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07900000004

第4章 母亲(3)

祖父公私分明,近乎死板。记得有一次,公社领导莅临场里指导工作,欢迎标语倒是贴出来了,领导检查完工作后也很满意,临返程时不知怎的,看上了墙角边黑黝黝的木炭,祖父竟然称斤论价,收了他的钱。好几年,这事都被其他村支委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也让家里人长叹不已。他长期与祖母两处分居,祖母偶尔到场里小住两天,背地里往兜里偷偷塞点落果给我充饥解馋,但绝对是不能被祖父知道的。

祖父是村集体资产的忠实守夜犬。村里一些喜欢偷鸡摸狗的懒散人很记恨祖父,因他体型给起了个“二尺八”的外号;几个因揩集体油水被批评教育的人,甚至当面羞辱我们兄弟,我的泪水直往肚里吞,默默承受着所有委屈。

祖父经常上门访贫问苦,关心孤寡老人。但凡村里有嫁娶喜事,谁请他都躲得远远的,从不做锦上添花之事,颇有不近人情世故的味道,也让人觉得他清高孤僻,不可思议。

祖父一心向公。在我童年时,父亲因病早逝,白发送青丝人生大悲,我没看他流过眼泪,但家中苦楚化为脸上皱纹,也许这是公而忘私的遗憾之处。祖父经常引用毛主席的话,以家长的绝对权威教育家中大小,如要听党的话,跟党走,等等。我考上大学走出乡村,他逢人便说我成了党的儿子。也是党员的母亲,一听这话很来气,背后悄然责骂他。

到了晚年,祖父离开岗位回到家,似乎有所醒悟,把所有的挚爱都给了孙子们,不断地填补着先前的不足。耄耋之年,祖父带几个老师傅南下广东,抄起看家本领,参与深山寺庙的木构建筑修建。那年春节,他用工资为正在上中学的我和弟弟各买了一块手表,合买了一部自行车,大大地改善了我们兄弟俩的学习条件,并鼓励我们把书念好,将来更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祖父活在农民心中,深受好评。县里有几个在基层驻点的老领导,一提起他,都竖起大拇指说,“好人一个哪”。祖父离职后,县委高度肯定了他长期在农村基层的工作贡献,特地颁给一本荣誉证书;鉴于家庭生活困难,每月给予生活补贴二十八元。暮年的他,时常为此自豪,每月发放补贴的5号,无论风吹雨打,他都要自己步行半个钟头到乡政府领取,直到不能再走动的那一天为止。这一段路,祖父从不轻易叫别人代替。我们知道,在这一段路上,他如老牛反刍般地回味着他走过的每一个足迹。

祖父活到八十六岁。安葬的那一天,村里搞了个隆重而简朴的追悼会。等祖父棺木入土后,众人回到家刚歇脚,老天爷便猛下了一阵倾盆大雨。

吃水不忘挖井人。有一位在省城部队工作的师长常对我说:“有今天的好日子,要感谢你祖父当时送我参军入伍,但你们家人没有因他而得到什么。”

是啊,矮小的祖父,与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很少,确实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财富,却筑起了一座令后人永远仰望的精神丰碑。

外祖父

时间大概是在1999年的国庆节后。

同事打我传呼,说我外祖父到办公室来了。我急忙赶回单位,当看到八十几岁的外祖父坐在办公室喝茶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天啊,我上午才收到他的来信,说准备找个时间到福州会会老同学。岂料我刚搁好信件,尚未到晌午,他就和惠安县城的另一个同学老王笑眯眯地出现在我面前了。那时,家乡到省城还没有通高速公路,旅途颠簸劳顿,虽从县城出发,仍要起个大早,才能赶在下班前抵达。

我赶紧一边带他俩到单位招待所住下,一边挂电话告知老家的大舅。大舅很来气地说,人越老却越像孩子,又一次和同学瞒着家人出远门哪,上次到泉州逛古街,身上的钱就被小偷偷个精光。

外祖父中等身材,满脸红光,头戴鸭舌帽,身着灰白色风衣,手拄文明拐,逾八旬高龄却身骨硬朗,器宇不凡。单位人都说,怎样看都像归国老华侨。但他已眼老昏花,一走进我的房子就嘀咕什么分不清东西南北的;带他回招待所,一楼楼梯口墙壁恰有一面镜子,他竟对镜中的自己叫嚷,“老王你不回房间,愣愣站这里做啥?”惹得服务员大笑不止。

午憩后,我到房间探望,他俩却自己踱步去逛西湖了。天下起毛毛小雨时,我正暗暗发愁着,他俩已打车回来了,并很得意地说,他们有高龄老人证,不用买门票。

当晚,外祖父的两个老同学来了,四位老寿星合计起来共三百五十岁。我请老前辈们用餐,他们每人还喝了两小杯龙岩的沉缸红酒,叙起寒窗旧事,唏嘘不已。他们虽然都已腿脚不灵,却还相互约定到杭州游玩的时间,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啊!看他们飘然欲仙,餐厅经理对我说,此景千载难逢呵。

翌日早饭后,外祖父决计回家,他和老王游兴高昂,坚持要边逛商店,边走到汽车站乘车,并执意不让我送行。下午上班时,我挂电话回县城舅舅家问询,晓得他们已在家歇脚了,一颗心才不再悬着。

记得过了一年,外祖父却单独一人又来到省城找我,着实把我吓得不轻。第二天刚好有出差公车路过县城,我便向单位请个假,专程送他回去。

外祖父曾是城关的中学教师,一生共育有十个儿女。困难时期夭折一个,仍有六男三女。母亲在家排行老三,却自幼和二姨被抱养到乡下。小时候,父亲经常骑着三轮车,把我们兄弟带进城里,走亲戚看风景。外祖母给我的印象是形容枯槁,犹如风中残烛,似乎在我懂事不久后,她就卧床并长期瘫痪不起,估计是生育太多精血掏空的缘故。病榻上的外祖母,让外祖父伺候了十来年,但他却毫无怨言,相濡以沫地伴她走完一生。

外祖父家是大宅门四合院,院内曾有一个小花园,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有点鲁迅笔下百草园的韵味。门口有一对石兽,我经常骑在它背上玩耍。厅内有一张能前后摇晃的八仙椅,两边摆放着四只雕刻精湛的楠木太师椅,这些家具现在都很难见着。厅堂墙壁上供着祖宗的黑白遗像,在昏黄的光线中显得有几分阴森,让我不敢抬头多看一眼。但就在这厅堂里,外祖父极力地维护着他的至尊地位和精神构建,并精心照料子孙的大小事情。他为人师表衣着整洁,有几套很漂亮的西装,有次向我展示一番,让在上学的我觊觎了好久。

光阴似箭,年代更换。除了在偏僻山区的二舅一时回不来外,上山下乡的舅舅们都回到城里,一个个张罗着结婚了。外祖父抱着很执拗的传统观念,始终坚持大家庭要团结在他眼皮底下,就门前花园的地加盖起三层楼,狭窄的楼道如蛇攀爬,五个舅舅的家便就这样拥在一起,生儿育女,吃喝拉撒,磕磕碰碰地生活了好久。

二姨丈是县城里干部,所以一家人慢慢地都农转非进城了。我母亲命运多舛,外祖父便经常以古训教育我说,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我考上大学后,他高兴得合不拢嘴,乡下女儿家也有人进城了。

外祖母合眼后,暮年的外祖父就把精力放在一处华侨投资的庙宇古建上,不停为工程进度而奔波。

后来,舅舅们一个个搬到外头新房子住。看着膝下内外孙如芝麻开花般长大,外祖父感到很惬意,活到九十四岁辞世。去年,县里旧城改造把那老房子拆了,外祖父、老宅第和曾经的往事就永远存在记忆之中,让我回味无穷。

舅舅

舅舅离开我们一年多了。

准确地讲,舅舅曾经是一名不出远门的普通农民工。去年9月底的一天傍晚,他与家人口角,一气之下竟喝下农药,不治辞世,时年五十。接到噩耗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舅舅一向乐观,时常笑呵呵的,育有一女二子。不料,他所溺爱的小儿子,成人后不务正业,常与人言语争执,终酿成终生大错。村里人都说,想不到他会这样,走向不归路。

乡下人的日子,简单而平淡。小时候,舅舅予我的印象是劳作之余喜贪杯中物,傍晚常踱到我家与父亲对饮,通常是半斤地瓜烧就着花生米之类的,喝至半夜踉踉跄跄而回。我时常站在巷口打着手电,一束泛黄之光照他离去,风中隐隐约约有跌撞声传来。后来,舅舅因盖新房,又为大儿子娶亲,操劳成疾,染上肺痨,长咳不止,日见消瘦。地方福利部门也曾给予治疗,但不见明显好转。烟酒皆禁之后,他如大部分留守农人一样,玩上“六合彩”,从消遣到入迷,家人见他屡劝不改,也便随他去了。

我十八岁那一年,离开了家乡到城里上大学。之前一直摸爬滚打在休戚与共的村野田垄,但从这以后,村庄的一草一木对我却变得陌生起来。或许早已陌生,但我却从未留意。日出日落的岁月,悄悄而无情地改变着身边的一切,人在变,乡村也在变。面对所有的更迭嬗变,步履匆匆的人们无暇投以太多的关注和思考,于我更是有许多的无助和迷离。有统计表明,我国八成自杀者身份是农民,而八成农民是以农药为结束自己生命的工具。农药呀,你这工业社会衍生的双刃剑,在努力解放农民的同时,却似幽灵般地游荡在乡野的上空。

当然,舅舅的离去是不能与歌星名人的自杀同日而语的,但所有这样的离去,都在永远困惑和刺痛着活着的亲人和朋友。生命只有一次,许多事将会被遗忘在时间的大河里,但耳闻目睹的自杀,却让人不寒而栗,无法释怀。

村庄的日子,是一天天地好起来了,但贫瘠的土地明显留不住眼下的年轻人了,村庄在输出读书人的同时,也输出大量的农民工。日光照耀下,几幢别墅很显眼,那是建筑商和乡镇干部盖的。祖父当大队长时的农场已衰败不堪。农村的治安也不太好,“六合彩”更是像毒品一样地迷惑着父老乡亲。村里的人们,以建设的名义向自然索取,砍伐树木,吞噬良田,堵塞渠道,曾经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遍寻无着。我试着与古老的村庄对话,但已变得无比艰难,这时常让我内心空落落的。

我不知道,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村庄刚铺设的水泥路与精彩的外界顺利接轨,这一代子孙在告别村庄的时候,可以用更便捷的方式和更快的速度。

舅舅那年来城里参加我的婚礼,翌日我带他逛西湖,刚到大门口听说要门票,他说农村也大抵如此,死活不肯进去,一行人省了几十元。后来,他经常动员我退休后回家养老,争取盖一幢房子,比如镇上的某某。舅舅希望我能带好表弟,我却无能为力,道不同不相谋。

我想,舅舅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或许在天上的村庄里。他还是常喝酒,但没有什么烦恼。

大海的儿子

我看呆了——不知怎的,赤裸着身体的儿子竟面向大海,双腿齐整整地跪下来,任由海浪荡漾在他的腰际……

这是酷暑7月底惠安海边的一天。昨夜,我便与在张坂镇工作的强同学约定,早上带儿子到海湾看海。尽管老同学建议说,待傍晚夕阳西下,暑气逐渐消散,更是海边休闲的好时光。我却固执己见,儿童接触自然,走向沙滩,走近海浪,晒晒阳光何妨哪。

已经记不得,这是我第几次带儿子走向大海。这次,我没有选择去闻名遐迩的崇武半月湾,也没有去后起之秀的山霞青沙湾,而是来到这养在深闺、远离喧嚣的塔窟海湾——这是我自己借临近沿海小渔村姑且命名的,她应该会有更动听的名字吧。

与同学见过面后,汽车奔驰在宽畅葱郁的沿海大通道,来到海边已是10时多,尽管头顶烈日炎炎,阵阵海风拂面吹来,却是无比清凉惬意。起初,儿子看见大海虽然很兴奋,走近海水却依旧很谨慎。他脱下鞋子,在柔软沙滩上来回奔跑嬉笑,追逐着若隐若现的小海蟹,随后一屁股坐在凉爽的海水里,衣服便几乎湿透了。看看四周没有其他人,我说干脆脱光衣服吧。儿子迅速扒下背心短裤,就出现了文章开头让我无限感慨的一幕。

跪向大海,儿子显得很虔诚,无比安逸温顺,犹如回归母亲的怀抱。这样做,没人教他,也没有人暗示他。我想,这便是大海神奇的力量,一种永久感召男女老少的魅力。

之后,儿子说,听着大海的节奏,便会唱闽南歌。

是的,他想起《爱拼才会赢》那首歌,一首由海峡两岸儿女共同唱响,永远滋润着世界华裔的杰作。

阿昌

岁月流逝,老家村里有许多人和事,在脑海里变得日渐模糊。前年以来,阿昌却突然在我面前闪现,日益明朗起来,让人感慨沧海桑田,有点不可思议。

阿昌父母是大我母亲一辈的远房亲戚,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育有三子一女。一家人与世无争,先是挤在旧大厝一间厢房里,昏暗潮湿,捉襟见肘。像大多农人一般,家中子女多,没有门路增加收入,靠种田仅够养家糊口,打点零工也只够年节急用,始终无法走出生活困境。兄弟几个,都没有小学毕业,似乎永远也改变不了命运。长大成人后,由于相貌和经济等种种原因,兄弟们的婚姻大事如多米诺骨牌效应,都接连不断地耽搁下来,让父母心急如焚,远近亲戚看着心疼,不断沉淀成老大难问题,几乎都无可救药了。

阿昌排行老大,俩弟弟年纪与我相仿。他大弟上小学时,曾经有一年与我同桌,念书极不用功,经常调皮捣蛋,让我望而生畏,处处躲着他。如今已经十几年没遇上,也许一下子也认不出来。前些年,听说当上门女婿去了,总是吵闹不停,生活很不如意。他小弟近年见过几回,经母亲热心提议,我帮他做过一次媒,对象是同学刚离异不久的妹妹,我本来挺有信心的,在挂回老家的电话里,为他打气鼓劲。谁料,有心栽花花不开,一见面好事就黄了。看得出,他心里难受了好久,我也是望天长叹,第一印象就这么重要哪,难道人真有命啊?!

同类推荐
  • 诗歌:智慧的水珠

    诗歌:智慧的水珠

    本书就诗歌形式而言,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意象、诗律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就诗歌内容而言,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在时间观、季节观、人生观、历史观、自然观、超自然观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
  • 李国文文集散文(2):淡之美(第9卷)

    李国文文集散文(2):淡之美(第9卷)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李国文文集》卷九《淡之美》是作者经历风风雨雨之后对生命的一种彻悟,对每一个热爱生活者都有不小启迪。文笔飘逸灵动,是百读不厌的美文。
  • 换一种方式去开始

    换一种方式去开始

    秋风送爽,是人们喜获丰收之时。近日,由陕西省发改委干部培训中心主任张焕军创作出的散文随笔集《换一种方式去开始》,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8月26日下午,著名军旅作家、书序作者王宗仁、责编贾云与作者等人在一起,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茶韵书香座谈会,大家一边品尝陕南绿茶,一边再次阅读此书,交流读后之感,肯定了书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 回归的江河

    回归的江河

    本书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多年努力和付出的总结。通过书中案例,展示了通过景观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代表性工程包括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上海合流污水治理工程、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世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世博轴及地下空间综合体工程等。
  • 经典外国文学:佛罗斯河畔上的磨坊(英文版)(套装共7册)

    经典外国文学:佛罗斯河畔上的磨坊(英文版)(套装共7册)

    George Eliot's novel The Mill on the Floss, orginally published in 1860 as three volumes. Maggie Tulliver is the protagonist and the story begins when she is 9 years old. Maggie Tulliver's entire life has been spent in the shadow of Dorlcote Mill on the River Floss with her beloved older brother, nuoha.com Mill on the Floss is the story of Maggie Tulliver's search for love, and acceptance by her family and community, and of her need for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growth. Her relationship with her older brother Tom, and he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with Philip Wakem and with Stephen Guest constitute the most significant narrative threads. Misunderstood Maggie Tulliver is torn. Her rebellious and passionate nature demands expression, while her provincial kin and community expect self-denial. Based closely on the author's own life, Maggie's story explores the conflicts of love and loyalty and the friction between desire and moral responsibility. A classic work of 19th ce
热门推荐
  • 暖暖时光与甜恋

    暖暖时光与甜恋

    甜恋时,苏恋会捧着许念的手,软软的说:“我的男朋友怎么这么好看啊!”但她的目光从未离开那双手,许念感到有些无奈和好笑,也幸好他有这双手了,否则连这小姑娘追都追不到。吵架时,苏恋会把自己闷在一个小屋里不吃饭,许念带着一碗粥进了房间,在苏恋眼前晃了晃他的手,说道:“这么好看的手是给哪个大宝贝煲了碗粥呢?”果然,苏恋立马就不生气了,起身跳进许念的怀里,用手指着自己:“是这个大宝贝儿!”
  • 花千骨之骨画再续情缘

    花千骨之骨画再续情缘

    这是花千骨失忆后和记起后的故事小骨记起后还会原谅白子画吗?一切重新开始却依旧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天吴应熊

    逆天吴应熊

    一个为人正直,谦虚谨慎,坚持原则,严格依法办事,从不计个人得失,热于本职,工作勤恳踏实,虚心好学,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严律于己,树立为民服务思想的优秀公务员因公殉职,不意却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大汉奸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既然发现自己就是吴应熊,那第一件事应该做什么?反清复明?推翻康熙?还是劝说老爸吴三桂接受撤藩,做一个大清顺民?都不是!第一件应该做的事——当然是检查自己身体,某个关键部位还在不在?
  • 锥心虐恋:花谢花飞花满天

    锥心虐恋:花谢花飞花满天

    一场误会,结束一段爱情因为爱她,所以恨她,再回首,她已不是他的妃因为爱她,所以放她,再回首,却已不可挽回她如梨花般纯洁,又如梨花般期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 全职仙人

    全职仙人

    职业卖灵兽,职业介绍道侣,职业卖洞府,职业寻宝,没错,我就是全职仙人。
  • 道镜

    道镜

    何为凡人何为仙,何为风月何为情。若无情,是否为了心中执着。若回头,是否依然能看见她。沉默中,欲泪下,望断天涯。
  • 道起天荒

    道起天荒

    他出身凡末,却非平常;他穿越异域,却是归乡。他有龙鳞相伴,亦有凤血佑祥。他向天去要惊了天上人,他坐于地便开了道无疆。
  • 现实侵袭

    现实侵袭

    程都一个生活平淡的上班仔,有一天地月之间降临了两头死斗的神魔,同归于尽的余波殃及各国卫星和月球表面,死后遗产派发全球。戴上面具真的能为所欲为吗?
  • 龙裔猎人

    龙裔猎人

    一个被龙封印而与世隔绝的大陆,一个受尽磨难的剑客,一个被朝廷追捕的捕快,一个身世扑朔迷离的歌妓,一个以普渡众生为信仰却丝毫没有怜悯之心的和尚,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巫医,一个因一念慈悲而被灭族的射手,他们是一群为彼此奉献的伙伴,他们所求的只是平凡二字,可是他们的经历注定不平凡。龙鳞与龙骸所赋予的力量,让这片大陆上的所有人都趋之若鹜,在这片被龙布下结界的大陆上,所有人都被怨念所污染的龙气感染着,他们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随着九块龙骸逐渐齐聚,传说成真时,这片大陆再也不会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