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92100000023

第23章 杂着(3)

“然则‘上智与下愚不移,’有说乎?”曰:“此之谓智愚,吾所云者,性与善恶也。恶者之于善也,为之则是;愚者之于智也,或不可强而有也。伏羲作《易》,而后世圣人之言也,非天下之至精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孔子作《春秋》,则游、夏不能措一辞。盖伏羲之智,非至精至神不能与,惟孔子之智,虽游、夏不可强而能也,况所谓下愚者哉。其不移明矣。”

或曰:“四子之云尔,其皆有意于教乎?”曰:“是说也,吾不知也。圣人之教,正名而已。”

性说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吾是以与孔子也。韩子之言性也,吾不有取焉。然则孔子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何说也?曰:习于善而已矣,所谓上智者;习于恶而已矣,所谓下愚者;一习于善,一习于恶,所谓中人者。上智也、下愚也、中人也,其卒也命之而已矣。有人于此,未始为不善也,谓之上智可也;其卒也去而为不善,然后谓之中人可也。有人于此,未始为善也,谓之下愚可也;其卒也去而为善,然后谓之中人可也。惟其不移,然后谓之下愚,皆于其卒也命之,夫非生而不可移也。

且韩子之言弗顾矣,曰:“性之品三,而其所以为性五。”夫仁、义、礼、智、信,孰而可谓不善也?又曰:“上焉者之于五,主于一而行之四;下焉者之于五,反于一而悖于四。”是其于性也,不一失焉,而后谓之上焉者,不一得焉,而后谓之下焉者。是果性善,而不善者,习也。

然则尧之朱、舜之均、瞽瞍之舜、鲧之禹、后稷、越椒、叔鱼之事,后所引者皆不可信邪?曰:尧之朱、舜之均,固吾所谓习于恶而已者;瞽瞍之舜、鲧之禹,固吾所谓习于善而已者。后稷之诗以异云,而吾之所论者常也。《诗》之言,至以为人子而无父,人子而无父,犹可以推其质常乎?夫言性,亦常而已矣;无以常乎,则狂者蹈火而入河,亦可以为性也。越椒、叔鱼之事,徒闻之左丘明,丘明固不可信也。以言取人,孔子失之宰我;以貌,失之子羽。此两人者,其成人也,孔子朝夕与之居,以言貌取之而失。彼其始生也,妇人者以声与貌定,而卒得之,妇人者独有过孔子者邪?

命解

先王之俗坏,天下相率而为利,则强者得行无道,弱者不得行道;贵者得行无礼,贱者不得行礼。孔子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陈、蔡大夫恶其议己,率众而围之,此乃所谓不得行道也。公行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出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说。孟子曰:“我欲为礼也。”方是时,不独右师不说,凡与右师言者盖皆不说也,此乃所谓不得行礼也。然孔子不以贱而离道,孟子不以弱而失礼,故立乎千世之上而为学者师。右师、陈、蔡之大夫卒亦不得伤焉,以其有命也。

今不知命之人,刚则不以道御之,而曰:“有命焉,彼安能困我?”由此则死乎岩墙之下者犹正命也。柔则不以礼节之,而曰:“不出,惧及祸焉。”由此则是贫贱可以智去也。夫柔而不以礼节之,刚而不以道御之,其难免一也,故《易·旅》之初六与上九同患。悲夫!离道以合世,去礼以从俗,苟命之穷矣,孰能恃此以免者乎?

礼乐论

气之所禀命者,心也。视之能必见,听之能必闻,行之能必至,思之能必得,是诚之所至也。不听而聪,不视而明,不思而得,不行而至,是性之所固有,而神之所自生也,尽心尽诚者之所至也。故诚之所以能不测者,性也。贤者,尽诚以立性者也;圣人,尽性以至诚者也。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形者,有生之本。故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生。能尽性者,至诚者也;能至诚者,宁心者也;能宁心者,养气者也;能养气者,保形者也;能保形者,养生者也;不养生不足以尽性也。生与性之相因循,志之与气相为表里也。生浑则蔽性,性浑则蔽生,犹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也。先王知其然,是故体天下之性而为之礼,和天下之性而为之乐。礼者,天下之中经;乐者,天下之中和。礼乐者,先王所以养人之神,正人气而归正性也。是故大礼之极,简而无文;大乐之极,易而希声。简易者,先王建礼乐之本意也。

世之所重,圣人之所轻;世之所乐,圣人之所悲。非圣人之情与世人相反,圣人内求,世人外求,内求者乐得其性,外求者乐得其欲,欲易发而性难知,此情性之所以正反也。衣食所以养人之形气,礼乐所以养人之情也。礼反其所自始,乐反其所自生,吾于礼乐见圣人所贵其生者至矣。世俗之言曰“养生非君子之事”,是未知先王建礼乐之意也。

养生以为仁,保气以为义,去情却欲以尽天下之性,修神致明以趋圣人之域。圣人之言,莫大于颜渊之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则仁之道亦不远也。耳非取人而后聪,目非取人而后视,口非取诸人而后言也,身非取诸人而后动也,其守至约,其取至近,有心有形者皆有之也。然而颜子且犹病之,何也?盖人之道莫大于此。非礼勿听,非谓掩耳而避之,天下之物不足以干吾之聪也;非礼勿视,非谓掩目而避之,天下之物不足以乱吾之明也;非礼勿言,非谓止口而无言也,天下之物不足以易吾之辞也;非礼勿动,非谓止其躬而不动,天下之物不足以干吾之气也。天下之物岂特形骸自为哉?其所由来盖微矣。不听之时,有先聪焉;不视之时,有先明焉;不言之时,有先言焉;不动之时,有先动焉。圣人之门,惟颜子可以当斯语矣。是故非耳以为聪,而不知所以聪者,不足以尽天下之听,非目以为明,而不知所以明者,不足以尽天下之视。聪明者,耳目之所能为;而所以聪明者,非耳目之所能为也。是故待钟鼓而后乐者,非深于乐者也;待玉帛而后恭者,非深于礼者也。蒉桴土鼓,而乐之道备矣;燔黍捭豚,污尊掔饮,礼既备矣。然大裘无文,大辂无饰,圣人独以其事之所贵者何也?所以明礼乐之本也。故曰礼之近人情,非其至者也。

曾子谓孟敬子:“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观此言也,曾子而不知道也则可,使曾子而为知道,则道不违乎言貌辞气之间,何待于外哉?是故古之人目击而道已存,不言而意已传,不赏而人自劝,不罚而人自畏,莫不由此也。是故先王之道可以传诸言、效诸行者,皆其法度刑政,而非神明之用也。《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去情却欲而神明生矣,修神致明而物自成矣,是故君子之道鲜矣。齐明其心,清明其德,则天地之间所有之物皆自至矣。君子之守至约,而其至也广;其取至近,而其应也远。《易》曰:“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变化之应,天人之极致也。是以《书》言天人之道,莫大于《洪范》,《洪范》之言天人之道,莫大于貌、言、视、听、思。大哉,圣人独见之理、传心之言乎,储精晦思而通神明!

君子之所不至者三: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不失足于人。不失色者,容貌精也;不失口者,语默精也;不失足者,行止精也。君子之道也,语其大则天地不足容也,语其小则不见秋毫之末,语其强则天下莫能敌也,语其约则不能致传记。圣人之遗言曰“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盖言性也。大礼性之中,大乐性之和,中和之情通乎神明。故圣人储精九重而仪凤凰,修五事而关阴阳,是天地位而三光明,四时行而万物和。《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故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充塞乎天地之间。”杨子曰:“貌、言、视、听、思,性所有,潜天而天,潜地而地也。”

呜呼,礼乐之意不传久矣!天下之言养生修性者,归于浮屠、老子而已。浮屠、老子之说行,而天下为礼乐者独以顺流俗而已。夫使天下之人驱礼乐之文以顺流俗为事,欲成治其国家者,此梁、晋之君所以取败之祸也。然而世非知之也者,何耶?特礼乐之意大而难知,老子之言近而易晓。圣人之道得诸己,从容人事之间而不离其类焉;浮屠直空虚穷苦,绝山林之间,然后足以善其身而已。由是观之,圣人之与释、老,其远近难易可知也。是故赏与古人同而劝不同,罚与古人同而威不同,仁与古人同而爱不同,智与古人同而识不同,言与古人同而信不同。同者道也,不同者心也。

《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昔宓子贱为单父宰,而单父之人化焉。今王公大人有尧、舜、伊尹之势而无子贱一邑之功者,得非学术素浅而道未明欤?夫天下之人非不勇为圣人之道,为圣人之道者,时务速售诸人以为进取之阶。今夫进取之道,譬诸钩索物耳,幸而多得其数,则行为王公大人;若不幸而少得其数,则裂缝掖之衣为商贾矣。由是观之,王公大人同商贾之得志者也,此之谓学术浅而道不明。由此观之,得志而居人之上,复治圣人之道而不舍焉,几人矣。内有好爱之容蛊其欲,外有便嬖之谀骄其志,向之所能者日已忘矣,今之所好者曰已至矣。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又曰:“吾见其进,未见其止也。”夫颜子之所学者,非世人之所学。不迁怒者,求诸己;不贰过者,见不善之端而止之也。世之人所谓退,颜子之所谓进也;人之所谓益,颜子之所谓损也。《易》曰“损,先难而后获”,颜子之谓也。耳损于声,目损于色,口损于言,身损于动,非先难欤?及其至也,耳无不闻,目无不见,言无不信,动无不服,非后得欤?是故君子之学,始如愚人焉,如童蒙焉,及其至也,天地不足大,人物不足多,鬼神不足为隐,诸子之支离不足惑也。是故天至高也,日月星辰阴阳之气可端策而数也;地至大也,山川丘陵万物之形、人之常产可指籍而定也。是故星历之数、天地之法、人物之所,皆前世致精好学圣人者之所建也,后世之人守其成法,而安能知其始焉?传曰“百工之事,皆圣人作”,此之谓也。

故古之人言道者,莫先于天地;言天地者,莫先乎身;言身者,莫先乎性;言性者,莫先乎精。精者,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厚,圣人所以配之。故御,人莫不尽能,而造父独得之,非车马不同,造父精之也。射,人莫不尽能,而羿独得之,非弓矢之不同,羿精之也。今之人与古之人一也,然而用之则二也。造父用之以为御,羿用之以为射,盗跖用之以为贼。

礼论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意哉?故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

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而无是,则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同类推荐
  • 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邓旭初同志早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火洗礼。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高校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在南京参与领导筹建华东航空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前身),1954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1977年至1986年,邓旭初在担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期间,率先试行高校管理改革,定岗、定编,建立岗位责任制,鼓励人才流动,进行自费工资改革,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这些举措,推动了全国高校的内部管理改革,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经济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经济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经济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 田辛甫和他的时代

    田辛甫和他的时代

    辛甫老于我而言只有两面之缘。一次是他陪黄胄先生在河北宾馆作画,官方吩咐师大艺术系新生配合录制电视;另一回是辛甫老受美术系之邀,到八二级讲授写意花鸟课。前次,主角是满口蠡县方言的黄胄;后次唯有辛甫老独自演示,只是俯首挥毫,不讲解。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心灵延续

    心灵延续

    心理者,需内心强悍,先炼己,后助人,方可称为心理者。然人心变换只是瞬息,本就不可掌控,为此心理只为无限探索人之心灵。
  • 报恩后我成了黎王掌中娇

    报恩后我成了黎王掌中娇

    南方广陵苏家二小姐极爱扮男装,逛花楼。身后经常跟着一位手拿鞭子的苏家三小姐,还有位以温文尔雅而闻名的苏家大少爷替她收拾烂摊子。从某一日开始二小姐不再扮男装逛花楼了,仔细打听原因后知晓,原来是救了位公子,日夜照顾着。那位公子醒后南公子:多谢相救二小姐:嗯,好说好说,公子如何称呼?南公子:不知二小姐:不知?你...不记得了?南公子:嗯二小姐:哦~,既然如此,我救了你,那你以身相许作答谢怎么样南公子:...后来南公子:小姐救了我,不如我以身相许如何二小姐:不如何
  • tfboys之愿你安好

    tfboys之愿你安好

    曾经的我们,一起闹,一起疯,他们像保护瓷娃娃一样保护着她,也同样爱着她,而她该如何选择“对不起,我不值得你们爱!”最后,她留下这样一句话离开了,她以为他们会忘了她,可是她不知道,他们因为她而堕落……五年后,她再次出现,让他们措手不及………
  • 这个游戏有点奇葩

    这个游戏有点奇葩

    2220年,天外来客降临,留下了一款神秘游戏《荒诞梦境》,宣称其中藏有长生的契机。无数玩家为之疯狂,全球掀起一股游戏热潮。但很快,他们发现这个游戏有点奇葩……“这条内裤居然是传说级别的防具?可为什么装备位置是在头部?”“吐口水算什么技能啊?是用唾沫淹死敌人还是恶心死对面?”“什么!戴绿帽天赋?系统你给我说清楚,这帽子是给谁戴的!”“卧槽!下线休息还有限制,玩个游戏怎么跟上班一样?”“游戏里死亡必须等现实时间三天后才能复活?这玩尼玛呀?”……洛北,一个疑似躁郁症的多重人格患者,也被迫进入了这个奇葩的游戏,并获得了神奇的天赋——三生。【天赋:三生——一躯三魂,一体三命。备注:不怕告诉你,像老子这么叼的,还有两个!】从此,他的人生精彩起来了……
  • 弃女重生:首辅养成计划

    弃女重生:首辅养成计划

    重活一世,她不复仇,只想找一个良人过好这一生。阴差阳错嫁给了浪荡子,这日子,怎么跟说好的不一样?她也想,不负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唯我剑宗

    唯我剑宗

    上古之后天辰大陆剑道没落,是何原因?且看地球青年带着剑道至宝来到天辰,一步一步揭开上古之谜。剑是凶器,剑术乃杀戮之术。
  • 当爱遇到了你

    当爱遇到了你

    十七岁的林芷兰相信一件事:她会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顾沅澧,一位校草级人物,却冷漠而寡言。当一点点喜欢上她时,相信,他就是她对的人,只需要那个对的时间。那时,顾沅澧站在樱花树下,翩翩少年,启齿轻笑:沅有芷兮澧有兰,古人都说你是我的了。她飞奔而去,笑颜如妍……她找到了……
  • 诛仙日常

    诛仙日常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雨腥风,更没有尸山血海。这里有的是温馨日常,是欢语戏骂,父严母慈,兄友弟恭。更多的是访幽探境,悄悄提升修为,扮猪吃虎的有趣日常。以上全是假的!
  • 痴情王爷柔弱妃

    痴情王爷柔弱妃

    挚爱妻子去世,痴情王上从此再不入后宫半步。几年后路边捡个像极了的女孩回宫,宠溺到无下限,宽容到无下限。众人:王上还可以这么温柔?错了,爱恨交织!时而深陷其中,时而清醒无比……到底是把她当做影子还是真的爱上?事实被揭开后,是选择原谅还是离开?或许要离开你,才能被你永远的记住模样,因为我也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人啊……这样调整下格式会不会看得更清晰一点
  • 鬼述

    鬼述

    这是一个鬼讲述的故事,你……敢看吗?——————————是谁规定的简介要20字以上?我晚上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