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26000000023

第23章 对疾病、死亡等不吉语言的禁忌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喜庆隆重的日子里,人们总是尽量自觉不说或者少说那些属于避忌的语句,尤其是与“老”、“病”、“死”、“寡”等表示不祥事物以及表现有关性行为、排泄等不洁事物的语句。在民间,只要小孩子一说自己“腰疼”,大人们马上就会反驳道:“小孩子没腰,疼什么呀。”这是最普遍而典型的民间对疾病忌讳的心理表现,似乎只要嘴上不说出来,疾病就不会存在似的。实际上,在生活中即使真的生病了,也不能直接说出“病”字来,而习惯用“不好受”、“不舒服”、“不舒坦”、“不乖”、“不爽”、“不乖爽”、“不好”、“不大好”、“不方便”、“不行”、“不壮实”、“不消停”、“不稳当”、“不稳”、“不当”等委婉词语来替代。对于身体有残疾的人,则习惯用“不得劲”、“不方便”、“不行”、“不灵便”、“不灵脚”、“耳背”、“耳沉”、“眼色不好”等词来指代。如果有人有意或者不慎误入了这一禁区,就会被众人斥之为“乌鸦嘴”或者“没教养”。这种对某些语言禁忌的现象,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应该说都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的一种极为普遍而又正常的文化心理。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所编的《古今谭概·迂腐部》“忌讳”条中,记载了三条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云:

宋文帝好忌讳,文书上有“凶”、“败”、“丧”、“亡”等字,悉避之。改騧马字为马边瓜,以騧字似祸故也。移床修壁,使文士撰祝,设太牢祭土神。江谧言及白门,上变色曰:“白汝家门。”后梁萧詧恶人发白。汉汝南陈伯敬终身不言死。

谢在杭云:余所见缙绅中有恶鸦鸣者,日课吏卒,左右彀弓挟弹,如防敌然。值大雪即不出,恶其白也。官文书,一切“史”字、“丁”字、“孝”字、“老”字,皆禁不得用。

柳冕为秀才,性多忌讳。应举时,有语“落”字者,忿然见于词色。仆夫犯之,辄加箠楚。常谓“安乐”为“安康”。闻榜出,遣仆视之。须臾仆还,冕迎门曰:“得否?”仆曰:“秀才康了。”

以上所录,虽不能代表民间最为典型的忌讳情形,但由此也可窥其一斑。而鲁迅先生在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中就写到了不但在南方绍兴,而且可能在全国都存在的这种典型的禁忌现象:

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

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

“哙,亮起来了。”

阿Q照例地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

“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

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

“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但上文说过,阿Q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

这一段精彩的描写,正是至今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禁忌的生动而真实的艺术反映。其实,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世界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有生必有死。死亡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人们依然不愿意直言“死亡”之类的字眼。这一禁忌在古代就已经存在。《礼记·曲礼下》中就记载了古人对“死”的各种称法: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羽鸟曰降,四足曰渍。死寇曰兵。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子死了称崩,诸侯死了称薨,大夫死了称卒,士死了称不禄,一般民众死了称死。人死了,停在床上称作尸,装在棺材里称作柩。带羽毛的鸟死了称降,四条腿的兽死了称渍。死于战乱的称兵。祭祀已死的亲人,称谓和在世的时候不同:祖父称为皇祖考,祖母称为皇考妣,父亲称为皇考,母亲称为皇妣,丈夫称为皇辟。在世时称父,称母,称妻;死后就改称考,称妣,称嫔。一般寿数长的死了也可以称卒,生命短促的也可以称不禄。上述这些委婉的说法,至今在民间的书面语如祭文、讣告以及牌位中仍然大量运用。

在甘肃各地的民间,禁忌直说“死”之类或与此相关的话。一般称正常的死亡即寿终正寝的,多用“过世”、“去世”、“殁了”、“没了”、“老了”、“走了”、“仙去了”、“享福去了”、“撒手了”、“不在了”、“不好了”、“老大了”、“咽气了”、“没气了”、“断气了”、“合眼了”、“倒头了”、“睡过去了”、“睡去了”、“过去了”、“扔下了”、“去见上帝了”、“去见毛主席了”、“去见马克思了”、“去那一世了”、“见阎王爷了”、“走阴去了”等词来说,更文雅一些的还有“作古”、“逝世”、“亡故”、“离开了人世”、“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停止了呼吸”、“献出了生命”、“永远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醒来”等;对因疾病医治无效而不幸死亡的,一般用“没治过来”、“没收救”、“没法扎裹”、“没抬头”、“没救了”、“没疗程了”、“没法疗程了”、“没治了”、“没事了”、“病输了”以及“病故”、“英年早逝”、“香销玉殒”、“玉楼赴召”、“兰摧玉折”等来代替;对因自杀、服毒等非正常死亡的,一般用“丧生”、“丧命”、“想不开”、“上吊了”、“钻牛角尖”、“钻牛角”、“寻短见”、“寻了无常”、“伸了头”(指上吊自缢)、“服了毒”、“喝了药”等来替代;对未成年人不幸夭折而亡故的,一般用“拽了”、“抛撒了”、“不填还人”、“冤家”、“丢了”、“没了”、“跑了”、“坑了人”、“糟蹋了”、“折整了”、“晒背了”、“整日蹋了”、“撂”、“撂摆”、“殇”以及文雅的词等来表示。

在民间,如果一个人生病了,通常不说“病”,而称“不乖”、“不爽”、“不舒服”、“不好”、“不舒坦”、“不好受”、“不受活”、“不利祥”、“不寿”、“不精神”、“不攒劲”、“不轻身”、“不妥帖”、“不吉祥”、“不康宁”等;如果疾病经过治疗痊愈,一般不说“好了”,而称“乖了”、“行了”、“转了”、“轻身了”、“受活了”、“康宁了”、“舒坦了”、“精神了”;如果病情加重,称为“过失重”、“不好了”、“不见行”。

不但在有人去世时,不能说与“死亡”有关的话语,即使在平时,也不能直接说“死”之类的话。在陇中地区,过年时禁忌说“死”、“杀”等字眼,认为不吉利。俗话也说:“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得说好。”在陇中地区,亲人亡故,禁忌说“死”,一般称“殁了”、“没了”、“过世了”、“仙逝”、“逝世”、“去世”、“走了”、“去了”或“作古”等。婴幼儿如果死亡,则称“糟蹋了”。和在世的老人或父母亲商量去世后的事情时,把“去世”称为“老百年了”或者“百年以后”,而不说“过世”或者其他指代死亡的词。

对于一个人的年龄,民间也通常禁忌冒昧直接地问,而是尽量采取委婉的说法。这种对年龄的忌讳以及代称,在古代就有,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某种禁忌的意味。如将童年称为“总角”,是因为古代幼儿把头发扎成一对如牛角状的小髻;又称为“垂髻之年”,就是因为古代的儿童在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自然下垂。一般把十五岁左右的男青年称为“束发”,是因为古时男子成童的时候就要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把十五岁左右的姑娘称为“及笄”,是因为女子到了十五岁就要把头发用笄簪起,表示已经到了成年。把十六岁称为“破瓜”,是因为文人将“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把女子等待出嫁的年龄称为“待年”。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是因为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行冠礼,戴上成人戴的帽子,表示已经成年。三十岁称为“而立”,语出《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四十岁称为“不惑”,语出《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意思是说到了四十岁,社会经验比较丰富,遇事能明辨是非,不再疑惑。五十岁称为“艾”,语出《礼记·曲礼上》中的“五十曰艾”,意思是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的颜色。六十岁称为“花甲”,是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七十岁称为“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中“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句子。百岁称为“期颐”,指人生以百年为期,应该颐养天年的意思。称老年的称谓语还有一些,如“耄期”,《礼记·曲礼上》说:“八十、九十曰耄。”还有“皓首”,又称“白首”;“黄发”也指长寿老人,指人的头发由白转黄;“鲐背”也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对人的年龄进行细致论述的,要数《礼记·曲礼上》中的这段表述了,说:“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为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意思是说,男人十岁为幼,专心学习。二十岁为弱,举行加冠礼,表示成人。三十岁为壮,结婚有了家室。四十岁为强,出仕做官。五十岁为艾,主管部门行政事务。六十岁为耆,指挥支使别人。七十岁为老,把工作交给别人,把家事传给子孙。八十岁九十岁为耄,七岁为悼。悼和耄即使有罪,也不加刑罚。一百岁称为期,由人细心供养。这主要是就男性而言的,而在过去对女性的年龄一般是忌讳的,就是现在,人们也有避讳女性年龄的规矩。

在民间,人们对有些数字也有禁忌。如“四”,因为和“死”谐音,也不常说,或者在择日时也尽量避开,尾数为“四”的数字也不太受人喜欢,因为“14”谐音为“要死”、“914”谐音“就要死”,当然也有将“4”说成是乐谱中的“发”的,而禁忌更多表现在电话号码、车牌号等。其次,还有一些行业有需要避忌的词语,如棺材俗称“木头”、“材木”,老人棺材称“寿材”、“老材”,年轻人的棺材称“薄皮子”。木匠禁忌说“破”字。泥土匠禁忌说“塌”字。瓦匠和铁匠禁忌说“烧”字。石匠禁忌说“烂”字。

同类推荐
  • 人类的奥秘下

    人类的奥秘下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中华旅游文化

    中华旅游文化

    本书从多角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性质、特征、内容、发展及其建设与开发。内容充实、实用,结构新颖,可读性强,理论方面具有独到见解。
  • 细说中国民俗

    细说中国民俗

    编者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民俗起源、传承演变、文化内涵、地域特色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民俗,立体展现中国民俗的来龙去脉和精神特质,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 床榻艺术史

    床榻艺术史

    床是家居必备之物,是家具中的大件。床放在卧室之中,在古代是“闺房用物”,既然是寝具,当然是深藏于卧室深闺之中,平时不被外人所见,经历“文革”十年动乱,侥幸保存了下来。
  •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因为我爱你,鹿晗,所以对不起

    因为我爱你,鹿晗,所以对不起

    她,是鹿晗的队友张艺兴的妹妹,因为,吴张艺兴成了明星,家里的集团,只能交给她一个人打理,然而,她在张艺兴的生日上,遇见了命中注定的他。他,是谁呢?哈哈,他就是鹿晗!后面的事情……慢慢说
  • 七界极道

    七界极道

    意外的重生,他失去了记忆,废材一般的他,十五年如一日而过。被逐出家门后,错断了方向,踏足冰原绝域,坚强的意志,一次逆天的运气,让他恢复了前世,改善了体质,至此,莫云也踏上了强者之路,五界之外可否有第六界?又是否还存在第七界?修真?修性亦修身。渡劫?成魔或成仙。云端自有玲珑玉,我擎紫霄破太虚。--------------------------------------异界版修真,不一样的奇幻之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世游戏之崛起

    异世游戏之崛起

    “这该死的游戏,总有一天我会站在这个世界之巅成为全服第一。”陈齐握紧了拳头在心中默默的发誓道。
  • 叶少来袭霸道爱

    叶少来袭霸道爱

    当呆萌属性的小唯雪在校园里和又腹黑又霸道的叶少摩擦出火花时,会发生什么呢?欢迎大家来看看唯雪哦![叶流熙:什么?!唯雪是我的,要看让他们看你去!}{言曦:......护的真紧}
  • 何故落凡尘真我

    何故落凡尘真我

    资质平庸但仍能凭借顽强的毅力战胜一切的阻力,为情。为亲,为兄,置之死地而后生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可说是少数的“世界著作”之一,这本书不是为一国而作,而是为全世界而作的;不是为一个时代而作,而是为一切时代。在这本书里,极高的智力与多样的兴趣和同情心自然而然地结合为一体,所以世人之中,不管什么样的类型或脾气,都能在这部书里找到一点与自己有联系的东西。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培根随笔》能同时让你产生读史书、读诗集、读教科书的感觉。培根的话语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还能使人们顿悟。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异聊斋

    异聊斋

    天一道,长生种,无双机缘窥究极。这方世界道藏三千。童子入道,我们江湖见……
  • 通神之路

    通神之路

    神秘的大陆,带着神秘的色彩,带着无法形容的光芒,上官风龙一个平凡的少年,因为一次机缘,惹恼了众多修炼者。一次次的躲避,一次次的机缘,终于让这个少年成长了起来,闯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世界,让这一切都变得平静了下来。塑造了无尽传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