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8600000031

第31章 一九九三(1)

纪事

决心南调海南。在宜昌的全国现代西方哲学年会上,全部谈的是现代人的处境,而这种处境又是被那种官话、套话、大话铸就的;在学术界,几乎听不到任何真切的声音了,哪怕理论思考上还远远谈不上深刻,只要还是在努力说自己的话就好。

哲学与现代人处境

这个题目是1988年拟定的,当时以这个题目作过几次演讲,并且写成了一篇长文,但始终得不到发表的机会,最后只好以片断的形式分别以《哲学与人的处境》和《何处有哲学自己的家园》为题发表在1988年5月2日的《光明日报》和1990年第3期也就是最后一期的《书林》上。

应该承认发表了的那两个题目都不好:离开“现代人”,何谈“人的处境”?离开“现代人处境”,又何谈“哲学自己的家园”?

我们哲学上的空疏浅薄,一言以蔽之,皆在于不能直面与“现代人处境”息息相关的“当代”这一事实。以前说哲学是时代的反映,黑格尔加上一句,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些说法的一个共同的毛病,在于把“当代”这样一个繁复多样的“生活世界”概念化了。它同时也意味着生活在“当代”的人的概念化。认识当代的人,不能从人的概念出发,而只能从当代人的存在样态、行为方式出发;也正是当代人的存在样态与行为方式才构成了“当代”这一概念。哲学总要揭示时代与人的关系。“本质”一词之所以不好,就在于它可能在“本质关系”的名义下把时代与人的关系抽象化为一种普遍必然的同一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志于哲学思考的人就不再深思时代与人的“本质关系”。当旧有的揭示这种“本质关系”的概念、范畴、方法、模式都无助于我们对当代的认识时,哲学也就处于危急与挑战之中。

“现代人处境”只能通过对理解“当代”这一概念体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意义剥离才能显示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只能在历史地重现并使用旧有的范畴与概念中解构其传统规定性。而且必须牢牢记住,有助于形成新的“当代”观念的领域不在思维与逻辑,甚至不在对“自我”、“主体”概念的重新确立或“反思”方法的重新规定。“现代人处境”绝对是个逻辑在先的问题,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的思路也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清理。

我在思考时代与人的关系中,有两个自我拟定的立足点,一是坚持时代的客观性,就是说,当代所能让我们感知到的一切,都是时代自身所呈现的样态,不能主观化地归结为主体的观念或表象,甚至不能再像康德那样从主体的观念、表象出发追问“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就此而论,主体、自我、反思、先天能力是一些远较“当代”虚假的范畴,它们如果有意义的话,也须首先放逐到“当代”这一生活世界中去,并在当代的人与人的交往中给予重新规定。我把我自己所认为的最有价值的哲学思考和艺术作品都规定为是有助于对“当代”的理解的作品;同时也只站在当代的立场去理解外国的哲学和艺术,而不管这样一些作品实际产生于什么时代。

再就是坚持个体的真实。尽管我们都生活于当代,但“当代”的现实性又只存在于个体那里,也只有对个体来说,“哲学与现代人处境”才成其为问题。个体的真实不是指为我所感知的观念或表象多么真实(贝克莱)、我对我的观念、表象的怀疑(笛卡尔)或怀疑的怀疑多么真实(斯宾诺莎),甚至也不是指我所感觉到的“我”在肉体与精神上多么统一。个体的真实,作为一种需要努力达到的东西,只意味着必须从过去有关“我”(这一指称)或“个体”(这一名称)的规定性中走出。

任何人一经命名,就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名称矩阵”中确定了他的位置。利奥塔曾指出,人所具有的唯一“同一性”就是他在一个语句世界中的位置所赋予他的同一性;社会集体的文化和教育越是反复强调这一位置上的这个人(固定指称词)在肉体和角色上的同一性,这个人的自我认同也就越强烈。哈贝马斯也认为,肉体同一是前习惯水平,角色同一是习惯水平;角色同一把具有“肉体”物征的“我”的性别、年龄、体质符号化了,使“我”只作为一个无个性特征的角色承担者存在着。作为一个小例子,这里可以指出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几乎要在所有的表格上填写自己的性别、出身、成分、是否受过奖惩以及家中是否有人被镇压等等;条目越分越细,目的显然是为了使“填写者”(这个具体的人)的名称(如陈家琪三字)与众不同,而不同的途径却恰恰是通过高度同一的符号化过程来实现的;当你与你的性别、出身、成分和社会关系有了一种自我认同时,你也就变成了一个毫无个性特征的角色承担者,比如一个“黑五类”、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等等。从过去有关“我”或“个体”的传统规定性中走出,不仅是说作为个体的“我”永远有独立于我的“角色”的一面,而且是要表明“我”作为一个指称,哪怕再固定,在语句世界中与其他语句的连接方式也是自由的,并不存在某个绝对的规则来限制这种连接方式;而且无论在何种连接方式中,“我”都可以把隐藏在特殊角色与连接规则后面的“自己”寻找回来。这看起来是在谈论指称“我”以及“我”在语句世界中的连接方式,实际上人的自我认同只能在语言交往中通过社会化的过程才能实现,而个体的真实又只表现在语言交往与社会化过程的“断裂”或“空白”之处。这里我想引用两段有关诗的论述来说明客观性和个体性这两个原则:好的诗句完全像是自我流淌,作者被湮没在诗句中,而不是让诗句从属于作者的创造;不知是谁说过,“诗就是从翻译中被遗弃了的那种东西”。以此设想,个体的真实就是那种在所有有关个体的名称、指称、定义和语句规则中被遗弃了的东西。

通常所说的“现代人”指20世纪的人,我们这代人大都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有人称我们为“文化大革命”红卫兵的一代”或“中国革命中的第六代知识分子”。为了更鲜明地突出特点,也有人自称为“四五的一代”以和“五四的一代”区分开来。但真正使这代人在名称、角色以及自我认同上发生混乱并终于发现几乎任何指示性语句都遭受到颠覆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事。从1919年到1989年总共七十年,我们出生于40年代末,到1989年,已在共和国的旗帜下生活了四十年;进入90年代,世风大变,于是前四十年作为生命的一页也就揭了过去,那一页上的我们基本是自我认同的,也认同社会集体的文化和教育所反复确定下来的那个“我们”,如长在红旗下、造反小将、四五英雄、学术中坚等等。

当这一页揭了过去的时候,我们已不再是我们。

我们是谁?

当然,谁也无权作为“我们”的代言人出现。问题就出在已经没有了“我们”,但我们还得把“我们”作为一个词语的惯常用法来使用,同时也说明像“我们”这样丧失了自我认同的人,绝非只是“我们”这个年龄段上的人。

这就是我们的当代。

“当代”并非一个一下子显露其全部意义的概念。在我看来,“当代”如此真实地呈现在面前,其标志就是我们用于理解、把握、说明、规范“时代与人的关系”的全部指示性语句和认知性语句统统失效。我们可以把这种失效简称为哲学因其无用而死亡;与哲学的死亡相关连的,就是我们在前四十年间所形成的信仰、理想、热情和价值的崩溃。

哲学的死亡可能会使一些人想到“后哲学”或“后现代”这样几个聊以自慰的词,但丧失了未来的我们面对的却是既无伦理热情,又无“天职”观念的经商热潮以及在这一热潮中只以攫取财富为目的的狂热,甚至包括可怕的凶残和渐渐逼近着的骚动。在对技术、工具的迷信以及把一切都转化为手段的急功近利中,我们看不到“后哲学”或“后现代”所应该具有的那种理智上的冷静与无奈,因为这种冷静与无奈是以对人的再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界限的洞识为前提的,而且这界限不再是过去所说的绝对与完美,不是我们所曾憧憬过的共产主义或大同世界,而就是面对的现实,即我们的当代。

当我们缺乏任何有力的范畴来规定自己的当代时,倒是大量出现的文学作品更贴近于我们的现实。这使我想到古往今来,生当末世的思想家们总以“补天”为己任,而只有穷困潦倒的诗人才直面现实这一事实,也许这就是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期的颜元、戴震与曹雪芹的差别。我得承认,就是现在,就对“当代”的心理的、情绪的真实感受而言,哲学距离艺术还差得很远。密纳发的猫头鹰要到黄昏才起飞,但我怀疑的是这猫头鹰恐怕永远也起飞不了了。相对于哲学的真正的现实就体现在这里。而且我也清楚地知道,用上帝已死,或过去的标准失去了效用而新的标准尚未建立并不能说明我们的独特存在。“旧篱已去,新墙未筑”,“旧篱”真的已去,“新墙”真的待筑吗?“当代”弥漫于我们四周,我们无从看清,但又无可逃遁;更多的人看到的是这样一种弥漫使思想建筑物一批一批地倒塌,所以才急于“筑墙”,而我却必须通过清理使倒塌后的地基更其显露,就是说,让“旧篱”真的“已去”,且要说明“旧篱”是在怎样的地基上建构起来的。这里确有一种理智的冷静与无奈,但既无“看透”的彻悟,也无“顽主”的潇洒,当然更无意“补天”——无才无德而已,这也是我为自己私下确立的另一准则。

谈东西方哲学的比较和交流也好,谈文化发展的特点及走向也好,都只能从我们立足的“当代”出发;“当代”决定了我们想看到什么和能看到什么,“当代”也给了我们一个只属于当代的情感方式,在理智的冷静与无奈后面,那种只属于个人的情感方式才是一种剥离掉价值判断后所遗留下来的真实。

让我们先从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也”;另一方面却是众皆“摇头而舞八风,连臂而歌万岁”,结果是既无叹息之声又无正义呐喊的真实说起。这说明,自五四以来的自由、民主、平等甚至创立共和的旗帜已渐趋显露其只不过是另一批口号的面纱,同时也说明尚有另外的口号可资利用,这就是回到传统文化。自由、民主、平等曾打败过传统文化,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因为随着这种打败,一个政权被推翻了,而另一个政权却在一次又一次的社会改造以至“文化革命”中扫荡着传统文化。

同类推荐
  • 月色中的栀子花香

    月色中的栀子花香

    本书是本文笔优美澄净心灵的图书,文字典雅、清新、灵动。作者从生活细处着笔,时而温润,时而刚柔,时而浓郁,仿佛撩开的晨曦,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片静谧祥和的净土,散发出亭亭如莲的芬芳。用四季来概括,有春的蓬勃,夏的热烈,秋的收获,冬的思索。细腻、诗性的文字,充盈着人性的贯穿和浸润,似若山泉流水,满是温暖、流动的画面,读之顿觉有馨馨之甘饴,淡淡之香甜,让读者在阅读中去感悟、去思考,去体会生活的美,感受生命之河缓缓流过心田的静谧,洗去浮华,再现生活的本质。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册)(选题报告1)

    散文能带给读者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享受、美的追求、美的憧憬;散文能陶冶情操,能启人哲思,发人深省;散文能抚慰受伤的心灵,给人欢乐、温暖和爱。本书所选作品有的精练优美,有的朴素自然,有的音节铿锵,有的情感浓郁,有的长于抒情,也有的侧重于叙事。读者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冯至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冯至译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冯至是优秀的抒情诗人,也是杰出的日耳曼学学者,德语文学翻译大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本丛书拟精选冯至先生最优秀的翻译作品,包括海涅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游记《哈尔次山游记〉,歌德、尼采、荷尔德林等的诗作,以期较全面地反映冯至先生的翻译成就。
  • 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的130篇散文、随笔,共分为四辑:第一辑“认识你自己”主要是对于自我、人性、人生的思考;第二辑“紫藤花开”是对于人间真情的礼赞;第三辑“社会广角”是对社会热点问题及各种社会现象的思考;第四辑“走近自然”通过对自然的体悟和描写,抒发对于生命的热爱。仰望星空,可以使我们在面对浩瀚的宇宙和不确定的人生时多一份理性、宽容和自适。
  • 风筝不断线

    风筝不断线

    本书作为一套经典读者散文选本,共收入200余位作者500余篇优秀作品。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热恋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等多维多味的爱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的爱心,给人以爱的启迪和美的陶冶。
热门推荐
  • 迷途蝴蝶

    迷途蝴蝶

    【全本免费,已完结(此为第一部)】【第二部完结篇已提前在本文最后上传】记忆里残留的天真,对于现在的我,苦笑...我隐藏身份,进入那个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学校,‘樱落商贵族学院’,面对着他....望着镜中的我,黑色的齐肩短发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飘逸的长发,脸上覆盖着冰冷。“你不是她,因为,你不是。”冷语而出,没有任何波澜,但隐含着心痛,深深的心痛。-“对,我不是。”亦冰语驳回,扬长而去。没错,我再不是从前,最多可以说____我重生了。迷途着,偏离轨道,离那个最初的梦越离越远。那又怎样……最多是痛苦一点,因为不想懦弱,不想再成为弱者。【女主逆袭变强。】【PS:感谢诺樱封面制作】
  • 静音!人鱼帝王咏叹调

    静音!人鱼帝王咏叹调

    “瞳,你答应过的,绝不会把我交给那些人类,你为什么要骗我?!”/实验室内,他被锁在水箱里无助地摆动着鱼尾,一双好看的凤眸透着深深的绝望。和他只有一块玻璃相隔的宁瞳颤抖着身体频频摇头,脑海里浮现出许多解释的话语,却又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起……//他是海水下的圣子,因战乱被迫在一无所知的人界生存。宁瞳,本是他在这个世界最信任的人,却崩塌于一场变故,一次绝情。“我说过,你会后悔的。”面对昔日里最想看到的面孔,陆泽熙只是一笑而过。“我早就后悔了,只求你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一次就好。”宁瞳苦笑着抓住他的衣角,鲜血顺着手臂缓缓滴下,染红了那抹洁白。//不管你是否视我如初,我都不会放手,这辈子亦是如此。
  • 我有特殊吃瓜技巧

    我有特殊吃瓜技巧

    一朝穿越,来到天骄群集的时代。仙魔之争,百家争鸣,人与仙的矛盾……爱与恨的纠葛。天地一点鸿蒙之气,天材异宝,灵丹妖兽,皆为天恩。妖皇出世,万兽朝皇。剑阁大师兄腾空出世,号称修仙界第一搅屎棍!第一美人的金光寺的佛子背地里竟然是个毒舌流氓小和尚?那位定居东海的神秘酒店老板娘居然有个互通信件的小情人?号称最有希望成仙的新秀,大半夜在田里种地?!喂!那边的跃族,你们是不是走错片场了?放下你手中的激光武器啊喂!对此陌笙表示:修仙的人都有病,吃瓜需谨慎!
  • 慕思及雨

    慕思及雨

    有种喜欢叫沉默,而这种沉默叫暗恋所谓暗恋,就是擦肩而过时假装跟身边人谈笑风生,心情却随余光里的你走。那年青春,原来比暗恋更傻的是互相暗恋。一对双胞胎里总有一个是很安静的,一个学校里总有那么两三个校草,一个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活泼分子和带头搞事的学生,一段友谊里总会有那么几次分离,在这段美好的青春里却隐藏了一种淡淡的忧伤。韵悠就如一阵清风,吹拂起少年的私心,一个笑容能似暖化别人冰冻的心,但她灿若星辰的的眸子里总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她把青春耗在暗恋里却不能和那个人在一起…故事讲述了六个人的友谊以及韵悠和韵瑶一家人,还有四个人复杂不变的关系。
  • 在那远天的尽头

    在那远天的尽头

    “在那遥远的地平线上,有一片缤纷的羽毛,那是如死的单调,”神秘的少女瞳孔没有任何颜色,仿佛不存在于这个世间一般。“那亦是如梦的绚烂。”温柔而不掺任何杂质的声音,自少年口中如梦般蔓延在这命运的桃园中。“少年,你既是牵绊之人。”
  • 魔鬼恋人之血色十字架

    魔鬼恋人之血色十字架

    她不甘心就这样含冤而死,难道有权有势的人就能决定别人的生死吗?自己的人生应该自己做主。她不愿屈服,她不愿屈服于命运!带着血色的齿轮,悄然转动。漆黑如墨的夜晚,血色十字架绽放着夺目的光芒,蔷薇花落了一地,又是谁该接受地狱的召唤?少年清冷如玉,静静等待着一切的来临,永远是如此的孤僻不让人亲近。暖阳盛开,却被冰霜刺的遍体鳞伤。沾满血迹的银匕首,又是因谁而变得污垢不堪?涅谭重生,死神强势回归!Intheworldofvampires,saidtooneofthesupremelove,thatis,personallykillhim!(在吸血鬼的世界里,表示对一个人至高无上的爱,那就是,亲手杀了他!)
  • 网游之终极复制术

    网游之终极复制术

    终于成为《天命》里面的一位领主玩家,却没想到一切成就,一晚之间烟消云散,借酒消愁,醒来之后他发现他重生了,并且带着‘复制图腾’重生到了两年前《天命》刚开测的时候。未来世界我来主宰,宇宙之中我称枭雄!在所有玩家都没有火器的时候,他用复制术复制了一把!在所有玩家都在为建立要塞发愁的时候,他已经建好要塞,复制众多装备打造自己的领主了。在所有玩家还在享受地面科技带来的畅快感的时候,他已经拥有自己的宇宙飞船开始遨游星际了。他是林凡,凭借复制图腾,成为《天命》宇宙之王!PS:想看打怪升级的请点X,想看11的请点X,这是一个纯粹科幻网游,科幻知识不要科普,纯属虚构!
  • 玄祖尸王

    玄祖尸王

    凡天因为悲剧的人生选择了死亡,却意外的放出了上古四大尸王之一的旱魁,这是什么地方,六界大陆,六界大陆是什么地方,老子怎么变成僵尸了!不过也没事,上一段人生不完美,来到这里,我绝不会让自己再受到那种耻辱。上古,六界,异界的各种秘密等着凡天一一解开。
  • 夕阳西下是你啊

    夕阳西下是你啊

    一个抑郁症患者,独自踏上去拉萨的旅程......因帮助小女孩认识了熙旺,终于在羊卓雍措湖,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希望......
  • 风云涌动:几时春归再见君

    风云涌动:几时春归再见君

    痴心,专情,偶尔犯傻,是她;温柔,冷酷,互相矛盾,是他;一次惊天动地的阴谋,一段欢天喜地的情缘,一场不知疲倦的寻找。爱与被爱,无.耻;喜欢与被喜欢,瞎.扯;寻找与被寻找,混.蛋;欺骗与被欺骗,智.障;追求与被追求,拒.绝。伤心与失忆,封印记忆与解开记忆,妈.的,矛盾怎么这么大。她为他不知疲倦的寻找七魄,最终却换来他的冷酷无情;她到底因绝望而封印记忆,最终他却记忆苏醒,妈.的,误会怎么这么多。他记忆苏醒想要挽回,她却因为封印记忆而不认识他;他想解释前面他的冷酷,她却想放弃这段爱情……〖小虐怡情,大虐伤身,简介不全,正文为主,爆笑在前,伤情为后,第一次写,文笔不才,广大读者,入坑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