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5800000056

第56章 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1)

关于治学问,现在想来,司马迁所讲的“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道理是颠扑不破的。做学问,其一要博,其二要精。学问这东西看上去浩如烟海,实际上不是没有办法对付它的,攻破几点就可以了。荀子说,“真积力久则入”,从一点下手,由博返约,举一反三,就都知道了,何在乎多?喝一口水,便知道了水的味道;吃一口梨,便知道了梨的味道。诗词歌赋,都是能一通百通的。

首先要好学深思,更重要的是心知其意,要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好学深思的基础上自然就能发现问题了,不是为了找问题而找问题。

以《红楼梦》研究为例,就能说明一些问题,我看“红学”这东西始终是上了胡适之的当了。胡适之是考证癖,我认为当时对他的批判是击中其要害的。他说的“少谈些主义,多谈些问题”,确实把不少青年引入歧路;“多谈些问题”就是讲他的问题。现在红学方向就是从“科学的考证”上来的;“科学的考证”往往就是烦琐考证。《红楼梦》何须那样大考证?又考证出什么了?一些续补之作实在糟糕得不像话,简直不能读。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原则在这里也是适用的。对《红楼梦》,既不好学,又不深思,怎么能心知其意呢?《红楼梦》说到天边,还不是一部小说?它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不从小说的角度去理解它,是说不到点子上的。

自学之法,当明作意。要替作者设想,从创作的情形倒回来看,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发生联系。作者怎么写?读者怎么看,似乎很简单。然于茫茫烟雾之中欲辨众说是非;以一孔之见,上窥古人之用心,实非易事。

我小时候还没有废科举,虽然父亲做诗,但并不给我讲诗,也不让我念诗;平时专门背经书,是为了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在我八九岁时废除了科举,此后古书才念的少了。不过小时候背熟了的书,到后来还是起了作用。我认为记诵之学并非完全不可行,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记诵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因为读书是要解决问题的;但这并不是说不要背诗。好诗是一定要背的。我当初念书没念过《唐诗三百首》,不过好诗我总是背下来,反反复复地吟味。诗与文章不同,好文章也是要背的,讲诗则是非背不可。仅仅念诗是不成的,念出的诗还是平面的;翻来覆去地背,诗就变得立体了,其中的味道也就体会出来了。

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创作当然也有关系,研究诗词的人最好自己也写一写诗词;做不好没关系,但还是要会做,才能体会到其中一些甘苦。诵读,了解,创作,再诵读,诗与声音的关系,比散文更为密切。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又说,“续儿诵文选”,可见他自己做诗要反复吟哦,课子之方也只是叫他熟读。俗语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虽然俚浅,也是切合实情的。

我治学几十年,兴趣并不集中。在北大初期写一些旧体诗,到新文化运动时又做新诗。从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O年没有做旧诗。以前跟老师学骈文,新文学运动开始后,这些也不学了。但这些对于我研读古人的文学作品却很有帮助。的确,创作诗词的甘苦亲身体验一下,与没有去尝试,体验大不相同,如词藻的妙用,在于能显示印象,从片段里表现出完整。有些境界可用白描的手法,有些则非词藻不为工。典故往往是一种复合,拿来表现意思,在恰当的时候,最为经济、最为得力,而且最为醒豁。有时明明是自己想出来的话,说出来不知怎的,活像人家说过的一样;也有时完全袭旧,只换了一两个字,或竟一字不易,古为我用,反而会像自己的话语。必须体验这些甘苦,才能了解用典的趣味及其需要。

(四)

我曾想做一组文章,谈谈做文章的问题,就叫《文章四论》。一是文无定法:文章没有一定之法,比如天上之云,地上之水,千姿百态;文章就像行云流水。别人问我“文法”,我说我不懂文法。二是文成法立。行云流水看来飘逸不可捉摸,实际上有一定之规。万变不离其宗。

后两句我认为更重要。其三是声入心通。《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礼记》怍“故长言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长言、嗟叹、咏歌,皆是声音。《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六字尤为概括。上文言诗,亦通于散文。于诗曰诗情,文曰文气。如曹丕《典论·论文》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声。作者当日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轨道,逆溯上去。作者当时之感既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念古人的书,借以了解、体会古人的心情。

其四是得心应手。文章事业的圆成本有一个通例,就是“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古人论文往往标一“机”字,概念的诠表虽伤于含混,却也说明了一些道理。陆机《文赋》说,“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这是对文思的很好的描写。得于心,则应于手;与一切外物相遇,不可著意,著意则滞;不可绝缘,绝缘则离,那种况味正在不离不著之间。

这四篇文章我并没有做成。而且恐怕永远也做不成了。不过这是自己写文章的一点体会,也是研读古人作品的必由之路。创作和研究两者原本是相通的。

总之,文史哲三大类中还有好多问题,多年来仍没有解决。书虽然不少,但往往不能解决问题。作文艺批评,一在能体会,二在能超脱。必须身居局中,局中人知甘苦;又须身处局外,局外人有公论。《人间词话》论诗人之素养,以为“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我于论文艺批评亦云然。

(五)

再谈几句题外的话。这就是现在出版的一些书籍的质量问题。比如古籍的整理点校,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一些校点本,在校勘、标点上错误多得异乎寻常,有时甚至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这不仅给我们的文史研究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还要误人子弟。另外,还有许多书籍的问题出在印刷上,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此等等,都亟待解决。因而想借此机会呼吁一下。

谈谈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专门搞理论批评的很少,批评家差不多都是创作家,他们自己懂得创作的甘苦,因而也知道别人的甘苦。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它不但是很好的理论批评,而且本身就是很好的文章。又如刘知几的《史通》,是史学的重要著作,文采虽然不及《文心雕龙》,文字也是很讲究的。创作和理论批评相结合很重要,这样才能抓着痒处,有说服力量;这样,将更有利于百家争鸣。当然,专门的理论批评也决不可废。

怎样古为今用,怎样把古代文艺和理论的遗产运用在今天的创作研究工作上,这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五四”时代全盘否定古典文学遗产,斥之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把过去和现在割断,这自然是不对的,但当时之所以这样做,也有它的进步意义。

运用古典文艺遗产,也有困难。有些古典文艺的技巧,我看对现代文学不能完全适用,例如古典文艺理论很强调炼字,这是有传统的。对白话文来说,并非没有意义,但白话以流利通畅为主,怎样使它和“凝炼”相结合,这是一个问题。

文言和口语的差别是古来就有的。《论语》上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可见孔夫子讲学,行礼,用的是雅言,平时可能说山东土话。所谓雅言就是比较凝炼的语言,或者也就是后来的文言。因“文”、“白”的区分,就使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发生了一种距离。如何跨过这条鸿沟,是解决古为今用问题的一个环节。

现在我们的诗歌是用白话写的,如采用旧诗的方法来炼字,就会变成半文不白的东西。我觉得,散文传统、戏剧传统还比较容易为我们所接受,诗歌传统就比较难一些。但工作做得也很不够。原来中国诗歌从唐杜甫以来就开了一条新路,通向白话。这条线没有断,还在继续发展。到了元曲,诗歌和戏剧相通,就更向白话方面发展了。我觉得宋代诗词、南北曲、弹词唱本、民歌……这些创作,在当时虽不曾标榜、宣传为新诗,事实上走的是新的道路。曲子用在戏剧里,更从原来的“诗意”以外,加上一种戏剧性;所以有些戏曲,如把它当作诗来读,似乎并不见得怎样好,但唱起来、演起来却有动人的力量。这个方面更是新的。这些都很值得我们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只纸老虎,一匹疯马

同类推荐
  • 时间望着我(鲁敏随笔集)

    时间望着我(鲁敏随笔集)

    一部与时间、与日常、与肉身的对望之书,凝结个体经验和智性拷问的自选随笔合集。从浮生逝水到笔触字迹到肉身沉重,作家鲁敏直面自我,在时间的目击下,以往事为证人,回望曲折来路,剖开渺微内核,呈现伤痕与自省。敏感倔强的文风、硬朗犀利的触笔,拖拽着来自旧年月和旧我的重量,向你打开。
  •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深沉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深沉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分为《挚爱卷》《情感卷》《温馨卷》《深沉卷》四册,本套丛书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感恩作品发乎于心,动之于情,感人肺腑,动人心魄。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激发起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本书内容丰富,思想深沉,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珍藏的最佳版本。
  • 潘家洵译易卜生戏剧

    潘家洵译易卜生戏剧

    这本《易卜生戏剧选》,从易卜生的全部剧作中精选出六部剧作,均在国内外多次出版。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玩偶之家》演出后引起了激烈的反响。
  • 丁玲全集(9)

    丁玲全集(9)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 中国当代诗选

    中国当代诗选

    《中国当代诗选》由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周瑟瑟寄著名翻译家、孔子学院拉美中心执行主任孙新堂共同编选,收入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诗人的诗作:顾城、于坚、严力、西川、伊沙、沈浩波、周瑟瑟、臧棣、韩东、肖开愚、多多、王寅、蓝蓝、安琪、李成恩、蔡天新、赵丽宏、鲁若迪基、秦菲、刘畅、许立志、舒冲、龚航宇、梅尔、健如风等。从朦胧诗、第三诗歌到90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口语写作,以及“80后”等年轻诗人群体的个人化写作,中国当代诗歌的走向,异彩纷呈,蔚为壮观,生命意识与日常经验,语言实验与先锋精神,成就了中国当代诗歌的现代性写作。
热门推荐
  • 假如你的男朋友是EXO

    假如你的男朋友是EXO

    你是F(x)的第六成员,你和男子天团EXO热恋ing,又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山古海神

    山古海神

    一次偶然的带路,高考失意的少年白弋结识了来自北京的摄影师,简单的相遇,唤醒了六十四个兽魂。原以为所有的开端只是数千年前的一场战争,却不知道真正的开始谁也无法预知。一张缺了角的图纸,编写着八个人的命运,而命运的开始,是神话里藏着的诗。
  • 极品末婚夫

    极品末婚夫

    他是道神,一次特殊的经历后,他隐居长潭市,却鬼使神差与美女总裁绑上婚约,从此,不合拍的两人,妩媚动人的女总裁,火爆警花和妖魅女王,开始了一段误会重重且恨爱交错的都市生活。而在夜色背后,他如一个游魂,在重重迷雾中寻找一段历史的钥匙,等待他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神秘且惊险重重,他用他的热血、冷酷和坚韧再次书写一部传说与辉煌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道神子天隐居长潭市,鬼使神差之下,与24岁美女总裁绑上婚约,见面第一天,子天就和美如天仙的未婚妻杠上了,她誓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子天走出自已的视线,子天很配合,不止过得快活悠哉,而且绯闻不断。这让未婚妻很不爽,她忽然改变了主意……
  • 灵镇苍穹

    灵镇苍穹

    在灵战大陆上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黑衣人?少女情怀?美男计?无上宝藏?看我们的男主角怎样从需要逃亡的少年成长为一手遮天的...................神!
  • 网游之大召唤师

    网游之大召唤师

    虽不是神器横行,但必要的高阶装备是不可少的。虽没有美女如云,但主角身边总是需要几个红颜知己。兄弟情谊,以一敌百,龙族风云,光暗之战,亡灵逆袭……且看徐林一介召唤师如何靠着一件偶然得来的传说装备纵横圣索亚大陆。
  • 夏天有我梦中行

    夏天有我梦中行

    这是对电竞梦想的诠释,正能量的主人公一行人在电竞赛场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将汗水洒在这片赛场上。有些人生来必将就为电竞而生为电竞而狂让我们见证这支强队的诞生,主宰整个赛场。高呼那句:“向光而生,永不言弃”
  • 这就是异能世界

    这就是异能世界

    墨星历2000年,全球第一批异能者觉醒。(异能+都市)
  • 孤傲玄天

    孤傲玄天

    掌神技,战八方,少年月玄执上古神剑,习逆天功法,身怀逆天功能,他究竟背负着怎样的命运?他又该怎样成长?这一世终将无人能憾其锋芒,只为那强者之路…新书求支持,,,拜谢。。。
  • 狐妖有点飘

    狐妖有点飘

    少林寺毕业的白小糖业余爱好就是吊打自己的死对头祁尘,可能老天同情祁尘的遭遇,一经穿越白小糖竟然生活在祁尘统治的妖族,新仇旧恨一起算......(已完本)
  • 苗宫夜合花

    苗宫夜合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