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79000000009

第9章 导论(8)

(4)迷群拥有一些特殊的文化生产、审美传统和实践的形式。迷艺术家、迷作者、视频制作者和迷音乐家根据自己迷群的特色和爱好创作。他们的作品从商业文化中提取原料,并以此作为当代民间(民俗)文化创作的基础。迷群产生自己的风格,发展另一种生产、发行、展览和销售的方式。迷群认为艺术家与消费者之间是没有明显的界线的,所有的迷们都是有潜力的作家,只是这些作家的才能需要被发现、培养和促进,并且他们虽然谦虚,但却能为创造整个社区的文化财富作出贡献。

(5)迷群建构了另一个社会性群体。迷群构成了一个空间,一个被定义为拒绝平凡的价值观和实践性的空间,一个崇尚被情感、激情和快乐包围着的空间。迷群的存在和生存方式呈现了一种对消费文化传统方式的批判,而且提供了一个可以让迷们清晰地表达其关注性、性别、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军国主义和暴力等的空间,这些主题平时都呈现在迷讨论和迷艺术作品里。迷群拥有消极和积极两种赋权的形式,它的组织和机构允许迷们表达他们反对什么和为什么而抗争,它的文化产品明确表达了迷们对于他们日常生活的困惑,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对于那些导致改变的表象非常着迷。

从Henry Jenkins对迷群五层含义的阐述来看,美剧在中国的网上论坛及其成员应该属于迷群的概念范畴。因为首先他们拥有一个统一却十分特别的收看美剧和分享美剧的接受方式;第二,他们在美剧论坛上有一整套完整和丰富的实践活动;第三,美剧论坛这个平台促成了美剧迷群的形成,并且调动起了每个成员或者说是迷们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在论坛中非常主动和活跃;第四,美剧论坛中迷们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部分地创造出了文化产品,他们的创造力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最后,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美剧论坛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社区,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美剧)的迷们在这里互相作用,形成他们自己的文化风格,有他们共同统一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

3.身份认同(Identity)

在对这个概念进行阐释之前,本研究要对这个由英文单词翻译过来的词的中文说法进行说明,“Identity”既有身份又有认同的意思,国内有些学术研究称其为“认同”,而有些则用“身份认同”表示此概念。本研究认为,Identity归根结底是对一种身份的确认,因此翻译为“身份认同”更加准确。因此,除了引用其他文献研究中他人关于“认同”的表述外,本研究自身的表述均为“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Identity)最早是个哲学和逻辑学概念,意为“同一性”。当代学者从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认同”这一概念进行了多维分析,其中安东尼·吉登斯与法国学者马尔丹都认为“认同”具有可塑性,即认同借助外在因素来完成自身的建构,尤其是马尔丹,他所分析的文化特质对认同的重构表明,认同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亨廷顿认为,认同理论是建立在全球化时期不同文明之间对抗、冲突基础上的认同,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涂尔干认为,认同是一种被称为“集体意识”的东西,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

综合各种对认同概念的阐述,认同是一个“求同”和“存异”同时发生的过程。按照其英文单词Identity的语义,“认同”有两个相互对立的意思:同一性,即自我归类,与他者共有的素质或者状况;个性,即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实体的个人所具有的不同于他人的鲜明的个性。著名学者霍尔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政治文化来看认同概念,将认同与现代性、后现代性概念联系起来,提出认同是复杂性的,是一种差异性中的统一。霍尔发现,从精神分析学上看,认同性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是矛盾体;他从语言学上来分析认同,认为认同是一个永远不会完成的过程。他说:“在通常的语言意义上,认同性建构在对某种普遍源起的辨识之上或者说具有同他人、群体分享理想的封闭稳固性和联盟的特色。”

而且认同并不是普遍固定的,正如语言是不断进化的,认同也是在不断进化的。认同性既是一种建构,也是一种表达与缝合,是一个过度决定性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归类性的过程。作为一个过程,它是穿越差异性的,它连接并标示出象征性的疆界,以及前沿——后果的结果。它需要摒弃外在的东西以巩固这个过程。因此,认同同时又是历史性变化的、发展的,表现出它的差异性特征。社会学家R.简金斯(Richard Jenkins)也指出,认同概念的现代功能事实上包含人际关系中的两个基本因素,即基于人们同一性的关系和基于差异性的关系。董明伟,城市农民工的自我社会认同分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第23卷第2期。简要地说,即意味着一方面,认同概念揭示了“我们”是谁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区分了“他们”是谁。亨廷顿认为,为了建立关于“我们”的认同,必须寻找对立面,即建构“敌人”,从对“敌人”的想象中寻求我们自身的形象。总之,所有的认同都是建立在对我和他、我的社会和他的社会的区分的基础上,是一个求同存异的建构的发展过程。

“认同”用于社会学领域则意味着“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塑造成的、以人的自我为轴心展开和运转的、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在社会学家看来,认同有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的含义,在个体层面上,它是指“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即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一种内在性认同,一种内在化过程和内在深度感。是个人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在社会层面上,它是指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也即是涂尔干所说的“集体意识”或“共同意识”,因此社会认同是“人在特定的社区中对该社区特定的价值、文化和信念的共同或者本质上接近的态度”。在社会学维度上的这两种认同——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将在本研究中被重点展开论述,这是本研究采取在社会场域中探讨受众媒介使用研究的重要部分;而另一个部分将在文化场域中完成,那就是“文化身份认同”,因为作为媒介使用内容之一的“美剧”相对于我国受众来说是一种异国异民族文化产品,整个传播过程属于跨文化传播,因此在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下来探讨受众如何使用媒介来建构文化身份认同也非常重要并具有典型性。

文化身份认同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埃里克松提出的,后被其他学者广泛运用于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一般来说,“文化认同”成为个人或者集体界定自我、区别他者,以同一感凝聚成拥有共同文化内涵的群体的标志。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威廉斯说过:“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是由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文化具有传递认同信息的功能”。所谓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确认,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认同是文化固有的基本功能之一,拥有共同的文化,往往是民族认同、社会认同的基础。文化认同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同一民族文化认同,即超越民族国家的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的各自认同;二是同一信仰文化的认同,不分种族、性别、国籍等的相互认同;三是世界不同文化圈的认同,即文明的认同。综合各类文化身份认同以及文化身份认同的不同层面,文化认同在心理上就表现为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产生归属感,进而在行为上表现为对这种文化所包含的价值体系、精神结构进行不断的内化、保持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文化认同作为个体的文化归属和价值支点之所在,成为维系群体秩序的“黏合剂”,是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深层基础。因此,文化认同关系到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凝聚力、关系到一个民族或国家精神的传承李白鹤,文化认同与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受众在接受美剧的过程中是如何通过媒介使用来进行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的,这个问题极具研究价值。

二、研究框架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取径、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及设计以及概念阐释将在第一章导论中首先完成;接下来的第二章“从着迷到成群:美剧及其网上论坛成就美剧网上迷群”将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角度梳理美剧在中国的发展、迷的形成以及个案“伊甸园美剧论坛”和美剧迷群形成过程及现状(以描述介绍为主);第三章“迷群实践活动中的自我认同建构”将调查和分析迷群几种实践活动:互换信息(分享台前幕后、剧集前后的所有资讯)、讨论疑惑、推测剧情(根据前情和自我经验推测剧情发展)、评头论足、创造性生产(符号的生产和文本的创作,包括翻译小组的字幕工作、美剧杂志和网络电台)和组织具有社会团体功能的实践活动,并且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试图探究迷群这些能动的受众是如何使用媒介来进行自我认同建构的;第四章“迷群‘多重边界’的群体认同建构”将详细考察中国美剧网上迷群如何在积极主动的媒介使用过程中寻找内群体与外群体之间的边界,从而建构其群体认同,并且还将特别关注在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文化认同建构(因为这也是一种文化群体的认同建构);第五章结论“能动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将对本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和升华,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同类推荐
  • 走进多元智能(名师解惑丛书)

    走进多元智能(名师解惑丛书)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 你才神经

    你才神经

    这是一本颠覆你世界观的非常态人群心灵访谈书。书中收集了国内最离奇的非常态人群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22个经典案例。包括透视眼、多重人格犯罪、不眠人、潜意识训练、楔齿蜥眼、世界末日论、自我变性人、灵魂存在、智商转移、心脏移植与记忆跟随、阅读强迫症、四维空间的蚂蚁、人卵说、梦境控制、预测学等许多目前科学无法解答的行为和现象。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以“还文字原始之功能,与生活自然相吻合,自然地写,写得自然,会写字就会写作文”的全新理念,阐述了学生作文的原理和方法,揭开了作文神秘的面纱,使作文不再难学难教。该书最大特点是把小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方法凝练成通俗的诗句,并加以讲述,易学、易懂、易用,使该书在众多作文辅导用书中独树一帜。
  • 会计学基础学习指导

    会计学基础学习指导

    在经济管理学科体系中,会计学占有重要地位,是经济管理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明确会计的含义、职能和任务;了解会计学科体系和会计产生、发展的历史;弄清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锻炼应用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能力。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因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在着重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动手能力,努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热门推荐
  • 我是一只哥布0

    我是一只哥布0

    这大概是一只哥布林到最后成为神的故事吧。
  • 女配逆袭大直播

    女配逆袭大直播

    叶璇穿越异世界,赫然发现自己竟然是给天命女主打脸的反派女配。天无绝人之路,叶璇获得了直播系统,在直播系统的帮助下一路逆袭过去!
  • 念九霄

    念九霄

    平凡少年的逆天改命,他脚踏乾坤,弹指变苍穹。念力战九霄,信仰改生死。没有被规划好的未来,只有自己脚踏实地走出来的人生。念力是什么?在念九霄里或许是战斗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念力是我们不被磨灭的意志,是信仰,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是坚持,是不断努力前行,念力的修炼是人生路的前行。希望还在困境中的朋友们都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原本想取名战九霄可惜已经有良人使用,所以改名念九霄,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最后愿世界美好与良人环环相扣。
  • 我与你只差时间相逢

    我与你只差时间相逢

    青春里,我们惊艳了谁的时光,又是谁的某某某
  • 重来称王

    重来称王

    重生后的萧毅得到了一个神奇的空间,并借此空间所带来的能力,让身边人过的开心,让周边事都过的顺心,还总有敌人乐此不疲的跑来被打脸。萧毅说,重生之后,我自当称王。
  • 开个小号在洪荒

    开个小号在洪荒

    大号废了,练小号吧。小号资质好,天分高,有底蕴,有传承,还有护道者。灵气潮汐爆发,万灵血脉觉醒,各种可怕的生灵相继而出,如若置身神话世界。古珠现世,开始大世争端。衍承万古的阴谋,只为登上巅峰,俯瞰万界。幽冥出、人界现,仙界临。大世来至,万界天骄频出,谁与争锋,登临至高之境,俯瞰万灵。灵气潮汐爆发之年,万灵血脉崛起。大灾之际,古珠出世,太渊降临,故事自此开始……
  • 一颗种子引发的血案

    一颗种子引发的血案

    =============种花种草种仙子,斗天斗地斗神魔。一颗种子,种出神通万千。一把戒尺,约束天下尺度。请关注这篇修仙种田文。=============
  • 言灵女

    言灵女

    一语成谶,他和劫一起来了。
  • 龙虎门

    龙虎门

    一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个杀伐果断,眼中无人鼎鼎大名的火云邪神竟是一介女儿身,屠了自己满门,又说我是她的人。“放肆!”“哪来的丫鬟,一点规矩都不懂!”少年推着眼镜,平淡风轻,一壶上好的淮阳岩茶,一身白衣,冷视着这个不敲门就进来的女人………………
  • 被流放的女将军

    被流放的女将军

    一场流放,一次驱逐。尚渐,你怕吗?你恨吗?不!我不怨亦无悔!能够逃离那个肮脏不堪的世界。能够逃离那个让我双手染满鲜血的世界。我尚渐何其荣幸!杀戮半生,寂寞半世。尚渐以为,她天生便是冷情冷心之人,这一生都不会懂得情为何物。直到……遇见那那个名为尚竹的温暖生物。阿渐,我们一起白头偕老可好?阿渐,打完仗,我们回家成亲可好?阿竹,来到这里,遇见你真好!鲜血染红衣,未亡等归人。何奈归人亡,痴等一世殇。《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