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9000000009

第9章 听南怀瑾讲佛教 (8)

除此之外,陈隋之际形成的“天台宗”和唐代中期创立的“华严宗”,则已不能简单地用原来印度大乘某派的说法予以框范了。因为在他们的理论中,吸收了大乘各学派的说法,甚至中国道教、儒家等思想因素,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了。当然,如果就“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所依经典说,可以说空宗色彩稍多些。“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所依经典,则可说有宗色彩稍多些。至于在唐代中期形成的“禅宗”、“净土宗”等宗派,则更是为印度佛教所未有,而完全是由中国佛教徒所独创的大乘佛教宗派。他们具有通俗、简明的教理,广泛的融合和适应性,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大乘密教也在中唐时期传入我国,以后主要在西藏、内蒙古等地区得到发展,流传至今。

无情担板汉,自了生死关

小乘佛学对于人生世界的观点,正如一般宗教相似,纯粹从出世思想的立场,看世界,是一个痛苦烦恼的世界;看人生,是一个悲观罪恶的人生,因此要求出离世间,要求解脱人生,而求得清净寂灭的涅槃道果;其行为思想,如中国道家的隐士,其偏向有点类似杨朱,所以也为中国文化中另一类的精神相近,自然而然被承受下来而成为中国佛学的一部分。

——《禅宗与道家》

小乘佛教,原是大乘佛教对以前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贬称,意指采用劣小的交通工具驰向涅槃的彼岸;不强调救济世人,只专心致力于自己的道业。现今学术界沿用已无贬义。梵文音译“希那衍那”,亦称“二乘”,及“声闻乘”、“缘觉乘”。现代大乘佛教徒也用以称呼南传上座部佛教。其主要经典是后来在各部派中形成的经、律、论三藏。小乘佛教在中国曾相当流行,中国最早流行的禅数学以及此后的毗昙学、成实学、俱舍学等,均属小乘类。中国的律学和唐代创始的律宗,皆以小乘律本为依据。现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及东南亚各国,他们自称“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称号。中国云南上座部佛教,也属于这个系统。

原始佛教认为世间充满了痛苦,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作为其基本教义的四谛,其中的苦谛是佛教的出发点,认为人只要身处轮回之中,必然逃脱不了痛苦。集谛说明产生苦的根源,认为苦是由于人有欲望,就会产生后果,而后果就是苦的根源,这就是因果学说。灭谛说明如何消除苦,认为关键在于消除欲望。道谛则给出了修道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八正道的修行,达到不生、不灭,绝对宁静、永远超脱的境界。

小乘佛教坚持这一最初教义,认为释迦牟尼是最初顿悟的人,不是神,只是已经涅槃的伟大导师,因而每人应将释迦的教导应用至自己的生活之中,每人应过着正法的生活,去遵守释迦的教导。释迦的教导,不外是生活的艺术:如何对内活得安详和谐,如何对外只产生安详和谐的气氛,使别人也活得安详和谐,因此释迦的教导的第一步骤就是道德,即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

众生都想过道德的生活,然而因三毒五蕴所生的烦恼,使他们尚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灵,因而释迦教导下一步骤——禅定,其意义就是控制心灵,掌握心灵。当你掌握你的心灵,你就能奉行所有的道德行为,你就能适当地奉行戒律。

释迦之所以成佛,是因为他了解到,尽管人们可以达到控制自己的心灵以过着道德的生活,但在其心灵深处仍存在着不净的情结,随时可能呈现出来并不断击败他们。

由此释迦教导第三步骤就是发展自己的智慧——般若。如此每个人可以深入自己的心灵深处,将根植在内心的情结和不净拔除,这样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过健康的生活,和谐的生活,道德的生活。为了这一目的,释迦发现了内观禅修法门。内观禅修指的就是修身,修性,修明,这一切自心而生,不必求之,生于自然。通过内观禅修的深入,会体会到一个真理——空的真理,空性,并没有实质,没有任何东西可被执为永久。事物只是变化而没有任何实质,这仍是在心与物范围下的体验。但是当他再继续前进,经过一些时日,更多的不净被去除后,他将达到一个境界:体验到超越心与物的一个究竟真理。

这就是小乘佛教所秉持的戒、定、慧三学,以此最终达到解脱与解脱知见的究竟,其修行也以“禅那”为主。南怀瑾先生指出,梵语“禅那”,中文译为“静虑”,是从大学的知、止、定、静、安、虑、得的取义而来。禅那包括瑜伽与观慧,是一种变化气质,锻炼身心的方法。大乘的禅定,与后来中国佛教禅宗的禅,又有异同。禅那的方法,有从一心一德的信仰坚定入手;有从生理的安那般那(调理出入呼吸)入手;有从洗心休息入手;有从心理的观念意思入手,有从念诵秘文入手,所谓方便法门,不一而足,综合其修证工夫程序的分类,不外四禅八定,又称为九次第定;四禅包括四定,统名为四禅八定,加上得阿罗汉极果的灭尽定,更名为九次第定。

南怀瑾先生认为,小乘佛教先由学理思想,对于理论上的了解,从实践绝对道德的戒行做起,到达求证禅定而得解脱,其最终的目的,认为可以脱离这个世界生死的轮圈,永远得到住在绝对寂静清虚的道果之中。

事实上,这一清虚寂静的道果,是否就是宇宙生命的究竟?是否真的可以解脱生死的轮回?从大乘佛学的观点上看来,都是很大的问题,同时,禅那的境界,释迦也曾说过,这是一种共法,所谓共法,并不是佛法所独特专有的,凡普通世俗的人,与其它宗教、异派学术的人,只要深明学理,努力修证,都可以做到类似的定境,并非究竟了义的法门,他们只知厌离世间,自求适意,解决生命之流的分段作用,自己便认为已经了脱生死,住在寂灭清静的境界上,只是落在偏空之果,等于逃避世间的自私隐士,是一种彻底个人自由的实行者,后来中国的禅宗,称之谓“担板汉”或“自了汉”。所谓“担板汉”,就是担着一个板子走路,只来看板子的这一边,不去看板子的另一面;只看到空的清净的一面,而烦恼的苦痛的一面;他拿板子一隔,不去看,不敢碰,眼不见心不烦。

当然,能做到这样的“小乘”也是不易,能毅然决然挑起那副板子,需要选择的明智和担当的勇气,知道烦恼之为害甚深又害怕被烦恼侵蚀,知道人世纷扰没完没了牵牵绊绊一不小心就深陷其中。如果可以,一切软弱的人,一切摇摆不定的人,一切思前想后的人,一切愿意弃恶向善的人都可以双手合十,乞求菩萨送他一张板,一张“担板汉”的板,担了起来,只看到阳光明媚,清净和谐,因而归于喜乐平安。这样,也是好的。

同体之慈,无缘之悲

大乘的行为,是身入世而心出世的,是以济世救众生为基础的,是可以牺牲自我而救世救人的大乘的观看一切众生,都是与我同体而发生慈悲的愿力,大乘的慈悲利物,是无条件,无要求的,绝对的自发自觉的救世心肠,综合以上两个观念,便名为“同体之慈,无缘之悲”。

——《禅宗与道家》

大乘佛教亦称“大乘教”,略称“大乘”,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因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之此岸到达菩提涅槃之彼岸,成就佛果而得名。传出印度本土的大乘佛教(即北传佛教)主要指中国佛教中的汉、藏两大系统。大乘思想根源于某些早期部派,但有许多理论创造,如不仅讲人无我,而且讲法无我;强调菩萨理想胜过阿罗汉,宣称人皆具菩提心可以成佛,倡导慈悲一切众生,力主以功德回向他人。

所谓“菩萨”,全称为“菩提萨埵”,“菩提”意为觉悟,“萨埵”意为有情,合起来讲就是自利利他,自己觉悟了,看到世上众生还在苦难里,就再回来普度众生,也就是牺牲自我,利益一切众生,佛家称之为“大乘”,古人有诗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便是说世界上最多情的乃是菩萨。

菩萨是大乘佛教的理想,其基本前提是发菩提心,立誓愿要为众生利益不入涅槃,履行艰苦的十波罗蜜修行:布施、善德、出离、智慧、精进、忍辱、诚实、决意、慈爱和平等。而历经十地。“十地”即指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十地的内容有不同的描述。大乘佛教初期的十地包括:初发心、治地、应行、生贵、修成、正心、不退转、童真、法王子、灌顶。前六地仍属初发意的预备阶段,七地以上虽有缺陷,但已具佛性而不退转,第十地则至于来生成佛的候补阶次了。

修佛总要有缘起,《大智度论》讲五菩提,起首就是发心菩提。凡夫于生死之中,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如此才能得证菩萨摩诃萨。己未度而欲度人,称菩萨愿,“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是菩萨的大悲心行。这已将单纯的戒定慧化为积极入世的精神,不但要证道,更加要度人,不但要度化善人,而且要度化恶魔,不但赞叹笃信佛道的善信,同时也赞叹实践着同一原则的外道。这种以无争的出世心情,毫无条件而入世救众生的自愿,已远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理想所能望见,较墨家的“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也勇猛得多。弟子有问佛者:谁当下地狱?佛曰:“佛当下地狱。不惟下地狱也,且常住地狱。不惟常住也,且常乐地狱。不惟常乐也,且庄严地狱。”

南怀瑾先生认为,在我们这个芸芸众生的世间,有不少“慷慨捐生、从容就义”,以及许多舍己为人的事,各色各样,或大或小,到处自然地充满着大乘菩萨的精神,对于什么是大乘菩萨,南怀瑾先生有一生动的譬喻:当一个人,在茫茫大海遭遇台风巨浪而垂死须臾时,仍把自己唯一的救生工具诚诚敬敬地送给旁人;当一个人在患难中饥饿到九死一生时,仍把自己唯一的一碗饭先送给同饥的旁人。南怀瑾先生说,如果有这种心肠,无论有无信仰,或信仰不同,一律都是菩萨的行径。

同时南怀瑾先生也举出大乘佛教中一则故事来说明菩萨行的不易:一位孝子向一位修道的菩萨求救,要求他施舍眼睛,作为医治他母亲的药物,而这个菩萨,毫无吝惜地把左眼挖给他。但那位孝子说:你太快了,弄错了,我是需要你的右眼,才能医治我的母亲。这个菩萨听了,迟疑一下,再把右眼挖给他。这个孝子便说:不用了,因为你有迟疑不舍的心,这个眼睛已经作药不灵了。南怀瑾先生指出,我们须明辨是非善恶的动向与方法,尤其菩萨的精神,如果滥用这种精神,不但于世无补,于人于己无利,甚至会适得其反。

大乘菩萨道的思想学术,开拓小乘厌离世间的思想,化为积极入世的精神,不但要以出世的心情,跳进人间的火坑地狱去救世救人,而且要救一切众生;不但要度化善人,而且要度化恶魔;不但赞叹笃信佛道真理的善男信女,同时也赞叹凡是具备这种同一真理、同一原则的异宗外道。虽然对于最高见地因有差别而形成说教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只要是同具慈悲觉世的心肠,即认为同于大乘菩萨道的同行善友,这种以与世无争的出世心情,毫无条件而入世救众生的自愿,正如后世佛教所用的标记莲花一样。莲花是纯净无污的“圣洁”之花,但它却不生长在高原山顶之上,它要在拖泥带水的秽污烂泥中开花结果。

大乘佛教对最高体验的追求和修持实践,可回溯至印度的瑜伽传统。这种禅定止观的修持目的在于排除分别心,达到无所见,体会不可言说的绝对境界。被称作般若智慧的理性活动是受到鼓励的,但它最终仍然是为了导向对空性的认知。大乘理论中的涅槃不仅仅是寂灭不生或超越轮回流转,它是佛的境界,故又可以称法身、佛性、真如等,即我们所谓的绝对者或本然之体。涅槃是无所不知的存在,按佛教的说法,它不是某种世间的知识,而是明净的心识之体,它反映世间一切生灭而本无的诸相却不为其所染。

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的佛学,向来是大小乘兼修并具的,尽管从大乘佛学的立场来看小乘,并非究竟的佛法,但学习大乘,仍然须以小乘的戒、定、慧三学作为基础,以实践到大乘。第一人乘,亦即学佛先要从做人开始。凡人伦道德该注意的事都须做到,达善去恶;第二进修,天人是从做人的至善而生;第三小乘的声闻乘,包括厌世,修习四谛,也就是小乘行者的苦集灭道;第四为缘灭觉乘,从缘起论来观察世间的缘聚缘散,缘生缘灭,就是遗事独立,超然物外的小乘者;第五才是大乘的菩萨道,才是真正地得了道。由此可知,入大乘菩萨道复有三种行径:一为先求自利,如从小乘的出世修行入手;二为先为利他,后求自利;三为自利利他同时并进。

总而言之,大乘的行为,终究是身入世而心出世,是以济世救众生为基础的,是可以牺牲自我而救人的大乘观看一切众生,绝对的自发自觉的救世心肠:“同体之慈,无缘之悲”。

同类推荐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是加措活佛首部作品,也是他首度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大力赞赏,并被谢娜等人列为必读书。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作为道教宫观“神圣空间”的内核与作为社会化外延的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产生发展的,从而奠定了宫观文化的研究基础。第二章主要探讨道教宫观内神仙信仰在当时的政府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神仙信仰的特点,以及人神交通的斋醮仪式。第三章主要探讨宫观的神职人员——道士的产生发展、清规戒律、组织制度以及经济生活等。第四章重点探讨了道教官观的建筑、美术以及音乐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解读其艺术表象下的神学思维和世俗情怀。第五章,宫观文化的世俗化典型——道教庙会。
热门推荐
  • 天妃昔摇

    天妃昔摇

    他是神,她是魔。神魔大战,她杀了他,终于为爹娘和霍魔城惨死的人报了仇。那天,天空暗淡阴沉,忘川河畔,彼岸花开,曼珠沙华遍地的鲜血让它开的越发妖艳不一会天界便传来一声声震耳欲聋的〝恭贺新帝登基〞的声音。她,一袭磊落青衫茕然立于繁花落叶之间,血红色的眼里只有恨和冰冷她的手里拿着流着鲜血剑,那把在邪魔山中镇压魔族能斩杀神魔的噬均剑而他,一身白衣,混身是血。那袭凡尘不染,白衣似雪的衣上,鲜艳的血顿时在白衣上侵染开来,就如这曼珠沙华,红艳而狂妄。他静静的看着她,眼里有无法言语的深情与悲痛。
  • 悲星传奇

    悲星传奇

    齐家堡少堡主齐云星自幼酷爱习武,奈何却遭到父亲齐玄铃的反对,于是齐云星离家出走,迈上了坎坷的江湖路,自己也多次陷入别人的阴谋之中,经过一番磨难,齐云星终于感悟到江湖路难行,江湖人心险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陆修行者

    大陆修行者

    阳河之力,阴河之道,万千法门,唯有神学!素人,凶妖,异兽,人族,灵族,海族于星球大陆之上互相倾扎!多维位面尊号之名,屹立宇外执掌乾坤!魁斗之能与物幻化,集阳河阴河大造化!冥冥中似有主宰!塑风起于飘渺之滨,扶摇直上霸尽阴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清风扇你一巴掌

    清风扇你一巴掌

    “我认为你有病,并且我找到了证据!” 顾清,字风璃。乃是江湖盛传的“玉面圣手。”清风明月般的人儿。初见顾清的执炎,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后来……他恨不得掐死她!是懵懂心动,是刀剑相向。 是正邪不两立,是异道终殊途。 你以为这是虐恋?这只是来搞个笑。 初见时白衣圣雪,而后只觉这是个劫。 初见时鼻青脸肿,而后墨衣绝美出尘。 “我认为你有病。” “好巧,我也是。” 执炎认为顾清有病,顾清认为执炎痴呆。世人皆知,玉面圣手与弯刀执杀速来不和,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地步。可后来他们突然发现,为什么神医大大的儿砸跟那个魔头有几分相似!当再后来他们再次回神的时候,就发现清风明月的神医,已经和无恶不作的魔头搞在一起了!
  • 我是明星经纪人

    我是明星经纪人

    女主角韩星辰是一名大三的即将毕业的学生,去娱乐公司本想面试制片人,没想到被公司的弄错,误打误撞变成了刚火的明星凌沐辰,俩人是欢喜冤家,一路上你打我闹,开展了一系列的明星与经纪人的日常
  • 全系剑神

    全系剑神

    剑世界,剑道为尊,人人生而修剑,丹田之内有一枚剑形印记:剑种。武牧天生剑奴,生而无剑种,被视为异类,处处受到排挤。轮回重生,铸造精神剑种,激发十二类剑种属性,成全系剑种,横扫阴谋诡计,追寻重生之谜。
  • 痞妻

    痞妻

    倒霉的她居然无辜穿越。初来乍道就被人追杀,还招惹了一群腹黑的帅锅。唉,她认了!可是没想到,更倒霉的成为了替嫁新娘。有没有搞错?演戏是吗?成,她不信一个堂堂的二十一世纪的小太妹斗不过一群老古董!
  • 呆萌黑化录之白发妖王

    呆萌黑化录之白发妖王

    莫羽空:“夫君,为什么总有人追杀我们?”墨九天:“大概你因为你炸了人家老窝吧。”莫羽空:“不对!”墨九天:“那是因为什么?”莫羽空:“因为他们嫉妒我们貌美如花!”这是一个轻松搞笑、脑洞乱开的故事。读者:“永远不知道下一章会发生什么。”作者:“因为寡人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