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28400000025

第25章 我同外国文学的不解之缘

要想谈我和外国文学,简直像“一部十七史,不知从何处谈起”。

我从小学时期起开始学习英文,年龄大概只有十岁吧。当时我还不大懂什么是文学,只朦朦胧胧地觉得外国文很好玩而已。记得当时学英文是课余的,时间是在晚上。现在留在我的记忆里的只是在夜课后,在黑暗中,走过一片种满了芍药花的花畦,紫色的芍药花同绿色的叶子化成了一个颜色,清香似乎扑入鼻官。从那以后,在几十年的漫长的岁月中,学习英文总同美丽的芍药花连在一起,成为美丽的回忆。

到了初中,英文继续学习,学校环境异常优美,紧靠大明湖,一条清溪流经校舍。到了夏天,杨柳参天,蝉声满园。后面又是百亩苇绿,十里荷香,简直是人间仙境。我们的英文教员水平很高,我们写的作文,他很少改动,而是一笔勾销,自己重写一遍。用力之勤,可以想见。从那以后,我学习英文又同美丽的校园和一位古怪的老师连在一起,也算是美丽的回忆吧。

到了高中,自己已经十五六岁了,仍然继续学英文,又开始学了点德文。到了此时,才开始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但是这个启发不是来自英文教员,而是来自国文教员。高中前两年,我上的是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国文教员王昆玉先生是桐城派古文作家,自己有文集。后来到山东大学做了讲师。我们学生写作文,当然都用文言文,而且尽量模仿桐城派的调子。不知怎么一来,我的作文竟受到他的垂青。什么“亦简练,亦畅达”之类的评语常常见到,这对于我是极大的鼓励。高中最后一年,我上的是山东济南省立高中。经过了“五卅惨案”,学校地址变了,空气也变了,国文老师换成了董秋芳(冬芬)、夏莱蒂、胡也频等等,都是有名的作家。胡也频先生只教了几个月,就被国民党通缉,逃到上海,不久就壮烈牺牲了。以后是董秋芳先生教我们。他是北大英文系毕业的,曾翻译过一本短篇小说集《争自由的波浪》,鲁迅写了序言。他同鲁迅通过信,通信全文都收在《鲁迅全集》中。他虽然教国文,却是外国文学出身,在教学中自然会讲到外国文学的。我此时写作文都改用白话,不知怎么一来,我的作文又受到董老师的垂青。他对我大加赞誉,在一次作文的评语中,他写道,我同另一个同级王峻岭(后来入北大数学系)是全班、全校之冠。这对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来说,更是极大的鼓励。从那以后,虽然我思想还有过波动,也只能算是小插曲。我学习文学,其中当然也有外国文学的决心,就算是确定下来了。

在这时期,我曾从日本东京丸善书店订购过几本外国文学的书。其中一本是英国作家吉卜林的短篇小说。我曾着手翻译过其中的一篇,似乎没有译完。当时一本洋书值几块大洋,够我一个月的饭钱。我节衣缩食,存下几块钱,写信到日本去订书,书到了,又要跋涉十几里路到商埠去“代金引换”。看到新书,有如贾宝玉得到通灵宝玉,心中的愉快,无法形容。总之,我的兴趣已经确定,这也就确定了我以后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考上清华以后,在选择系科的时候,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我曾经一阵心血来潮,想改学数学或者经济。要知道我高中读的是文科,几乎没有学过数学。入学考试数学分数不到十分。这样的成绩想学数学岂非滑天下之大稽!愿望当然落空。一度冲动之后,我的心情立即平静下来:还是老老实实,安分守己,学外国文学吧。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实际上是以英国文学为主,教授,不管是哪一国人,都用英语讲授。但是又有一个古怪的规定:学习英、德、法三种语言中任何一种,从一年级学到四年级,就叫什么语的专门化。德文和法文从字母学起,而大一的英文一上来就念J·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可见英文的专门化同法文和德文的专门化,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四年的课程有文艺复兴文学、中世纪文学、现代长篇小说、莎士比亚、欧洲文学史、中西诗之比较、英国浪漫诗人、中古英文、文学批评等等。教大一英文的是叶公超,后来当了国民党的外交部部长。教大二的是毕莲(Miss Bille),教现代长篇小说的是吴可读(英国人),教东西诗之比较的是吴宓,教中世纪文学的是吴可读,教文艺复兴文学的是温特(Winter),教欧洲文学史的是翟孟生(Jameson),教法文的是Holland小姐,教德文的是杨丙辰、艾克(Ecke)、石坦安(von den Steinen)。这些外国教授的水平都不怎么样,看来都不是正途出身,有点野狐谈禅的味道。费了4年的时间,收获甚微。我还选了一些其他的课,像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朱自清的陶渊明诗等等,也曾旁听过郑振铎和谢冰心的课。这些课程水平都高,至今让我忆念难忘的还是这一些课程,而不是上面提到的那一些“正课”。

从上面的选课中可以看出,我在清华大学4年,兴趣是相当广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几乎都涉及了。我是德文专门化的学生,从大一德文,一直念到大四德文,最后写论文还是用英文,题目是“The Early Poems of Holderlin”,指导教师是艾克。内容已经记不清楚,大概水平是不高的。在这期间,除了写作散文以外,我还翻译了德莱塞的《旧世纪还在新的时候》,屠格涅夫的《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呵……》,史密斯(Smith)的《蔷薇》,杰克逊(H.Jackson)的《代替一篇春歌》,马奎斯(D.Marquis)的《守财奴自传序》,索洛古勃(Sologub)的一些作品,荷尔德林的一些诗,其中《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呵……》《代替一篇春歌》《蔷薇》等几篇发表了,其余的大概都没有刊出,连稿子现在都没有了。

此时我的兴趣集中在西方的所谓“纯诗”上。但是也有分歧。纯诗主张废弃韵律,我则主张诗歌必须有韵律,否则叫任何什么名称都行,只是不必叫诗。泰戈尔是主张废除韵律的,他的道理并没有能说服我。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法国的魏尔兰、马拉梅和比利时的维尔哈伦等。魏尔兰主张:首先是音乐,其次是明朗与朦胧相结合。这符合我的口味。但是我反对现在的所谓“朦胧诗”。我总怀疑这是“英雄欺人”,以艰深文浅陋。文学艺术都必须要人了解,如果只有作者一个人了解(其实他自己也不见得就了解),那何必要文学艺术呢?此外,我还喜欢英国的所谓“形而上学诗”。在中国,我喜欢的是六朝骈文,唐代的李义山、李贺,宋代的姜白石、吴文英,都是唯美的,讲求辞藻华丽的。这个嗜好至今仍在。

在这4年期间,我同吴雨僧(宓)先生接触比较多。他主编天津《大公报》的一个副刊,我有时候写点书评之类的文章给他发表。我曾到燕京大学夜访郑振铎先生,同叶公超先生也有接触,他教我们英文,喜欢英国散文,正投我所好。我写散文,也翻译散文。曾有一篇《年》发表在与叶有关的《学文》上,受到他的鼓励,也碰过他的钉子。我常常同几个同班访问雨僧先生的藤影荷声之馆。有名的水木清华之匾就挂在工字厅后面。我也曾在月夜绕过工字厅走到学校西部的荷塘小径上散步,亲自领略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描绘的那种如梦如幻的仙境。

我在清华时就已开始对梵文发生兴趣。旁听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更加深了我的兴趣。但由于当时没有人教梵文,所以空有这个愿望而不能实现。1935年深秋,我到了德国哥廷根,才开始从瓦尔德施米特(Waldschmidt)教授学习梵文和巴利文。后又从西克(E.Sieg)教授学习吠陀和吐火罗文。梵文文学作品只在授课时作为语言教材来学习。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瓦尔德施米特被征从军,西克以耄耋之年出来代他授课。这位年老的老师亲切和蔼,恨不能把自己的一切学问和盘托出来,交给我这个异域的青年。他先后教了我吠陀、《大疏》、吐火罗语。在文学方面,他教了我比较困难的檀丁的《十王子传》。这一部用艺术诗写成的小说实在非常古怪。开头一个复合词长达三行,把一个需要一章来描写的场面细致地描绘出来了。我回国以后之所以翻译《十王子传》,基因就是这样形成的。当时我主要是研究混合梵文,没有余暇来搞梵文文学,好像是也没有兴趣。在德国十年,没有翻译过一篇梵文文学着作,也没有写过一篇论梵文文学的文章。现在回想起来,也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要研究梵文文学。我的兴趣完完全全转移到语言方面,转移到吐火罗文方面去了。

1946年回国,我到北大来工作。我兴趣最大、用力最勤的佛教梵文和吐火罗文的研究,由于缺少起码的资料,已无法进行。我当时有一句口号,叫做:“有多大碗,吃多少饭。”意思是说,国内有什么资料,我就做什么研究工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我多么不甘心,也只能这样了。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翻译文学作品的。解放初期,我翻译了德国女小说家安娜·西格斯的短篇小说。西格斯的小说,我非常喜欢。她以女性特有的异常细致的笔触,描绘反法西斯的斗争,实在是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以后我又翻译了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和《优哩婆湿》,翻译了《五卷书》和一些零零碎碎的《佛本生故事》等。直至此时,我还并没有立志专门研究外国文学。我用力最勤的还是中印文化关系史和印度佛教史。我努力看书,积累资料。50年代,我曾想写一部《唐代中印关系史》,提纲都已写成,可惜因循未果。“十年浩劫”中,资料被抄,丢了一些,还留下了一些,我已兴趣索然了。在浩劫之后,我自忖已被打倒在地,命运是永世不得翻身。但我又不甘心无所事事,白白浪费人民的小米,想找一件能占住自己的身心而又能旷日持久的翻译工作,从来也没想到出版问题。我选择的结果就是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大概从1973年开始,在看门房、守电话之余,着手翻译。我一定要译文押韵。但有时候找一个适当的韵脚又异常困难,我就坐在门房里,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人,大半都不认识,只见眼前人影历乱,我脑筋里却想的是韵脚。下班时要走40分钟才能到家,路上我仍搜索枯肠,寻求韵脚,以此自乐,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上面我谈了60年来我和外国文学打交道的经过。原来不知从何处谈起,可是一谈,竟然也谈出了不少的东西。记得什么人说过,只要塞给你一支笔、几张纸,出上一个题目,你必然能写出东西来。我现在竟成了佐证。可是要说写得好,那可就不见得了。

究竟怎样评价我这60年中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所表现出来的成绩呢?我现在谈一谈别人的评价。1980年,我访问联邦德国,同分别了将近的老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会面,心中的喜悦之情可以想见。那时期,我翻译的《罗摩衍那》才出了一本。我就带了去送给老师。我万没有想到,他板起脸来,很严肃地说:“我们是搞佛教研究的,你怎么弄起这个来了!”我了解老师的心情,他是希望我在佛教研究方面能多做出些成绩。但是他哪里能了解我的处境呢?我一无情报,二无资料,我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只是到了最近五六年,我两次访问联邦德国,两次访问日本,同外国的渠道逐渐打通,同外国同行通信、互赠着作,才有了一些条件,从事我那有关原始佛教语言的研究,然而人已垂垂老矣。

前几天,我刚从日本回来。在东京时,以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中村元博士为首的一些日本学者为我布置了一次演讲会。我讲的题目是《和平与文化》。在致开幕词时,中村元把我送给他的八大本汉译《罗摩衍那》提到会上,向大家展示。他大肆吹嘘了一通,说什么世界名着《罗摩衍那》外文译本完整的,在过去一百多年内只有英文,汉文译本是第二个全译本,有重要意义。日本、美国、苏联等国都有人在翻译,汉译本对日本译本会有极大的鼓励作用和参考作用。

中村元教授同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的评价完全相反。但是我绝不由于瓦尔德施米特的评价而沮丧,也绝不由于中村元的评价而发昏。我认识到翻译这本书的价值,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不足。由于别的研究工作过多,今后这样大规模的翻译工作大概不会再干了。难道我和外国文学的缘分就从此终结了吗?绝不是的。我目前考虑的有两件工作:一件是翻译一点《梨俱吠陀》的抒情诗,这方面的介绍还很不够。二是读一点古代印度文艺理论的书。我深知外国文学在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也深知我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于大大地提高。不管我其他工作多么多,我的兴趣多么杂,我绝不会离开外国文学这一块阵地的,永远也不会离开。

1986年

同类推荐
  •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听“郎咸平说”:这些热点话题背后的真相。我最讨厌文过饰非的学者,你以为把事情压着,问题就能解决吗?中国楼市产生泡沫,是中国投资经商环境持续恶化造成的。我认为,真正能挣钱的好项目,应该由我们全体老百姓来做。你敢内幕交易,打官司打到你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也未可知。如果没有规则,金融大鳄进来之后,一定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 初中数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数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本书是对世界的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将会开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思想之花,结出更加丰富的文化科学硕果。如果您阅读此书,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是一次对人类文明的礼拜,更是一次撷取知识信息的大好良机。
  • 汉语词汇认知心理研究

    汉语词汇认知心理研究

    本书共分6章,着重对汉语单音节词汇词义识别的内在心理过程进行了研究。
  • 一生要读的1000条西方谚语

    一生要读的1000条西方谚语

    本书从大量的西方国家谚语中精选了磨砺思想、鼓励好学、陶冶情操、教人处世并富有时代气息的谚语1000余条,以激发当代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
热门推荐
  • 高校霸主

    高校霸主

    自踏上东海市街头伊始,韩雪影就开始他不平凡的人生,拳打11,智取赌场,殴打学长,收服富二代,立足东海,辐射华夏,囊括亚洲,称霸全球高校,让我来看他是如何走过这一场争霸之路的
  • 大明星的小保姆

    大明星的小保姆

    简介:艾小诺在应征工作时阴差阳错的被带到她自小就喜欢的当红明星欧阳左面前,能在自已喜歡多年的偶像身边工作,当然求之不得,可她的工作竟然是到歐陽左家当家庭服务员,也就是传话中的小保姆,小保姆与大明星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 追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追奴(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几千年前的一段传奇,竟让她舒玄月来承担后果。所谓的神离黎把她送到古代后,却对此行任务支支吾吾。她目睹满门被屠,沦落为女奴,巨大的网已在她身上撒开,她想寻找线索,却不知不觉沦为一名神秘少年的棋子,被利用完后,她才发现一切的荒谬。往事令她不堪回首,重新做人的她变得更加勇敢坚强,她朝目标步步前进,离完成任务只有一步之遥时,她才知道要牺牲什么。抉择摆在她面前,她该如何选择?身为一名低贱的女奴,如果要绝地反击,她该怎么做?没有权力与金钱,只有累累病体和罩在头上的重重阴谋之网,所幸,她不软弱也不圣女小白花,一路逆袭上去,她亦可以权倾天下,然而,却蓦然回首发现,她此行穿越的任务还未完成.……
  • 崇祯故事

    崇祯故事

    华裔士兵开着炮车穿越明末,去追寻一段历史,追求一个女人。QQ书友群:912093696(风清月莹)
  • 网游之宠你没道理

    网游之宠你没道理

    他是对外高冷实则话痨的腹黑总裁;他是看似正直实则柔媚的女装大佬;他跟他因食物相识,因工作相知,因共处相爱,但相同的性别让他们的爱情变得艰难,家族的阻止,朋友的不解,外人的鄙视,他们该何去何从?他是外人眼中的完美校草,无所不能;她是外人眼中的高冷校花,可远观不可亵渎;可外人怎会知:他喜欢她却不敢告白;他假装偶遇却被无视;他多次靠近却不敢继续前进;而她,高冷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闷骚的心;封闭的心终于打开却闷不吭声;当‘胆小鬼’遇到‘闷骚怪’,故事的发展该去往何方......忠告:内有高能,不喜勿喷~么么哒~
  • 霸道妖帝

    霸道妖帝

    还上大学的艾柔在生日会中与韩亦辰第一次见面,艾柔优美的钢琴声和柔弱的性格吸引了他……面遭破产,爸爸的生病住院,艾柔在学校的处境下跌入深渊,曾经的姐妹也在学校对艾柔进行了发泄性的报复。第一次也被人无意间算计给了韩亦辰。从此A市的才女被传的破烂不堪,爸爸为了公司,为了给哥哥艾柯更好的环境竟想把艾柔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再一次遇见了韩亦辰,却成了他的人,看着受伤的男人,艾柔还是心软救他。却因为恶意传谣,是艾柔陷入了更深的谷底。“韩亦辰!你别再找我了。”艾柔眼中柔中带着刚强,强忍着眼泪,心里很是难受,她已经经不起了。“别找你?”男人的手指挑起了女人的下巴,妩媚的笑。“那可不行,这辈子你都是我的,没人敢欺负你。”“韩亦辰!”“不对,你应该生生世世都是我的……”
  • 这一片自由天

    这一片自由天

    当世界被入侵,一切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超能力者出现,你是一步步成长吗?不!我要抢在其他人前面,成为他们的教官。什么?你得到一个戒指,里面有个死掉的强者,他教你强大的法术,让你成为强者?不!我要当的是那个强者,我要教徒弟。“你不是那个投诉我的大学老师吗?来,给我做三百个俯卧撑。”“你不是那个找小混混欺负我的少爷吗?来,你也是三百个俯卧撑,不,深蹲。”女朋友也成了自己的学生?没事,暗地里照顾一下。
  • 梦醒前路昭然

    梦醒前路昭然

    曾经的过往;今夕的回忆;苦难的当下;彷徨的未来;过往,今生,未知。谨以此献给不知前路的我。
  • 樱兰贵族学院的坏女孩

    樱兰贵族学院的坏女孩

    此作品已废!!!等我重新修改以后在写!!!!!!!!!!!!!!!!!!!!!!!!11
  • 萦心曲

    萦心曲

    大业年,江湖有术士言传:有神女降于渭水之北,此女肩部有红色莲花印记,得此女者得天下。一时间,各大名门世家皆在渭水之北寻找刚出世的女婴,望得天下。但数月后并无一人得见此女,此事终不了了之。韩雨,是现代的天才少女,尤其精通乐律舞蹈。不幸被一只古老的银手镯带到了隋末唐初,穿越到武林世家上官家的小姐上官染身上。她遇到了种种传奇人物。上官沐段岚上官宁李世民李元吉。她在现代是个传奇人物,在古代依然是个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