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18000000015

第15章 辩论的准备(9)

以上这些对语言的外在把握,如果没有丰富、扎实的内涵底蕴是做不到的。所以,辩论语言必须做到言之有物,词能达意,紧扣辩题,不讲废话。同时,还要尽可能做到言而有序。这里所谓的序,就是指要有逻辑层次,条理分明。辩论进展很快,变化也很大,就要求语言的容量也大,在这种情况下,评委,尤其是观众几乎没有时间“仔细想”,所以分段分点、又逐步深入的层次结构可以帮助评委与观众理解并记住论述要点。最后,要“持之有故,言之有理”,也就是所言所辩有根有据,顺理成章,不要把辩论变成诡辩。我们把上述三个要求归纳起来,就是辩论时遣词造句要得当,言简意赅;适当引用成语、诗词、格言、警句。一个恰当的引用,常概括了许多句话想表达的,甚至表达不清楚的意境。在一次辩论决赛之中,复旦大学的四辩引用了青年诗人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作为结束,犹如云层激发出雷电,把整场辩论升华到极高的价值观念境界,可谓气势磅礴。但是,辩论就其本质来说是理性的,语言的使用毕竟不同于抒情散文,形容词不宜过多,更不能浮、空、大。

辩论的语言要措词得体,也有许多忌讳。比如,得理时更要讲礼,发急时不能用挑衅性语言,不允许人身攻击,等等。

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溅出火花,幽默是其中最绚丽的火花,它给辩论增色,给人以愉悦和启迪。幽默不同于逗笑逗乐,更不是哗众取宠。幽默是一种机智,所用比喻紧扣辩论中心,观众或听众熟悉,而且极富哲理,耐人寻味。辩手在决赛的陈词中讲到“看暴力片、色情片,是从来没有什么公开的倡导与鼓励,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要趋之若鹜呢?”又如,“按照对方辩友的这种逻辑,那么教化是非常容易的,每个人都是‘心有灵犀不点通了’。”再如:“……如果人都是本善的话,谁会拿起屠刀?”等等。事实上,只有在赛场上掌握了主动权,才可能出幽默的效果。

除了口头语言,类语言也是传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所谓类语言,就是指说话者的表情、动作、仪态等。语言表达还有赖于辩论者的表情动作和仪表仪态。辩论者的场上形象取决于其气质风度、思想、知识功底、语言表达能力,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训练有素的演员可以根据剧情表演的需要,设计适当的动作与表情,但一般人的动作表情是思想与语言的自然流露。我们认为,辩论者在场上只要稳重、大方、机智、灵活,衣着得体,不必为辩词专门设计什么动作,形象效果也不会受太大影响。但辩论时表情、动作都不宜过于夸张,否则显得不自然。对于那些有损形象的姿态、语言习惯等等,应在训练中及早加以纠正。

辩论场上,评委与听众实际上只是听众,与辩手不能作语言上的交流。但是,辩论是为说服评委与听众而展开的一种语言交流活动,思想感情的交流不仅仅通过语言来完成,还要通过无声的语言即眼神来进行。所以辩论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眼神传情达意,也要通过对评委与观众的眼神、掌声、议论观察,把握会场的气氛与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与表达,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三)知识结构的完善

一个辩论者,要想在辩论中纵横驰骋,不仅需要娴熟的辩论技巧,还必须具备相当完善的知识结构。辩论者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上至宇宙知识,下至日常生活,这样辩论起来才能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也只有这样,辩论起来才能做到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表达自如。

这里,我们仍以辩论赛为例,来对知识结构的完善对于辩论的重要性作一简单说明。

很多对辩论赛很感兴趣的人,认为似乎随时随地,即使临场命题抽签,立即就能来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有的还认为经过准备的辩论只是表演,完全没有比赛的味道。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知有智,智有谋,力能任。”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一定要求辩手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相当的理论深度、缜密的逻辑结构、翔实丰富的资料。这就要求辩手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对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广度与深度的了解。因此,即使是一个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辩手,也只有在作了充分准备之后,才能登台亮相,达到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辩论自如的境界。

例如,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共有七场比赛,辩题涉及经济、环境、现代化、卫星广播电视、教育、人性、道德、安乐死、艾滋病等诸多问题,可以说其知识涵盖面很宽很广。

参赛的八支队伍虽都由清一色的炎黄子孙组成,但因为生活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语言习惯差异极大,即使是同一学术领域中的专业用语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辩论者和辩论队学习、了解、掌握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历史与现状,主要学派与代表性学者及其主要论点,时空跨度极大。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确不易。

但是,辩论的知识准备又不完全等同于做学问。辩论者对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应区分轻重缓急,有的要学深、学透;有的只要提纲挈领知其要者;有的只需略知概貌。以辩题“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为例,这一辩题需要了解的学科领域有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理论、管理科学、生命科学、心理学、医学、系统科学等等。其中有的学科在辩论赛中是选手必备的知识,如中西方哲学、伦理学、各个阶段的医学史等。针对这一个辩题,辩手必须掌握有关“基因学说”,艾滋病的病因、病理、发生、发展、传播途径、研究进展、解决难点、世界各国及国际上建立的有关组织、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有关学说,必须搜集各种统计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同时还要了解医学中有关传染病、免疫性疾病方面的内容;并以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习俗、生活方式、同性恋的心理、生理变异等作为辩论中立论时的辅助材料。通过对系统工程的了解,构建“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以系统工程为解决途径”的框架,提出了“健康不感染,感染者少发病,发病者晚死亡,死亡者家属有保障”的治理、解决目标体系。

自然,辩论之中决不能说到哪里是哪里,只抓语言不抓观点。己方固然有一套策略,但在陈辞的展开之中,还要迅速调动自己的知识,达到“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尽快抓准对方的“底线”,摸清战略、战术,分析多种可能,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果断修改己方战术,这就是斗智。比赛场上谁能超前一步,谁就能掌握主动,能保持主动权就能驾驭整场比赛。智谋就在于事先的谋略、临场的机智与适时的应变。

一场高水平的辩论赛,不仅是技巧密集的辩论,更是知识密集的辩论。一个辩论者只有具备广博、完整、严谨的知识,对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了解,在辩论场上才能口若悬河、力敌群雄。

关于这一点,正如王沪宁教授所指出:“在高水平的辩论中,往往第一层次是技巧和技术的较量,在这个层次如果平分秋色的话,第二层次是知识和理论的较量,如果一名辩手在理论和知识的把握上占据优势的话,就会在辩论中占据优势。”

那么,一个辩手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第一,向优秀作品学习。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要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向书本学习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就辩论而言,不要求辩手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但辩手应该是一个“杂家”,也就是说,读书的面要尽量广一些,比如哲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历史学、现代科学知识,等等。通过向书本学习,知识自然就会增多,知识结构自然就会逐步完善。当然,作为辩论者,在读书时还应特别注意做一些读书摘录和卡片,如重大的历史事件、名人趣闻、成语典故、闪光的睿语、重要的统计数据等等,以便在辩论的过程中查考。

第二,向社会学习。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要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填充自己的知识宝库,除了书本学习之外,还必须经常走出去,向社会学习,考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由于是直接向社会学习来的知识,是辩论者亲身体验、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往往真实、生动、感人,更有说服力。

第三,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要想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必须善于向他人学习。一个人本领再大,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所学专长,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向专家求教,向有一技之长的人学习。

总而言之,辩论是对一个人全方位的考验,其中,知识结构是否完善,在辩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辩论者知识贫乏,知识结构不完善,在辩论中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四)应变能力的培养

所谓应变能力,是指对突然发生的变化情况能够迅速及时地做出反应,并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对付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两个乡下财主站在村头说私房话,农夫老杨见了,同他们打过招呼就走了。忽然,有个胖财主喊道:“黑老杨,站住!”

农夫老杨站住了,答道:“有什么事吗?”

胖财主大叫道:“刚才你打断了我们的话耙子,赔五石谷,折合洋钱五十块,限三天交清。”

老杨回到家里,愁眉苦脸,茶饭不进。妻子问什么原因,老杨如实说了。妻子说:“这有什么好怕的?到时由我对付就是了。”

到了第二天,老杨妻让老杨上山砍柴去了,自己便在门口等着。

胖财主来了,劈头就问:“你的男人呢?”

老杨的妻子不慌不忙地说:“我男人上山挖旋涡风根去了。”

胖财主一听,喝道:“胡说,旋涡风怎么还有根?”

杨妻反问:“那么,话怎么有耙子呢?”

胖财主无言以对,只得忿忿地走了。

这个民间故事中,老杨妻子所以能取得胜利,说她以谬治谬也好,说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好,但她出色的应变能力是最关键的要素。

在辩论这种人与人面对面的交锋中,出色的应变能力是辩论者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辩论过程中,辩论双方都力图给对方以出其不意的攻击。这时候,辩手如果缺乏应变能力,就会以失败而告终。相反,如果具备出色的应变能力,便能反应灵敏、应对自如,取得辩论的胜利。

那么,辩论者的应变能力都有哪些特点,而培养辩手的应变能力,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综合性

前面我们说过,辩论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而辩论者应变能力的综合性则表现得更为突出。第一,辩论者要具备杰出的应变能力,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在辩论中碰到意外的情况时沉着镇定、从容不迫,才能保证辩论者才智的正常发挥。第二,辩论者还必须具备敏锐洞察力。再高明的辩手,无论说得如何振振有词,但肯定会出现漏洞或者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辩论者要能迅速抓住对方的弱点。第三,辩论者还必须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发现对方弱点后,必须反应灵敏,迅速决策,适时应对。第四,辩论者必须有出众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知识和阅历,熟知各种辩论技巧并加以熟练运用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对方发难时,调动积累的知识经验,迅速地组织好语言做出反应,使自己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

2.敏捷性

所谓敏捷性,就是指在辩论中辩论者反应的速度要快,既能够迅速地发现对方的弱点,又能够快速地进行思维,快速地组织和表达语言回击对方。

清朝乾隆年间的刘墉,身居中堂之位,以思维敏捷、能言善辩而闻名。有一天,乾隆去避暑山庄,刘墉伴驾前往。外出散步时,一行人信步走进大佛寺。乾隆见那大肚子弥勒佛冲着他笑,便问:“刘爱卿,弥勒佛为何冲朕笑?”

刘墉回答:“启禀皇上,圣上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的活佛,今天来此,故佛见佛笑。”

乾隆听了自然十分高兴。当刘墉走到弥勒佛面前时,乾隆转身问道:“那佛见卿也笑,为何?”刘墉答道:“佛见臣笑,笑臣成不了佛。”乾隆听了后不由自主地也笑了。

在这个故事里,刘墉之所以能摆脱困境,出色的应变能力起了关键的作用。

对于辩论来说,应变能力的敏捷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反应迟钝、呆板的人,碰到意外的情况便张口结舌,明知道对方有错却又不知道如何反驳,只好看着对方从中获利。这种人在辩论中是难以取胜的,只有应变能力异常敏捷的人,才能够在辩论中获胜。

3.奇特性

所谓奇特性,就是要求辩论者在应对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时,能突出奇招,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给对手以措手不及的回答。请看下面一则辩论:

有一个农民和学校的老师见面了,农民和老师之间有一段对话。

农民:“我要教育我的儿子!免得他以后成为一个愚蠢的人。”

老师:“你做得对,但每个月要交十个里拉。”

农民:“这数目可不小,我可以买一头小毛驴。”

老师:“如果你买了驴子,而不教育儿子,家里就有两头驴了。”这里,老师的回答应该说是十分奇特。

同时,应变能力的奇特性还表现在,当自己出现失误时能采用奇特方法及时予以补救。

亚洲大专辩论会关于“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辩论中,有一次激烈交锋:

反方:……还有孔子说的“父母在不远游”,照此说来,我们不是来不了新加坡了吗?

同类推荐
  • 创新力

    创新力

    《创新力》对创新力的本质与创新力的灵魂,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原理与创新原则,创新意识与创新潜能,创新力的激发,提高创新力的意义、方法和途径,以及为培养提高创新力创造舞台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本书向人们诠释了科学思维的本质及多种思维视角的魅力,以及运用科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 青少年成功方略——18岁以前要做的50件事

    青少年成功方略——18岁以前要做的50件事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 决定一生的8种理念

    决定一生的8种理念

    本书将梦想与目标、勇敢与意志、知识与进取、规则与竞争等内容总结为八大理念,从一些侧面分析揭示这些理念的力量与意义。
  • 一切从零开始

    一切从零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很多人都眼高手低,自认为很了不起,却偏偏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为此,牢骚、埋怨、不满等坏情绪四处蔓延,而事实上是如此吗?恰恰相反。只有把胳膊拉回来,伸出去的拳头才能更有力。出人头地的道理也是如此,只有安心工作,不急不躁,你的价值自然会体殃出来。记住:老板的眼中没有空缺的位置。本书阐述了在工作中如何去做,才能使自己和老板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自己出人头地。并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变的法则就是:蹲得越低,跳得越高。
  • 10天打造强大内心

    10天打造强大内心

    一个人的内心像一个气球,内心强大的人伸缩的范围就大,内心弱小的人伸缩的范围就小。对于同样的坎坷,内心强大者比内心弱小者更能从容淡定地去面对和处理。《10天打造强大内心》从对人内心的分析、内心强大与弱小的不同表现、内心强大的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指导读者塑造强大的内心。具备强大内心的人,脚下即使不是坦途,步子也一样坚定!
热门推荐
  • 仙魔天外天

    仙魔天外天

    强者如猪狗,我就要让他们唱“征服”!一个纨绔子弟,机缘巧合,得到上古神兵,自此修炼一帆风顺,终成绝世强者,身边美女更是萦绕不断,让人艳羡。龙胜宇,一个平凡的名字,却屡屡创出仙魔大陆的奇迹!新浪微博:http://www.*****.com/?778272234QQ书友群:126217612
  • 远山扶欢似锦陌

    远山扶欢似锦陌

    唐朝“贞观之治”年间,素来不出名的丞相府诞下一女姓裴名唤扶欢,年仅十五,肌肤胜雪,双目犹似清水,顾盼之际,自有一番清雅高华的气质让人为之所摄,自惭形秽,无数男子对其魂牵梦绕。裴扶欢十五年期间很少踏出家门,长安城里无不知裴府有一千金,貌美如花,倾城一佳人,见者日思夜梦,沉迷其人。十五年间初次当着众人之目露出容颜,各才子皆上前邀约,唯有一人不为之所动,四目相对,面颊见红,一见倾心,见之不忘。“敢问公子尊姓大名?”“姓杜,名璃殇,字锦陌。”听闻,番邦皇子对裴千金一见倾心,愿永远效忠大唐,只求迎娶裴小姐回番邦。听闻,裴小姐抗旨不愿远嫁到番邦,更言明已有倾心之人,番邦皇子怒,扬言挫骨扬灰亦要攻打大唐,裴扶欢不得已而嫁之,封欢悦公主。听闻,杜家公子突然消失不见,和亲公主在半路被人袭击,欢悦公主——亡!为你,我愿抗旨不遵,我愿放下满身华傲。(裴扶欢)你是我夜不能寐的念想,是我跑了几万里亦要找到的人,无关任何,皆因是你!(杜锦陌)
  • 冥王宠妻:吃货不好惹

    冥王宠妻:吃货不好惹

    她是二十七世纪的杀手之王,但是谁能想到作为一个每一次任务都能出色完成的她竟然因为看狗血剧吃薯片被噎死了?!幸好老天没瞎,让她华丽丽的穿越了。多有一次机会,混得风生水起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她是废材?!凭她的实力,废材又如何!分分钟变天才好么!于是乎,某女开启了外挂模式。跑进第一学院争第一!找只妖王来契约!认了一个萌系弟弟!打了本国的皇帝!冲到神界搞一番!跑到魔界当魔王!可是某天……所向披靡的某女遇到一个逃也逃不了无赖让她当冥界王后?!“娘子,玩够了吗?跟本王回家了。”
  • 八王妃每天求失宠

    八王妃每天求失宠

    她穿越不想斗渣渣,只想做个快乐的米虫。可怎么滴,太子和八王爷都看上她了。太子是储君,将来是要登基为帝的,回头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都要斗,不得累死她?她一合计,十分果断的选择了八王爷。做个闲散王妃,每天吃吃喝喝,不知道多快活。直到有一天——圣旨下,太子被废,八王爷成储君了。纳尼?她不想做太子妃,更不想做皇后啊,求失宠,求失宠!
  • 哈佛领袖气质课:领导无形,管理有道

    哈佛领袖气质课:领导无形,管理有道

    《哈佛领袖气质课:领导无形管理有道》由兰涛编著。所谓的“领袖”,不仅在一个团队中充当着核心角色,同时还能够通过言行指引团队出色地完成目标任务。在他们身上有着积极的价值观和强烈的使命感。千万不要以为“领袖气质”离自己很远,其实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并不一定都是高层管理者,无论在大团体还是小团队中,总会有个能够说服他人、引导他人、调配他人的人出现,而这种人往往就是具有领袖特质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领袖气质”也可以被认为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而这魅力是一种无形中能影响他人的力量,这是卓越领导者身上具备的特质。
  • 红娘buff

    红娘buff

    这是一篇吐槽命运,不不不,是美女刑警为何单身到现在的故事
  • 美顺与长生

    美顺与长生

    一个少女的特殊命运,一个北京家庭的特殊婚姻和别样亲情。美顺和长生一家的故事,像是不起眼的泉眼里细细汩汩流出的泉水,澄澈、晶亮、满身力气,一切的不如意都不能摧毁他们的自重。小说清淡到通篇找不到几个形容词,你却又在字里行间处处可以感知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尤其是细节,犹如珠贝一样遍布全篇,你随处可见叙述的光彩。在我们长久沉湎于小说技巧和各种尝试和探索之后,面对这样一部剔除了一切雕痕的作品,我们不由自主会释然一笑。原来文学也可以有这样别样的美。
  • 城墙里的故事

    城墙里的故事

    爱情,婚姻,亘古不变的话题。有些人举案齐眉白头偕老;有些人鸡飞狗跳分道扬镳;更多数的是同床异梦难得糊涂的相看走过一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或许这也正是你家发生的故事。
  • 征服之异世界

    征服之异世界

    江洛来到异世界,他将从无到有,带领昆夏人征服世界。神秘的圣物隐藏着这个世界的秘密,什么样的秘密在等待着江洛?
  • 兵锋王座

    兵锋王座

    军人的品质,追踪于昆仑、太行;军人的气魄,朔源于黄河、长江。那所向披靡的一往无前精神,那英勇顽强的硬骨头作风,是中国军人的风度!因此,军人的胸膛,就是攻不下的祖国屏障;军人的枪刺,就是折不弯的民族脊梁。每一个士兵,站起来是一座摩天接云的山峰,躺下来是一座不可逾越的界碑。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