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81500000030

第30章 北宋前期隐逸士风和隐逸文风略论(1)

张仲英

摘要:针对北宋前期士林的隐逸之风大盛的情况,以《宋史·隐逸传》中的隐士为主要标本,兼涉其余,分析其主要特点,枚举其形成原因,并评析隐逸之风在文学上的体现,以期对北宋前期隐逸之风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

关键词:北宋前期;士;隐逸士风;隐逸文风

北宋立国后,皇室秉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推行文官治国,优待文士,士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北宋前期的主流士风经历了由颓废消沉到激越高昂的变化过程,然而在此期间甚至终有宋一朝,隐逸之风在士人中一直长盛不衰,隐逸文风也蔚为大观,形成了堪称独特的隐逸文化。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北宋前期士林隐逸之风盛行的主要特点

(一)人数众多

《宋史·隐逸传》共收两宋时期隐士四十八人,其中约有二十三人为北宋前期人,另书中未有传记但在有传诸人中涉及的隐士还有杨悫、杨璞、田诰、张荛、许勃、韩退、郭京等多人。这当然还不是北宋前期隐士的全部,如着名的隐士潘阆等书中未收。由此可见北宋前期隐逸之风的盛行。苏辙对此现象曾有评论:“昔者承五代之乱,天下学者凋丧,而仕者益寡。虽有良才美士,犹溺于耕田养生之乐,不肯弃其乡间而效力于官事。”社会上出现了“士不求禄,官不充员”的现象,直到真宗咸平年间,仍然是“州县阙多员少”。

(二)身份各异

北宋前期的隐士身份复杂。我们仅以《宋史·隐逸传》中所收的北宋前期23人为代表看一下他们的出身或身份:戚同文为世代儒者之家,种放、李渎、代渊出身官宦家庭,陈抟、徐复曾举进士不第,何群、连庶曾中进士,万适曾任下层官吏,魏野家中世代为农,林逋、高怿、孙侔、章詧出身贫寒且为孤儿,孔旼为孔子46代孙,王樵、张愈、黄曦、周启明、陈烈、刘易、姜潜、邢敦不详,但均少年博学,应为书香门第子弟。另外,还有一些士大夫如前朝的官吏不仕者(陆龟蒙、罗隐、司空图、杜荀鹤等)、在政治斗争中失败或因罪而遭贬谪者(如苏轼)、辞官归隐(如韩世忠)或罢官归隐者(如王安石),等等。由上可见,隐士跨越了各个阶级,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反映了隐逸之风波及之广。

(三)形式纷呈

隐士们隐居的形式各不相同。隐于乡间,如戚同文,居于“闾里”,生平不至京师。魏野“不求闻达。居州之东郊,手植竹树,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他们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大多在乡间多为善行,教化乡里,体现了隐士之“士”的真义。戚同文,“筑室聚徒,请益之人不远千里而至。登第者五六十人”,“纯质尚信义,人有丧者力拯济之,宗族闾里贫乏者周给之。冬月,多解衣裘与寒者。不积财,不营居室……由是深为乡里推服。”陈烈“从学者常数百。贤父兄训子弟,必举烈言行以示之”。隐于林泉,如陈抟,先后隐居武当山、华山、少华山。种放,“山居草舍五六区,啖野蔬荞麦。”林逋“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代渊“晚年日菜食,巾褐山水间。”他们大多息交绝游,以文章学问为业,以徉徜山水为乐。隐于江湖,如杨璞“每乘牛往来郭店,自称东里遗民。尝杖策入嵩山穷绝处”。孙侔“自誓终生不求仕。客居江、淮间”。着名的还有潘阆,遨游于大江南北,放怀湖山,随意吟咏。他们大多四处奔波,远离仕途,与知己往来酬唱,自得其乐。着名的词人柳永一生浪迹,也可以看做是这一类隐士。隐于宗教(见下文“近隐”),隐于官场(见下文“吏隐”)。

(四)非隐隐逸

实际上,还有一些不同形式的隐逸,我们姑且称为非隐隐逸。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类隐。一些士大夫在行为本质上与隐士并无区别。比如一些人爱穿道装、野服、败履,一些士大夫多以“居士”、“处士”、“退士”、“先生”、“山人”、“道人”、“叟”等隐士气和宗教气极重的名称为号,并且经常效仿隐士的徜徉山水、诗酒琴棋等行为。二是近隐。即为僧道之士,和一些客居庙观及信奉宗教与僧道往来较多、亲近佛道的甚至出家的士人。比如“九僧”等人。他们虽然没有称为“隐士”,但行为方式、生活状态、思想倾向及创作风格与隐士所在多同。三是吏隐。即所谓的“中隐”,即士大夫担任官职,公事之余,流连于园林之间,既得隐逸之趣,又可以得出仕之益,“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与隐者同”。于是,士大夫中兴起造园之风,营山造水,种竹养鹤。如李建中“尤爱洛中风土”,前后三次请求掌西京留司御史台。他在洛阳,筑园号“静君”,喜欢游山玩水,题咏自称“岩夫民伯”。四是心隐、羡隐。主要是指一些士大夫并无“形隐”,即形式上的隐居,但从其创作和言论中可以看出,其心境充溢着隐逸情调,或者向往隐居生活。比如梅尧臣、苏轼等。王禹偁自承“平生诗句多山水”,寇准更是与隐逸之士往来赠答,其自身也是“晚唐体”诗歌流派的重要作家。五是间隐。即一些官员由于仕途的起落,退即隐,进即仕,或者在出仕前、致仕后有过隐居的经历,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反映了士人在“隐”与“仕”之间的矛盾和摇摆。

二、北宋前期士林隐逸之风形成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为士人的隐逸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官方和民间的尊隐传统对隐逸行为起了导向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不断地积淀、丰富和完善中,形成了尊隐传统。经过商周、春秋、魏晋等隐逸高峰期,产生了微子、箕子、商山四皓、老莱子、颜回、伯夷、叔齐、诸葛亮、陶渊明、范蠡等着名隐士,这些隐逸明星的号召作用,再加上李白、苏轼等一代代的文化巨擘不遗余力的致敬,隐逸传统不断得到强化,在文人的意识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隐逸文化。比如,很多历史古迹,如子陵滩、桃花源;风俗习惯,如寒食节。再如大多朝代修史时,都会专设隐逸章节,都是对隐逸文化的弘扬。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无论是孔孟,还是老庄等,他们的思想都有隐居的内容,孔子所谓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所谓的“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甚至庄子、老子、墨子等本身就是隐逸之人。尤其是道家哲学基本上就是隐逸哲学。这样,可以隐居的理由很多,只要符合其中的某一些,就可以隐逸不出。这就为士人的隐逸思想和行为提供了理论根据。

虽然从古至今,统治者都把“野无遗贤”作为统治的最高目标,但是事实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尊重隐士便成为“德政”的一个标志。隐士不问政治,也不会对统治构成威胁,既可以用隐士点缀太平,又可以借隐士教化百姓、激励风俗,有利于统治。事实上北宋的许多隐士也起到了教化、纯正风俗的作用。所以,历代君王大都有意识地继承了“尊隐”的传统。北宋皇帝也是这样,征召隐士、封赠名号、赏赐财物的现象不绝于书。如李渎、魏野、陈抟、林逋等都接受过征召或赏赐。这当然对隐逸的行为是一种很大的激励。在中国神话甚至民间传说中,隐士一直受到推崇,比如许由、巢父等。可能因为大多隐士行为、志向、风骨、言语等某一方面都有特别之处,引起了百姓的向往和追慕,他们的许多轶事和传说都受到民间的传诵和推崇,这实际上也对士大夫的隐逸行为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宋代的理学要求人们注重精神境界,清心寡欲,以静养心,很多方面与隐逸之风暗合。于是,一些信奉理学的人受此影响走上了隐居的道路。

(二)朝代更替,社会动荡,政治斗争,天下无道等原因,构成了部分士人隐居的外部条件

一些士人在由五代入宋朝代更替之时,看到士人在五代的不良境遇,心有余悸,观望、徘徊,不愿入仕。而入宋后,尽管朝廷优待文人,但仍然把文人看做附庸,进行各种形式的控制,所以文士同样面临着动辄得咎的环境。尤其北宋的党争是相当激烈的,士人官吏中的相当一部分比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都是经历坎坷,几经贬谪,锐意尽失。政治斗争失败,人生起起落落,都会在士人敏感的心灵上造成影响,使他们容易忧谗畏讥,明哲保身。而“屏迹绝交游,则流辈不能加其是非;摄人心入虚无,则鬼神不能窥其征兆;退藏于密,故几于道”。正是明哲保身的思想。北宋也出现过政治昏庸、奸臣当道的时候,于是,孔子的“天下无道则隐”就引起了士人的共鸣和践行。

(三)崇尚自由、性爱山水、淡泊名利或者受宗教思想的影响,宁愿避居山林修身养性或钻研学问,是一些士人隐居不仕的思想根源

一些士人具有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追求自由,崇尚田园生活,“性本爱丘山”的品质。如许洞“所居唯植一竹,以表特立之操”。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娶,所居多植梅畜鹤,因而有“梅妻鹤子”之称。一些士人因为种种原因,亲近佛道,甚至皈依宗教。余贵林先生概括得很好:一是因政治高压而皈依宗教,二是以学禅为谈柄,无聊生活的点缀,三是害怕死亡和失去财富等,四是因仕途不畅,五是厌世。实质上是过上了隐逸的生活。还有一些士大夫,因为北宋重文轻武,文人中享乐之风盛行,他们感到了声色犬马后的空幻和虚无,而且经历世事变换,感到贫富无定势,贵贱如飞花的不稳定感,在佛道义理中寄托身心。

一些士人品性高尚,追慕圣人之道,为了不受干扰地修身养性,就避居田园,或者寄情山水,以此砥砺身心。有的士人致力于学问,隐居不出,摒除杂念,钻研考证,着书立说,授徒讲学,传播文化。如万适“不求仕进,专以着述为务,有《狂简集》百卷、《雅书》三卷、《志苑》三卷、《雍熙诗》二百首、《经籍挞科讨论》计四十卷”。戚同文、种放、黄曦、周启明、代渊、章詧、邓考甫、张举、刘愚等皆是着述较多的隐士。

同类推荐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总有一个故事点亮你心中的灯火,在水格诚挚、温暖而治愈的文字中,幸福从孤独中开出了花。
  • 树的呓语

    树的呓语

    “我允许它的存在,我说不出为什么。我喜欢摇摆的宁静,钟的安详。它的摆动暗合着我的心跳。我一直愿意,把它摆放在内心的神殿,我要让神圣,敬畏,忏悔,光亮,尘埃,呼吸,脚步声同时存在着……”。这本诗集蕴含着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倾听,优美的文字里,融入了细腻的情感。
  •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

    从前没有情人节,那时的爱情却似乎更加简单纯粹,也格外浓烈。那个时代的爱情,通常是源于手写的情书,一支笔,几张雅致的信纸,再将一股浓浓的深情流经笔端化作墨迹,化作一个个溢满爱意的文字,便造就了一封情意缠绵的情书。而五四时期的情书更是因其肆无忌惮的缱绻缠绵,让第三者读来要掉一地鸡皮疙瘩。其中的痴、傻、肉麻、撒娇是中国人压抑了两千年热情井喷般地爆发。历数中国文坛,这样的代表性人物更是繁若星汉,鲁迅和许广平、巴金与萧珊的,徐志摩和数位红颜,沈从文和张兆和……这些情书或狂热直白、或真挚朴素、或诙谐幽默。它们记录这些爱人间真挚的情感,也一再提醒我们那早已模糊的爱情原本的模样。
  • 徐迅散文年编:秋山响水

    徐迅散文年编:秋山响水

    本书为徐迅散文年编第四卷,收入了作者1985到2000年创作的一百余篇散文随笔,其中以有写景、忆人、读书、追怀往事、怀念故乡为主题的作品,以及为他人撰写的序言及书评文字。文字清新温暖、朴素清新,写景的趣味盎然,抒怀的深刻隽永,导向积极,记录与友人交往的文字可见作者亲切真挚的为人。
  • 中国现代作家评价机制的生成及演变

    中国现代作家评价机制的生成及演变

    本书主要探讨中国现代作家评价机制的生成及演变以及导致这种生成及演变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文化权威、政治权威和市场权威。本课题既面向现代文学,同时又超越现代文学。对影响中国现代作家评价的多种因素均加以考察。
热门推荐
  • 我在超能力班级做拖油瓶的日常

    我在超能力班级做拖油瓶的日常

    超能力学院在全国被定为超能力者最向往的地方,而我一个毫无超能力者在全年级最好的班级做拖油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浮归尘

    浮归尘

    “莫浮,你知道天上北斗星都叫什么吗?”“不知道,我初中又不是学天文的。”“那你自己去查吧。”“查到了,有奖励不?”“不好意思,没有!”“肖尘,你!”……“肖尘,这是你欠我的。”莫浮脸上露出冷笑,一股寒气直接打进肖尘身体里“从今以后,我们再不是兄弟,你,就带着我的痛苦,活下去吧,哈哈哈哈。”
  • 破镜谋杀案(克里斯蒂侦探小说)

    破镜谋杀案(克里斯蒂侦探小说)

    一分钟之前,无聊的希瑟·巴德科克还在和她的电影偶像——迷人的玛丽娜·格雷格闲聊。一分钟后,希瑟就突然感到体内某种剧毒正在发作。可是,那致命的毒药水本来是要致谁于死地?玛丽娜那呆滞的表情表明她目睹了极其可怕的事。但当人们试图搜寻重要物证时,简·马普尔小姐却进行一项与众不同的调查——对人性的探究。
  • 就算在异世界也不会无所事事

    就算在异世界也不会无所事事

    古森育灵,人世硕大。记忆的碎片,重锻的真相。“为什么...无论哪里...都一样,还要继续下去...吗?.......”“喂!等等,等等!说你呢!跑什么!?”“既然见到了还不快给本作者行礼!好好的给本王跪拜!”—————作者是蠢萝莉.jpg
  • 拔剑指山河

    拔剑指山河

    南宋初期,宋高宗为抵抗金国,向百姓征兵,导致苏家牺牲了家主与长子。苏家独女为报家仇,拜师习武,女扮男装,踏上复仇之路。后遇到霜音阁阁主云落尘和军师陆谨泽,展开一段江湖上的爱恨情仇。“你没有底线的吗?”“别说我没有底线,只不过,我们的底线不同罢了。”我的底线,是你。“你可有什么愿望?”“走遍天下。”身边有你。
  • 随锦集

    随锦集

    有的故事是想象,有的故事是生活随笔,各有各的不同。也各有各的情感和哲理。
  • 封仙道骨

    封仙道骨

    这是一个修真大世界!上有六大仙宗,十二大上宗占据着天地间大量灵气下有无数宗门苟延残喘上古时期,一场大战爆发,林宇陷入沉睡近代,林宇苏醒,却发现肉身已被道貌岸然的八人夺取,其中六人被世人敬为老祖为了修仙界,这确实是道理,欠了东西要还,这更是大道理于是林宇踏上征途
  • 异能纪元之缘起

    异能纪元之缘起

    星际骤变,生命新奇点即将爆发,地球异能纪元悄然降临,或拯救世界,或毁灭世界,或平庸无为,仅在一念之间!该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努力地贴近生活,努力地创造思考的价值和文学上的价值,并独创性地开发了与国外不同的异能发源体系,兼具一定的科学幻想和趣味。
  • 与神混在一起的日子

    与神混在一起的日子

    校长鸿钧是个一言不合就飙车的变态大叔,副校长混鲲是个喜欢兽耳萝莉控,风纪委员长女娲是个腹黑抖S,通天和元始两个相爱相杀攻受不明,还有一个恐怖分子太上到处搞爆炸,唯一正常的信息部部长陆压还常年不在校。其他穿越者就是炫酷狂拽吊炸天,换到老子这里就是各种逗逼挨皮鞭啊!神啊,来救救我啊!等等......这群二货不就是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