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00800000012

第12章 人才战略概念

一、战略概念的演变

战略,最初是一个军事概念、军事术语,指的是军事战略。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战略所包含的重要意义,开始把它逐步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了各类战略,使战略从单纯的军事概念而扩大为一个被各方面广泛使用的概念。除军事战略外,从战略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而言,战略主要可分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企业竞争战略这两大类。这两类战略源自军事战略,但在理论上又都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和完善的体系,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使战略理论和实践都呈现出军事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企业竞争战略三足鼎立、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1.军事战略

作为军事战略,战略是随着战争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社会早期的战争,作战持续时间短暂,作战方法简单,作战手段主要是原始生产工具,双方交战主要是集群正面冲杀,角力斗勇,战争胜负主要取决于交战人员的数量、体力和勇气,还谈不上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作战方法的自觉运用,也就无所谓战略的概念。随着战争的发展和人们长期战争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对战争的认识日益深刻,对战争的指导也日益自觉,逐渐懂得了在战争中运用计谋,并开始探索作战部署、作战运筹等有关战争全局谋划的问题,于是便产生了战略。由此可见,“战略从一开始便是与战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战略的本义就是从事战争的战略,至于后来陆续出现的政治战略、经济战略等概念都不过是战争战略的衍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智慧和谋略的民族,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战略思想。其中军事战略思想集中体现在兵书中。相传早在上古时代,神农氏就有兵法1篇,黄帝轩辕氏有兵法16篇,蚩尤氏有兵法2篇。据有的学者统计,我国迄今见诸目录的兵书多达3380余部,23503卷,其中存世兵书达2308部,18567卷。其中著名的有《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等。可能也是古人喜欢用单字词的缘故,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古代典籍中谈到战略时通常用计、谋、画、策、筹、算、术、韬、略等词,而没有“战略”一词,“战”与“略”一般分开使用。“战略”一词作为军事术语最早出现在典籍中,是公元3世纪末西晋史学家、军事家司马彪所著的《战略》一书,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战略”专著,也是“战略”一词在军事领域中最早的运用。公元6世纪北魏大将赵煚(约532~599年)也撰有《战略》一书。此后,对“战略”一词的使用逐渐增多,除专门的军事典籍外,一些文人在诗文中有时也用“战略”一词,如唐代诗人高适在《自淇涉黄河途中·诗六》中有“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的诗句。唐代兵部侍郎郑畋在《授武臣邠宁节度使制》一诗中则有“习起翦之兵书,用关张之战略”的句子。

西方国家的“战略”一词,源于希腊文的“strategicon”。公元579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毛莱斯,为了培训其高级将领,编了一部军事教科书《Strategicon》,意为“为将之道”,或简称“将道”。有人认为这是西方对“战略”一词的最早使用。英文“strategy”(战略)一词就是由“strategicon”衍生而来。但在此后1000多年里,“战略”一词却并未得到流传,直到1771年在法国人梅兹鲁亚(1719~1780年)的著作中才重新出现。此后,普鲁士军事理论家比洛、瑞士出生的军事理论家若米尼和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等对战略概念进行了理论概括,使对战略的认识发生了飞跃。比洛1799年在《最新战法要旨》一书第一次将战略与战术相区别,并分别对它们下了定义,认为“战略是关于在视界和火炮射程以外进行军事行动的科学”。若米尼在《战争艺术概论》一书中也对战略作了定义:“战略是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是研究整个战争区的艺术。”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对战略的定义则进一步揭示了战略的本质,他认为,“战略就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

现代社会,随着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和战争领域的扩大,人们对军事战略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入。对现代军事战略的定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是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对战略所下的定义。他认为,“战略所研究的不只限于兵力的调动——一般的定义都只是注意这一点,而且要考虑到兵力调动的效果”,“战略是一种分配和运用军事手段以求达到政治目的的艺术”,“至于会战当中军事力量的运用,即这些兵力的作战部署和直接行动的指挥,则属于战术的范畴”。他还首次提出了“大战略”的概念。指出:“大战略,其任务就在于调节和指导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所有一切资源,以达到战争的目的。”

二是毛泽东对战略所下的定义。毛泽东在1936年所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提出:“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他认为:“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毛泽东所下的定义,突出了战略的全局性、规律性,指出战略是着眼于全局的整体筹划,而不是对某一局部问题的具体回答,从而在哲学的高度上对战略进行了科学界定。

三是前苏联军方对战略所下的定义。在《军事战略》一书中,他们认为,战略是“关于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战争,即武装斗争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在研究以往战争经验、军事政治形势、国家的经济和精神力量、新式武器和预想敌人的观点和力量的基础上,探讨未来战争的条件和性质、准备和进行未来战争的方法、各军种及其战略使用原则、物质技术保障原则、战争指导原则和军队领导原则的科学”。

四是美国军方关于战略的定义。1953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审定出版的《美国军语辞典》认为:“军事战略是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达成国家政策的各项目标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的特点是把军事战略的内涵和外延都扩大了,认为国家利益是军事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1981年曾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泰勒提出,战略包含目的、方法、手段这三个要素。这一概念用公式表示即:战略=目的(追求的目标) 途径(行动方案) 手段(实现目标的工具)。

上述不同类型的定义代表了不同战略文化传统、不同的战略利益需求对战略概念的不同理解。尽管当今世界各国、各政治集团、各战略学派对战略概念的表述从内容到形式千差万别,政治属性各不相同,但从现代军事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完整的现代军事战略概念大体包含这样几个基本要素。

一是战略行为的主体。亦即回答谁是战略的制定者与实施者。国家联盟可以是战略行为的主体,国家可以是战略行为的主体,一个独立的政治、军事集团或战略区也可以是战略行为的主体。在现代国际政治生活中,国家通常是国际行为的主体,因而现代战略行为的主体也往往由国家担任。

二是战略行为的范畴。这是区别一种战略与另一种战略的主要标志。军事战略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但军事战略不能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主要行动领域。军事战略是以战争为其研究对象和活动领域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军事战略。现代军事战略行为的范畴日益扩展的趋势没有也不可以脱离战争的准备与实施这个核心。

三是战略目的和任务。战略目的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这是战略意图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战略目的往往反映战略的不同性质。自卫的防御性战略是与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合法利益相联系的,而外向型的进攻性战略往往把别国的领土划归为自己的战略边疆,把别国的利益纳入自己的生产单位圈,把在本国疆界之外获取政治、经济利益作为自己的战略目的。

四是战略手段。即实现战略目的的物质力量。这种力量有时表现为单一军事力量,但更经常的是以军事力量为主,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心理在内的综合力量。战略力量的表现形式既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潜在的。

总之,作为现代战略概念的完备形态,它旨在说明是谁、在什么范围、运用什么手段、达成什么目的这样几个最基本的问题。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战略概念在军事以外首先被应用于政治领域。因为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紧密相连,战争被视为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军事战略因而也被战略理论家们视为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就是这样定义战略的:“战略是一种分配和运用军事手段以求达到政治目的的艺术。”政治战略被认为是凌驾于军事战略之上甚至包含军事战略的总体战略。后来,国家之间斗争的总体战略又发展为大战略和国家战略的概念。这种大战略和国家战略是军事战略的直接延伸,其实质是发展和运用综合国力去准备战争、防止战争、打赢战争,是以政治利益为目的、国家军事战略为核心、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国家之间的斗争战略,因而也被人称为国家安全战略。这种战略可以说在实践中是新形势下军事战略的扩大,在理论上是军事战略的发展,与军事战略联系密切,因而不将其单独论述。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战略的概念在继续作为军事概念和政治概念的同时,又运用于经济领域,产生了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有时又简称为发展战略。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于1958年首先提出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但经济的发展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孤立的,而要涉及科技、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于是又出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经济社会发展制定的全局性、长远性的总体谋划。源自经济战略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源自军事战略的大战略一样具有总体战略的特点,只是前者立足于发展,被称为发展战略,而后者立足于安全,被称为安全战略。战略发展的需要使这两类总体战略开始呈现出趋同融合的趋势。一些大战略研究者主张将国家安全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出现了“将安全与发展熔于一炉的广义大战略概念”。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也将国防军事建设包括在内,如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就是以经济发展为重点而包括教育、科技、人口、资源、环境、人民生活、文化、政治和国防等社会各领域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应用于国家层面,也应用于各级地方;既有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也包括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分战略,如科技发展战略、教育发展战略、农业发展战略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流行说明,在和平时期国家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国家战略逐步由原来军事战略为重点向以经济战略为重点转变。

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很少使用发展战略这个概念,讲到战略,一般是指军事战略或政治战略。真正提出、研究、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出现了“战略热”,这个“战略热”,经过一个从学术界到政界、从中央到地方、然后波及社会各界的过程。党的十二大提出,从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中,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发展战略目标。此后,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我国宏观发展战略都作出决策。各地区、各部门研制发展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两次高峰。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蓝图,各地区、各部门研制发展战略出现新的高潮。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延伸,是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虽然在概念上也源自军事战略,在基本的战略思维和方法上与军事战略有共同之处,但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不是战争,在学科范畴上主要属于经济学,是经济学与战略学的交叉科学,其理论也主要来源于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而与军事战略学有很大区别。

3.企业战略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竞争主要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商场如战场,市场竞争与军事斗争有很多惊人相似之处。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成为和平时期人类争斗的主战场,也使人类找到了除军事领域外最适合战略智慧发挥的舞台。激烈的市场竞争滋生了企业战略并使之得到蓬勃发展。

在实践上,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具有现代设计特征的正式战略规划首次引入商业公司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是最大的公司才制定正式战略规划体系。从那以后,正式战略规划体系日趋成熟,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拥有某种形式的体系,越来越多的小公司也正在模仿大公司的做法。”

在理论上,企业战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早期战略思想阶段。1934年,康芒斯(John R。Commons)在其著作《制度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战略因素”一词,引起了人们对企业经营活动中“战略因素”的注意。1938年巴纳德(C。I。Bar-nard)在其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中首次将战略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比较精彩的企业战略思想,但企业战略理论尚处于萌芽时期,缺乏对企业战略概念的深层次探讨,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是古典战略理论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钱德勒(A。D。Chandler)、安索夫(Igor Ansoff)和安德鲁斯(K。An-drews)为代表。60年代,钱德勒在《战略和结构》一书中首先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理论,1965年安索夫出版了第一本有关企业战略的著作《公司战略》。此后,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形成了多种理论学派,产生了企业战略的许多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安索夫的产品市场矩阵、波士顿咨询公司的BCG矩阵、通用电气的GE九方图、拉依斯的业界地位竞争理论、安德鲁斯的SWOT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称为战略分析法,这些理论构成了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框架。70年代,战略管理已基本上成为一门体系完整、相对独立的学科。

三是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波特(Michael Port)为代表,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竞争战略问题,提出了产业分析的五种竞争力量(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还价能力、供方讨价还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的框架,把企业竞争战略的目光投向企业外部环境,强调企业应根据对环境的分析来确定战略,并提出了差异化、成本领先、集中化等三种一般性的竞争战略。其后,明茨伯格(H。Mintzburg)提出“精雕”战略,进一步强调企业战略必须随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四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对波特的产业结构分析方法的批评日益增加,因为产业竞争结构分析仅关注了企业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而忽视了企业内部因素在战略制定中应有的决定性作用。战略管理专家们因而逐渐把注意力转向了对企业内部因素的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于是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以C。K。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为代表的资源学派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问题,企业竞争力分析的注意力应集中到企业自身上来,以运用企业的核心资源,创造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学派,形成了战略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学者对企业战略概念都有各自独特的定义,有代表性的如:安德鲁斯认为,企业战略是一种模式,它决定和揭示企业的目的与目标,提出实现目的与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明确企业的经济类型与人文组织类型,以及企业应该对员工、顾客和社会作出的各种贡献。奎因(J。B。Quinn)认为,企业战略是一种计划,它将一个企业的主要目标、政策与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结合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是一种决策,一种关于企业经营性质的决策。明茨伯格认为,战略是一种组合,即计划(Plan)、计策(Ploy)、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观念(Perspec-tive)。C。K。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认为,战略不应该是一种规划,因为成功企业不是规划出来的,战略在本质上是一种意象(In-tent),它是企业渴望得到的远大前程和领先地位。波特认为,战略是一种选择(Choice)。从本质上讲,战略就是选择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活动。

企业战略对外是竞争战略,对内则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企业战略理论研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即企业战略管理,它在学科范畴上主要属于管理学,是战略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战略的概念与思维来源于战略学,但主要理论来源于管理学和经济学,如产业组织理论、专用资产理论、企业规制理论、竞争博弈理论等,形成了相对而言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战略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军事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企业战略三种主要形态。其中军事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比较宏观,而企业战略比较微观。三者在理论研究上分别属于军事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范畴,各自有不同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形成了各有特色、相对独立的三个战略理论体系。同时三者又同根同源,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了战略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不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企业战略从军事战略中“移植”战略概念,吸取战略思维的营养,军事战略也开始注意借鉴其他新兴战略的理论和方法。“以发展战略为例,它把军事战略概念移植过去之后,它本身已有飞速发展,创造了许多新概念和新方法。这些新东西,军事战略倒不妨去‘借用’一下,以丰富自己的研究。如果今天仍然像前苏联学术界那样认为只有军事战略才是战略,那显然是不妥的。”

二、人才战略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战略是国家、区域、企业(组织)总体战略下的子战略。

如前所述,国外没有与“人才”含义完全相同的词汇,人才是中国特色的词汇,是中国人才学的特有概念。人才战略也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中国有丰富的人才思想,也有丰富的战略思想,将二者相结合的人才战略在中国因而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土壤。

适应改革开放后大发展的需要,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战略热”,各地、各部门纷纷制定发展战略。人才战略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1983年7月,国务院责成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劳动人事部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门人才队伍的现状调查和2000年专门人才需求预测。这可以说是国家最早开展的专门的人才战略规划活动。在这项工作的推动下,国内一批省市自治区及县市乡在完成了现状调查及需求预测后,顺势开始了本区域人才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1985年前后,一批具有一定质量的区域性人才战略报告陆续完成。巧的是,人才学的诞生几乎与“战略热”的兴起同时,人才学者很快便投入了人才战略研究中,积极参与人才现状和需求预测调查及地方人才战略的研制,并撰写发表了一些人才战略方面的研究文章,如王康的《不发达地区人才开发的几个战略问题》、王通讯等人的《西部经济开发的人才战略》。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跨世纪的期待,使中国再掀战略热,人才战略活动也毫不逊色。上海在各省市中率先制定人才战略,提出构筑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其他省市也先后结合制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而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人才学家们也对人才战略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如王通讯研究撰写了《关于制定人才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简论人才开发战略》、《研究制定中国特色的人才发展战略》等文章,对人才战略的理论和方法都作了探讨。

进入21世纪,中国迎来了人才战略发展的新时期。“实施人才战略”作为单独一章第一次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2002年5月,中央下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此后各地也纷纷制定人才强省、人才强市战略。实践呼唤和推动理论发展,人才战略研究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王通讯主持了“人才战略理论体系研究”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人才战略论》。这是国内外第一部人才战略研究专著,对人才战略理论、方法和实践都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人才战略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人才战略研究开始进入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阶段。

国外没有人才概念,因而也没有人才战略的概念,与之相近的是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主要是作为企业战略的子战略而出现的,主要研究的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1977年在美国成立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学会,标志着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职能已经产生。

相比其他战略,人才战略的产生和发展较晚。

人才战略是战略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结果。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国家、区域、企业(组织)的发展和竞争都离不开人才。各类战略都离不开人才战略。人才战略是为国家、区域、企业(组织)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人才支持服务的。人才战略常常是国家、区域、企业(组织)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而很少脱离整体战略存在。离开整体战略,为谋划人才而谋划人才的人才战略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人才战略的产生以上述三类战略形态的发展为基础,是上述三种战略发展的需要和结果。可以说,没有军事战略,就没有军事人才战略;没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就没有国家、区域层面的各类人才战略;没有企业战略,就没有企业人才战略。

人才战略是人才竞争普遍化、激烈化的产物。人才竞争早就存在,但由于人才竞争领域不够广泛、普遍,人才竞争不够激烈,因而没有研究制定人才战略的需要。在人才竞争比较激烈的某一时期、某一领域,为了竞争的需要可能出现过人才竞争的思想,对人才竞争进行过谋划,但由于存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的领域不够广泛,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因而对人才竞争的谋划很少上升到全局、长远的程度,即很少达到战略的高度。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人才竞争才趋于普遍化、激烈化,人才战略才应运而生。

人才战略是人才资源作用空前提高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空前增强,人才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成为影响国家、区域和企业(组织)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和人才工作是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主要途径,人才问题因而被提高到战略高度,被纳入总体战略的范畴,成为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把人才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是从“十五”计划开始。

人才战略是人才工作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生产简单,对劳动者技能要求不高,生产规模也不大,劳动者组织和管理形式比较简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技术含量逐步提高,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要求也开始提高,企业规模扩大,人员组织和管理开始受到重视,人员管理开始由简单、随意的粗放式管理向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并且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务日益增多,内容日益丰富,方式日益多样,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技术要求日益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日益增强。人才工作发展日益要求通过制定人才战略来增强对人才工作的预先谋划性和指导性,需要通过人才战略整合、协调各个环节的人才工作,提高人才工作效益,以适应组织发展对人才工作的要求。

三、人才战略定义

人才学家们对人才战略的定义:“人才战略是关于人才资源发展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谋划。人才战略的性质属二级战略。一级战略是区域系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一个企业来讲,经营战略是一级战略,人才战略是从属于这个战略的。”“人才开发战略探讨的是宏观人才开发的方略,或者说,人才开发战略指的是以人才开发为途径,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谋划,总构想。”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们对人力资源战略的定义:“人力资源规划是管理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的反应,是阐明通过人员管理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机会的计划。在帮助管理人员预见和管理日益加速甚至纷乱的变化的时候,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战略。人力资源战略是使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内容一致的手段。”“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确定企业目标,从而制定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进而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实现企业目标和人力资源目标的过程。”“人力资源战略确定一个企业将如何进行管理以实现企业目标,提供了一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发展思路。”“人力资源战略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目标与人力资源竞争环境分析基础上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与体制布局,人力资源配置目标与重点选择,未来人力资源数量、结构与质量的总体描述以及为达成人力资源配置目标与重点而需采取的人力资源基本政策等。”

以上对人才战略或人力资源战略的定义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界定的:一是从人才战略或人力资源战略与总体战略的关系进行界定,强调人才战略与总体战略的一致性,对总体战略的服务性,是通过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来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总体战略目标;二是从人才战略或人力资源战略的内容进行界定,是对人才资源发展和人才开发与管理活动的整体谋划;三是从人才战略活动过程进行界定,包括状况分析、目标确定、政策措施等。

我认为,对人才战略的定义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反映战略思维的本质特点,即全局性整体谋划,否则人才战略就无以区别于一般人才规划;二是要体现人才战略不同于其他战略的特点,否则人才战略就无以区别于其他战略;三是行文简练,定义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行文一定要简练。

基于以上认识和思考,我认为,人才战略可作如下定义:人才战略是战略主体基于内外形势和总体战略的要求,对人才资源发展和人才开发与管理活动全局的整体谋划。

具体的人才战略可以分为各种层次和类型。在层次上可以分为国家人才战略、区域人才战略、企业(组织)人才战略;在类型上可以分为科技人才战略、教育人才战略、农业人才战略、军事人才战略等;还可以按人才开发与管理的环节分为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吸引等战略。各种层次和类型的人才战略,既有其共性,又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如与上述三大战略形态相适应,国家人才战略、区域人才战略主要属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范畴,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子战略,其任务是为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企业人才战略属于企业战略范畴,与企业营销等战略一样属于企业战略的一个子战略,其任务是为企业竞争和发展赢得持续的优势而提供人才支持。

因此,人才战略研究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总的说来它是人才学与战略学的交叉学科。具体而言,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战略研究又与不同的学科相交叉,如国家人才战略、区域人才战略研究,是人才学与战略学、经济学的交叉;企业人才战略研究,是人才学与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人才战略是多学科交叉学科,要搞好人才战略研究需要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四、人才竞争战略

就广义的“战略”而言,“战”就是指对抗、竞争,战略本质上是竞争的产物,是关于竞争的谋略。战略的竞争是竞争的最高境界,是最高层面的竞争。经济发展战略是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竞争的产物,实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竞争战略;企业战略也是企业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产物,企业经营战略又被称为企业竞争战略。人才战略也是如此,是国家、区域和企业(组织)之间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产物。

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战略的竞争性越来越突出,人才资源发展充满了竞争,是在竞争中求发展。几乎所有的人才战略都具有竞争性,所有的发展战略都同时是竞争战略。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发展的竞争,是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的竞争,只有发展才能提高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中必然存在竞争,是在竞争中发展,竞争有利于促进发展,为了在竞争中获胜,竞争双方不断进行创新、改进和提高,从而推动整个人才环境的改善和人才队伍的发展。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竞争甚至成为发展的重要条件,如人才不仅是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更是在竞争的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竞争与发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对内为发展战略、对外为竞争战略。人才战略实质上是竞争战略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是人才发展竞争战略。

竞争方显战略本色,为了突出人才战略的竞争性,本书主要从竞争角度研究人才战略,将人才战略称为人才竞争战略。

人才竞争战略,就是以提高人才竞争力,获得和保持人才竞争优势,并以人才优势来谋求国家、区域和企业(组织)的整体竞争优势为根本目的的人才战略。

同类推荐
  • 小老板应对危机36计

    小老板应对危机36计

    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存。出现危机时,企业应快速反应,及时处理,最好把它快速消灭在初始阶段,防止负面影响扩散。危机,是危也是机。当危机降临时,一些企业倒下了,一些企业却成为浴火重生的凤凰。这些鲜活而又生动的例子,在让人产生无限感慨的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和警示。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防患未然,从而为企业铺就稳健发展的基石。
  • 管理中的心理操纵术

    管理中的心理操纵术

    管理的核心是人,只有把握了人的心性,才能把握住管理的方寸。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管理中的各种心理学现象及背后的成因,是适合广大管理工作者阅读的通俗心理读物。书中引证了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并引用了众多心理实验和心理专业术语,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为一体。通过学习这些心理规律,我们可以在管理工作中更好地了解他人,读懂人心,顺利开展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 用好心理学,管理企业就这么简单

    用好心理学,管理企业就这么简单

    作者为我国一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的院长,专攻心理学,既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在多年企业管理心理学咨询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实际案例。《用好心理学,管理企业就这么简单:一位心理医生和企业管理者的对话》以心理学指导,用中国式的人文关怀,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以及一线员工三个管理层次,深入浅出地阐述企事业中的管理问题,包括成功管理者必备的心理素质、管理者个人魅力、群体心理分析及群体冲突、领导者的心理修养和领导艺术、中层以及一线员工的心理管理。全书采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 假货研究

    假货研究

    这是一部专门研究假货的著作。该书陈述、分析和论证了假货的渊源、成因、历史、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解剖了假货的各种类型,假货同宏观制度、微观管理、流通、法律、科技、传播、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关系,提出了如何遏制乃至杜绝假货的见解,并以较充分的案例和数据作佐证。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思想,于管理人员了解假货的外在实际和内在规律,提高工作效率很有裨益,对学术研究人员有参考意义,大专院校及其学生可作为参考资料。
  • 每天读点金融史Ⅲ: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事件

    每天读点金融史Ⅲ: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事件

    《每天读点金融史3: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事件》为系列丛书的第三册,主要讲述影响世界经济的金融事件。《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
热门推荐
  • 老将出征

    老将出征

    一代名将韩括因为不想参与魏国皇子夺嫡之争打算中立,但因为他战功出众,众皇子担心他为敌所用,所以合力分化了他的兵权,被逼退隐山林成为农家老翁。二十年之期,昔日强大魏国彻底衰败,日落西山、国土沦丧、子民被辱,被叛军打到王都,丧权辱国耶!然正值壮年的魏王不该如此没落,打算破釜沉舟发动决定魏国命运的一战。可奈何此时魏国将才凋零,无人能够担当此大任,满朝文武竟无计可施。……就在朝堂君臣急得满头大汗之时,殿外传来喧哗。魏王不悦,命人查看,一御林军统领奉命外出,不过半柱香就急匆匆赶回。魏王问:“何事?”御林军统领答:“有一六十老叟提枪闯宫门?”魏王怒:“为何不将其拿下?”御林军统领羞愧跪倒,答到:“臣不敌也!”百官皆惊,遂出……本人书友群QQ:811601796
  • 魔妃逆袭:邪王么么哒

    魔妃逆袭:邪王么么哒

    未出生时只因大师的一次批命,本是极贵命格的秦九歌被故意养废。当龙渊大陆的秦九歌跌落山崖,却迎来了经历过末世危机的秦九歌。此女一出,凤鸣九天!于是,站龙城秦家多了一个女纨绔,惹到我,贵族公子?皇家公主?照打不误!怎么?小孩子闹着玩打哭了还要找家长?整个站龙城被她搅得天翻地覆。某只魔王笑眯眯的站在她背后,“小歌儿,不要怕,天捅破了有我来补。”
  • 鹿饮青涧

    鹿饮青涧

    阳光撩拨你嘴角微扬,猝不及防我迷了航向,从此目光只伴你身侧徜徉。晚风掠动夕阳,低声倾诉衷肠,夏日不及你笑容滚烫,我恋恋不想忘。蝴蝶翩跹,鹿饮青涧。情根深种,何怨缘浅。你手中的刀救死扶伤,缘何未能拯救我情殇。我紧握的笔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最完美的散场。你说要笑着将你遗忘,却总是不经意温习你模样。我努力练习坚强,怎奈余生无你似更长。
  • 乱世腹黑废柴女

    乱世腹黑废柴女

    一觉醒来,她再次睁开眼睛,已不再是原来的地方。或许,很多人都很羡慕,玄幻的世界,很神秘,也使人好奇,可是谁能理解其中的艰辛。他们只一眼,就认定对方,永生石上刻下一段姻缘,情系千年。他们的曾经注定了他们的结局,愿世界为之颠倒,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 炽舞剑

    炽舞剑

    手握炽舞,醉在晨曦。炽舞晨曦他是一个大盗,也是一个大侠,同样还是一个风流人士。酒过肠,醉千夜。一个武林敬重的家族。一段情意绵绵的爱恋。一把雄霸江湖的宝剑。林夕团长另开新书希望大家支持。近期主要还是《星神奇缘记》也请关注。
  • 笑傲通天路

    笑傲通天路

    一部剑诀上青天,笑傲通天我为尊。一位少年为救父母而修炼,且看他如何踏上通天之路,一步步成为通天路上的至尊。
  • 灵之印记

    灵之印记

    在灵印世界中,每个人都拥有灵印,人们以灵印与灵签下契约,掌握灵的力量成为灵师
  •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洞真太上上清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城之恋:天才萌宝失忆妻

    倾城之恋:天才萌宝失忆妻

    在华夏,她是杀手之王,她是经商奇才,亦是绝世邪医。在宁漠,他是世家少主,他是绝世天才,亦是冷酷无情。穿越后她在人前扮猪吃老虎,所有人被坑了也不知是她做的。茫茫人海中只是一眼,便是勾起了牵扯三生三世的爱恋。妖兽?她家有几百只。神器?那是她家小兽兽的玩具。顶级丹药?她家多得放不下,都拿来当豆子吃。面具之下,绝世容貌,魅惑紫眸,一眼定千年。他遇上她,黑与黑的较量。相定厮守一生,却应不希望她受伤害,不欢而散,再遇时,她竟说不认识他。到头来是心的碎裂,还是爱的重生?加群386378281随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