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92100000021

第21章 杂着(1)

舜命其臣而敕戒之,未有不让者焉,至于夔,则独无所让,而又称其乐之和美者,何也?夫禹、垂、益、伯夷、龙,皆新命者也,故畴于众臣而后命之,而皆有让矣。弃、契、皋陶、夔当是时,盖已为是官,因命是五人者而敕戒之焉耳,故独无所让也。孔氏曰禹、垂、益、伯夷、夔、龙皆新命者,盖失之矣。圣人之聪明虽大过于人,然未尝自用聪明也,故舜之命此九人者,未尝不咨而后命焉,则何独于夔而不然乎?使夔为新命者,则何称其乐之和美也?使夔之受命之日已称其乐之和美,则贤人之举措亦少轻矣。孔氏之说,盖惑于“命汝典乐”之语尔。夫“汝作司徒”、“汝作士”之文,岂异于“命汝典乐”之语乎?且所以知其非新命者,盖舜不畴而命之,而无所让也。舜之命夔也,亦无所畴,夔之受命也,亦无所让,则何以知其为新命乎?

夫击石拊石,而百兽率舞,非夔之所能为也,为之者,众臣也;非众臣之所能为也,为之者,舜也。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禹以宅百揆也。民窘于衣食,而欲其化而入于善,岂可得哉,故命弃以为稷也。民既富而可以教矣,则岂可以无教哉,故次命契以为司徒也。既教之,则民不能无不帅教者,民有不帅教,则岂可以无刑乎,故次命皋陶以为士也。此皆治人之所先急者,备矣,则可以治末之时也。工者,治人之末者也,故次命垂以为共工也。于是治人之事具,则宜及于鸟兽草木也,故次命益以为虞也。夫其所以治,至于鸟兽草木,则天下之功至矣,治天下之功至,则可以制礼之时也,故次命伯夷以为典礼也。夫治至于鸟兽、草木,而人有礼以节文之,则政道成矣,可以作乐以乐其成也,故次命夔以为典乐也。借使禹不能总百揆,稷不能富万民,契不能教,皋陶不能士,垂不能共工,伯夷不能典礼,然则天下乱矣。天下乱,而夔欲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其可得乎?故曰为之者众臣也。使舜不能用是众臣,则是众臣亦不能成其功矣,故曰非众臣之所能为也,为之者,舜也。夫夔之所以称其乐之和美者,岂以为伐耶?盖以美舜也。孔子之所谓“将顺其美”者,其夔哉!

鲧说

尧咨孰能治水,四岳皆对曰:“鲧。”然则在廷之臣可治水者,惟鲧耳。

水之患不可留而俟人,鲧虽方命圮族,而其才则群臣皆莫及,然则舍鲧而孰使哉?当此之时,禹盖尚少,而舜犹伏于下而未见乎上也。夫舜、禹之圣也,而尧之圣也,群臣之仁贤也,其求治水之急也,而相遇之难如此。后之不遇者,亦可以无憾矣。

三圣人

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之为名,道之极、德之至也。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此大贤者之事也。贤者之事如此,则可谓备矣,而犹未足以钻圣人之坚,仰圣人之高,以圣人观之,犹太山之于岗陵,河海之于陂泽,然则圣人之事可知其大矣。《易》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此盖圣人之事也。德苟不足以合于天地,明苟不足以合于日月,吉凶苟不足以合于鬼神,则非所谓圣人矣。

孟子论伯夷、伊尹、柳下惠,皆曰圣人也,而又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夫动、言、视、听,苟有不合于礼者,则不足以为大贤人,而圣人之名非大贤人之所得拟也,岂隘与不恭者所得僭哉?

盖闻圣人之言行不苟而已,将以为天下法也。昔者,伊尹制其行于天下,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伊尹之心者,由是多进而寡退,苟得而害义,此其流风末俗之弊也。圣人患其弊,于是伯夷出而矫之,制其行于天下,曰:“治则进,乱则退,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伯夷之心者,由是多退而寡进,过廉而复刻,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圣人又患其弊,于是柳下惠出而矫之,制其行于天下,曰:“不羞污君,不辞小官,遗逸而不怨,厄穷而不悯。”而后世之士多不能求柳下惠之心者,由是多污而寡洁,恶异而尚同,此其流风末世之弊也。此三人者,因时之偏而救之,非天下之中道也,故久必弊。至孔子之时,三圣人之弊,各极于天下矣,故孔子集其行而制成法于天下,曰:“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可以仕则仕,可以处则处。”然后圣人之道大具,而无一偏之弊矣。其所以大具而无弊者,岂孔子一人之力哉,四人者相为终始也。故伯夷不清不足以救伊尹之弊,柳下惠不和不足以救伯夷之弊。圣人之所以能大过人者,盖能以身救弊于天下耳,如皆欲为孔子之行而忘天下之弊,则恶在其为圣人哉?

是故使三人者当孔子之时,则皆足以为孔子也,然其所以为之清、为之任、为之和者,时耳,岂滞于此一端而已乎?苟在于一端而已,则不足以为贤人也,岂孟子所谓圣人哉?孟子之所谓隘与不恭,君子不由者,亦言其时尔。且夏之道岂不美哉,而殷人以为野,殷之道岂不美哉,而周人以为鬼,所谓隘与不恭者,何以异于是乎?

当孟子之时,有教孟子枉尺直寻者,有教孟子权以援天下者,盖其俗有似于伊尹之弊时也。是以孟子论是三人者,必先伯夷,亦所以矫天下之弊耳。故曰圣人之言行,岂苟而已,将以为天下法也。

伯夷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

周公

甚哉,荀卿之好妄也!载周公之言曰:“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千有余人。”是诚周公之所为,则何周公之小也!

夫圣人为政于天下也,初若无为于天下,而天下卒以无所不治者,其法诚修也。故三代之制,立庠于党,立序于遂,立学于国,而尽其道以为养贤教士之法,是士之贤虽未及用者,而固无不见尊养者矣。此则周公待士之道也。诚若荀卿之言,则春申、盂尝之行,乱世之事也,岂足为周公乎?且圣世之事,各有其业,讲道习艺,患日之不足,岂暇于游公卿之门哉?彼游公卿之门,求公卿之礼者,皆战国之奸民,而毛遂、侯嬴之徒也。荀卿生于乱世,不能考论先王之法,着之天下,而惑于乱世之俗,遂以为圣世之事亦若是而已,亦过也。且周公之所礼者,大贤与,则周公岂唯执贽见之而已,固当荐之天子,而共天位也。如其不贤,不足与共天位,则周公如何其与之为礼也?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周公亦可谓愚也。

又曰:“仰禄之士犹可骄,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夫君子之不骄,虽暗室不敢自慢,岂为其人之仰禄而可以骄乎?

呜呼!所谓君子者,贵其能不易乎世也。荀卿生于乱世,而遂以乱世之事量圣人。后世之士,尊荀卿以为大儒而继孟子者,吾不之信矣。

季子

先王酌乎人情之中以制丧礼,使哀有余者俯而就之,哀不足者企而及之。哀不足者,非圣人之所甚善也,善之者,善其能勉于礼而已。

延陵季子,其长子死,既封而号者三,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礼,其合矣乎。”夫长子之丧,圣人为之三年之服,盖以谓父子之亲,而长子者为亲之后,人情之所至重也。今季子三号遂行,则于先王之礼为不及矣。今论者曰:当是之时,季子聘于齐,将君之命。若夫季子之心,则以谓不可以私义而缓君命,有势不得以两全者,则当忍哀以徇于尊者之事矣。今将命而聘,既聘而反,遂少缓而尽哭之哀,则于事君之义岂为不足而害于使事哉?君臣父子之义,势足以两全而不为之尽礼也,则亦薄于骨肉之亲而不用先王之礼尔。其言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所不之矣。”夫骨肉之复于土,魂气之无不之,是人情之所哀者矣。君子无所不言命,至于丧则有性焉,独不可以谓命也。昔庄周丧其妻,鼓盆而歌;东门吴丧其子,比于未有。此弃人齐物之道,吾儒之罪人也。观季子之说,盖亦周、吴之徒矣。父子之亲,仁义之所由始,而长子者继祖考之重,故丧之三年,所以重祖考也。今季子不为之尽礼,则近于弃仁义、薄祖考矣。

孔子曰:“丧事不敢不勉也。”又曰:“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临人之丧而不哀,孔子犹以为不足观也,况礼之丧三年者乎?然则此言宜非取之矣。盖记其葬深不至于泉,敛以时服,既葬而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孔子之称之,盖称其葬之合于礼尔。独称葬之合于礼,则哀之不足可知也。卫有送葬者,夫子观之,曰:“善哉,此可以为法矣!”若此,则夫子之所美也。圣人之言辞隐而义显,岂徒然哉?学者之所不可不思也。

子贡

予读史所载子贡事,疑传之者妄,不然子贡安得为儒哉?夫所谓儒者,用于君则忧君之忧,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当尧之时,天下之民患于洚水,尧以为忧,故禹于九年之间三过其门而不一省其子也。回之生,天下之民患有甚于洚水,天下之君忧有甚于尧,然回以禹之贤,而独乐陋巷之间,曾不以天下忧患介其意也。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所遇之时则异矣。盖生于禹之时而由回之行,则是杨朱也;生于回之时而由禹之行,则是墨翟也。故曰贤者用于君则以君之忧为忧,食于民则以民之患为患,在下而不用于君则修其身而已,何忧患之与哉?夫所谓忧君之忧、患民之患者,亦以义而后可以为之谋也;苟不义而以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贤者亦耻为之矣。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鲁,坟墓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因行,说齐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国由是交兵,或强,或破,或乱,或霸,卒以存鲁。观其言,迹其事,乃与夫仪、秦、轸、代无以异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所以知传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穷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二也。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为谋之义哉?借使有忧患为谋之义,则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子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义,然孔子之贤弟子也。孔子之贤弟子之所为固不宜至于此,矧曰孔子使之也。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子贡虽好辩,讵至于此邪?亦所谓毁损其真者哉!

三不欺

昔论者曰:君任德,则下不忍欺;君任察,则下不能欺;君任刑,则下不敢欺,而遂以德察刑为次。盖未之尽也。

此三人者之为政,皆足以有取于圣人矣,然未闻圣人为政之道也。夫未闻圣人为政之道,而足以有取于圣人者,盖人得圣人之一端耳。且子贱之政使人不忍欺,古者任德之君宜莫如尧也,然则兜犹或以类举于前,则德之使人不忍欺岂可独任也哉?子产之政使人不能欺,夫君子可欺以其方,故使畜鱼而校人烹之,然则察之使人不能欺岂可独任也哉?西门豹之政使人不敢欺,夫不及于德而任刑以治,是孔子所谓“民免而无耻”者也,然则刑之使人不敢欺岂可独任也哉?故曰此三人者未闻圣人为政之道也。

同类推荐
  •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自己为半个台湾人,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远不止他一人。本书选取了胡适、傅斯年、方东美、南怀瑾等一批国学大师,主要讲述他们1949年离开大陆去往台湾之后的人生经历。有家不能回,有亲不相见,他们只能在故纸堆了寻求慰藉,读者在了解他们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之时,也可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无奈。
  • 辛弃疾:从来诗剑最风流

    辛弃疾:从来诗剑最风流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一生波澜起伏,他抱忧国爱民之心,寄豪情于辞章之间,格调激昂而情致沉练,以诗入词,存世词作颇多。他师法于古诗,壮心激昂,其豪放之词曲律清扬,含蕴高古,风流豪俊又不失婉约之致,南宋飘摇风雨之路,他踽踽独行。本书赏析稼轩词之风格特色,点拨南宋之昔世烟云,以抒情的笔调写出辛弃疾剑胆琴心、词意纵横之间的傲然而立之风骨,结合宋词的创作技法等方面探究,写出词人的传奇一生。
  • 大国诸侯

    大国诸侯

    客观地说,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段历史,再也不会像先秦那样充满智慧的火花,一个可以追忆但却不可以超越的时代,那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却绕不开的时代。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热门推荐
  • 顿悟

    顿悟

    人有时候很奇怪,我们急于成长,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人生在世,谁能不苦?唯有顿悟人生之苦,才能化苦为甜,活一世洒脱幸福。人生虽苦,但苦有苦的味道,悟开了,苦也是甜;生活虽平淡,但淡也有淡的风采,平淡也是幸福。带着精神的枷锁,注定走不出心灵的囚室,背着过于沉重的包袱,注定游不过命运的大江大河。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苦苦执着,为何不肯坐下顿悟,立地欢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让身体不再荒凉

    让身体不再荒凉

    妈生下我的时候,我很丑,头发黄黄,又瘦又小。妈说:“这么丑的妮子,又这么小,能养活吗?给人家吧。”娘说“说什么傻话,恁不要俺要。”从此,我便有了娘。都说傻有傻福,丑有丑福,有了娘或许就是我福气的开始……
  • 斗神传之阴阳乱

    斗神传之阴阳乱

    本文无cp。本应飞升的司陆飞到了现代,痴痴傻傻的进了道观,于是开启了开了挂的修行历程!他遇到了严纠伦,和尚端不诉,美女朱砂还养了一只小狐狸。在处理各种怪事的路上,司陆发现他们五个人的相遇绝非偶然!在寻找神器的路上,每一个故事,每一条线索都密切的跟五人有关。是谁蓄意让五人小组相遇?又是谁阻碍他们寻找神器的道路?唯一的优点:不弃坑!不弃坑!不弃坑!
  • 父亲的乡村

    父亲的乡村

    本丛书精选几位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作品,集结成册,力求打造一套极具文学价值、审美价值的文化丛书。书中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这是文人们记忆中的故土、记忆中的乡村,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本书是一本饱含作者们对故乡的人和事浓浓的思念之情的文集,文字中渗透着作者的情思。
  • 追魂夺命刀

    追魂夺命刀

    明成化年间,宦官专政朝堂灰暗、民不聊生,宪宗皇帝朱见深宠信宦官,在东厂之外再设西厂,东、西两厂挟锦衣卫,监视百官大太监汪直权倾朝野,百官只要不附逆阉党者,多被杀害,一时间政局灰暗,江山震荡。浙江布政使刘福为官刚正,不愿与阉党同流合污,多次力柬皇帝撤销西厂,并罗列了汪直等宦官阉党的数十条罪证,但是阉党势大,刘福的上书不但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却被阉党所嫉恨。随即刘福被东、西两厂联手陷害……在阉党抄刘福的家之时,刘福五岁的儿子刘士臣被杭州巡城指挥都使燕月飞冒死救出,而刘福一家除了刘士臣之外,尽数被杀,忠臣惨死……接着东、西两厂挟锦衣卫对燕月飞围追堵截,在五云山上,燕月飞终于被围……
  • 路人甲的超级舰队

    路人甲的超级舰队

    主角路人甲因为在家玩《家园2》的时候吐了个槽,然后就得到【超级舰队系统】,然后就穿越了,然后故事就开始了。这是一本不怎么正经的故事书,内容十分的有趣。
  • TFBOYS之偶的世界你不懂

    TFBOYS之偶的世界你不懂

    她的成绩一直都是全校第一。随着年龄的增加,烦恼事越来越多,她因此性格变得越来越孤癖。因此人们觉得她很冷,不愿意跟她交往。其实她是多重性格的,只要有人和她玩得好是符合性格的,她就会漏出她的多重性格。直到她转到修兰学院,遇到了“他”,这世界因此而改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敬请期待吧!
  • 斗罗2恶魔斗罗

    斗罗2恶魔斗罗

    双生武魂恶青龙,会和霍雨浩还有王东一起成神,反正吊炸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