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17700000006

第6章 创新,带你走出职场倦怠

喜新厌旧是人类共有的劣根性。如果让职场中的人们每天都像“老驴推磨”一样去工作,任谁都是要对这种机械、单调的工作望而生畏的。所以,要想对工作始终保持热情不减,就要不断开动脑筋,不断尝试新的、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创新工作,突破自我,而老板最欣赏的也正是那些能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员工。

从甩掉借口开始

智慧鱼经常跟我说,“你是一个天生喜欢抱怨的人,不断地为失败找借口,所以你一直遭遇失败”。

我对这个评价很不以为然,自己难道真像它说得那么不堪吗?

智慧鱼笑了笑,继续说:“你的聪明才智应该用来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阴白白浪费掉了。更可怕的是,当你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情时,早在做它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借口。”

我立刻大声抗议道:“根本没有的事,你这是在诬陷!”

智慧鱼不紧不慢地说:“难道你最常用的口头禅不是‘我已经很努力了,但这种产品太没有名气了’、‘我真是没有办法了,谁让对手太强了’、‘我真的尽力了,不过我们的产品太贵了’、‘我有什么办法,公司知名度那么低,谁会买咱们的商品呢’吗?”

我有些脸红了,这些的确是我的口头禅,我不得不承认,但在嘴上仍然抗议说:“那有什么!我的领导们不也是如此吗?什么‘这个项目我真的尽力去做了,但我手下的员工太笨了’、‘我不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的呀,他们也不帮帮我’、‘真让人头疼,这些人太难以沟通了’还不一样是他们的口头禅吗?”

智慧鱼叹了口气:“找借口很容易,却无法将工作做好,找方法其实也不难,但是人们被惰性蒙蔽了双眼,所以常常会放弃找方法而更愿意躲在借口后面寻求安全。”

智慧鱼的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不得不开始反思了。

是的,进入职场这么多年,我越来越热衷于和借口为伍,它让我更安全,帮我很容易地逃避责任,躲开困难,并暂时获得心理上的慰藉。

但是智慧鱼的一席话让我重新审视:借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记得不久前看过一本书《谁杀了我的牛》。说的是一户穷苦的农家,全家八口人只靠着一头牛产奶带来的收益生活,这头牛是他们全家的指望,也正是这头牛,使这一家人免于一无所有的地步。一位智者了解到这种情况之后,趁牛主人不在的时候杀了这头牛。

几年之后,当智者再度来拜访这户人家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找不到原来东倒西歪的茅草屋,而发现了一栋漂亮的楼房矗立在茅草屋原来所在的地方。

智者敲门询问,开门的却是几年前的那个穷苦农户!不同的是,眼前的他不再衣衫褴褛,而是衣着朴素但是非常体面。一问之下,原来当那头牛被杀之后,一家再无指望,只能四处寻找谋生的机会,结果却发现了不少商机。于是一家人通过努力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一头救命的奶牛实质上却是一家人甘于穷苦生活的最好借口,有了这头牛,祖孙三代人不至于马上饿死,但也不会立刻生出到外面寻求新生机的愿望。所以,在这一家人之中,借口的高昂代价就是让祖孙三代八口人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如果不是智者出手干预,这一家人将就此终老一生。由此可见,借口带给我们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容易让人养成拖延的坏习惯。

现在想想,在职场当中,借口的危害又何尝不是如此?环顾左右及自身,我发现凡是努力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的人往往都是循环守旧的人,俯拾皆是的借口使人们疏于再去挖掘自己身上的创新精神和自动自发的积极性,因此期许他们在工作中作出创造性的成绩是徒劳的。借口还会让一个人躺在以前的经验规则和思维惯性上舒服地睡大觉。

而且,当人们热衷于寻找借口时,往往会不思进取,消极颓废。找借口的习惯养成之后,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以借口自欺欺人。但是,人们却很难认识到:无论什么样的借口,其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不行,我不可能”……这种消极心态常常会剥夺一个人成功的机会,它会让一个人自甘平庸,最终让人一事无成。

所以,让我们改变对借口的态度,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努力工作当中来吧。因为出色的工作不需要借口,成功的人生不需要借口。

变化,意味着机会

最近,我的工作发生了一点不大不小的变化,说它小,是因为不过是按照老板的指示,让我多接触了一些新领域的客户而已,说它大,是因为这个小小的变化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它突然让我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害怕变化、抵触变化的人。我不是一向憎恨一成不变的吗?现在,却怎么面对这样一个小小的变化就心生畏惧呢?我把我的忧虑说给智慧鱼。

智慧鱼笑着听我吐完苦水,说道:“我想这也并不奇怪,因为你已经习惯了缺少变化的工作,所以会有现在的心理反应。没关系,如果你能把变化看成是一种机会,而不仅仅是一种不确定,那么你就会爱上变化的。”

出于安全感的原因,很多人往往都有一种“求稳怕变”心理,他们担心一旦打破现有的工作状态,就会影响既有的稳定生活,不知如何应对未知的变化,内心深处自然会对变化有一种恐惧感和忧虑感。但是,这个世界恰恰又是在时刻变化着的,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果我们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也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也就无法立足于这个社会。所以,面对各种意料不到的变数,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跟上,通过改变自己的观念、想法,去积极地适应各种变化。

有人打了一个比方说,在职场当中有两类人,一类是青蛙型的--求稳,“等饭吃”。它们在捕食的时候,目不斜视﹑稳坐钓鱼台,静等小虫飞到它的嘴边,它才“呼”地伸出舌头粘住飞虫吃下去。然后接着下一次等待。还有一类人是蜥蜴型的--求变,每天它们都四处游荡,搜寻猎物。一旦发现目标,它们就会一路穷追猛打,直到吃到口为止--它是在“找饭吃”。

青蛙和蜥蜴这两种类型恰恰代表了职场当中的两种处世态度。比喻中青蛙的成功对外在因素的依赖性很高。蚊子多的时候﹐它站在那里就能吃得大腹便便。但一旦池塘干了﹐青蛙就消失了,而蜥蜴依然活跃。

所以说,在变化面前,如果你不肯去尝试新机会,不愿意为了更好地应对变化而充实自己、改变自己,那么你就很难有好的运气﹑好身体和让人羡慕的文凭。因为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一味地因循守旧,只会被社会淘汰,成为人生的失败者。

NBC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查理·琼斯早期专门报道奥运会中的田径项目,干得非常出色。突然有一天,老板告诉他,下届奥运会将派他去报道游泳和跳水。

听到这个消息,琼斯既吃惊又难过。因为他对这两个项目完全不熟悉。后来,他尝试着适应变化,下功夫熟悉游泳和跳水。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原来在新的岗位上可以做得更好。老板也发现了这种变化,于是交给他更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后来,琼斯成了美国“职业足球名人堂”最佳播音员之一。

主动去适应变化的人,往往能在变化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变化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机遇,使你的人生、事业更上一层楼。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无穷的潜能,而所开发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多人直到临终未必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最拿手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活的每一次变化,恰恰是一次挖掘自己、证明自己的良机。人生原本就是一个变幻莫测的过程,与其怨天尤人,何不用心去享受和体味每一次变化带来的挑战和乐趣呢?有则寓言说:一只鸟儿单独栖息在沙漠中的一株枯树上,这是它唯一的栖身之所。有一天,骤起的风暴刮倒了枯树,可怜的鸟儿悲痛不已,只得飞到百里之外寻觅栖身之处。来到一片森林后,它发现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天堂。愿我们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变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堂。

创新,让你比别人快一步

我们常说:“穷则思变”,这里的“穷”可以理解为是被生活所迫;可以理解为是身处逆境、绝境;但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对现状的不满足,进而主动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思变,而不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去做的被动。主动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思变,才能有创新,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做事高效是提高竞争力的一大要素,而要想高效率做事,高水平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创新并不是一两次的灵光乍现,只有坚持长期的创新,不断地创新,把创新当成一种习惯,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

现在,请检视一下你自己,你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质吗?在公司里,老板给你规定的任务,你是否每天重复别人或者自己老一套的方式去完成呢?如果是,为什么不鼓起勇气,大胆创新,想出一个奇妙的好点子,更快、更迅速、更好地完成任务呢?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别人不能获得的成功,你就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创新是与思考密不可分的,思考是创新的基础。让你的大脑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才能训练思维独辟蹊径。如果不勤于思考,安于工作现状,或凡事照搬别人的经验,遇到挫折与困难时坐等“援兵”,那么你在工作中就无法主动,也就无法高质量地达到目标,更无法超越别人。因此,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员工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勤于思考,还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在工作中,会出现许多我们无法通过寻常思维方式能够解决的问题,即使能够解决,也会因为耽误大量的时间而降低效率。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就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而创新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

创新能力,也是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我们从微软独特的面试方式中就可以体会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

在微软,每一次面试通常都会有多位微软的员工参加。每一位员工都要事先分配好任务,有的会出智力方面的问题,有的会考反应的速度,有的会测试创造力及独立思想的能力,有的会考察与人相处的能力及团队精神,有的专家则会深入地问研究领域或开发能力的问题。面试时,他们问的问题也都是特别有创意的。比如,测试独立思想能力时,他们会问这一类的问题:

·请评价微软公司电梯的人机界面。

·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

·请估计北京共有多少加油站?

这些问题不一定有正确的答案,但是他们由此可测出一个人思维和独立思考的方式。可能每个人都可以做,但做好它却非常不易,而且这类题目事先也是无法准备的,所以不但可以测试出一个人逻辑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测出随机应变的能力。

由此可见,富有创新精神,培养具有创造力和潜能的思维方式,对员工本人和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需要时时进行,如果你能在刚工作时就展现这方面的能力,那你就能很快从一大堆新人中脱颖而出,领先一步。创新是成功的源泉和牵引力,创新就是摒弃旧的过时的即将遭淘汰的方法,去挖掘一种新方法。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创新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很多人认为创新是企业领导者的事,与自己无关,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新的人,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能否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和运用创新的基本技巧。”

其实,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问题是你是否能够找到机会让它发挥出来。职场中的许多人都养成了一种惰性--每天重复性地完成工作,很少去想创新的事。在他们看来,按固定的模式去做既安全又有效率,却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让自己平平庸庸一辈子。没有改变就没有进步,这样的人何谈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人凝聚的才华和智慧在一个合适的时空中得到了完美的释放,从而创造出了令人羡慕的业绩。创新要着眼于未来,时时更新自我。对于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的人来说,创新是件艰难的事。新的游戏规则应该是:向“未来的经验”学习--想像你不曾体验过的东西,然后从中汲取营养。去梦想未来的事物,在心中描述他们,灵感往往从中产生。

面对竞争激烈的职场,你要扮演的角色由你自己来决定,如果你不甘心居于人后,那你就应该不断地超越平庸,追求完美,尝试别人不敢做的事,走别人不愿走的路,你才能成功。

麦当劳这个美国的著名快餐品牌,近年在欧洲的发展并不顺利,但在法国却是例外。45岁的丹尼斯·汉尼奎在他任麦当劳法国地区总经理的七年中,根据法国人的习惯和爱好进行了许多改变:增加了季节沙拉、法国蛋糕等新品,引入耳机供客人欣赏音乐,人们可以坐在麦当劳的餐桌旁悠闲地聊天,而不仅仅是狼吞虎咽地吃汉堡包。

这样的改变对于一个传统的快餐巨头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一开始的时候,汉尼奎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反对。但事实证明,汉尼奎所做的一切是正确的:麦当劳进入了法国最佳销售名单;在法国麦当劳店里,每位顾客的平均消费金额是美国的两倍;麦当劳在法国的分店数目也增加了一倍,超过1000家。汉尼奎在升任麦当劳欧洲区副总裁时深有感触:“作为管理者,没有勇气就不可能成功。”

勇气,我们常常用它来形容一些做出超常之事的勇敢者。现在,它却多被用来比喻一个行业的开拓者们,使人无形中有了一种悲壮的感觉。但是,在创新的路上也确实会有太多的酸甜苦辣。而要想坚持和执着,就必须得具有超常的勇气。

勇于挑战一切“不可能”

创新,就要勇于突破一切不可能。旧有的模式,习惯的力量都是扼杀创造力的黑手。在接到任务时,我们不要动不动就说“不可能”。面对工作,你只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能!有了这种心态,很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其实,很多事情,虽然表面看起来有着不可克服的困难,但只要你肯努力去做,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难。因为很多看似“不可能”逾越的障碍只是被人为地夸大了。当你冷静分析、耐心梳理,客观地看待它们之后,你常常可以找出很有条理的解决方案。

于是,人们常常感慨:“原来成功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高不可攀!”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十分有趣的动物--大黄蜂。曾经有许多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社会行为学家,联合起来研究这一种生物。

大黄蜂之所以引起这么多学者的关注,就在它特殊的身体构造。根据生物学的观点,所有会飞的动物,其条件必然是体态轻盈、翅膀十分宽大的;而大黄蜂这种生物,却正好完全相反。它的身躯十分笨重,而翅膀却是出奇地短小。依照生物学的理论,大黄蜂是绝对飞不起来的。

物理学家则强调,大黄蜂身体与翅膀的比例,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看,也是绝对没有飞行的可能的。总之一句话,大黄蜂这种生物,根本是不可能飞得起来的。

然而,事实的情况却是:任何一只正常的大黄蜂都能够自如地飞来飞去!甚至它们飞行的速度并不比其他能飞的昆虫差。这种现象仿佛是大自然和科学家们开的一个很大的玩笑。

最后,社会行为学家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大黄蜂根本不懂“生物学”与“流体力学”。

每一只大黄蜂在成熟之后,本能就让它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飞起来去觅食,否则就必定会活活饿死!这正是大黄蜂之所以能够飞得那么好的奥秘。

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大黄蜂能够接受教育,学了生物学和流体力学,很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身体与翅膀的设计完全不适合飞行,那么,大黄蜂还能够飞得起来吗?

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因为你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事实上,人有许多潜在的能力只有到了紧急情况下才可能发挥出来。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紧急能力是潜伏着的。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念,就一定能将这些潜能发掘出来。

当亨利·福特决定生产著名的v-8型汽车时,他选择制造一组8汽缸型的发动机,并指示工程师们去设计这种发动机。工程师们同意照办,可设计一直都停留在纸上,因为在他们看来,制造8汽缸发动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福特说:“无论如何要生产出来。”

“但是,”他们回答,“这是不可能的!”

“接着干,”福特说,“我需要它,我会拥有它。”

他们只好继续试验,好像受到某种魔力的冲击。通过一年多的辛苦工作,尝试了各种方法,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秘诀。

可见,要想走出“不可能”这一自我否定的阴影,你必须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用信心支撑自己完成在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当然,在灌注信心的同时,你必须了解这些工作为什么被称为“不可能完成”,针对工作中的种种“不可能”,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一定挑战力,如果没有,先把自身功夫做足、做硬,“有了金刚钻,再揽瓷器活儿”。

机遇从创新中来

成功的机遇不会凭空得来,要靠积极的行动去创造。一个无名小卒若想获得成功,就要多一些花心思,多一些努力。但如果他等着别人用银盘子把机会送到他面前,那他只有失望的份。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要靠自己去创造。

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职员加腾信三为了赶去上班,匆匆刷牙,结果牙龈被刷出血来。怒气冲冲的他在上班的路上仍是一肚子的牢骚和不满。

在心头火气平息下去后,他便和几个要好的同事们提及此事,并相约一同设法解决刷牙容易伤及牙龈的问题。

他们想了不少解决牙龈出血的方案,诸如:牙刷毛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慢悠悠地刷牙……效果都不太理想。

他们进一步仔细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底下,发现刷牙毛的顶端并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腾信三想,“把它改成圆形的不就行了!”于是他们着手进行改进。

经过实验,取得实效后,他们正式向公司提出了这项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为圆形。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销路极好,连续畅销10多年之久,销售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0%~40%。加腾信三也由普通伙计晋升为主管,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从加腾信三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没有问题,也就不会有机遇,当然遇到了问题,不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同样也不会有机遇。

同样是刷牙导致牙龈出血,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但却很少人去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机遇不属于他们。而加腾信三既发现了问题,又设法解决了问题,牙刷不好的问题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机遇。

有一位学习声乐的大学生刚刚毕业,被分配到某企业的工会做宣传工作。刚一开始他很苦恼,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工作不对口,他害怕在这里长期干下去会把自己的专业给荒废了。于是他四处活动,想调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中去。可是,几经折腾终未成功。

之后,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并发誓要改变“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况。他找到工会主席,提出了自己要筹建乐队的计划。正好这个企业刚从低谷走出来,扭亏为盈,正向高潮发展,也想大张旗鼓地宣传一下自身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计划。

这回他来了精神,跑基层、录人才、买器具、设舞台、办培训,不出半年,就使乐队初具规模。两年以后,这个企业乐团的演奏水平已威震江湖,堪与专业乐团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江湖中知名度较高的乐队管事。

有没有机会、能否得到机会,关键看你是以何种态度、以何种角度对待身边的环境和你自己。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曾说过:“机会是自己努力造成的,任何人都有机会,只是有些人善于创造机会罢了!”也是在这种信念的鼓励下,卡耐基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化劣势为优势,为他以后寻求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凡成功者,都是善于创造机会的人。他们在有机会时抓住机会,没有机会时就去创造机会。机会是成功的跳板,聪明的人是不会等待“好心人”送机会上门的,而是主动抓住机会,从机会中打捞自己想要的“黄金”。

同类推荐
  • 硬要世界看中我

    硬要世界看中我

    本书与一般成功学书籍的长篇大论的学院式说教方法有所不同,训练方法实用、高效。各个章节语言精炼生动,使读者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轻松地跨人“成功学”之门:从借用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到借助人脉、势力、名人、机会、书籍与口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浅出地演绎了寻找成功的捷径。
  • 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本书讲述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最大的损失,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才没有烦恼。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虛心缺乏智慧。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
  • 名人名言金典2

    名人名言金典2

    名人名言透过历史的风尘,超越国界的阻隔,俨然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对我国当代青年陶冶品性、提高修养、掌握良好的方法、学习名人的奋斗精神等,有着极大的价值和实用性。本书收录了世界着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等各方面卓有成效者的名言5000多条,涉及的古今名人有苏格拉底、尼采、黑格尔、歌德、培根、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迪生、拿破仑、席勒、蒙哥马利等千余人,涉及到的名言包括人生奋斗、志向追求、友谊爱情、伦理道德、婚姻家庭等诸多方面,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朋友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教育作用。
  • 读禅有智慧

    读禅有智慧

    《读禅有智慧》一书构思独特,行文流畅。本书从禅宗的小故事入手,深入浅出,把深奥的禅理讲得通俗易懂,适合每一个读者,特别是对禅宗没有接触过的初学者。作者又是匠心别具,结合深奥的高僧禅诗,使得行文上更具魅力,在阅读的美感上更上一层楼。
  • 28天出口成章

    28天出口成章

    你如何在成功路上舌灿莲花,春风得意。另外还重点对幽默、赞美、口才礼仪、聆听、分寸、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了翔实的论述,并就言与意、口才与成功等关系做了有益的探讨。
热门推荐
  • 琴舞风云系列之冰魄神光

    琴舞风云系列之冰魄神光

    一把魔琴害得他家破人亡,没有爹娘,没有了银两,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过着不是人的生活。幸好老天不欺善人,让他遇上了两个一生都往不了的恩人--海善神僧、铁鬼脸李百变。从此,他的人生有了极大的转机。这十来岁的人生让他经历了从天堂掉下地狱,又从地狱飞上天堂,太玄妙了。十年后,为了报仇,他练就神功,最终为死去的父母雪恨。但是在爱情里他却遇上了难以下手的选择。是听义父母的遗训,还是选择自己的挚爱?有谁可以帮出某测略?
  • 饮清秋

    饮清秋

    时常的生活的我们,按部就班的她们,青春的我们是最好的颜色,看着一样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的烟火呢……
  • 宫心谋:妃以为贵

    宫心谋:妃以为贵

    一朝选入君王侧,从此欢笑是他人。且看女主从新手小白,一步步走入深宫大神。什么皇后皇上,后宫三千人,当初欺我者,定要他付出代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破法成仙

    破法成仙

    自古世人谁人没有影子。任你是神魔,任你是天仙都皆为有影。不过,关于大荒的神灵传说却是始终再流传。古老相传,在大荒之中不止有人族,这里百族林立,有堪比神灵的古战族,有着皇室血脉的九黎神朝,有着血腥的魔族,更有真的神抵。更有神农氏,遂人,有巢式,出没于荒古年间。热血澎湃,激情四射,玉叽子追寻着影子的足迹,揭开了被尘封远久的上古神话。
  • 慕小姐别来无恙

    慕小姐别来无恙

    “你要订婚?”慕黎“嗯!”澜衍晨“为什么?”“她合适”传闻澜衍晨是个行走的冰山,为人很辣,冷酷无情,五年后“我们结婚吧!”澜衍晨“我不合适”慕黎淡淡道婚后紧张的问“黎儿,你去哪?…”慕黎“………我去上厕所”这还是她认识的那个冷冰的男人?简直就是黏皮糖啊
  • 校园鬼忆

    校园鬼忆

    一名已经毕业多年的高中生的在校三年的回忆录。主人公毕业后多年回顾多年前自己在学校的不可思议的灵异事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体元素

    超体元素

    一场承载着地球文明的使者,在这片大地挣扎生存的序幕……承载诡异的元素,毁灭与创造。触及异样的文明,诡异又平凡。越过星海而来,建造时代文明……这是超凡的战争。
  • 余生不盼

    余生不盼

    她是国际超模,有极深的背景,风光无限。却鲜少有人知道,在一个雨夜,她失去了父亲,同时失去了哥哥。可是……不了了之的青春,该找谁来补偿,错的人是谁?又有没有人能够救赎……他和她。她是姜家盼来的孩子,所以叫姜盼;他是江边捡来的弃婴,所以叫江畔。她该怪他么?他该恨谁呢?
  • 薄命是红颜

    薄命是红颜

    历史似乎只是由男人写就的,女人们偶尔参与其中,身影也往往被夹在了缝隙中成了—枚标本或书签。《薄命是红颜》选取了近20位历史上的女名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