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09300000045

第45章 文学批评(3)

现代都市的话语、象征性的符号,商品潮对于市民生活的深刻影响,种种由社会而文学的问题,在陈思和、王晓明、杨剑龙、吴炫、费振钟、王彬彬等学者的着述中得到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突出的问题开始浮出地表,即:在世纪末的都市中,人们对商品的兴趣日趋浓厚,而这种兴趣似乎是以放弃文学艺术的人文理想作为代价的。当艺术中的人文精神日益淡薄,而商品气息日益浓厚之时,是否就意味着文艺的没落、人类崇高精神理想的消亡?如果这样的命题成立的话,那么,人类的明天是否就意味着精神的萎靡和肉欲的极度膨胀?人类是否从此被打入自己设立的地狱之中?

不难发现,江南较为开放的经济环境带来了都市的快速发展,而这样的地域条件又为学者的观察、思考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图景。因此,这一讨论首发于上海而波及江南学术界,并在这一三角洲地带首先得以迅速、深入的展开,是有其必然的人文地理因素的。

同时,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高校林立,人文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加之人才济济,学术氛围宽松,文化积淀深厚,这样的人文条件均为“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展开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当然,所谓“乱花迷人眼”,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活图景与文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在人们眼前打开,也使学者霎那间无法很好地处理这众多的信息。讨论的展开陷于“众声喧哗”之中。正因为本次讨论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观点,故在学者之间形成了激烈的交锋。

着名的两场辩论发生在陈思和与张颐武以及“二王”(王蒙与王彬彬)之间。陈思和认为:“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其失落也早,其遮蔽也久,并不是近年的经济大潮冲击下才出现的。相反,恰恰是今天时代环境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提倡人文精神的可能性。”但张颐武却提出“人文精神”意味着话语的霸权:“这无非是在重复着80年代有关‘主体’‘人的本质力量’的神话,只是将处于语言之外的神秘的权威表述为‘人文精神’而已”,“它决不是对当下文化的拯救,而是更深地陷入了知识/权力运作的网络之中,乃是在全球性的西方话语中提供的一种驯服的‘他者’的形象”。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蒙意识到“人文精神失落”的提法是针对“通俗文艺”、“调侃文学”与“痞子文学”而发的,因此在极为不满的情况下,驳斥道:“一个未曾拥有过的东西,怎么可能失落呢?”他甚至将原本属于学术上的探讨想象成罪无可恕的暴政,联想到“我们这里会不会有奥姆真理教”?而王彬彬则接过这个话题,强调了人文精神失落的严峻局面:“中国作家、文人的聪明,则是与人文精神形同冰炭的。那种技术性的生存策略,那种过于发达的现实感和务实精神,那种形而下的‘术’,都绝对是排斥、阻碍真正的人文精神的。”“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低调论者只对这种具有宗教性质的,以神圣、崇高、理想名义出现的恶感兴趣,而对更多更普遍的世俗性质的、丝毫不带神圣、崇高、理想色彩的恶则无动于衷”,“人固然可能在神圣、崇高、理想的名义下作恶,但人更可能在‘我是流氓我怕准’、‘千万别把我当人’旗号下作恶,更可能在践踏了一切神圣、崇高、理想的情况下,在泯灭了最起码的良知和正义的情况下作恶”。于是,文人之间展开了火药味十足的论争。与此同时,作家刘心武与“二张”(张承志、张炜)分别“加盟”反对派与主张派,他们激情十足的言论无疑又给这些辩论增添了许多主观色彩,使许多问题纠缠于武断片面的论断而无法在学理的层面上深入下去。

今天在我们看来,颇具有趣味性的是,两场大争论似乎代表了北方与南方学者的学术方法、思维方式之争。虽然当初在具体论争展开时,还有相当多的学者参与其中,也无法绝对地用南方或北方的划分来圈定学者们的“属性”,但就站在争论最前沿的这些学者来看,却的确大体存在着这种地域性,如北方的张颐武、陈晓明、王蒙等;南方的陈思和、王晓明、王彬彬等。两地的学者在学术上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性:南方,尤以江南文人为主体,显然认为对“人文精神”的提倡是必要的。不管这个命名是否能找到历史的渊源,是否具有科学性,总之,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无需证明的公理,研究的重点不在于其合法性,而在于其如何提倡,如何在当下文学研究中反映出它的精髓。而北方的学者恰好强调的是这个命题的合法性,所谓“名不正而言不顺”,传统中原文化的思维方式再一次地在这个讨论中显示出它的巨大惯性来。他们对历史上的“人文主义”与当下所提倡的“人文精神”进行了诸多比较,认为这两者并不能混为一谈,既然如此,那么,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人文精神”就缺乏了在历史上存在的必要证据,因此,也不可能“重提”。从这个论证思路出发,“人文精神”存在的科学性就受到了质疑。

理解了南北学者在研究问题时的不同思维方式,我们就不难理解,何以在论争中,会出现诸如张颐武指责“小的利益集团为了蝇头小利”之类尖刻的话语,或如王蒙、王朔等所提到的“躲避崇高”等话题,又或如“二张”(张承志、张炜)所高举的颠覆一切、进行文化批判的大旗。的确,在商品大潮的挤压下,北方的学者更多的是回溯到往昔,思考历史上文学以附庸的身份出现时的经验教训。在回顾中,他们看到文学以政治的附庸,以“假、大、空”的方式出现的种种可憎的面目,于是王蒙才有“躲避崇高”一说(这里的崇高其实是指传统束缚着文学的狭隘的现实主义、意识形态等,将如此“崇高”与“人文精神”相对等,难免会产生对于“人文精神”的排斥心理),王朔的“痞子学说”才能够非常奇妙地与之结合为一体。而“二张”的主张看似为对江南学者的有力支持,但其中的偏执观点却并非江南文人的主张。

这两位在抬高人文理想的地位的同时,也暴露出与“二王”等文人同样的思维模式,即回到历史中去考察“人文精神”这一命题的意义。

与王蒙等人相比,他们从同样的思维模式出发,却正好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走向了对当下商品社会的否定,因此,在他们的有关文集中,对当下商品经济的绝然否定成为其中主要的思想。他们主张要用人文精神来制约商品经济,这显然是过于悲观偏激了。而在争论另一方的江南学者看来,“人文精神大讨论”是针对当下的社会现实而展开的,自然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与现实意义,因此也毋需过多地纠缠于历史,或在故纸堆中寻找它的渊源。五四启蒙精神固然可以作为它的思想源流,但他们更多的还是强调在当下语境中的人文精神,探讨它与商品大潮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以及它如何走向超越的问题。

从文学对人的理想的张扬来说,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它实际上反映了这些学者对当下问题极为敏锐的视觉和高度关注的责任感。遗憾的是,在双方火药味颇浓的论争中,彼此的观念并未得到很好的交流沟通,对许多问题的探讨未能在一个方向上用力,结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最后的草草收场。

鉴于这场讨论在概念上的含糊不清而带来的混乱,在后来有关文人精神的讨论中,出现了“知识分子立场”这一“更为确切的术语”。

上海学者许纪霖、南京学者周宪等人成为研究这一命题的中坚力量。

江南文化圈再次表现出学者们对于人文精神的高扬和坚守。

“人文精神”讨论虽然在争议中降下了帷幕,但它依然以各种衍化的形式出现在文坛,如“纯文学”的讨论便是典型的一例。有关“纯文学”问题的探讨,断断续续见于80年代的文学争鸣中。2001年,《上海文学》的“批评家俱乐部”栏目举办了有关“纯文学”的专题讨论,陆续刊发了一系列颇有见地的论文,遂引发了我们对新时代中的“纯文学”的重新认识。

本次讨论关注的是商业社会对文学自身的强大影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次讨论衔接了“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某些话题,显示了江南学者对“商品-文学-人”这一关系链的敏感。

处于文学探索前沿的《上海文学》在90年代中期,就已率先关注起文学中的都市文化、市民文化,先后举办过“文化关怀小说”及“新市民小说”等征文活动,并在民间立场等的理论研究上有重要的突破。在研究的重点上,它是有着都市民间立场的传统的。丰富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准备为日后关于“纯文学”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作家李陀与李静的谈话录发表,从而掀起了“纯文学”的讨论。在这次讨论中,南北学者同样显示出各自对于商品化大潮的不同态度。北京的李陀将两者对立起来,认为:“虽然‘纯文学’在抵制商业化对文学的侵蚀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它使得文学很难适应今天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不能建立文学和社会的新的关系,以致90年代的严肃文学(或非商业性文学)越来越不能被社会所关注,更不必说在有效地抵抗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侵蚀同时,还能对社会发言,对百姓说话,以文学独有的凡是对正在进行的巨大社会变革进行干预。”

但江南学者却大多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两者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对抗。如葛红兵虽然认为当下的文学“不再介入人民的经验世界,也不再介入人民的精神世界,它远远地独自跑开了,它成了不介入的文学”。但依然还存在着“启蒙的纯文学”,它存在着两种思路,“一种是客观人本主义思路,这个思路相信科学和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核心作用,相信人类可以整体地运用自己的理性来认识世界,把握自身,通过总体革命获得解放和自由”;另一种“我称之为主观人本主义思路,它反对客观人本主义忽略个体价值和感性存在的做法,将人的自由和解放基点从国家、民族、集团的整体转化到感性生命个体,将欲望和激情看做人的本质”。显然,对个人欲望的追求在这里被赋予“启蒙”的崇高意义,再也不是与人文理想相冲突的卑琐之物了。

在这个意义上,文学的精神与市场经济间抹去了剑拔弩张的对立关系,这反映了评论家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求统一的一种努力。如果纯文学与商品化大潮并行不悖,那么,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对文学的现状悲观失望,只要换一个角度,我们就可以发现文学的进步而不是衰落。原来,文学介入生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严肃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而是可以实现互补。

讨论中,江南学者显示出其对于文学与商业关系的敏锐而宽容的心态、灵活的视角。他们指出商业之与文学的不可回避的相互影响力,而作家们应该做的,不是对商业围追堵截,而是如何疏导与贯通两者关系的问题。这些真知灼见使我们学会了应怎样在商业化的条件下理性地看待文学的精神与文学的职能;它也使前期“人文精神大讨论”的有关问题得以深入展开。

(黄健、吴秀明)

同类推荐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爱心向阳

    爱心向阳

    宜宾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从古至今吸引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前来寻梦。走过这方山水的文人——杜甫、韦皋、苏轼三父子、范成大、陆游、黄庭坚等等。还有近代来这片热土求索奋斗、工作生活的南溪女婿朱德、传奇伉俪梁思成与林徽因、戏剧大师谢晋与曹禺等等。他们为宜宾增添了厚重的人文文化,在这里演绎留下许多动人故事;他们闪耀在中华的灿烂星空,永远照耀我们的心灵。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 孔子家语全鉴(典藏诵读版)

    孔子家语全鉴(典藏诵读版)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同时,由于该书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对考证上古遗文,校勘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文献价值。该典藏诵读版对原典进行了注释、翻译,并对部分内容配有朗诵音频,便于读者全方位品读赏析。
热门推荐
  • 重生九零神医千金

    重生九零神医千金

    【宠文,1V1,苏啊苏啊苏】清冷淡漠,面无表情,这是苏瑾。矜贵自傲,帝王风范,这是帝无殇。前世,苏瑾太懦弱,受奸人蒙骗,好闺蜜和男朋友的双重背叛,让她受尽无穷折磨,最终连心脏也失去了,孤零零的死在手术台上!今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杀之!得祖传玉佩,开绝世空间。医术,修真,赌石,针灸,炼药,言灵,学霸,这些是她前世穷极一生也踏不到的境界。今生统统拿下!【感情篇】所有人都知道东边住着一个王者,但很少人见过。他们只知道他是天,是神,强大到让人仰望!他们说没有一个人配得上神!得知苏瑾的存在后,他们不可置信,坚持反对!尽管苏瑾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帝无殇忍受不了别人这么欺负他的女人!隔天发出一条震惊世人的公告!帝无殇:是我配不上苏瑾,不是苏瑾配不上我!后来,他们得知苏瑾的多重身份,一个个马甲撕开后,啪啪打脸,恩真香!
  • 大佬从签到打卡开始

    大佬从签到打卡开始

    【恭喜宿主获得大佬签到系统!】【叮!签到成功,奖励天籁之音已经发放……】【叮!签到成功,奖励…………】真·家里有矿+大佬签到系统=真·大佬!且看真·大佬如何人前装…咳,人前显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傻丫头,我一直是那么的爱你

    傻丫头,我一直是那么的爱你

    “咔!”一道闪电怒劈而下,紧随其后的便是震耳欲聋的雷鸣声。而我则像一个失魂的木偶一样漫无目的的游荡在大街上,整个世界在我眼中仿佛都变成了黑白色。“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不断的低声呢喃者,难道这一切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不!我不甘心啊,贼老天,你为什么要这样玩我,为什么……”慢慢的天空下起小雨来,随后竟变成了大暴雨。雨水滑过我的脸颊和泪水交织在了一起,到最后却再也分不清我满脸的水究竟是泪水还是雨水,你能看到的,相信只有我这双如野兽般的眼睛吧。
  • 浮生问缘

    浮生问缘

    一剑问尘,皆是尘缘,红尘滚滚,天道轮回,万般因果自有轮回
  • 精灵王妃

    精灵王妃

    男的怎么可以抱着女的,太没有道德了吧?神啊,自己明明在成亲啊,王爷跑哪里去了,这是什么水啊?那么难喝,这个人是想怎么样啊?自己才迷离一眼,就这样在自己面前掉下一个人?还是个穿着紫砂的女生?女人没有一个像样的?王妃?哈,你是王妃我就是撒旦了。
  • 穿越之肥婆倾城

    穿越之肥婆倾城

    悲催啊!堂堂女明星,居然穿成了大肥婆?哼,不过算了,既然做不成西施妲己,但她丑颜亦能倾城!拐美男,建后宫,什么王爷皇上,管你官位多大,就算是玉帝老子俺也不怕!且看一代肥皇后如何艳倾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世游侠

    逆世游侠

    两把逆天神剑,一正一邪,两个亲密兄弟,在与这两把神剑相遇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是正道一定为正,还是邪道一定为邪?
  •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本书尝试从心理的角度,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也帮助人们成为职场上、商场上、亲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欢迎、最能呼风唤雨的人。
  • 郡主说她人美心善

    郡主说她人美心善

    新书《这朝贵女不太行》大家多多支持 穿越成当朝郡主,没有姨娘姐妹,没订婚更没有负心夫君,人生巅峰大概如此。她立志:远离秦祁,秦祁和顾伊棠才是天作之合;远离帝都,不被明争暗斗殃及的贵女,才能笑到最后。“郡主醒醒,有人送拜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