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5200000046

第46章 “新北京”城里的“老北京人”(1)

——从《龙须沟》、《茶馆》看老舍

1949年后的创作困境

凤媛

凤媛,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

论文摘要:在50年代旨在从“消费型”向“生产型”城市转变的“社会主义新北京”,茶馆作为一种城市日常空间的功能被一再压缩和简化,这其中折射出国家权威对民间社会日常生活的侵占和挤压。建国后的老舍在《龙须沟》和《茶馆》中对于“茶馆”场景的重塑,经历了由“被收编”到试图“重回日常”却最终失败的过程,这其中彰显了老舍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政治焦虑和“老北京人”的人格底色的复杂纠结。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北京;茶馆;老舍;创作困境

作者:凤媛,女,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

在老舍的文学世界中,“北京”不仅是他诸多作品借重的文学背景,更已然成为他创作的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1930年代的老舍曾不无深情地诉说过他对“北平”这块“宝地”的由衷热爱:“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老舍:《想北平》,《老舍文集》第14卷,第63页。。显然,这种精神上的涵泳和牵连,都来自老舍和这个千年古都的深远渊源,生于斯,长于斯,写于斯,老舍和北京,就如同互相吸引的磁针和磁场,既浑然天成,又默契十足。但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当1949年老舍以一个海外归国的知识分子身份被召唤回他的故乡北京时,这种默契似乎出现了某些裂痕。一方面现代知识分子在进入到当代体制之后的被动转型和创作力的消退,并非个别现象,比如沈从文、曹禺、茅盾等,老舍在50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拿不出过硬的作品,也可以视为这种集体“被转型”的一个案例;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作为一个老北京人的人格底色,也使得他置身“社会主义新北京”的转型更为复杂和艰难。

一、“新北京”与“老茶馆”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同时北平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949年3月17日,根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把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的社论,定下此后全国范围内城市建设的基调。在此基础上,1949年4月16日,中共北平市委在《关于北平市目前中心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恢复改造与发展生产乃是北平党政军目前的中心任务,其他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任务来进行,并服从于这一任务”。1950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时任北京市市长聂荣臻的《纪念北京解放一周年》的讲话,提出要“建立强有力的人民民主专政,以便为生产与建设的发展道路扫除障碍,从而造成条件,使北京有可能从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即让从前只占人口数量4%的工人阶级迅速扩展为人口基数的1/4之强。这种城市建设的构想,既有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尤其是莫斯科城市模式的影响,更源于掌握政权之后的中国共产党想尽快建立一个作为样板和典范的“社会主义北京”,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进入5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大规模对首都北京进行改造,即将原来在军阀控制下的、混乱、肮脏、腐旧的旧北京改造成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新北京”。这种改造既包括物质空间上的改造,比如当时对北京旧城的大规模改造,拆除旧城墙、旧建筑等,建立起能够表征新社会、新气象的新空间;也包括了经济领域的改造,比如1953—1956年掀起的全国范围内的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应该说,无论是物质空间的除旧换新,还是经济领域的制度转轨,背后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改造,都是出于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民主政权希望进一步确立和巩固自身权威的目标。

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指出,“一场革命如果没有产生新的空间,那么它就没有释放出全部的潜能;如果只是改变意识形态结构和政治体制,而没有改变生活的话,它也是失败的,真正的社会变革,必定会在日常生活,语言和空间中体现出它具有创造力的影响”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Oxford:Blackwell Publish,1991,p.54.。在对“社会主义北京”宏伟蓝图的锻造中,茶馆改造可以算得上凸显这种社会主义改造逐一渗透的典型案例。从表面上看,它属于物质空间的范畴,但又脱不了对其私营性质的经济成分的改造,更重要的是茶馆还是老北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茶馆最早源自唐代,清朝时达至鼎盛。清以降,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的恢复、人口的激增,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入关之后的八旗子弟们,需要一种大众化的休闲娱乐方式。茶馆较之正式的厅堂馆所方便且费用低廉,发展到高峰时期的茶馆,不仅分工明细,各有专攻,如大茶馆、书茶馆、棋茶馆、野茶馆等,而且好的大茶馆还兼容了饮食、听书、会友等多重功能,既有供大众百姓消闲娱乐的功能,还成为信息交流、调停争端、买卖交易的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坐茶馆之于老北京人,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方式。

这种根植于民间社会、并以消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日常生活空间,在50年代的“社会主义新北京”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蓝图要求构设的是从“消费型”向“生产型”的快速转变、以工人阶级为主导、“劳动光荣”为理念的劳动者的城市,茶馆中的那些整日提笼架鸟、闲云野鹤般的茶客们,明显有碍首都光荣的“劳动者”形象和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同时,自近代社会以来国家权威相对较为松懈,容纳三教九流的茶馆几乎能够充当起国家权力真空的部分替代物,以另种规则调解民间社会的种种纠纷和不平,这显然和新政权要求的国家意志通达社会各阶层的全面意识形态化相违背。因此,对于茶馆的改造,某种程度上正是新政权试图通过对民间社会日常生活的调整和规范,将意识形态贯彻至民间社会的政治举措。

1950年,中国茶叶公司成立,稍后,中国茶叶公司北京营业处成立,这一举措旨在通过货源控制私营茶商,以壮大国营经济,此前北京茶叶店铺的经营基本上保持“私营为主,津批京销”的模式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志·副食品商业志》,北京出版社,2008年,第133页。。至1954年10月,北京市政府逐步完成了包括茶叶、棉布、新药等在内的十四个行业的批发商性质的改造,变私营为国营代批,使之逐步进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中国资本主义的工商业改造(北京卷)》,中央党史出版社,1991年,第573页。,这使得经营茶馆的重要原材料由原来的私人自主变为国家统购统销,这种做法能够有效缓解当时物资紧缺的状况,但也必然给茶馆业的自主经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政府还对包括茶馆在内的服务行业的雇员进行清理和整顿,包括经营者需对其所雇用或解雇的员工报公安局备案参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北京市市民声报户口规则及违反市民声报户口规则暂行罚则的公布令(1949年11月6日)》,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12—1949)》,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第756页。,通过组织员工上培训班进行政治学习,肃清反动思想,进一步净化员工队伍参见《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入城后所办各种类型的短期训练班给中央的综合报告(1949年10月)》,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12—1949)》,第746页。。此外,对于茶馆兼营的评书、鼓书活动的曲目也予以清理,含有封建糟粕的传统曲目都被一一剔除和禁演,代之以反映新社会生活的内容参见《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北平市公共娱乐场所管理暂行办法公布令(1949年8月5日)》,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12—1949)》,第624页。。这样,经过改造之后的茶馆基本上归为国营,功能较之以前大大简化,由老百姓们消闲娱乐、信息传播、调停争端的所在逐渐变为早点铺和合作食堂,茶馆作为民间社会日常生活空间的活力逐步减退。

二、《龙须沟》:“被收编”的茶馆

对于善于描摹老北京人精魂的老舍而言,茶馆是他诸多小说中的重要场景。从《老张的哲学》到《离婚》、《骆驼祥子》,老北京的各色茶馆皆收眼底,既有承载着老北京悠游生活和闲适气度的门脸气派的大茶馆,也有容纳着祥子们这些底层苦力们诉苦诉怨、彼此慰藉的简陋孤寒的小茶馆。可以说,在老舍那里,茶馆不但是一种生活场景,更具有了一种功能性的作用,即塑成北京人精神气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新中国成立后,阔别祖国四年之久的老舍重回北京,面对建设中的“新北京”和亟待被改造的“老茶馆”,身为老北京人的老舍又会作如何的权衡与考量呢?

1951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老舍创作的《我热爱新北京》一文,这也是老舍回国后发表的较为正式的谈自己故乡的杂文回国后老舍虽然一直勤于笔力,发表过包括太平歌词《过新年》、鼓词《别迷信》、《生产就业》,杂文《美国人的苦闷》、《从三藩市到天津》、《习作新曲艺的一些小经验》、《暑中写剧记》等,话剧《方珍珠》、《龙须沟》等,但通过杂文直抒胸臆表达出对自己故乡北京的热爱,这篇算是第一篇。。文章开始,老舍就表明了自己的“北京人的资格”,并描述了北京“过去的”种种“缺欠”,然后笔锋转到现在的北京建设,包括新修的“下水道”、讲究“清洁”、有“灯和水”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我爱北京,我更爱今天的北京——她是多么清洁、明亮、美丽!我怎么不感谢毛主席呢?是他,给北京带来了光明和说不尽的好处哇!我只提到下水道和灯水什么的,可是我的感激是无尽的,因为提到的这些不过是新北京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哪。”老舍:《我热爱新北京》,《人民日报》,1951年1月25日。和其他同样需要面对体制转变的作家(尤其是解放后刚来到北京的作家)不同的是,作为“老北京人”的老舍对“新北京”的认可,是建立在他对北京与生俱来的深切感情基础上的,他盼望着“北京像一个古老美丽的雕花漆盒,落在一个勤勉人的手里,盒子的每一凹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再没有一点积垢”同上。,因而“新北京”在市政建设上的崭新气象,以及带给老百姓生活上的诸多便利,让这位老北京人从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以一种新旧对比的思维框架去进行思考和判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50年代前期老舍对于新政权众多的热情洋溢的颂歌篇章,溢美之词中闪现的其实仍旧是一个朴实的老北京人的今昔感喟。

在此前提下,我们再来看老舍在1950年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以往一些评价认为,这是一出老舍紧跟形势、为人民政府歌功颂德的宣传剧,这多少有些看轻了老舍复杂的创作心理。龙须沟,这条解放前北京城内有名的臭水沟,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有力的整理,沟两岸的老百姓们怨声载道。1950年,北京市政府在恢复生产的紧张部署中抽调出财力、人力着手整治全市的下水道系统,作为痼疾的龙须沟就成为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消息传来,一向急公好义的老舍真正“受了感动”,“这是人民政府,所以真给人民服务”老舍:《〈龙须沟〉写作经过》,《老舍剧作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第174页。,盘旋在老舍心里的那架新老北京好坏优劣的天平更加倾斜于他期盼中的“新北京”。尽管对“新北京”和“新生活”还不甚熟悉,老舍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朴实感受,借助新旧北京的对比结构去呈现“新北京”的新气象和表达对人民政府的感激之情。可见,老舍创作《龙须沟》的出发点,仍旧是他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老北京人对于现实社会诸多新变化的观察和体认,而并非完全只是出于一种“表态式”的政治表达。

同类推荐
  • 忧伤的时候,就吃点甜的

    忧伤的时候,就吃点甜的

    理想的甜点一定要层次丰富,能吃出食材本身的原始味道,并带有余韵,令人再三回味。美,也不该只有单一成分,应该是私密、耐人寻味的,需要克制,需要细烹慢熬。心里那块逝去的杯子蛋糕不会再回来了,但我们总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练习制造甜美的能力。失败了没有关系,只要能一直坚持,那扇橱窗里的触动就会一直再生,心中的甜美永远不会就此死去。
  • 中国近代诗歌史

    中国近代诗歌史

    本书通过代表性诗人、诗派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研究了清代道、咸、同、光四期诗史,力图显示出当时诗歌发展的总风貌,阐发其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主要内容包括:古典诗歌的历史建构与定型、强大传统引力场控制下艰难的新建构、传统内反叛与艺术遗传中的局部变异等。
  •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由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五个部分构成,其中序和后记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札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叶藏胆小懦弱,惧怕世间的情感,不了解人类复杂的思想,继而通过搞笑取乐别人,隐藏真实的自己。后来发现饮酒作乐似乎更能逃避这个世界,于是终日放浪形骸,通过酒精、药物、女人来麻痹自己,最终走向毁灭。他被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终其一生都在自我厌倦下寻求爱,逃避爱,最后只能毁灭自己。
  • 中国古代清官的故事

    中国古代清官的故事

    在封建社会中,民间对好官称为清官。在正式的典章史籍中,对好官一般不称清官,而叫“循吏”、“良吏”、“廉吏”等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就出现了对官僚的类型化评价。好官的标准是什么?
  • 一首情诗一场爱

    一首情诗一场爱

    本书集合了中国历朝历代诸多名家的爱情诗篇,切入点独特,分为暗恋、初恋、热恋、生死恋、异地恋、婚外恋、苦恋、失恋等八个章节,采用另类文字表述,古今结合,不拘泥于对古典情诗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全面阐述。本书的魅力亮点,就是既满足读者对情诗本身的知识需求,也满足了读者对情诗背后历史故事甚至野史掌故的了解,并结合现代爱情故事解析、感悟爱情,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兼具。是一本走进灵魂,涤荡浮躁,让你思念成河、静思如梦的书。
热门推荐
  • 权少,你老婆又上热搜了!

    权少,你老婆又上热搜了!

    不可一世的权少最近很郁闷,别人娶妻都是豪门千金,他却娶了个混世女魔头。更郁闷的是,自己盛世容颜、风华绝代,连男人见到他都要拜倒在他的脚下,唯独这个小姑奶奶就敢拍着桌子:再出去鬼混,小心老娘揍你。陆氏集团八小姐是谁?那是被七个哥哥宠的无法无天的祖宗,能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把天都能给戳个窟窿的混世女魔王。权少爷穿着裤衩跪着榴莲,豪气冲天地拦住了护着他的手下:“都别过来,别惹我夫人,我夫人疯起来连自己都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孽相公杀手妻

    妖孽相公杀手妻

    五岁时她误入时空隧道掉进二十一世纪,十五岁时身为杀手的她再次回到她本来的世界,本以为可以笑傲江湖,没想到却将自己的心交给历史上有名的毒蛇九,从此开始了那纠葛半生的爱恨情仇!爱恨情仇缘起缘落终成憾事,至死不渝花开花落再起无殇之梦。乱世悲歌,铁马金戈,权谋术数,究竟成就了谁?又究竟埋葬了谁?
  • 贞观皇储李承乾

    贞观皇储李承乾

    高冥是一名现役军官,一场意外,来到了大唐贞观元年,附身在八岁的李承乾身上,他没有金手指,没有超能力,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中,凭借自己的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然也改变的大唐原有的轨迹。
  • 青春韵语--又是一季花开时

    青春韵语--又是一季花开时

    本书为散文集。分为悠悠思乡情、青春理想梦、青春悟人生、追忆似水流年、心情文件夹、摆渡人生心境、春风拂过八部分内容。
  • 美人成歌

    美人成歌

    天源二十六年,微雨之春。顾灵犀带着私生女的身份从南诏而来。在陌生的环境和森严的教条中,她凭借着三王子的宠爱在王都生活的自由而无忧。世人被她的美丽明媚、天真善良所打动,把她比作陈国最美丽的虞美人花。沈誉时常在梦里看见白鹿和听见清脆的铃铛声。当年南诏密林的往事成为他一生的枷锁和牵绊。他是不怀好意的,他带着目的接近顾灵犀,同时他又是仁慈的,给予她最大的宽容和宠爱,让她成为这王都囚笼里最自由的一只蝴蝶。可当尘封的秘密被揭露,面对突如其来的真相大白,曾经沈誉给予的宠爱如同烈火一般焚烧她的四肢百骸,在这巨大的囚笼里成为最后杀死顾灵犀的凶器。或许有一天沈誉会想起见到顾灵犀时说的那句话——“在下沈誉,字子慕,思慕姑娘良久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亿万萌妻:老公僚技,不给力
  • 重生之必须明媒正娶

    重生之必须明媒正娶

    什么?将军的新婚姨太太,居然在婚礼上被大帅看中了?为了将军的脸面,为了他手下上万士兵的安危,她只能以死成全。上天怜悯让她一朝重生,什么?居然让她嫁给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太爷冲喜?开什么玩笑,如果让她知道是谁把她卖到这里来的,她绝对饶不了他。但是她绝对不会逆来顺受,三十六计,她跑!她带着使命前来改变错系的姻缘线,可是刚重生的她,不经意间就招惹了一个又一个帅到掉渣,有钱有势又功夫好的男人。嫁给我!我娶你!你是我的!你休想逃离我手心……哦!她好无语,她不就长得好看点吗,咋这么招人爱呢,一个个的都说要娶她!天啊!她是想活的精彩,可不是桃花满满,这么优秀的男子,各个爱她非她不可,谁都不肯放手,可是她只有一个,这可叫她怎么选……这在她为了桃花运而犯难的时候,有一天,爱她的男人,居然一个个莫名其妙的被刺杀?哦买嘎,这里面居然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巨大的阴谋?她表示很生气,自己这不成了灾星了吗!到底是谁干的?
  • 末日七天游

    末日七天游

    地球即将沦陷,逃亡中毫不相识的七人因一起拼车而聚在一起。为了赶上末班机,众人团结一心,一致抗外。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大爱无私的,有的人为了活着抛妻弃子,有的人为了研究僵尸而把伙伴们骗到危机四伏的墓里,有的人在利益和仁义道德之间挣扎,某只僵尸为了出去竭尽全力地忽悠大家。只有在危及情况方能彰显人性,善与恶,一念之差,一字之差。吴阳表示,这年头当个司机真难,要当保姆,保镖,调解师等等。
  • 让明末不留遗憾

    让明末不留遗憾

    1644年,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有太多积重难返的必然,但也充满着无数的偶然。如果没有天降的穿越者,原住民们能否拯救自己的世界?答案是能!将一切的遗憾,化为滔天巨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