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19900000011

第11章 “歌特”为张闻天化名考(6)

“歌”文批评满足于背诵条文的现象说:“笼统的101次的背诵‘右倾是主要危险,但是不要忘记“左”倾’这一套党八股,并不能丝毫帮助我们同‘左’右倾机会主义做斗争。”而此文则说:“1001次的背诵党的基本口号,是完全不够的。”

“歌”文批评“旧的宣传鼓动的传统与习惯”,指出我们“还没有能够打破宣传鼓动工作中的这一传统的藩篱”。而此文则进一步尖锐批评“宣传鼓动工作方面恶劣的传统”,号召“必须同这种传统做坚决的斗争”。

“歌”文提倡要有“活泼的、群众的宣传鼓动”,而此文也同样要求建立“活泼的、具体的、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

“歌”文批评宣传工作“不知道宣传鼓动的对象是什么”,而此文则进一步提出“必须具体了解我们宣传鼓动的对象”。

“歌”文批评“我们的宣传工作是与组织工作脱离的”,而此文也指出:“我们往往把宣传工作与组织工作分离开来”。

从以上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歌特”文章酷似张闻天文章之处很多。如果不是出于同一个人的手笔,则很难从观点到文字如此集中地相同。因此,程中原同志考证所得的结论我是同意的。

§§§附录四 关于“歌特”化名的调查

萧扬

“歌特”即张闻天同志,已由编辑组内程中原、张培森同志著文详细论证。在调查过程中,有些老同志分别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推测,我们也设想“歌特”有无可能是其他同志。经研究,这种可能性看来是不存在了。

一、夏衍、周扬、羊牧之(瞿秋白同志青年时期友人,现住江苏常州)同志曾经提出,“歌特”有可能是瞿秋白同志,因秋白同志曾对夏衍谈过统一战线和反对“左”倾空谈的问题。但是,秋白同志当时对“第三种人”的批评很严厉。“歌特”文章则批评了否认“第三种人”和“第三种文学”的观点、认为文艺是“政治的留声机”的观点、过分强调通俗文艺(所谓“有头有脑”的形式等)的观点,这些都是秋白同志在同“第三种人”论争中一再强调的观点。阳翰笙、楼适夷、李何林同志都认为“歌特”不可能是瞿秋白。夏衍同志后来对自己原来的看法也动摇了。瞿秋白文集编辑组的有关同志也认为,说“歌特”即瞿秋白的根据不足。编辑组内张培森将“歌特”文章中的用语对照秋白同志同时期文章的用语作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

二、我们曾经考虑,“歌特”有无可能是冯雪峰同志,因为冯雪峰同志后来在文艺问题上的观点同“歌特”论文艺的文章比较一致。但是,第一,雪峰同志在“歌特”文章发表以前批判胡秋原的调子很高,到“歌特”文章发表以后,态度忽有转变;第二,雪峰同志1936年文章引用“歌特”文章的语气,表明雪峰同志自己不是“歌特”;第三,雪峰同志的文风与“歌特”迥异;第四,雪峰同志当时主要在“文委”工作,不大可能写同是署名“歌特”的《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特别是《在走向粉碎四次“围剿”的路上》那样的文章。夏衍、李何林同志都认为“歌特”不可能是冯雪峰。

三、李何林同志提出,“歌特”有无可能是刘少奇同志,因为少奇同志1936年曾以莫文华的化名著文,内容中有反对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

我们考虑,少奇同志在1932年从事工会工作,不大可能就文艺问题和宣传问题写出系统的文章。这与他1936年在北方局时全面负责白区工作的情况有所不同。其次,少奇同志1932年3月刚刚因为所谓“右倾”受到批评,被迫做了检查,并且被解除了在工会中的领导职务。在这种情况下写文章反对“左”倾是较少可能的,写了恐怕也难于被发表。第三,少奇同志的文风与个人惯用语与“歌特”不同。少奇同志极少用表示“虽然”意思的连词,1931年、1932年的四篇文章中只用了一个,用的是“虽然”,与“歌特”用得较多(3篇文章用了6个),而且是用张闻天个人的习用语“虽是”不同。少奇同志的假设句用“如果”(四篇文章中有5例)、“若是”(2例)、“倘若”(1例),与“歌特”用“如若”(3例)、“假使”(1例)不同。

中央文献研究室《刘选》组的有关同志也认为“歌特”的文风与少奇同志不同。

四、当时临时中央常委陈云同志以及在文化战线上工作的周扬、夏衍、阳翰笙等同志,都不知道“歌特”是谁,当时的中宣部长杨尚昆同志则已同意“歌特”即张闻天同志的考证。当然,这样也就同时否定了他们自己是“歌特”的可能。

五、当时临时中央另两名常委博古同志和康生,都不可能是“歌特”。

博古同志负责全面工作,在党刊上写文章较少,《斗争》创刊后的半年多时间内只写了3篇,为此曾在1932年7月15日的《斗争》18期上受到该刊编者批评。他像“歌特”那样在半个月内连续著文3篇,是很少可能的。同时,博古同志的文风和习惯用语与“歌特”也不一样。他极少用表示“虽然”意思的连词,1932年所写的7篇文章和两个决议中,只用了两个“虽然”,这同“歌特”3文用了6个“虽是”(不用“虽然”)不同。他的其他一系列用语,也与“歌特”不同,如:“如果”(“歌特”用“如若”)、“譬如”(“如像”)、“所有这些”(“一切这些”)、“……面前”(“在……前面”)、“恰恰相反”(“却正相反”)等。

康生当时做工人工作和保卫工作,在《斗争》上发表的文章多数同职工运动有关。他写有关文艺和宣传的文章,是不大可能的。他的文风和习惯用语也与“歌特”不同。从他发表在1932年《斗争》上的11篇文章看,在“歌特”使用“如若”、“虽是”、“如像”、“一切这些”等词的地方,康生一律使用“如果”、“虽然”、“比如”、“所有这些”。

六、李华生同志提出,“歌特”也有可能是凯丰同志,因为他当年听到凯丰同志讲过“歌特”文章中的观点。但是,我们将凯丰同志1932年8月的一篇文章与“歌特”文章比较,发现两者文风和习惯用语都不相同。如凯丰同志用“如果”、“虽然”等,“歌特”则用“如若”、“虽是”等。凯丰同志多用“因为……因此”、“如是”(代替“于是”)等,则是“歌特”文章所不见的。

七、季楚书同志(30年代初曾在中央文委工作,现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员)猜想,“歌特”也有可能是潘梓年同志。因为潘梓年同志1932年任“文总”宣传部长,而《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经过删改曾在“文总”内部刊物《世界文化》上发表。但是从潘梓年同志在《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1932年7月20日出版)上发表的关于文学大众化问题的文章看,他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是比较简单的。对文学的大众化是否伤害文学的艺术价值问题,他只是简单地斥责这样提出问题的人是“高等人”,并且认为文学大众化是解放了其艺术发展的束缚。这种态度与“歌特”主张团结那些不能写通俗作品的文艺家,以及肯定“现代文艺的各种形式”等观点相较,差别是很明显的。此外,潘梓年同志上述文章的文风也与“歌特”有很大不同。

八、张眺(叶林、耶林)之侄张以谦同志认为,“歌特”是张眺的化名。据张以谦介绍和丁玲回忆,张眺曾是左联党团的成员,1932年(张以谦介绍为该年底或次年初)去赣东北苏区,后死于肃反扩大化。张以谦根据张眺当时观点反对“左”倾而后来又死于“左”倾路线,以及其他一些理由,肯定“歌特”即张眺。但是,根据上述介绍,张眺担负的是比较局部的工作,不大可能写出“歌特”两文那样全局在胸、具有战略眼光的文章。从张眺当时的四封信(载《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1期)看,其观点,特别是文风,与“歌特”也大不相同。张眺指责《北斗》第一、第二期上的一些小说“取材对象更是十足的小资产阶级性”,与“歌特”强调团结革命的小资产阶级文学家的精神正好相反。张眺的文字显然不如“歌特”老练,也没有“歌特”独特的习惯用语。夏衍同志也认为,“歌特”不可能是张眺。

九、李华生同志提出,章文晋、胡兰畦等同志当时从国外回来,曾写过类似观点的文章。章文晋同志已复信表示不知道“歌特”是谁,实际上否认了他自己是“歌特”。胡兰畦同志1932年至1933年上半年尚在德国,也不可能在这一时期像“歌特”那样把文章写出三天后便登在上海的党刊上。

根据以上所述,在“歌特”化名调查过程中所有曾被认为有可能是“歌特”的人,已经可以断定都不是“歌特”。“歌特”只能是张闻天同志。

同类推荐
  • 青庭记

    青庭记

    每个人都会做属于自己,并且觉得自己意义的事情。谁都不例外每个诸侯间都有一个一统的美梦,但最终谁能成功呢?在这个三国两州,群雄并起的年代,又有谁会从这精彩的世界中托颖而出呢?这段恩怨情仇故事自此开始。
  • 明末一把刀

    明末一把刀

    公元1620,杨天穿了,穿到汉文明将要陷入三百年黑暗时期的混乱时代,一开始他只想活下去,可这狗日的世道不让他好好活,人多少是自私的,他得好好活下去,慢慢的,他有了野心,鞑子,建奴,补药碧莲的岛国,不破不立,烂到根子里的朝堂,且看他如何持着手中刀,斩灭一切魑魑魅魅,让我汉文明继续耸立在世界之巅。作者:我汉家儿郎,缺的历来都不是什么金手指,而是一个舞台,一个可以仰望天空的舞台。
  • 官掠记

    官掠记

    穿越成了一个杀猪屠夫,家里虽不是有钱人家,但也不是顿顿吃肉,前世是销售专业毕业,叶文想这年头光靠嘴皮子,是发不了财的,那就只能当官了。
  • 托孤

    托孤

    他,着名电子机械工程师,从事机械设计行业七年,名声在外;他,事业顶峰,即将组建完美家庭,却不幸死亡;他,工科学士学位,有幸越,却不幸落入书香世家。看他怎样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历史时期,斗志斗勇,辅佐君王,打造全胜的大唐。
  • 我在隋唐开召唤

    我在隋唐开召唤

    “纳尼,我竟然穿越了!”什么!今天竟然已经是大业十四年,三月九号了,那不是明天司马德戡引骁果卫进宫了我去,小命不保啊!杨倓陷入了凌乱中!………………李存孝大战李元霸,我看行,什么霸王请求参战,来吧来吧!这不是已经天下一统了么,这掉这么大个陨石下来是什么鬼,等等那不是小说里的灵气么,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什么鬼!…………群号(1058736587)
热门推荐
  • 剑出十二州

    剑出十二州

    有权臣坐镇朝堂愚弄大势,侠客抽刀断江游戏人间,大人物们高高在上,不知天下饿殍,小人物劳碌半生,一怒揭杆,且看这大势之中少年的挣扎蹒跚行…
  • 我爱你如影随身

    我爱你如影随身

    遇见你,三生有幸(本文正处于修补中,详情请看章节:通知。谢谢配合,再见嗷)
  • 作精御灵妃大魔王别跑啊

    作精御灵妃大魔王别跑啊

    白月吟十五岁后觉醒灵根,成为了御水大陆的第一天才,再加上两个宠女狂魔,宠徒狂魔的护着,在御水国从来没怕过谁,可是那个动不动就翻她家墙的混蛋,你是怎么回事?被叫作混蛋的某人:“呃~不是你叫我来的吗?”
  • 题陈正字林亭

    题陈正字林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品王妃红尘笑

    一品王妃红尘笑

    司徒阡陌,先帝亲封郡主,父亲是镇国之将,亦是国舅也是驸马,母亲是嫡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到了婚配年龄,父亲想将她许给好友之子,母亲想将她嫁给小候爷,舅舅想让她嫁给太子,她通通拒绝了,独爱赵国质子。陈夜然,陈国八王爷,在司徒家韬光养晦五年,颠覆夏国,灭司徒家。期间帮阡陌追爱赵国质子,却略施小计,赵国质子娶了七公主。七公主与赵国质子大婚当夜...“你可愿意入赘我司徒家?”她问。“入赘?”他嘴角一抽。婚后两年,陈夜然却灭了司徒家。“你到底是谁?”阡陌歇斯底里的逼问。“陈夜然,陈国八王爷。”陈夜然字字如刀斩,令她骤然一颤。“陈国。”陈国与夏国水火不容,他居然是陈国的八王爷,而她嫁给了陈国人,上至皇族,下至平民,陈夏永不通婚。“阡陌。”陈夜然声音微颤。“陈夜然,你灭了司徒家,毁了我,还有……”阡陌迟疑了一下,手放在平坦的腹部。“我们的孩子。”挣脱他的钳制,毅然决绝冲进烈火中,大火吞噬着她的身体,耳边是陈夜然撕心裂肺的叫声,她都不确定,他是在为她痛心,还是在为她肚子里的孩子惋惜。一年后,凤凰涅槃,阡陌以赵国公主身份,和亲去陈国,踏上复仇之路。
  • 贝利亚最终幻想

    贝利亚最终幻想

    因为喜欢奥特曼的反派贝利亚,认为他不该就那样死去,所以写了这个,不被时空原谅的人,带着老贝穿越时空,只为找寻老贝最初的热血,本小说时间线有点乱,很快就回到主线剧情,这是真实还是虚幻,他能否被改命呢
  • 清风徐徐,我还喜欢你

    清风徐徐,我还喜欢你

    王俊凯:沫漓,你还喜欢我吗?林沫漓:微风轻轻起,我好喜欢你。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 妖孽缠夜:小小娇妻爱上他

    妖孽缠夜:小小娇妻爱上他

    “你……你……你怎么进来的?”男人欺近,“你说呢?”他甩了甩手上的钥匙。女人猛然想起,钥匙还在门上。“你不是说你已经结婚了,怎么还来招惹我?”女人捂着脸蒙哭。“是啊!可是……我的老婆总是喜欢跑,怎么办?”“当然要好好的欺负她啊!”“嗯?”女人不知怎么回答,男人步步紧逼,她连连后退,跌进了他的……
  • 三生三世吾往矣

    三生三世吾往矣

    小女子得佛家三生石,一生一世太短暂,那就好好活它三世,看我颠倒众生,看我绝代风华,看我女子君临天下。都说正史是专为男子而写,女子至多视为陪衬,有则亦善,无也不伤大雅。而我小女子得三生石,三生作为定要这天下苍穹正眼看。一世为谋,二世图勇,三世为天下谋太平。不做王妃而坐王,不去优柔寡断而去匡扶天下。您且看,我慢慢与您讲。末世乱法。整个天下都充斥着暴乱,异世霍乱终被尽数消灭,儒释道等诸子百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慷慨赴义的同时自家气运也消耗殆尽。百废待兴。各家又全力以赴重整自家学问,以救世、教化、接受信徒,以往的亲密无间,慢慢的又再添隔隙。谁有没有留后手呢?天知道。一女子得三生石,携诸子百家,携山下王朝力量,领山上修士,一举抵抗末世乱法的复辟。亲情、爱情、友情都在此途中收获,都在此途中成长。您且看,我慢慢写。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