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8600000021

第21章 一九八六(3)

读过黑格尔《美学》的人都知道,黑格尔也把悲剧的产生认作是两种互不相容但又各自有道理的伦理力量的冲突,但这种冲突只是“永恒的正义利用悲剧的人物及其目的来显示出他们的个别特殊性(片面性)破坏了伦理的实体和统一的平静状态;随着这种个别特殊性的毁灭,永恒正义就把伦理的实体和统一恢复过来了”。叔本华与黑格尔悲剧理论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从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出发的,这种体系本身就要求有一个“永恒正义”、“完满人性”或“绝对的善”的概念,在此概念之下,美不过是手段。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黑格尔把“命运”认作必然性,而必然性又最终通往“永恒主义”,而叔本华则把“命运”认作“原罪”。两人都持决定论观点;但在决定论或宿命论的巨大阴影笼罩下,无论是出于对“绝对理念”这一“永恒正义”的建议,还是希图在宗教中求得平静和满足,都势必减弱乃至丧失真正的悲剧感。没有对那种“既不能用理智去说明,也不能在道德上得到合理证明的东西”的反抗,就不会有壮丽的毁灭,不会有巨大的悲剧感。

如果说,黑格尔在审美心理中强调的是悲剧乐观的一面,即“永恒正义”的胜利的话,叔本华强调的则是悲剧悲观的一面,即“原罪”的不可开脱。他用“原罪”

说衬托悲剧中的受难,这有合理的一面,因为悲剧不可能从完全快活的心绪中产生,但从审美的角度看,悲剧中的悲观的一面并不意味着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这一点也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要是看悲剧而没有感觉到由人类尊严而生的振奋之感,那就是没有把握住悲剧的本质”。由于“永恒正义”和“原罪”都是超出审美经验的抽象观念,因此,叔本华在强调悲剧悲观的一面的同时,就已经不是就悲剧而论审美,而是使悲剧成为对人生受难的一种象征。

从美感经验中挖掘出某种人生哲理或“象征意义”,叔本华本人就认为这与艺术的本性格格不入。他非常反对寓言画,反对造型艺术在其直观意义之后还有一个它所寓意的名称意义,认为这种意义只会使人离开一切艺术的真正对象而转向抽象思维。但他又坚决主张文艺必须有其象征意义,因为文艺直接使用的语言和字眼是概念,而艺术的目的恰恰是要从概念过渡到直观,这就需要想象力去捕捉词语后面的东西。这个东西,在他的悲剧理论中,也就是原罪。原罪作为一种人生寓意或象征,本身也就是宗教的寓意或象征。他说,艺术和宗教在这一点上的同一,虽然是抽象的,但不等于抽象认识,因为认识是为意志服务的;而通过想象力所捕捉到的寓意则是非逻辑的,因而是直观的,所以它不作为动机出现,而成为取消一切欲求的清静剂。“从这种清静剂中可以产生绝对的无欲——这是基督教和印度智慧的最内在精神——,可以产生一切欲求的放弃,意志的收敛,意志的取消,随意志的取消也可以产生最后的解脱。那些永远可钦佩的艺术大师就是这样以他们的作品直观地表出了这一最高的智慧。所以这里也就是一切艺术的最高峰。”

9.在从美感经验中的“无我”向清净无为的人生态度的过渡中,同情或怜悯起了关键的作用。

恐惧和怜悯既是悲剧心理学所要分析的两个基本要素,同时也涉及一种对诸如人道主义这样的人生观的解释。叔本华强烈反对康德把善和美德归之于义务和绝对命令的思想,认为它们只是抽象认识,而不是直观认识。直观认识不容转达,它来自人自己的领域,因此“教不会”“学不来”,“正如所有的美学,从亚里士多德起,从来没有造就一个诗人一样”。真正的美德源于对人生痛苦的直观体验,并从这种体验出发,产生一种恐惧感和怜悯心。所谓恐惧,是对于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恐惧。任何个体的人总处于一定的时空关系之中,只有恶人才把这种时空的不同看成鸿沟,以为别人的痛苦与自己无涉。叔本华说,这种区别只是借个体化原理才存在的。对于本体的人或生命形式本身而言,永远只有“现在”,“因为生命有着无尽的时间和无穷的空间以取消可能性在现实性之间的区别”。因此人才会对过去的往事感到内疚,对遥远的苦难感到不安。这样看来,每个人事实上都承担着人类的共同痛苦,并出于这种痛苦的恐惧,才会割舍自己的享受以在人我之间建立起平衡的均势。怜悯也正由此而生。叔本华说,怜悯是对别人痛苦的意识,“而这种痛苦是从自己的痛苦中直接体会到的,和自己的痛苦等同看待的”。哭也同样。能哭的人是以爱的能力,同情的能力和想象力为前提的。因此对一个哀悼者来说,看起来他为死者的遭遇而哭,实际上“控制着他〔感情〕的东西主要的是同情整个人类的遭遇,人类注定的最后结局”,因此是为自己而哭,是对自己感到同情。

从恐惧和怜悯出发,逻辑上不但需要一个人生即痛苦,你我皆在痛苦中的前提,而且也导向这样一个结论,即仅仅消极的不伤害别人是不够的,真正的出于恐惧和怜悯的“公道”就是清心寡欲,达到对生命意志的否定,好像不这样,就会成为让别人受苦的同谋一样。

如果说,在叔本华看来,悲剧之所以能给人以快感,就在于它能使我们通过对悲剧主角的怜悯之情而“逃出自我”的话,那么悲观主义的人生观之所以最能使人免却痛苦,就在于它能通过人对自身存在的怜悯而达到生存否定的逻辑结论。悲剧是清净剂,使人看到意志的内在矛盾及其本质上的虚无性,生存否定则是通过对这一清净剂的反省思维后所得出的理性认识。

作为一种认识,我们可以说理论上的否定是一种积极力量,但绝望则导向虚无。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这种绝望仅仅具有理论形态,而且是从某种先验逻辑推导而来的话,那它又必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望,而同样是否定。从认识上看,问题并不在叔本华与莱布尼茨相反,把这个世界看成了一切可能有的世界中最坏的世界是不是对,因为无论是最好还是最坏,本身只是对价值观念的一种抽象,问题只在于面对这个现实世界的现实态度。

作为一种处理方式,叔本华本人非但没有自杀,而且也不赞成自杀。他认为自杀不是生存意志的否定,而恰恰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肯定,因为自杀的人非但没有看穿摩耶之幕的虚幻,反而感到生活太不遂人意(个体意志)了。那么,到底什么是他的生存否定这一伦理结论所要求的现实的解脱呢?仍然是要回到艺术中去,回到美那里去。虽然这种解脱只是“刹那间的”,但毕竟是现实的。

美是存在本身给人的恩惠。一个还能感受到美的人一定在其自身就存在着抵消悲观主义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但现实地证明着那种把悲观情绪绝对化(绝望化)的形而上学逻辑的虚假性,而且作为一种解毒剂,本身也就呼唤着人们走出他的形而上学思辨,回到对生活本身的真切感受那里去,回到美那里去。因此,看起来叔本华在理性上得出了和印度佛教大体相似的人生结论,但实际上,正如朱光潜先生尖锐而又不无讽刺地指出的那样:“我们也很怀疑,佛教竟会赞成通过悲剧来教人淡泊宁静这种想法。”艺术欣赏本身就是与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相对立的。夜莺在黑暗中歌唱,是为了慰藉自己的寂寞。一个人走进剧院为悲剧主角洒下同情的泪水,本身也就是对人世间那美好的东西的一种非正式而又更真诚的承认和向往。因此,正如悲观主义本身并不是个真理或谬误的问题一样,我们在读他的书时,也并不大看重他的理论本身,而宁愿把他的悲观情绪浪漫化或诗意化,使之在语言和词语的概念之后,能给我们一个较为生动的直观形象。这个形象,也就是集叔本华的悲剧、怜悯和生存否定的悲观主义于一身的基督受难的形象:

“至于基督教的救主,那就是一个更为卓越的形象了。他,充满着这个深刻形象的生命,拥有最高的、诗意的真理和最重大的〔人生〕意义,在具备完美的德性、神圣性、崇高性的同时,又在无比的受难状况中矗立在我们面前。”在这个形象里,不但使叔本华的悲剧壮美、崇高、怜悯和受难都得到了完美体现,而且也使他的艺术、哲学、宗教在直观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统一,因此他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最后再次强调说,基督受难应该永远在普遍性中成为一个生命意志之否定的象征或人格化代表。

10.对宗教的态度,是本文第4节所涉及的两种悲观主义的分水岭。尼采在后期之所以把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瓦格纳艺术怒斥为“一种充满浪漫气息的形而上学的安慰和麻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宗教态度的不同。无论怎么说,宗教的最高目标总是指向道德的自我完善,而且只要使艺术和形而上学服从于这一最高目标,那就不能不使它们本身成为逃避人生苦难的手段。于是,人们就习惯于在一些仅是戏剧性或象征性的东西中扮演一个似乎真实的角色,在空无中寻找它的果实。因此,尼采说这种悲观主义及其艺术和形而上学将摧毁欧洲文化的最后力量,使它更加腐化,直至灭亡,因为它根本上就是一种生命力的减退。

但事情还有另一面,就是尼采的“超人”(Superman)形象,就其象征意义而言,本身又有着叔本华所描绘的基督受难的原形,只不过使受难中的基督那悲天悯人的愁苦面容换成了颇带残忍性的大笑和狂暴而已。这其间的转折环节,与叔本华对基督教新旧约的区分很有关系,因为正是这种区分本身,体现着叔本华在悲观主义情绪下的宗教观念。

在《论世界之苦恼》中,叔本华说,旧约的生存否定是因为人无法逃脱外在的必然性,即法则的统治。这种宗教属专制有神论。新约的生存否定实际上是自愿受苦(asceticism)。因此,“从旧约过渡到新约,从法律范围过渡到信仰范围,从行为正当之裁判过渡到受人神中介(mediator)之救济,从罪恶死亡过渡到依赖基督而永生,就其本来意义而言,也就是从仅事道德讲求过渡到生存否定”。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才说原罪(意志的肯定)和解脱(意志的否定)构成基督教的内核的巨大真理。

这种把外在否定和人的自我解脱理解为新旧约之分的观点,在基尔凯郭尔那里成为教会的宗教和基督的宗教之分。教会的宗教由于强调外在形式的约束,恰恰使信仰本身成为对人生苦难的颇为惬意的逃避;而基督的宗教由于把信仰纯粹看成是个人的私事,因此才更突出了人的主观性、内在性和自我选择性并使之找不到任何外在的借口。这种区分从本质上看,又成为尼采对奴隶道德与主人道德的区分。基督教整个下降为奴隶道德的依据,而真正的主人,必须从自己出发去创立符合于“超人”标准的价值体系和人生目标。至此,就如尼采作品的着名英译者和研究者霍林德特尔(R.J.Hollingdale)所说,大约从1881年夏天之后,尼采就已经逐渐走出了他的虚无主义。这说明怀疑主义、悲观主义或虚无主义本身就具有否定它自身的力量。

自从马丁·路德(MartinLuther)把个人解释《圣经》的权利同天主教对立起来之后,传统的宗教观念就已经面临瓦解。康德进一步否定了神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传统,说明理性、逻辑和范畴在“绝对”面前无能为力,这在事实上已经指出,信仰本身作为人的感情生活的需要,只有当其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时,它才是有价值的。如果说,在马丁·路德那个层次上,是用理性主义对抗宗教本身的非理性主义的话,那么到康德这个层次,则是通过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扬弃过程,使宗教和理性都失去了它们作为“绝对”的神圣色彩,而同时降为人的需要本身。整个19世纪都笼罩着康德哲学的巨大影响;而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使命之一,借用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的话说,就是一方面摆脱上帝,一方面给它重新找个位置。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情绪,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在于对一个从理性上已经比康德更为彻底地摆脱了上帝,而在感情上比康德更加“不理智”地依赖于上帝的人来说,他还根本看不到上帝的新位置应该安放在哪里,因此才在惶恐不安中紧紧抓住昔日宗派的象征意义不放,以慰藉自己那颗孤独的心,而尼采之所以能从虚无主义中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因为当他最后失去了给上帝“重新找个位置”的信念后,产生了自己就是上帝的幻觉。我称它为“幻觉”,是因为在扎拉图斯特拉的形象中,依然残留着死去了的上帝的痕迹。

1887年,晚年的易卜生(Ibsen)在一次演说中说:“我相信诗、哲学和宗教将能融合为一个新的范畴,将成为一种有活力的新力量。我们活着的这一辈人对它不会有清晰的概念……我相信我们时代的理想虽然蜕变着,但它正趋向我在我的剧本《皇帝与加里利人》中所命名的那个第三帝国。”

《皇帝与加里利人》所要告诉人们的是什么呢?让我以引用法国着名的易卜生研究者维·德·克莱维尔(VicomtedeColleville)和弗·德·泽佩林(F.deZepelin)关于这个剧本的一段评论来结束我的这篇论文,因为我相信,这段评论不仅反映了易卜生本人作为一位狭义的悲观主义者在他那个时代的痛苦和愿望,而且也是整个19世纪文化氛围的一个生动反映,用它来概括叔本华的宗教理想和“克己受难”的人生意识,是较为贴切的:背教者朱利安由于神灵的感召去创建基督教。年轻时是基督徒,后来由于雅典的雄辩家们和亚历山大的神秘家们的影响,越来越疏远了基督教;而基督教本身也由于皇帝们的恩宠而远离了本源,分裂成许多敌对的派系。

想摧毁基督教,朱利安却身不由己地成了基督教的间接消极的创始人;他在破坏基督教时却促成了它。由于过长时期的昌盛而萎靡下来的这些基督徒,将通过受苦受难而得到复活,将在殉道者的血泊里受到洗礼。皇帝在耶稣面前屈从了。

显而易见,这部戏剧的主题思想是:只有能动员信徒们牺牲和殉难的宗教,才是真正的宗教,有生命力的宗教。

1985年12月 喻家山中

原载《德国哲学》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同类推荐
  • 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研究

    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研究

    本书将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置于世界现实主义发展框架予以考量,深入探究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主题、叙事特征,以开放的视角和全局性的把握对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进行定位;论著涵盖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主要作家和诗人,基本建构出澳大利亚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意义,通过对文本解读分析,研究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的社会背景、文化特质、思想渊源,系统探究澳大利亚丛林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内涵。
  • 叙事:中国版第二辑

    叙事:中国版第二辑

    本书收录了“叙事、病残与身份”、“短篇小说的叙事进程:语料库文体学方法初探”、“关于建构诗歌叙事学的设想”、“广义叙述学:一个建议”等文章。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胡也频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胡也频作品集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露出一大节黑色纱袜子。他的身段适中,很健壮。走路是用了许多劲,又快。那一双宽大的黑皮靴便接连地响着,靴底翻起了北京城特有的干土。他走到这狭胡同第三家,便一脚跨进大同公寓的门槛,转身到左边的大院子里去了。
  • 爱的礼物

    爱的礼物

    因为爱,我们选择了爱情,因为爱,我们孕育了生命,因为爱,我们经历了为人父母的乐趣和艰辛,因为爱,我们懂得了养育的神圣和责任,从孩子的生命开始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变得生动而有趣。
  • 中华歇后语(第一卷)

    中华歇后语(第一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热门推荐
  •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有人说,是城市的喧嚣、激烈的竞争、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其实不然。现代人的压力和劳累更多的是来自于物质的泛滥和物欲的放纵。所谓“占有的越多,被占有就越多”,我们其实是被束缚在了物欲的世界。人,其实有更好的选择——“断舍离”。减少不必要的物欲之后,我们才能看得见幸福,才能得到不烦琐的人生。“拥有=幸福”从来都不是正确的答案。夺回被俗物占据的时间,丢掉不必要的杂物,抛弃心灵上的杂念,这样我们才有充裕的时间构建幸福人生的蓝图。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种素与简的生活方式,告诉大家如何摆脱被阴霾笼罩的烦琐生活,并通过简素生活获得充实、自在、快乐、幸福的美好人生。
  • 灿金筑梦

    灿金筑梦

    这是一个为了爱豆去学习音乐的追星狗金灿,成为练习生之后发生的故事....这本书主四代,女主目前有jisoo、joy、奶潇、兔牙、Fei
  • 重生之一鉴如故

    重生之一鉴如故

    路温煜上辈子爱苏沐远爱的轰轰烈烈,却因为自己天生对赌石的异能力被苏沐远谋算囚禁,父亲哥哥也皆因她而死,八年的囚禁过得猪狗不如,能见天日的机会只有无休止的赌石和鉴别珠宝,她被迫进行残暴无人道的训练不断的为苏家积累财富。羞辱,暴打,曾经骄傲的她咬紧牙关苟延残喘的活着。重活一世,亲人尚在,路家仍然繁盛........这一世,她路温煜她定将属于她的一切夺回来,那些伤害她家人算计谋害她的人一定会让他们生不如死。
  • 九公主奇遇记

    九公主奇遇记

    玄天大陆上是一个神奇的大陆,这里有人族、神族、魔族、鬼族、妖族,其中人族是最弱的,传说百年之后,会有一神转世为人,她会帮助人族,而妖族也平凡幻化为人进入人族找到女孩,将其杀死……
  • 帝冥之寒星夜灵

    帝冥之寒星夜灵

    只是借自己那一点点的奢求,就押上了自己的全部……“你说的对,我不是很厉害,但是……我觉得我可以保护我想保护的人,因为那是我最后的机会也是最后而价值了。我舍弃了灵魂,不是为了看她被杀的!”那双仿佛死了的眼神……“我是一个没有权力的人,就连我的生命都是借来的,所以,我的命除了她之外,谁都拿不走!”寒空中闪烁之孤星;夜月下舞动的精灵。星辰为他们见证;月光递增上祝福。一句承诺换来一个愿望。烛光影映,寒夜不离;血精相依,星灵不弃。
  • 妖灵四起之宿仇

    妖灵四起之宿仇

    血猫族的少主漫雪竹天生灵力强大,令所有妖物闻风丧胆。豺狼族领主苍涅恐血猫族势力日益壮大,在漫雪竹接任少主典礼上攻入血猫城。漫雪竹负伤逃脱,坠入悬崖,清醒后发现自己躺在一个人类男子季川的怀里,原来她因伤势过重变回血猫。豺狼族屠杀族人之仇不得不报,增强灵力,寻找法器,一路上结识了很多伙伴。季川的陪伴使两人互生情愫,但豺狼族的苍夕峰却为了得到漫雪竹而不择手段,苍涅搜寻邪魔妖物追杀漫雪竹。报仇的这条路充斥着阴谋与杀戮。而这之间也掺杂着爱恨纠葛,漫雪竹与季川能否修成正果,漫雪竹能否手刃苍涅,漫雪竹能否重回血猫族少主之位……
  • 九紫流殇

    九紫流殇

    美丽少女受冤而死,被迫来到古代,身负重任,却穿到一个又傻又穷又丑的小女娃身上?什么,本姑娘是九紫星君转世?为了早日归位,被迫接受不平等交易,来到异世。邪魅阴险的异国皇子,儒雅俊郎的美颜大叔,天真痴情的正太小弟……打抱不平遇美男,仗义相助结贵人。人活一世,不就是图个痛快么,姐都不怕,你怕什么!九紫右弼,得之相助,天下归心!身负异能,且看小女子怎么发家致富,号召天下,推翻妖后,打倒奸臣,匡扶正义!
  • 破天神荒

    破天神荒

    浑浊的神荒大陆上,充满着灵气,当灵气繁衍到巅峰时,杀戮便弥漫开来,梦幻世界,奇幻之旅,魔幻杀伐,为了保卫家园,守卫爱情,捍卫尊严,一起上吧,神器挥舞,血腥蔓延,他注定是这个世界上的巅峰王者。
  • 仙尊家的小女友

    仙尊家的小女友

    我有仙尊的能力,能不能好好宠你。你明着宠我,我悄悄宠你,好不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