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09800000009

第9章 从一道考题说开去

读到一个故事:美国某医科大学一个班里,正在进行学科测验。试卷的最后一道题目是:每天负责清洁这个课室的工人,叫什么名字?参考者哗然,说这题目跟所考的科目驴唇不对马嘴嘛!有人向监考的教授问:“这题目的分数算不算进总成绩?”教授肯定地回答:“算。”这下子,可考倒莘莘学子了。是啊,要么拿扫把,要么拿抹布的工人,我们不是天天见到吗?这位皮肤黝黑、个子矮小的大叔,名字谁打听过?功课够忙了,没这闲心。何况,知道他的名字和不知道他的名字,有什么两样?他的名字和成绩单、操行分数沾边吗?

不幸的是,清洁工的大名破天荒地上了考卷。教授严肃地说:“当然会!这还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呢!你们以后工作的岁月里,还会遇到更多的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每一位都应受到你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你们不应该忽略简单的微笑和问好。”

教授的出发点,从低层次来说,是给这些未来的医生和护士作启示:医学的对象是人,从事这一行的,首先要学会一视同仁,要关心貌似和教科书、临床实习等等“不相干”的人。从高层次来说,是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一种对人类的大爱。不过,教授的具体要求不高,只要学生向“不相干”的人作“简单的微笑和问好”。当然,与此关联的,是知道那人的名字。深通世故的教授明白,在一个贫富贵贱仍旧相当分明的社会,要学生一步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普爱众生,见到卑微的清洁工,有如见到校长一般毕恭毕敬;对待清洁工,有如对待教授一样谦和热诚,那是书呆子的一厢情愿。

以上故事,是一位后来当了护士的学生说的,他对这道考题和教授的话,久久铭记在心,并了解到那位清洁工的名字叫彼得。

且将你自己设想为彼得。如果这家学校设在旧金山,“彼得”该是中国人,50出头。10多年前,来自中国大陆。他是唐人街“楼宇联谊会”的会员,这联谊会,其实就是华人清洁工组成的团体,冠上这样高深莫测的名字,而不像“华人医师联合会”、“华裔工程师俱乐部”、“华人印刷业公会”一般,堂堂正正地亮出自家行业、职业,里头有多少凄楚在,大家心照不宣。彼得在老家时,是县城一家医院的外科医生,移民后干过唐人街杂货店的码货工、鱼店的售货员、餐馆的收盘碗工。好在他趁年轻,刚来那几年无论多忙多累,都在下班后进夜校磨英语,从字母啃起,终于达到日常口语够对付的程度,然后找到这份工作。他自嘲说,今天虽然不拿柳叶刀,改为拿“大笔”,好歹和医科沾点边儿了—这不是医护学校吗?给医学书籍、人体挂图、标本抹灰尘,是他如今的职责所在呢!

彼得每天早晨在走廊上打扫,给地板上蜡,学生上学来了,一群群在他旁边经过。有的女学生甚有礼貌,见到他,甜蜜蜜地嫣然一笑,说声“早上好”。开头他受宠若惊,以为人家喜欢上他,送秋波来了。后来才晓得这是洋社会的社交规矩。可是,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不知道彼得的名字,谁向他打招呼,都是一声“嗨”(HI)。有时候,课室的硬木地板,让水弄湿了,老师怕人滑倒(在美国,这样的事故,要是导致人体受伤的话,学校要赔偿),就客客气气地吩咐彼得拿拖把去清理。那阵子,彼得被称为“先生”。彼得兢兢业业地,沉默地干着本行。他在学校,跟人说话很少,他的英语对付不了,人家忙着上课,下课后忙着去干兼职赚学费,谁有那么多闲工夫,在彼得工间休息时,端一杯咖啡和他聊,像“楼宇联谊会”麻将台前的同胞一样?他和学校里头的人打交道,算多点儿的,是清洁工的领班,刚来时这黑人不放心,检查他的活计勤一点,以后完全放心,不再管他,彼得一个人包一层教学楼,自成一统。

彼得自己老以为,在学生和老师眼里,他是“不相干”的人,谁也不在乎这位矮小的中国人,是姓赵还是姓李,名字是洋化的“彼得”还是中国式的“得胜”。其实,热情率直的美国人,歧视少数族裔的为数甚少,并没有看不起清洁工彼得,可是敏感的彼得认定低人一等。彼得倒安于“不相干”的地位,安于作局外人。他在这块土地上住了十多年,还是没住出归属感来,一如“大笔”拿了十年,还是没培养出职业自豪感来。他说,学校和我“相干的”,就是每两星期发放一次的工资支票,还有每年发一次的假期薪水。

在美国的中国大陆移民中,尽多“彼得”型的人物。其中两类“彼得”,最富于身世之感:一是年轻时当过下乡知青的,如今年龄40多到50多,中年渡海,开始此生的第二轮拼搏,是谓“洋插队”。先前拿语录本出发的“土插”,光挨苦熬穷;今天凭绿卡和留学签证所作的“洋插”呢,未必少了苦头,却肯定加上语言的障碍,写意不到哪里去。从前在乡下,还能盼个病退,招工,回到城市去;如今“海外知青联谊会”的衮衮诸公能盼什么?过了河的卒子,能打回老家去吗?二是国内的“精英”阶层,原来当教授、教师、医生、工程师、研究人员,当什么“长”的,现在呢,要么求职无门,要么在旧金山的安老自助处谋得个薪资低微的清洁工、护理工。杜牧的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被他们剥个不休,不是“赢得斯文扫地名”,就是“赢得茶楼清客名”。

这些人物,名讳也许响亮过,如今却没有谁在乎。何况他们自己为了称谓上的方便,多半在父母起的名字外,另取洋名字,一如彼得。即便是洋名字,也没有多少人在乎。他们在餐厅工作,客人需要点菜,清理桌子时,打个响指,叫一声“侍应生”、“练习生”,他们就忙着走去,哈腰接受使唤,为了多赚小费,他们一直作着扑克牌的微笑;他们在别的服务行业,如超级市场、杂货店、洗衣店、高尔夫球俱乐部,被礼貌的洋客人称为“先生”、“女士”。一些受教育少些的黑人,南美洲人,干脆一律称他们为“人”(MAN)。要是说称呼,仅是社交方面的小问题,那么,心理上的隔离,即“不相干”,却是移民的最大困扰。

“洋插队”也好,“斯文扫地”也好,这两个群体都置身异乡的困境,除却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和若干因嫉妒而幸灾乐祸的,谁不寄予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呢?即便是抵达成功彼岸的人物,一般也有过充满辛酸的奋斗史,过来人并不忍心嘲弄还在挣扎中的同胞。

不过,我以为,这种因职业上、环境上的落差所造成的心理失衡,如其掩饰,如其顾影自怜,不如自力更生,从根本上取得突破—来一次观念上的更新。寻根究底,“职业分贵贱”,是病源所在。回头看,“插队”所以不堪回首,是因为由高贵的“城里人”变为下贱的“乡下人”。琳琅满目的“知青文学”主题之一,就是“插队”的苦。然则不必“插”而命定地当着“地球修理工”的农民,将何以自处?同理,万千从来不曾“吃自在饭”的唐人街“楼宇联谊会”会员,即非生来“斯文”而毕生扫地的人,他们的“失落”又落实到哪里去?千年的母国文化,从“官自读书高”的旧庭训到“吃力不赚钱,赚钱不吃力”的新世风,都在制造行业上、职位上的等级差异。我们常见洋人大言不惭地自我介绍为“旅馆行李员”,却难得见到衣锦还乡的同胞,在乡亲面前坦率承认自家是唐人街餐馆的“侍应生”,即“侍仔”。算得凤毛麟角的,是畅销书《三十六计》的作者,已故美国著名华文作家马森亮先生,他的名片上印着:“美国三藩市退职扫地工人,中文报纸专栏爬格子动物”。从往自家脸上贴金到直面严酷的现实,再到玩己不恭的自嘲,已经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精神提升,对照之下,我辈在职业上起劲地自卑自欺自怨自怜,尤其显得小家子气。如果说马作家的名片还欠缺一点的话,那是平常心—太把“斯文扫地”当回事,失诸粘着,不够圆通自在。

是的,我们所需要的,无非是一种坦然开阔的心胸,它建立在“职业平等”的观念上,不管是跑堂、跑腿、剪线头、“数大饼”、“拿大笔”、洗厕所、开垃圾车、拾破烂、埋死人,所有的职业,在人格的意义上,在社会分工的意义上,都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谁,都不因为干上某一行就高尚起来,或者卑下起来。人有贵贱之分,那只体现在人格上,情操上,良知上,品质上。犯罪的,拍卖灵魂的,为了个人的安逸、一己一家的利益,明知龌龊无比,无耻之尤,还是一头栽进去,投靠某种恶势力、某个利益集团的,那才叫贱。汗流浃背的“厨房牛”,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如果他做到俯仰不愧,如果他面对邪恶,敢于揎臂而起;如果他不逃避责任,以低微的收入,供养父母,把儿女培养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如果说,从教授到扫地工,是你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命运之抉择,那么,且以和命中注定的资深“扫地”工人同样的心态对待这一个新职业。不错,它不高贵,一如常常遭受传媒和国会修理的总统,并不高贵到哪里去;一如你的顶头上司,尽管对你作威作福,但他之上仍旧有上司,上司之上有上司,有董事长,有股东,有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谁也不能横行无阻,一味高贵;它也毫不下贱,一如世世代代和土坷垃打交道农民不下贱,土插队的城市青年不下贱,每星期一次到你的家门前收集垃圾的黑白工人不下贱。只要你把职业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你才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有了平常心,你就不至于在乡亲父老动问“现在干哪行”时脸红心跳,不是支支吾吾,就是“扯大炮”。你就有了足够的自信,无论回老家祭祖还是在唐人街同乡会参加春宴,在人群中,胸膛都挺得起来,对每一种探询的目光,眼神不必闪缩。有了自信,人才免于猥琐,也免于虚矫的高傲。

回到开头的故事去,洋教授借考题让学生都认识清洁工彼得,诚然是好事;我们不能否认,美国的主流社会,类似这位教授一样,从尊重人入手,着力营造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的好人,所在多有。退一步说,即使洋教授不这样做,学生仍旧不知道“彼得”的大名,“彼得”们也不必自惭形秽,美国人的人权,都是通过抗争,一步步取得的。安分守己的中国人,其中的“斯文扫地”者,还爱用“看在钱份上”作为最得心应手的自我安慰,这不失为一种解脱,但远远不够,还是以进一步洋化为好:看在人格份上,看在自我尊严份上。我并非“全盘西化”论的信徒,也没那个能耐,但既然我国在传统上、风俗上,都缺乏职业上的平等观念,只好实行一次“拿来主义”,好在我们住在西方,近水楼台,得之不难。

同类推荐
  • 私房书

    私房书

    人,更多的时候像一张稿纸,布满星空的精灵偶尔敛翅书写,遂有札记。书中所选文字是心灵工程日夜动工的辙痕,在生命与生活、自然与现实、个我与群体、人情与文事之间辗转徘徊的浮绘。这本“私房书”以时间为轴分成五札,因此,不刻意在题材上作分类,就像生活的内容是一齐扑来的一样。在编排上,我把部分的天空留给你去写,当作我们的私心话。
  • 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潇洒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潇洒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红星照耀中国(少年版)

    红星照耀中国(少年版)

    《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红军的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2016年,本书入选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目。
  • 崇高荣誉:二十三位科技专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崇高荣誉:二十三位科技专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本书记录了中央召开“两弹一星”表彰大会、江泽民说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于敏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王希季设计第一枚运载火箭等。
热门推荐
  • 永远的季节

    永远的季节

    主要围绕中年企业女老板,展现了当代各层次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其中有企业人士,政府干部,追讨债的,打工者等,他们到既有成功也有失败,生活就像季节一样如影随行,从他们身上我们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我不是花花公子

    我不是花花公子

    人生的长河中,有许多的岔路口,谁能预料得到,自己走向的——是哪一个方向呢?
  • 时空主宰:风流大神

    时空主宰:风流大神

    一个梦,让他成为了一个可以控制时空的人,他的命运就此改变。他不禁获得了宅男梦寐以求的梦想,也完成了一个男人的尊严。看他如何成为一个独霸时空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时空之神。
  • 随身携带灵魂商城

    随身携带灵魂商城

    在地球大灾难前夕,穷困潦倒的陆千忽然发现自己有一个商城,里面出售着玄乎又玄的物品。“时空漫游”、“灵骨再生露”、“易经洗髓丹”、“再世为人卷轴”、“还魂丹”、“低武拳术”、“高武剑术”......甚至出售一颗未开发的星球。从此开启了别样的人生。
  • 福星小娇娘

    福星小娇娘

    自幼爹娘早逝的董姝在及笄第二天就被大伯母以二十两银子卖给了村尾时常倒霉的许时秋为妻。董姝带着忐忑与茫然嫁给许时秋后才发现,她家相公的命根本就不是传言中,谁靠近谁就倒霉的扫把星。而因为出嫁前一天放生一条金色鲤鱼从而被福星关照的董姝也不知道,许时秋会改变命运,皆因娶了她。全身带福软萌甜甜姝×自带霉运宠妻醋坛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沙雕的故事

    沙雕的故事

    一个沙雕正在沙雕的看着沙雕的故事,沙雕的故事里面写着一个沙雕正在看着沙雕的故事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一九八零年,此时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帷幕,重生到刚刚出生时的刘琅,这一世不再只是一个无关轻重的看客,他要披荆斩棘,打破禁锢,成为时代的领航者,让自己的国家成为真正的强国。
  • 边塞风云录

    边塞风云录

    我心永恒10:15:25一个是绝世英雄,对兄弟肝胆相照;一个是盖世枭雄,对兄长视若仇人。一个为了情,宁愿得罪天下人;一个为了钱,哪怕杀尽天下人。当人中龙凤化为苦命鸳鸯;当神仙眷侣化为生死仇敌;一切光鲜亮丽的外表不过是人性泯灭的薄纱。清末民初,发生在中国西北边陲三凤县及其管辖下的李家村,发生了一幕幕尔虞我诈、波谲云诡的故事。计中计、连环计,谁是幕后真凶?局中局、连环局谁又是罪魁祸首?当设局的枭雄遇到破局的英雄,又会碰撞出多少巅峰对决的火花?当亲情成为棋子;友情成为了遮羞布,爱情成为了导火索,一场充满了血雨腥风、跌宕起伏的人性大剧缓缓拉开了帷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