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6700000021

第21章 一根竹竿闯天下(5)

挣到了十九元钱

再说孟杰那孩子。那天他爸爸一个人走了,他摸索着背起自己的小包袱和坠胡,拄着竹棍朝村子里走去。他要寻找一块人多热闹的场地。他知道,只有人多,听他说唱拉琴的人才会多,自己才有可能赚到人家的赏钱。

前面传来了嘻嘻哈哈的笑语声。听得出来,其中多半是小孩子。孟杰判断,这里应该是一所小学,于是,他摸索着找到了学校门前的空地,放下他的包裹,坐在上面,拿起自己的坠胡,羞涩地开始了自己的说唱: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叔叔婶婶,弟弟妹妹,请听我,来给大家唱一曲。”一边说着,一边用坠胡呜呜啦啦地伴奏。

“我先给大家唱一首,唱一首电影《地道战》的插曲,叫作那个《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孩子们刚好放学。小孟杰说话虽然童声稚气,但是中气很足,嗓音洪亮,一下子便吸引了几十个孩子围拢了过来。

孟杰倒也不紧张,因为他看不见。耳朵里却能听到那些孩子们在议论:“嘿,看看,一个小瞎子!听听他会唱什么歌。”

“哦,一个盲人,还是个小孩儿呢,他怎么一个人在这里,他不害怕吗?”

随着坠胡的伴奏,孟杰唱起了自己拿手的歌曲:

“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身暖哎,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得咱心里亮,照得咱心里亮……”

那个年代,人们对毛主席有着很深的感情,大家都驻足倾听。嘿,真还别说,这个盲孩子唱得是有板有眼,配以拉胡的动作,显得活灵活现的,煞是生动。

一曲终了,围观的孩子都啪啪啪地鼓起掌来。

“再唱一首!”“再唱一首!”有的孩子喊。他们想不到,一个盲童也能唱得这么好听。

“好,各位叔叔婶婶、兄弟姐妹!借贵方这块宝地,我再给大家唱一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孟杰学着自己见过的盲艺人的口吻。他顿了顿,试了试弦,然后又开唱起来: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

围观的人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就像接到命令的军人一般。

唱完了,他又应孩子们的要求接连唱了《大海航行靠舵手》《洪湖水浪打浪》等几首革命歌曲。

看看过去了约莫半个小时的时间,孟杰模仿着那些盲艺人,放下坠胡,拿出自己的瓷饭碗和勺子,拿勺敲着碗,喝场:

“各位看官,各位听众,叔叔婶婶,兄弟姐妹!接下来我还要给大家表演更加拿手的,更加有趣的。有钱的给帮个钱场,没钱的给帮个人场咯!一分不嫌少,一毛不嫌多,来呀,大家帮帮忙,帮帮我这个盲人哪!”

巡场一周,有人掏出了一分两分的硬币,哐啷一声投到了他的碗里,也有的掏出了书包里早上带到学校来的一点儿零食,也给扔到了碗里。

收获十分有限,孟杰从响声里就听得出来。但他感到很快活,因为他的第一次表演就得到了大家的捧场。

放下碗和勺,孟杰又拿起他的坠胡。接下来,他给大家表演的是精彩滑稽的模仿动物的叫声。一会儿是公鸡报晓的“喔喔喔”、一会儿是母鸡下完蛋之后志得意满的“咯咯咯”、一会儿是小鸟的“啾啾啾”……琴声伴着他惟妙惟肖的口哨模拟声,整个现场,此起彼伏的,都是他那抑扬顿挫的动物拟声。孩子们兴奋得哈哈哈大笑不止。

“演出”效果非常好,几乎达到了高潮。这是孟杰希望见到的。

看完了他的表演,孩子们纷纷回家吃饭了,孟杰这才停下来,开始吃自己的晚餐。他取出了爸爸给装在包袱里的窝窝头,慢慢地啃起来。

学校的一位老师走出来,看见这个盲童,热心地帮他从学校里倒了一碗开水,告诉他:“孩子,这是开水,你小心别烫着。”

“谢谢!谢谢阿姨!”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孟杰打心眼儿里感激。

天黑了。小学沉浸在夜幕里。孟杰听不到外面的人声,感觉不到阳光的热量,知道天已经黑了。他摸索着找到学校教室外面的屋檐下,打开自己的小包袱,拿出小被子,准备睡觉。

睡觉前,他摸索了一下午的收获,一共有八枚一分钱的硬币,两枚两分钱的。他在脑子里迅速地计算了一下:总共是一角二分。虽然不多,但这毕竟是自己赚来的,是他靠自己的本事赚到的第一笔钱。最好玩儿的是,居然还有同学送给了他一小片饼干和一颗硬糖。他把糖果和饼干用衣服包起来,小心翼翼地装在包裹里。

第二天,孟杰还在这所小学校门前表演。

孩子们显然还没听够,都热情地围着他。

这一天,孟杰的收入增加了一倍。他摸索到了,人们赠送的钱里居然还有五分钱的硬币呢!

就这样,孟杰开始了自己的流浪卖艺生涯。

他一步一步摸索着寻路,摸索着找寻人多的村落。一路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他拄着竹棍,试探着往前走,不小心踢到了石头或是土坎,一下子便摔倒了。他就摸索着爬起来,赶紧找自己的坠胡。摸到了坠胡,试了试弦。还好,坠胡没事,他就放心了。有时,磕到了石头,膝盖破了,手臂擦伤流血了,他就用手指使劲地按着,慢慢地止血。有好几次,他都走错了路,摸到田地里去,踩得一脚泥一脚水的,他就连忙掉头退出来,重新找路。

一路上,常常能遇到好心人和热心人。有人看到他走到泥地里去了,就走过去,拉着他的手将他引上大路。有的人,看着这孩子可怜,就从自家的锅里拿出一块红薯或是一块杂面馍递给他。孟杰从小就嘴甜,口渴了他就主动跟人家去讨一碗水喝。村民们没有不肯帮他的。

孟杰按照自己的打算,要一路摸索着找到回家的路。

他跟人一路打听,朝着南边走,边走边唱。一般每到了一个村子,他就会在那里待上一两天,利用晚上乡亲们下工回来吃过晚饭的时间,给大家表演。他会的东西太有限了,就是给大伙儿唱唱那几首革命歌曲。那是那个年代的人们百听不厌的歌曲,如今从一个盲童的口里唱出来,伴着坠胡的演奏,显得十分生动。加上孟杰还会表演一些滑稽逗乐的拟声,大人小孩儿们在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时,也都乐于赏给他一些小钱。

孟杰的妈妈在家里天天祝祷着,望眼欲穿地盼着,盼星星盼月亮,盼了有十天,终于把自己的盲儿子给盼回来了。

这天,像往常一样守在村口的母亲,在晨曦熹微中,远远地望见一个瘦小的身影拄着一根棍子慢慢地走来,她的心咚咚咚地跳起来——

“莫不是我儿回来了?”她快步跑上前去。

果然是孟杰!

母亲一把抱住了孩子:“娃呀,你可想死娘了!”

顿了顿,几乎都有了抽泣声,母亲接着诉说:“你怎么不跟娘说一声就走了?你都到哪儿去了?可把娘给急死了!”

抱够了,说完了,她站开一步,仔细地打量她的儿子。

孩子的衣服脏了,纽扣掉了一个,鞋子上全是泥点。孩子变黑变瘦了。

“孩子,你受苦了!”母亲又忍不住眼泪。

“娘,你怎么在这里?你看我这不好好的?”孟杰从惊讶中回过神来。

“儿啊,你一走半个月,你娘我是天天睡不着觉,天天都到村口来等你回家呢!”

“娘,你不用那么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看,我这不还赚到钱了吗?”

“娃呀,咱平平安安回来就好,还赚什么钱!娘不需要钱,娘只要你好好的!”母亲用右手抹了抹眼泪。

“没事。娘,我会好好的,你放心。”

母子俩相互牵着手回家。

第一次流浪卖艺,孟杰给家里挣了十九元钱。

母亲又惊又喜,想不到这个眼盲的儿子还挺中用。

母亲问孟杰:“孩子,你在外边想家不想?”

哪能不想呢?每天每夜,当一个人睡在别人屋檐下或是麦秸垛里的时候,当自己摔倒无助的时候,当被人欺负被看家狗追咬的时候,他就想到父母,他就特别想念家。有家的孩子像块宝,在家里,在妈妈的怀抱里,那是世界上最安全也最温暖的地方。但是,为了不让母亲挂念,孟杰故意回答说:“不想。”

在家里待了几天,娘和姐姐帮他把脏的衣服全都洗好晒干,破了的打上了补丁。孟杰告诉父母,自己还要出门去。

母亲虽然心疼,百般地不舍得,但是孩子的去意已决,任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母亲无奈,给他往包裹里塞上了几个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白面馍馍、一包咸菜,一再叮嘱孟杰:“孩子,出去走走就快回来。遇到难处了就回转家来。你要记住,家里有爹娘,大家都惦记你!娘永远都在家里等着你回来呀……”

孟杰背起包袱,掉头回话:“娘,你不用发愁,也不用想我。过一阵子我就回家来。”

在母亲的涟涟泪水中,在家人的殷切嘱托声中,穆孟杰一个人,拄着一根竹竿,缓缓地向远处走去。他不能在村子里乞讨或者卖艺,怕认识的人笑话他,乡里乡亲的瞧不起他父母。

这一次出去,孟杰待了俩月,挣了九十多元。

回到家,他把钱悉数交给了母亲。母亲很是惊喜:孟杰这孩子出门卖唱,比挣工分的大人们收入还高哩。

但是,孩子遭遇的辛酸艰难却是父母所想象不出来的。这一路上,孟杰真可谓风餐露宿。背着包袱,沿路乞讨,哪儿天黑哪儿歇。下雨了,随便到谁家的屋檐下去避一避。白天,到了人多的地方,摆开家伙就开始说唱,大伙儿被逗乐了高兴了就赏他一些小钱。晚上,他就住到别人家的马棚里或者草场上。有时遇到个别的好心人,看着他可怜,就把他领回家去住一宿。一路上口渴了,就跟东家讨碗水喝,饿了没得吃了,就跟西家讨点剩饭剩菜。如果有好心人送给他一碗热汤菜或者热饭,那就是他几天来吃到的最好的伙食了。只有到夜里一个人独处时,细细数数自己赚来的一分一角钱,才是最令他欣慰的时刻。因为无论如何艰苦,如何受累受罪,自己好歹能够赚钱了,而且,不是去偷去抢,全部是靠自己的辛苦表演、卖唱卖艺赚来的,况且一点儿也不比健全人赚得少。

孟杰似乎渐渐地看清了自己的前途。他要朝着这个目标奔去。他知道,自己不能恋家。在家里换洗了衣物,他就打算再次出门。

为了出门装带行李方便,这一回,他让父亲请人帮忙打了一只木箱子。箱子正方形,边长只有四十厘米左右,两端系上了宽绳子,很方便双肩挎背在背上。

这只箱子可帮了孟杰的大忙。他可以将自己简单的两套换洗衣服、碗、勺等日常用品装在里面,每次赚到的钱也可以藏在箱底。箱子上面,则放上绑好的小被子。这下,他出门可利索多了,东西也不会东丢一件、西少一样的。背着放上被子的小箱子,肩挎三弦坠胡,手里拿着一根竹竿。在以后的十八年里,他几乎都是这副装束出门。

他告别了父母家人,向着西边走去。像一叶浮萍随风漂浮,四处流浪,只有养活自己的目标,没有行走的路线和方向。从南和县到任县,从任县到隆尧县,一路摸索着行走,一路卖唱。渴了求大爷大娘给口水喝,饿了向好心的大叔大婶讨口饭吃。晚上随便在哪个麦草垛或是牛马棚里住上一宿。如果赶巧了,能找寻到一座破祠堂或是寺庙,那就能睡个舒服觉。要是遇到热心的老乡,偶尔也能在人家里借个宿。

拜师学艺

一路行走,穆孟杰都没忘了拜师学艺的梦想。

原先听说隆尧县有一位说书老艺人马增申,名气非常大,说的坠子书,当地人称“盖三县”。孟杰真希望一步就能走到马老师的门前拜他为师。他边走边卖艺,不忘打听着马老师的住处。

有一天天黑了,他还忙着赶路,结果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旱井里。好在那井并不深,孟杰只是手臂有点儿擦伤,别的倒都无大碍。他试图自己往外爬,可是井壁很光滑,他尝试了很多遍都徒劳无功。他大声呼救求助,可是因为天已经黑了,始终没人答应。

这一夜,孟杰是蹲在井底里度过的。直到第二天早晨,下地干活儿的村民听到了他的呼救,找来了绳子,才将他从井底拉了上来。

1978年2月,孟杰摸索着来到了隆尧县北楼村。

这天,他放下行李包裹,坐到了箱子上开始拉弦。铮铮铮一阵起弦过后,他仰起了脖子,开始说唱:“各位大爷大娘,叔叔婶婶哪,大家暂请留步,听我为大伙儿啊,唱上一曲——”边说唱,边淙淙、淙淙地拉弦。吸引了一圈人围上来。只见这盲童说唱得特别起劲、卖力,嗓音敞亮,很是吸引人。

曲终人散后,看着孟杰正在默默收拾自己收钱的盆和坠胡,一位老大娘走上前来,对孟杰说:“嘿,小伙子,你唱得不错呀,很好听!”

孟杰谦虚地回答:“马马虎虎吧。”

“但是,”那位大娘接着说,“你这弦拉得可不标准。人家盲人拉弦,那个动作和姿势可不像你这样子。你是哪个老师教的?”

“我都是自己练,自己摸索的,没有老师教。”孟杰如实相告。

“那可不行。你年纪轻轻的可不能自个儿给耽误了,应该拜个老师好好学艺。正好,我们村有一位马增申老师,也是个盲人,弦拉得可好了,我领你去吧。”大娘热心地说。

“那敢情好哇!谢谢大娘!”听说自己仰慕已久、一路寻找的马增申老师就住在这个村子里,孟杰喜出望外,背起包袱跟着大娘就走。

马増申正好在家。大娘热情地替孟杰作了引荐,还一个劲儿地夸这孩子嗓子好,是说书的料。孟杰也赶紧表达了自己对马老师的景仰之情和早就渴望拜他为师的愿望。

马老师走过来,摸摸孟杰的身高,又摸摸他的小脸,问:“你这么小就出来卖艺呀?”

“是的,马老师。”孟杰回答。

“不容易呀!那你想学什么呢?”马老师问。

“我什么都想学。学会了长本事我就能自己养活自己了。”孟杰脆亮地回答。

“好!但我这个师父收徒弟,学礼都是明码标价的,一个徒弟一年是六十元学礼,学满三年可以出师。”

穆孟杰说:“我没钱。”紧接着又补充道:“我家里穷,没有钱。”

同类推荐
  • 在新疆

    在新疆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韩子勇关于丝绸之路的散文精选。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你就是什么。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一生跌跌撞撞寻找归宿,寻找那个办个完事消失的家伙。只有极少的人,认出他、了解他,创造新我,成为自己的父亲、创造自己的父亲。更多的人,是永无身世的弃儿,不被收留。韩子勇的《在新疆》,告诉你的,就是这样一份关于漂泊、寻找和指认的隐秘笔录。
  • 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

    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

    《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由凉月满天著,作者以亲身经历作经,以贴近生活的哲思为纬,用优美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了人生的阴晴雨雪、悲欢离合。《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文笔清新,语言凝炼、隽永、沉郁,于平淡中见精彩、于朴素中见真情。可以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并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
  • 非虚构的艺术(译文纪实)

    非虚构的艺术(译文纪实)

    普利策奖作家与《大西洋月刊》资深编辑黄金搭档40年,非虚构,其实你可以写得更好!《非虚构的艺术》记述了一位作家和一位编辑在近四十年的共事中所汲取的经验教训。它的目标受众是读者和作家,是那些关心写作、关心如何写作和提高写作的人。我们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有能力学会如何写得更好。在坚持事实方面,我们毫不含糊。非虚构远不止于事实确凿,可是它的出发点,就是不要凭空捏造。如果事件发生在星期二,那么星期二就是它发生的时间,哪怕星期四会构成一个更有条理的故事,也不能因此改动时间。当然,这并不等于把事实和真相混为一谈。我们同样相信故事和人物的力量。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
  •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
热门推荐
  • 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家庭保健医:常见病防治指南

    本书分四篇:一防病篇:从心理、饮食、生活等方面讲解防病知识。二识病篇:以识体查病为主题。三治疗篇。四用药篇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陆玲

    陆玲

    陆玲,普普通通的女人,生活中的幸运与不幸紧紧跟随。
  • 潘朵拉在朝歌

    潘朵拉在朝歌

    潘朵拉,众神用粘土制造、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每一位神灵赠予她一样特别的礼物,维纳斯给了她妩媚,赫尔墨斯教给她使用语言的技能,雅典娜赋予她无上的智慧,她拥有无穷的魅力,而宙斯,却给了她魔盒,让她毁灭人类。2600年,一个疯狂的人,站在这样一具拥有无上魅力的机器人面前,望着她美丽的瞳孔,输入指令,回到过去,改变历史,让我们的对手统统陷入奴隶制社会的泥潭!这样,我们就能够在科技领域领先!我们的地位,将无可撼动!带着毁灭任务的你,代号是,潘朵拉!
  • 原来我只在乎你

    原来我只在乎你

    夏凯(King)是享誉盛名的天才音乐家,夏月(Lisa)是一家娱乐公司(夏之梦)的老板,同时夏月在艺术上的造诣也是相当高的。故事会牵涉到上一代的爱恨纠葛,同时也不免殃及到下一代的身上。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兜兜转转中终于发现对方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在共同经历波则之后才能最终打破世俗走到一起。
  • 戮的战争

    戮的战争

    (还是乐意写热血的抗战,《请叫我韩疯子》,大家可以看看,亮剑同人。)此地的黑夜总是来的格外提前,还不到酉时,已经是一片惨淡淡的残幕,遮天蔽日的巨木的影,被残阳最后的光投影在乌黑黑的地面上,露出斑驳陆离的像。——节选001章恩斯·史塔克那一日,青光纵横三千里!那一日,剑芒搅动九河山!那一日,死境生灵皆震动!那一日,邪魔鬼祟心中寒!——节选053章,天城(戮)什么样的故事,请君自入瓮!
  • 重生之傲视风云

    重生之傲视风云

    人们常说,世间没有后悔药.一次意外,张扬带着祖传的神秘铜镜回到了过去,开始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 诛心棋局

    诛心棋局

    谁喜谁悲?谁起谁落?人生百万,谁又能在真真假假中找出那个真实的答案?那么,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虚假?
  • 末世下的圣光轨迹

    末世下的圣光轨迹

    在家无聊打游戏的钟宁无意间点开一个界面,却因此进入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不过逐渐明白自己处境的钟宁慢慢接受了这一切。在这个魔兽横行且极度危险的不测之渊,钟宁只能不断的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可以生存下去。随着自己对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了解,意识到想要回到自己原来的世界,也并不是不可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