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75000000008

第8章 D(1)

13.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 effect)

一种劝导说服方法。原指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费拉瑟(Freedman,J.L.and Fraser,S.C.)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进行的一项登门访问家庭主妇,提出由小到大的要求而获成功的实验研究。以后借指向他人由小到大逐步提出较高要求的劝导说服方法。登门槛术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人们一旦接受了一个小要求,就参与了某类事情并觉得自己对这类事情负有责任,这就消除了以后从事类似活动的对抗心理,所以当第二个稍高的要求提出后,人们通常感到可以接受。一般来说,当传播者希望受者接受一个较高要求,而逐步提出的两个要求之间有时间间隔时,可以运用登门槛术。[车文博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

在人际交往中,登门槛效应常常发挥着作用:先提出一个小要求,得到对方同意后再提出更大的要求。记者就深谙“登门”之计,特别是在被访对象从一开始就拒绝采访的情况下,记者常说,只需要与您谈十几分钟,结果一聊起来就大大超过原来预定的时间。

1988年10月,纪实文学家叶永烈采访陈伯达。陈伯达曾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十年动乱中一度是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中国“第四号人物”。那时,作为政治敏感人物的陈伯达已经84岁,服刑期满后,回到北京家中,染病在身。在公安部同志的引荐下,双方近距离接触了,但陈伯达还是直截了当地回答:“公安部要提审我,我作为犯人,只得回答他们的提问。叶永烈要采访我,我可以不理他”。面对这种情况,叶永烈采用了“登门槛”术,到了陈伯达家里以后,叶永烈首先用“陈老”来称呼,一则符合中国人对年长者的习惯称谓,二则也表达了亲切和尊敬之意。陈伯达作为当时刚出狱的敏感人物,听到这样的称呼,心里会很舒服,起码不会反感。接着,叶永烈提出随便聊聊,陈伯达也就没有拒绝。在聊天中叶永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回忆了1958年陈伯达到北大讲演时的一些有意思的细节。原来,陈伯达是闽南人,他的方言十分难懂,往往要人翻译。叶永烈在北大读书时,曾听过陈伯达的报告。他告诉陈,当年他最深的印象是:中国人给中国人作报告,居然还要用翻译!陈伯达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使原本紧张的采访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也打消了陈伯达的不少顾虑,谈话顺流而下,下面的采访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叶永烈成功地完成了这次人物专访[胡健:《记者,首先要当好“问”者——从叶永烈采访陈伯达谈起》,《传媒观察》2006年第3期,第29~30页。]。(车玥、杜丙辰)

相关实验:

弗里德曼和弗雷泽(J.L.Freedman&S.C.Frase,1966)曾做过相关的试验。让两位大学生访问郊区的一些家庭主妇。其中一位首先请求家庭主妇将一个小标签贴在窗户上,或在一个关于美化加州或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两周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该招牌很不美观,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这项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没被访问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要求。这个实验说明人们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愿望,一旦表现出助人、合作的言行,即便别人后来的要求有些过分,人们也愿意接受[孙时进编著:《社会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5页。]。

14.第三人效应(the third-person effect)

第三人效应也称第三者效果,指受众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要比对自己的影响大的心理现象。第三者效应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当然可能对自己产生了错觉,低估了消息对他们的效果。”[〔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300页。]

国外的第三人效应研究发现,媒体的负面内容比较容易引起较强的第三人效应。曾经有学者以发生在我国台湾的“璩美凤光盘事件”[2001年,时任台湾新竹市“文化局长”的璩美凤与友人郭玉铃因故翻脸;郭玉玲涉嫌雇人在璩美凤淡水住处、新竹市文化局长办公室及座车内安装针孔录像设备,拍下璩美凤与曾姓男友在住处的激情画面。2001年12月15日,台湾杂志《独家报道》刊载璩美凤绯闻,并随杂志附赠其与男友的偷拍性爱光盘,惹起全台轰动。]为例,检验支持政府限制光盘与本身不散布光盘内容的第三人效应,并比较引发行动的背后动机是预防性还是惩罚性。研究发现,看过光盘的大学生确有第三人效应认知,“觉得光盘对一般人的负面影响比对朋友们高,对朋友们的负面影响又比对自己来得高”[Chia,S.C.,Lu,K.H.,&Mcleod,D.M.(2004).Sex,lies,and video compact disc:A case study on third-person perception and motivations for media censorship.Communication Research,31(1),p.109~130.]。媒体的负面内容(如色情、暴力等)违背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不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人们为了遵从社会规范,出于自尊,因此会认为自己比较不会,而其他人则比较容易受到媒介负面内容的影响。

著名传播学者L.Erwin Atwood指出:“人们在接触威胁性信息时,会产生强烈的第三人效应认知,并形成一定的心理趋向,进而采取一系列的行为模式。”[陶鹤山:《第三人效应理论:传播效果研究的新视角》,《新闻传播学论坛》2002年第7期。]例如,在对地震、台风、疫情等灾难性新闻的预测或报道中,受众认为这样的消息对自己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受众常会出于自我保护的动机,推断他人会被“灾难性新闻”传播中的信息所说服并产生相应的行为。推断者担心这样的报道可能会引起他人的抢购,因而会造成食物、淡水、药品的短缺,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也会促使他们自己采取行动,从而造成对短缺品的抢购风潮。

从灾难性新闻传播的个案中不难看出,第三人效应的产生和强弱程度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是信源的可信度。这是影响第三人效应的一项重要因素。信息传播来源的公信力越高,第三人效应就越低,反之,信息传播来源的公信力越低,那么第三人效应就越高。如2001年“9·11”事件及炭疽事件中,美国官方与媒体都抢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让更多的人知情,因而可信度高的信源堵住了谣言的源头,避免了大众的恐慌情绪和第三人效应。

其次,第三人效应的产生与距离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受者和“其他人”的地理距离,也包括受者和信息的空间距离。研究证明,第三人效应的强度随着受者和“其他人”的地理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受众与信息的空间距离与第三人效应的认知成正比,也就是说,受者距离信源越远,第三人效应就越强,反之,受者距离信息来源越近,第三人效应就越弱。如2003年非典初期,广东等地谣言肆虐,发生了抢购醋和板蓝根的狂潮。而在北方等城市,由于与谣言发生地的距离较远,第三人效应较弱,并没有引发市民的注意。而当北京、天津等地发生疫情后,北方民众与非典信息的地理距离逐渐缩小,第三人效应也逐渐增强,市民开始纷纷抢购和囤积药品,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心理恐慌和第三人效应。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由此所引发的第三人效应和受众恐慌心理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媒体应该充分发挥社会预警和社会协调的功能,实现对“第三人效应”的引导和控制,如主流媒体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时要让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使公众及时准确地掌握全面信息,另外,媒体要讲究宣传报道艺术,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和应对公共危机事件,这都有助于疏导公众心理情绪,维护社会安定。(石慧敏)

同类推荐
  • 巨灾时代

    巨灾时代

    全球经济遭遇百年危机,地球异动面临万年一劫。每天都有意外发生,为什么?巨灾时代,世界震动。政治、军事、经济、大自然4大危机同时爆发,全球面临惊天变局,百年一绝!又一次人类命运交响曲!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礼貌待人(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礼貌待人(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青少年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的青少年朋友认为,一个人只要品德好就行了,讲文明礼貌只是一种形式,无关紧要。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好品德看作内容,那么讲文明礼貌就是这个人好品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假如没有这个形式,他的优良品德又如何体现出来呢?你会设想一个品德优良的青少年,言谈举止却是野蛮、粗鲁、不懂礼貌吗?
  • 徜徉汉语王国

    徜徉汉语王国

    《徜徉汉语王国》可以告诉读者许多语言文字方面的常识。《徜徉汉语王国》共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牵涉古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的许多方面,牵涉文字、修辞、逻辑中的诸多问题;后半部分主要是与汉语特点息息相关的“信函”“赏析”“对联”等等。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明礼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明礼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热门推荐
  • 掌天奇缘

    掌天奇缘

    一个从大山中走出的少年,一次抉择进入了当地的修仙门派,成为了一名记名弟子。他是如何在修仙者行列中立足,又是如何一步步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并一次次化解三界中的莫大浩劫,从而踏上三界最顶峰!
  • 99度蜜恋:首席的温柔陷阱

    99度蜜恋:首席的温柔陷阱

    天了噜,身为她的小姨夫,被绿茶婊前妻出轨已然是天大的耻辱,更令人咋舌的是,居然再次被曝光身为男人他根本就不举!呃,作为晚辈本该保持眼不见心为静,可万万没有想到,小姨出轨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和她结婚三年的丈夫!兜兜转转,离婚之后的小姨夫成了她的房东,日日逼租,逼得她上窜下跳苦不堪言人生已然如此艰难,不料极品养母以三千万价格将她卖给小姨夫为奴为婢,这下好了,亲吻抚摸暖床做饭生孩子她一个人全都包了!你问她为什么不包袱款款离家出逃?那还不是为了揭开某个三年前夺走她贞操的男人神秘的面纱!究竟是谁在幕后操控一切让她三年婚姻毁于一旦?她牙龈暗痒发誓要让此人断子绝孙!
  • 完美少女的自我养成

    完美少女的自我养成

    重回少年时,挽救一无所有的自己。可是,生活就是那么令人琢磨不透。"这位帅哥哥,你哪位?"温和俊美的阮延一脸深情爱意让人无法忽视。努力美少女的自我养成吸引了忠犬美男。简介很简单,但是文文很励志很甜。
  • 霁月有归

    霁月有归

    故事简介:她能够通过一只黑鹰,在雨后霁月之夜,与异域世界的知心好友书信来往,她极度渴望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她不明就里的来到一处美丽的山间村落,生活在木制阁楼的乡间小屋,但她却未曾意识到自己早已因所期望和经历的一切,陷入一场蓄谋已久的谋划之中,且这谋划的起源及前奏,竟是失忆前的自己。她将去到失忆前发现的异域世界,见到期盼已久的笺念之人,并在失忆前自己所促成的明争暗斗的王朝之中,慢慢的回忆起自己,助力穆氏挽救着王朝的命运,见证纠葛牵扯的儿女情长,回归本真善意的自己。轻歌简语:编织着蓝叶蜓,飘忽在墨画里,软毫笔沁润香萦,安宁处碎情呓,再荏苒了旧光厘,浇湿了伤别意,醉卧轻舟饮。我梦但自清明,来回思那檐前雨,滴落角楼不见了青波粼,我总是期许,醉心琴弦,痴等逐梦已久的你,回到旧时居,炊烟羡虹霓。
  • 可有仙否

    可有仙否

    岁月流逝万古幻灭追寻仙道终不见前路问苍天可有仙否
  • 甜心公主的腹黑老公

    甜心公主的腹黑老公

    她因为误会离开他,五年后,阴差阳错,带着她和他的孩子回国,而他确失忆,而她也不再是那个呆萌的小白,当冰山总裁遇上黑道女王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终究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
  • 道冲五蕴空

    道冲五蕴空

    你能看到的不一定是你想到的,你能想到的不一定是会发生的,该会发生的不一定是与你有关的。这不仅仅是武侠的世界,更是一个人生。这一生已然有憾,可总要装似无憾。你总有你得不到的东西,便如我一般,得到的都是我不想要的。
  • 离人谢

    离人谢

    天命不可忤逆,一旦那个被注定的人出现,一切皆不可逆转。本该是一场八方欢乐的喜剧,但一个错误的人诞生在一个错误的地方,这出戏,又不知该如何收场。这是阿言的处女作,贯穿了我美好的青春时光,还请书友大力支持啊!还有,书名是《离人谢·缘生》,这系统不让过(??へ??╬)
  • 怪兽小区

    怪兽小区

    一个平凡的人本该平凡的一生因为一个陌生人的神秘快递打扰!应该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神,妖,修士之间的大战究竟是有人在背后操纵还是有人要促成三界融合,看融合后的世界神,妖,修士,普通人是怎样的生活。看着王宇手拿变身接收器在这怪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 ̄0 ̄)ノ王宇要用自己的能力在这时代浪潮中撑起一片天!
  • 时空棋界之五常灵者

    时空棋界之五常灵者

    五常出,五行聚,苍龙现,混沌生脱于三界外,仍在五行中萧瑟一个普通医生意外事件来到了名为天地棋局的神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