神,为英模立传的作品选集。本书收集了四个篇目:第一篇:纪实文学《这一路的风光》,全面记述了全国劳模、现任西安市劳模协会会长苌春福同志艰苦创业、勤奋工作的先进事迹。第二篇:报告文学《夕阳依依向谁家》,记述了原西安市副市长靳毅仁同志离休后倾力扶助西电公司残疾人创业的感人事迹。第三篇:报告文学《咬定青山》,记述了全国劳模、灞桥区栗沟村党支部书记任容茂为改变山区贫穷面貌奋斗不息的先进事迹。第四篇:革命题材剧本《黄龙风云》,歌颂了陕甘红军战士黄罗武奉命独创黄龙山收编土匪的传奇故事。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本书系旨在全面介绍论述人类学与其他各种学科的交叉渗透、“全面牵手”所形成的新成果。本卷介绍“依山依水族群研究”、“历史人类学研究”、“社会人类学研究”、“文学人类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
  • 新湖畔诗选(三):万物都是亲人

    新湖畔诗选(三):万物都是亲人

    本书收录了将近60位诗人的诗歌,其中的诗歌既有湖水的柔软细腻、涤荡肌肤,又葆有山石的坚硬刚烈、百折不挠。如今需要的是具有湖山的气味和秉性的诗人,而且牙齿要足够坚硬,吃螺丝钉、啃硬骨头,必须能吞得下这些五光十色的雾霾和噪音,更要容得下这片永恒流转的山水。
  • 一个人的故乡

    一个人的故乡

    散文集《一个人的故乡》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故乡的话题,贯穿着作者全部的故乡情结和人生际遇,还让我们领略了关于故乡那份悠远的情感、那份炽热的情怀、那份纯情的寄托。
热门推荐
  • 星际流年纪事

    星际流年纪事

    穿越到书中,夏听为了生存,决定做文中男主角的伯乐,同患难后享清福,于是一直在努力中,终于等到书中的星际大战开战,夏听准备好隐居时。“阿听,你要去哪里?”夏听想好了,等到了剧情后期,就隐居,然后一边倒卖信息一边做一名看客。嗯?为什么这里有只蝴蝶?本文偏向日常,处女作望多多指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继续下一个任务

    继续下一个任务

    肖染作为大人不记名的徒弟,在大人神魂破碎时被赋予拯救的使命。哪知只差融合的临门一脚时,大人的碎片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哗啦一下,本来要融合的神魂又碎成了五片,还拉着肖染一起困在了一个新的位面……怎么办?做任务呗。
  • 重生之阴阳眼

    重生之阴阳眼

    秦昊宁自认为这一辈子,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但也是有滋有味。特么不过睡一觉就回到了十二岁是要闹哪样。好吧,勉强接受了重生这个事实,一切都从新来过吧。正当他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的时候,妈蛋,谁能解释一下眼前闪过的牛鬼蛇神是个什么鬼!好吧,再次勉强接受了自己能够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可是脚下突然多了个小屁孩他实在是不能忍了。啥?小孩儿叫他修炼,炼什么炼,劳资只想泡妞赚大钱!啥?不修炼不行!你以为你是谁啊,劳资……好吧好吧,你厉害,我炼还不行吗?靠,等劳资炼好了看劳资怎么整死你!
  • 上古世纪:光芒与玫瑰的时代

    上古世纪:光芒与玫瑰的时代

    至今已过去了400年!我坐在神之庭院象征着我神性的权能之椅上默默感慨。只要我参与战斗,胜利便永远属于我!我的胜利建立在破坏一切的基础上,正因如此,它带走了我昔日的朋友们。我多么希望我的朋友们知道,我对他们是如此怀念。可是,我们的敌对让这种怀念成为了永久!因为这是我们呼吸的方式:作为神,需要人们的信仰和崇拜;作为英雄,需要不惜生命完成使命。唯有那段光芒与玫瑰的时代,祭奠了我们曾经的友谊!
  • 风云传世录

    风云传世录

    他,屹立在绝巅,代表了法与道的极致,在他脚下:天地颤栗,众生跪伏。是唯一通晓长生之秘,可堪破生死之谜,亘古难灭,永生不朽的存在。天煞孤星,命定今生,长生于他又有何意义?为打破即定命途,不惜自绝于天地,那怕就此沉寂无尽岁月,也要入轮回,改命局!世间无轮回,我自掌轮回;掌轮回,通幽冥,只为前世缘,今生续,未来可期!历经万世千劫不灭归来,风云再起,再次演绎传奇。手掌双宝:左手九龙吟,右手英雄戟,笑傲风云谁可敌......QQ群:(101910283)有兴趣的盆友们可以进群来一起交流一下。
  • 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双雄会

    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双雄会

    公元六世纪,这是一个最精彩的时代,一个从大乱到大治的时代,一个浴火重生的时代。它是一座桥,一端连着四分五裂、天下大乱的魏晋南北朝,一端连着统一繁荣、兴旺发达的隋唐盛世。这是一个枭雄辈出的时代,群雄逐鹿,风起云涌。军事奇才尔朱荣崛起于乱世,击破南梁荡平关陇,一度权倾朝野;白袍将军陈庆之率七千勇士奔袭千里,直取敌国都城;东有高欢雄才大略,起于寒微而纵横天下,终成霸业;西有宇文泰远见卓识,南清江汉西克巴蜀,奠基北周。作为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两大枭雄,高欢、宇文泰二人四度交手两胜两负,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堪称并世双雄。隋唐盛世在此时孕育,百年分裂在此时结束,中华民族在此时重生。
  • 带着系统修历史

    带着系统修历史

    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些让人遗憾的事情发生,系统在手,且待我徐徐改之……
  • 诡案罪1:离奇致命凶杀案

    诡案罪1:离奇致命凶杀案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女老板买凶杀人案”“猴子杀人案”“错乱的凶杀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