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9000000037

第37章 听南怀瑾讲禅宗 (11)

后来法融住牛头山佛窟寺,该寺藏有丰富的图书资料七藏,既有佛经、道书和佛教文史,又有世俗经史、医方和图符,这些图书是刘宋初年富豪刘司空修建寺院时收藏,作为永镇山寺之用。法融得到藏经管理者的许可后往来寺中阅藏抄经,达八年之久。他遍览群籍,作笔记,录精要,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后法融于贞观十七年(643)至幽栖寺北岩石室专修禅定,日夜参究。据说当法融独自居住牛头山修习禅定的时候,已经得到忘去机心,忘去物我的境界,百鸟都衔花来供养他,由此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境地。数年之间,归仰他的息心之士与其同住者,达百余人。从此之后,法融开讲各类经典,先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在本寺讲《法华经》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之旨,又出幽栖寺讲《大集经》。永徽三年(652),法融应邀到金陵建初寺讲《大品般若》,听众二千人。后江宁县令又再三请他讲《大集经》。由于他曾在佛窟寺博览群籍,内外兼通,因此他讲经时吐言包富,文藻绮错,须便引用,道俗动欣,听经的人达三千之众。

显庆元年(656),司功肖元善请法融出山住建初寺,他推辞不掉,于是就把法位传给了入室的上首弟子智岩禅师,把法印付嘱给了他。下山时,对大众说:“从今一去,再践无期。离合之道,此常规耳。”第二年正月二十三,法融无疾而终,时年六十四岁,下葬于鸡笼山中。

法融的著作,道宣没有记载,只说看了他的作品,觉得其特征是一个“融”字,融合之融,所以他说:“融实斯融。”法融的“融”,实际上是圆融之“融”。天台的佛窟遗则曾集其文为三卷,已佚。宗密记载法融作《绝观论》,永明《宗镜录》中曾引述,近代敦煌发现一些《绝观论》的本子,被认为是法融的作品,另有一篇《心铭》,也被认为是法融所作。

法融禅教并重,定慧双修。其禅法的基础是般若学的性空假有论,法融把这种性空称之为虚空,虚空为佛法的根本宗旨,这个空是从色法到心法的一世皆空,所存者只是假名,连空本身也是空的。在佛性论上,法融主张众生本来是佛,“菩提本有”(《心铭》)。众生之所以是众生,只是不能照见自性,烦恼覆障自性。当然,这是一般的分析,从本质上讲,心体空寂,无佛无众生,“非清非浊,非浅非深”。法融不只认为有情有佛性,无情也有佛性,他讲道无所不遍,草木之类,也本来合道。在此之前,吉藏也表达过这个看法,后来湛然也有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语,也讲无情有佛性。

众生如何成佛?法融提出了众生自有灵知观照的看法:“灵知自照,万法归如”。引申下去就是一种无修论。这一观点也是后来禅宗诸禅常说的,即通常所讲的一种本觉论。

关于法融以后的传承世系,经过多种不同的说法,到宗密记载后,形成法融、智岩、惠方、法持、智威和慧忠的六祖定说。这些人多是江宁和润州丹阳人,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法融大致相似,归入一系是有一定依据的。即使他们之间并无师承关系,法融牛头禅的存在是无可怀疑的。虽然牛头禅只有六传而终止,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盛极一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法融的禅法与后来的慧能禅法也有许多相通之处。

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日夜落在清静中者,正自忙得不亦乐乎,闹得非凡,哪里是真宴息之处?真宴息处,不在于清静与热闹中啊!

——《禅话》

牛头禅的兴起,在历史上各说不一。有说法融的牛头禅,曾得到四祖道信的印可,这在《传灯录》中记载的很详细。又有说道信曾对法融说他的禅法已传五祖弘忍,按照只传一人的传统,不能再传,于是就要法融别立门户,所以法融才创立牛头禅。关于法融和道信的关系,正统禅史认为法融为道信的旁出弟子,为东山弘忍的同门学。

传说四祖弘扬禅法期间,向大师求法的学者、僧侣如云,大师随机度化,为四众弟子解诸迷津,无有疲厌。一天告诉大众说:“我在武德中游庐山,登绝顶时,望向破头山,见到紫云如盖,下有白气,向横分成六道,你们知道代表了什么吗?”大众皆默然,唯独弘忍说道:“难道是和尚日后会旁生一支法脉吗?”四祖说:“对。”四祖知道因缘到了,便亲自寻访。

四祖到了山中的寺庙,朗声问:“这山里有修道的人吗?”有位和尚回答他:“我们出家人哪个不是修道的人?”四祖说:“啊?那你说哪个是修道的人?”这个和尚再不敢说话了,旁边一位和尚说:“在后山有个和尚,一天到晚只管打坐,见到人也不起来,也不合掌,我们叫他懒融,莫非这个人就是您所说的修道人?”

四祖费了好大的工夫,才找到懒融。此时法融在牛头山一心修行,见人不理不睬,所以人称懒融。懒融把四祖当做一般人物,和往常一样,不理不睬,仍旧沉浸在修行中。

四祖也不觉奇怪,就问他:“你在这里干什么呢?”

法融答道:“观心!”

道信大师又问道:“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法融被问住了。此时才意识到面前的不是普通人,便诚心顶礼,才知是道信大师。

四祖问说:“除了这里以外,还有哪里可以‘宴息’的地方吗?”法融指指山后说:“另外还有一个小庵。”四祖便叫他带路。他们来到庵所,周围都是老虎、狼、熊之类野兽的足迹。四祖看了,便举起两手作恐怖状。法融对四祖说:“大师,您还有这个在啊。”意思说您得了道,还会怕老虎呀!四祖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就在法融打坐的石头上写一个“佛”字,然后就坐上去了。法融看了很紧张,赶紧合掌道:“阿弥陀佛!罪过!”四祖笑着说:“你还有这个在吗?”法融仍茫然未明,只好向大师请示心法的真要。

四祖说:“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五灯会元》)

法融听了又问:“此心既然具足一切,那到底什么是佛?什么是心?”四祖说:“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要修成一颗铜墙铁壁般的佛心,只需随心自在就好。心,不用特意去观它,也不要去压抑它。”

法融仍有未明之处:“既然不许此心做观想修行的工夫,倘若内心起了情境,那该怎么办呢?”

四祖说道:“这境不分好与坏、美与丑,如果心存美丑、好坏,就是内心不净。只靠天天打坐是成不了佛的。面对不同情境,你心无挂碍,根本不去管它,那么你将修成晶莹剔透的佛心。”法融自此明心悟道。

法融禅师与四祖间的问答,便是禅宗修法的要点。南怀瑾先生指出,禅宗以“无门为法门”,但主悟明心地,彻见性源而已。法融禅师在未出家未学禅之先,便已是“学通经史”,深通儒、道的学者。出家以后,他的行止以“懒”出了名。实则他的全副精力都用在“观心”修禅上,所以便“懒”于一切外务。他的禅定修到百鸟衔花供养、见虎豹不惧的程度,已属“止观至静”的境界。但是在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看来,这并不意味着修成真佛。

道信大师告诉法融,佛有两种,一种是所谓“佛家之佛”,佛门所有的神通变化无所不知,所有的业障因果概无可动,换句话说,再没什么伟大的修行可以赶超了,已经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了。另一种佛是“人间之佛”,就像正常人一样,坦荡自在地生活,唯一有所不同的是时时处处,总有“佛之妙用”,这样的才是真佛。

修佛干什么用啊?是为了断除烦恼、修行至静、证到果位;还是为了行菩萨道,度化众生?显然,后者才是佛理的正要。

法融悟出的道,也是两个要点。一是念佛打坐作高僧状,或许可以修炼得静到极点,但那是学懒的办法,是可以以圣者自居,是能得百花供养,但不过是“圣执法执”。二是要达到“圣凡情泯”的境界,不认为自己是圣凡,就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不以圣者自居,或者说得修炼到与常人无异,百鸟不知道是圣者了,不给他衔花了,这个时候,真佛修成了。

修佛就是为了牺牲自我,成全他人,是为了做好事,做善事,而不是为了自己成佛,这是修佛的精要之理。高僧之高,不在于懂多少佛理,彻多少悟性,而在于既然有见地必然有修行,见地得从修行中来,修行就是做事,否则就是“只贵子眼正,不贵子行履”。做事是痛苦的,需要断了一切烦恼,才敢入世。总之,真正禅的精神,不是只图意境上的独自清闲享受,而是注重行为的舍施,却不期望任何回报。

以诗入禅,心得自然

有关牛头山法融禅师的精辟法语,莫过于他对博陵王的答问。尤其对于心性体用之间的警语,如“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等至理名言,传颂千古。同时亦为南宗六祖一下的禅门所服膺。

——《禅话》

法融依四祖的嘱咐,安住在牛头山,法席的盛况与五祖的黄梅道场不相上下。到唐永徽三年(653),邑宰肖元善请师在建初寺讲《大般若经》,听者云集。会后博陵王崔玄暐,与法融大师请问佛法。博陵王即是唐中宗被武则天废位后能重新复位的五功臣之一,贬武拥李的主流。

博陵王与禅师请示佛法,谈论许多,后论及心性体用的问题。博陵王问:“恰恰用心时,若为安隐好?”意思说迷情起于心用时,应如何才是?若果真要起心用时,是否以安然稳定,或不为他人知为上策?

大师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谭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1册)

    圣经故事(1册)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

    甘南地区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共同存在并得到发展,而且没有产生剧烈的文化冲突,正如德国学者哈拉尔德。米勒所认为的那样,国家对待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开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国家内,各民族绝大部分时间和睦相处所产生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兼容精神,都为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提供了优越的人文社会环境。
  • 佛教生死学

    佛教生死学

    广而言之,则社会、人类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答,实为整个社会、人类文明创立的出发点和基石。揭开生死之谜,无疑成为人类智慧面临的要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生死之谜的破解,要比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工业新产品的发明等现实问题,更为现实,更为重要。
  • 星云日记8:慈悲不是定点

    星云日记8:慈悲不是定点

    本书分为“欧游记事”、“慈悲不是定点”、“修行是什么”、“自性本清净”四部分,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11月1日至1990年12月31日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等,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热门推荐
  • 重生称霸娱乐圈

    重生称霸娱乐圈

    一代狐仙,应渡劫失败而重生到现代。在娱乐圈开了挂,一路虐渣渣,撩妹撩汉,样样都来…"我的人,你不能碰""那我碰你"某少不要脸的说"……"
  • 工资待遇要清楚

    工资待遇要清楚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劳动者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后,按预先规定的绝对数额定期支付的。
  • 情深怨缘

    情深怨缘

    错就得改,改却是错,是改还是将错就错寻找,就算是几千几万年,都要回到你的身边然而几千年却见证了太多,重新思量一开始的对错当一切都落入轮回,她却独自在世上为着看不见未来的爱情而存活一切在错误的开始后都会结束,都会回归所谓的正轨
  • 诸天任务栏

    诸天任务栏

    诸天任务栏,完成任务可以获得诸天宝物……!
  • 姐姐和哥哥为什么这么强

    姐姐和哥哥为什么这么强

    “我也能跟上姐姐和哥哥的脚步了。”星扬想着,操控的鼠群试图绞杀眼前的变异体时,一道黑影一闪而过,接着眼前的变异体被分成了血雾,哥哥一脸担心的将她护到身后。……躲好了,这些都不需要你帮忙……星扬无语的看着自己的姐姐,继续操控的鼠群完成自己的大事……
  • 国朝汉学师承记

    国朝汉学师承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古帝已

    太古帝已

    世人魔性甚重,奈何天道不驱以弊性,既天道不惩,由我代之;神人恶性难改,奈何天道不驱以利弊,既天道不明,由我代之;妖魔欲要夺其天地灵根,奈何天道不驱以灭除,既天道不顾,由我代之;我即是天道,天道即我,既轮回无常,当由我执掌天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听闻笔记

    听闻笔记

    邢也说,如果你以为开始是搞笑的,那么,接下来有你哭的;邢云说,不要相信她,但如果你觉得过程是悲伤的,那么,我一定给你一个坦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