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2100000011

第11章 秋来一龙东南飞(3)

他们的信条,比项羽一战成名的“破釜沉舟”来得更绝:吃的喝的、女人银子,都得依靠战争获取。

不拼命,死路一条;抢来的,都是自己的。

在以彻底决绝的战争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情况下,他们除了屠城还是屠城,跟我们眼下在虚拟世界里玩屠城游戏上了大瘾似的,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让战马吃草时舒坦那么一丁点儿,他们就会掘开赵宋皇陵,“出尸取椁(棺材)为马槽”;为了搭建营棚,他们就能挖开徽宗明达皇后陵寝,露尸取棺,将棺板劈为营栅……

尽管徽宗玩得荒唐,但与金人的玩法相比,实在有点儿小儿科。

也因此,在臣民眼里,赵宋王朝没有“失德”;“德”尚在,自然可以续有天下。

在赵构于相州(今安阳)建大元帅府、于应天府(今商丘)即位时,各路勤王之师很快集结在他的旗下。日后主导朝政的朱胜非、张浚、赵鼎等宰相,与行将在平乱抗金中崛起的“中兴四将”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岳飞等,也全部向赵构报了到。

“中兴四将”中,年龄最小的岳飞积聚自己和他人对金作战的经验,举“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仁义之师,终于让金人说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一生大小126战,近乎不败,可称战无不胜。

更难能可贵的是,岳飞的经典之作不是守城,不是水战(金兵不擅长水战),而是野战——在平原大地上,岳飞以步兵为主体与金人的骑兵大兵团展开作战,不但全胜,而且几乎每次都是以少胜多。

从靖康年间帝国之师望风而逃到岳家军战无不胜,短短几年,这位伟大的河南人就找到了步兵PK骑兵的法宝。

这法宝,在《射雕英雄传》里,成为金庸笔下宋、金都在争夺的《武穆遗书》……赵构版之“攘外安内”

提起南宋,似乎都是杭州的事儿,和河南没啥关系。

其实,南宋的第一步,就是从河南开始的。

赵构登基嗣统的地方,是南京应天府;这南京应天府,正是今天的河南商丘。

而今想在商丘寻觅登基遗物,当然是个痴心妄想的事儿。

“赵构登基的地点还是能够确定的,就在如今张巡祠这儿。在宋代,张巡祠是应天府府治,赵构在这儿接受了百官的朝拜。至于设坛告天的地方,则在今天的‘商祖苑’牌坊东侧、宋代应天府城南门之左。”商丘师范学院李可亭教授说。

赵构在应天府即位的时候,是不敢有一点儿“南宋思维”的。

把大宋分为北宋、南宋,都是史家为了自己方便而出的“馊主意”。至于赵构,那可是拼上老命也要把自己和徽、钦二帝“挂靠”在一起的。

不然,这皇帝天下不是人人都可群起而争之了吗?

把赵宋一刀砍出个北宋、南宋,一下子就多出个亡国之君与开国领袖,徽宗、钦宗是吃了大亏的。

当然,这亏也是赵构这小子送给他老爸老哥的。要不,他小子硬硬头皮在东京汴梁嗣统,不往南逃,他老爹的历史地位怎么也得混得和唐玄宗差不多呀——玄宗之后,大唐留下的那个尾巴,还不如南宋光辉灿烂呢!其藩镇割据,搞得和赵宋失去中原几乎没啥两样呀!只是名义上还承认李家天子,天下还有个名义上“共主”罢了。

为“挂靠”徽、钦二帝,赵构对大臣们讲:“俺奉老哥钦宗之命出使金营,和他告别的时候,他赐我玉带壮我‘宠行’。我一再推辞,皇帝老哥就跟俺说:‘这排方玉带,是朕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皇帝老爸赐给俺的,今天朕送给你,你就接受吧!’没办法,俺只好感谢皇帝老哥,接受他的赐予了。”

排方玉带,不是赵构这样的亲王所能佩扎的东西。徽宗赐钦宗排方玉带,是在暗示禅位,而且很快就把天下交给了钦宗。

有了钦宗的暗示,赵构还得编造“太上(徽宗)万里有‘即真’(即位)二字”。据赵构的劝进大臣耿延禧解释,当时有人从金营逃出来,传达了太上皇徽宗的圣谕:“康王可便即皇帝位。”不但有话儿,还有个衣裹蜡封的方约二寸的便条,上有徽宗御书“即真”二字。

如果此非造假,徽宗亲笔当是一言九鼎。但奇怪的是,这事说得含糊其辞,连是谁从金营脱归的,都说不清楚。

直到赵构即位两个多月后,曹勋从金营逃了出来,带回个太上皇帝亲书的绢背心,写了八个字:“可便即真,来救父母”。

赵构还拿出此诏,让辅臣们过了一把眼瘾。尽管如此,还是真假难断。

赵构尽管是徽宗留在中原的唯一的儿子,但“由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还是有些问题的。宗室赵仲综等,也以晋安帝与武陵王旧事,主张二帝北狩,亲王不应即位。合适的办法,就是赵构穿上淡黄色的衣服称制,不改元,不诰天下。

这一观点,否认着赵构建元即位的合法性。

流散在各地的宗室,特别是参与甚至组织了抗金的宗室成员,都是赵构的“竞争对手”。而以恢复赵宋为旗帜聚兵起事者,又往往推举宗室作为号召;羽翼丰实者取而代之,不是不可能的。

传言徽宗第十八子信王赵榛,自金营逃出,被马扩、赵邦杰等抗金义军奉为首领,以致“两河遗民,闻风响应”,聚起十万之众,就吓了赵构一身冷汗。

东京陷落的罪魁祸首郭京,带着他的两千多“六甲神兵”跑到襄阳,也想在那儿立个宗室,摇把大旗。宗室赵叔向在金军撤退后进入京城,叱令叛臣张邦昌归政,之后“擅置救驾义兵”,赵构就毫不客气地命令刘光世捕而诛之。宋太祖的六世孙赵子崧,据说因有不当言论,引得赵构震怒,下诏置狱,死于岭南贬所。

赵构即位前后,拥立宗室(甚至伪宗室)独占一方者,不一而足。他因担心“中原争立”,对勤王军都不放心:收编的不少,遣散的也不少——尽管此时他的实力,还不足以有效地抵御金军、控制四方。

建炎三年六月,他更是下诏:凡“从事军旅”的宗室,一律“赴都堂审量”,违者“重行黜责”,以防宗室与地方势力、军事集团纠结,对立足未稳的自己形成威胁。

在“攘外必先安内”这一套上,赵构可是老蒋的老师;刘光世、张俊也主要是依仗平乱战功,而被列为“中兴四将”的。大宋版之“内斗内行”

金人将徽、钦二帝自京师掳去,只有宗泽引兵在黄河天堑阻断金人归路,救驾徽、钦,“而勤王之兵,无一至者”。

对宗泽的这支“小分队”而言,救驾徽、钦,当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垒一番,金人引马北归。

恰于此时,宗泽闻知张邦昌在金人的摆布下僭位立楚。他就提师南下,意欲挥戈诛讨。

但是,赵构在汪伯彦、黄潜善的策划下,还是想到了“和平谈判”。

金人当然知道张邦昌是个啥样的货色。开始,他们还想留个贝勒什么的,在东京“总督”一下张邦昌。考虑到安全问题,结果,金人一兵一卒没留,全走了。

靖康二年四月四日,张邦昌抬出元祐废后,改称“宋太后”,装点自家的脸面。

元祐废后孟氏,哲宗皇后,因故被废,出居瑶华宫,法名冲真。靖康元年初,因瑶华宫火灾,孟氏迁居延宁宫;靖康二年三月二日,延宁宫又发生火灾,孟氏出宫彷徨,不知所归,步入大相国寺附近前军器少监孟忠厚私第,在此居住下来。

孟氏不在宫内,且是废后,皇家花名册上早已将她“删除”。

金人尽掳皇室成员以归,她已经没有资格“享受”“出国待遇”。

当张邦昌拉她“入伙”时,孟氏被吓得不轻:“后惶恐不知所以。避之不免,翌日,入住西宫(延福宫)。”

因“宋太后”称呼实在让人内心疑惧,四月五日,张邦昌改尊孟氏“元祐皇后”,九日,元祐皇后入居禁中。

之后,张邦昌与尚在济州(今山东济宁)的赵构展开了“外交斡旋”。张邦昌无非在说:为保全宗庙社稷与京城百姓,我张邦昌忍辱负重;康王你看,我现在不是已经还政“元祐皇后”了嘛!

对张邦昌拉出元祐皇后,赵构并不怎么信以为真。

“大宋受命之宝”被张邦昌派人由东京送至济州(金人曾索大宋皇帝之宝,因言随葬,乃得保全),赵构这才恸哭跪受,并很是客气地书答张邦昌之函,云:“今奉来教,备陈始终。……九庙之不毁,生灵之获全,相公之功,已不愧于伊(尹)、周(公)矣。”

恰在这时,张邦昌的女婿、知应天府朱胜非赶到了济州大元帅府,并且对赵构说:“应天府为艺祖(即宋太祖,他曾任归德节度使,这也是宋之所以为宋的缘由)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

据说朱胜非打走过老丈人张邦昌的使者,对老丈人揽下伪政权的活儿,也不感冒。

朱胜非迎请赵构,只是一种态度问题。是时,在战略上,大宋“四京”中的西京洛阳、北京大名(今河北大名县),都不如应天府(商丘)可进可退——应天府扼守大运河(汴河),进可直取东京汴梁,退可避走东南。

在难以在东京汴梁嗣统的情况下,应天府当然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何况赵宋,龙起于此?!

这,也为宗泽、汪伯彦等所认同。

元帅府与伪政府之间你试我探,张邦昌还是力邀康王返回东京汴梁。

宗泽等以为:张邦昌久在金营,不可深信;由是,元帅府决意直趋应天府。

此时,赵构难以返回东京,一个重要因素是:元祐皇后如何处置?她在垂帘听政,手下已有一套班子在发号施令!

这也是张邦昌僭立三十二天后“退居二线”,抬出个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在京师还政于大宋,给赵构抛过去的一道天大的难题。

赵构得到谍报,说张邦昌在东京城开始修缮防御之具,并下令:诸路勤王军将领,“未得进京城。已至城下者,毋得趋入”。

四方兵马虽止于斯,但这云蒸雾集、大兵压城的境况,对张邦昌无疑也是一种震慑。更何况,东京城内还正在上演着活人吃死人的惨剧!

“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天下更不可三主共存——靖康二年,也就是建炎元年五月一日,张邦昌前往应天府,接受嗣统天子赵构新的任命,并率百官向赵构朝贺。

这一天,赵构君临天下。他的乘舆、御服等,则是元祐皇后派人由京师送来的!

赵构“由康邸之旧藩,嗣宋朝之大统”,虽铺垫多多,但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却是张邦昌拥立的孟太后在迎立诏书中所说的这段话:“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兹为天意,夫岂人谋?”

是日,元祐皇后在京师撤帘,不再垂帘听政。

元祐皇后虽然在张邦昌拉她“入伙”时显得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但她很快以自己的政治智慧稳住阵脚,并化解了天下争立的混乱局面。

即位当天,赵构改尊元祐皇后为元祐太后;因犯祖名,遂称隆祐太后。

之后,赵构下令调查隆祐太后被废事件,为她正本清源,恢复名誉。

隆祐太后于尘埃落定后,从京师汴梁前往南京应天府,与赵构见面。

自是,大宋皇室这对遗老遗少,开始携手共济国难。

建炎三年,有臣子上书请求赵构和隆祐太后分开居住。赵构当即大叫:“岂有此理!”并进一步解释道:“我服侍皇太后如服侍母亲一样,亲手为她老人家铺床叠被;得到新鲜水果,就先敬祖先与皇太后,外界怎么会有这样的传言(乱伦)呢?”

但是,三天后,赵构还是搬出神霄宫,和皇太后分而居之。

此前,赵构因金兵恐吓,在扬州仓皇渡江时患下了“不举”之症(不过此时,这还是帝国的最高机密)。

与隆祐太后共居神霄宫,他能怎样?

康王赵构应天府即位后,中兴赵宋王朝的大旗树起,赵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面对金人即将到来的新的“秋季攻势”,赵构巡幸南阳,还是趋避东南?对此,朝廷上下,意见不一,高宗赵构也很是犯愁。

四 行都为秋风所破歌

大宋皇帝,最怕秋天。

秋高马肥,北风怒号。这怒号的北风,一如渔阳颦鼓,惊破赵构的皇帝之梦:倘若金人再把我掳走,那赵宋的宗庙社稷,不就倾覆了吗?老爸老哥拿金人都没办法,我一个20岁的孩子,能怎样呢?身边的李纲、汪伯彦、黄潜善等,能靠得住吗?

此时,赵构的无助,一如老年的杜甫。也许他读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中嘀咕的却是:我这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行都,是不是还不如老杜的茅屋结实呢?这个可怜的孩子,也许能把老杜的诗读成——

十月秋高风怒号,卷朕行都三重茅……

何时眼前突兀见英雄,喝退胡马投鞭渡黄河。

皇室成员悉遭北掳,唯残存下一个老女人与一个20岁的孩子。要说赵构不誓死救徽、钦二帝与母亲兄弟,不坚守中原而于深秋十月下了扬州,自然能找出一千个理由。但是,唯独不能相信的,也许正是眼下流行的那个最为浅显清楚,也最为武断简单的理由——这家伙,只顾自己做皇帝呀!

被掳金国的赵宋皇室,除极个别渣滓外,都能独善其身。赴死、赴难者,大有人在;徽、钦二帝,亦未失气节。赵构的哥哥、23岁的景王被掳离开东京宫城,暂住京师之郊期间,悉心料理老爸徽宗的生活,几天之间,竟然须发皆白……而独存中原的赵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同样可怜。

国破家亡,但那时的政治制度,却不能容忍比他大四岁的岳飞站将出来。在应天府,岳飞因越级上书言战,被解除职务。好在他于返回老家安阳的路上,被河北宣抚使张所收留下来,并被派往王彦的手下,当了个中军统领——营团级别的下级军官。

南阳营建抗金陪都

中兴路上,太多激流暗滩。一个老女人与一个20岁的孩子所能仰仗的新的行政机构,却犹如泥马,难以指望。

汪伯彦、黄潜善、张邦昌等,看看这些在应天府把持行朝军政大权的高官乃至满朝高贵,哪个是有血性的汉家男儿呢?

唯一个宗泽耳!

同类推荐
  • 心里难过

    心里难过

    《刘心武文粹》第25卷《心里难过》收录了与刘心武本人生命成长相关的散文,第一辑《心里难过》从时间上、第二辑《空间感》则从空间入手,详细记述了作者家人、朋友以及重要成长事件相关的记忆,其中饱含作者对于家庭中浓烈的亲情、友人间真切的友情的珍惜之心,以及对自己特殊时期的政治立场、为人做事、创作原则的反思和思考,展现了作家刘心武思想和人格的成长历程,内容真实感人,丰富生动。
  • 留水借山情愫浓

    留水借山情愫浓

    本书是作者近年所写散文的结集,共4章。“桑梓觅踪”回顾童年及少年时代艰难求学历程,尤其对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间悲剧有十分真实的描写,读来唏嘘不已。“有缘三花”是老三届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那里有沸腾的校园,有……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6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6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袁隆平的世界

    袁隆平的世界

    本书以袁隆平的人生经历和科学探索之路为线索,多次采访袁隆平和他的实验基地,并远赴菲律宾采访国际水稻研究中心等,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深入触及了袁隆平生活中的各个侧面以及每一个关键时期、关键环节,力图呈现出“袁隆平的世界”,并从袁隆平的人生世界、科学世界和精神世界来揭示和描述这样一位从中国稻田里走向世界的农业科学家。作者全面写出了一位鲜活的、为人类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袁隆平的人生世界、科学世界和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腹黑霸少迷糊妻

    腹黑霸少迷糊妻

    失恋买醉,却无意中撞见了他,并且被他吃干抹净。虾米?当他的女人?失贞的人似乎是她吧?为何鸭霸的是他?悲催继续上演,糊里糊涂地卷进一场豪门恩怨,最后才发现,她早已不能全身而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温柔相公悄悄爱之活宝娘子

    温柔相公悄悄爱之活宝娘子

    一不小心穿越后竟变成一位人称“仙女”的大府千金?呀哈,这命太好了吧?重要的是文韬武略,无所不能?哦呵呵呵,最重要嫁了个相公还是帅的天理不容?哦呵呵呵,她孟菲菲的好命真不是盖的。既然来到古代,帅哥如云,那么先泡上几个再说……
  • 复仇女孩的恋爱日记

    复仇女孩的恋爱日记

    三位女孩为家庭复仇,在学院中遇到仇人的三个男孩,不知不觉下相爱。樱花飘落,最后的故事是幸福的还是凄苦?
  • 魔血魂帝

    魔血魂帝

    天元大陆,神和魔的战争。银色的长发飘舞在空中,俊美的脸孔流露出邪魅的笑。罪恶家族的恶魔殿下,一个流着魔之血脉的恶魔少年如何一步步的成长,重现大陆消失万年的信仰者!成为万众信仰……
  • 娇蛮鲜妻:总裁请宽衣

    娇蛮鲜妻:总裁请宽衣

    “求你,不要……”她羞红了脸抵抗。男人的声音沙哑暗沉,“不要?那是谁夹着我不放呢?”沙滩盛宴上,她被他邪肆地压倒,美好的身子在他的身下绽放。一夜过后,她只求他这辈子都不要再出现。可是他千转百回地找到她,狂暴地占有她的一切。她以为自己嫁给了恶魔,可谁曾想,这个尊傲如帝王般的男子,竟给了她一场盛世豪宠。然而,当身世之迷浮出水面,她惊痛地发现枕边人,竟然是她的……
  • 落云想

    落云想

    想用男孩女孩们的故事来描绘出成长的画面。开始想象~
  • 年幼不幼稚

    年幼不幼稚

    黎欢,单字一个欢,本来应是一世安欢,可是却偏偏姓了黎,变成“离欢”,远离一世安欢。黎欢觉得她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应该就是:遇见了宋瑾阳。黎欢觉得她这辈子最大的不幸就是:取名叫了黎欢这个名字。黎欢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当初毫无顾忌的对宋瑾阳任性。黎欢这辈子最怨恨的事就是:在最无能为力的年纪遇到了像光一样温暖自己的宋瑾阳,明明想要和他相守一生,可却偏偏因为年幼失去了他。(前期会很甜,后期小虐)
  • 知二十九年之非

    知二十九年之非

    起床,洗漱,开始工作。对于娟来说,这三项活动的实际间隔比逗号还短。打开电脑,发现工作所需的软件使用许可过期了。软件的使用许可是娟最后一天在单位办公时借出来的,持续三十天,也就是说到今天为止,娟已经居家办公整整一个月了。
  • 重生香江之国王的宝藏

    重生香江之国王的宝藏

    梦幻香江岛。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我不要万人敬仰,只要所有敌人都被我踩在脚下。
  • 如若青春不负念

    如若青春不负念

    落小小的人生可以说是从遇见尚轩开始的,从小平凡的落小小考上了南交大,遇见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他们一起经历人生中所有的美好,经历了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坎坷,一起成长两人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