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06500000019

第19章 明清及民国时期

人物春秋写辉煌

安定大地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清代重臣左宗棠曾说过“陇中苦瘠甲天下”。自古至今,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在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过程中,养成了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区内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和诞生了富有定西人文精神的代代人才俊杰。仅明清两代就有23名进士(90版《定西县志》)、106名举人、202名贡生。当代更有数以百计的安定籍硕士、博士以及著名企业家、艺术家在各自的岗位上把定西人的“三苦”精神传遍神州大地,也有相当一部分学业有成、事业辉煌的安定人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着安定人的风采,以安定人特有的精神风貌为铸造中华之魂谱写出一曲曲人生的赞歌。

释悟瑁,明安定县正北里(今安定区巉口镇)人。本姓康,拜崇福寺了让和尚为师,习诸经典,坐禅修行。取名“也失端竹”。后“云游天下,登览三湘七泽、五岳四渎之胜”,遂智力宏通,深悟佛法。又北走京都,正值明英宗皇帝建醮内宫,一时天下高僧云集,“而裒(póu)然首座者,唯我端竹公”,英宗及太后为了褒嘉他使醮事圆满成功,遂“敕赐大国师”称号。正统十二年(1447年)六月初十日,皇帝敕谕“远来朝贡,勤诚可嘉,今特授尔为‘喇嘛’,赐以‘崇善翊教’图书。”

悟瑁书法精妙,宣德六年(1431年),镇守甘肃太监王安,闻其善书,延请书写《大藏金经》全部,获厚赏。宣德十年(1435年),于巩昌府万寿寺与僧演藏书金字《华严经》一部,人以为至宝。正统十二年(1447年),赴京谢恩,“上览书法,嘉赏不已,复赐高丽纸,诏写《华严经》一部,磨金为字,秘之内库,世为国宝”。“公桑梓之念至重,潜写一部,携之本邑。”南山古刹崇福寺,明洪武年间建正殿。明宣德七年(1432年),悟瑁发愿兴修,带头捐出自己所有,吸纳募捐,四处化缘,建起前殿。再往南京劝募,于正统初年,陆续兴起廊庑、山门、天王殿,以至祖师伽蓝、庖湢、库庾、左右钟鼓二楼,以次就绪。又购地扩址,盖起方丈、僧房,装塑殿堂圣像,彩饰廊庑壁画,规模雄伟,金碧交辉。英宗皇帝“敕赐崇福寺”匾额,礼部尚书胡荧撰写了碑文,尊悟瑁为崇福寺开山第一代住持。

刘晟,字孔昭,明代安定县(今安定区)城人。小时聪明过人,备受乡邻称道。参加童子试,为台使所器重。景泰七年(1456年)在乡试中夺魁,成化二年(1466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能革除官吏出纳贪污贿赂之积弊,明断服人。曾奉命监督临清仓储,对中官显贵侵吞渔利者,动裁以法,无所枉屈。后督押水道运粮,正值大旱水涸,运粮船只受阻,刘晟采用“挖运法”,随路贮水通船,没有耽误运期,官兵、百姓无不感激。百姓如有起诉争讼案件,便立辩原委曲直。办事不盲从当局,有人为此劝谏,他说:“吾正道也!”在任上辞世。乡邻们都称赞他的贤能。刘晟的儿子刘峣,字象谦,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初授满城(今河北满城)知县,任职三年,六事毕举,风纪大振。后擢升为都察院监察御史,巡视都城,六街严肃。又按察淮阳盐务,调度审计,无有壅阻。峣才智卓异,所至均有政绩,终卒于官。

张彩,字尚质,号西麓,明安定县(今安定区巉口镇大柏林村)人。祖上为定西名门望族。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领太子少保衔。明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因涉嫌刘瑾阉党谋反案被捕入狱,同年十月怨病冻馁交加中死于狱中,年56岁。张彩死后,都察院将其罪名改定“拟同刘瑾谋反”,死尸掘出暴于市中。

张彩是历史上安定籍人中官位最高的政治人物。明朝官制,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尚书主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奖罚、升降、调动事宜。史书记载,张彩能言善辩,文词敏捷,风流倜傥,屡有直声,为上下所推服。但他是复杂的宦海浮沉中一个悲剧式人物。在内官镇羊营峡内2.5公里东侧山坡上,有衣冠冢,当地人称“天官坟”,称墓地所在地为“张家坟湾”。

张嘉孚,字以贞,号立庵,明安定县(今安定区巉口镇大柏林村)人。张彩之子。为人简朴,体悉民情,深通经史,长于诗文。嘉靖十六年(1537年)考取举人,二十六年中进士。初授山西长治县知县,任职期间,革除陈章旧规,养老恤孤,抑强扶弱,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一时“庭无黯吏,里无追胥,囚无淹系,肆无攫货”,以清廉闻名。在任五年,列荐贤令第一,征各台省选优。因违上意,仅擢河南府(今洛阳)同知,时论均谓“是不贿权相者”,而其声名愈誉台省。因为思念亲人而归故里。后复出,任四川重庆府同知,躬勤治理,以成绩卓异而晋升南京户部郎中。任职期间一应出入钱银谷物,账物相平,吏风清正。三年考绩最优,擢升湖北黄州知府。黄、楚两郡在十五郡当中,号称难治。他到任后,提倡廉洁、公平、诚实守信,革其弊俗,宽政简刑,甚得民望。后调郧阳府知府,在检查府库时,发现藏有羡金万余,失籍已久,遂用于兵饷。巡抚孙应鳌贤其德,擢四川按察副使,兵备建昌(今四川西昌),饬兵振旅,养士恤民,旌旗壁垒,赫然改观。后因病乞休归里。勤于著述,研究地方史志,著有《安定县志》。年79岁卒。

黄谏,字廷臣,其祖上系江苏南京人。明初落籍安定称钩驿。明宣德十年(1435年)中举人,正统七年(1442年)捷中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讲学士兼尚宝少卿。天顺元年(1457年),出使安南(今越南),议定迎诏座次等外事。十一月返回京师,因和石亨(渭南人,封忠国公,后阴谋举兵起事,被逮,死狱中)等权贵政见不合而贬谪为广州府通判,主管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宜。天顺四年(1484年)春,石亨事败,黄谏被调回京,因疑忌又遭迫害,在归途梅岭馆驿中自隘身亡。黄谏德性谦和,博学宏才,善诗文,通经史,工八分书。著有《诗经集解》、《书经集解》、《从古正义》、《使南稿》、《黄学士诗册》、《月令通纂》、《元仓子音释》、《释羲献六十帖》、《兰县志》等。

张国绅,安定县(今安定区巉口镇大柏林村)人。张嘉孚之孙,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举人,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历任吏部主事、郎中,升南直漕运督粮道、苏松道副使,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后在任上归降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崇祯十六年(1643年)二月,李自成改襄阳(今湖北襄樊)为襄京,自号奉天倡义大元帅、新顺王,设置官爵,以张国绅拜为上相,封肤施伯。位在牛金星、刘宗敏、李岩等人之上。张国绅为取信于李自成,将已故太仆寺少卿文翔凤妻邓氏献于李自成。邓氏乃江南大族,通经史,善诗文,以为必见幸。可李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见《明史》)。怒曰:“若同辈不能庇其伉俪,而行媚于我!”以有损军誉为由,将张国绅处死。后移葬内官羊营峡祖茔内。

马疏(1789—1853),字经帷,号南园,安定县南马家寨人。少时在省垣兰山书院受业于张澎,其诗文深得督学使陆文恭的称赞。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举人,二十五年(1824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任陕西府谷县知县。时府谷县积案颇多,加之县北多居蒙古族,多年来,民族间未结之案,株连受害者甚众。马疏核查案情,秉公直断,使受冤屈的蒙古族人民得到昭雪,加强了民族团结,讼者心悦诚服。蒙古族酋长感德,馈以名马、酥酪,他均婉言谢绝。越年余,其地政清刑简,偶有因争执告状者,他晓以大义,痛切劝谕,大多调解解决。于是,邻邑讼者常候于道旁,争盼明决,深受汉、蒙百姓的敬爱,皆呼为“马青天”。上官也很器重他的才学,每有疑难事,亦多访质。道光四年(1824年),雒南县盗贼出没,号称难治,陕西三司官员均认为非马疏不可,遂调往雒南。离任之日,府谷士民数百人,公制衣伞10数件阻道相送,攀辕泣曰:“自公莅位,岁屡穰,胥役不扰,吾等始得饱饭吃耳,奈何弃我去也!”马疏温言安慰,淆然而别。

马疏抵雒南,惩奸除恶,盗贼绝迹,不久,使这僻瘠之地大为改观,桑麻牛畜,逐渐兴旺。次年六月,调富平县,道光八年(1828年)改任咸宁县,时祖父逝世,辞官还乡。居家不久,河南巡抚牛鉴(武威人,和马疏同榜举人,后官至尚书),登门请出仕,他婉言谢辞,决意不再做官。回乡里后,持躬严正,恤孤抚贫,见义必为。后移居县城,研习经史,撰写诗文,十余年足迹不踏公门。晚年,曾主讲本县书院,文风丕振。后应聘主讲兰州五泉书院,远近士子纷纷慕名从学,门下登科第者甚众。常和老师张澎研究学问,切磋唱和,并校订张澎《养素堂文集》,作序跋。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春,邑知县胡荐夔(字云亭,四川铜梁举人)建许铁堂祠及修葺城垣,都推举马疏主事,并募款增修了海子御水堤,他亲自置备器材,朝夕督视工程,不辞劳苦。年65岁逝世。著有《日损益斋文集》、《古今体诗》等刊行于世。

王作枢(1827—1886),字宸垣,号少湖,别号文楼,晚年又号慕陶,安定县城水门巷人。幼时家贫,就读于邑贡生苏信卿门下,勤奋好学,常抱磨担边推边读,深受乡里前辈翰林马疏的赏识。成年后,涉猎甚广,尤好文学。同治九年(1870年)考中举人,曾任秦安县训导。同治十年(1781年)冬回籍,邑知县刘徽卿聘为幕宾。时县衙役与南乡贫民有隙,诬红土窑一带皆为叛民,刘徽卿片面听信,拟遣师进剿,作枢力劝,使南乡百姓得以保全。时值兵燹之后,邑书院倾颓,学务废弛,作枢竭力整饬,报请陕甘总督左宗棠,以当时所谓“叛民”遗产,拨归南关育英书院,佃租生息,为士子膏火,使地方教育赖以兴盛。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在京都时,如遇急难事,均解囊相助。光绪八年(1882年)任壬午科顺天乡试同考官,衡鉴清审,由他阅卷择选中举者达14人。后应聘主讲平凉柳湖书院,兰州求古学院。他专心课生,使当时地方文风大振。凡经他教授而取高第掇巍科者达数十人,如翰林刘尔炘、安维峻、刘永亨,进士丁秉乾、张林众、秦望澜等。光绪十二年(1886年)春,任丙戌科会试同考官,认真选擢真才,如榜眼邹福保,翰林宋伯鲁、刘学谦、俞鸿均等18名士都是他评卷选录的。出闱后,染病不起,于同年十一月逝世,终年61岁。他的早期文稿多在同治战乱中散佚,现存诗文多是晚年之作。其子王黼堂和他的门生邹福保、宋伯鲁等16人将其遗稿整理、校订,写了序跋,集成《慕陶山房诗文集》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北京刊行。

杨升(1807—1867),字泰阶,一字旭东,号凤山,本县北乡老庄坪人。清代甘肃学者。自幼聪明,有读书过目成诵美誉。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人,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历任江西靖安、吉水、新建、上饶等县知县。在职期间,整顿士风,重视文教,并亲自课生,士林莫不倾服。曾充任道光己酉科、咸丰壬子科江西乡试同考官。期间,写有《仁文课艺》、《暄堂课艺》等。后调饶州府(今江西波阳),旋升直隶州知州,提授南昌首县(今江西南昌)帮办军务。巡抚张小圃赏其才能,奏升道员,旋署理江西广饶九南兵备道,加按察使衔,赏戴花翎。并督办九江关税兼管景德镇瓷窑场事务。同治六年(1867年)卒于江西任所,时年61岁。

康敉(1830—1906),字仲抚,号杏村,本县北乡杏树湾人。幼时受业于邑翰林马疏门下,后至省垣兰山书院,以杨维屏、吴福年为师。同治元年(1862年)中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调任山东泰安知府后,执法严明,不畏权贵,抚恤鳏寡,持躬清慎,不受私渴,并捐助生童膏火,修理书院,积极扶植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又劝导数十名和尚、尼姑还俗,归家务农,深受百姓爱戴。在任8年调首郡,因外夷争持,乃坚辞解任归里,除诗书外,唯两袖清风而已,陕甘巡抚李秉衡深嘉奖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卒于西安,享年77岁。

马良弼(1867—1918),字梦丞、号柳塘,安定区宁远镇人。15岁入县学,后肄业兰山书院。宣统元年(1909年),保送入京朝考,取为一等,授知县,签分四川。成都将军玉昆见其才艺超群,聘至幕府,参赞戎机。良弼直言敢谏,深受将军赏识。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四川掀起“保路运动”,总督赵尔丰暴力镇压,良弼为此奔走呼吁,主张“顺应民意,勿用武力弹压”,力劝玉昆和左右,影响深广,川人称颂。

民国成立后,马良弼与前甘肃省临时议会议长李镜清(临洮人)相约回陇,共筹甘事。民国二年(1913年)1月,出席甘肃省议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省议会议员。4月,又当选为国会参议院议员,4月8日出席国会。民国三年(1914年)9月,出席两院会议,议决《大总统选举法》;10月4日开选,良弼亦得总统选票1票。民国四年(1915年),临时政府压制两院议员,良弼被迫停职回籍。同年6月,袁世凯寄颁“纪念章”,并征他出仕,良弼坚辞不应。12月,袁世凯窃国称帝,友人约马良弼出仕救国,遂于民国五年(1916年)3月赴天津,组织国会议员联合会。是年8月14日国会恢复,马良弼出席会议,提议制宪,以定国本,引起了两院议员重视,均认为此议系真正民意之所在。一年内,共参加制宪会议66次,竭尽职守,坚定不渝。民国六年(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号召护法,良弼即偕海军总长程璧光南下。8月25日出席孙中山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为“欲以专制国宪,俾政治得循正规”,良弼遂奔走于广东、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号召各地议员去广州制宪,使出席制宪会议议员达到法定人数。他多方督促,工作甚力。当他正为国事尽力,欲完制宪大业之际,不幸积劳成疾,于民国七年(1918年)12月19日辞世,享年52岁。灵柩由胞弟马良贵迁葬安定区宁远红土窑。孙中山亲书挽联哀悼,甘肃省长林锡光为之撰墓志铭。

肖芾(1848—1920),今安定区巉口镇大柏林村人,清光绪丙子(1876年)武举,授“昭武都尉”衔。善骑射,好行义,常据理排解乡里纠纷,为人信赖。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后,肖芾痛哭失声,谓:“清已亡矣,何以生?”从此,诵释拜佛,不问家务农事。民国六年(1917年)7月,张勋复辟,他便穿戴清朝衣冠,向北京行礼,并请衣匠制作大旗,上绣“大清安定县”五字,暗藏于家。同乡人杨溥也有复辟清朝的思想,二人于1920年串联会宁、通渭、秦安、甘南、临洮、渭源等地乡绅,成立七八千人之众的“忠义军”,于同年10月1日攻打定西城时,兵败被执,判处死罪。正法之日,肖芾扬扬自若,请求免绑,步行至刑场后,环视围观百姓,即向北叩谢皇恩,又三望大柏林拜谢亲恩,复对亲友来送葬者三揖,始受刑,时年73岁。肖芾死后,杨溥亦被擒,死于狱中。

肖芾以73岁高龄,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开始便注定了其悲剧结局,但其身上所体现出的铮铮铁骨,是生活在安定大地上的先民们的精神的具体体现。

同类推荐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礼貌(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礼貌(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奉公守法

    奉公守法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中的一种,本书主题内容包括法律精神、规则、契约、天下为公、清正廉明、廉洁奉公、自尊自爱等。包括相应主题的选文、解读、注释、关键词等项内容。面向大众,文字通俗晓畅,深入浅出,轻松亲切。以期为大众普及传统价值观理论。
  • 回族穆斯林常用语手册

    回族穆斯林常用语手册

    回族有自己的语言吗?其特点是什么?本书以详实的资料回答了这个许多人都关注的问题。
热门推荐
  • 陈家沟

    陈家沟

    历史与现实,爱情与家庭,传奇与故事,土匪与官场,无不道出本书的独特之处,这就是全本《乱世民清陈家沟》。
  • 我靠想象来继续爱你

    我靠想象来继续爱你

    一个喜欢自己很久很久的女孩子,一定要一直喜欢吗
  • 侍卫长

    侍卫长

    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经历,也没有什么奢望,只想保护着她看看这个世界。
  • 穿越之后的再次相遇

    穿越之后的再次相遇

    穷困的鬼马少女竟然穿成了书里同名同姓的花心豪门少奶奶。马上要离婚一无所有。苏染当然是一万个不答应要继续傍着老公吃香的喝辣的的。
  • 深情不晚:沈总,你老婆娶错了

    深情不晚:沈总,你老婆娶错了

    明明是一奶同胞的亲姐妹,却过着天差地别的日子。一场“交易”,让她凑足了医药费,而姐姐却成为青城富少沈靖泽的未婚妻。沈靖泽皱起好看的眉头,明明那晚他爱不释手的女人,沉迷于她的奶香气息,为什么第二天女人的体香就变了?凭借着“闻香识人”的能力,沈靖泽终于到了让他痴迷的女孩儿。
  • 经济新常态和企业新变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经济新常态和企业新变革(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汇集我国经济领域著名专家和资深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特别是新常态给予阐述和分析,以及对企业在新常态下所发生的变革或变革趋势发表见解和观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们完美的错过又相遇

    我们完美的错过又相遇

    我们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我本来在高考完后那天跟他告白。可是现实却让我栽了一个大跟头就当我要跟他告白,他却带着一个女生走过来说“小梦这是我女朋友”我顿时觉得五雷轰顶,只能惨白着一张脸说“是吗?那就恭喜星儿哥哥了,星儿哥哥我还有事就先走了”说完我转身就跑。互相暗恋着的两个人不知道的事他们就这么错过了!
  • 故事会(2019年6月下)

    故事会(2019年6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解谜生存空间

    解谜生存空间

    (废作品)诡异山庄,迷失洞窟,沾满鲜血的楼房,一段段匪夷所思的原有背景之下,一段段让人濒临崩溃的尔虞我诈,当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之前,有谁知祸福?欢迎来到,无法逃脱的解谜生存空间!读者粉丝群群号:315191423欢迎大家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