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5200000066

第66章 花园城与观音莲(1)

——老舍与李永平的城市书写中南洋想象之比较

杨君宁

杨君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博士生。

论文摘要:本文以老舍《小坡的生日》和李永平《吉陵春秋》两部小说为主要对象,就其中城市书写的展开,对所涉及的故事结构、少年书写和南洋想象三个面向做了考察,指出了它们共同具有的寓言性质与复杂面貌。进而试图把当代华语文学的文体变迁,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发展变化趋势这一线索纳入。

关键词:故事结构;少年书写;南洋想象;寓言

作者:杨君宁,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博二学生

如果我们不过分执著于“原乡书写”及与之相关的“原乡”所指称的范畴,一定要是未经现代文明开化的乡野(如鲁迅的未庄和许杰的浙东农村,或沈从文的湘西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文学“重镇”),也能相对消解所谓“城乡对立”的概念,而诉诸更为广义的城市概念,则老舍笔下的《小坡的生日》所写的新加坡和李永平《吉陵春秋》中所塑造的吉陵镇,便因其在南洋书写上的某些共性与相异之映照,而有了实在的牵系。

进入现代以来,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基本单位。真正具有现代感的城市诗则佳作不多,较好的则大多有受外国文学影响的痕迹。中国的城市形态是复合的、混杂的。现代小说家将其生身之地或久居之地的城市写入作品,如北京、上海、台北这样的城市,与老舍、张爱玲、白先勇的名字密不可分。在此意义上,新文学的版图扩张与中国的城市地图割据正可相映成趣。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论及台港(和其他地区的华文文学)与大陆文学和文化关系时还是很习惯以城市为单位进行勾连,譬如“上海—台北”双城记的对比参照,或者沪港双城记,有时也会三者鼎立综论。这种讨论方式在研究城市彼此关系和文化影响时,固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久而久之亦成为惯性。如对30年代上海的想象会落入符号化、空泛化的描述,或者是想当然地成为一种东方主义式的奇观描述。而其相对应的“镜像城市”与之的关联也受这种论述的影响,变得模式化。

如能展开比较文学范畴内的关联和比照研究,必可有新的发现与创见。而在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中所言的区域,当然是以政治、经济、人口等社会因素为主导和变化的动力,但与文史学科中这一近似观念打通之后,未尝不能成为跨学科研究的良好视阈。

在比较文学和少数文学意义上的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从文辞语句到情思内涵,其表现形态与内地文学都迥然相异。有学者从地域状况的角度指出,台湾所属的“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具有差异甚大的气质与源头。台港文学和马华文学的书写,从地域渊源上可视作“南方文学”的共同体,且都与迁徙流离的经验密切相关。它们身为由少数族裔所书写的“小文学”(minor literature),具有与主流文化思想对垒的精神内涵与生存意识,在远离母体文化和母语环境的匮乏中努力克服这种先天不足的境况,可以说是凭借“绝地逢生”的书写实践,发长出更为繁华丰盛的语言景观来。

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这种被两相隔离的文学传统,如果脱离开了直接传承的源流关系,是否能通过另外的途径(如共享某些旧文学的阅读资源)而达到殊途同归式的汇合?这也正如未必具有原象—映象影响关系的两位作家,其表现出的相似特征是由于都师法一些共同的名家名著而成。对白先勇和张爱玲而言,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旧文学”(中国古典说部)资源,作为他们共同阅读并深受其影响的启发性文学典范,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归根结底,南北之间两种原本底色不同的文学传统,借由更早更古旧的中国文学经典互相连通,并有了交流碰撞。也像50年代赴港的内地南来文人为其时香港文学的发展注入新声。

李永平对于其阅读和书写看法的夫子自道,表明了他对创作来路的取舍抉择。在谈及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大河尽头》(下卷:《山》)时,李永平说:“这是要提醒读者,达到诗歌中叠句(Refrain)的效果,读起来像是诵经的感觉,达到诗的意象。”李永平说:“在我早年的创作中,为了刻意回避马来西亚式的中文,会坚持使用纯正的中文。我热爱中国文本,初中一年级就看《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我爱看中国书,到现在还是如此。”朱国珍采访整理:《李永平——迈向大河尽头的重生之旅》,《联合文学》2010年12月号,第314期,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此处引录自网络版:http://cn.mag.chinayes.com/Content/20101201/b625a8bca40d4fc2b86cdba2e970416f.shtml。这些古典名著对于如老舍这样的现代文学作家,自然是列入其阅读书单上的,但对于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华文作家李永平来说,还要经历遴选、认祖归宗、吸收中国文学的养分化为己用的途径。“马来西亚式的中文”应是相类于由洋泾浜英语(沪语与英语混杂产物)所产生的沪语中外来词句,或是香港粤英混杂后并不地道的中文表达。对于非大陆地区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马华地区的本土书写者而言,我手不能写我口,使其口头语和书面语被迫分离。日常说话使用的杂合语是“自然语言”,而真正“标准化”的中文书写则成了他们需要后天习得(而非与生俱来)的“人工语言”,这是这些作者在创作时首先要克服的难题。

无论是《吉陵春秋》还是《小坡的生日》,在李永平和老舍各自的作品中都属于较为非“常态”的书写,这在作家整体写作中偏于边缘的位置。李永平提及《吉陵春秋》时说:“虽然我将《大河尽头》的地理位置配置在婆罗洲,但是雨林深处的故事细节、语言与风格、都是我创造、想象出来的,不属于马华文学书写,而是李永平的内心世界;就像《吉陵春秋》也不是写中国,是一个大杂烩,是我过去受过的教育、想法,全部融入进去的作品。”朱国珍采访整理:《李永平——迈向大河尽头的重生之旅》。他也并不认为《吉陵春秋》铸造的语言风格是最好的,无可替代的:“《吉陵春秋》的文字是为了那个题材而创造的,换了另一个题材就要换另一种文字风格,用《吉陵春秋》的文字来写《海东青》,太怪异了。《大河尽头》则是把《雨雪霏霏》的文字再作调整,还不是写出另一种风格,我不能用《吉陵春秋》的文字来写之后的小说嘛,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同,考虑的文体就不一样,写完了,那样的文字就消失掉了。等我写完这三部曲,再写另一本小说时,作个预告,我想写武侠小说,那个空间一定要设定在中国大陆某个模糊的朝代,到时候,也许《吉陵春秋》的文字又重现江湖了。”伍燕翎、施慧敏访问整理:《浪游者——李永平访谈录》,2008年11月25日于台湾花莲东华大学。此处引录自马来西亚“有人出版”部落格:http://www.got1mag.com/blogs/got1mag.php/2009/03/23/liyongping。

《小坡的生日》不同于老舍一贯擅长对城市采取的“梦华录”全景书写方式,例如同时期在伦敦期间所写的《二马》,而《小坡的生日》写于他离开英国滞留新加坡时。长篇小说《二马》中对伦敦风物人情的细致刻画,乃至时而回首与北平城生活体验、景色氛围的对比,是质感十足的风俗画描绘,并进而深化为“反思国民性”的议题。老马先生和儿子一起到伦敦后,依靠开古玩铺维持生计,但因文化差异,生活上仍感诸般不适,于是他便萌生了思乡之念。中西审美观的根本差异是老马恋土怀乡的症结所在,对于中国美学的信心未免又带了几分自我解嘲的色彩。

在《小坡的生日》中,经由小坡之眼所望见的新加坡,却是一座隐性的、白描的,“看不见的城市”。小坡身为起到“行动元”角色的人物,由其生活和活动范畴带出了城市的图景。“在花园里”——“在家中”——“在学校”——“在动物园”的简单地点转换链条中,人物的语言和行动鲜活可感。小说整体结构上与儿童的思维特征相符,选择了那些在小坡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近于其“兴奋点”的生活场景和片段着重加以记叙,并非严格的线性或时间叙述逻辑。各段单独看,都是可另成章的短小故事,又被统摄于一个共同的主题之下。虽说是明言要写其生日,生日也只是占了其中一个章节,实际要写的却是更广泛的日常生活情态。

同类推荐
  • 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大战

    变害为利:新中国开国之初的水利建设与淮河大战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鲁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鲁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爱业敬业

    爱业敬业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重文化讲道德、重家庭倡美德,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德故事,这些故事多少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传颂,《爱业敬业》用简单朴实的文字让我们纯洁的心灵再一次得道洗礼,每当你看完一篇文章,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让我们打开窗户,让心灵去感受生活。
  • 米饭为什么这样香

    米饭为什么这样香

    双木为林。反之不然,林子里不会只有两棵树。经过多方努力,《北仑作家文丛·第二辑》一套十五本顺利出版了。依作者年龄大小,依次是要要徐宏炳,金锡逊,屠明华,胡嘉成,张仿治,朱建华,戴忠平,石志藏,郑孟杰,凌晓军,傅三峰,韩光智,胡虹,彭素虹,黄海。
  • 声在树间

    声在树间

    本书是一部亲近乡村的散文集。村庄的每一个地方、每一种动植物、每一个人物、每一则故事都是作者描写的对象,枣树林、葡萄园、西瓜地,向日葵、萝卜花、扁豆花,野鸭、野鸭、野兔,做暖鸡生意的二闷、离家出走的妹妹、编竹筐的舅舅,偷桑葚、地窖取瓜、自酿葡萄酒……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调勾勒乡村的风景,并赋予它们温情。回忆乡村美好时光的同时,揭示了乡村生活朴素的真理。《声在树间》,是对生存大地进行深沉思考后的书写。
热门推荐
  • 腾道苍龙

    腾道苍龙

    太初时代,刑天错乱,常羊归化,凌落分半,三族大魔锁绝人神周天。上古初期,凌霄碎灭,四山为河,隔绝两世,五方天帝祭命镇守人间。当大帝陨落,希望已灭,信念将绝,无尽黑暗中,唯有迫近的大魔,露出狰狞的爪牙。似乎世界就要终结,最后的拂晓之际,一条苍龙苏醒,挣脱枷锁,自山河中腾而出。世人万身不同命,谁敢妄言命不幸。
  • 净灵天圣

    净灵天圣

    一个人,一条路,一个希望,一个怨恨,一个惊天的秘密,一个弯曲的走向,拥有净化一切的力量!
  • 一婚到底:老公别乱来

    一婚到底:老公别乱来

    从十岁到二十岁,许锦年爱了安剑远十年,却被他无情的背叛。“许锦年,嫁给我吧!”在她最落迫的时候,那个A市最尊贵的人顾终笙临空而降。我愿意!”左手套上钻戒,没想到掉入狼窝。“顾终笙,可以放假吗?”她大声求饶。“冷落美娇娘可是大罪!”男子邪魅一笑,不给她喘息的机会。她大吼:“老公!别乱来啊!!!”
  • 女人30成功之本

    女人30成功之本

    大概是因为人世间确实太沉闷、太寂寞,上帝实在于心不忍,才又创造了这种精灵:女人。这样一来,人世间便增添色彩、味道,还有乐趣。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女人再造了一次世界。30岁,是女人如花的一生中最为夺目的时期。她们既有令人赏心的悦目的美感,又有馥郁芬芳的香泽,还有蕴涵深刻的丰韵。心理与生理的成熟,将30岁女人的美丽推向了极致。雍容、高贵、优雅、细腻、精致、智慧、性感在她们身上集合,衍生出一种空前绝后的成熟女人味。在30岁的成功女性身上是有其独特的共性和独特性的,她们的共性是成功经验的精髓,包括伟大高远的梦想,舍我其谁的自信,坚定不移的决心,一往无前的主动……这些都是成功女人的成功之本。
  • 想咸鱼的我却越来越强

    想咸鱼的我却越来越强

    庄煜觉得压力好大;第一:这个世界武力和科技并行,虽然还要读书,但是武界新秀是什么鬼;第二:他莫名其妙的拥有了两个系统,而且还互不干扰,总想让我变强,可我只想做条咸鱼啊!
  • 挽救落魄少爷

    挽救落魄少爷

    重生一回,我只想要做个米虫,却不料世事难预好吧,照顾少爷我会,但人际相处咱不怎么懂被陷害流离后,我决定了好好赚钱好好活,至于落魄少爷,等我想通了有本事了再来救你努力奋斗中,某人询问:“覆巢之下无完卵,你可愿我为你筑巢温暖?”我看着他笑得云淡风轻:“无卵,何来‘完’之说?”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缘

    爱·缘

    要爱一个人,至少你们面对面的时间要超过一个头脑反映的时间,这个时间我不能具体说它是多少,但至少要使他在你的头脑中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这个印象不一定非是他的清楚的长像,但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印象,你们才有爱的可能,如果连一个回忆都没有留下,你的爱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爱一个人是需要理由的。一粒树种被埋在瓦罐下已有些时日了,昏昏沉沉中,她忽然听到一声很轻微的爆裂声,她一下子被同类的这种声音鼓舞了,开始没日没夜地试着冲出黑暗。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个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她终于咬破了瓦罐的一丝缝隙,顶出了一片嫩黄的叶子。
  • 战神灵武帝

    战神灵武帝

    沐凌风本是一位大二的学生,和一群伙伴穿越到另一个玄幻位面,各个身怀绝世体质!他们一步一步的探寻这个神秘的大陆,找寻回家的路。成为这个位面最顶尖的人物!!最后是留着这个充满残酷又热血的位面还是回到属于自己原本的世界呢?最后他们会如何抉择....
  • tfboys遇见高冷的她

    tfboys遇见高冷的她

    冷漠无情的她当遇到了tfboys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