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06500000036

第36章 风味小吃

勤劳聪慧的安定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风味独特、地道、纯正。人们过多地品味了城市美味佳肴后,回过头来享用传统美食,是一种健康的选择,更是一种心理的回归和精神的享受。安定大地盛行的风味小吃主要有雀舌面、搅团、馓饭、懒疙瘩、汤面饼、血馍馍、担担面、洋芋荷子、洋芋饼、粉汤、罐罐茶等。

雀舌面

雀舌面是陇中农村家常便饭中浆水面的一种,以扁豆面、豌豆面为主,适当加入一些白面,以温水拌和,揉成面团,擀成薄片,放在阴凉处晾干,折叠成面片沓子,用菜刀沿面片沓边转边切,切成雀舌样的小菱形块。下饭前需做韭花、炒洋芋条条、炝浆水、泼辣子。

韭花:把韭菜切成沫状,滴入胡麻油,放入少许食盐、辣椒面,用开水一汤就成了韭香沁肺腑的韭花。

洋芋条条:把洋芋切成细丝状和条状两种,细丝状的炒洋芋条条作下菜,佐料有胡麻油、食盐、花椒及其他少许大调和。也有直接将细洋芋丝用开水一汤,滴入胡麻油,拌上调和就食用的。这类洋芋条条既能作下饭菜,又是精美的凉菜。

泼辣椒:先在热锅中倒入胡麻油少许,待油沸后,给放入葱花的辣椒面中倒入沸油,用高温下的油汤辣椒面。

炝浆水:在锅中剩余的油中放入少许葱花,倒入浆水酸菜,待浆水沸腾后倒出。

这一切做完了后,就能下饭了,倒入凉水,待锅中的水快沸时放入切成条状洋芋,水开后洋芋也差不多有七成熟了,将雀舌面下入锅中。水滚开后,按吃饭人的口味调入或多或少的浆水酸菜。

这样做成的雀舌面色香味俱全,酸甜清冽、降温解暑,令人回味悠长。

搅团、馓饭

原料主要有豆面(碗、扁豆均可)、莜麦面、荞麦面、炝好的浆水、洋芋条条、韭花。待水滚开后,给浆水中掺入开水做成酸汤,用馓饭杈均匀地搅入莜麦面,一是莜麦面不结疙瘩,二是用莜麦面能提起味道。然后分别馓入豆面、荞麦面,边馓边烧小火,馓入的面不能太多,否则饭太硬,给碗中先舀上酸汤,再舀上馓饭,用勺子一抹,汤饭分明,降温解暑。馓饭的做法和搅团大致相同,只不过馓饭中要放入洋芋疙瘩,不做酸汤。将酸菜炝好后直接调到馓饭上,倒一些韭花、放一点咸菜、油泼辣子。吃起来酸辣备至、菜饭兼备,风味独特。

懒疙瘩

如果说馓饭搅团是直接将面馓入锅内,懒疙瘩则是提前在盆子中将面和好,等锅里放入疙瘩洋芋的水开了以后,把和好的面捞到饭铲上,再用一根筷子一点一点豁到水中,调入浆水酸菜。

千层饼、汤面饼

将白面用稍凉温的开水烫一下,拌作面团,擀成薄片,倒上胡麻油、撒上苦豆粉、葱花、食盐等调和,卷成卷状,从两头一挤压,再擀成稍厚一点的片,放到热锅内,滴入胡麻油,待烙上焦巴后翻过来,反复三次,烙熟后就成了黄中透白,白中镶黑的汤面饼了,吃起来香脆可口。

把汤好的面团揉好,直接用擀面杖擀成薄饼,放到热锅内烙熟,就成了汤面饼了,用汤面饼包卷菜、羊肉、炒鸡蛋等,煞是好吃。山区也有用汤面饼和羊肉泡吃的。

血馍馍

血馍馍也叫血面摊饼,主要原料是猪血和甜荞麦面粉。

农村一到腊月就要杀猪,杀猪时把猪血接了,在案板上将上好的甜荞麦面均匀撒上一厚层,将猪血倒入其中,用馓饭杈或直接用手搅拌,使血与面融合,易干不易湿,研成豌豆大小的颗粒,晒干后置于臼窝中掏细或放在案板上擀细,装入瓦罐等容器中,就成了血面,到食用时把血面泡到水中,待疙瘩化开变成糊状后,在热锅内渍油(以便于揭起摊饼),用勺子均匀的把糊倒入尖底锅,靠自流形成薄饼,有不严实处用勺底慢慢刮一下即可,待靠锅一面上火(有焦巴)时,揭起翻过来放进锅内,再烙片刻即好。

几块血馍馍折叠起来,切成菱形块,在锅内放入胡麻油,再加少许猪油,先放入少量韭菜爆炒,再放入血馍馍,撒上食盐等调和,就成了色紫味甘,吃起来柔软可口的美食了。也有些家庭提前炒一盘鸡蛋,和血馍馍混热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担担面

担担面是一种抻面,也叫拉面。由面条、囟汁、佐料、调料组成,集制作、销售于一身,食品餐具一肩挑而名为“担担面”,旧时,卖担担面的人被称为“面客”,面客挑着一副挑子,走街串巷,吆喝叫卖,或在街头巷尾、集市路边设摊开卖。

担担面的制作十分讲究,面粉要选筋度好的优等粉,面团的软硬和用碱的多寡也根据不同的季节而有区别,全靠面客灵活掌握。面团要揉透,俗语常言“打倒的媳妇子揉倒的面”,面揉不好,抻的面要么粗细不匀,要么干脆抻不开。抻面种类有“细丝面”、“二细”、“韭叶子”、“大宽”、“二宽”等等。面要提前抻好,一般在前一天的凌晨做,抻面出锅后放入冷开水中,旋即捞出,在案板上拌入少许胡麻油,抻一把子为一碗饭。完全凉冷后一把一把分开,装入木匣中,第二天挑出去卖。

担担面卤汁的调配很有讲究,有四季通用囟汁,一般用鸡肉熬汤,加少许淀粉,配以各种调料,热天用凉汁,冷天用热汁;也有春季用炝兑调制的醋汤,突出酸辣鲜。秋夏季用鸡蛋、豆腐、菠菜、胡萝卜等加淀粉制成的囟汁。冬季喜用肉末调成臊子面,变凉面为热面食用。冷天面客还得准备一个小火炉用于热囟汁。

担担面的佐料主要有鸡肉丝、凉粉(荞麦粉或豆粉均可),馓粉时各入适量苦豆粉,馓成的粉好像白玉中嵌入绿色的斑点,白里泛青,晶莹剔透,用筷子夹一片,柔软而颤动着,勾起更大食欲。把鸡肉撕成细丝,清香透鼻。把凉粉和鸡肉丝分摊到面上,浇上囟汁、调上调和就可食用。

担担面的调料提前制成,有韭花、蒜泥汤、油泼辣椒、咸菜、食盐、醋等。每样调料都有专门的容器和勺子,绝不互用,以免串味,调多调少要根据客人的口味来确定。

洋芋荷子、洋芋饼

把洋芋洗净,用擦子加工成细丝状,给里面加上韭菜、调上食盐、花椒、胡椒等调料,白面用温开水一汤,揉成面团,擀成片状,把洋芋丝放到面片了,一边卷过包好洋芋丝,放到热锅里,从锅帮上旋入适量胡麻油,用铲锅刀翻动一下,用中火烙到有焦巴时翻过来,旋油,翻动,如是者三次,烙熟后就可食用。如果直接把洋芋丝压到锅里烙熟了,就成了洋芋饼了。烙洋芋饼的洋芋只洗一次,加工成细丝后不再洗,靠洋芋粉黏合洋芋丝。

粉汤

安定区的粉汤是最有名的小吃,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在过去,小到家庭的日常饭菜,大到红白喜事、亲朋聚会,普遍以粉汤为待客及聚家会餐的膳食。即便是现在,粉汤也不失为农家饭桌上的一道好菜,几曾何时,集镇上的饭馆、大型酒店也推出了原汁原味的粉汤,甚至于成了一道招牌式的名菜。

安定粉汤蛋片、丸子、排骨、红炖、白饨是主角,粉条、凉粉及各类烩菜一起登场,单就粉汤的做工和特色来说,实属别具一格的佳肴。准备工序多,制作精细,味道鲜美。

传统的粉汤是由垫底的烩菜和丸子等“饭面子”构成。

安定粉汤的肉以猪肉和鸡肉为主。猪肉主要做蛋片、丸子、馄饨、白饨、排骨,以及炒烩菜的臊子。鸡肉有两个作用,一是煮熟后剁成块状做“饭面子”,二是熬汤。人常说:公鸡吃肉,母鸡炖汤,用鸡肉汤烩菜,清香沁脾,味道鲜美。

既然名之为粉汤,就得有粉,即凉粉,传统意义上的凉粉有豆粉和荞粉之分,顾名思义,用豆面制作的为豆粉,以荞麦面制作的为荞麦粉。作粉汤的凉粉一般选用豆粉。凉粉以白净透亮、口感爽滑、柔软韧劲为最佳。在馓粉时和入切成细丝状的菠菜、红辣椒等,掌握好馓入粉面的多寡,出锅后冷却。制作粉汤时把凉粉切成方形、条形或菱形薄片,大小如两指见方为宜,薄厚以一筷子头为好。烩菜时将切好的凉粉放到里面,粉嘟嘟如艳花初绽,颤巍巍似美女拜月,白中透青泛红,红绿杂糅相间的粉块如水晶般晶莹剔透,又好似纯白玛瑙中缀入点点瑕玉,洁白中平填几分鲜亮的色彩,勾人食欲,令人馋涎欲滴。

烩菜中除凉粉之外,主要有宽、细相间的洋芋粉条、粉皮、油白菜、萝卜丝,或放几根海带丝、金针菇等。烩菜时用适量胡麻油炒切成臊子的大肉,油香扑鼻却油而不腻,在增加营养的同时,也增添了几分色彩,使得烩菜达到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效果。

“饭面子”也就是摆放在烩菜上面充当“面子”的,既然是“面子”,应有装饰门面的意思,但粉汤上的饭面子绝非只是装饰,而是货真价实的美食。安定粉汤的饭面子主要有蛋片、丸子、馄饨、白饨、排骨、鸡肉块、面丸子等。

制作丸子、蛋片的肉必须是精选的腿肉,切成块状,剁碎成沫,和上洋芋粉、剁成颗粒状的洋芋、葱、生姜、调料,研成小疙瘩,在蒸笼中铺一纱布,将其放入蒸笼中一蒸,作成了丸子;如果从丸子的配料中去掉颗粒状洋芋,将其他配料均匀地平铺在蒸笼内纱布上,以三指厚为宜,上面均匀地摊上鸡蛋,蛋清和蛋黄分开来,就做成了两色蛋片。黄白两色的蛋冻亮丽如玉,再点上红色颜料作装饰,红黄红白相间,即好看,又好吃。蛋片出锅后,制作者手拿一洁净的白毛巾,把蛋片压实,凉冷后切成筷子头薄厚的片子,就成了蛋片。

%%%%%馄饨、白饨选用脊背上的肉,整块煮熟后切成厚为两指见方的块状,锅内倒入胡麻油,等油沸了后放入适量白糖(这个过程叫做制糕子),配上花椒、胡椒等调和,将方块肉放入锅内用小火翻炒,同时滴入适量酱油,叫做上色。白饨直接放入油锅,用小火翻炒,至除去肉表面的油,有焦巴为好。这样制作的馄饨红中泛白、光泽夺目,白饨形似玛瑙,香气扑鼻,真是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将肋条和腰椎骨剁成小块,放入调和煮熟或炒熟即为排骨。

面丸子一般用荞麦面制作,将荞麦面用调和水和发面酵调拌和,揉成小面疙瘩,或精心做成各种几何形状,放入油锅炸熟,如果没有荞麦面可以用白面代替。

至此,粉汤的准备工作应该完成了,且慢,辣椒丝、葱丝、香菜,一点都马虎不得,这才是真正的装饰工程。待客时,给大花瓷碗内盛上半碗烩菜,放入饭面子,再均匀地撒上切成细丝状的大葱、剪成雀舌状的红辣椒和几根鲜嫩碧绿的香菜(芫荽),顿时红绿相映的,香飘四溢。厨房内热火朝天,盛烩菜的,放馄、白饨的,摆蛋片、丸子的,精心装饰“门面”的,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只一曲瓢盆碗勺交响曲,一碗碗粉汤像变戏法似的从厨房传上饭桌,别说吃,只是闻、看也是无尽的享受了。

客人端着大碗,吃着粉汤,夹着小菜、呷着小酒,边吃边聊,边聊边喝,推杯换盏,觥光交错,谈笑风生,其喜洋洋。粗犷中透着细腻,豪爽中含着缜密。

如果客人少至五、六人以内,或家庭聚餐时,则可以“装锅子”方式招待,烩菜及饭面子的做法相同,只不过是选用一个大砂锅,下面装上烩菜,上面放上饭面子,放到炉火上加热至沸,在饭桌上填一层毛巾,锅内热汤翻滚,香味扑鼻,别是一番景致。

%%%%%也有将一应食料装入铜质锅子上,点燃木炭,加热至沸,锅内汤滚菜翻,香气袅绕,带给食客的是从口感的享受升华为精神上的怡然自得。

粉汤作为安定人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吃食,具有“名”、“优”、“特”三大特点。

名者,享用的人数居多。不管贫富人家,一般皆以此食待客。食用后亲朋邻里之间互相品评一番,自是一番互相学习的过程,细心的大户人家自是准备了一套专门待客的碗筷,或是自家用,或是出借给亲戚朋友,有时也收一些费用,即有了收入,又方便了别人,实为一举多得。

优者,指制作精细,味道鲜美,集汤、菜于一体。待客时,掌盘人端上一桌集肉、菜、汤、饭于一体的粉汤,顿时令人食欲大作。

特者,在安定区的周边各县,有着跟粉汤相似的饭菜,但做法和用料都不同,所以叫法也不同。会宁、陇西叫做“烩菜”,兰州人叫做“大菜”,通渭人叫“五花菜”,唯独安定人叫“粉汤”。因为它拥有周边各县饮食中所缺乏的独特主角——“饭面子”,显示了它独具的特色。

腊肉:每到春节前夕,汉族家家都要杀猪,杀了猪就是一家子一年的肉食,所以肉的保存就是一个问题,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了把猪肉腌制成腊肉保存起来的方法,精选上好的瘠肉或腿肉,有些连骨一起腌了,在开水中炖一小会,不能炖熟,抹上调和、食盐,挂到院子里去晒,等到表面晒干了,就能保存起来了。到吃时取出一些煮或是炒都可以,不失猪肉本色,香中透着腊味,故称“腊肉”,近年来,人们大都选择了直接切成小块腌制,也就没了腊肉的味道。在安定区及周边县中,以陇西的腊肉最为出名。

罐罐茶:罐罐茶是用小砂罐熬浓茶饮用的一种饮食习俗,此俗形成及渊源已无从考证。从境内的马家窑文化,特别是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红陶小罐和夹砂红陶小罐上,留有当年作为煮炊器时熏上的一层厚厚的烟炱,这种红陶小罐和夹砂红陶小罐类似现今流行的熬茶小陶罐——“蛐蛐罐”,据此推断,罐罐茶的饮用在安定区大概有4000年的历史。

在安定区农村,流行喝罐罐茶,几乎家家户户有熬茶用的小型泥火炉或铜、铁火盆,也有一部分农户请木匠制作一木质火炉,里面用泥一抹,就成了茶炉子。同时备有茶具,一个小砂罐和盛水的“撇子(一种盛水的工具,有夹砂的和铁皮轧制的)”、茶盅为一付。来几位客人就得备几付茶具。

煮茶用的小砂罐因其形似装蝈蝈的小罐而被称作“蛐蛐罐”,又因形体小而水开得快也称“催催罐”。其形下大上小,平底小口,口沿有“流”嘴,外壁附有单耳,剖面呈梯形(或葫芦形)。盛水的撇子形同“蛐蛐罐”而体形较大。

熬茶又称为“熬罐子”或“捣罐罐”。先将火炉用木炭、木柴或牛马等的粪便(将湿牛粪用铁锨扣到墙上晒干)点燃,在炉口上搭一根8号粗的铁丝或较窄的铁板,搭上盛有清水的蛐蛐罐,待水将滚时放入茶叶、大枣(烤焦更好)、桂圆、枸杞,熬出色浓味香的茶汁。缓缓倒入放有冰糖的茶盅内,一边品着罐罐茶,一边吃着用莜麦加胡麻籽、焙干的糖萝卜丝磨成的炒面(食用时加适量白砂糖)或油饼、葱花烙饼,谓之“下茶”。用炒面“下茶”似为吐蕃人饮茶时食用糌粑留下的遗风。

在熬茶时为了防止茶汁外溢,便在蛐蛐罐内放一根小木棍(俗称掏茶棍),时时将溢上来的茶叶捣下去,边掏边颠,配合默契,所以将熬茶又称为“捣罐罐”。上了年纪的老汉们因长期形成的习惯,相对的“茶瘾”要大得多,熬茶时放的茶叶多,一罐茶熬的时间长,茶汁浓度高,从蛐蛐罐倒入茶盅时甚至有连成线的样子,抽一口水烟,抿一口茶,闭一刻气,仔细体味喝茶抽烟所带来的惬意,那份陶醉的样子有一种超然的感觉,俗语曰“世上有三样受活的,吃(抽)烟喝茶蹴着的”,“头盅土二盅苦,三盅不让亲舅舅。”饮用罐罐茶悠然自得,回味无穷,就三“舒服”中居其二。在乡下,每逢来客,主人首先要以罐罐茶和炒面或烙饼招待,为客人洗尘解乏。此俗现已多不存,改用泡茶代替。即使喝罐罐茶,炭火或者电炉子代替了柴火炉,小铁罐代替了蛐蛐罐,干净、卫生了,相应地也就熬不出原来的味了。

同类推荐
  • 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民风民俗知识

    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民风民俗知识

    本书主要内容为:亚洲风俗,元宵节的来由,寒食节的来由,端阳节的来由。
  • 日下帝京天

    日下帝京天

    历史或是一座有历史的大城,它们都早已习惯了被往高处推崇,自己甚至是故意忘掉了笑容的魅力。可是,一路走过来,我随着这孩子的画语心境,愈加感到轻松和兴奋。她勾描紫城禁苑的恢宏气势、“京街”的幌子酒旗、天桥根儿绚烂的尘杂、自得自在的八旗子弟……我无法再忘掉,北新桥儿底下还收押着一条龙;我们又是如何蛰居仙人腹中。或许因为,小作者用心倾听和发掘了这一切之后,又以一种快乐舒畅的情绪娓娓道来,所以我不能不被感染吧。
  • 宝藏新探博览

    宝藏新探博览

    宝藏,代表着数之不尽的财富,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字眼。因为这两个字,从古至今,无数人前赴后继,不顾一切的想去接近它,即使丧失生命。冒险者们喜欢它,因为它能带来财富;各国政府喜欢它,因为它能研究考证历史疑团;普通大众更喜欢它,它可以传递着知识并且饱含着传奇。准备好了么?来探险揭秘。
  • 全本绘图山海经·大荒四经

    全本绘图山海经·大荒四经

    读经运动风靡全球,弘扬中华文化,居功甚伟!但借此“平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培养人格和身心健全的人”的初衷却没有很好地实现。
  • 古代发明与发现(上)

    古代发明与发现(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平民公主的国民老公

    平民公主的国民老公

    就在他把她吻到意乱情迷的时候,他却突然开口“该死,你今晚吃大蒜了吗?”看着他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她忍不住脸红使出全身力气下次推开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闯进了神仙的水晶球

    我闯进了神仙的水晶球

    一个古代侠客偶然穿越到了时空平行的异世界,寻找回程之路的奇葩搞笑旅程。
  • 快穿戏精女主戏真多

    快穿戏精女主戏真多

    【可甜可虐】小片段:秦墨眨了眨眼睛,一脸乖巧的说:宝贝,这样行吗?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华夏之世界天王

    华夏之世界天王

    那一年,皇甫君玉来到这颗星球,风华正茂,大时代娱乐浪潮扑面而至。前世无数的经典歌曲,经典小说,经典电影,都将在他手中重现辉煌,而他,也会成为华夏史无前例的世界天王。……多年以后,皇甫君玉暮然回首,发现整个世界早已在他脚下。“他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人,没有之一,所有巨星在他面前星光黯淡,只有他,照耀不朽!”——《时代周刊》
  • 被迫当英雄

    被迫当英雄

    震惊!某叶姓男子发现自己被系统绑架成为英雄,并被迫做足足三千七百个任务来换取自身自由。为预防此类案件发生,请诸位写作业莫要写太晚……
  • 带着高中课本闯异界

    带着高中课本闯异界

    本人只是个学生党,一边整理知识,一边写书。其实高中知识,还是很有趣,特别是有些实验,比如:果酒的制作……
  • 影月冰雪

    影月冰雪

    前世今生都不能逃开的重任,她该如何选择?身边美男如云,她为何一味逃避?一生身份众多,她该如何生活?完美无缺的灵魂,纠缠不清的感情,复杂危险的生活,她,该何去何从······
  • 剑耀星河

    剑耀星河

    天武大陆,以武为尊,天才妖孽无数,一旦踏入不灭境即可踏出大陆遨游星河。且看主角如何傲剑天下,剑耀星河!本书的境界分为聚气,凝元,元丹,塑形,化神,炼神,不灭和永恒八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