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33900000005

第5章 人生四境,高低尽现(1)

人生有境界之别。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即是冯友兰先生区分出的人生四境,由无知到知“我”、由知“社会”到知“宇宙”,四者的高下无需言说,也已再清晰不过。而其中属“精神的创造”的道德与天地之境,必须靠平等、无为、超脱等日常行为举止中方能修得。

自然、功利乃天赐,道德、天地靠修行

人生的境界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自然境界(二)功利境界(三)道德境界(四)天地境界。

——《理想人生》“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

人生,是身为哲学家的冯友兰先生致力研究的一个课题,他对每个关于人生的都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他不反对何为人生、人生的目标、理想人生都做了具体的解答,也对不同人的人生做出了解读。

在他看来,每个人对生活有着不同的信仰,因而生活的意义自然也就不同。即便是信仰相同之人,也会因个人觉悟的不同,而使人产生巨大的差异。就人生的境界而言,冯友兰先生认为有四类: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是最低层次的,这个境界中的人做事总是依照社会习惯或者是依照本性而为,他们完全跟着天地的运转而运转。冯友兰先生先生说,此时的人类“既无明了的目的,也不明了所做的各种意义”,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会去过多地思考此外的事情。他们不知何为苦、何为乐,就宛如刚出生的婴儿般,虽整日笑嘻嘻,也感觉不到快乐。他们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想要改变什么,只是跟风跟水地生活,完全不去考虑生活的意义,或者很少去考虑。甚至就连“生”与“死”,他们也都不了解。

功利境界中的人,对于人生比自然境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明白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中的人所以会努力奋进。他们的心中有“我”,且只有“我”: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为着自己的功利与利益打算。他们大多贪生怕死,有时也可能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旁边的人也许因他过上了很好的生活,但是他的出发点是自私的,也就是功利的。他们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收益,其最终的归宿还是“我”。

这两种境界都是普通人所很容易获取的,冯友兰先生先生称之为“自然的创造”。之后的道德与天地境界,便非常人轻易所能达到的了。

道德境界,即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他们的心中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社会、一个全体,他们了解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着眼点是在公而不在私。程伊川所说:“义与利之别,即公与私之别。”也就是求个人之利者为利,求社会之利者为义。古今贤人及英雄便是已达到道德境界的。也许他的行为并没有给现实带来实际的好处,但他自己始终是合乎道德的。

最后一种境界是天地境界,达到这一境界的人,认为在社会之上尚有一个更高的——宇宙。个人不能离开宇宙而存在,因而人不仅是社会的一员,也是宇宙的一部分;人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所以,对他们而言,无所谓生,亦无所谓死,一切皆以服务宇宙为目的。

四种境界间的差异显而易见,普通人都在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中徘徊与自我折磨,贤能之人则在道德境界中为社会、为民生谋福利,而圣人则在天地境界中“赞天地之化育”。境界不同,人们见识与享受的世界也不同。

冯友兰先生还举了一个例子来对此加以说明:

同样是大学教授,因为了解不同,亦有不同的境界:属于自然境界的,他们留学回来以后,有人请他教课,他便莫名其妙地当起教授来,什么叫做教育,他毫不理会。有些教授则属于功利境界,他们所以跑去当教授,是为着提高声望,以便将来做官可以铨叙交稿的职位。另外有些教授则属于道德境界,因为他们具有“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的怀抱。有些教授则系天地境界,他们执教的目的是为欲“得宇宙天才而教育之”。

虽同为教授,身处的境界却截然不同。像冯友兰先生这样的学者,早已脱离了自然与功利的境界,至于其是否已经达到天地之境,我们无法给他出确切的评判,但已达到道德境界却是不容置疑的。别人的人生境界,我们无权亦无力评价,但自己的人生究竟在哪个境界,唯有自己最清楚不过。

“见”与“蔽”圈定大不同之境

境界的不同是由于认识的互异。他们有的“见”,也往之为其,“见”所“蔽”。

——《理想人生》“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

人生境界关系个人的成就、品味与气度。人生境界有高有低,有狭有宽,有大有小,境界在哪里,人生就到哪里。对于不同的人生境界产生的原因,冯友兰先生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境界的不同是由于认识的互异。这有如旅行游山一样,地质学家与诗人虽同往游山,可是地质的观感和诗人的观感却大不相同。”

地质学家眼中的山必定显现出的是形式各异的地质结构图,而诗人眼中的山却是自己兴致所至的情感寄托。虽然他们游历的是同一座山,却因各自认知的不同,而使观感产生了巨大的不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庙里有一个老方丈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小和尚耐不住寂寞,跑去找方丈:“方丈、方丈,我想读书……”

方丈看了看小和尚,什么也没有说,回到房间里搬了一块石头出来:“这样吧,今天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山下的市集上去卖。但是记住一点:无论别人出多少钱都不要卖!”小和尚想不通:一块石头让我去卖,而且说,有人买还不要卖,真奇怪。可是,没有办法,小和尚最后还是拿着石头下山了。

在市集上,有个妇女走了过来,看了看石头说:“我出五文钱买你这块石头。我想买回去给丈夫写字的时候压压纸,这样不容易被风吹走。”小和尚想,一块石头能卖五文钱啊!但是,方丈不准他卖啊!所以,小和尚只好说:“不卖,不卖!”妇女走了。

小和尚回到山上,说:“今天竟然有个妇女愿意出五文钱买这块石头……但你说不让我卖,我只好不卖!”

方丈问:“你能从中明白些什么呢?”

小和尚摇摇头回答:“不明白!”

方丈笑了笑:“这样吧,这次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山下的米铺老板那儿去卖,但是,记住:无论他出多少钱都不要卖!”小和尚带着石头下山了。

小和尚来到米铺,见到了米铺老板。米铺老板拿着那块石头端详了半天说:“我出五百两银子买你这块石头!”小和尚吓了一大跳,一块石头值五百两银子啊!米铺老板解释:“这是一块化石,我愿意出五百两银子来买这块石头!”小和尚连忙说:“不卖,不卖!”抱着石头赶忙回去找方丈。

小和尚见了方丈,说:“方丈、方丈,米铺老板说愿意出五百两银子来买这块石头,说是一块化石……”

方丈问:“你能从中明白些什么呢?”

小和尚回答:“不明白。”

方丈又笑了笑:“这次呢,你还是去卖石头。不过,这次是卖给山下珠宝店的老板,还是记住:无论他出多少钱都不要卖!”小和尚来到珠宝店,老板把石头拿过来端详半天说:“我只有三家珠宝店、两家当铺和一些田产,我愿意拿我所有的财产来换这块石头!”

小和尚吓得瘫倒在地上:“这么值钱啊!”

珠宝店老板解释:“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其实,它只是外面包裹了一层石头的样子,里面是一块无价的宝玉!”

小和尚吓得连忙说:“不卖、不卖!”紧紧抱着石头连滚带爬地上山去找方丈。

“方丈、方丈,珠宝店老板说他愿意拿他所有的财产来换这块石头。他说这里面是一块无价之宝哎……”

方丈问:“这次你明白了吗?”

小和尚回答:“不明白!”

方丈微笑地告诉小和尚:“同样一块石头,在一个妇女的眼中,只是一块压压纸的石头,值五文钱;到了米铺老板那里,他认识到它的一些价值,知道它是一块化石,愿意出五百两银子来买;而真正懂得它的价值的只有珠宝店的老板,知道它只不过是外面包裹了一层石头的样子,里面是一块无价的宝玉!”

同样一块石头在农妇眼里就值五文钱,在珠宝店老板那里却价值连城,其间可谓天壤之别。这其中的差别何在呢?其差别就在于农妇和珠宝店老板的认识不同,也正是这种不同决定了他们人生境界的巨大差异。

然而,并非所有的认识都是人生境界提升的推动力,有时这种认识也会成为一种阻力,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我引用荀子的说法,认为哲学家们各有所“见”,也各有所“蔽”,他们的“见”和“蔽”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有“见”,也往往为其“见”所“蔽”。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人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凡人都是彼此平等,决不能拿任何人做工具。

——《理想人生》“中国哲学与民主政治”

灿烂的阳光,平等地照耀到世间的每个人身上;流逝的时光,毫无例外地催促着每个生命走向衰老。人生而平等,没有人比你更高贵,也没有人比你更卑微,就像你不比别人高贵,也不比别人卑微一样。

当这种平等的观念盛行于西方的各个角落时,中国古代的哲人们也在不断地提及。庄子有这么,一句话:“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是把天地间的万物看成一体,一个完整的整体,就好像马的头、马的脚、马的毛等总合起来,才叫一匹马。少了任何一样,都不是完整的马。世间的人,虽个体不同,但都是生命的一分子,就像“马”身上的毫毛一样,每一根都是平等的。因此,生命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冯友兰先生虽生长于封建社会末期的官僚家庭,却从未被所谓的“尊卑”所影响,他亦相信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故而,他说:“人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凡人都是彼此平等,决不能拿任何人做工具。世界上最不道德之事,就是以别人为工具,而达到他自己的目的。”

显然,他是在经历了中国古代的君主制之后,提出的这一观点。于他而言,那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君王贵胄,其实与平民百姓无异,同样只是独立的个体而已,但他们却运用手中的权力,肆意地支使、利用他人,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以达到自己追名逐利的目的,实为这世上最大的不道德。所以,他试图用哲学的方式唤起人们心中平等的天性,以便自由地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从人生境界的角度来看,平等地处理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无疑是道德境界的首要条件。

而这种真正的平等首先是立足点的平等,就像一场赛跑,每个人的起点都一样。没有任何人有特权,可以在枪声响起之前,提前跃出人生的起跑线,也没有任何人会因卑微而没有参赛的资格。因此,我们对待任何人都应该一样,无论对方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他们都应当享有作为人应得的尊重。

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修车女工接待了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年轻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但这个修车女工,并未对眼前这个闻名整个巴黎的明星,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惊讶与兴奋。习惯了前呼后拥的洛依德,不禁感到诧异,于是问道:“您喜欢看电影吗?”

“当然喜欢,我是个电影迷。”修车女工边忙着手上的活边回答。她手脚麻利,看得出她的修车技术非常熟练。半小时不到,她就修好了车。

“您可以开走了,先生。”这位修车女工对他说。

洛依德依依不舍地说道:“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

“不,先生,我还有工作。”她回答得很有礼貌。

“这同样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难道不亲自检查一下吗?”

“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

“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车跑得很好。姑娘说:“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我还有其他的工作。”

“怎么您不想再陪陪我吗?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洛依德觉得不可思议,难道这个修车女工真的不认识自己吗?

“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我是个电影迷。”

“您不认识我?”

“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

“既然如此,您为何对我这样冷淡?”

“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绩,我有我的工作。您今天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就要像接待顾客一样地接待您,为您提供最好的修车服务。将来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像今天一样接待您,为您提供服务。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洛依德沉默了,在这个普通修车女工的面前,他清楚地感觉到了自己的浅薄与狂妄,于是他说:“小姐,谢谢!您让我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现在,我送您回去,再要修车的话,我还会来找您。”

不因些许的成就而俯视他人,不因地位的不同而自觉卑微,尊重每一个人的同时,也使自己获得相应的尊重,即便是再渺小的生命,也一样有尊贵地活在世界上的权利,一如世间所有的生命,都有权享受大自然所赋予的阳光与微风一样,或许这才是生命的期许与本真。

无为:无任意妄为

“无为”并不是叫人什么都不做,只是要少做一些,不要违反自然地任意妄为。

同类推荐
  • 社交礼仪卷(千万个怎样)

    社交礼仪卷(千万个怎样)

    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怎样建立和保持友谊他(她)人,和怎样做好自己的私事。
  • 本事是干出来的

    本事是干出来的

    本书内容包括:干法决定活法、愿干胜于能干、机会只属于敢抗的人、本事是折腾出来的、能干还得会还、结果检验能力等。
  • 心态左右一切

    心态左右一切

    心态是我们真正的主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学会调整、改变、驾驭自己的心态,你就可以避开心理误区,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人生的一切险阻,从而改变人生的现状,创造崭新的生活,成为真正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心态是人的意识、观念、动机、情感、气质、兴趣等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人内心对各种信息刺激做出反应的趋向。这种趋向对人的思维、言行、情绪、思想具有导向作用。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使我们的人生充满不断向上的力量,为我们的人生拉起蓬勃的风帆。
  • 成功大学

    成功大学

    之所以取名为《成功大学》,并非故弄玄虚,夸大其辞。其因有三:一是本书收录的这50位大师,无论在他们所处时代,还是从当今的标准来衡量,都堪称成功的典范。二是书中的这些内容,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是很少讲授的,而事实上,当我们步入社会之后,无不感到这些方面多么重要。社会才是一所历练人生的真正大学。因此,不管你学富五车,还是知识浅薄,我们都有必要上这所“成功大学”,系统地补上这一课。三是书中的大多数主讲者都是西方成功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将这些大师的思想串在一起,构成了一部较为系统的成功学教程,从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全方位地阐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所需的因素。
  • 三十六计与为人处世

    三十六计与为人处世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文章中除对各计进行了解详细的讲解外,还进行了具体分析及列举了其在实际运用中的相应例子。以清晰、灵活的方式再现了三十六计在古今中外的应用。
热门推荐
  • 谋杀似水年华

    谋杀似水年华

    暴雨之夜,十二岁的秋收透过门缝,眼睁睁看着母亲被一条紫色丝巾勒死,但凶手一直逍遥法外。十五年来,秋收漂泊四方寻找凶手。为了引蛇出洞,他开了一家网店,专门售卖那款特别的紫色丝巾。在守候了许多天之后,终于,一个神秘的女孩买下了一条丝巾。秋收暗暗追踪,发现她和十五年前的谋杀案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不做女配做女主

    快穿之不做女配做女主

    她是21世纪操纵市场竞争在幕后垄断金融的推手。一朝梦醒,系统傍身……异世?口亨!有智商也能赚的盆满钵满;设定?不能吃的东西请不要告诉我;还有女主?小心谨慎不作死,女主又能奈我何ヽ( ̄▽ ̄)??完成任务同时还享受了人生,简直是美妙自在~哇这个美人姿色绝了,带回去每天光看看心情都好啊,好嘞庄主我买了!……但是,这美人看起来胸略平啊……他是觉得神界无味,被人间烟火所感,大手一挥打开异世之门的圣主,抛下自己的本体与记忆交给手下体验十世轮回,他穿梭于多个时空心如止水,却在意外被那人买下后彻底乱了心神也有了欲求,以执念追随那人于光怪陆离的人间……
  • 双生花之守护

    双生花之守护

    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落。阪泉之战,有熊氏生二女,仅间隔四月。二女既出,神农氏败。众人惶恐,将二女祭于大司命像前。少司命不忍,将二女收于座下,赐长姐名六月,幼妹名十月。无奈,长姐身体康健,平安顺遂。幼妹自小体弱多病,至今,更是奄奄一息,全凭少司命一瓣花叶呵护。少司命曾言:“九州纷纷,芸芸众生,死生寿命皆有大司命定。”为救妹妹性命,六月冒死迁入大司命殿内。大司命曰:“双生花,花开两朵,一株两艳。一方的繁盛终会导致另一方的衰败。如此诅咒,自上古时期,便已无解。唯有,逆天改命,寻远古白凤。只此一丝希望。”
  • 十门天道

    十门天道

    他是部落族长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却从没有享受过一天少族长的生活,因为他先天智力不全,也就说是个傻子,在一次被陷害偷东西,接受审判的时候,因为娘亲的一句“他是个傻子”而沉睡五年,五年后,在母亲的真情呼唤下,他醒了过来。在看到曾经年轻漂亮的母亲现在苍老的面孔,瞬间明悟,开启了后天智灵,打通了通往荒古的大门。荒古无上的修炼神通“十门天道”在他手中重新现世,看他如何在混乱的雪域登上巅峰,成就自己的苍穹。
  • 一品妖凰

    一品妖凰

    特工神算师董芸儿因为一块墨玉被男友设计而死,却意外魂穿天罗皇朝,重生在傻子皇后董芸儿身上。一看董芸儿的记忆,虽是皇后,却被皇上独孤澈嫌弃,活的还不如一个粗使宫女滋润,董芸儿彻底怒了。当她是豆包可以随意拿捏,她发誓,一个月内,一定搞得皇宫不得安宁,弄得皇上夜不能寐。那些欺负过自己的,一个也跑不了,不虐的你们渣渣都不剩,怎么对的起我神算师的名号。
  • 年少的你是我心底的星光

    年少的你是我心底的星光

    年少的那段岁月,安予曾是许诺世界里唯一的星光。一开始,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安予就开始一步步算计,琢磨着怎么把这个学习比他好,但脑子却异常迟钝的小孩收入囊中,变成只属于他自己的小孩。比如——他故意惹她生气:许诺:安予,你想死吗!他学着电视剧里的样子撩拨她:许诺翻了个白眼并且表示不想理会某人。…………后来他说,你怎么什么都相信呀,别人骗你都看不出来,还弄得自己这么难过,真是丢死我的人了。他说,你逞什么强?难过了就哭,我还在呢!他一步步挤进了许诺的世界……可是直到最后,他却用一个潦草的理由,说,对不起,我们不合适……不合适啊,好,那我放你走……直到最后的最后她才明白,这一切都不过是一颗种子,只待最后发芽,破土而出。
  • 不完美三公主

    不完美三公主

    她们有相同的遭遇,她们失去最亲的家人,她们会遇到属于她们的爱恋,而她不一样,注定不完美的结局……
  • 殿下独占小狐妃

    殿下独占小狐妃

    一朝穿越,她由人变成了一只雪狐,梁慕熙觉得没有谁比她更悲催了。努力修炼成人,却因欠了某人一个恩情,悲催的开始了宠物生涯。反正每一次闯祸都有人擦屁股,她几乎横着走都不看路了。然而,在某天她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得意忘形,自投罗网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境界的记事本

    境界的记事本

    无形之物,只能被有形之物创造所以,面对平淡的日常生活,这个世界却已经面临着绝望。因此,在人类不断重复的每一天,终究诞生超越境地的人类。而这个故事,是一位名为方伽境的少年,在成为魔法结社会长之前,所面临并体验的经历。小说内容,主要是以这名少年,以及周围一群超出常人价值观的魔法使。相似非似不同他人的价值观,所编织出来的故事。本故事内容非网络文,带着推理的感官,或许才能更好的理解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