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301500000008

第8章 仰视反应:判断内心自我定位的反应

对于比自己强大的事物,人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仰视和敬畏的态度来。尽管在人类发展史上,也出现了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事例,然而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并不足以根除人们骨子里对于高大、强势的仰视心理。

仰视反应,是对自己能力高低、地位差异、胜败预测、优劣定位进行判断后的反应。进化积累的本能,使得人会仰视比自己高大的对象,蔑视比自己矮小的事物;反之,人也会本能地尽量抬高自己的身体以期建立优势,也会在处于劣势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下意识地放低。所以,观察一个人的体态高低,可以判断其内心的自我定位。

居高临下的仰视反应

对于比自己强大的事物,人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仰视和敬畏的态度来。尽管在人类发展史上,也出现了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事例,然而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并不足以根除人们骨子里对于高大、强势的仰视心理。

假如一个人比自己的对手强大,则容易由心底生出满足与轻视,潜意识中的高大至上原则,甚至会让人产生傲慢等反应。

一、充沛的优越感——傲慢

这里的傲慢是由潜意识里的优越感带来的。在傲慢心理的主导下,当事人会持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的条件要比对方好很多,双方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他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与对方进行交流,其态度中包含了不屑与蔑视。

普通程度的傲慢反应头向后仰,下巴抬高,上眼睑自然耷拉下来遮住一半眼球,这是伴随着傲慢情绪而产生出来的动作。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完整的傲慢反应并不常常发生,最常见的一般都只是轻微程度的表现。傲慢反应中,下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位,具有指向功能。并且其指向始终透露出一丝轻蔑和自以为是的高傲。经典的姿势如下:头向后仰,下巴略微抬高,眼睛下视,从整体上而言,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势。这种动作通常适用于很熟的朋友间,或短时间内没有利害关系的点头之交,以及初识的但尚未建立起任何利害关系的人之间的无所谓交流情境中。它使当事人无须费太多力气,便能感觉到良好的掌控程度。程度稍微加深的是再加上一些摇头晃脑、半露犬齿的轻蔑表情。此外,还有一种程度更深的轻蔑意义更浓的傲慢反应,即仰头、抬起下巴,但并不正面朝向对方。这种姿态往往会与挑衅的表情相结合,更强调了轻蔑的程度,刺激力度非常之大。以2010年11月被捕的日本黑社会组织山口组二号人物高山清司的态度最为典型。

由上图可看出,高山清司的下巴是略微上抬,眼睛一边闭着一边呈半睁开半闭合的状态,在这个姿态下的高山清司看起来十分的傲慢,十足的表现出一种不屑的态度。事实上,当警方闯入高山清司家中时,尽管他神态自若,且没有拒绝被捕,但当时的媒体还是根据其当时的反应称其态度十分傲慢。

二、无声的威严——命令

由上级向下级发布的权威性指示,或者由具有正当权威或权利的人所下的特定或日常指示等,通称为命令。与傲慢反应有所区别,下命令的人在客观上高于被命令的对象,而并非之前所提到的自以为是的高人一等。事实上,在上级向下级发布指示或命令时,只需展露出其平和但无声的威严即可,甚少出现傲慢反应。因此发命令时的姿态大多是,脸上比较平静,没有什么表情,眼睛也不是完全睁开,上眼睑也会遮住部分眼球。

电影《教父》中的维托·柯里昂教父对命令这方面的掌握非常到位。在电影中,教父是很绅士的,不轻易发怒,但自有一种慑人的威严,令人不敢直视,这是他的人格魅力。就是这种举重若轻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对御下之道的完美诠释。

三、自我的肯定——自满

除了傲慢,不屑,轻蔑,在没有明显敌对意识或统治意识的情况下,还有一种可能会出现抬头的情况,就是自我满足的时候。自满俗称骄傲,是一种个人自我满足的心态,肯定自我的认知。每个人对于自我的评价与认知都倾向于好的方向,试图找出自己满意的地方来保持心理健康。当外界的评价大于或等于个人的自我评价时,就会直接引发当事人的满意或骄傲情绪。在这种情绪的主导下,当事人会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反映其心理——包括抬头、挺胸、上扬眉毛。而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高大些。

谦卑服从的仰视反应

一、自我定位的降低——低头哈腰

与抬高、壮大自己的抬头恰恰相反的是低头。低头意为降低自己,使自己低于对方,一般是当事人用来表示自己的礼貌、谦逊以及服从。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服从不仅包括诚心诚意地服从,还包括处于劣势下的委屈服从。也就是说,低头虽然意味着自我定位的降低,但其中所要表达的情绪及其程度,还需要结合其他的微反应线索来断定。

前面提到过,低头有表礼貌、谦逊、服从之意。在低头的状态下,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不同,其意义也就有所不同。例如,用低头来表示服从时,脊柱是保持直立的状态,并且具有一定的力度。与之匹配的肢体语言是,面孔朝着斜下方低下,并保持这个状态一定的时间,这时整个人看起来就是一副服从的态势。至于当事人是否真的认同他所接收到的信息,则需再进一步的分析。同样是低头,脊柱直立,其一是头部只稍稍低下,与脊柱间的夹角较小。一般来说,出现这个反应的人,可能是心里不服气,因此用这个姿势来表示其内心的反抗;其二是头部仍旧低下,但与脊柱之间的角度增大,低下的程度更大些。做出这个姿势的人,有可能是犯了错误,因而心怀愧疚。

另外还有一种姿态,也是低头,但与前两种不同。这里低头时的脊柱是弯曲的,甚至带动身体的其他部分也呈现弯曲或者降低的状态。这样的低头姿势通常并不一定完全认可所接受的信息,但也没有反抗的心态,以古代中国的叩首、磕头礼最具代表性。

此外,低头的心理动因可能是为了将脸藏起来。也就说这时的低头并非出于降低自我定位的需要,它更多的是一种逃离反应,最常见的情绪表现为羞与愧。害羞是一种忧虑情绪,它源于行为人对自己的不确定,因而担心对方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减少对自己的关注。当人害羞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低头,试图将自己的脸藏起来以免对方看到。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举动,更使行为人的身体反应和手足无措全然暴露在对方面前。惭愧与害羞相似,也带有忧虑的情绪在里边,但这种忧虑的程度较低。惭愧更多的是因为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或者错误。

在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喝酒碰杯时,酒杯的高低定位取决于个人身份地位的高低。其实这也是仰视反应的一种体现。当酒桌上的人物身份地位有高低之分时,身份较低的人向身份高的人敬酒时往往是用酒杯的杯口去碰对方酒杯的中下部,这几乎成为一条不成文的惯例,无论身份高低都心照不宣地接受了这种身份的定位行为。如果双方之间的差异越大,杯口之间的高低差距也会随之拉开。

二、卑微地巴结奉承——献媚

有时候,出于某种动机,人会刻意做出某种姿态或举动来讨好、迎合他人,或是卑微地巴结、奉承别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献媚”。献媚的人自我降低的程度要比低头的更深一些,它表示当事人对被献媚的对象毫不反抗的追随与服从,虽然这种服从不一定是发自内心的遵从。有一首诗形容献媚者是:

“为讨好别人启齿掀眉,每一个表情都写满了卑微;

为巴结别人强笑或者挥泪,每一根神经都透着虚伪;

没有丈量是非的尺度,只有实用主义的圆规;

在上司面前永远当晚辈,在百姓面前永远当太岁。”

诗歌生动地描述出献媚者的姿态与心理。从古代开始,我国就创造了大量关于献媚姿态的词语,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点头哈腰等均形象地再现了这种形态。

三、腿脚的变化

仰视反应还能从腿和脚的变化中折射出来。我们知道,当人处于小心谨慎的时候,步伐会很小心翼翼,这时候的幅度和频度都会减缓下来,变得很小;而在谦逊之时,双腿会并拢起来,并且向后略退一小步;至于奉承巴结他人时,在现代表现为双腿站得笔直且并拢在一起,而古代的姿势则为自然屈膝,呈下跪的趋势。这样的姿势,我们可以参照宫廷戏中的奴才婢女的动作。尤其是清宫戏,把下级对上级的各种恭敬、谄媚、恐慌、惧怕表现得淋漓尽致,让那些有野心和幻想着自己被别人恭敬的人自我膨胀,得到满足。

如何利用仰视反应体现彼此尊重

彼此尊重的双方,他们的反应不外乎有几种:点头、握手、拥抱、拍照时的站位等,这些都是互相尊重的双方表现出的种种反应。

一、常见的尊重礼节——点头与握手

1.点头

在日常生活中,点头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打招呼方式。从动作的本身来看,点头实际上是低头尊重与顺从的衍变,在时间长度以及动作幅度方面均有所减少。因此,点头的初衷即是对对方的赞同、认可、尊重。行为人及其被认同的对象双方之间并不存在很明显的等级差别。

2.握手

握手,最初并非作为表示双方的礼貌而出现的,而应是为了证明彼此之间都没有手持武器,可以摊开手来放心谈论,不必担心出现无理争斗而危及人身。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握手渐渐变成一件相当微妙的事情。当两个不熟悉的人,彼此间第一次握手时,或许可以得到一些额外的信息。一般地讲,握手可以分为礼节性的握手、平等趋近的握手、有地位差异的握手以及施压性的握手四种。

首先,纯粹礼节性的握手略显中规中矩。一般是在初识的双方首次见面,并且是此前对彼此均不甚了解的时候。礼节性握手的时间短促、力度小、一触即散。如果握手的人为异性,则握手的姿势是只用手指进行浅尝辄止的接触,特别是女性作为主导方或占据优势的时候。这样的握手,表示双方暂时保持绝对的独立,若要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则需要再进一步的接触。

平等趋近的握手适用于双方都对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相互认可甚至是惺惺相惜的人。在握手时可以用整个手掌相握,可以适当地发力,同时上下摇晃。不过这种握手持续的时间依然不会很长。这时候,如果你也接收到来自对方的同等的回馈,则表示对方与你一样都期待着双方进一步的交流,希望两者的关系能够再深入一些。

至于存在地位、身份等差距的握手,假如双方之间的优势差异比较大,则可能会出现明显不对称的行为。明显强势的一方在握手时通常会给对方很平淡的感觉,既不会太用力,握手时间也不会很长,晃动的幅度较小。而与之相比,较为劣势的一方,其表现则恰恰相反。其握手的力度相对大些,为表己方的趋近和尊重会让对方先松手,并且握手的幅度是听凭对方的掌控。假如双方之间的优势差距过大,弱势的一方还可能会不由自主用双手捧握对方的手,或者扶住对方的手臂。根据这些动作的特征,可以判断出你所面对的人,他(她)是如何定位你与他(她)自己的。这有利于你接下来的决策开展。

施压的握手是指握手的人想要通过这个短暂的礼节性动作来进行较量,借此欲突出、强化自己的强势。通常想告知对方自己很强势的那一方,往往会很用力地握手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并在晃动手的同时,带有下压的力道以便突出自己的地位。如果在与人握手时碰到了这种情况,就说明此人内心深处有想要凌驾于你之上的想法。假如一个人心存敌意,可能就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这样的举动来。但是,也不排除握手的人完全是无心之举这个可能。

二、热情的拥抱

拥抱是所有亲近礼节中,一种比较热情的动作。标准的拥抱动作,必须由两个必要条件构成:一是身体的正面,即胸腹面,最大限度地贴在一起,两者的距离已缩至最小;二是手臂搂住对方的身体并向自己的方向用力,做出再进一步缩短彼此间距离的努力。因为拥抱带来身体之间的亲密无间,因此这个展示热情的动作,渐渐演变成一个通用的亲近礼节,并常常被用以表达彼此情感关系上的亲密无间。当然,这里的情感关系并不仅仅适用于男女之间的情爱,还包括其他的感情,诸如亲情、友情等。

正因为拥抱成了通用的礼节,它为人们所使用的范围也逐渐扩展开来。在很多电视剧、电影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那些有过节或者心怀芥蒂的人,会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众目睽睽的公众场合中,刻意拥抱对方,借这个动作以违心地表示他们之间的亲近与和谐。殊不知,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貌合神离。因为这个拥抱是并非出自真心,拥抱的双方内心本就存在间隙,因此他们的动作会显得生硬艰涩而露出明显的破绽来。或许就因为内心的不配合,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貌合神离吧。

同真正的拥抱相似的是,违心的拥抱也是由两个必要的条件构成的:躯干距离和手臂用力,这是违心拥抱的典型特征。下面将这两个典型特征分别进行简单地介绍:

第一种违心的拥抱主要表现在拥抱时身体正面的距离控制。两个人面带笑容走近对方,张开手臂,热情地欢迎彼此。但是,在抱在一起的瞬间,只有肩部和头部是贴在一起,而自胸部以下的部位则没有进一步的接触。可以看出,这是有意与对方拉开距离,因而身体以及腿都移向远离的方向。整个姿态透露出一种距离感,双方内心中真实的矜持或疏远也不言而喻。

至于第二种违心拥抱,则表现为手臂发力将对方拉近自己的力度过轻。通常政要们会面时,若需要拥抱对方,我们能看到他们在拥抱时双方对头、躯干、腿脚的距离控制恰到好处,没有明显的分离痕迹,但双手的拥搂则是点到为止,没有将对方拉近的意思,不过常常会以手轻拍对方的后背以示友好。

由以上两种情况看来,违心的拥抱也不一定是阴险、带有恶意的。它有可能是由拥抱者并不熟悉对方所致,也就是说,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平和、善意的。至于如何判断双方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三、拍照站位的尊重

参加过或者观看过公众活动的人应该知道,领导、嘉宾等在握手寒暄之后,接下来会做的事情就是照相留念了。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告知人们,双方之间的合作是真诚的,前景是美好的,彼此的关系也是亲密、融洽的。拍照时,主角通常是比肩而站,有时甚至是手臂相搂,以肢体的亲近来暗示心理的亲近。

在这里,拍照时的自我定位以及与对方的关系也是一门很讲究的学问。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在这个活动中,主办方是处于自己领地范围内的掌控者,也就是说,主办方在主客方中处于优势地位。所以,身为掌控者的主办方要表示各种热情欢迎,同时也需要采取授予的姿态以便展现各种动作形态。

热烈的欢迎通过两个方面来表达,一是热情握手以表己方诚意;二是给客人留出更多的空间、机会展示他们,通常在是自己的左侧,让客人能够尽可能把身体的正面展示在镜头前面。不过这只是一般的情形,具体情况还是要根据现场情境来决定。

另一方面,握手时,因授予一方通常都是手心向下,而祈求一方则与之相反,为手心向上,因此主人是以自上而下的姿态与客人的手握在一起,客人则多是自下而上迎接主人的手以完成整个握手的动作。整个过程是合作且融洽的。

同类推荐
  • 青年必读-感恩的人生

    青年必读-感恩的人生

    也许有人觉得人生枯乏无味,但如果用一颗真正的感恩的心去体会人生,你会觉得其实你很快乐。
  • 你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

    你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

    本书通过“现象透视、专家评析、走出误区、特别提示”四个部分,针对求职者容易犯的错误,总结、细分出求职道路上的52个误区。
  • 孝心打开幸福门

    孝心打开幸福门

    这是作者从创作出的数百篇作品中遴选出来的故事精品。有的描写了身怀绝技、远走他乡谋生精通鸟语却爱鸟护鸟的奇人;有的深刻揭示了为修葺庙宇化缘世人表现踊跃热情,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昂扬进取、健康向上、温馨可人、精彩纷呈的生活画面。
  •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不变法则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不变法则

    当物质的匮乏已不再困扰我们的今天,心灵的成长便攀升为我们生命的第一要旨。看惯了功名利禄的喧嚣,摆脱了人际的矫饰与煽情,我们迫不及待地为自己的心灵找一处清凉的宿地,让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欲望、我们的灵魂……得到休憩。从此,让自己获得一种提升,以至在更紧张、更严酷的生存较量中,展现更完美、更优秀的自我,实践我们生命的最大价值。
  • 最受青少年感动的2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最受青少年感动的2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热门推荐
  • 与泰戈尔谈恋爱(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与泰戈尔谈恋爱(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短故事)

    源于2008年8月起发表在《祈光》上的固定专栏,六年后重生和延续,继续拼凑那些关于青春和爱的片断。故事里所有男孩都是你,所有女孩都是我,每个故事都是讲我们如何相遇如何恋爱又如何离散。而每一个曾与你共度的当下,都像一首诗,永垂不朽,却又稍纵即逝。喜欢泰戈尔的诗。喜欢简单的恋爱。喜欢明明什么都没有发生,心里却已经惊动。喜欢倦鸟归去留下的空寂。也许是我们糊涂,相忘于江湖。喜欢充满爱意的诗和短章,以及那些青春的恋爱,美得如同诗一般。
  • 开文元年

    开文元年

    穿越到一个时空紊乱的朝代,与以前的历史格格不入,凭着后世的知识,出将入相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星天命

    极星天命

    如果你重生了知道自己居住的星期将会毁灭你会怎么办?是选择当救世主?还是.....(本书大概不会有女主不后宫所以不会写的很狗血之类的。)(因为是放假了所以更新是非常稳定的有一个人看也会写下去的!!!还有是圆自己当作家的梦。)
  • 自绝世开始

    自绝世开始

    穿越到绝世唐门的萧羽,本来也是一个标配的穿越者,只是哪一件的事情发生后,系统离他而去,曾经的顶级武魂也在无法使用,他,从新变会了一个普通人。只是他身旁,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主角们,却是发生了些改变。
  • 天下家

    天下家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在网之下也要好好活着,且看他们之间的爱纠缠。---@某人的回归宴上男孩喝醉了,看着某人逐渐阴沉的脸,众人...男孩突然站起来看着某人,用带着醉意的嗓音说:“你他妈的,喜欢我一下能死啊?”众人!!!只知道第二天一张照片被流传了出来,男孩正跪在沙发上某男的身上---@素颜朝天,滴酒不沾,轻言细语,是她的完美大家闺秀形象,等到他出差,当晚就化了个妆,穿着及膝短裙,绕过保姆,到了酒店门口时,不远处有个男人在车前抽烟,经过他身边,男人抓着她的手“去哪儿啊,我亲爱的老婆。”“我*你...”---@在学院宿舍的小女生,想着今天遇到的人,衬衫袖口干净衣襟整洁,手指修长,手腕上一串佛珠,戴着眼镜,凑上去和他说话都要退避三舍,突然跳起来说:“我一定让他成为我一个人的。”后来某个月黑风高夜晚,小女生可怜巴巴的看着单膝跪在床沿边上的人。抽掉领带,摘取佛珠,除去眼镜,黑眸凝望着她---@雪一样纯白的男孩眉目清冷,安静的在座位上解题,女孩一眨不眨偷看他。众人眼中的他与世俗不接边界的阳春白雪。但当女孩的绯闻男友传的沸沸扬扬时,少年眸子阴沉拉着她的手嗓音喑哑的说:“你只喜欢我一个。”
  • 洛雨痕

    洛雨痕

    在人妖共存的世界,洛雨拥有使人死而复生的能力,她满怀仇恨报复抛弃母亲的狐王,在一步一步走向报复的同时看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邂逅了许多有个性的朋友与敌人。
  • 遇你多欢喜

    遇你多欢喜

    “这个世界上有几十亿人,一个人的一生大约会遇到两千多万人,两个人相遇的概率是几十万分之一,相识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而相爱的概率则低到无法计算。” 看到这句话的余笙忽然很是庆幸,庆幸自己遇到了顾安辰,相识、相知、相爱。 “顾安辰” “嗯在呢” “我给你说过吗?我爱你。” 余笙遇你很是欢喜。 此文温水煮青蛙,各位看官咱们慢慢来。阿易第一次写文,如有不好,请见谅。
  • 死亡回放

    死亡回放

    海军学员夏天在一次偶然的梦里获得了回忆死者过去的能力,并结识了美女警花钟研,在形势越来越紧张的日子里二人的机制勇敢不断破获一起又一起命案,两人也渐渐彼此产生好感,却浑然不知危机的到来。
  • 古韵

    古韵

    一山一林一故人,一城一阁一梦影,隔距万里却因梦而识,而知,而爱,而恨,而悲,而忧,而又相隔万里,等待下一个藤花满树,竹林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