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45800000021

第21章 区域文化精神与经济社会发展(3)

需进一步说明的是,与全国其他一些地区(如东北)相比,浙南和浙北都属于人多地少的区域,但浙南人多地少的程度,要远甚于浙北。比如,浙北的嘉善是浙江人均耕地最多的县。1979年浙北的嘉兴地区人均耕地是温州地区的2.15倍,改革开放之初,嘉兴地区人均耕地为1.12亩,而浙南的温州地区则仅为0.52亩,不及嘉兴的一半。浙南人地矛盾更加突出,与浙北地区相比,生存压力更大。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浙南人表现出了比浙北人更强烈的自主谋生意愿和创业创新精神。

浙北人地矛盾不像浙南那样突出,所以,历史传统是如苏南一样,“是农工相辅、男耕女织、可以说是‘牛郎织女’”。由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浙北的农业形成了较多的积累,发展了社队企业和后来的乡镇集体企业,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浙北人像苏南人一样对乡镇集体企业的路径依赖或心理依赖。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初,与石刻、竹编、弹花、箍桶、缝纫、理发、厨师、小五金、补鞋以及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等个体经济相比较,进入集体企业,毕竟能够带来更稳定的经济收入以及更少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浙北人像苏南人一样,没有离开土地的迫切性,在改革开放之初,他们进入乡镇集体企业从事工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贴补家用,是作为农业活动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如浙南许多地方的百姓那样首先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当然,后来随着乡村集体企业的迅猛发展,在浙北的一些发达地区,许多家庭经济收入的重心,逐渐地转移到了乡村集体工业和商业,原先作为主业的农业,反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副业”。在集体企业中就业,一般并不意味着浙北人完全放弃农业。多数情况是,一个家庭的某些成员在农业外就业,其他家庭成员依旧务农。而且即使务工的成员,在农忙季节仍下地帮忙。这些半工半农的家庭仍住在户籍所在的村里,不同程度地仍以农为生。这些都在相当意义上表明,与浙南农民相比,浙北农民具有相对强烈的土地依赖意识和土地安土重迁的观念。

与浙北和苏南形成对照,在人地矛盾更加紧张的浙南地区,农业未形成太多的积累,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浙南人不可能更多地依赖于社队企业或集体企业,而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业。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之初浙北人在总体上是依靠集体创业,而浙南人在总体上是依靠自身自主创业,与前者相比,后者的生存压力更大,自主创业的精神也表现得更为强烈。这可以从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两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发展状况上,得到充分的印证。比如,在浙北的嘉兴地区,1990年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民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9.44%,集体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89.37%(其中乡镇企业数占集体企业数的65.5%),而其他企业(包括合资合营、个体经营)仅占企业总数的1.19%。

在同一年,城乡私营企业的产值仅占嘉兴工业总产值的4.91%。1998年,嘉兴全市产值5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单位数为1362个,其中私营企业130个,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5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产值仅占全市500万以上企业总产值的4.43%。与此形成对照,在浙南的温州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有133000个小型家庭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温州的全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企业(国有、集体)产值比重仅占15%左右(其中国有企业产值比重不足4%),非公有制工业(私营、股份合作制等企业)比重高达85%左右。黄宗智认为,一般来说,个体经济在贫困的地方容易盛行,这主要是乡政府财政拮据所致。工业较发达的乡从下属企业留利中得到大笔收入。在这样的乡,乡政府的公共服务开支只花费了总收入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可投资于其他工业,从而又创造出了更多的收入和投资。而“工业落后的贫困乡收入菲薄,有时甚至不能负担必需的公共服务支出。这些乡有的就在财政上对其下属企业实行寝食的政策,迫使一些亏损的企业借债来支付上级的榨取,结果是贫困的恶性循环。正是在这种落后地区,投资不多的私人企业才比集体企业兴旺。”应当说,黄宗智的分析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是,对个体私营经济为何在贫困的地方容易盛行这一问题的更全面的解释,还必须考虑人地关系状况及其对人的精神的影响这一重要的因素。虽然人地状况及其对人的精神的影响不是产生上述现象的惟一原因,但至少是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土地甚至难以解决浙南人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因此浙南人必须脱离土地或离土又离乡,才能求得生存。事实上,在浙南一带因为人地关系一直高度紧张,民众长期以来就有外出谋生的习惯,外出人口在总人口中常常占有相当的比例。比如,据康熙《永康县志》卷六《风俗》载,“若吾县之农,盖四时具劳,不遑逸乐者也。源地惬不能多得田,且壤脊不能多得谷,稍惰则无以糊口矣。虽富室鲜储蓄,尽其力于粮,输有余则以贸田,授贫人耕之,而收其租之半,以供税。贫者则赁耕富人之田,而私其租之半以供食,殆贫富皆无全力也。”紧张的人地关系,无疑是永康成为“百工之乡”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宋代始,永康的铜匠、铁匠、锡匠等就已有走南闯北的传统,以至于有“五金工匠走四方,全国县县不离康”之说。与永康县同属金华地区的东阳县,人地关系也相当紧张,因此之故,各种工匠也多鬻技于他乡,“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1933-1934年),外出做工有9万人之多,以木匠、篾匠、缝工、泥水匠居多。外出者汇款回家乡,全县一年汇入钱达300万元。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载,温州“土薄难艺”、“民以力胜”、“能握微资以自营殖。”乾隆《温州府志》也说,因温州“土薄难艺”,人多兼营副业或外出经商打工。平阳一带“文风逊浙西远甚。士子得一青衿便为止境,养习商贾事”,“诵读者率皆志气卑小,甫游痒辄束书高阁,营什一之利”。

上述情况与浙北以及苏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费孝通1936年对太湖东南岸开弦弓村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说明问题。开弦弓村的总面积为3065亩,农地占90%,如果将2758.5亩农田分配给274家农户,则意味着每户只能有一块约10.06亩大的土地。正常年景,每亩地能生产6蒲式耳稻米。一男一女和一个儿童一年需消费33蒲式耳。换言之,为了得到足够的食物,每个家庭约需有5.5亩地。当时,即使全部土地都用于粮食生产,一家也只有大约60蒲式耳的稻米。费孝通因此而得出结论:“每户以四口人计算,拥有土地的面积在满足一般家庭所需的粮食之后仅能勉强支付大约相当于粮食所值的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每家平均有四口人的村子,现在的土地相当重的人口压力。”虽然开弦弓村这一苏南村庄面临着“相当重的人口压力”,但这种“压力”与同时期浙南的村庄相比较还是较轻的。因为前者的土地尚还能“满足一般家庭所需的粮食”,并可以“勉强支付大约相当于粮食所值的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而后者的土地面积就连人的基本温饱需要也难以满足。因此,民国时期开弦弓村农民也有少数离土离乡式的外出谋生现象,但不是十分显着。虽然开弦弓村农户以家庭手工业为兼业很早就成为迫于生计的普遍做法,蚕桑业甚至是开弦弓村农户的第二收入来源,但开弦弓村传统的家庭手工业,是出于一种内生的需要,即这种手工业是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为了补贴农业收入的不足而产生的,它成为农户生产的一部分。所以,与浙南一般的传统手工业不同,也就是说与那种完全是为了满足自身消费需要而产生的手工业有所不同,开弦弓村的家庭手工业是为了收入,而不仅仅是为了自我消费而生产的。然而,这种并非为了自身消费的家庭手工业,实际上是农户的一种兼业,是农户对剩余劳动时间的利用和开发,其意义在于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而不是改变农民的职业。

1949年以后,由于人口的急速膨胀,加之人民公社生产的低效率,浙江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道格拉斯·诺斯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因素,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就在于发展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建立制度化的设施,并确立财产所有权,把个人的经济能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使个人的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个人收益率接近于社会收益率,也就是社会的财产所有权不断完善的过程。有效的所有权包括有助于确定每个人占有、使用、转让生产出来的财富的权利的一切法律、规定、惯例和条例等。一个社会的所有权体系如果明确规定每个人的专有权,为这种专有权提供有效保护,并通过降低对革新带来的额外“利益”可能性无把握的程度,促使发明者的活动得到最大的个人收益,那么,这个社会就更富于“革新精神”,并且能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人民公社是一种对个人权利规定不明确的社会经济体制。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所有者很难“具体化”、“人格化”,或者说“具体化”、“人格化”的成本太高,或者说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成本太高,这也容易产生产权界定不清,导致资源使用中的“搭便车”现象,表现为免费使用资源、免费使用别人生产的成果,甚至把自己经济活动中的代价、成本转嫁给产权界定不清的集体。据曹锦清等对浙北陈家场村的调查表明,人民公社时期,农民对集体土地和自留地的不同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集体的土地就是大家的土地,大家的土地就不是我自己的土地,这是农民常有的一种推理方式。因此,农民在行为上就典型地表现为“集体地里干活像老牛拉破车,自留地里干活像武松打虎。”按规定,化肥、猪肥归集体土地使用,自留地只可以用人粪肥,但在猪肥出栏前,村民常常先在自留地里施肥,化肥也被偷回家施到自留地里。有些自留地与集体土地只有一沟、一堤之隔,但沟堤常常会向集体土地那边移动,每次自留地因重新划分而重新丈量时,总可以发现有些人家的自留地超过了规定的面积。人民公社时期社员对集体土地和自留地的不同态度,可以从同面积土地的不同产出中看出,但要进行这方面的精确计量却连精明的农民都感到困难,不过从社员朱某1972年的家庭收入细账中可以看出一个大概。朱某全家七口人,共有自留地3分5厘(0.35亩),在这小块土地上栽白菜、油菜、南瓜、番薯窑苗,除部分供家用外,出售收入现金共226.79元。朱家该年从集体中获得的总收入1027.66元(其中现金266.70元,其余皆实物)。由此可见,仅占人均耕地5%的自留地提供了占人均耕地95%的集体土地的22%的收入,如以现金计,自留地收入几乎与集体土地收入相近。由于20世纪60、70年代整个浙江农村都无例外地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所以,浙北陈家场村的上述景象,就可以被看成是全浙江的一个缩影。因此之故,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人民公社生产的低效率,对于浙江本已十分尖锐的人地矛盾可以说产生了一种雪上加霜的效果。在此情况下,浙江人自主谋生的意愿自然也就更加强烈。

在极“左”的政策高压下,因人地紧张而外出从事弹棉花、做木工、打金、挑糖担以及随地设摊、沿街叫卖等手工业和小商小贩活动,在浙江可以说是屡禁不绝。比如,义乌面积1100余平方公里,人口63万,人均耕地面积0.56亩。再加上土地贫瘠,20世纪60、70年代,农民人均年分配收入一直徘徊在60元左右,是典型的“穷县”。20世纪70年代,义乌县农业劳动力共有20余万,而耕地只有38万亩,即使使用最落后的生产工具,也存在十几万的剩余劳动力。正因为有这样的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政治挂帅”、“大批判开路”的宏观政治气氛下,义乌已存在混迹于定期集贸市场的地下小百货批发市场。“每逢市日,廿三里镇集贸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提篮叫卖的小商品专业商贩,紧接着,稠城的闹市处县前街也出现了几十个专卖小商品的摊贩,这些人以竹篮、箩筐、旅行袋、塑料布为工具,随地设摊,沿街叫卖。日初设摊,日中收摊。”在当时,专门从事小百货交易是十分危险的,因此,义乌的商贩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还要装备简单,便于逃跑。这种现象不仅局限于义乌,在浙江的很多地方都存在过。更有甚者,在20世纪70年代因农业学大寨而对外出农民加以限制的情况下,浙江许多地方的农民为了谋生,甚至私刻公章,伪造介绍信,外出从事个体经济。在温州虹桥镇的档案室里至今还藏有大批六七十年代由乐清县有关部门签发的处理决定,被处理者有倒卖粮票的,有倒卖金器和银器的,从事这些活动的甚至不乏党员、基层干部和复员军人。

同类推荐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世界文化博览2

    世界文化博览2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千秋教化

    千秋教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野味读书:书人 书事 书论

    野味读书:书人 书事 书论

    《野味读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书里书外”,“书里”收录孙犁自述的读书经过;“书外”则是可能影响孙犁精神成长的文化生活。如果我们把文化生活的内容也算作一种“读书”,则“书外”的部分也算该是孙犁读书生活的一部分。第二辑“书前书后”,部分是孙犁的读书笔记。因为爱书,孙犁常在书上施以封皮,而因书衣多在书前书后,我们就为本辑取了这个名字。“书前书后”里的文章乍看有些杂乱,但除去不多的孙犁对文学作品(及其作者)——古代多列入集部——的评论,这部分文字的大宗在古代属于史部。第三辑“书长书短”,是爱书人孙犁在买书、得书、藏书等方面长长短短的叙述,进而延伸至新的契机境界:“读中国历史,有时是令人心情沉重,很不愉快的。倒不如读圣贤的经书,虽然都是一些空洞的话,有时却是开人心胸,引导向上的。古人有此经验,所以劝人读史读经,两相结合。这是很有道理的。”
  • 走近兰州

    走近兰州

    《走近兰州》一书挖掘整理了从上古到当代的兰州历史文化,较全面地展示了兰州历史文化的沿革与传承。该书从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文化现象中梳理出了兰州概述、峥嵘历史、文化渊源、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生态园林、民俗风情、地方名品、科教文化、人物春秋等10个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兰州历史文化的繁衍,引经据典、有史有实、条理清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对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来说,可以极大地增进凝聚力;对外地的游客来说,则会极大地促进“认同感”。本书涵盖了兰州地域文化的方方面面,让“兰州有着丰厚的人文资源”等赞誉都有了系统的文字根据。
热门推荐
  • 有氧信息

    有氧信息

    最简单的点石成金术,最聚人气的智慧法则,最有说服力的沟通技巧,所有成功人士应该具有的策略。通过对有氧信息原则的详细描述,你可以由浅入深地了解到点石成金的包装信息的全部秘密。如果您还没有成功,请翻阅本书,因为它会让您成功。如果您已经成功,请仔细翻阅本书,因为它会让您更加成功。如果您处在成功阶段,请认真翻阅本书,因为它会让您巩固成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夫人在线虐渣

    总裁夫人在线虐渣

    一心认渣男的林洁之重生了,摇身变成自带鉴渣系统的厉夫人。原本厌恶丈夫,被初恋哄骗到一无所有,重新来过时她发誓要狠狠虐渣,好好珍惜爱她的厉南澄。全城瞩目的厉氏家族,每天都在上演大戏。厉南澄:“夫人,认清你的身份,婚后不许勾三搭四。”系统:“虐渣!打脸!培养感情!宿主你喵的给我上啊!”众渣渣:“啊啊啊!林洁之我要杀了你!”高高在上的林洁之轻蔑一笑,“脸伸过来,姑奶奶手又痒痒了。”
  • 夏寒苦雨

    夏寒苦雨

    双重生,1V1。其实这就是一个我喜欢你发现你不喜欢我,你又拒绝我,然后我疯了纠缠你,你就是不和我在一起,我心灰意冷一番波折死掉了重生了,发现你也喜欢我只是你不说的故事。(主角两个都有病)我写着玩的~各位看官高兴就好~
  • 重生男主之倒追女配计划

    重生男主之倒追女配计划

    何婧:这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遇见你,这一生,最不幸的事就是认识你。你是我永世的劫,见不到会思恋,见到了,便会心疼。封祁:这辈子最庆幸的事就是在我回头的时候原来你还在。本作品是作者第一次写文,希望多多关照,结局he,不小白。
  • 学校怎样组织学生体验科技生活(下)

    学校怎样组织学生体验科技生活(下)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财富自由,其实很简单

    财富自由,其实很简单

    《财富自由,其实很简单》是作者陈轩10年来做营销咨询,接触到无数亿万富翁后,深受冲击,有感而作。与市面上大多数心灵鸡汤不同的是,《财富自由,其实很简单》不仅有鸡汤,更给你提供一套勺子——一套在过往实践中证明能帮你喝到鸡汤的武器和工具。作者力图还原生活的本质和财富的规律,用10余年的思辨和总结,帮读者开启财富之门。《财富自由,其实很简单》一书中具体分享了职场升职心得、实战管理心得、新时代创富心得、学习精进心得、工作与生活爱与财富平衡心得等具备实际指导意义的内容。
  • 四爷福晋要和离

    四爷福晋要和离

    云锦穿越了,且成了四爷的嫡福晋。本想这一趟穿越之旅可以做个米虫好好体会一下古代生活,却没想到,她竟然掉到一个大坑里爬不上来了!某人揉了揉她的头发温柔的说道,“怎么?还想和离?难道爷比不上八弟?”纳兰云锦哪里敢提八爷,恨不得现在就让某人忘了八爷这个人。“怎么会呢!和离啥呀,爷这里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美男瞧着,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某人这才微微满意的点点头,“既然如此,那赶紧给我生一群小包子玩玩吧!”纳兰云锦苦哈哈的摆手,“别别别……”“反对无效!”某人。…… Ps:此文架空,慢热型,双洁1v1
  • 穿越之我的古代奇缘

    穿越之我的古代奇缘

    现代女子凌雪,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身处古代!艾玛,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自家父母居然也在古代!!这是神马情况?!算了,既来之则安之,没事开个店铺,斗个小三,玩个宅斗,上个战场,闪瞎了一票古人没商量!只是这恋情嘛,有点纠结,到底是温文尔雅的将军?还是冷酷木讷的睿王?亦或者是父母希望下嫁的轩王?好啦好啦,不管谁是真命天子,推倒便是!本文轻松搞笑妹纸们速来跳坑呦!`(*∩_∩*)′
  • 道医都市

    道医都市

    大学生李冰,一次意外受伤,获得了道医派掌门华英的神奇医学记忆,从此凭借神奇的道篇道气以及华英几百年的医学记忆,叱咤都市,笑傲武林,道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