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69700000058

第58章 回头的浪子 帕特里克·怀特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怀特(1912—1990),澳大利亚当代作家。197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地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作家。一九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澳大利亚的一位农场主,母亲也生于富有的农场主家庭。怀特的大多数作品以澳大利亚为背景,反映澳大利亚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方式。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人树》《姨母的故事》《可靠的曼达拉》以及剧本《汉姆的葬礼》《快乐的灵魂》等。

本文意在回答阿利斯特·克肖最近发表的文章,《最后一个侨居国外的人》。

不过我很难与克肖锐利的新闻武器对阵,所以不打算对他文中诸点逐一作答。有人愿侨居国外,有人想返回本国,那理由无论如何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这个问题,也就只能根据个人的感受来回答了。

我今年四十六岁,在国外度过二十个年头。最近十年,几乎寸步未离卡斯尔山那方圆六英亩的“山茱萸”农场。这听来有些蹊跷,也许是值得解释一下的。

我从小所受的教育使我相信这样的格言:唯不列颠人正确。早年,我确实接受了它。在一所英国公学里,我被熨得平平整整,最后在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卒业。直到1939年,我独自漫游了西欧大部,以及未了还逛了大半个美国以后,我才开始成长起来,开始独立思考。而战争则完成了我性格其余部分的改造。本来似乎是多彩的、理性的、称心如意的生活,令人痛心地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寄生生活。没有任何东西像雨点般的炸弹那样促人估价自己的成就了。在闪电战开始的最初几个月里,这位已经著有两部颇为成功的小说且声名在外的澳大利亚人,夜里独坐在他在伦敦的卧室兼起居室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的成就几乎等于零。有意义的是,也许那时他正在读着艾尔的《日记》。也许他遇到了“顶头风”,自然不时地走向柜子,取出那瓶卡尔瓦多斯白兰地多喝几口。总之,他第一次体会到那种无所依傍的感觉,阿利斯特·克肖曾对这种感受表示哀叹,并把它解释为一种“谋求再度用鼻子触摸母国仁慈的乳头的愿望”。

我在滞留中东的整个战争期间,始终渴望返回童年的天地中去。童年毕竟是艺术创作者所能汲取的最纯洁的源泉。这种愿望又被对沙漠景物的极度留恋所加剧,但是在我随部队驻扎希腊的那年,它几乎得到了满足。因为在希腊,各方面都显得完美无缺。不仅是古迹美,而且还有自然风光美。同时,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温暖。那么为什么我没有留居希腊呢?我曾经动心过。也许是因为我意识到,即便是最道地的居民海伦诺菲尔,也只不过是心甘情愿地扮演了地中海东部沿岸流浪者的喜剧性角色而已。当地人民似乎并非不动情地说,他不属于那儿。对他来说,这是可悲的,不过他无足轻重。这个海伦诺菲尔,至今还在谦卑地盼望着自己能属于希腊。

这样,我便没有留在可以供我选择的希腊。部队在英国解散了,这给我带来了两种可能性:要么留在我当时所感到的实际的和精神的墓地,其前景是不再当艺术家,而成为一个最无成效的人,一个伦敦知识分子;要么返回故土,回到记忆中最富刺激的时代中去。说实在,吃厌了我所能吃得起的伦敦餐馆那种软乎乎、甜蜜蜜的可怕的炖马肉之后,填饱肚皮的想法也起了作用。于是我回国了,在卡斯尔山买下了一个农场,同朋友兼合作者,希腊人曼诺力·拉斯卡力斯一起,开始养花种菜,饲养德国种小猎犬和萨纳种山羊。

最初的几年,我对这些活动感到满意,并让自己沉浸在自然风光之中。要是有人提起写作,我会说“啊,也许有一天”,但我并无真意来充分考虑这个问题。《姨妈的故事》写于战争刚刚结束,我回澳大利亚之前。国外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反响不错,但像往常一样,国内评论家的反应不佳。小说未能被人卒读,公共图书馆中书页的状况显而易见地说明了一点。但对我来说,除了吃穿和头顶上属于自己的屋顶,似乎一切都无关紧要。

随后,我忽然开始感到不满了。不管澳大利亚评论家的态度如何,也许写小说是我唯一可能取得某些成功的事情。甚至我那一半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证实,要是我不写作,生活便会毫无意义。我满怀激情地回到了我年轻时离别的故土以后,真正发现了什么呢?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我像阿利斯特·克肖和很多别的艺术家那样,收拾行装离去呢?我不得不痛苦地承认,没有。四周伸延着澳大利亚的巨大虚空,在那里,思想是最空洞的;在那里,富人就是重要人物;在那里,教师和新闻记者统治着一切精神领域;在那里,漂亮的青年男女透过毫无判断力的蓝眼睛注视着生活;在那里,人的牙齿像秋天的叶子那样掉落,汽车后部的玻璃每时每刻都在增大,只有肉馅饼和大肉排,才算得上好饭食,强健的体魄压倒了一切,物质上的丑恶不会使普通人感到震惊。

正是那“普通人”的得意之情最使我感到惊慌。在这样的心境中,我不由自主地开始构思起另一部小说来。由于我要填塞的空白如此巨大,所以我试图通过一对平凡男女的生活,在书中尽可能涉及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但与此同时,我要在平凡的背后发现不平凡,发现神秘和诗意。因为正是这一切,使这些人的生活———顺便说一句,还有我回来后的生活———变得可以忍受。

于是我开始撰写《人类之树》了。这部小说如何被那些较为重要的澳大利亚评论家所看待的问题,已成了亘古历史。随后我创作了《沃斯》,它可能还是我在闪电战初期酝酿的。当时我坐在伦敦的一间卧室兼起居室的房间里,读着艾尔的《日记》。几个月穿越埃及和昔兰尼加沙漠的往返奔波,孕育着这一想法;那个时代最显赫的狂妄者也在影响着它;回国后,我阅读了当代人对莱卡特探险的描绘和 A。 H。奇泽姆的《奇异的新世界》,这个想法终于成熟了。

在这里讨论这部小说的文学因素会不太切题。重要的倒是作者的意图。这些意图使一些读者不知缘由地感到高兴,也使那些发现此书毫无意义的人发怒。我老是在作画和作曲上受挫,因此我要赋予我的著作以音乐的结构,画的美感,通过《沃斯》中的主题和人物,来表达德拉克鲁瓦和布莱克所可能看到的,以及马勒和李斯特可能听到的东西。首要的是,我决心证明,澳大利亚的小说并不一定是阴郁沉闷的、粪土色的新闻体现实主义的产物。总的说来,世界已被说服,而只有此地此刻,野狗们正在无情地吼叫着。

那么这位返回国土的侨居国外者得到了什么报偿呢?我记得,在我第一部小说获得成功之际,一位名叫盖伊·英尼斯的老练而聪明的澳大利亚记者,在我的伦敦寓所里访问了我。他问我是否想回国,我那时刚到,干吗我要回去呢?“啊,不过你回去的话,”他坚持己见,“各类颜色会源源不断地流到你的调色板上呐。”直到最近几年,我才想起他对我第一部小说的这段委婉批评。我想,盖伊·英尼斯也许是对的。

因此,报偿之一便是更新了的景物,它即便在记忆中显得更加寒酸,却一直是我生活的背景。如果我光坐在塞纳河左岸与阿利斯特·克肖边喝酒边滔滔不绝,那么自然的世界和音乐的世界也许永远不会显露出来。也许一切艺术之花在沉默中更易开放。当然单纯和谦卑的境界,是艺术家或普通人唯一值得向往的境界。要到达这样的境界,未必会有可能,但努力去争取却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我几乎被剥夺了自认为合意和必需的一切东西,我开始了我的尝试。写作本意味着一个有修养的头脑在文明的环境中所作的艺术实践,现在却变成了用词汇的岩石和木条创造出全新的形式的斗争。我第一次开始看清了事物。甚至连厌倦和失败也为无穷尽的探索提供了途径;甚至连丑陋的东西,澳大利亚生活中的提包和铁皮也获得了意义。至于好似挑绷子游戏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它已被必要地简化了,而且常常给弄糟了,有时倒也动人。这种尝试本身就是一种酬报。出借的书籍,播放的唱片,往往可能促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一个人可能会有助于使一个人烟稀少的国土生活着一个具有理解力的民族。

那么,这就是一个侨居国外者留在本国的某些理由了。尽管他必须面对回国后必然接踵而来的各种失望。阿利斯特·克肖也许会回答说,这些理由抽象而且不能令人信服。但正如我已经提醒过的那样,这些纯属个人的理由。我从不知姓名的澳大利亚人那儿收到了许多信件,它们是最具体的,也是最好的报偿,我的创作似乎已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子。对我来说,单是这些信件就足以构成我留居国内的理由了。

品味

本文是作者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写于1958年。文中开篇说自己这篇文章意在答复国内某作家的《最后一个侨居国外的人》而作,这交待了写此文的直接原因。接着作者回忆了自己自1948年由英国回来后的生活经历,及其此前此后的思想变化过程。

在这里,作者详细地写了自己比较有影响的几部小说的创作诱因及写作过程,言语中时时透露着自己对国内文化状况的思考。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劫难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加之国内经济突飞猛进,澳大利亚终于结束了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孤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人原有的文化理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在原有的宗教信仰尚未彻底分崩瓦解,新的信仰尚未确立之时,作者对于国内的思想文化状况有着很深的忧虑。表达了自己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重建国人美好信念的期许。

同类推荐
  • 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煮海为盐、披沙拣金,本书遴选的20世纪近百位顶尖作家的100篇散文精品,每一篇都堪称令人神醉的美文。那“析义理于精微之蕴,炼字句于毫发之间”的佳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中华散文创作的实绩,代表一个时代的水平。为了编选出真正传代的美文,为了使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名实相副,我们坚持自己的操守和良知。不选违心之作,趋炎附势、诘屈聱牙、故弄玄虚、孤芳自赏、无病呻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绝见不到踪影。增删五次,反复推敲之后,读者见到的是一个“唯美、唯趣、唯真”的中华百年散文选本。
  • 城市呓语

    城市呓语

    《城市呓语》为作家潘小平的散文集。从《北方驿站》到《城市呓语》,潘小平的散文明显受到了商业化与大众传媒的影响。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在适应文化转型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在认真地做出努力,“试图以快节奏、大信息量和有切近感的叙事”,来完成自己的写作转向。
  • 希望之光: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活动启动

    希望之光: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活动启动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 名家散文:像音乐一样无疆

    名家散文:像音乐一样无疆

    本书属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集。通过作者本人对美国社会各方面的深切观察和体会,主要从两个角度娓娓道来作者在海外的所见,所闻,所思。全书分两辑,上辑通过作者儿子在美国上初中高中大学的经历,对美国的教育制度,教育环境,和小留学生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和家长及社会的相互互动进行了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的描绘。作品的第二辑题名为美国风情录,作者用短小精干的篇幅对美国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展示和分析,读来清新可喜,生动有趣。书中通过留意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刻画出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轨迹,给读者带来感动和启示,值得读者细细体会。
  •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本书通过爬梳和归纳民国时期有关乌托邦思想特质的文学现象,探察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想类型,进入民国时期小说文本后所呈现的叙事形态及其想象方式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以期从文学的角度切入乌托邦功能和意义的研究。
热门推荐
  • 我的校园生活也许不太对

    我的校园生活也许不太对

    我给自己的内心筑起高墙,是为了防止自己和他人受到伤害。我堕入虚伪的深渊,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一切。
  • 佛渡情

    佛渡情

    妩媚妖娆的小狐狸VS精分腹黑和尚前世今生,终究逃不过一个情字。
  • 年去年来

    年去年来

    几对农村青年的婚恋爱情,以及几姓家族的分分合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与未来老公同居

    与未来老公同居

    什么,那个英俊的陌生男子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牵起了她的手?好吧,这年头被人牵个手也不算什么,更何况他还长得那么帅,不是吗?她忍!可那个人竟然还自称是她未来的亲亲正牌老公?却连饭钱都付不起?还逼着跟她同居?丫的,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她要抛弃他!
  • 冷血三公主的霸道恋爱

    冷血三公主的霸道恋爱

    曾经幸福的她们,却在一夜之间,失去了一切,复仇,是她们的使命,残酷的训练,使她们失去了童年……几年后的蜕变,冰冷的她让所有人都难以亲近、妖媚的她让所有的男同胞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可爱的她让所有人想要保护的冲动,可是,当她们遇上了他们,复仇的计划是否继续,危险一步步的向她们逼近,最终,他们是否能够走在一起?……
  • 御用官人

    御用官人

    好吧,维修,建造,西医,中医,驾驶这些比较正常的..但是…下面忽悠,下药,装疯,卖傻是特么什么技能?林小玉觉得手抖啊…颤颤巍巍的翻着整本技能书..密密麻麻的技能..有心算,记忆,赌术,语言,礼仪等等各类学习…“根据第一男主资料,最适合使用者的职业为:官员,律师,杀手,佣兵!请使用者尽快就职该职业范围,就职成功,奖励1000点异能点,作为职业奖励!”“坑姐的系统啊…”林小玉内牛满面…这特喵的什么第一男主啊..尼玛什么身份才需要女朋友是这种职业的?官员和律师多少有些联系,她能理解,尼玛的杀手佣兵是什么情况?这四个职业…特喵的哪里有关联了?——————————一天两更,收藏+推荐=加餐
  • 梦落天涯:鬼魅天女

    梦落天涯:鬼魅天女

    [2015年伊绯泳落巨献大作:鬼魅天女-1月20号正式发布于云起书院]邶逻家二小姐,因灵魂不纯粹而无法修炼,被人们称为史上最美丽的花瓶之一;地球华夏绯心,因被人陷害而导致死亡,却恰好与想不开闹自杀的邶逻二小姐灵魂合二为一?为了寻找所谓的天女而从府衙出来面世的,两名妖孽为何又对她蠢蠢欲动呢?[绯王系列-第一名作-伊绯泳落著/简介白痴路过]
  • 二伢子的幸福生活

    二伢子的幸福生活

    希望两个搞笑的伢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记录你们搞笑的生活瞬间,让它成为记忆的亮点。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