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24300000009

第9章 郭路生

1993年夏日的一个傍晚,天色已经暗下来,我听得楼下有人叫。打开窗户一看,依稀辨认出是芒克,其余几个人看不太清楚。我也大声喊道:“上来吧。”

“郭路生。”他向我介绍时,头有些侧,下巴微微上翘。“我们这些人,没打招呼就来了。”他面带歉意微笑着说。

我顿感心头一热。作为女主人,我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有人在我们家这么文质彬彬地说话。我见到更多的那些“流浪”诗人,都恨不能随身携带一枚炸弹,大有将他自己和我们全家炸平之势。

同来的还有贵州的黄翔、北京的黑大春和他的女友。沏茶、倒水,在沙发上一一就坐后,我开始默不作声地打量起这位诗歌界的传奇人物。诗人多多说:“要说传统,郭路生是我们一个小小的传统。”

他显得太大了,头大、手大、脚大,至少给人的感觉如此。事实上他很瘦,但他决不是那种天生瘦弱的人。他身体有一部分仿佛被故意隐藏起来,或者是经过一再省略和删减,现在就剩下这副大大的、空空荡荡的样子。他说话时经常面带微笑,笑的时候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进入谈话的角色非常之快,几乎没有任何过渡,语调执着而又有些含混不清。他谈到了惠特曼、海明威、艾略特等。

芒克提到他自己新完成的长篇小说。郭路生很感兴趣地问:“小说怎么写?”芒克两手一摊:“一通写啊。”这恐怕是两位当代作家之间最简捷、最有意思的关于文学的对话。

我注意到他的膝盖上有块补丁。那是一条不太能说得出颜色来的旧裤子,补丁的颜色稍深了些,但也还协调,显然这出自他的手艺。如今在北京城里穿有补丁的衣服,真是不多见。

他要了纸和笔埋头书写起来。谈话在继续,人们并没有因为照顾他而降低声调。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先问我要不要让孩子早点睡觉。我笑笑摆摆手,告诉他现在正是假期。“那我给你们朗诵吧,”他语气中带一些坚决,“这是我在医院里写的一首诗。”

他朗诵时仿佛换了一个人。他身上所有那些不协调的成分一下子变得非常温顺。他读得沉着、缓慢,每一个音节都被拖得很长,好像他在尝试着它们的承受能力,同时又企图展现它们所有的美。在他心醉神迷的时候,一种节奏在我们之间悄悄形成、传递开来。

我们为他鼓掌。

“我在里面,我是不自由的。”他几番这样说。他走后我长久地陷入了一种深思,即现代医学中关于精神病尺度的掌握。像他这样的人完全可以在家中过正常的生活,而我们周围的另一些人更需要送进去治疗。我看不出来为什么他非得住在精神病院不可。我的这个疑惑后来部分地得到朋友们的证实。也就是说,一个大号的人被一些有形或无形的链子捆住,而且他愿意被这样捆着。

能理解这些链子的含义,才能去理解他的诗和他这个人。

这肯定是作为诗人少有的殊荣:郭路生的作品最先是以手抄的形式在人们之间流传开来。他的《相信未来》《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海洋三部曲》都是。成千上万的普通读者,其中绝大多数并没有表现出对诗歌的特殊兴趣,只是被郭路生的诗句深深吸引,被它们打动,唤起了自己内心的共鸣。

这和今天在一些“诗人”身上出现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曾经在不止一个场合谈到过:今天的若干“诗人”更像是以其肉身大出其名的。在人们还未读到或记住他们写下的句子之前,关于他们肉体的业迹早已如雷贯耳。他们的句子不会比其故事传得更远。

我想指出的一个往往被人们忽略的方面是,在一个是非曲直颠倒的年代里,郭路生表现了一种罕见的忠直——对诗歌的忠直。在任何情况下,他从来不敢忘怀诗歌形式的要求,始终不逾出诗歌作为一门艺术所允许的限度。换句话说,即使生活本身是混乱的、分裂的,诗歌也要创造出和谐的形式,将那些原来是刺耳的、凶猛的东西制伏;即使生活本身是扭曲的、晦涩的,诗歌也要提供坚固优美的秩序,使人们苦闷压抑的精神得到支撑和依耗;即使生活本身是丑恶的、痛苦的,诗歌最终仍将是美的,给人以美感和向上的力量。

这种由对诗歌的忠直体现出来的忠直,体现了那个时代惨遭摧残的良知,显示出能战胜环境的光明和勇气。在这一点上,郭路生甚至区别于后来众多的先锋诗人。所谓分裂是从形式上开始的,而郭路生在形式上从来不后退一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烛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

除非你一遍遍将这句子吟诵下来.否则不会体会到其中声音的均衡、内涵和美。

其中每行足足有六个音步,这在汉语诗歌中(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十分少见的。正是这种拉长了的瞬间成了那种超载情绪(向往、失望、从失望中再度抬起头来)的运输工具,它是逐步、缓慢地释放的。阅读中为了能够一口气将这样的句子读出来,读者不得不进一步拖延每一个音步所停留的时间,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无限延长的幻觉。

同时,四行一个小节、上下行之间音步的整齐对应以及押韵,在这里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们属于人为的因素,但恰恰是这种人工装配性的东西从整体上造成另一种时间和空间,组成了诗歌自足的世界,它们将那些沉重负载的情感清晰可闻地呈现在这里。在此时此刻,如同悬挂在人们面前,成为可以触摸、可以观照的对象,从而摆脱了原先存在于人身上的那种压迫性,获得解放和自由之感。

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奢侈的精神享受了。在郭路生和谐优美的多音步格律中,原本是晦涩的东西得到澄清,郁结的东西得到释放。诗人林莽曾追忆道:“在我们空旷的精神世界中,是他的诗歌为我们洒下了一线温暖的阳光。”

从某个时候起我开始怀疑那些“为生存的艺术家”或“诗人”,这是一支为数不少的“艺术大军”。对这些人来说,他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存在的事实,在艺术内外体验到的仅仅是个体生命痛苦压抑的烦恼,包括个人尚未得到社会承认的那种苦闷。所有这些东西像泥沙一样流进了作者的头脑和血液,乃至写出来的是一首“生存的诗”。其中生存的经验大大地损害了诗歌经验,它们呼啸着在作品的表面撕开许多裂口,使之看上去如同这个喧嚣疯狂的世界一样喧嚣疯狂。

而另一类艺术家、诗人(我不敢将他们称之为“为艺术的艺术家”)并不排除自己生活在世界上这个事实,只是未敢将对它的考虑置于对艺术的考虑之上。他们关心的是如何造成和谐、匀齐的艺术整体,如何将生活的内容转化、提取为艺术予以观照的对象。他们的良知首先体现在尊重和珍爱自己手中的这门艺术上,体现在这种职业道德中。要说是反抗环境中的混乱和黑暗,恐怕也只有以一种新的秩序出现,否则,从零乱到零乱、从一种瓦解到另一种瓦解,最终是毫无意义的。

在这个意义上,郭路生近三十年直至今日都在潜心探索的中国现代格律诗,恐怕是永远绕在我们前面的一个起点、一个典范。尤其值得有了这许多惨痛教训的中国先锋诗歌界深思。我始终要说:在这个领域中,崩溃是从形式上开始,并通过形式上的紊乱而加深。譬如海子以及顾城。

一个寒风料峭的春天,我和几位友人去医院看望了郭路生。他很快和我谈起了何其芳,谈起了何其芳当年对他说的,诗是“窗含西岭千秋雪”。他边打手势边对我说:“得有个窗子,有个形式,从窗子里看过去。”他远比我们周围很多人正常得多。

下面遇到的这个问题多少有些令人困惑,令人有些不知所措。

1993年出版的《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中有《疯狗》这首诗。(“食指”是郭路生的笔名)据说他自己曾写过一个关于《疯狗》的说明,声明当年在《今天》杂志上发表时,所署的写作日期被提前了,这首诗实际的写作年份是1978年。

除了这个更改之外,《合集》中我们清楚地见到在“疯狗”的标题之下还有一行副标题“——致奢谈人权的人们”,这是原先在各种场合未曾出现过的。时隔十多年之后,郭路生坚持恢复它的原貌。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事实上,郭路生的每一行诗、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郭路生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他身为“先锋”(他的《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过)为什么又要脱离当时先锋的队伍?再来看《疯狗》全诗,如果不能找到有人猜测的那种反讽的含义,那么,郭路生到底要干什么?

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

不再把自己当成人看,

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

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

我还不是一条疯狗,

不必为饥寒去冒风险,

为此我希望成条疯狗,

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艰难。

我还不如一条疯狗!

狗急它能跳出院墙,

而我只能默默地忍受,

我比疯狗有更多的辛酸。

假如我真的成条疯狗,

就能挣脱这无形的锁链,

那么我将毫不迟疑地,

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

“疯狗”是支撑全篇的中心意象,围绕着它组织起来的,却是一个层次分明的逻辑间架。仿佛成了一条疯狗,但还不是,甚至还不如,假如真的是……以“疯狗”自况,这其中当然带有悲凉的自嘲的意味,但自嘲却不是自怜,在自嘲的背后,是出入意料的纵身一跃:恨不能挣脱这内内外外、一切有形和无形的锁链;恨不能更广泛地漫游人间,更深刻地咀嚼人生!

郭路生的同情显然是在广大的世界那一面,是这个世界中更艰难的、失事的人们。“疯狗”既意味着这样一个世界,也意味着那些失事的人本身。对于他们来说,当然不存在所谓神圣的“人权”,他们完全不懂这个。这里隐隐包含的一个前提是:“人权”仍然是现实范围内的一种限制及现存秩序中的一种运作。

在它强调的东西中包含了一种优越感。尽管它看上去涉及每一个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在这里撞到的、在这一代人身上不常见的东西是:郭路生宁愿将自己看作失事的,他本人并不以“先锋”自居,不把自己看作一只“燕子”,或“普罗米修斯”,或“真理的传播者和代言人”。他的姿势与其说是前倾的,毋宁说是后退的;与其说是从一个“高音”开始,毋宁说是从一个低音开始;与其说是超然、拒绝的,毋宁说是包容、宽容的。

请注意他反复使用的“人间”、“人生”、“人们”的意象,而不同于其他的先锋诗人爱使用的“世界”、“天空”等。后者是抽象而俯视的,郭路生更多地将自己“放回其中”,尽管同样在其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由此,郭路生从以强权和强音为标志的残酷历史中逃脱了。他不参与其中的游戏,也不关心其中的规则,因而对他来说,既不存在桂冠的问题,也不存在烈士的问题。他远离枪声激烈、硝烟弥漫的战场,那些许多人必不可少的各种新式武器、辞藻、油彩和包装纸不在他的视线之内。他没有保护伞,甚至连一点自我保护的手段也没有。处于这种状态不能不是危险的。他不靠岸,不去为了生存兑换那些小钱币;他失事的海面上没有航标、信号灯。他的确像他自己所写的那样“漫无目的”。

为此他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他时时身置的临界点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在那儿,他什么都没有,他宁肯什么也不留下。财富、名誉,所有那些小小的舒适的规则,包括一张替自己辩护的嘴,能交出的他都交出了。那么,他收获的又是什么?

心上笼罩着乌黑沉重的云层

心中吹过一阵又一阵寒风

心里沉淀着盐分饱和的溶浆

心头竖立起积雪不化的山峰

可它仍然还是一颗心

而且就在我胸中怦然跳动

——《我的心》

他一再写到这颗“心”。他近些年在医院里的那些作品中,受伤的心灵这个意象频频出现。他像个哑巴似的,老是禁不住去指自己胸膛中还在跳动的那个部位。

当惊涛骇浪从心头退去

心底只剩下空旷与凄凉

——《在精神病院》

不得已,我敞开自己的心胸

让你们看看这受伤的心灵——

上面到处是磕开的酒瓶盖

和戳灭烟头时留下的疤痕

——《受伤的心灵》

这些诗句读来让人感到一种“噤若寒蝉”的悲凉。他肯定越过了某种界限,否则不能体验到这样的痛楚和辛酸。这么一颗除了病痛什么也没剩下的心灵,你可以说它是卑贱的、贫困的,然而它又是高贵的、矜持的,没有什么能同它交换或与之相比。

对于世界它看上去是不起眼和毫无价值的,但由于它的自知之明——自己知道自己的疼痛,因而成为自重的,任何东西都衡量不出它的分量。它是独立的,又是广袤的;是无挂无碍的,又是知冷知热的;是雾状的、无形的,然而无疑又是坚定而忠直的。它曾经有过的疯狂可以看作来自宗教般的勇气,像“以身试法”;同时它又是那么小心翼翼,令人想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一些东西……

你也可以感受到与之相似的自己的那颗心,但要在摘除了种种面具之后。

现在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郭路生在形式上如此谨慎。对于这么一颗本质上是广大、无形而富有同情的诗人心灵来说,它不仅需要而且热爱形式上的那些小小的桎梏,通过这些细小的链子而造成一种节奏、一种呼吸和心灵上有规律的脉搏。

同类推荐
  • 断残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断残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内容主要概况:南行杂记、街灯、感伤的行旅、在寒风里、马蜂的毒刺、纸币的跳跃以、纸币的跳跃、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志摩在回忆里、移家琐记。
  • 中国传奇

    中国传奇

    《中国传奇》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力作,书中收录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杰作20篇,按照小说内容的属性分成神秘与冒险、爱情、鬼怪、讽刺、幻想与幽默、童话六大类。这些短篇小说的主旨在于描写人性,一针见血,或加深读者对人生的了解,或唤起恻隐之心,而给予读者愉快之感。
  • 迷失日本

    迷失日本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几万中国农村妇女远嫁日本乡村,生活好了,但普遍受到歧视,有的遭到了虐待、暴力,杀夫、自杀的事件也多次出现,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影响,这本书有几个故事就叙述的是这些事件。十一位赴日新娘的情感实录。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葡萄牙国宝级作家、欧洲现代主义大师费尔南多·佩索阿代表作,生前寂寞,死后轰动,以遗稿《不安之书》震惊欧洲文坛。作者生前孤独的呓语,令人不安,发人深省,直抵内心深处。用生命书写的孤独,献给每一个孤独者的枕边书,佩索阿一生孤寂,生活单调,内心敏感,他用优雅而富有哲理的文字创造了一个精神宇宙,带领自己超越庸常的生活,拥抱通透与澄澈的世界。企鹅兰登初次国内授权Richard Zenith权威底本,《卫报》:Richard Zenith翻译的英译本十分出色,是我们很长时间以来见过的最佳版本。Richard Zenith 译本2015版根据佩索阿手稿最新研究成果修正了早期葡语原版的讹误。佩索阿高分译者、青年翻译家刘勇军倾情翻译,豆瓣8.7分好评,历时一年修订2000余处,用心呈现佩索阿遗作原貌。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下卷)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下卷)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下卷),是作者央视红学系列讲座的纸质结集,也是作者多年研读《红楼梦》的心血结晶。在本卷中,作者对《红楼梦》的揭秘向更深层次发展,《红楼梦》中的最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身上的重重谜团被一一揭开。此外,作者还将多年研究成果“红楼心语”倾情奉献,为红迷们提供了《红楼梦》的全新解读方法。
热门推荐
  • 霸剑神皇

    霸剑神皇

    一代剑圣打破天地桎梏,入轮回剑门,重生在一个被视为废柴的少年身上,强势崛起!前世修霸剑之道,旷古绝今,今生偏要多情,览尽风情,剑动千界万域!
  • 灵修世家

    灵修世家

    阿玛兰旦是一个秘鲁灵修世家的传人,她执行第一次任务来到中国的古代秦国,当她完成任务,却不经意卷入到一场历史的风波中,她忘记了师傅乌苏拉的谆切教诲出于好玩,好奇,和好心意图拯救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结果却发现一切就像现在的火车轨道一样——开始终结始终没变改,唯一能改变的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她个人也因此受到了惩罚,她也抛弃了常人的情感,正式步入了初步的灵修师系列。重要的是她发现了……
  • 王者荣耀之风神纪

    王者荣耀之风神纪

    昔日,死神喋血。今昔,尘风破浪。沐尘风醒转,惊奇地发现,他的意识可以代替双手,操作游戏。自此,风神纪开始了他们的传奇。有一天,沐尘风拿着金牌,在口中一咬,说道:“我来这里不是想证明我有多叼,我只是需要个东西来吹牛逼。”“现在,我拿到了。”然后,沐尘风和这句话连续上了十天头条。PS:我是属于姚志强那种类型的,垃圾起来天理不容..
  • 如果没有你执谁之手偕老
  • 金花似水亦点兮.美人如玉

    金花似水亦点兮.美人如玉

    她——一名职业杀手,杀人无数,却因坐公交车狗血玩穿越!穿越之后,却被人敲晕连夜绑架,最后送入异国联姻?!当她身披嫁衣,惊艳九州,从此洗掉痴傻无用的公主名号,再看她一步步与君携手登上皇位,天濯国新君主登基!
  • 美人杀机

    美人杀机

    她,是厉朝母仪天下的皇后,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只因她太傻,被自己的好姐妹玥贵妃算计了,经厉过背判,她彻底黑化了,她不再是任人欺凌的皇后,如今她卷入了后宫的斗争,谁才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经厉过爱与恨的她又将如何?她与皇帝的感情又将如何?
  • 鬼谷子(国学大书院)

    鬼谷子(国学大书院)

    《东周列国志》中曾这样评价鬼谷子:“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莫测;三曰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引导,祛病延年,冲突可俟。”
  • 成长故事小百科-积极与快乐

    成长故事小百科-积极与快乐

    《成长故事小百科》这套书从目标、创新、习惯、机会、积极、快乐、学习、时间、勇敢、接受、口才、交往等12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故事与点评、启迪与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广大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烦恼,以帮助大家树立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信念。
  • 弟弟不乖

    弟弟不乖

    这是一个再婚家庭中两兄弟的故事夏青纠紧着眉头可怜巴巴抬眼“哥,你真不想让我跟你一块儿住啊?”南宫一边收拾着被夏青弄乱的茶几桌面,眼皮也不抬一下的说“我哪有那嫌功夫去伺候你”“我哪有要你伺候?”夏青不服气的微股腮帮南宫懒懒抬眼“你会洗衣服吗?”“不是有洗衣机吗?”夏青甩手往浴室一指“那问题是你会用洗衣机洗衣服吗?”夏青眨巴眨巴眼“你会做饭吗?”夏青再次眨巴眼“你会收拾房间吗?”眨巴眨巴眼“老师让我们不要乱仍垃圾,不然我早把你丢了”南宫说完臭屁的迈着步子去了厨房,只留下原地眨眼的主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