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11000000007

第7章 游学拜师(3)

庞统说:“我有一个问题想向先生请教。我听说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怎能够屈洪流之量,却干些织妇之事?”

司马徽见问,知道对方也不是凡庸之辈,便说:“你先从车上下来。”

等庞统下车之后,司马徽便开始给他上课:“你只知道小路近捷,却不想会有迷路的危险。想当初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

司马徽这番话,不但阐明了自己关于富贵的观点,而且句句都有历史典故。他说的伯成,是尧舜时的伯成子高,后来禹坐天下,他便辞官回家种田。

他说的原宪,是春秋时宋人,孔子的弟子。此人生活十分贫困,但始终学而不辍。他说的许、父、夷、齐,即许由、巢父、伯夷、叔齐,都是古代不求富贵的隐士。

他说的“窃秦之爵”,指的是吕不韦。此人曾利用手中的财富,帮助秦太子子楚回国登位,被封官赐爵。

他说的“千驷之富”,指的是春秋时的齐景公,据说他有马千匹,但无使民称颂的德政。

庞统听了司马徽这番话,对他的学问和见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说道:“我生在边野之地,少见大义之人。如果今天不来叩洪钟、擂响鼓,便不能领教其声音的洪亮。”

说完,便步行随司马徽来到郊外采桑,二人一个在树上采,一个在树下装,边采边谈,一直聊到深夜。

司马徽不但有学问,而且还是荆州地区古文经学的领袖人物。司马徽到荆州以后和刘表身边的宋忠一起授经讲学。

宋忠是当时与古文经学大师郑玄齐名的学者,他与郑玄虽同是古文经学的宗师,但两人的治学方法和特点又有所差异。宋忠和司马徽教出的学生李仁、尹默、王肃等都“依准贾、马,异于郑玄”。

这就反映了宋忠、司马徽的学问与郑玄确有区别,这种区别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宋忠、司马徽的学问简约,而郑玄的学问深芜。总的说来,东汉时的古文经学要比今文经学简约得多,正因为如此,郑玄的古文经学在东汉末期占了上风。

但郑玄学通今古各经,他的古文经学中吸取了一些今文经的内容及观点。

而宋忠等所撰写的《五经章句》,在当时被称为“后定”之学,鲜受今文经学影响,因而与郑玄是不同的。

在南北朝时,宋忠、司马徽的学生王肃所注的《周易》在南方流行,郑玄注的《周易》在北方流行。

司马徽治学简约、学以致用的学风,对诸葛亮是有深刻影响的。历史记载诸葛亮读书,不是“务于精熟”,而是“独观其大略”。

这不能理解为诸葛亮读书粗疏,而是说明了他在读书时比一般人多花了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最本质东西的功夫。

这种提纲挈领、化繁为简的本事,正是诸葛亮把治学简约的学风用于读书的最好说明。诸葛亮读书注重领会精神实质,正是出于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因为只有最普遍、最抽象的道理,对理解现实具体问题才有理论的指导意义。

诸葛亮的《论诸子》,很能体现他学以致用的现实主义风格,其中写道:

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臧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者也。

这里,诸葛亮对各家理论与经验的评判,完全是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来分其短长的。

在当时,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计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计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诸葛亮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

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

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

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

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人听了诸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

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造就。”

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诸葛亮敬重的另外一个老师黄承彦,则是襄阳名士蔡讽的长女婿。黄承彦是沔南白水人,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与荆州牧刘表是连襟,与庞德公、司马徽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他经常听到庞德公、司马徽讲诸葛亮人小志大、机敏聪颖、才华出众、举世无双,是很有作为的少年,便想找个机会考考诸葛亮的才智。

有一天,黄承彦在湖北襄阳城外,扮成一个算命先生,摆了个小小的卦摊,给路人算命看相。古襄阳城南门外,是诸葛亮少年上学、放学必经之地。

那天,诸葛亮路经小卦摊时,见许多人围着一个老者看卦。老者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听者凝神屏息,全神贯注。诸葛亮很奇怪,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算命先生正在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调侃。

黄承彦见诸葛亮走来,便要给他算一卦。

诸葛亮说:“好!不过我有点小事,出去一下,马上就来请您老算一卦。”诸葛亮背着书包,忙来到城墙附近的一小荷塘,顺手捉了一只小青蛙,跑来对黄承彦说:“老先生,请您给我算一算,我手中捏的这只小青蛙,是死的,还是活的?”

黄承彦闻言大吃一惊,继而又一喜。围观者均不知其中奥秘。黄承彦暗暗想到,此人小小年纪,已掌生死之权,果真了不起。我若说小青蛙是活的,他手一捏,小青蛙便会死掉;我若说小青蛙是死的,他手一松,小青蛙就会蹦跳到地上。黄承彦手拈胡须,思考片刻,提笔写了四个字给诸葛亮,然后挑起卦摊走了。

诸葛亮见老先生笑嘻嘻走后,便打开纸条一看,上面四个字是“生死由你”。

后来,黄承彦接受了诸葛亮这个学生,和庞德公、司马徽共同传教于他。

黄承彦和刘表有很近的关系,可他为人刚直,不愿攀龙附凤,多次拒绝刘表封的高官厚禄,甘愿清贫度日,在学业堂里教书育人。

诸葛亮踏进了设在襄阳城南两公里,岘山脚下的学业堂。他望着这个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学堂,认定是个十分适宜读书的好地方,便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学堂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

寒窗苦读的生活开始了。每天清晨,雄鸡报晓后,诸葛亮便叫醒弟弟诸葛均,一同到岘山上去学习。这很快被细心的老师黄承彦知道了,便号召学生们向诸葛亮兄弟俩学习,并把晨读作为学业堂的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从此,学风为之一新,人们每天老远就能听到从岘山顶上传来的琅琅的读书声。

诸葛亮读书的方法很特殊,不像一般的学生那样死记硬背,而是观其大略,记其精粹,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如要吟诗作赋,命题一出,诸葛亮便能即席而起,信口而出,并且文简意明,高雅隽永,字字句句都能表明他是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

更使黄承彦惊异的是,这个平日沉默寡言、喜怒从不外露的诸葛亮,竟不顾刘表独尊儒术的三令五申,在夜深人静之时,如饥似渴地攻读诸子百家的著作。

黄承彦非常喜欢诸葛亮的俊逸轩昂、聪慧敏悟。除在课堂里传授儒家的经典著作外,还经常把诸葛亮唤到自己屋里,向其讲解三皇五帝乃至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历史,讲述前朝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们惊天动地、光照千秋的英雄业绩,启发诸葛亮树立宏大的抱负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立志为国家、为黎民作出一番事业。

在老师们的关怀指导下,年轻的诸葛亮废寝忘食,刻苦地攻读诗书经文,学习治国之策。

珍惜韶华之年,多学各种知识,这是诸葛亮立下的规定。

读书陇耕隐隆中

建安二年正月,料峭的寒风阵阵袭来,令人有刺骨之感。

然而,使诸葛亮更加心寒悲伤的是叔父诸葛玄的去世。

从8岁至17岁期间里,叔父与诸葛亮在家庭关系上是叔侄,在感情世界里却是父子。

庞德公、司马徽、庞统等人听到了这件事,纷纷来安慰诸葛亮。师友们的劝慰,使诸葛亮渐渐从悲痛中解脱出来。此时的诸葛亮毕竟不是只知道悲痛的8岁孩子,而是一个有学识、有阅历、有思想的17岁的青年了。

怎样安排今后的日子呢?家乡是不能回去了。诸葛亮不愿意回到家乡,不仅是因为家乡依然战乱不已,也不仅是两个姐姐在荆州已有婆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叔叔的夙愿。

他知道叔叔希望自己学有所成,将来有所作为。而荆州地区环境安宁,消息灵通,交通便利,教育发达,人才济济,显然比战乱纷飞的家乡更适合于学习和发展。

诸葛玄死后,刘表在岘山下为他立了衣冠冢,一面安抚诸葛亮一家,一面表示愿意把诸葛亮留在身边做事。诸葛亮当即回绝了他,使刘表大为恼火。

不寄刘表篱下,学业堂自然也就上不成了。他曾打算带着弟弟回山东老家去,不料他的一批朋友却竭力劝阻和挽留,经过一番考虑,诸葛亮打消了回山东的念头,决定远离这喧嚣的城市。

到什么地方去呢?诸葛亮来请伯父庞德公指路。庞德公认为刘表虽然不可依,但荆州这块地方尚可保持十年之内的安宁,倒是求学炼志者的一个难得的地方。

在襄阳城西二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这里山峦起伏,山谷幽深。众山峦之中,最高的主峰恰好居中,因此称之为隆中山。

山村也因山得名,称为隆中。隆中山起伏盘旋,势若蟠龙。另一座大旗山与之隔谷相望,它一头高昂,一头缓缓下垂,像只卧虎。这里林木茂密,修竹叠翠,泉水潺潺,池塘清澈,是修身养性、静心读书的好地方。

在当时,隆中虽属南阳邓县管辖,但它远离战乱纷扰的南阳郡治,靠近安定富庶的襄阳。

庞德公是襄阳地区德高望重的名士。他多次拒绝刘表让他出来当官的邀请,认为在乱世当中确保自身与子孙安全的方法不是出仕,而是退隐。这种思想对诸葛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诸葛亮的一个姐姐就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诸葛亮曾决心拜伯父为师,做一个有志气的男子汉。

庞德公听了诸葛亮的心愿,没有说行或不行,只是把儿子叫到跟前:“民儿,带你内弟到南山打柴去吧!”说罢,便转身入室。

庞山民拿着扁担、斧头,站在诸葛亮面前也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盯住他,好像在说:“你看怎么办呢?小兄弟。”

诸葛亮高高兴兴地跟着姐夫到南山上砍柴去了。

这一天,可把诸葛亮苦透了,累渴饿,他咬着牙顶过来,而且手脚都磨出了血泡,痛得他几夜都不得安宁,但他却始终没哼一声。

不久,诸葛亮第二次来向庞德公表白求师的心愿。庞德公叫来侄儿庞统,指着门前的一块地对他和诸葛亮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你兄弟两人今天代老夫把这块地犁出来吧!”说罢,搬把椅子坐到门外晒太阳去了。

庞统和诸葛亮谁都不会套牛,更别说扶犁了。俩人一合计干脆用镢头刨!于是,本来一会儿就能犁完的地,他俩却整整刨了一天,累得不行。

这次,诸葛亮从劳动中悟出了为什么满腹经纶的伯父总是躬耕陇亩、注重农桑的道理。

诸葛亮再一次拜见庞德公时,发现他合衣躺在床上,鞋都没脱。他怕惊动了他,先是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后来想到上了岁数的人这样睡觉容易着凉,于是上前轻轻地给庞德公盖上被子,又单腿跪在床边慢慢为他脱掉鞋子。

这回庞德公醒来了,看到诸葛亮不由心头一热,满意地微微点了点头,不等诸葛亮开口就带他来到平时从不让人进的后院。庞德公在一个周围堆满了秦砖的巨大磨石前停下来,然后拿起一块砖,认真地在磨石上磨了起来。

诸葛亮开始感到莫名其妙,过了一阵发现不远处有一个非常大的案子,上面整整齐齐地排放着已经磨好的秦砖。他走过去一看,每块砖上都编了号。

当他拿起“壹”号砖观看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上面刻着两个苍劲有力的汉隶大字“诗经”。诸葛亮的心中惊诧,急忙跪在庞德公面前说道:“师傅请教我!”

庞德公这才语重心长地点头道:“要做我的学生,就得先学会做人,做人和做学问一样,是磨炼出来的。”

在庞德公如数家珍的教诲下,诸葛亮开始潜心研究历史,纵观上下几千年的兴衰,探索改朝换代的根源、定国安邦的重大问题。

如今,诸葛亮听了庞德公躬耕南阳的建议,便在好友们的资助下,带领全家来到了当时还是荒山野岭的隆中定居,结草为庐,开山为田,开始了他躬耕陇亩、博览群书、游学访友的生活。

同类推荐
  • 邓小平在上海

    邓小平在上海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仅记述了邓小平早年在上海投身革命活动和领导解放上海的革命历程;而且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建国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上海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高度关注和悉心指导,推动了上海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国五千年帝王之谜全集

    中国五千年帝王之谜全集

    本书在众多的皇帝中选择了一百多位。他们并非都是最具特色,但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贤明,有的昏庸;有的雄才大略,有的鼠目寸光;有的功勋卓着,有的庸碌无能;有的绝妙文才,有的情思万种;有的长寿,有的短命;有的勤俭执政,有的荒淫败国……形形色色,我们从各“色”的皇帝中,从他们的身世、性格、情感、登基、执政、立储、立后、死因等多个层面,用不同的视角去探求他们“秘”而不宣的各种细节,以及朝代更迭、家国兴衰的种种秘闻轶事。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7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7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

    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热门推荐
  • 玉阶春庭雪

    玉阶春庭雪

    她重生了,华丽丽的重生了~一声长笛音划破夜的孤寂。她脚趾带血,红莲业火,灼灼烧遍,一袭红衣,踏上了他的巍峨宫阙。相传景帝的小皇后身死之时,不过二八年华,被人灌下“羽化”挫骨扬灰,撒入承欢殿后的胭脂井里,尸骨无存……他与她成婚不是因为爱,而是恨,恨至骨髓!他也曾陪她上树掏鸟蛋,下河捞鱼虾,甚至还一度让她霸占了他的正阳宫,他一点一滴教给她锦瑟丝竹,铮铮悦耳,醉拥风月,吟赏烟霞,他说这世上还有比青山不老,为雪白头更美的承诺。她为他沦陷了一颗心,可是转眼就成了冷宫弃后,他说:“她受的苦,朕都要你百倍千倍的偿还!”玺印是他盖的,谕旨是他下的,她成家一百二十六口皆成了刀下亡魂,他却将他心心念念的美人迎进了未央殿。后来啊他黑漆瞳眸里布满血丝,不惜烹尽身上龙血,赔上万里江山,只为求得她的回眸。他说:“阿妩,当初说好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你怎可这般狠心丢下朕!”
  • 晋叶

    晋叶

    三国归晋五十载,纷乱再起。 八王之乱,一场野心家与阴谋家的最后狂欢,掀开了华夏史书上最为黑暗的一页。 晋室衰颓,诸胡肆虐破中原;衣冠南渡,江左内斗仍不休。 一场不成功的穿越,早已跑偏了的历史,且看被六把剑改写过的九州大地,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将上演怎样的风起云涌,北驱胡虏,复土中华……(PS:本文正确打开方式,可参考《琅琊榜》,除朝代名和地名是真实的外,所有人物和情节均属虚构,切勿太过考究^_^)
  • 挂职2:关系到升迁

    挂职2:关系到升迁

    金融危机下,湖东经济形势严峻,简又然重提招商引资,到北京后,却受到可可化工的冷遇,原来他的部长同学闵开文已被“双规”;政协主席罗望宝自杀前留下的一份神秘名单被儿子送到了中纪委,这使得湖东人心不稳,李明学书记更是如坐针毡。如此糟糕的情况让简又然疲惫而无奈。桐山县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杜光辉功不可没。在民主推荐会上,挂职干部杜光辉意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推荐;林山矿协议正式签订,新任省委宣传部长王也平专门来到桐山县考察矿业经济,对杜光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告诉杜光辉,部里已经准备在杜光辉回去后,提拔他担任副部长。
  • 剑御容颜

    剑御容颜

    天邪魔道,偷香窃玉,玉洁遭戏,淫尼娇滴,圣殿淫女,奇遇神功,绝技惊天,圣神武皇,哑道丑僧,绝壁题刻,剑花风流。游天行,异骨天生,自幼流浪,结异人师父,得传至神、至气、至力的无双绝学,得道多助,掌震天尊,神功初成,在一群红颜知己的帮助下,终名扬天下。
  • 爵少的鬼脸

    爵少的鬼脸

    人生的起点,有可能就是终点.命运如此,无法转圜.但有一个人,却能将两者颠倒......
  • 中国拆弹部队:战雷

    中国拆弹部队:战雷

    《火蓝刀锋》作者冯骥最新力作,零距离透视中国顶级特种兵的生死跌宕。本书就描写了一名排雷特种兵——高等,铁血、残酷的成长过程:从一名不遵守纪律、个性叛逆被“发配”到深山修理班的新兵,最后和战友走上雷场,一步一步成长为著名的“排雷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反派你别黑化

    快穿反派你别黑化

    【1V1】南·大佬·苒满脸黑线,盯着脚边的破草。沉睡N年,好不容易苏醒,居然被一棵破草绑定了!!系统:请宿主拯救目标,避免目标黑化。南苒:不,我拒绝……系统:拒绝无效。南苒看了一眼自己所剩无几的能量,欺负她没能量是吗?走着瞧,总有一天把这破草拔了。——某傲娇男紧盯着南苒:“喂,听说你喜欢我?”南苒:“不,我没有!”傲娇团子炸毛:“你居然不喜欢我!!”南苒语气幽幽道:“脸给我捏,我就喜欢你。”(南苒直勾勾盯着少年白嫩的脸颊,手指蠢蠢欲动。)傲娇团子满脸通红:“你,你怎么能……”南苒:“哦,那算了。”少年着急:“给你捏!”南苒唇角微勾,眼神莫名道:“答应了,那可就是我的了,不许反悔呢。”少年:“???”
  • 就是爱定你:绝色红颜殇

    就是爱定你:绝色红颜殇

    他是绝色王爷,一双桃花眼,顾盼流连,种种风情,女人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件消遣的玩物。然而她的出现,完全打乱他俘获天下女人芳心的计划。这该死的女人竟然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跟别的男人幽会,完全没有把他放在心里嘛。他绝世王爷发飙了,不得到这个女人的芳心,他就足不出户!
  • 雨露曦临

    雨露曦临

    消失于黑暗的记忆将被莫名的光唤醒,迷失的泪回忆眼前,一起,毁灭吧。
  • 帝少的一叶海棠

    帝少的一叶海棠

    曾经她以为这个世界就是如此,黑白相间,而她就存在交界处的灰色地带,浮浮沉沉无法拔出。如果说师父是她生命里的微光,为她定位方向。那么那个人就是太阳,照亮她的生命。同样太阳是那么耀眼高高在上的,让她身处泥潭的她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卑微。那样干净正直的人就是她的救赎,可是她却不能把拖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