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09300000012

第12章 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2)

当然,如果金庸满足于对江南自然景物的描写,满足于对江南民俗风情风俗的描写,而不进入江南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去,不显现江南文化精神钙质,不超越对江南风情的描写,那么他的小说也只是一般的风俗读物而已。周作人曾经说:“现在只就浙江来说吧,浙江的风土,与毗连省份不见得有什么大差,在学问艺术的成绩上也是仿佛,但是仔细看来却自有一种特性。近来三百年的文艺界里可以看出有两种潮流,虽然别处也有,总是以浙江为最明显,我们姑且称作飘逸与深刻。第一种如名士清谈,庄谐杂出,或清丽,或幽玄,或奔放,不必定含妙理而自觉可喜。第二种如老吏断狱,下笔辛辣,其特色不在词华,在其着眼的洞彻与措语的犀利。”金庸显然继承了这种特性,即江南文人的隐逸传统,金庸小说中有很多对琴棋书画、品酒、喝茶以及品味美食的描写。这实际上是金庸为自己设置了一个闲适自我性情的自由天地,自娱也能娱人。而从金庸小说主人公的归宿来看,就更能体现这种风格与传统。《笑傲江湖》令狐冲携任盈盈退隐武林,从此笑别江湖。金庸认为“令狐冲不是大侠”,而是一名“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碧血剑》袁承志也和群雄离开中原是非之地,远赴浡泥国;《倚天屠龙记》张无忌辞掉明教教主之位,且去画眉;而《神雕侠侣》杨过呢,也是带着神雕和小龙女一起远离江湖,成为神仙眷侣。所以我们把金庸称为江南文人,不仅因为他是江南海宁人氏,也不仅是他的小说大量地描写了江南风情,而主要是在他的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江南气质与江南文化精神。

第二节排位之争与名人从教问题

1994年,北师大王一川做出了一个颠覆教科书的大胆尝试:他在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时,不仅把金庸推上“大师”的座位,而且还将其排在鲁迅、沈从文、巴金之后,老舍、郁达夫、王蒙、张爱玲、贾平凹之前的崇高位置。而在这之前,现代文学史上的习惯座次是“鲁、郭、茅、巴、老、曹”,作为大众通俗文学的武侠小说是根本没有地位的。王一川的编选理由是金庸的创作推动了现代中国小说类型的丰富和发展,故名列第四。在另一次评选中,甚至将金庸排在20世纪文学大家一百名的第二位。

中国人对排位有着根深蒂固的迷恋。从文学领域到政治领域,从水浒梁山一百零八将到各个大学的排名,一直到现代作家的座次,莫不如此。对现代文学史上习惯座次的颠覆,与其说是对文学权威的颠覆,还不如说是对文学观念的颠覆。长期以来现代文学研究受政治意识形态和现实主义的规约,不仅将相当多的作家排斥在文学史之外,而且还按照一定的“潜规则”对进入文学史的作家进行严格的排位。因此,且不论王一川以什么样的动机进行排位,以及他对现代作家的排位是否合理,重要的是他对长期以来被定于一尊的观念和做法提出了挑战,给了我们新的视野、新的角度和新的启发。

排位之争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的问题。8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禁锢的逐步打开,西方的众多文艺思想、文学理论、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介,在文学领域形成了多元共存的现象。受其影响,研究者的观念、方法也在不断更新,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展,很多以前被遗忘的作家如沈从文、张爱玲、穆旦、钱锺书等被挖掘出来重新认识和定位;而原先的一些占主流位置的现实主义作家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作家,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所以,王一川的排名尽管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从文学打破现实主义独尊、要求多元开放的角度来看,无疑有其合理性和深刻的必然性。它反映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变化后,整个时代和社会对大众通俗文学以及武侠小说宽容的认可与接纳。

排位之争的第二个问题是研究者寻求新的学术增长点和学术资源的问题。现当代文学研究不像古代文学研究有几千年的文学资源可以挖掘,20世纪百年文学历史被几代学人梳理了几遍以后,确实存在研究资源匮乏的问题;而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人员又是那么的多,因此如何探寻新的空间、新的领域,这个问题就尖锐地摆到了不少人面前。这既是一个理念,同时也是一个方法。研究领域中“金庸热”的出现,一方面是学术研究扩容的结果,另一方面恐怕与部分研究者的“捷径”式的研究心态不无有关,至少后者起到了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排名,王一川认为:“选择标准是个关键。基本着眼点将不应再是作家的政治身份、态度或倾向在其文学作品中的折光,而是他创作的文本本身的价值。”对金庸的第四名排位,王一川做了这样的解释:“金庸位居第四,或许简直就是离经叛道了。一位通俗武侠小说家,怎么可能有‘混迹’于如此严肃而高雅的文学大师行列中。

然而,能把通俗武侠写得如此充满‘文化’意味,既俗且雅,使俗人在激荡中提升,又令雅者不仅不觉得掉价而也被深深熏染,并津津乐道,金庸不能不说是前无古人的第一家。……金庸,借武侠小说重构中国古典神韵的现代大师。”对于这样的评价,金庸“内心感到很不安”,认为“绝对不可以这样”,“例如北师大王一川教授他们编《二十世纪小说选》,把我名列第四,那是我万万不敢当的”。而有人认为在此次排座中:“对金庸的吹捧有随意乱捧的现象,缺乏正确的理论标准和价值标准,甚至有招揽市场、哗众取宠之嫌。”且不论金庸到底能够排第几名,但金庸作为一个通俗小说家正在被逐渐推向20世纪文学大师这一行列是显而易见的。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怎样给金庸以恰如其分的定位?在2000年前的文学史着述中,只有孔范今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用一小节介绍了“金庸等人的通俗文学创作”;以及张炯等主编《中华文学通史》第九卷有一小节涉及“梁羽生、金庸及各种流行小说”,其他的或避而不谈或坚持以往的叙述传统。长期以来,在现当代文学史中,长期奉行的是政治立场至上、现实主义道路优先的编写原则;即使是进入文学史的通俗文学,往往也是语焉不详。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的规约,很多的现当代文学史都是各个学校集体编写,比如22所高等院校合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吉林省五院校合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等。他们首先考虑的是集体意志的表达,即使是个人的着述,也同样对通俗文学的书写有很多的限制,通俗文学所占的比重不多,武侠小说占的比例更少。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重写文学史”成为学界的重要话题和努力方向。重新认识与评价包括武侠小说在内的大众通俗文学也是“重写文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1998年有四篇论文探讨了“金庸小说与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这就是钱理群的《金庸的出现引起的文学史思考》,陈墨的《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刘再复的《金庸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陈平原的《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侠小说的出路》。这四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是金庸小说打乱了现有的文学史叙述结构,或暗示金庸有可能和鲁迅呈“双峰并立”之势(钱理群),或彰显金庸小说的若干贡献(陈墨),或探究金庸的成功根源于自由的精神(刘再复),或希望沟通雅俗关系(陈平原)。此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年)》(朱栋霖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吴秀明主编)、《当代中国文学五十年》(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董健等主编)等一批当代文学史教材都有单章或单节对“金庸的武侠小说”进行论述。金庸及其武侠小说“进入文学史”已成为现实。

进入文学史,对于研究者和作家都有不小的诱惑。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否进入文学史,考量的是研究者对武侠小说与大众文学接受的态度。对研究者来说,当然不能简单地将目光锁定在金庸小说的风靡华人世界,重要的是揭示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含蕴以及精神内质。对比大陆几乎同时流行的金庸与琼瑶,我们发现,虽然琼瑶的小说也很流行,也被大量改编成电视剧、电影,但她的小说并没有像金庸的小说一样被文学史所接纳。这个中原因,值得玩味。由此我们也得到这样的启示,对金庸的研究不能满足表象,而应对它有一种直抵文化的穿透。

1999年3月26日下午,金庸先生从原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手中接过两份聘书:一份聘他为浙江大学教授,另一份聘他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2000年,金庸又被聘为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招收方向是历史学学科的博士。这两次聘任,因与现行的高校职评体制、管理体制以及金庸个人兴趣特长等不甚吻合,在学界引起了不少争议。

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健教授指出,金庸的学术水平“不如历史系的副教授”,他没有学术论文和论着的支撑。何满子认为“一个选择武侠小说那样一种文体来操作起家的作家,凭此一点即可断定其学问、识见、品格之不入流的人,就被南北大学竞聘为教授、院长,不仅玷污文教,更其腾笑后世”。更有人惊呼,大学已堕落到要靠名人来装点门面的地步了!而孔庆东等人则认为金庸的《袁崇焕评传》就是历史着作。

面对这个问题,金庸显得很坦然和自信:“这是个人观点,可以说我做教授没资格,或者做中学老师、做小学老师没资格,我不必回应。”金庸认为,虽然自己办过报、写过小说,但不等于只擅长新闻与文学。他表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新闻、哲学、历史、国际关系等各大系科中,只有社会学不大懂。即使在艺术系,也能当个编剧。”

同类推荐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写了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 聊斋志异全鉴(典藏诵读版)

    聊斋志异全鉴(典藏诵读版)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 团结友爱

    团结友爱

    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断难。这就是团结的魔力。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是华夏社会和炎黄子孙繁衍不息、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柱,是形成民族自强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美好风尚,是以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为内涵实质的崇高的境界情操。
  • 山西戏曲名角

    山西戏曲名角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经亨颐集

    经亨颐集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仙途无敌

    我仙途无敌

    少年凌霄觉醒天道之体,各大势力挣着收入门下,但是凌霄偏偏就是一个势力都没选,说要自立根生,习惯了一个人。机缘巧合之下误入大能洞府,被大能收入门下。开始了他的成仙之途,在成仙之途上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反正我无敌,各位请随意。”本书一天一到两更,节假日看情况加更
  • 西行纪之奇经

    西行纪之奇经

    在这个大千世界之中,天众,阿修罗,龙族,人族等八部众邻里与世界,暗影天神、光之天神为得奇经征战不休,最终奇经会落入何人之手,大千世界又将以谁为尊?
  • 幽冷深宫:医女为谋

    幽冷深宫:医女为谋

    为了能够苟活于世间,她步步坚忍化身仇人身边的一枚棋子;为了找回失去的记忆,他蛰伏在她的身边,成为了她的最佳拍档。当他们站在了危险的顶峰,他执起了她冰冷的手:山长水阔也好,艰难险阻也罢,我都与你一同度过!当权力之王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时,他却背弃诺言,将孤立无援的她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让她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浴火重生后,她断情绝义,与他强强碰撞,迸发另一种爱的火花。
  • 泪染千箫

    泪染千箫

    “传说有一个星星海,每当夜幕降临,广阔的蓝黑的大海上便有无数银星在闪烁,亮光在深海中散开,那边会浮现出我的身影。”十年以后,我穿越到你的世界,你的地方——星浅大陆釉染朦胧的望着天际,却始终看不见他的身影。如果当初,她不那么脆弱,他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累?如果当初,她不那么坚持,他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痛?如果当初,她能清醒过来,他是不是就会苏醒?从前,天是那么湛蓝,草是那么油绿,笑声是那么清脆,泪水是那么喜悦。
  • 偏惹野蛮弃妃

    偏惹野蛮弃妃

    第一次成亲,不受宠,王爷甚至对她避而不见,夏画眉只好攀墙就逃,没想到让人揍晕,醒来时见到的是个面具大美男。第二次成亲,她失去记忆成了西陆国的皇后,并产下一子。而他在北越国苦苦寻找三年,再见时发现她的孩子与自己竟是这般相似。她想逃,他装病,想揍他,他装晕,揍完了亲自问她手疼不?他发誓定要她的心一步步地沦陷下去。
  • 重活完美年代

    重活完美年代

    杜家明重生了!杜家明发财了!杜家明不在是单身狗了!杜家明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走上了人生巅峰!杜家明:“emmmm……”……企鹅群:632942470
  • 狼游花都

    狼游花都

    当你穷的已经连一口饭都已经吃不上的时候,有人告诉你,你去帮我杀个人,我给你足够买一辈子饭的钱的时候,你会怎么回答?没有强大的背景,也没有超人的异能,他跟我们一样,都是一个心怀梦想的普通人,在这吃人的社会里拼死挣扎。没学历没文化的他,能否在这大千世界打拼出一世荣华?《狼游花都》一本纯粹的都市小说,定能带给你不一样的超强快感!
  • 一起来摇滚!

    一起来摇滚!

    家人之间的关爱固然重要,但更要以对方需要的方式来给予。要不然就算有山姆的超能力也救不了这次复活节假期啊。
  • 世界协约

    世界协约

    世界不断变化,变化产生淘汰,淘汰平凡,本来就在这世界上随波逐流,要想不凡,掌握自己的命运,要跟上世界,就和世界协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