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09800000056

第56章 父亲的“家”

“你爸老闹着,非要回家住,护士对付不了。”母亲在电话中焦急地说。我马上开车赶到疗养院。

“有要紧事和你谈。”一见面,父亲便神情极为严肃地说。

在旧金山拉坤那疗养院四楼,我把父亲推出病房,关掉轮椅后的紧急呼叫器,解开安全带,把他扶起来。他艰难地挪步,重重地摔进扶手椅。这里是长廊中段旁侧的简陋客厅。

父亲的语调又低沉又沙哑,口齿不灵光,我要俯身,贴近,连猜带问,才弄明白。我知道他要说什么,先作安慰:好的,回家去。父亲挪了几次才坐稳,并没马上开腔,呆呆地张开口,看着角落的鸟笼。几只被广东人称为“白燕仔”的明黄色小鸟,在栖木上蹦跳,那股生猛劲,让这举目所见尽是轮椅和半身不遂者的所在,格外显出命运的不均衡来。阳光在窗外的树丛里抖动。

我等着父亲开口,顺手替他理了理歪到一边去的衣领,抻抻缩进去的袖子,把掉在前襟上的面包屑捡起来。抚了抚父亲疏而凌乱的白发,心里涌起无限的爱怜。这个赐我以生命并一直予我最巨大影响的男人,如今角色掉换,他成了我的不懂事不讲理的‘儿子’。凝视着他的侧面,84岁的脸庞,布满老人斑,轮廓和他的父亲即我的祖父几乎一模一样,差异仅仅是:父亲颈项上松弛的皮,不时下意识地抽搐一下,仿佛风过池塘所造的涡圈。祖母早年告诉我,这是父亲上初中时,向调皮的同窗模仿来的小动作,不料它却跟随他整整一生,一场脑栓塞,让他成了标准的糊涂虫以后,也没除掉。

我爱抚着父亲瘦削的肩膀,说:“说吧!我听着呢。”我已准备了类似哄小孩子的台词。父亲清了清嗓子。我心头却掠过一丝古老的恐慌,小时候,父亲要教训我时,情景也差不多。却很快释然:父亲要还能正儿八经地训人,那就好了,问题却相反,中风后的智商不及三岁的孩子。

“回家的事……定下来了吧?”

“不会变,下星期六下午4点前,我接你走。”

“那就好,家里好,地方大,介砖地面,干爽。”父亲喃喃道,小眼睛眯着,目光越过在他面前陆续碾过的轮椅,也越过窗外的闲云,瞩望极为遥远的地方。

“慢着,你家没有介砖地面,有地毯。”我纠正他。父母亲住在妹妹家楼下的套间。

“村里的家……我是说。”父亲固执地反驳。

噢,祖屋,厅堂的阁楼,供着祖宗神位,还供过身为大家长的祖父的“长生禄位”,是的,老家地面,铺的是橘红色的介砖。人去楼空多年,砖上长了绿苔。

“住地下一层,不用爬楼梯。”父亲活跃起来。他的思绪是兔起鹘落的诡奇作品,游走在不同的时空,骤然地掉包,强制地代入,毫不顾及常理,却又没有完全忽略自己的病况。今年的阴历正月,他在家里,因脑栓塞被送进医院的急诊室,被抢救过来后,先是加护病房,再是普通病房,然后转到专收中风病人的疗养院,不间断地折腾,半年过去了。“请保姆好了,白天一个,晚间一个,要不你妈太辛苦。500元一个,这钱我出得起。”父亲年轻时,左手拨算盘,右手记账,又快又准,被小镇居民称为“神算手”,此刻部分地回复了商人本色。

“爸,回老家要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你顶得住?”我一句话,把他拽回现实。妹妹的房子,在拉丁裔聚居区边沿,他和母亲在楼下住了5年。他发病前,早上爱拄着须臾不离的拐杖,从长长的过道走到门口,就着雾气里温吞水似的阳光,读一张《中文日报》的头版,打阵子瞌睡。他中风的第一天,在急救室里,鼻饲,输氧,输液,管子仿佛榕树的气根挂在床头。半昏迷状态中,他居然能对查房的护士,一字不错地念出现址的号码、街名和邮区号码,尽管吐音模糊。

“……”他不接茬,避开我的提醒,纠缠着老家。“热是热点,有风扇哩。在那里,才安泰。”那栋两层高的青砖大屋,是祖父母当家时造的,那时父亲还是只配给泥瓦工挑开水和送午饭的少年。到了70年代,父亲成了家长,在老屋建了淋浴房,把盛井水的陶缸改为方池,在阳台搭了鸽子棚,屋旁建了猪栏。厅堂成了他所率领的一群勤劳儿女的副业工场,编草袋,织竹帽,养猪。父亲的中年时代,健壮,奋发,坚忍,在专政的铁桶之内,在一波波旨在扼杀全体人民的创造力,使社会陷于普遍的贫困与恐惧的政治运动中,这位因“商人”成分而从来不被重用的布店售货员,假日回到家,除了夏日的夜晚到禾堂乘凉时摇摇葵扇外,手从来没停过,不是用缝纫机做母亲接来的活计,就是缝草袋,削篾片,撕水麻,纺麻线。他和母亲在老屋,养大了六个儿女,在饥饿与贫困的围困中,靠超乎普通农民的勤劳,支撑起一个让乡人羡慕的家业。老屋的厅堂里,停着一排自行车,靠墙排着一行谷瓮子。天井下,鸡的咯咯和猪的呶呶,山墙外,孙子的嘻闹和儿女的笑语,那才是他名副其实的“家”。至于位于旧金山东部,中国人、黑人以及南美洲人混居的地区,那一栋价格虽飞涨到近60万美元,但难以造就归属感的木头住宅,被他完全忽略了。

“我坐轮椅回去!”他倔强地宣告,声音奇大,把一位靠近鸟笼逗鸟的病友吓了一跳。

“好的,等你真好利落了,我陪你回去,我比你更想回去。”我安慰他,半是哄,半是心里话。

“什么时候走?”他问。我晓得他指的是乘搭越洋客机的日期,却装糊涂,说:“社工交代了,下星期三、五两天去‘老人中心’作体检和评估,如果没有问题,星期六便正式搬回家。”他哦了一声,低声念出一连串数字,我从断断续续的言辞理清他的思路,他在算手头的老本,看回老家养病够开销多久。其实,“回去”对他来说,现实条件是零,他一天吃的药,从降血压的,稀释血液的,补充营养的,去水的药片到安眠药,不下七八种。无可救药的心力衰竭,随时使他仆地不起。残烛上颤抖的蝇头小火,怎避得过万里还乡路上的风风雨雨?可是,父亲不管,他错乱的神经,一似海滨的防风林,千枝万丫,虬结纵横,然而都约齐了,倒向一个方向。“飞鸟返故乡兮,狐死正首丘”,候鸟以及洄游到出生地去产卵和死亡的鲑鱼,是实际的回归;狐狸,是象征性的回归。原乡,是父亲的大脑失陷以后唯一闪亮的目标。

父子俩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父亲忽然高声叫起来:“阿昌!阿昌!”他叫着他外孙的名字。我说:“不是阿昌。”“明明是。”我把他扶进轮椅,推他向前,走近那位搀扶老人走路的少年义工,父亲再叫一声,少年白了他一眼。他终于承认,少年不是和他一起住的外孙,尴尬的神情,多像30多年前的一幕:他凭在1957年干部下放期间在农场基建队学的手艺,在家里砌了一个方形水池。忙碌了整整一天,大功告成。夜里,他吩咐妹妹往池里倒满井水。早晨起来,看到水池塌了,水在厅堂满溢。他不甘心地自问:“怎么会呢?师傅说,让水浸着,水泥才干得快,干透以后没裂缝。”我讥笑他:“可惜水泥没你那么性急。”那阵子,他也是这般不好意思地苦笑的。

可是,父亲并没有就此收敛,变本加厉地乱认人。把替他换尿布、洗澡的护理员小宣称为侄女“阿妹”。他给在大陆的二儿子打电话,说二媳妇最近在疗养院找到工作,待遇蛮好,每天工钱100多块。弟弟在电话那头哭笑不得,说:“她在这里,正为办不到旅美签证发愁呢!”两位夜间值班的男护理员,被父亲指为他的“两个女婿”。父亲提起隔床的病友,把半身偏瘫,整天卧床的老人指为“长塘大队的土改队队长,斗地主够凶”。至于因车祸而在疗养院一待就是7年的同乡曹先生,则被父亲“委任”为家乡一个公社的“党委书记”。“那时我当工商联主任,和他打交道可多,人滑头点,‘大跃进’那年,三天三夜在水库工地挖泥,放过卫星哩……”他煞有其事地指着在床上靠氧气管呼吸的“老金山”,做起“人事鉴定”来。我明知道他的话破绽百出,父亲当工商联主任是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却是1958年以后的事,但没点破,兴致勃勃地看他兴致勃勃地说话。我的父亲,外号“把闭”(广东话,性子急之意),他爱喝沸腾着的汤,宁愿嘴被烫出泡来。现下,他迫不及待地就地取材,炮制故园的“代替品”。我发出无限欣慰的微笑。

……上初二那年,我的脚长了疮,痛得夜里睡不着。第二天,在午睡时间,看门的校工来宿舍通知我,我一拐一拐地走到校门。父亲扶着自行车把在等我。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流。父亲拍拍我的脑袋,载我到城里诊所,敷了药,再领我进名叫“湖心肪”的水上茶楼。他专门要了饱肚的叉烧包和糯米鸡,全推到我面前:“我吃过了,你包下。”我看了他一眼,他大口喝着劣质普洱茶,眯着眼看我风卷残云地吃,欣慰无比地微笑着。我打着饱嗝时才省悟,父亲是饿着肚子陪我的,他每月工资才42块半,不敢多花。此刻我自信,我的姿态与神情和在茶楼上的父亲一模一样。

同类推荐
  • 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

    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

    本书是一本随笔集。第一辑生命中这样那样的风景,展示了人生、生活、生命历程沿途的无限风光,有悲欢离合,有生死歌哭,有生命体悟,有生活感念;第二辑有TA在,是种多么温暖的力量和第四辑生命中那些柔软的慰藉,则记录了在作家人生历程中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力量;第三辑氤氲的茶香润心田,则是对世间百态、人生万象的认知与评判;第五辑我和美食有个约会,表达了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和诸多美食的回忆,体现了生活情趣,回溯了生命况味。
  • 我们如何变得陌生

    我们如何变得陌生

    到美国上学的第一天,我谁也不认识,坐在教室里,两眼一抹黑。女老师的蓝眼睛清澈而忧伤,但她讲的课听得我稀里糊涂。我压根就对老师讲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股权期权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想成为华尔街的精英。我唯一的理想是当厨师。在这样一个幸福指数普遍降低的年代,我希望用美味增加人的幸福感。
  • 思想的地桩:宁夏杂文新人作品选

    思想的地桩:宁夏杂文新人作品选

    本书收录了四十多位作者的作品,有“别再拿国人的智力开涮了”、“文明社会中的病毒”、“从郑板桥的糊涂说起”、“有爱斯基摩人的捕狼刀想到的”等文章。
  • 丁玲全集(9)

    丁玲全集(9)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 李国文说人情世态

    李国文说人情世态

    本书精选作者主题散文,分别包括《拾叶者言》、《大浪淘沙》、《寻找快乐》、《卖书记》、《母亲的酒》、《耕耘者说》等。
热门推荐
  • 我在末世工作

    我在末世工作

    穿梭末世与现实之间,有危险,也有机遇,我叫王岩,我为末世带盐
  • 红颜阁之君笑颜开

    红颜阁之君笑颜开

    十二时空,每一个时空都有一位属于自己的守护者,每当守护者出现危险的时候,就会有一位监管者出现保护她们,她便是……君颜成为红颜阁的阁主因一人过问玄门百家之事,也因一人抛弃玄门百家。无论世事变迁,血灵寒冰在,我们终将会相遇!(血灵剑和寒冰剑第一任主人的前程往事~作者无处安放的脑洞~~)
  • 凤馆

    凤馆

    大家好,这里是凤馆,我是这里的馆主——楚繁星这里可以满足你所有的需要只要你付出同等的代价欢迎大家热烈欢迎~
  • 迟来的向日梦

    迟来的向日梦

    池窦冰,凡人一只。已经忘了有多少次因为这个名字的事差点和人打架了,碍于情面(其实是身高)她都给忍了回去。
  • 最混乱的宇宙

    最混乱的宇宙

    在这片宇宙中最为混乱......有神魔佛;有众神,恶魔;有科技成神的,也有堕落的邪神;有精神体系的,也有各种种族争霸;有巨型怪兽,当然也有光之巨人;有铠甲勇士,也有纳米尖兵;有忍者,也有鬼怪......在这个混乱的宇宙,你会以什么体系成为强者呢?
  • 红颜祸水之我把四国闹翻天

    红颜祸水之我把四国闹翻天

    现代杀手穿越时空,却把四国闹翻天了。哎,红颜祸水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面王爷:美艳侧妃不好留

    冷面王爷:美艳侧妃不好留

    穿越年年有,今朝落她头!欧阳晓晓做梦都没有想到穿越到清朝,好巧不巧的居然是姓年的!不会是那个雍正的年贵妃吧!那个没有一个孩子能活着长大的可怜女人?才不要嘞!“四爷,今天来可是为了商讨什么事情啊?”年依然悠哉的喝着茶看着对面坐着的面瘫王爷。“谈婚事。”三个字足矣!年依然有些疑惑的说道:“哦?恭喜王爷,不知道看上了哪家的姑娘,我去给你说媒去?”“年家幼女,年依然!”六个字没有什么感情的从四阿哥的嘴里飘了出来,年依然一口茶水吐在了地上!什么情况!王爷面冷却只疼她一个,可惜咱们这位侧妃就是闲不住的,虽然还是得嫁给这个人!但是本宝宝就偏偏的不相信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落跑娇妻:司少,请自重

    落跑娇妻:司少,请自重

    五年前,她遭人算计,一夜荒唐,怀了他的孩子。十月怀胎,她生下一双儿女,他派人抢走儿子,溺死女儿,弃她于不顾。母亲被害,父亲失踪,她成了陆家弃女,被撵出家门,更被困死在火场中。人人都道,陆家大小姐不检点,害死父母,这是她的报应,却不知那一场大火,是让她彻底封口的阴谋。侥幸逃生,四载蛰伏,她强势归来,只愿手握财富权力,向害她的人讨回公道。“我要红,我要司总你亲自捧我做一姐!”她找上那个权势滔天,如钻石般耀眼的男人,却忘记了他们之间的一夜荒唐。“做一姐不如做司家少奶奶。”她是他眼中攻于心计贪钱怕死的坏女人,他是她就算前尘忘尽再相见也会一眼看穿的渣男。一场你情我愿各取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