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84300000034

第34章 影视(1)

简论电视剧与文学、戏剧、电影的关系

电视剧是时空艺术的综合体,它能像时间艺术那样在时间的流逝中展现画面,延续形象;又能像空间艺术那样在空间的呈面上展开形象,兼有叙事和造型的双重表现力。它吸收了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广播剧等多种艺术元素,才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这种吸收不是简单的拼凑和混合,而是经过改造的融合和兼收并蓄。它从文学中吸取通过事物的一切表象和联系来反映生活的能力。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文学特点都能融化在电视剧中,用电视的语言表达文学的含义。电视剧从戏剧中吸取了通过动作展现戏剧冲突,由舞台演出诞生的演员表演艺术以及结构技巧等,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电视剧从电影中吸取了电影的视像性以及呈像技术和蒙太奇手段,发展自己的特性。它还从建筑、绘画和雕塑中吸取视角形象的直接感染力,从广播剧中吸取听觉形象的想象力,从音乐中吸取通过在时间流程中展示音响世界的节奏感。这种开放式的兼容性,形成了电视剧的主要特征。

电视剧艺术的这种综合性,并不意味着它能取代和超越它所吸取的各门艺术的职能,而且还要受自身局限的制约。比如,它很难像文学那样以宏大的篇幅来叙事铺陈,或者细微地分析人物心理;也很难像戏剧在剧院演出时,与观众直接交流,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很难像电影那样在光影、色彩、线条诸多方面挥洒自如,创造出逼真的视觉形象;很难像音乐那样创造出极富联想的音乐形象;更不会像雕塑那样在空间创造一个永恒。电视剧是流动的艺术。流动的艺术就难免受到流动的制约。所以,电视剧艺术同任何一门艺术一样,在努力强化自身优势的同时,也会附带着自己的劣势。这是综合艺术无法克服的通病。

电视剧吸收并综合了多种艺术的成分,但主要是对文学、戏剧和电影的吸收。因此,本文只对电视剧与文学、戏剧和电影的关系做一些简略论述。

一、电视剧与文学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文学就像一棵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大树,随着历史的演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积累了富足的宝藏。而电视剧却似一株运用科技手段培育的速生树种,短短几十年便以其旺盛的综合生命力茁壮成长,打出了自己的天地,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种。

文学是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基础。就案头的文学剧本而言,电视剧也同样属于文学的范畴。如果还用大树作比喻,那么她裸露在阳光下的树冠是电视剧,而根须却深深地扎在文学的土壤中。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由于传播媒介的作用,有时候会发生一些颇有趣味的现象:电视剧在发展中融汇了文学的精华,反过来又以其自身的魅力和优势去影响文学。二者兼容并蓄,在相互扬长避短中发展着更新了的自我。由于电视剧和文学的相互渗透,有时竟面目全非。我们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各自的个性特征。

1.表现手段比较

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用语言来创造艺术形象,人们称之为语言艺术。它只有通过语言、词汇、语法三大要素的综合发挥,才能表现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文学用语言作为表现手段来创造形象这一特点,始终没有改变。语言作为文学的材料,是审美主体、客体之间的一种中间媒介,尽管它本身不能直接成为形象,却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文学通过语言所创造的形象是只存在于读者想象之中的形象,既不是视觉的,也不是听觉的,有一定的间接性和模糊性。从叙事的角度来看,文学又是一种时间艺术。因为文学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步地显现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传达基本内容,表现某种思想,达到塑造艺术形象的目的。文学语言的线性排列,往往要改变现实情景的实际状态。本来是同时发生的事件,文学家却只能先写甲事件,然后再写乙事件。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可分割的整体景象,被文学语言的线性序列一一摆出,使读者在循序渐进中建立起联想形象。比如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真实地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一群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阐述了围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这样一种生活哲理;进行了人性的考察、命运的探索和人生大欲的研究,沉淀着丰富的人类心理内涵,是一部社会面广、历史感强、极富哲理性的作品。正像一位评论家所说:“钱先生在《围城》里所显示的是渊博和睿智的讽刺才华,是富有人生哲理和知识容量的幽默,是对世事人心具有穿透力的针砭,而又有几许调侃、几分理解和同情,显得那么潇洒飘逸和含蓄隽永。”可以说,小说《围城》是最典型的文学作品,体现了文学的所有特性。

与文学相比,电视剧主要是靠镜头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它以直观的视听形式,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以综合手段再现生活。从这一特定的意义上说,电视剧是一种时空艺术。它可以利用先进的摄、录、放一套电视设备,直接摄入对象,并经编辑后播放出来,重现被摄对象的表象,给人以强烈的感官、情绪牵动。观众可以从多种视点和角度体味屏幕所展现的人生状态和自然景观。电视艺术的多种综合性不仅再现了人们的视听空间,而且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它从空中到海底,从古代到现代,越来越逾越了人的视听局限,获得更大的再造视听时空的自由。比如电视剧《围城》,是一部公认的精品电视剧。正像前面所说,小说《围城》的特性,给电视剧的改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编剧、导演、演员等创作人员,以一种追求真正艺术的严肃精神进行创作,既充分体现了原著对社会的批判与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很好地利用了电视特技、时空优势、表演艺术、声光场面、音乐效果等手段,让人物和场景呈现出有声有色、如诗如画的形象,具有了明显的时代感和艺术感。

2.传播方式比较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其最重要的载体是印有文字的印刷品。它的传播主要靠出版、发行、购买、阅读等过程在社会上流传。由于文学的欣赏具有可重复性,因此,它的传播在时间上有持久性,在感情上有断续性。所谓持久性,是指优秀的作品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反复传播,比如中国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红楼梦》等四部长篇小说,就具有极强的持久性;所谓断续性,是指读者很少有可能一次把一部书读完,感情上的接触不是连续的,而是断断续续。文学作品除受语种的限制外,可翻译成各种语言在各国、各民族之间流传。在传播空间上非常广阔。另一方面,由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者是读者,那么,它的传播又受到读者层次如文化修养、文学水平等的限制,比如古典诗词、文言散文和当代一些探索性作品,就适合于文化修养厚实、文学水平较高的读者阅读;而那些武打、言情一类的通俗作品,就适合于普通大众阅读。

电视剧传播则极大地依赖着现代电子技术。作为信息运动形式之一的电视传播,它的基本传播方式是以电视台为传播源,以电视台的覆盖面积为传播半径,以观众拥有的接收机为传播中介。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曾给电视下定义说:“电信的一种,用于传播代表景物的信号。在收到信号之际将它储存后,使景物的画面重现。”电视应用光电变换系统,使图像、声音和色彩从远距离外重现在屏幕上,随着微波中继路线系统与同步定点通信卫星的相继应用,能够准确、迅速、真实地传播各种信息,使传播与接受双方处于共时态。与文学传播受读者水平制约不同的是,电视剧的传播主要受到电视技术的限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视听信息、立体声装置、屏幕多画面分割等电视信息种类和分布密度正在快速增加,电视剧的制作量也在大幅度提高。所有这些都促使电视剧的传播越来越广阔。

3.接受方式比较

文学接受的最大特点是个人性。当我们通过印刷品交流时,首先要理解文学作品。读者听不到作者的声音,也看不见作者的表情,只能靠书本带来的文字进行阅读理解,并引发思考和想象。尽管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在书房里独自欣赏,也可以在行动中消遣,实际上是在寻找一种相对平静、安稳的心理空间接受文学作品。与文学作品接受的个体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电视剧接受时的家庭性。这种家庭性,不仅意味着电视剧的接受方式主要是家庭,更表现在剧作家、导演进行创作时,必须考虑家庭环境对观众心理的影响。电视剧一定要适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的特点,不能突出个体性。这里,我们以同是农村题材的小说《小鲍庄》的电视剧“女人三部曲”为例来说明。

小说《小鲍庄》的作者王安忆,描述的小鲍庄村民们的生活里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形象,也不存在邪恶的人格化或物质化象征,他们跟八亿农民一样,日出耕日落归,洪水来了就躲避,洪水退了照样重复以往的生活。这部作品如果是电视剧,观众会感到寡味、平常。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满足观众的欣赏欲望。可是,从文学的角度看,提供给读者所思考的问题却很多,很广。小说充盈着对我们古老民族性格的严肃思考,达到了历史、哲理与现实的高度抽象结合,文化氛围浓厚,道德思辨明显,美学意味强烈。这些问题,读者只有在相对平静、安稳的心理状态下才能体会到,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由《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组成的“女人三部曲”农村题材电视剧,以普通农民葛茂源老汉的家庭为背景,演绎出一幕幕人生悲喜剧,是中国北方农村真实的生活图画,也是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时代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整部作品风格朴素,地方特色鲜明,情趣丰富多彩,故事引人入胜,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着浓郁而新鲜的农村生活气息;葛茂源和他的四个儿子、媳妇以及相关的其他人物,一人一种性格,一人一种生活方式,绝不会让人有相似的感觉。这样的剧作,最充分地体现出欣赏电视剧的家庭性特点,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随着剧情的进展,看得津津有味,与剧中的故事和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以此“三部曲”为背景创作的小说,读者阅读时却感到一般化,读不出《小鲍庄》那样深刻的思想、文化、哲理内涵来。

二、电视剧与戏剧

电视剧之所以称为剧,说明它与戏剧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然而,探讨电视剧与戏剧的关系,远比讨论电视剧与文学、音乐、美术的关系复杂得多,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自从电视剧诞生之日起,对电视剧与戏剧的关系就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电视剧是戏剧的一种。这种意见以当代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恩林为代表。他在《戏剧剖析》一书的第八条中说:“戏剧的交流方式,在剧场中与电影、电视和广播剧这几种戏剧形式的基本一致性,在我看来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明显事实。同根到底,舞台剧可以摄制成电影、电视剧,并可以由无线电进行广播,当然都要经过适当的改编,但是它们表达方式在本质上并没有改变。”

另一种意见认为,电视剧就是电视剧。它从一开始就与戏剧相互排斥。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电视剧有自己的特点,应独立于戏剧之外。以上两种意见虽然截然相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电视剧是在戏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戏剧,就没有电视剧的诞生。只有认真比较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更好地认识电视剧。

1.塑造形象的手段比较

戏剧集文学、表演、舞蹈、音乐、美术之大成,以演员为中心。剧本提供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只有通过演员运用表演手段,如形体动作、表情动作、语言动作等才能展现出来。也就是说,演员的表演动作是塑造戏剧艺术形象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没有了表演也就没有了戏剧。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是凭借厚实的表演功力和独特的表演方式,通过形体动作、表情动作、语言动作和特有的梅派唱腔,塑造出了一个个生动的戏剧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京剧艺术的魅力。至于话剧,没有唱腔,更是要靠演员的表演塑造形象,演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决定着一部剧能否成功。

电视剧也像戏剧一样综合了诸多艺术的特点,也有演员的表演,但在方法上并不尽相同。戏剧演员要求表演有假定性、舞台性、连续性,是一种当众讲故事的表演,具有“支配”戏剧综合艺术中其他因素的地位。而在电视剧中则要求演员讲究真实性、自然性,加之电视剧需要一个一个镜头拍摄,表演常常被打断,有断续性。因此,电视剧演员失去了戏剧中的“支配”地位,而成为导演和摄影师手中的一种创作材料。

同类推荐
  • 翡冷翠的一夜

    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为新月派诗人的领军人物,写作上汲取拜伦、雪莱、济慈等浪漫派的意象及手法,词采工丽、想象瑰奇,是我国现代诗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和《云游》等集。本书所选各篇以蒋复璁、梁实秋主编的《徐志摩全集》(台湾版)为底本,原书得到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女士及生前好友的鼎力相助,文字资料由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独生子徐积锴先生向美国各大学图书馆中搜求,意在“保存文献,传诸久远”。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瓦尔登湖》记述了作者在简单生活中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
  • 镇安民间故事集(下)

    镇安民间故事集(下)

    我们镇安历史悠久,民间文学形式丰富多彩,内涵深厚。我作为一名老文化人,对于民间文学的传承当然责无旁贷。我喜欢民间文化,对于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尤为喜欢。因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就想为镇安的民间文化做点工作,但由于公务缠身,始终未能如愿以偿。直到退休之后,空闲的时间多了,于是,我便下定决心,在有生之年要为镇安的民间文学干出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于是,从2013年初,我便开始搜集、挖掘、整理镇安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地名传说及风俗故事。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

    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

    这本小册子共收录十七篇文章。其中《唐代传奇简介》、《从关羽祢衡的问题谈到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说〈三侠五义〉》、《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孽海花〉》六篇,曾分别收在《中国小说讲话及其它》和《读人所常见书日札》两书内。这两本书小书久已绝版,现在把上述几篇重新修订,收入本书,做为作者治古典小说历程中几个脚印。
热门推荐
  • 所施何安

    所施何安

    人的一辈子注定会遇到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对于施妺来说除了上面的这两个人以外还要再加上一朵烂桃花
  • 我的世界之明月的兴起

    我的世界之明月的兴起

    我的世界的奇遇记,MC迷必看,穿越小说迷必看。
  • 天气

    天气

    贾平凹所著的《天气》里的文章都是长篇《秦腔》《高兴》《古炉》完成之后的间隙中写的,内容可能杂驳,写法也不尽一致,但若细心了,便能读出作者写完每一部长篇小说后的所行所思和当时的心境的。《天气》会暴露一切,包括作者的世界观、文学观、思维定式和文字的综合修养。
  • 与你相伴,杀生丸

    与你相伴,杀生丸

    一个阴晴不定的纯种吸血鬼少女遇上一个纯种冰山犬妖少爷,要强的他们明明应该天天吵架,但却让别人羡慕,小时候的约定由今天来实现,他们的路上会有怎样的坎坷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高冷校花0a

    高冷校花0a

    早已被仇恨蒙闭情感的她,遇到命中不该相遇的人。她执著而冷酷,他霸道却深情。冰与火的交织,天选人择他们命运将会走向何方。面对沫兮的择决,允默辰黑着脸,霸道地吻住了她,舌尖用力撬开沫兮的贝齿,然后将舌头探了进去,不给她挣脱的机会。他是想以狂热吻宣告自己的主权,而她却……
  • 玉柳神迹

    玉柳神迹

    一颗柳树,一场情缘,一段佳话,一曲壮歌!从前,一个关于柳树的神话传说无意间造就了人间的一段和平安宁,让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让天地人间永恒正气!
  • 君臣盛世

    君臣盛世

    作为镇国大将军“长子”,顾雅安被逼无奈,终于还是踏上了归程,一别数年的京城,平静下暗波涌动,卷入一场不得已的朝堂阴谋,于他人谋算里尽心竭力的做一枚棋子,为何还是会被推至浪尖上来,偏居一隅太久,世人都忘了,顾雅安从来都不是什么好惹的,既然惹来了,就得负责承受代价……
  • 三国演义之一统天下

    三国演义之一统天下

    不好意思最近一直再生病,所以没有及时更新,望请谅解
  • 回到三国当驸马

    回到三国当驸马

    穿越来到东汉末年,陆浪发现自己成为驸马都尉,而且他保护的对象,正是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的长公主刘静以及后来的献帝刘协!那个时候,典韦还是土匪,赵子龙还是无名之辈,郭嘉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天下诸侯还在勾心斗角。在大好机会面前,蛰伏许久的陆浪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纵横天下匡扶汉室的超级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