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92900000026

第26章 自杀的防范

第一节 青少年自杀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自杀者多数是由于主观上或客观上无法克服的动机和冲突,或挫折情境造成,产生绝望而采取的自毁行为。自杀又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常人为了活命可以抛弃一切,自杀者却自愿放弃自己的生命。青少年自杀行为不仅是青少年的自我毁灭,而且是教育的失败,社会的失职。自杀表面上看只是一个人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似乎与他人无关,但自杀带给亲人、朋友的痛苦,给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其他行为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将就青少年自杀的表现、原因的分析和自杀矫正这三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青少年朋友的关注,有生命就有希望,这是生活的真谛。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自杀已成为人类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自杀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日益严重的流行病。美国每年约有200万人企图自杀,其中十分之一以自杀死亡。在15~24岁的年龄组中,自杀是继意外事故、凶杀之后的第三位死亡原因。在欧洲,法国、英国和德国等,自杀率也是居高不下。丹麦是生活舒适的福利国家,其自杀率是英国的3倍,挪威的2倍,居西欧之前。澳大利亚被列为英语国家中自杀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亚洲日本女性自杀率居现代国家之首。青少年自杀率也不断上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杀继续成为世界性的一个难题。

我国关于自杀缺乏完整的统计披露,近几年我国每年自杀人数总计为10多万,其中以60岁以上老人和青少年学生居多;学生自杀者中,又以中学生为最,大学生次之,小学生更少。

小高是一位高中二年级的女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良,学习用功,好胜心强,而且聪慧美丽,是一位公认的好学生。可是在一次语文考试中,仅因一个小问题拿不准,就顺手翻了书桌里的书本,被监考老师发现。小高回到家,脑子里一直回响着监考老师议论她的话“想不到面孔漂漂亮亮,干的事却那么肮脏。让她好好想想,写好深刻检讨,再做处理!”小高越想越觉羞耻,又怕告诉父母会伤他们的心,带着痛苦和内疚,小高用颤抖的手写下一封忏悔遗书,开煤气自杀了。

小凯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她的学习要求特别高,在中小学时,她一直都是班里学习上的佼佼者。考入重点高中后,尽管她十分努力,仍难挤进前十名。由于功课作业的压力太重,尤其是父母期望值太高,小凯感到承受不了。于是采取服毒自杀的办法来逃避和解脱。

中学生小凡的母亲天天赶回家为儿子准备午餐。一日为饭菜之事,母子俩发生了争执,母亲很生气。小凡因为母亲一气之下说过“你去死好了”这句话而耿耿于怀,竟走上了“我死给你看”的绝路。

……

目前,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必将会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情况的严重性仍然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应该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尽量减少自杀的诱发因素,以把这种极端行为降低到最小限度。

据对自杀问题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阶段是自杀行为的高发期。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与自杀有关的因素(如个人体力能力等限制达不到目标,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家庭纠纷,经济问题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青少年自杀往往多数事先有征兆。通常一段时期以来存在某种问题,特别是在企图自杀前的几星期或几天,经常处于失望的状态,而且大多数有反抗、逃学、逃夜等表示绝望的事件,这些实质上是危机的征兆,也是求救的信号。

企图自杀者经常被人误解为想自杀是不会说出来的。实际上,企图自杀的人大大超过自杀身亡的人。他们当中一种是自杀未遂;另一种是有自杀企图被人发现,在采取自杀行为之前被他人劝阻住。研究表明,多数企图自杀者不仅会采取自杀行动而且还会出现继发性自杀行为,就是第一次企图自杀的人并不因为没有自杀成功或被他人事先劝住就会打消自杀的念头,他们往往仍会寻找时机,还会有自杀的可能性。只有当他们原来所处的环境确实改变,自己也从绝望的心理状态摆脱出来之后,自杀企图才会完全消除。

青少年的自杀结束的是个人的生命,但自杀行为是社会性的。自杀虽然反映着青少年绝望心态,但更反映了教育的弊端和社会环境的弊端。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父母的希望。自己毁灭自己,辜负了祖国的期望,辜负了亲人的期望,给父母留下终身痛苦,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心理分析

由于自杀行为与人类生存本能是背道而驰的,因此,长期以来各种研究自杀的理论,其中心问题就是探讨“为什么自杀”。

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三个进程:第一阶段是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表现为遇到难以解决的矛盾,想逃避现实,解脱自己而准备把自杀作为最后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如①当一个人情绪抑郁,觉得活得太苦,生不如死的时候,当绝望“活着真没意思”时,那未,自杀就是必然的结果了。②还有人以自杀作为攻击他人的手段,通过自杀来发泄怨气,报复他人,一位孩子在自杀前的日记中流露出对仇恨对象的强烈报复动机,“由于你对我的所作所为,我真想杀死你,但那太便宜你了……现在让你伴随我的死而终生无法摆脱痛苦。”③认为自杀是对社会环境的抗争,如青少年自杀中有相当比例是因无法忍受繁重的学业压力、社会竞争,是畸形的环境和不当的教育剥夺了他们生存的权利,那么,遭谴责的决不应是自杀者,而应是环境的消极因素和反常的教育机制。④通过自杀来引起社会或某些人们的关注和同情,这就反映了自杀积极的一面,理解这一点,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许多自杀者能在临离开这个世界时表现出的镇静和满足的状态。第二阶段是生与死的矛盾冲突和斗争,由于求生的本能使自杀者必须保留一段时间去思考何去何从。这时一些自杀前的预兆开始表现出来,如常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问题,直接或间接流露出自杀意图,实际上,也可以把自杀者这些表现看成求助的信号,如果及时给予帮助有可能打消自杀念头。第三是自杀行为选择阶段。自杀者此时已从生与死的矛盾中解脱出来,坚定了自杀信念,情绪会恢复平静,开始作自杀准备,如写遗书,告别朋友等,等到时机一到就结束生命。

以上自杀的三个阶段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一阶段,即自杀动机和意念的形成。一项关于中学生对自杀行为认识的调查表明:初中生与高中生对有关自杀的看法差不多,都认为“自杀比什么都能使父母悲伤”(初中生为78%,高中生为80%);“生命不是自己的”(初中生为50%,高中生为60%);“自杀是因社会的矛盾和复杂性而产生的”(初中生为54%,高中生为47%);“对将来抱有希望的人不会想什么自杀”(初中生为53%,高中生为52%)。多数同学的想法是,自杀在谁身上都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也是无奈的事情。

面对父母离异,家庭重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学校教育的严重压力,过早涉足社会而遭遇重大挫折或精神病理方面的诸多因素,青少年总是以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就是一死百了,通常,他们的内心感到自己为解决问题已经竭尽全力了,最后只有走向死亡,才能摆脱痛苦。也许他们会预计到,别人对自己的死会有种种看法,但是,“当局者迷”,严重的痛苦使他们产生了片面的、绝望的认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时,研究还表明,当今青少年由于传统道德观念日益淡薄,新的激励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念又比较缺乏,(当然这不能全怪青少年,社会、家庭、学校对此负有责任)导致他们缺少精神力量,一旦身处痛苦境地,可能是轻微的挫折,都无法在失望中看到生命的积极意义,也不具备足够的精神力量抗拒挫折,于是更强烈地为自己的无能而陷入绝望,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自杀行为。

从情绪情感方面,自杀青少年具有严重的消极情绪,如极度失望、孤独、焦虑和痛苦等。这种消极情绪很难在一两天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得以解脱,实际上情绪已经到了无法解脱的绝望的地步,由此导致自杀行为。从我国近几年一些研究自杀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一些中学生感到缺乏理解,生活的压力太大,考试威逼,分数压迫,家长训斥,人际交往的诸多不快……。这样,自杀就成为一些青少年摆脱痛苦的消极方法。

青少年自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理智型的,即经过上述自杀三个阶段,采取自杀行为是经过周密思考,思想上的一番激烈斗争而做出的决断。另一种是冲动性,即在突发事件刺激下,产生突发性消极情绪,轻率地自杀。如前述一学生吃饭时与母亲争执,因母亲的一句气话就采取自杀行动。有的同学因家长拒绝购买不适合她穿的服饰而轻生,这种冲动性自杀行为,往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发生的,因为来的突然,难以预测和防范,因此带来的危害性更大。理智型自杀具有进程慢,周期长,心理表现复杂,有明显迹象,便于危机干预。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实施,表示他们失去了生存的意志,已没有勇气和力量来战胜挫折和压力了。在失去生的意志,形成死的动机过程中,青少年经过了激烈的痛苦的生死矛盾斗争,这种痛苦强烈程度远远超过了求生的欲望,只有到了这时,自杀的意志才真正完成。

有一种集体性的自杀,如3个学生一起去自杀,说明自杀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一些易受感染的群体成员在别人的自杀意图的影响下,才产生自杀行为。由此可见自杀不仅危机个人生命,而且还会殃及他人。

第三节 自杀行为的矫正方法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矫正对象,一类是自杀未遂的青少年,另一类是有自杀预兆的青少年。因此矫正又带有预防的内容。除了青少年精神病患者必须由专业的医生负责矫正和治疗外,一般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对学校、家庭、社会来说都负有矫正和预防的职责。关于自杀防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家长要关心爱护、理解支持自己的子女。若以成人的想法去认识他们、要求他们,容易违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及其规律。父母应尊重子女,多与子女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其实,初高中学生即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在碰到重大事情时还是愿意与父母一起商量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在孩子苦恼时抱着理解之心,伸出援助之手。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缺乏爱的家庭是很危险的。父母教育子女,切忌粗暴。经常夫妻不和、争吵甚至离异后仍耿耿于怀,教育孩子时没有耐心,发火、训斥都不能达到教育子女的良好目的。尤其是当子女所作所为违反父母的意愿,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能一时愤怒用带“死”的言语去挖苦,讽刺子女,如说“这样不要面子,死了干净”,“养你这么大一点用也没有,不如死了算了”等,父母原以为这是一种激励孩子上进的方法,实际是成了对子女进行死的诱惑,生活中这样的惨痛教训为数不少。

父母自己的言行要成为子女热爱生命的榜样,中国古代“身体毛发受之于父母,轻易损毁就是对父母的不孝”这种观点虽带有封建色彩,但也有值得现代人借鉴之处。青少年从小要培养珍重生命的严肃感情,增强对生活挫折的耐受力,家庭在这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发现子女心情抑郁,行为反常时,父母应提高警惕,及时与学校联系,分析原因,帮助孩子解除困扰,减少危险因素。

第二,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人生观的教育。要在端正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了解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结合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加关心,采取细致深入的方法,防止他们的心灵严重受挫而发生意外。

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通常是最了解学生的,应了解学生校内外的人际关系情况,学生有什么不良兴趣和爱好,学生最近是否碰到了重大挫折等。要对有危险的青少年进行早期干预。通常,有危险征兆的孩子如经常说活着没意思感情压抑、陷入痛苦,不愿与他人交往,远离集体,孤僻寡言、旷课严重,成绩很差、极不适应学习生活的学生都应加以关注和教育。

对自杀未遂的学生,要教育广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他们,培养同情心,避免好奇地说长道短或其他伤害行为。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严肃冷静地吸取教训,并在以后的教育中引以为戒。

目前,有条件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对青少年自杀预防已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设置危机干预机构。如自杀防止中心,生命热线,希望热线,使处于危机之中的人知道有求助的机构。(2)充实心理咨询工作。使有心理困扰的人能及时得以疏导。(3)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和防止自杀的课程,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了解处于危机状态中的人有何表现,如何进行干预。(4)关心那些生活中,学习上遇到打击、挫折和困难的人。(5)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了解自杀倾向并及时干预。

第三,社会对青少年自杀是有责任的。社会不可能和构成社会的个人分离开来,一个意欲毁灭生命的人,也是真心想结束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因而,绝不能简单地认为自杀是个人的事情,社会是要采取措施的。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保护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减少和遏制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消极因素,这是社会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基本措施。

上述自杀防止中心的建立,旨在处理潜在自杀事件。中心设有生命热线电话,使寻求救助的青少年随时能找到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建立信任态度,延迟采取自杀行动的时间,直至打消自杀念头。这些机构已在挽救青少年轻生行为方面初见成效。

据调查青少年自杀率与有关自杀的媒介宣传成正比。社会还应限制有关自杀的传媒,特别是危言耸听的报道。菲利普斯在1974年指出,某地自杀率的上升与下降与宣传自杀的报刊的发行数量有关。我们应当限制青少年过多地接触有关自杀的新闻,特别是在缺乏指导下去了解自杀的事实和过程,因为这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诱导作用。

第四,最后我们来谈谈危机干预和自救。

危机干预是指当自杀者在各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自杀倾向时,其他人如何及时给予帮助。美国柯金在1976年指出了危机干预的直接目标:(1)减轻当前的危险,诸如焦虑、迷惘、绝望;(2)恢复自杀者与亲友间的联系;(3)帮助自杀者明白应该做的事;(4)帮助自杀者挖掘自杀的根源;(5)发展新的态度、行为与应付技巧。

在危机干预中,最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对自杀者的最大愿望给予保证,并淡化激发自杀的突发事件,劝阻自杀行为,鼓励展望未来这样可有效阻止自杀。

危机干预在第一步保证劝阻之后,紧跟着必须有具体的生活指导和帮助。如青少年中不少是因为学习成绩太差无脸见人而自杀,帮助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自杀者学习,取得良好成绩(可以降低考试标准)以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让自杀者从自卑的天地中走出来。

自救对自杀者来说不是不可能的。往往大多数自杀者都是在神智清醒时自杀的,所以自救法有其重要意义。有位学生说他不喜欢数学,在上数学课时,总是坐在座位上看着窗户开小差,有一次,座位换到窗户边,他忽然想到要从窗口跳下去,这便是自杀倾向。他感到恐惧,结果每次坐在窗边,向下跳的欲望便越来越强,似乎近于“自杀强迫症”了。其实这种强迫观念是内心对教学学习的反抗。自救的方法很简单:上课时不要坐在靠窗的位子上,数学学习目标不要订得过高,只采取“六十分万岁”的态度,把对数学的厌恶淡化。平时还可以看一些数学史话,做一些趣味数学题,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另外,还可以在生活中多做些利他的好事,这样可以减少自我中心的色彩。还可以参加学校心理卫生课的学习,掌握自我心理的调节方法,自杀冲动就会逐渐克服了。

在心理危机面前,一个人如果采取了逃避并放弃生命的方法,这是最不可取的。只要有生命,就会有灾难,更会有希望。作为父母感情的结晶来到人世间,我们为世界增添了一份色彩,在得到生命的同时我们有了一个不可少的义务,这就是要珍惜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只有经受无奈艰辛甚至绝境的洗礼,才能熠熠发光。生命的力量源于自己,不要一味地埋怨家庭、埋怨命运、埋怨环境,要相信“只有我才能改变自己。”清朝蒲松龄,屡次名落孙山,他干脆摆个摊子收集民间故事,最终写成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聊斋志异》。而著名心理学家维多·弗兰克曾是纳粹集中营的囚徒。他经过那场灭绝人寰的劫难,探索出人生的意义。他写道:“即使在那暗无天日的悲惨环境中,有人仍是沿着牢房安慰他人,或是拿出仅剩的面包分给同伴。也许这些人只是少数,但他们证实了一件事,外在环境或许会剥夺人的一切,但夺不走他最后的自由,那就是在某些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的情况下,他仍有自由选择自己的处世态度和方式。”

当危机袭来时,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才能想出办法克服困难和挫折。首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的愤怒、忧伤、紧张发泄出来,如口头发泄,运动发泄;其次是打开求助的信号灯,如向亲友、同伴、教师甚至心理咨询师求助,如打电话求助心理热线,又如暂时离开让你绝望的地方,到大自然感受生命的勃勃生机;第三用爱去创造生命的奇迹。比如一个白血病患儿为自己写下一首小诗:我是一棵小小草,能在石丛中生长,为染绿一方土地,我乐意竭尽全力。这位病儿比别人保持了更长的生命。还比如可以想想亲人对你的种种爱和呵护,为了他们你更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

总之,我们遭受不幸和挫折时,我们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争取周围人的支持,去扼住命运的咽喉,当一个人征服了死亡,消除了导向死亡的因素时,他的胜利是最完整的,也更会善待生命。

【事例】

到工棚去看看

一位叫张鹰的家长教子有方,他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读来颇有启发。

“差几分未能考上省重点高中,儿子像被烈日晒蔫了的草,无精打采抬不起头来,长吁短叹地说活着没意思。

看他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我什么也没说,这样的心境我也曾经历过。晚饭后,拉起他,‘走,带你去一个地方。’转过几条街便见一片被拆得满地瓦砾的废墟,路边一排民工临时搭就的简陋棚子。一盏白炽灯下,十几个光着油黑脊背的民工正端着大碗,就着一盆少油的冬瓜大口吃着饭。还有一拨子民工活计没完,把铁锤举得高高的,在砸水泥钢盘。扬起的灰土落得满头满脸,衣裤上有一道道白色的汗渍,谁知道这些衣裤已湿过几回。见儿子像到了另一个天地般的惊愕,我说:‘再到工棚里去看看。’

推开不能遮挡风雨的门,一般潮湿的热气扑面而来。屋里除了几块木板搭成的床,就是几个盆罐。‘他们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重活,吃粗茶淡饭,整日满身尘土,有时还遭人白眼,他们快活吗?’儿子对着我的问,没说话,眼睛里满是同情。

天黑下来了,月儿洒下清辉。用自来水冲过身的民工有的打闹逗趣,有的谈天说地。突然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循声望去,一个小伙子横笛吹着,七八个民工或坐或躺,踏着节拍和着。他们是那么痛快淋漓无拘无束,尽情地释放出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歌声注满了快乐和希望。

‘他们懂得在无论怎样艰苦的环境里,在无论怎么卑微的处境下,都应善待自己,享受自己现有的不甚美好的生活。生命的堕落和悲哀,莫过于自我的泯灭。作为一个自主自为的人,就应该直面跌宕起伏的生存境遇。’我对儿子说。其实这个感受已在我心中很久很久,多少年来,每当我心中出现阴影时,想到工棚,想到这些坚强的生命,心胸便为之开朗,又岂容忧虑九重、烦恼三千。

看着儿子渐渐舒展的眉头,相信他对生命会有更深层的理解的!会靠着振奋起的精神再拼搏的。”

【操练】

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或事件

操练目的:协助成员明确以往的经历对当前生活的影响,并对自己的情绪作出正确的处理。

操练步骤:

(一)组织5~6人为一小组成员,围圈而坐。

(二)主持人要求成员闭目安静,然后回忆自己人生中最快乐(或最悲哀、最痛苦)的时刻或事件。

(三)5分钟后请大家睁开眼,每个人轮流讲述自己经历时,其他成员则协助讲述者具体界定他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分析快乐或痛苦的原因,认清过去的经历对现在及生活的影响,目前的生活处境和问题。

(四)每人发表活动感想。成员都会对自己有新发现。

注意:由于活动可能触及成员内心深处的感受,所以要预备充分的时间,适当处理和协助成员解决情绪问题,避免任何负面的影响。

信任之旅

操练目的: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接纳,培养相互协作的能力。

操练步骤:

(一)准备工作:主持人事先选择好盲行路线,最好道路不是坦途,有阻碍,如上楼、下坡、拐弯、室内室外结合,每人有一条蒙眼睛用的毛巾或头巾。

(二)团体8人,两人为一组,一位扮盲人,一位做帮助盲人者。“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帮助者的搀扶下,沿着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绕室内外活动。

(三)两人坐下来交流当“盲人”的感觉,与帮助别人的感觉,并在8人团体中交流。

(四)互换角色,再来一遍,再互相交流。

注意:

1.活动中不能讲话,只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

2.交流讨论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盲人”,你看不见后是什么感觉?使你想起什么?你对你的伙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为什么?你对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新发现;对于助人者,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想起什么?

同类推荐
  •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 语文知识小丛书:常用文体写作知识

    语文知识小丛书:常用文体写作知识

    本书是针对中学生开发的一本实用写作手册。全书共分为4章,涉及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实用文体的写作常识和技巧。与其他作文书不同的是,本书更注重学生对写作的正确认知,没有浮躁的功利性解说,更多是帮助学生在解读实例的过程中懂得如何读好文章,如何写好文章。
  • 农村物权知识问答

    农村物权知识问答

    新《物权法》的颁布必定与农民息息相关,这里主要介绍了物权的有关知识及就农村某些物权纠纷问题进行设问和解答,通过此种方式,相信农民会对物权法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清婉长歌

    清婉长歌

    一张脸给两人牵了月老的红线,岂料,竟不小心入了他人的圈套,从此步步深陷,脱身不得,爱恨情仇,最终不过相视一笑道一句:爱你
  • 星碎逍遥录

    星碎逍遥录

    万世瞩目,终破逍遥,万古不朽,星辰永驻!
  • 暗恋顾先生

    暗恋顾先生

    推荐新文:《帝少的遥不可及》(正文已完结,放心入坑)“顾先生,我确实是在暗恋你,我没什么胆子,喜欢你这样的话只敢说一次,如果你对我没有一丁点那种意思,那我现在就辞职。”“很好,安珺奚,从没有人敢威胁我。”“……所以呢?”“你惹了不该惹的人,在原地等着,我马上过去!”
  • 兽破虚空

    兽破虚空

    “原来见义勇为不是那么好干的!”莫忧临死前是这么想的。“怎么会,这是什么鬼地方,元之大陆?元师?”“完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的梦想实现不了了!”“作为猪脚的我总得有点金手指吧?”预料中的情况都没有出现在莫忧的身上,不过,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命里有时皆没有,命里无时我必求!煊都QQ群:183923490
  • 试炼求生记

    试炼求生记

    睁眼醒来,自己竟成了不学无术,四处树敌的女二世祖,还强拆人姻缘……是整个流云县年轻男子谈之色变,众人唾弃的存在……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坑?
  • 千年墨殇瑾年琉璃醉

    千年墨殇瑾年琉璃醉

    因为有星,夜才不会黑暗;因为有你,我的世界一片灿烂;如果你是那个一直站在前面保护我的人,那么我就一定是那个一直站在你身后默默陪伴支持你的人。人定胜天。薛沫瞳再次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这句话。只有任何时候都不放弃,才能迎来最后的光明。
  • 姐是白蛇

    姐是白蛇

    姐翘辫子了,然后穿了,那是肯定的。姐穿成了一个白蛇妖,那也没办法,可是为什么本想着好好的在这修炼大道上奋力冲刺来着,却被告知一定要先还了这蛇身的红尘孽债,才能踏足仙道。没办法,那就下山报恩去吧,姐只希望剧情不要是《白蛇传》,不要让自己陷入许仙那个小白脸手里。就让许仙和法海好好在一起吧,姐要的是修仙问道,成仙成神,长生不老!
  • 拯救大猩猩

    拯救大猩猩

    书名:拯救大猩猩(人类)一个学霸,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却被一杯水呛死,遇到一个傻缺新手系统,无奈只能教系统如何操作,求生欲让他从恐龙时代活到了,他自己的时代无脑爽文,我认为的笑点也可能是你认为玛丽苏的地方,凑合看吧,不用太期待,有啥想加的评论一下就成
  • 黑暗战衣

    黑暗战衣

    一个不明生世的少年,在黑魔法统治的世界里,失忆之后,封存了自己原有的强大力量,开始自己艰辛的成长修行之路,黏着他的公主,爱上他的贵妇,缠着他的女魔,置他于死地的黑巫师……修炼,降魔,争霸天下……当自己真正变得强大之后,却是更多的危机降临在自己身上……【欢迎分享新作《黑暗战衣》,求评求花求推荐,各种求,你懂的!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