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89200000001

第1章 前言后鸦片战争时代,别扭的姿态和梦中的自慰(1)

按我们的教材,鸦片战争无疑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当然也有怀疑的——比如美国学者孔飞力认为王朝的衰落并不意味着旧秩序的衰落,而中国旧秩序的衰落至少不会早过1864年,即太平天国失败的那一年,所以他认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至少要推到1864年之后。日本学者滨下武志认为,如果把经济关系的国际化作为近代历史开始的标志的话,那么中国的近代史发端应回溯到19世纪初;如着眼于中国国内旧制度的解体和新制度的萌生,则中国的近代史似应开端于19世纪后半期。这里且不论中国的近代化起于何时何事,单论距鸦片战争一个半世纪之后,我们的学者还在研究“中国离现代化尚有多远”、“中国是否已被拉丁化”之类的课题,这种历史的吊诡对我们不能不构成刺激:我们的现代化何时才能完成?后鸦片战争时代何时才是个尽头?

鸦片战争之后,天朝社会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触动,正像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里唱的那样,“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一切还是老样子。

对政府来讲,鸦片战争只是个“地方事件”(滨下武志语),仅是“剿夷”或者“讨逆”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战争。道光甚至认为,英夷已达到了目标,以后再不会骚扰他了,自作多情地把《南京条约》认作了“万年和约”。咸丰做了皇上,比他老子还要顽固,御前集中了一批嗷嗷叫的强硬派。对外强硬不是什么坏事,一种姿态而已,但是仅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敬酒不吃吃罚酒”、“挨整砖不挨半截砖”的二百五、半吊子精神去强硬,最终被打得半死还噘着死鸭子嘴,愣不承认自己比别人落后,就是很大的坏事了。

事件的一些当事人,在条约签订后,随即就把自己参与的这次事件中的对手忘到了后脑勺,被时人称作“雨过忘雷”,对于对手的素质及来头,没有起码的探究兴趣,哪怕仅是战术上的“知彼”要求,他们也不屑去做,或者,做的时候依旧眯着小眼儿甚至干脆不睁眼。鸦片战争结束后,道光询问参与《南京条约》谈判的耆英:“逆夷接仗之际,所带夷兵,何以能使有进无退?”位居大清决策层的耆英找到的一个原因竟然是:“英夷武官四十以内不娶妻室,兵丁亦然,是以无所顾瞻,临敌争先。”道光批曰:“可恶之至。”真的是很搞笑,君臣两个探讨的结果竟然是英国人都是光棍,没有老婆,所以打起仗来不怕死!

战后,也有几个知识分子,比如魏源、徐继畲等人把探究的目光转向了西夷,但这种探究是有限的,影响力更是有限。魏源写出了《海国图志》,对美国的民主制度表示了一丝羡慕,重点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提倡,理论上虽然是正确的,但是天朝无人接受;二十年后,天朝有识之士接受了他的“师夷”理论,但是在实践上,又始终不知道所谓的夷人之“长技”到底应该包括哪些东西(其实,此后的国人似乎也一直没有搞清楚)。徐继畲写出《瀛环志略》,对华盛顿“三尺剑取国而不私有”、“英吉利尤称其雄富强大”表示了稍微那么一点羡慕,就坏了菜了,被时人怀疑有汉奸嫌疑。史策说此书“张外夷之气焰,损中国之威灵”;李兹铭认为徐继畲作为一个封疆重臣居然敢一意为泰西造声势,“轻重失伦,尤伤国体”;稍后的曾国藩也认为此书“颇张大英夷”。这样的世界地理着作既然是长敌人之威风灭自己之志气的,那它在天朝的命运就很不济了,随后被天朝封杀,受了二十年的冷落。

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十年时间,清政府白白浪费了,并等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时间,清政府还想白白浪费,历史老人可能看不下去了,它让太平天国玩了大清一把。而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乃是外国人组织的洋枪队。洋枪洋炮的威力,让天朝的督抚们大开眼界,遂认定了洋枪洋炮就是夷之“长技”,于是,中国的洋务运动终于启动了,而这时,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二十多年了。可惜的是,洋务运动只学西方的器物,不学西方的制度,这意味着中国近代化的跛足起行和单翼起飞,更印证了杨小凯先生所谓的“后发劣势”理论。

罗荣渠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一项比较现代化研究》一文中说,直到19世纪末期,清政府愣是“没有完成向现代国家转变所必需的基本认识转变”。对清政府的这种蒙昧,当时法国驻华公使施阿兰的描述最为形象:“在1894年4月这一时期,中国确实处于一种酣睡的状态中。它用实际上并不继续存在的强大和威力的盛世幻想来欺骗自己,事实上,它剩下的只是为数众多的人口,辽阔的疆土,沉重的负担,以及一个虚无缥缈的假设——假设它仍然是中心帝国,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像个麻风病人一样,极力避免同外国接触。当我能够更仔细地开始观察中国,并同总理衙门大臣们初次会谈,我惊讶地发现这个满汉帝国竟是如此蒙昧无知、傲慢无礼和与世隔绝,还粗暴地标出‘不要摸我’的警告!”

问题是,英国不理这种警告,很不给天朝的面皮,连着“摸”了大清两回,更可恶的是,与中国的洋务运动起于同时的经过明治维新的小日本也学着西方的小样,前来摸大清了,这一摸可不得了,把大清政府的洋务果实全给摸没了——中日甲午海战,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中国洋务运动的全面破产!

按一般的说法,甲午海战时,大清帝国的军事实力排在世界第六至第八位之间,日本海军实力排在第十一位至第十六位之间。为什么小日本能把曾经的师傅——大清揍得鼻青脸肿稀里哗啦?为什么海军实力远不如大清的小日本能在甲午海战中把中国海军揍得一个子儿不剩?关键原因就在于,小日本不只学了西方的器物之精,还学了西方的制度之美。光绪皇上在康有为的忽悠下,模模糊糊地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在他的力主之下,中国终于开启了包含有政治改革诉求的维新运动。而此时,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三十多年了。更可惜的是,慈禧这个老太婆作为天朝那艘破轮船的掌舵人,既没有产生“咸与维新”的内在自觉,更没有发现政治改革的外在紧迫,为了自家的寡妇(皇帝叫寡人,老太后便只能相对应地称为寡妇了)利益,一棍子把这场运动给拍坏了。于是,大清的近代化再次跌盘。

20世纪初,日本在日俄之战中一举打败沙俄,这让一直打算走亲俄路线、希望联俄制夷的慈禧老太吓了一跳,惊吓之余,似乎明白了些什么,遂扭扭捏捏地搞起了宪政,但是,历史已经对清政府的诸般迟钝与扭捏作态丧失了耐心,带着人民意愿的革命派要动手了……不得不承认,后鸦片战争时代,中国的伤痛与悲哀有限,沉迷和荒唐居多,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沉迷和荒唐与“民族主义情绪和民族主义愤懑”(费正清语)纠缠在一起,酝酿出一种强烈的鸦片战争后遗症。以至于直到今天,对于鸦片战争,某些国人和学者还保持着一种别扭的姿态:宏观方面,总体上承认鸦片战争的失败在于中国的落后。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军队、中世纪的组织技术,不足以抵抗近代化的西方文明国家。

微观方面,具体叙述上又有意无意地流露出这样一种倾向:只要中国坚持抵抗,只要道光皇上用人得当,只要全体大臣都是林则徐,只要以琦善为代表的投降派不搞破坏,中国就可能获得胜利……这种民族情绪从表面上看也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隐藏在它背后的假设:大清制度的落后是有限的,多几个清官能吏就行;大清的经济落后也是有限的,政府加大力度反贪就行;大清的文化,咳,五千年文明,世界先进文化代表呢;大清的科技落后也是有限的,嗯,只是一时落后,差那么一点而已;大清的军事落后也是有限的,清兵拿出不怕死的血肉筑长城的肉弹精神就行……总之,如此这般,大清这艘破船就可以继续自绝于现代文明与国际世界,顺着自己的老航道,一条道走到黑,用不着回头!其实,有时在前进的道路上回回头,也是一种智慧,因为历史与现实均需要对于走过的每一步做出反思。

保持别扭姿态的同时,中国一些学者与民众对鸦片战争的那种说不完道不尽的絮叨,在旁观者眼里,难免具有了祥林嫂式的嫌疑与色彩。历史的罪恶虽然无所谓有效与无效之追诉期,但即使在鸦片战争那个时代,天朝得到的同情也是很可怜的,或者说是很有限的。正如美国学者孔飞力所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亚洲受害者只有有条件的同情。”

同类推荐
  • 重读苏轼

    重读苏轼

    读诗使人怡情,读史使人明智。把两者结合起来读会是怎么样呢?苏轼历经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徽宗四朝,他面临过北宋乃至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政治变革——王安石变法,他生活在牛人辈出的年代,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小时候砸缸的那个)、曾巩(散文八大家之一)、沈括(大科学家,有著作《梦溪笔谈》)、张先(词人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词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黄庭坚(自称是苏轼的弟子,诗写的很好)等人都与苏轼有过来往。苏轼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朝代,和这些人匆匆碰面,又匆匆分别,坎坎坷坷地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旅程,然而他步履坚定,正如他诗中所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锦衣听风

    锦衣听风

    传言春秋时期,吴有干将、莫邪,二人献身为吴王阖闾铸造阴阳宝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战国诸侯混战、时局动荡,双剑流失民间。千年来,江湖一直为双剑争夺不休。明朝中期,天灾不断,名不聊生,江湖上又出现双剑传言......白天,我在朝廷衙门当差,伸张正义。黑夜,我化为利刃,怀揣无常簿,为朝廷监察众生。来无影,去无踪,身穿飞鱼服,手提绣春刀。他人叫我们锦衣卫,亦听风人......
  • 西周酱油王

    西周酱油王

    社会人主角,如何在阶级固化,社会分层严重的西周,炼铁,种田,打酱油,继而一步步创造出自己的历史吧
  • 闲话红楼

    闲话红楼

    对红楼梦四十五回的评论,曹雪芹是一代巨匠,红楼梦的主题价值观是写美好的人生,美好的爱情。
  • 中国哈萨克

    中国哈萨克

    《中国哈萨克》这部书,通过介绍哈萨克民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向我们展示了哈萨克族的历史沿革、地理分布、语言文字、文化传统、科学教育、医疗卫生、宗教习惯、风俗礼仪、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内容,是我们了解哈萨克民族的一个窗口。希望通过此书的出版,能在增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加强团结,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中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热门推荐
  • 情在大清

    情在大清

    他是胤禛,是四爷,是雍正。她是清婉,是白灵,是一只鹿化作的女婴。进宫之后,她合了德妃的眼缘,被送到了他的身边,自此朝夕相伴。可是,他有他的娇妻美妾,有他的宏图抱负,这一场爱,终究是不够长。那一夜主动邀宠,那一夜极尽缠绵,之后,或许再无瓜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负长凄凄

    不负长凄凄

    十几年后姬越初下山卷入一场纷争,身世终成迷,他将如何选择前路……我说这文不虐有点甜你们要相信……我不是认真的哈哈哈
  • 九玄仙

    九玄仙

    九玄仙。九转成仙,千秋万代,亘古永存。一部神秘的功法,一次诡异的穿越,一个普通的高中学生,他的命运又会因为这些而发生多大的改变呢?
  • 梦红尘潮汕

    梦红尘潮汕

    听说了吗?空灵出现了...什么是空灵?民间传闻数不胜数。有人说是一种鬼魂附体,有的人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一种神力。而这个江湖中,大大小小的门派也开始了暗地搜寻空灵下落或是空灵究竟是什么,又全无功而返。空灵,究竟是什么,到底存不存在。之后,云霄殿元殊天尊宣告,所谓空灵,只是碎片,而这些碎片却是一件件异常强大的神器,但这些神器元合一起,就会成就一把毁天灭地的所谓空灵。至于空灵碎片与真实性就不得而知...拥有半空灵资料的记载则是被封存于云霄殿的乾光塔实力雄厚的门派天宫殿,紫云阁,更有世人惧怕的神秘组织,也开启了重新踏入征程的脚步,开始了明争暗斗。
  • 拽你入凡尘

    拽你入凡尘

    你拽我入凡尘,我藏你在心底氤氲灯光,首映礼后台不起眼的隔间。何姜的手被死死钳制在上方,宋宴埋在她的颈边发了狠地亲她,力气大到她根本无法反抗。 宋宴的喘息就在她耳边,像魔鬼的呢喃。 “小骗子,我会死的。” 何姜红了眼眶,不再挣扎。 你可知,我爱你超过了我的命。 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有一天铃再响

    总有一天铃再响

    表白失败的逝和,毕业那天,正想平平淡淡地过去。一同病相怜的朋友,积极帮助逝和,相错的路线,一时的错过在最后的铃响之后又能否相遇?建立在套路之上的交流,真相蕴藏在扑朔迷离的游戏中,在最后的交谈之中,道出了真相。误会,萦绕在天空之中,最初的铃响,鸣荡,清晰。 注:本小说部分人物是有原型的。小说中人物的行为与经历均与现实无关,纯属虚构。
  • 当萌萌哒遇见坏坏哒

    当萌萌哒遇见坏坏哒

    她外号萌萌哒,不是因为她会卖萌,而因为她天然呆,她小时候因为发烧脑子烧坏了脑子智力低下。她是旁人眼里的白痴,是爸爸眼里的宝贝女儿。他坏坏哒与她一样从小父母离异,坏坏哒跟着清洁工妈妈艰苦的生活着,他是旁人眼里的三好学生,是坏孩子的欺负的对象。不过坏坏哒不是个书呆子,谁欺负他母亲他就和谁拼命!当萌萌哒遇见坏坏哒,用披着羊皮的狼伪装自己的坏坏哒在命运的安排下找到身世真相!
  • 我和猫阿九

    我和猫阿九

    一次意外,救起一只“猫”从而引发一连串的传奇。。
  • 女修穿越日常

    女修穿越日常

    金身被毁,神魂重创,元婴女修士乔晴靠着本命法宝方才护得一缕残魂逃出生天。但是,被附身的身体资质有必要那么差,命运有必要那么悲惨么!没关系,资质差咱就慢慢养,命不好咱就慢慢改。手握功法,逆天改命,重走人生路。可是,重生君,系统君,空间君......又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