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19100000021

第21章 为什么会这样文化选择……(6)

我认识一个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领导,很有正义感,也很讲原则。在困难时期,他老家的领导曾求他开个后门,帮家乡把电通了,毕竟血浓于水,可是,这位老将军性格耿直,拒绝了违反原则的事。等改革开放后,他老人家离休后回到家乡,遭到了冷遇,人们众口一词说,当再大的官,不为家乡办事,有用吗?看来人们认为有了亲情,就可以放弃原则。

人们为了适应熟人社会,自发组织了“扛过枪的,同过窗的”“同一帮的”“同一个乡的”等不同的群体,由此也构成了关系网和朋友圈。凡是这个“圈”的,可以无原则地互相支持,这是人情。你给了亲友机会,等于让别人丧失了机会。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我在人情堆里这些年》中谈起自己的感受时说:在中国的人情观里,应酬是躲不开而且必须要过的一道坎。很多人习惯将其隐晦地表达成“一起吃个饭”,可真的只是安静地坐在一起吃个饭吗?由于社会潜规则,再有原则的人,也抵挡不住人情压力。如果你坚持了原则,你就无法在这个圈内混。谁的人际关系圈子大,谁就是成功者。精力都用到了培育人际关系上,谁还会去认真思考工作?谁还会有精力干工作?我们不从管理科学上理解人的作用,而是费尽心机地思考如何从熟人那里得到额外的利益。

本来有熟人是正常现象,如果在坚持社会规则的前提下,善于运用人际关系,本无可厚非。现代管理学也讲究人力资源的利用,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问题出在中国讲究人情,就完全忽视了社会规则。在庸俗的人情面前,已经没有了是非标准。这种人情,实际上是利益的交换。

中国人以“人情”为重。如果谁不遵守这个标准,断难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有没有人情味,是社会对一个人的评判标准。遇到事后,如到行政机关办事、去法院打官司,第一反应是赶快找熟人。办什么事都需要人脉关系,本是依法该正常办理的事,却要托熟人找关系。这是中国长期人治社会的产物。

中国的伦理,被国人所推崇。在中国,评判一件事,是以情、理、法为序。处理一件事,先从人情角度考虑,而不是从制度角度上考虑,然后再看在不在理。如两个平民百姓吵架,不以法律为准绳,而是让大家评评理。实在无路可走时,才诉诸法律。因为伦理和人情一直支撑着中国社会。

庸俗的人情导致熟人政治。有了裙带关系,照顾了人情,是对少数人的恩惠,却是对大多数人的不公平,这样,就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公信力。在中国人眼里,谁给自己办事了,谁就是好人,不论办这件事是否违反了原则。中国人更善于依赖熟人,把熟人社会变为“人情社会”。中国是人情味最浓的国度,无论你是干什么的,不懂得人际关系,在中国很可能一事无成。

这种风气在社会蔓延后,就会成为民族的不良行为习惯。在中国经商的人会形成一个共识:人脉资源是第一资源。有了这种认识,经商者就和官员有了十分亲近的关系,权钱交易就有了社会基础。经商者亲官,亲的是其手中的权力,追逐的是利益。当百姓认识在某某机关工作的人时,能沾亲带故,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和吹嘘的资本,尽量往上靠。人们遇到什么事时,首先想到的是托关系找熟人。生活在“人情社会”“熟人社会”,人们就不会把制度当回事,权力的魅力就会“被”接受。人们摆脱不了“人情社会”,却渴望着“公平社会”。当攀不上关系,完全公事公办的时候,老百姓对“官”的态度就转为直接对立。近些年,发生过几起非利益相关者因某一偶发事件,聚众围攻“官”甚至打砸基层政府机关的事件,表现出对当官者的极大愤怒。仇官、仇警、仇富,是对自己没有享受到特权好处的发泄,是对人情社会的抗争,也是对特权思想让社会失去公正的无奈表达。

人情抵制着刚性的制度。我们往往认为,中国制度不完善,才造成社会无序。我每每翻开现行的法律、政策、制度,常常感到其严密的程序无懈可击,语气严厉的程度也令人惊叹。为什么就执行不了呢?制度再好,需要人去执行。受传统文化影响,一切刚性的规定,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也会显得苍白无力。严厉的制度,在强大的人情面前,只能无奈地沦为一纸空文。

中国乃至东方,最大的学问莫过于研究人,因为国学的逻辑起点是从教化人开始的;最让我们感到疲惫的也是人,因为人际关系的复杂令人生畏;而最大的资源还是人,因为拥有了人脉关系,就站到了人生的制高点上。

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把解决裙带关系、人情关系、虚伪的老好人等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反思和重塑人与人相处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医治之方。

人们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情感,但我们不需要庸俗的人情。中国人干事,在小的人际关系上打转,实际上是“小爱”;西方人从干事的角度来处理人际关系,实际上是“大爱”。中国看似有情实无情,因为你照顾了“小圈子”,却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西方看似无情实有情,因为虽然未能照顾“小圈子”,却维护了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大家都在排队,你通过熟人占了先,别人的优先权不就牺牲了吗?不该救济的人救济了,需要救济的人不就得不到了吗?我们每个人与其天天喊着要公平,能不能每天反思一下自己:你去找熟人通融了,不羞耻吗?你给熟人开绿灯了,不惭愧吗?如果我们的民族不认真反思这些问题,不正确处理人情与社会的关系,我们的民族终将被人情这服毒药毒死!

现在的任务是,如何让每位公民感受到我们是“法治社会”和“制度社会”,走出族群、走向集体,留下亲情、抛弃俗情,尊重法律和制度。为了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在呐喊着:如果所有人都说你是好人,就像所有人都说你是坏人一样,说明你有问题。如果所有的好人都说你是好人,而所有的坏人都说你是坏人,你才是真正的好人。所以放弃老好人吧!

没有明文的规定

在中国人眼里,规矩比政策重要,政策比法律重要。现在行政机关遇到矛盾,基本还是按惯例办;没有惯例的,要看有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先例可循,就看上面怎么说的,其他地方怎么办的。很少人会先想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社会的正气,需要社会成员共同来维护。可是,中国人不敬畏法律、法规和制度,却把不成文的规定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就是各种规矩和潜规则。

看看人们是怎么按“规矩”处理人际关系的:对待上级,长期受“忠君”思想的影响,无条件地服从,而不是有条件地服从。一个人的意见就是大家的意见,再有不同的意见就是杂音。从制度上讲,我们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集体决策重大事项。制度是好的,就是不能落实。哪个下级都在内心里琢磨着如何领会领导的意图,然后按领导的意图办。领导不好说的话,替领导说出来。即使领导是错的,也要按照领导的意图办。我们的民主生活会,本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有助于相互监督,治病救人。可是,谁会傻到当面说别人的不足呢?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人们这样做,无非是怕得罪人。

中国人敬畏不成文的规定。小时候,一到过年,我就不敢说话。因为有许多是忌语,一不小心就触犯了。跪拜、请安、迎来送往、红白喜事,等等,都有一整套规矩。红白喜事,需要请主事人来操办。我看过农村办丧事,本来失去了亲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可是,这种悲痛被形式化后表达不了悲伤,反而像演给周围人看的。例如,管事的人一喊要出殡了,这是需要哭的时候,孝子贤孙们便齐声发出无泪的哭声。老人活着时子女不尽孝,人不在了,想用隆重的仪式向公众表白自己对老人有孝心,这样的礼节,已经不是文明,而是累人的繁文缛节。

我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各种“潜规则”,成为必须遵守的“规矩”。逢年过节正常的人情交往,是中国礼尚往来的传统,但是过个重要节日,上下级、工作联系部门、朋友之间必须请客送礼,不这样做就是不懂事。礼节的异化,也使中国法律中行贿受贿与正常礼尚往来很难区分。受特权思想影响,现在一夜暴富的人,为了显示其身份,往往搞出奢侈的举动,目的是想告诉人们,我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没有实力搞这些场面,但“面子”还是要有的。有钱的捧钱场,无钱的捧人场,遇到红白喜事,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场面一定要能搞多大就搞多大。如果有事了,没有人围着,说明这人混得不好。中国人都为此而累,所以发明了专用词叫“人情消费”。

社会上对一个人最高评价是“某某人很懂规矩”,很少评价某某人很坚持公平正义,很少说这人讲不讲党性,有没有原则。看你懂不懂事,义气不义气,让我们没有了是非标准,走向了功利处世态度。人们都在遵守这些潜规则和规矩。亲朋好友的事、老家的事找到你了,必须得办;跟着自己干的人,不管其有没有能力,必须得照顾。不怕是违反原则,敢于为家乡、为亲朋好友、为身边工作人员办事,这就是人们眼中的“好人”。不懂这些规矩,无论是经商还是从政,简直是寸步难行,在社会上很难立足。如果社会上的潜规则成为行为习惯,一个民族还能分清对与错吗?

不成文的规定压抑着人性。人性中自然的、光辉的东西,被物欲的尘土掩埋,不露痕迹。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堂而皇之地变成了潜规则,一些励志类书籍大谈职场生存潜规则、宣传厚黑学、为人处世“艺术”,等等。应该被人们唾弃的东西反而光明正大摆上了书架,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却少人眷顾。人们面对这些“清规戒律”,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守着“规矩”,造成社会上阳气不足阴气上升。

惯例对明文规定直接抵触。如正常的公务往来,本应正常办的事情,说了跑了请了送了就办得快,人熟了关系近了打招呼了就可以突破原则,这会带动社会风气向不良方向发展。再如文件上明文规定领导干部到基层搞调研要轻车简从。实际操作中,事先得“踩点”,即安排好路线、走访对象、教被访问者该怎么给领导说,等等,然后得陪同,前呼后拥,众星捧月一般。这样的“调研潜规则”,上级领导想摸点真实情况都很难。大家真的愿意如此吗?其实未必!只是如果领导不按照事先的安排,自己选地方,基层干部会说你“假装清高”;基层干部不事先安排周密,会被认为没有工作能力,太“生瓜蛋子”。潜规则让接待者和被接待者都十分难受。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专门作出决定: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刚上任,就解决这个问题,真是切中时弊呀!中国人面对潜规则,要么随波逐流,要么粉身碎骨。各个行业又有本行业的潜规则,有人说三聚氰胺加在奶中,就是该行业的潜规则。这样的行动不但违反食品安全生产的规定,还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最具危害性的潜规则是有权有势者为大,受儒家文化影响的韩国也不例外。韩剧《绅士的品格》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年轻人开着车从后面撞上了四个四十多岁男人共同乘坐的车,发生了简单的追尾事故。这时,四个人就下车,先是装着都受伤了,接着为震慑住对方,就分别装模作样地给大法院院长、警察厅长、国科搜以及名人老婆打电话,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拨通电话,只是想暗示对方,我认识有权有势的人,别自找麻烦。而这位年轻人等他们闹完后,拨通了保险公司的电话,说明了撞车的经过,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并请保险公司赶快到现场处理。这个简单的举动,让四个中年人感到了惭愧,于是有了一段很有深意的独白:“我们不是不知道出了交通事故要给保险公司联络,却用了二十多岁时最鄙视的旧招数来对付一个二十出头的人。如果你正把本来用常识来处理会很简单的事搞得复杂,或者正把虚荣当成是实惠的话,令人遗憾的是,你或许已经变成了自己曾经鄙视的旧式人群或是大叔或是糟老头子。”这不是中国常见的情景吗?出了事情,不是想着如何按照正常的程序去处理,而是到处托关系、耍招数,“斗智斗勇”,显示出自己有关系、有势力,以此想占得上风或便宜,结果把简单的事情搞了个一团糟,落了个筋疲力尽,两败俱伤。有了处理事情的规则和程序,大家应该都想着按明文规定去办,既简单省心,又客观公正。可是谁会这样做呢?潜规则让我们不得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按明文规定做事的人被嘲笑为“笨蛋”。

被称为“聪明”的变通

同类推荐
  •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选集。译者苏杭先生精选了一百来首茨维塔耶娃脍炙人口的短诗,并首次译出长诗《山之诗》。作为主要以诗歌创作名世的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创作手法上有相当的创新,她披露感情时更热烈、更大胆、更横放杰出。
  • 泰戈尔作品选

    泰戈尔作品选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本书是泰戈尔诗歌选集。
  • 文坛记忆

    文坛记忆

    周明同志在我国当代文坛,可称是一位特殊的作家,因为他的大部分作品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在《人民文学》编辑部工作三十余载;离开这个编辑部后,先后到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也有若干年了。粗略算了一下,可以说,这是他在很长的时间内与全国范围内各“色”(如不同经历、性格,不同成就)的作家交往(包括心灵相会)的工作。周明同志作为作家和他所写的大部分作品,均颇为特殊,这种景象的出现,与他一直和众多的作家交往,与他身处《人民文学》编辑部“所经历的文坛风风雨雨”有关。
  • 高平作家丛书:土塄上的孩子

    高平作家丛书:土塄上的孩子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风中的寻找与等待

    风中的寻找与等待

    时光如梭,一晃已五十出头,人生还有多少期待?想想,原来的作品散见于一些报纸杂志,有的丢失了,找不到了,不免有些可惜。遂决定将部分作品结集出版,算是对自己多年创作做一个总结和回顾,姑且留作茶余饭后孤芳自赏。
热门推荐
  • 拯救次世界王子

    拯救次世界王子

    认识他将近有十年的时间,在十年中,他们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但是一场倾城事故,却改变了一切,让她终于等到他。张爱玲笔下沦陷的香港,成全了范柳原和白流苏,而突然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将成全多少有情人,又造成多少有情人分离?
  • 终结于幻夜

    终结于幻夜

    我想写一本温暖如春的小说,塑造一个个温暖又坚强的角色,赋予希望或是绝望让他们走在各自执着挣扎的道路上,得到各自的感悟,希望这本书能给大家带来勇气和温暖
  • 追爱创意师

    追爱创意师

    一个刚出校门的女生在几个月时间经历阴谋与爱情,却想保持纯真,人生的路何去何从?
  • 重回过去去爱你

    重回过去去爱你

    身为大学生的萧成,在网上结识了之后的伴侣林雨沐,两个人经历了一年的感情却最终因为他的原因惨遭分手。萧成爱的过深,没有坚强的内心接受现实选择了跳河自尽,然而却阴差阳错的回到了两个人认识的开始。这一次,他要誓死,捍卫他想要守护的那位女孩。“既然上天再给我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那我将用我的生命,去赢取我心爱的姑娘。”
  • 异界之灵之大陆

    异界之灵之大陆

    项天,一个现世精神异能者,因为同伴的出卖而穿越到灵之大陆灵之大陆,这是一个靠一种名为灵体的能力而生存灵师则是大陆主宰且看项天如何在异界笑傲、生存如何和他的兄弟老婆风生水起
  • 心动对象是总裁

    心动对象是总裁

    五年前设计界轰轰烈烈一场抄袭事件,几乎闹得人尽皆知,因为涉嫌抄袭的可是大名鼎鼎的设计师木眠,五年后,大家几乎要忘却了这件事情,只是时不时谈起仍是不屑嘲讽。沈念安目标明确,一心只想去U·L集团,不仅是她想要成为一名设计师的梦想,也是为了调查清楚当年妈妈的那件事,哪知身边也有一个人同样调查着当年的事情……
  • 生正逢时

    生正逢时

    本书精选作者的优秀散文收录书中,分“人生五味”、“亲情友情”、“南北行踪”、“黑土风情”、“名人剪影”、“媒体连接”六辑,生正逢时,书中洋溢着作者的自信与乐观,更展露出作者对生活与时代的感激之情。
  • 太极神图录

    太极神图录

    窥宇宙玄妙,探苍茫大道;观银河太极,修渺渺仙道;纵横异魔世界,驰骋兆亿疆场;守护人族苍生,书写无尽传奇……
  • 阿莫斯奥特曼

    阿莫斯奥特曼

    阿莫斯·奥特曼为了追捕怪兽尼卡瑟来到平行世界的地球,为了自救也为了救人,阿莫斯仓促间与叶景臻融为同心一体。但叶景臻性格淡漠孤僻,阿莫斯·奥特曼也认为叶景臻不是一个最合适的伙伴。他们在携手之路上又能走多远?“每个人都可以是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光,如果你成为了光,就请你照亮你能够照亮的地方。”——阿莫斯“Noteverybodywillbethelight,buttheycanbe.Ifyoucanbethelight,pleaselightwhereveryoucanreach.”——UltramanAmos欢迎加本文作品Q群551577931来一起玩耍~
  • 封天造化系统

    封天造化系统

    什么神界竟然被叶天痕打穿了!?造孽呀,哪来的怪胎。各大魔主听闻叶天痕的到来,纷纷卷地铺跑路。“魔神,你的天魔角我看上了。”叶天痕大大咧咧的说道。“仙禽,你别跑呀,跟我混,分分钟进阶到太古神兽。”“雷神,到算旧账的时候了,在下界,你可没少用神雷劈我呀。”一代穿越者叶天痕,身负封天系统,盖亚诸天,搅动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