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86200000003

第3章 传统音乐

Ⅱ-1回族民间器乐——代表性传承人马兰花

项目名称:回族民间器乐——马氏口弦

入选名录:首批国家级名录、首批宁夏区级名录、首批银川市级名录

流传地域:灵武市

灵武是一座历史名城,辉煌的河套文化给这块古老的土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流传在灵武的回族民间口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精湛的表演技艺和制作技巧流行民间,充分表达了灵武广大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口弦的历史悠久,在《诗经》中有“吹笙鼓簧”的诗句记载。“簧”即古代的口弦,是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乐器。口弦,又叫“口儿”“解麻缠”“口衔子”,小巧雅致、便于随身携带,是宁夏回族妇女十分喜欢的小型弹拨乐器。

它没有什么明显的音调,主要是通过口形、气力、节奏等表达弹奏者的喜怒哀乐。弹口弦一般是农家妇女们农闲时的消遣,弹一阵子,解解心里的忧愁。女人的心里常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伤痛,所以口弦的曲调总是缠绵的、忧伤的。由于口弦是含在口中演奏的,曾被国际友人誉为“东方口中竖琴”。

口弦乐声不大外扬,如同一只采花的蜜蜂在屋檐上嗡嗡地飞舞,如春蚕吐丝、燕子衔泥,吹奏者悠悠的心事全融在那“贝贝儿邦,邦邦儿贝”的口弦声中。娓娓缠绵的口弦声,最适宜表达回族妇女们的所思所想,为此,回族妇女爱不释手。口弦的曲调比较固定,有“廊檐滴水”“骆驼铃”“珍珠倒卷帘”“五哥放羊”“脚户歌”等口弦令。

口弦有两种,一种是铁制的,一种是竹制的,银川回族妇女擅长弹奏的是竹口弦。抻动竹口弦,在每个簧片的尖端系有一条丝线,演奏时将线头套在右手食指上,以指牵线使簧片振动发声。演奏者利用双唇向前突出成筒状增加共鸣、扩大音量,并借以口形交换和控制呼气等方法,变化出不同的音色。熟练的演奏者,能表达出较复杂的节奏和较多的音色,并能使每片弦发出它的纯五度泛音来。一副口弦往往能奏出五个不同的音。

运用不同的奏法,既能发出袅袅的音色,也能发出较粗犷的音响。口弦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氏家族位于灵武市郝家桥镇崔渠口村四队,当地的群众非常喜爱口弦弹奏,为马氏口弦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马氏口弦源于甘肃,由马氏家族的马德海学习而来。马氏口弦传承四代,至第二代马金贵老人时,口弦的制作工艺、演奏技巧日臻完善,并逐渐凸现马氏特有的风格。马金贵的大女儿马兰花酷爱弹奏口弦,从六岁开始便跟随父亲学习弹奏,现在已经成为回族口弦演奏艺人中的佼佼者。

马氏口弦小巧玲珑、制作精细、音色优美、方便携带。马氏口弦经典曲目有《廊檐滴水》《骆驼铃》《种芝麻》《欢乐回乡情》等。其演奏技艺先后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各类活动中展示,受到专家和爱好者青睐。

2008年由灵武市政府出资制作了一批适合大众演奏的口弦,并成立了以马兰花为主的马氏家族口弦弹奏队伍,以变换演奏方式,同时辅以节奏的变化,形成口弦的不同音色。如今她们已多次将口弦演奏技艺展现在舞台上。

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2007年9月28日,郝家桥镇崔渠口村四队马氏口弦被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点。2008年2月,马兰花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回族民间器乐代表性传承人证书。2009年5月,回族马氏口弦制作技艺进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2009年6月,马兰花获得“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

Ⅱ-2马鞍山甘露寺佛教音乐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鞍山甘露寺佛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释耀正

项目名称:马鞍山甘露寺佛教音乐

入选名录:第二批宁夏区级名录、拓展第一批银川市级名录

流传地域:灵武市

魏晋南北朝时灵州佛教兴盛。范文澜的《唐代佛教》中记载:“安史之乱时,太子李亨逃到灵武,不空遣密使奉表问安,为补军需不足,曾在当地粥僧道度牒。”西夏时,佛教被立为国教;明清两代佛教在宁夏也十分盛行,源于印度的佛教音乐,随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马鞍山甘露寺位于灵武市临河镇,是一座具有传奇历史的着名寺院,寺中自明代以来流传下来的佛教音乐是宁夏佛教音乐的一个缩影。

佛教认为,音乐有“供养”“诵佛”的作用。《法华经·方便品》云:“歌呗诵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马鞍山甘露寺佛教音乐是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是从经文咏诵到宗教歌曲、礼乐大典的整套声乐、器乐。声乐中有和念、令调、吟诵、直数,其形式多样,有由维那一人进行的独唱;有由维那唱上句,僧众唱下句的领唱和齐唱、轮唱等。结合器乐有经文咏诵伴奏、器乐演奏。声乐曲调的格式主要有四种,即赞、偈、咒、白。赞,用于诵佛之功德,如三宝赞、得赞等,其词多为长短句式的诗。偈,用于颂扬佛教教义,如净三业偈、沐浴偈等,其词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九言的句式,在曲调上除了用上下对句外,一般常以四句为一乐段。咒,是密语或真言,如洒净真言等,其词的格式变化甚多,曲调比较活泼。白,除直白外,其他如梵白、书声白、书梵白、道腔白等都带有音乐旋律,与散板吟唱十分相似。

佛教常见的主要仪式有朝课、晚课、佛诞祝仪、忏仪、放焰口及水陆法会(水陆道场)、戒坛仪式等等。其中禅门日育是比丘每日在寺院中早晚必做的功课,音乐并不复杂,而且各地较为一致。放焰口和水陆法会规模较大,费时较长,有的还有情节内容,其音乐和舞蹈、诵白的结合安排都有一定的水平。音乐旋律有的庄重、有的活泼、有的凄厉、有的热情,随仪式发展而变化。如放焰口,据传有九板十三腔,不同的唱腔旋律有几十种,因此,放焰口的音乐结构实际上相当于一出音乐清唱剧。

演奏使用的乐器,自明代起,在早晚课诵、祝圣等宗教仪式中,着名寺院都较统一,即只用经书中称为法器的打击乐器,如磬、引磬、木鱼、铛、铪、钟、鼓等。在其他佛事仪式中,特别是应赴民间的佛事仪式,各地应用乐器不全相同,带有地方特色。除打击乐器之外,吹管乐器有管子、笛、笙、唢呐等。

马鞍山甘露寺佛教音乐的主要价值是它较强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寺庙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灵州的特殊地位,使它既与中国佛教音乐一脉相承又具有民俗化、地方化的特点。马鞍山甘露寺佛教音乐有着委婉细腻的地方乐曲特色,它具有极强的民间性、实用性。而且,它基本上是为民间办白事所用,在民间服务中不断发展,推陈出新,取材变得十分广泛,音乐风格特别缠绵悱恻,感染力很强。同时它还具有兼容性,既表现了佛教音乐宗教的特征,也表现了佛教音乐民俗化和民间化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居民的迁移,使灵武成为了甘肃、陕西、内蒙古文化的交汇之地。

马鞍山甘露寺佛教音乐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极强的文化价值,发掘、抢救、保护马鞍山甘露寺佛教音乐,对保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和完善中国佛教音乐史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马鞍山甘露寺佛教音乐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整套知识和艺术体系,较好地反映了黄河上游宗教音乐艺术的本质规律,在超度亡灵、净化众生心灵、促进一方祥和方面所起的作用巨大。

Ⅱ-3花儿

项目名称:花儿

入选名录:首批宁夏区级名录、首批银川市级名录

流传地域:银川市

“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明代高弘的诗句描绘出中国西北地区乡村演唱“花儿”的情形。“花儿”是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流传最广的民歌形式,是当地人民的口头文学形式之一,被称为“西北之魂”。2009年,“花儿”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儿结构分两段,前段比兴,后段是歌唱的主题内容。曲调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演唱时用当地方言,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宁夏花儿是西北花儿的一个分支,俗称“干花儿”“山曲子”“野花儿”,是广泛传唱于宁夏南部山区回族聚居区的一种代表性民歌体裁,也叫“少年”。因其曲调优美、流畅,真实反映劳动人民的心里话,因此有着广泛的群众传唱基础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金凤区良田镇是金凤区最大的一个乡镇,回族占总人口的82%。这些回族人口中大部分是从宁夏泾源县移民搬迁到此,他们带来了家乡的花儿,使花儿流传于此地。

2008年良田镇成立了20人的花儿演唱队,每年4月份良田镇都会举行花儿歌手演唱赛,现已举办了四届。“花儿”优秀传承人赵福朝、周玉兰等,先后参加过全国、自治区、银川市举办的“花儿”演唱大赛,成绩可圈可点。尤其是赵福朝,在2008年中国西部“花儿”(民歌)邀请赛上获得了铜奖,为我区争得了荣誉。

除此之外,金凤区还在黄河东路街道新琇苑社区设立花儿传承点,在中小学校开展“花儿进校园”系列活动,成立金凤区“花儿”民间艺术团,努力打造金凤区“花儿”传承基地。

现居住在贺兰县金山乡的70多岁老人王德贤,从小喜爱花儿,放牛和在田间劳动时从大人那里学唱了不少花儿,虽不识谱,但因记忆力好、悟性高,慢慢成为当地有名的歌手。他演唱的花儿既有传统内容,也有创新。王德贤会三四十种“花儿”曲令,几百首“花儿”唱词,在甘肃、宁夏多次获得省、州级“花儿”比赛一等奖。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宁夏特色文化品牌,保护优秀文化遗产,银川市回民中学于2008年9月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夏山花儿传承基地”称号。

以优秀教师——回族山花儿演唱者唐祥为代表的花儿队伍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花儿进校园”活动,将花儿引入课堂,开设了花儿课,使广大师生从没有听过花儿到会唱花儿,从不了解花儿到熟悉花儿、喜爱花儿。这一举措不但充实了校园课程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使学生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在歌声中领略了宁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2008年10月在原银川五中七年级八个班的400多名学生中开设回族花儿欣赏传承课教学活动,举办传承培训课程160课时,教授回族花儿歌曲13首。经自治区文化厅批准,原五中花儿传承基地2009年随校址迁移至银川回中。银川回中继续在七年级16个班1000多名学生中开设花儿课程,并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成立了花儿进校园课题组、花儿研究室。丰富的花儿教学受到区内外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充分体现了非遗传承的文化理念,从纵深和横向拓宽了传承领域,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切身感知到了非遗的文化内涵。

Ⅱ-4灵武道教音乐

项目名称:灵武道教音乐

入选名录:首批银川市级名录

流传地域:灵武市

道教音乐起源于我国东汉时期,初始的道教音乐其渊源可追溯到春秋前的巫舞乐。关于道教经韵音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时北魏嵩山道士冠谦之撰写的《云中新科之戒》。

灵武道教音乐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属于“正一”派,历时一百五十多年。光绪年间第三代传人顾广德将灵武的道教音乐发扬光大,辐射到周边县市及陕西、内蒙古部分地区。

其道教祭祀活动中演奏的音乐一直沿袭了祖辈的曲牌,几乎没有做过更新和改变。演奏的乐器大多是打击乐器,还有笛子、小唢呐等。打击乐的曲子多以家传鼓谱为主,鼓点比较特殊,极具地方特色。

灵武道教音乐由三部分组成,即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

经韵曲调是道士诵经时唱的曲调,又称经歌。其内容有赞美道教教义,播扬神明灵验,祈福保安,消灾免难,施食饿鬼,超度亡魂,劝人行善,孝顺父母,忠君爱国等多类。经文多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十言古体诗及对仗工整的骈文,韵律性强,便于歌唱。按音乐形态区分,经韵曲调可分为讽经腔、诵诰腔和韵腔三类。

笙管音乐因主要乐器为笙和管子而得名,是灵武道教音乐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除为演唱经韵曲调伴奏外,还单独演奏笙管曲牌,几乎用于一切道教活动仪式。其乐队编制是管子、海笛各一支,笙一至数簇,小鼓、铛铛各一件,小镲、二饼子各一副。笙管曲牌使用的调式有宫、商、徵、羽四种,其中以徵调式最多,其调式音阶有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三种。由于笙管音乐的主要乐器笙、管子、海笛音色清脆、明亮,曲牌古老典雅,再加上特殊的演奏环境,使这种音乐庄重、肃穆、清心悦耳、委婉细腻、文静优美,是具有浓郁宗教气氛的神韵仙乐。

灵武道教的打击乐,其他道观称铙镲牌子(以大小铙镲为主击乐器)和铛镲牌子(以铛铛、小镲为主击乐器),也属道教科仪音乐。它的乐器有大鼓、小镲、大铙、大钹、铛铛、二饼子、手铃、大小木鱼等,在特定情况下还使用大小钟、铜鼓、磬,道教称为法器。它的乐器特别,音色清脆、音量宏大,击法奇妙,既可在各项科仪活动程序的转换、连接时单独演奏,又可在经韵曲调、笙管音乐的演唱、演奏中,作为引子、间奏和尾声使用,起着加强节奏、渲染情绪、烘托宗教气氛的作用。

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在道教活动中常穿插、配合使用,所以,这三部分既是独立的又是不可分割的。其乐器多混用不分,演奏时,一名道士常身兼几职,该唱时则唱,该吹时则吹,该打时则打。

灵武道教音乐在民间音乐中极为少见,由于流传的道派、地域不同,在道教音乐中,它与其他道观道教音乐的内容、形式、旋律、风格以及乐器配制等又有不同,应属仅流传于本区域的“地方韵”。

灵武道教音乐中的大部分几乎是活态地被传承下来,它是古老的、少见的道教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遗存。它能在历代为数不多的道士中传承至今,说明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流传于宫观道院,上入皇宫,下到民间,影响着历代人们的信仰和行为,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并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发掘、抢救、保护它对研究道教音乐史和民族文化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灵武道教音乐是灵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标志性内容,是道教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理念的形象体现,是道教文化的生动展示。把它推向市场,由为神演出转变为为百姓服务,可以大大丰富灵武的文化内涵,满足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Ⅱ-5永宁民歌

项目名称:永宁民歌

入选名录:首批银川市级名录

流传地域:永宁县

民歌是在人民大众生产和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地相传至今。它以自然坦率的方式,唱出大众淳朴的生活感受。民歌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主要是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永宁民歌题材广泛,反映内容深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反映了他们的心理、感情、意志和愿望。

永宁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接婆姨》《牛拉车车》《扬燕麦》《小两口拜年》已成为永宁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久唱不衰。随着时间的推移,永宁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如《接婆姨》,流传于永宁县仁存、李俊、增岗一带,属于叙事性的小调,也称“旱船调”,歌曲节奏整齐,结构方整,歌词整齐,尾句曲调重复,属民族调式。再如《牛拉车车》也是一首永宁当地民歌。这首民歌属于山歌,也可称为“信天游”。歌曲的曲调变化不多,属于方整结构,下句采用上句的后半句,也可说是重复上句的后半句,本曲属羽调式歌曲,基本用了一个八度的音域,节奏工整,四分之三拍子,有明显的节奏感。

永宁民歌具有鲜明的艺术价值和时代价值。在过去,通过旧时艺人的卖唱,民歌可以起到教育民众、针砭时弊、宣传正义的作用。永宁民歌为本地音乐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们根据永宁民歌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并通过歌手和乐手的演唱演奏,获得过荣誉,为我们的地方民族音乐宝库增添了有价值的内容,成为宁夏民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永宁民歌在艺术上的特点有:

1.自由辽阔的风格和即兴编词的特点。部分民歌节奏较自由,在演唱中见什么唱什么,可以用同样的旋律唱出十几段歌词。2.曲式结构简洁,旋律易上口。一首民歌最多有四个乐句,少则两个乐句,结构规整,旋律流畅。3.歌词淳朴,通俗易懂。歌词内容贴近人民生活,亲切自然,通俗、简洁、风趣、幽默。

近年来,随着传统音乐的不断繁荣发展,永宁民歌也逐渐走出自我,让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现如今,永宁民歌的主要传唱人有眭金林、张江、原伟华、马翼腾等十多人。他们从小喜爱唱民歌,其中眭金林1984年代表永宁参加全区民歌花儿演唱会,《牛拉车车》《接婆姨》是最具代表性的永宁民歌。

Ⅱ-6回族民间乐器——咪咪

项目名称:回族民间乐器——咪咪

入选名录:第二批银川市级名录

流传地域:银川市

被称为春天短笛的咪咪,是过去回族男子传情达意、抒怀解忧的随身吹奏乐器。它用两根约五寸长,小指般粗细的竹子管做成,类似于竖吹的排箫。它的种类多样,有单管、双管等多种型制。由于这种乐器具有音色纯厚优美、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演奏风格别具一格等特点,在宁夏回族中世代相传,最流行的时候,很多回族乡村的尕娃、青年人手一把。作为一种男性经常使用的乐器,它可与回族女性钟爱的乐器——口弦相媲美,丰富了回族群众的生活。有句回乡谚语“哇呜唱,庄稼长,咪咪吹,牛羊壮”,正是回乡风俗的写照。

咪咪的历史十分悠久,经我区专家学者考证,它是汉唐以来在宁夏流传的古乐器羌笛、芦管的演变和遗存。经过历史的变迁,这些乐器在我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中已十分少见,但是在20世纪却还在我区回族群众中流行。

宁夏回族咪咪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演奏技艺及制作工艺。咪咪“把式”(高手)可以用咪咪吹出其他乐器难以相比的华彩。回族艺人制作的咪咪喜欢镶嵌本民族艺术图案、线条,雕刻阿拉伯文书法等。

咪咪有两种——竹管咪咪和铜管咪咪。竹管咪咪选择光滑的竹子,用铁扦子在两支竹管上均匀地烫四个、五个或六个洞眼,然后用丝线并排扎在一起,再装饰性地吊上个流苏穗子,最后将红柳枝皮或毛刺皮做成两个像唢呐哨片那样的芯子放进竹管,就可以噙在嘴里吹奏,用手指按住竹管上面平行的两个小孔,随着指法的变换,可以吹奏出各种跌宕起伏的旋律,组成了一首首徐疾自由、柔和婉转的曲调。

咪咪音调的特点是明快、柔慢、风趣、浪漫,时而像铜铃鸣响圆润细腻,时而似叮咚小溪流淌清脆鲜明,远远听来如“呖呖莺声花外转,涓涓清泉石上流”。咪咪以中合之音为主,特别适宜于“花儿”和宴席曲的演奏。它能把这两种音乐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可以说咪咪是“花儿”和宴席曲最理想的伴奏乐器。它们的结合使民族地域特色更加浓郁。

如同口弦是回族妇女的专用乐器一样,咪咪是回族男子们不离身的爱物。在过去,不论是须发皆白的老人、稚气十足的孩子,还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老成持重的中年人,几乎每个男子的腰间都拴着一支咪咪,从日出至日落,在广阔的山间、田野里,到处都洋溢着悠扬悦耳的咪咪声,这些曲调有时深沉,有时热烈,很快能把你带入辽阔的意境中。与之相对应的是妇女们弹奏的口弦,咪咪、口弦相得益彰,青年男女们从灵魂深处荡漾而出的乐曲,如同一朵朵绽开的鲜花,清新、芬芳,使人流连、令人心醉。

由于回族乐器生存的土壤正在迅速消失,乐器传承遇到了危机。老一辈艺人纷纷改行,许多年轻人已不知咪咪为何物。为了对宁夏回族民间乐器进行有效保护,要建立保护机制和体系,从保护老人开始,培养娃娃入手,加强宣传,争取全社会的关注。

Ⅱ-7灵武民歌

项目名称:灵武民歌

入选名录:第二批银川市级名录

流传地域:灵武市

“民歌本来就姓民,民歌要唱人民心;如若不唱心中歌,高山流水无知音。”灵武民歌是人民对生活的歌唱,对社会的歌颂,它们深受群众的喜爱,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灵武地方民歌,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流传,在唐宋元明清都有记载。灵武民歌浩如烟海、多彩多姿,它是世世代代的灵武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

灵武民歌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曲、宗教歌曲、新民歌等几大类。2010年,灵武民歌被正式列入银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灵武民歌在曲体结构方面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常见的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外,还有单句反复、三句式、四句加衬句及五句式、多段式、反复式。灵武民歌在调式曲体等方面徵调式占的比重较大,羽调式也不少,节奏有2/4和4/4,5/4和3/4,3/8和9/8拍。灵武民歌是灵武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的,无论是词或曲都能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

灵武民歌受陕北、甘肃、内蒙古移民文化的影响较大,极具兼容性,小调婉转细腻,号子有北方的雄浑高亢。语言简洁,借喻巧成,风趣幽默,具抒情性、叙事性、舞蹈性于一体。歌曲韵白独特,旋律流畅,音乐上采用了“宫”“商”“羽”“徽”四种调式,演唱上真假嗓相结合。

灵武民歌是灵武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用劳动智慧创造的,每一首民歌都凝结着回汉民众的心血和艺术才能。它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它是灵武艺术百花园中颇具特色的奇葩,长期在人民中间落户,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浓厚的民族特点。比如灵武民歌《珍珠倒卷帘》歌词从正月到十二月,后附加两段,共十四段,每段都有一个历史典故出现,从孟姜女哭长城到桃园三结义,从隋王朝到唐宋元明,都有典故,不难看出它的流传有相当长的年代。旧社会,灵武人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袜子烂了鞋烂了,汗褂子连不住线了,牛牛(者)外头(哈)冻硬了,哎呀尕妹妹呀,才知道穷光阴尽了(吔)。”几句山歌,逼真地刻画出了剥削阶级统治下,人民生活的悲惨史实。“灵州古城好地方,四九年翻身得解放;赶走老蒋马匪帮,回汉人民喜洋洋。”从建国到合作化,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都不断有新的歌谣出现。在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中,民间歌谣真实地描绘了社会现实。

灵武的爱情歌谣是民歌宝库中最闪光的部分。在婚姻和爱情生活中,虽说各种歌谣和曲调表达爱情的方式不同,爱的思维各具特点,但爱的纯、真、热、深却是一致的。“日头出山月亮落,妹子想哥不得活;白天想你做不下活,晚上想你睡不着。想你想你常想哩,清鼻子眼泪常淌哩。”“头发黑得像个燕叽叽,脸脸子白得像个蛋皮皮;腰腰子活络得像个软泥泥,肢脚子小得像个羊蹄蹄。”这些情歌纯真朴实,爱得热、爱得深,健康直率,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直接反映生活、思想、愿望和要求,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不吐不快,很受群众欢迎。

同类推荐
  •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是宁夏第一本文化发展的研究报告。以加快宁夏文化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理论与实际、宏观与微观、战略与策略的结合,对五年来宁夏的文化建设作一总结、分析和概括;对任重道远的文化体制改革,以专家的视角,对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探索进行理论的指导;对今后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探索,积极提出思路、途径、对策和建议。
  •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地处中原,峻峰林立的少林胜地嵩山,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即五个时期的地质现象在嵩山表露齐全。嵩山不仅经历了地球40亿年来演变的轨迹,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各朝各代的兴衰。它集山岳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于一身,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之地。本书带你一起领略嵩山山峰之秀美,历史之厚重。
  •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图书,为“比较文化产业学”的举旗之作。在文化产业纵深发展的中国,对文化产业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案例比较,无论对文化产业实践还是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精心搜罗国内外多方面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并加以深入解析,既可作为文化产业学科教材或教辅资料,又是文化产业管理者、从业者、研究者和对文化产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本书分国际视域、区域比较、文化传媒、文化体验四大部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交融,对策思路与问题剖析相贯通,反面教训与正面启示相互验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兼具较强的学理性与可读性。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热门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不爱森爱

    不爱森爱

    夏懿从来没想过,他就这么悄然无息的出现在了他面前。无数次出现在回忆里的身影,熟悉到无法忘记的面容,一如往昔。心口忽然像被人握在手心里狠狠的捏紧,无法喘息,撕裂的痛,即使在多年后,影响依旧这么的深刻痛苦。
  • 王中王神中神

    王中王神中神

    少年叶枫一次意外,偶得万法承,从此以为,神挡杀神,魔挡杀魔!成为天地之主
  • 妖仙白泽

    妖仙白泽

    生而为妖,立志为仙,白泽万里,鲲鹏远离。
  • 何以肆野邪

    何以肆野邪

    怀胎十二月,子携龙而来&冷冽天骄子,罗生为其开云肆秉承“干我何事,干你何事”八字法则,将其落实得淋漓尽致。沈澈原本教科书般的人生轨迹,被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彻底打破。在吃瓜群众眼里,沈澈被云肆拖下了神坛。
  • 易术传说

    易术传说

    公元235年10月8日,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中。由于诸葛亮用七星灯续命未成,让地府弄错生死,便再给他12年的阳寿在一个新的世界。在新的世界里,诸葛亮发现了奇门八卦的奥秘,开创了一个易术世界。一千年后,一个名叫云天的废柴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努力成为易术界的顶级术士……
  • 失忆后我和顾总复婚了

    失忆后我和顾总复婚了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用尽一生也无法寻找到一个伴侣,另一种人只一眼便认定了一生。顾时属于后者。某次采访中被问到心中对另一半的期许,他毫不犹豫的答,“我的另一半不需要完美,只要她心里有我,就够了。”于是,工作人员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措不及防的被塞了一把狗粮。
  • 倾世女帝之太子你别跑

    倾世女帝之太子你别跑

    如玉无暇,如冰冷傲的他。此刻站在楠树下,向他伸出双手。洁白的月光洒在他的身上,将他袖长的手指近乎透明。漆黑的夜,被他此刻的微笑照耀的明亮温暖。她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靠近,看他如烟如画,怕一靠近就是海市蜃楼。真真切切的握住了他的手,确定这是真的!抬手就给了他一巴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欢乐小学生

    重生之欢乐小学生

    一部单纯的校园小作,此内容均来自现实,不喜欢可以不看,我只是想用这本小说回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