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19100000013

第13章 我们在想什么咋能活得平等(5)

“心态决定命运”,其实质是行动决定命运,因为态度决定着行动。可是,人们怎样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呢?我收集了一些资料,并做了简单归纳,摘录如下:

人在逆境的时候:如果你无力攀登,那就尽量别往下滑;如果你没有条件建造宫殿,那就不要毁坏别人的茅屋;如果你没有舒服的床垫,那就不要往别人床上扔钉子;如果你没有心思欢笑,那就尽量不要让周围的人哭泣;如果你不想成为给疲倦的路人带来芬芳的玫瑰,那就尽量别成为路边扎脚的荆棘。

人在奋斗过程中:如果山不过来,那么我们就过去;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们就改变自己;如果别人不喜欢,那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别人喜欢;如果无法说服别人,那是因为自己还不具备足够的说服能力;如果无法成功,说明自己还没有找到成功的方法;如果当世界改变时你才想起要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你枉此一生;如果你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你正在改变世界。

对待自己的性格:如果你不敢冒失败的风险,就永远得不到成功的机会;如果你无法面对启程时的伤感,就永远不会了解返回时的喜悦;如果你不愿辛勤地耕耘,就永远感受不到收获的快乐;如果你不愿为自己所犯的错承担责任,就永远体会不到被原谅后的轻松;如果你克服不了改变自己的恐惧,就永远感受不到发掘自身潜力所带来的愉悦;如果你不肯过河,就永远不知道彼岸有什么在等待着你。

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如果你呵护一只蜜蜂,蜂箱里就会多一份蜂蜜;如果你种下一株玫瑰,花园里就会多一些芬芳;如果你点一根蜡烛,黑暗中就会多一丝光明;如果你付出爱,人间就会多一位天使;如果你始终保持诚实不欺,世界就会少一些谎言;如果你传播你的快乐,世界就会少一些悲伤。

对待现状:应该思考一下,假设明年或下周你调换工作岗位,假设半年后退休,假设你是上级或下级,假设一场大病或天灾突然降临,你会怎样面对?问题本身要比表现出来的更糟糕。这个世界不存在秘密,人们最终会知道一切事物的真相。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做太累!是啊,为什么要让别人这样做?这样做对社会和他人肯定有好处,对个人会带来什么好处呢?这样做会影响和改变人的命运吗?针对这个问题,几个笔友谈了自己的看法。

笔友一:性格决定命运,是因为不同性格的人,适应于不同的职业;不同性格的人,也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有差异的选择。后来,有人提出了态度决定命运,因为态度决定着做事的结果,而结果影响着命运。认真的态度,能够把事情做对;用心的态度,能够把事情做好;无所谓的态度,只能听天由命;抵触的态度,只会把事情做得更糟。最近,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思考:性格是内在的,不易变的,因此可以说对命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态度是外在的,易变的,不同事情持不同的态度,对命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性格决定命运,态度改变命运,应该说表述了二者与命运的关系。

笔友二:态度源于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的态度,是由于对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而造成的。人们经常提到:官场、生意场、战场、情场等,还提到娱乐圈、朋友圈、演艺圈等,这里的“场”和“圈”的含义基本相同。如果借助自然科学的术语:磁场、重力场等,我们可以把人们生存的环境分为一个个“场”。如果你进入一定的“场”中,就要遵守这个“场”内的规则。对此的态度,决定了你在这个“场”内的前途,决定了在这个领域能走多远。有的人认为,这些“规则”违背了道德,打死都不会遵从,所以总是碰壁。而有些人认为,只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没有对与不对之分,于是很好地运用了这些规则,成为有钱有地位的人士。态度决定行动,认识决定态度,即使有了正确的态度,但有的人可能去行动,有的人也可能不去行动,这与性格仍有一定的关系。

笔友三:态度问题不仅仅取决个人素质,与社会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上世纪60年代学雷锋,人人都争着做好事。现在“向钱看”,心里都装着怎么才能有更多的钱,为了钱不少人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为了钱,不要命;为了官,不要脸”。再如,“文革”期间,不需要知识的年代,少数人坐在宁静的书桌前,多数人在串联搞批斗,没有人去学知识;恢复高考后,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感召下,社会上兴起了读书的风气,不少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浮躁年代,有些人不学知识了,却忙于搞个文凭,硕士、博士满街跑,真正想看书的人却越来越少。社会环境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个人,每个人的态度合力,就是社会风气。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时代联系在一起。

笔友四:我不赞成某一项东西决定着命运。决定命运的东西太多了,可能就是自己的某一弱项,所以会感慨××改变命运,就像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板决定了水位的高低一样。如果说态度决定命运,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的个人能力基础上,心态决定命运,而个人的综合素质决定心态,个人的综合素质就是个人的脾气、性格、能力的总和。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活得很好。我们要培养自己遇到不同情景都能控制自己心态的能力。

闲聊之后,我对命运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个人的命运千差万别,难以说清楚,但无人能超越时代和社会。曾国藩能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是因为他善于顺应社会,成为封建文化的践行者、清朝的立功者。正如云谷禅师所言:“人若不能达到无心、明心之境,难免会被阴阳之气所控制。”超越性格,有了明心的境界,必须在社会中锻炼后才能实现。如果没有实践的“修炼”,人就会被自我的“阴阳之气”所控制,走向迷信,再也无法在社会中找到实现自己愿望的现实途径。

这就提醒我们:社会应该为每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实现自我的环境,力争使他们心想事成或使他们看到希望,这样个人的命运,就会与整个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社会让人觉得靠自身的力量无论如何都无法把握命运,急切成功的人们,自然会转向迷信。当社会迷信盛行的时候,再谈社会理想,恐怕就没有人再相信了。对于个人追求,也要有个客观的认识,如果超越现实条件去构思自己的梦想,或者在与人攀比中觉得自己应该发展到什么程度,并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内心就会急躁,就会偏离务实的人生态度,结果事与愿违。

咋能高高在上

受统治思维的影响,人们都想站在高处。在对抗中人性的负面就会导致暴躁,成为刺向和谐文化的一把利剑。

2012年的秋季,空中真是多事之秋:在瑞士航空飞北京班机上,两个中国乘客不仅互殴,还拳打乘务长,导致航班在起飞三小时后返航苏黎世。在四川航空塞班飞上海的航班上,出现多位乘客互殴的场面。由昆明飞往沈阳经停武汉的航班在飞行过程中,五名女乘客在万米高空进行“巅峰对决”……中国人为什么会如此暴躁?

中国人普遍感到活得太累,原因之一是人际关系复杂,内耗太多,攀比心理严重,都想高高站在别人之上,所以仅因脚踩一下座位、调整一下座椅、发生几句口角,都非得拳头相向,谁怕谁呀!都在喊着别人素质太低,动手打人的与穿着鞋踏座位的,谁的素质高呢?看似一点儿小事,实质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示强而不示弱、梦想不断地向高处攀爬、踩着别人、超越别人、胜过别人,而没有儒家提倡的温良恭俭让。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不能平等而要争斗呢?

治人源于人治理论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各种观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虽说各种学说有差异,却不约而同地发现了精辟的控制人的理论,揭开了控制与被控制的争斗史。对此,历史学家给出了精辟的解读。

学生问:春秋战国时期先哲们怎么会想起提出这么多学说呢?

教授答: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奴隶社会末期,对人身控制的社会秩序开始瓦解。为了继续稳定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孔子、老子、韩非子等先哲们开始提出社会治理的学说,期望能为统治者所用,自己也能被重用。因此,各种学说从出发点上,就是为了管理人。

学生问:这些理论差别很大,怎么说都是控制人的理论呢?

教授答:我们一个个分析吧:法家主张“人之初,性本恶”。既然人之初,性本恶,就用法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其思路是靠惩罚,使人达到“不敢”的境界,从而达到控制人的目的,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可以把这个理称为“惩戒之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人与自然都有道,大道无术,自然天成。其驭人之术,是以“道”为线,使人们自然守道,其思路是既然天下有道,再积极作为也无济于事,让人们处于“不想”的境界,可以称这个理论为“自然之术”。儒家倡导“人之初,性本善”。以治心为上,唤起人性善的一面,对心的控制要比用苛法有效得多,其思路是通过教化,让人们进入“不愿”的境界。虽然儒家文化倡导以仁为心,以义为质(准则),以礼行之,以信成之,而事实上,一旦作为统治之术,就变成了人治,可以称这种理论为“治心之术”。

学生问:如何评价这些理论的优劣呢?

教授答:一个学说的优劣,首先看是否符合社会环境的要求,其次看理论运用是否得体。不能简单地说哪个理论好,哪个理论坏。不是有句话,经都是好经,让歪嘴和尚给念歪了。

就拿法家学说为例吧。从春秋战国商鞅变法,到秦朝以法立国,秦始皇试图用严刑峻法来控制人,结果造成刻薄寡恩,无情无义。历史选择并没有错,错就错在秦始皇制定了苛法,决定了其成为短命王朝。历史不能假设。但我还是有一番畅想:如果秦始皇正确地运用法家思想,肯定了人性恶的一面,制定了有效的法律,再经过历代的完善,使中国走向了法治的轨道,中国现在应该是什么样?有可能早就走向了民主法制的轨道。你说法家好不好?

再说道家。道家讲究遵循自然规律。西汉初年,经济凋零,民生艰难。当政者就运用道家的理论,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状况,恢复了西汉的经济。后来根据人生有道的原理,传入民间后,就成为算命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本是劝人安分,不与人斗。可是,一到算命者口中,就加上了争斗的内容。如经常听算命者说,犯小人,于是就得想办法把“小人”制服。有不少刑事案件就是因为算命者的一句话所致,搞得不少人家破人亡。其实,算命者的思想,借用了道家思想,掺和了中国人与人争斗思想,才会有这样的结论。这是把《易经》曲解了。

学生问:儒家文化是教人仁爱,怎么会成为人与人争斗的历史呢?

教授答:这也是文化运用问题。一种文化如果传播到民众中,为民众服务,就会逐步变为民俗习惯;如果被统治阶级利用,为统治阶级服务,就变成了统治工具。有统治者必然有被统治者,这是一对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儒家文化如果不被统治阶级当成工具,很可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性修养的教科书,被统治阶级利用了,就成为中国的人治史。人治人,必然会出现人反治人。这种风气到了民间,就是人与人的争斗。斗争的目的,都想骑在别人头上。

汉朝把儒家推为国学后,经过宋朱熹、二程的改造,完全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竟变成了“驭人之术”,可以说,对这个理论歪曲运用,直接成为中国人与人争斗历史的起源。本来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爱,可目睹现实生活,与道德教化是两个样子,才知道教化是欺骗,嘴上说的与实际做的不一样,必然使这些说教成为形式,礼仪走向虚伪,人治变成治人。

学生问:中国一步步走向了人治,而西方却一步步走向了法制,为什么呢?

教授答:中西文化的分水岭就在于文艺复兴。此前,中国提出了“君权神授”,皇帝的权力来自于天,所以自称为“天子”。而西方干脆就是宗教统治,教主直接主政。遗憾的是,中国的“君权神授”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而西方早在文艺复兴时就提出了冲破神性,尊重人性。站在人性角度上,以人为本出笼了近代的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管理理论。民主——谁也不要控制谁,大家都有发言权;平等——不要比谁高谁低了,不要斗了,大家都是一样的;自由——你不要干涉我,我也不干涉你。“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开始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历程才开始。

魔性引起纷争

人本身就是兽性与神性的统一体,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们都想高高在上,是人性魔鬼一面的表现。从具体案例中,可能会看得更清楚,于是我邀请了当检察官、法官、律师的同学一起吃饭时,依案例畅说了人性。

胡某,女,43岁,系某行政单位工作人员。2011年5月2日8时20分许,在某市医院南门存车处,看车人苗某让其交五角钱看车费,胡某不愿交,双方发生纠纷,开始厮打,该过程中胡某用砖头将苗某头面部打伤。经鉴定:苗某头面部受损伤属轻伤。2011年6月30日,胡某与苗某就民事赔偿达成调解协议,胡某赔偿苗某损失共计三万八千元。

同类推荐
  • 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

    作为生命和艺术密切相关的散文,因其深刻的哲理和感悟,敞开了崔宏生命里所有的花瓣——痛苦、兴奋、苦难、爱情、温暖、欢乐的回忆。这些花瓣又如老街疏桐,桐下就座,坐间闲谈,精致散漫,所有的语言和情愫因他内心的真实和虔诚而获得一缕缕光芒。
  • 相对无语是清欢

    相对无语是清欢

    “作为作家和教育名家的彭辉以书为伴,孜孜不倦,浇灌了他的心灵之花;丰富阅历,行走山水,孕育了他的文人情怀;重情重义,坦荡处事,成就了他的诗意栖居。漫漫人生路上,他幸福地行走着,行走于浩瀚书卷,行走于湖畔山巅;行走于学生目光的河流中,那目光中流淌着信任和期盼;行走于今生无悔的爱情中,那内心里有两不相厌的敬亭山;行走于自我心灵的麦田,那心灵从不会干涸与狭隘。”本书以清新流畅的文笔记述了两位老人相对静坐的生活小事,面对这一平凡的人与事,我们难免会被那种最细腻的感觉所打动,其间也蕴涵着人生大智慧,可谓是平淡而隽永,让人反复地去品味,具有感人的力量。
  • 笑林广记·第二辑

    笑林广记·第二辑

    中国有笑话书的历史由来已久,但集大成者可说非《笑林广记》莫属。此书是一部流传久远,影响深广的通俗笑话总集,内含一千多个笑话,是我国笑话宝库中的一个旷世奇宝。此书在宋代就已问世,明、清两代广为流传,深受劳动人民喜爱。
  • 大于诗的事物(读诗)

    大于诗的事物(读诗)

    《读诗》自创刊迄今,已经编到第四卷。《读诗:大于诗的事物》作为第四卷的特辑部分,经由潘洗尘、宋琳、莫非、树才等主编,辑录了包括郑玲在内的当代诗人的代表作。伟大的诗歌需要伟大的读者。“好诗”是作者写出来的,也是读者读出来的。诗歌和读者总是在相互寻找;与诗歌相遇的那一刻,读者的目光被汉语的闪电所照亮,体验到个体生命存在的神秘和意义。
  • 感怀浙大(百年求是)

    感怀浙大(百年求是)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热门推荐
  • 品质成就孩子的一生

    品质成就孩子的一生

    这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告诉你如何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使孩子走上成功之路,获得人生幸福。
  • 吸血鬼异能学院

    吸血鬼异能学院

    不可能的人,不可能的事,不可能的情节,居然发生在她的身上,预言的鬼故事,发展成现实,突然其来的四位女生,变成情敌?邪恶的斯陵王,想背叛的福主任,不知该如何选择的四位男生,神秘的大钟楼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 久落灵凤两生缘

    久落灵凤两生缘

    新手作者,望大家多多支持,爱你们哟~????!本人目前就只有一本书,我会多多更新!
  • 一剑之域

    一剑之域

    他生来是为了什么?独自出现在西疆的荒漠里。赤裸裸的来,到最后也应是是赤裸裸的消逝。曾经那个温文尔雅的少年他怎么也记不起来的。江湖所有人都说:自己闯的祸要自己圆,那不是逼着长老们清理门户吗?最后他还是不知悔改,那人也被迫拔出了剑。
  • 王者荣耀之大圣娶亲

    王者荣耀之大圣娶亲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为魔,佛奈我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独步仙机

    独步仙机

    作为一个骨灰级仙侠文读者,姜希瑜相信自己对仙侠文绝壁是真爱。熟读各大榜上仙文不说,就连许多生僻的古代道家典籍,她都下了狠劲去啃。直到有一天,她被一本从地摊上淘来的《修真宝典》砸得头破血流,醒来后发现自己居然穿越到了一个真正的仙侠世界!紧接着,她发现,地摊上淘来的《修真宝典》,那居然是真货!从前看各类仙侠文时,积累到的那些仙道体悟,也居然都能用得上!左手外挂,右手还是外挂。就算天生炉鼎体质,出场就面临着要被采补的危机又如何?这个节奏分明是要逆天!
  • 悔似年少

    悔似年少

    相遇,相知,相熟,相恋,这是每个人生的必经之路,他们曾经也经历过,因为现实,他们分分离离,因为重重原因他们分别四年,今天相遇他们会再续前缘,还是再见陌生人。
  • 道魔窃天记

    道魔窃天记

    他,天生是个孤儿。他师尊对他寄予厚望,所以他的名字叫承道。天下大乱,他是救世之主,还是祸世之人?身负天命?顺天而为,还是逆天而行?一切缘法,问道?问天?问心还是问情?一切尽在道魔窃天记
  • 风倾天下之将府嫡女

    风倾天下之将府嫡女

    为了家族地位而强行嫁于一个不爱之人,为了家族地位而辜负一个深爱之人,诸葛青鸳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在曦王府所经受的痛苦,都不及他的万分之一……等到他死后,诸葛青鸳感到世界崩塌,跪求曦王休了她,回首步步为营,“我要让那些,让我曾经痛苦过的人,十倍百倍的偿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