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18900000003

第3章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1)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

《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一名《无量寿经》,一名《大阿弥陀经》)吴支谦译

《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

《无量寿如来会》唐菩提流志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赵宋法贤译

自汉迄宋,同经异译可考见者,凡十有二,近代流通唯此五本。

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法名慈济)会集各译(敬分章次)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夏莲居著述集初印原序

《无量寿经》,为净土群经纲要,东来最早,译本最多。自汉迄宋,凡十二译。宋、元而后,仅存五本。此五本中,互有详略,初心学者,遍读为难。王龙舒居士取汉、吴、魏、宋四译,汇为一本,意在便于初学,往往取繁遗要,改深为浅,莲池大师谓其抄前著后,未顺译法;彭二林居士斥其凌乱乖舛,不合圆旨。谨案龙舒会集四译时,尚在中年,识解未超,诚有舛误。但云栖、灵峰两大师所见南北之本,已自不同,或其别有定本,今已散佚,未可知也。至龙舒之《净土文》,成于晚年,沾溉后学,有裨净宗,厥功伟矣!二林因不慊王会,又取康译删其繁冗,节为一本,谓可救龙舒之失。夫龙舒之误,在所会四译之中,二林节删仅限康本一译之内,为例不侔,云何补救?

魏默深居士,复取五种原译,融会为一,文字简洁,远过龙舒。而率增乖舛之弊,仍复不免。考默深原稿,未及校刊,付诸友人,身后印行,致有增减,亦未可知。夫会集与译义不同,译经须见梵本,会集须照原文,无征不信,儒籍尚然。原译所无,征与何有?是以五种原译之外,虽有节会三本,而仍未能普遍流通。

吾师夏莲居先生,未冠学儒,甫壮习禅,由宗而教,由密而净。于壬申之岁,发愿重校此经,阅时三载,稿经屡易。悲智并运,卒成斯篇。不但可以补王、彭、魏三家节会之疏失,实可称集汉、唐、宋五种原译之大成。佛学界诸尊宿多称为文约义显,词畅理圆。习净土者,诚能受持读诵,则于莲宗法门统摄无遗矣。此本初脱稿时,张宪臣居士见之欣赞,亟欲付印,以致序文与会译引证记均未付入,而莲师因校勘未审,不允流通,将有定本与序文等一并另刊。此虽初次付印之本,然于原译之外,未尝稍参一意一句。梅撷芸老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称为最善之本。读者诚能取五原译、三会本参考互证,则可知梅居士所称非溢美之词也。

一九三六年小雪候弟子黄超子敬序

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不但统摄事理因果,融会显密性相,而且详陈苦乐,照真达俗,是以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小本》始译于姚秦,《观经》初显于刘宋,二经未达乎东土,莲社已建于庐山。唐、宋以前,净宗之盛,莫不以此经为宗尚也。

宋、元而降,古册散佚,十二译中,仅存五本,文词互有详略,义谛不无异同。初心学人,遍读为艰,仅持一译,莫窥奥旨,是以尘封大藏,持诵者稀。虽曹魏康僧铠师所译,号为详赡,而汉、吴、唐、宋四本中义旨亦有康本所无者。如四十八愿中最重要者,厥为莲花化生与国无妇女两愿,而汉、吴本有之,曹魏本所无。彭二林云:“此经阐扬者少,实由无完本故。”非虚语也。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皆未尽美尽善,诚如黄超子居士所云,可见会集此经非易事也。一须教眼圆明,照真达俗。二须淹贯群籍,深于文字。三须于净宗法门,有久修专功。四须于五本原译,了然胸次。五须于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洞鉴得失。六须于宋、明迄清,南北各藏以及中外刊本,详审校勘,始可着笔。具此六者唯吾学佛老友夏莲居师兄庶可当之无愧。此吾所以对于其会集之本一再赞叹,而惜其未能及早普遍流通也。

吾常慨夫今之习净宗者仅持《小本》,于《小本》仅持秦译。问以法藏因地不知也,何者无量寿,何者无量光,茫然也。叩以浊世恶苦,往生正因,与夫持名方法,亦多瞠然无以应也。乃至询以依正庄严,修行次第,亦仅能粗举七宝八德、三辈九品、四十八愿之名目,而于其内容仍不知也。噫!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坚,而欲使之一门深入,不惑他歧,难矣。而欲使之不动不摇,一向专念,以期达到一心不乱,得大轻安,获大解脱,抑又难矣。现象如此,而欲使之普遍宏扬,而欲以之折伏魔外,而欲使科学知识阶级,低首降心于净宗之门,此尤难之又难,几于不可能矣。以无上甚深微妙法门,竟使一般盲目者流,视为消极厌世、自了送终之具,岂不大可哀耶!此何以故?佛徒不读《大经》故,不弘《大经》故,《大经》无完本而又不能遍观各种原译故,三家节会之本又悉未能尽美尽善故。此吾师兄莲公所以谢绝万缘,掩关数载,千研百考,稿经十易,成为会集一本之总因也。其本为何?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也。

或曰:此本一出,各译将废。余曰:原译何可废也!不有原译,何成斯本?彼王、彭、魏三本既出,古译未废,而谓此本废古译乎?不虑于五译尘封之际,而虑于古本将显之时,是诚何心哉!且莲公此本,正欲导行者遍观各译,广获法益,扩心目,坚信向,使无人持诵之古本光显于世,此其惨淡经营报佛深恩之苦心也。

或者又曰:古本全为四十八愿,今竟改为二十四者何耶?余哑然笑曰:闻子此言,知子不但于今本未尝展阅,即于五种原译亦未曾寓目也。汉、吴两译愿文皆为二十四,魏、唐两译四十八,宋译三十六,骤览之,魏、唐广而汉、吴略;细辨之,汉、吴盈而魏、唐绌。缘二十四者不仅二十四,四十八者又不足四十八。遵魏、唐两译耶?既有缺而且复之憾。取汉、吴二译而补之耶?又将躬冒改经之嫌。莲公会集此章,累月未决,寝餐俱减。而余与慧老法师恰于此时先后北来,遇诸莲公寓中,于是三人共同参详,又复拈阄佛前,始行定议,决奉汉、吴二译,以二十四为纲;复准魏、唐两本,以四十八为目,举其纲既与汉、吴相同,数其目则较魏、唐为备,千斟万酌会成此章。问者不识之无,则莫如何,倘稍通文理者,详览原译自可了然,固无待余之词费也。

或又问曰:初印、重印两本不同,将以何者为准耶?余告之曰:后后胜于前前,此无待论,初印未允流通,重校方为定本。莲公当日之言,已在黄序之内。况前本已臻完好,见者获益实多,重印精益求精,为效自当更普。而此次分增章句,大体依然,即令并行,亦复何碍?龙舒所会四译两本并存,二林所节魏译一再重刊。善乎二林之言曰:历考大藏诸经,旧录或加再治,只求精当,岂惮审详。但若续印,固当以定本为据耳。

问者又曰:三家节会之本,或名《无量寿》,或名《大阿弥陀》,或名《摩诃阿弥陀》,今本所立之名,无乃赘乎?余反叩之曰:子于经名以诸家为准耶?以原译为据耶?谨考自汉迄宋十二译中,以《无量寿》为名者七,以《平等觉正觉》为名者三。最初一译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最后一译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其中唯吴译经名最长,计共二十字。王会本于“阿弥陀”上加以“大”字,已为无据;彭、魏两本皆名《无量寿经》,亦觉与原译相滥;而正定王氏取魏本作为衷论,冠以“摩诃”二字,尤嫌杜撰。莲公此本,直合前后两名,未动一字,既非自造,又极现成,不但无混于古本,且亦有别于诸家。一唱经名,不但十二种原本名义咸括其中,即全经大旨亦了然心目。不但本经,即《小本》与《观经》之大意,亦在其中。盖一心不乱,心作心是,咸莫非以自己无量寿之心体,合阿弥陀无量寿之大愿,以庄严自心,清净自心,以期普遍平等,自觉觉他而已。古所谓“智者见经名,即知全部义,忙人见经题,亦易得利益”。嗟乎!一经之名所关如此,况全经文句耶!一名之义深广若此,又况于全经意旨耶!莲公会集《大经》时所以慎而又慎,不敢有只字之忽也。以上所答皆余往昔所闻于莲公者,今皆举以相告矣。

于是闻者忻然请曰:得聆绪论,疑虑冰释。莲公会集此本经过,复能见示否?余曰:善哉!愿略述之,以利学人。余与莲公同官十稔,共学三十年,同受皈戒,同参叩于宗门耆宿,同受灌顶于密宗大德,同于慧老法师座下得受印证。生平友朋,深于儒佛两教者,首推莲公,实吾之挚友,亦吾之畏友也。至其力屏万缘,掩关十载,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艰苦卓绝,为法忘身,实有足令人惊叹敬佩者。其会集此经之动机与苦心,并所具六种特点,所谓教眼圆明、深于文字、专功久修、遍探原译、洞窥诸本、网罗各藏等,悉见前文所述。而其始终敬慎,心精力果,以迄于成,更有非人所及者。方其从事之初,净坛结界,香光庄严,咒水加持,内外整洁,冥心孤诣,万缘俱屏,秉笔必先礼佛,坐卧不离称名,累月经年,人物罕睹。《欢喜念佛斋》诗中,所谓“一室唯供佛,三年不下楼”者,盖记实也。故其于九万五千七十字之五种原译内,玄义微言,深文奥旨,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决,日日祷于佛前,时时萦诸梦寐。此其敬慎、虔恭状况,皆光羲与慧老法师所目睹者也。故其精诚所感,屡现瑞征,兹恐骇俗,姑不具引。是以及其告成也,文约而义丰,理显而词畅,醒眸爽口,易记易持,无艰深畏难之虑,有殊胜易往之感,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每一持诵,恍若置身于清净庄严之域,徜徉乎华池宝树之间。如觐慈光,如聆法语,诵者忘倦,听者生忻,随分领解,各如其量。摄凡浊介尔之心,入圣众俱会之境。易全真成妄之念,为背尘合觉之行。果能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不但拔将来之苦果,实已获现前之福利。非真修净业者,不觉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窥其深;非详考各译,不知其抉择之精。唯遍校会本,始见其从事之慎,然此实非门外耳食者所能骤解也。

吾尝谓,欲宏佛法于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欲宏净宗,必须先宏《大经》。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盖统摄二谛,未有明备简要若此者也。惜多年未有定本,致法宝莫能流通。前清盛时,万善殿常课此经,故得宫廷整肃,政治清明。由彼时群知因果,故能上下相戒,朝野相安。咸同而后,此经辍诵,朝纲紊乱,国势随衰,虽不尽由于此,而此经所关重矣。今此本既出,不但为净宗前途贺,且可为世运前途幸也。

莲公之为学也,由百家众流而归之于佛,历性相显密而归之于净。其所著述,除会集《大经》而外,尚有《校经随笔》、《会集秦唐两译阿弥陀经》、《会译引证记》、《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净修简课》、《一翁幻语》、《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听佛轩自警录》、《邵康节安乐集钞》、《白玉蟾诗禅道影录》、《二溪学粹》、《欢喜念佛斋诗钞》、《渠园诗文集》,或已印行,或正待印,计十余种。莲公素耻宣传,余之言此,并非故为标榜,盖欲使世知如此学识,如此功行,其所会集之经典,所信向之法门,自必具有甚深义趣。而学识未充,功行不逮者,未可遽以浅陋眼光轻事测评,致蹈谤法之咎,而为深心护法,有志救世者,所笑叹也。又其宏愿热诚,苦口慈心,感人极深,信向者众。此次俯应黄甥念祖请,重印《大经》,闻者欢跃,争相随喜。光羲侨渝养疴,额首遥庆。往年曾为作序,未及付印,兹再略摘莲公所著《校经随笔》中语,增入前序;节录《大经合赞》附于卷末;并遣一甥两女就学其门,听受此经要义,即以此序代为之贽焉。

每忆沈谷成居士,有“众生福薄,《大经》尘封,提倡无人,佛恩难报”之语,辄生慨愧!今幸因缘成熟,宝典放光。本经有云:值此经者皆可得度。彭二林曰:此实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也。然则遇此经者,可不宝诸!有智之士,幸勿忽诸。

一九四六年夏历丙戌南昌梅光羲和南序于重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法会圣众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德遵普贤第二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觉。天人归仰,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养诸佛,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度。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得佛辩才,住普贤行。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大教缘起第三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同类推荐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树人文库-回味一生的历史故事

    树人文库-回味一生的历史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精典教育-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

    精典教育-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

    本书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儿子并非天赋异禀、我的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吗、我对儿子的教育完成了吗、我儿子是怎样成为少年学者的、我具备把儿子培养成学者的技巧吗、人们对卡尔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我的儿子真的受益于早期教育吗等。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由于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每个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我们不能像测量血压或体温那样画出一个心理健康与否的明确界限。
  • 著作权—案例探究与分析

    著作权—案例探究与分析

    思想、感情的表达是指要作为著作物被认可,必须是人们精神活动的表达。因此,仅仅是一些数据或者历史事件的记载(如神州六号的发射新闻纪录,餐厅菜单等),不能说是思想或者感情的表达,因此不属于著作物。
热门推荐
  • 爱情不从良

    爱情不从良

    年少时,她当着自己母亲的面,用刀指着他,叫他去死。年少时,他与人打架,掉了一颗牙,她拾起做成了一条项链。七年前,她是成绩优秀的乖乖女,他是学校的不良少年。七年后在同学会中意外重逢,她依然是乖乖女,他则成为了11头目。那颗见证了年少青涩爱情的牙齿早已发黄,而长大后的他们是否能将年少时丢失的爱情重拾?当11的阴暗与正常的人生规划碰撞在一起,爱情如何生存?此文纯爱有三两,小虐占四钱,你是11又怎样,我的爱情不从良。敬请期待……
  • 明末大丞相

    明末大丞相

    明末江南,大明的命脉所在,全球最繁华富裕。江南,就是我的根据地。不当草寇不当兵,以商人的身份走出一条新路。培养萝莉柳如是,做超越吕不韦的大商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玄印

    圣玄印

    玄天大陆,九州围之,九州之下便是下位大陆。天才少年袁宗,受人嫉恨,被废修为离开流炎宗,偶得圣玄印,从此闯荡天下。
  • 异界之缥缈仙路

    异界之缥缈仙路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以武为尊的世界!这是一个美女如云,三妻四妾的世界!这是一个逆天而行,追求天道的世界!这是一个仙路缥缈,尸横遍野的世界!大难不死,异界重生,斩荆披棘,问鼎天下!生命项链在手,天下我有!且看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少年蔡志雄如何一路高歌,开创出一条不一样的寻仙之路……
  • 镇魔修尘录

    镇魔修尘录

    问:乱世之中,何人能平天下?世出枭雄也!俗世之中,谁人能垫基业?众生浮尘也。一本废柴的绝品功法,一个废物中的天才,如何能在这俗世之末,乱世之初,打磨自己这粒棱角分明的浮尘。修己身,渡其人。是佛?是魔?由己说......
  • 吸血鬼之你的血很甜

    吸血鬼之你的血很甜

    我在学校的生活很安逸,我就像普通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因为她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安逸.可是我并不讨厌她.如果她知道我的真实身份会讨厌我吗?
  • 焰耀韩娱

    焰耀韩娱

    这世上所有的不利状况,都是当事者能力不足导致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不管痛苦也好、悲伤也好,都要努力到底,就算失去生命,也要用双手来保护到底。我已经不想再当那个...…无能的自己了……一袭黑衣,一头白发,看着眼前陷入混乱的首尔,独孤焰低声呢喃着。
  • 末日斗争之异界称霸

    末日斗争之异界称霸

    我叫颜樱,从小在父母的关怀下长大。一次和朋友的出游变成了我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噩梦。翻天覆地的世界变化,颠覆三观的奇异变种,一路上的人心险恶,我到底该如何存活?同伴?爱人?敌人?三者混淆在一起,傻傻分不清楚,直到遭受伤害才能幡然醒悟。当再次孤身一人才明白过来同伴的重要,以前的任性全部化做后悔。浴火重生之后重新俯视这个世界,内心已是另一种心情。异界称霸,命运之轮开始重新转动。。。。。。
  • 精仙记

    精仙记

    秦野天生象骨龙筋,半妖之体,人称千年都遇不着一回的修仙奇材。这样的宝贝落哪个师傅手里都要笑掉大牙了,可他的师傅倒好,竟然憋足了劲儿要把这个修仙天才整成一个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