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85000000010

第10章 试论师事魏校对归有光的影响(2)

只要虔诚敬畏,心就如“海波自清”,“专静纯一”,自然也就能达到“我无公朝,安有市人”的境地。魏校的思想也影响到归氏其后的开馆授徒。在举业大盛、士林躁进之时,归氏告诫弟子:“要之,穷达有命,又不可必得。”他要求弟子“敏励以翼志,静默以养实,检约以远耻,凝神定气于千载之上,《六经》之道,必有见乎其心矣”。他反对急功近利,希望弟子潜心于经典,真正在精神层面上与经典沟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勤勉来辅助志向,以静默来涵养品德,以自我约束来远离耻辱,精神专一以思接千载。在这些有关治学方法的言论中,仍能看到其师思想的痕迹。归氏所生活的正德、嘉靖、隆庆年间,由于理学内部的分化,阳明心学的昌盛,程、朱之学已经日渐衰微,诚如史家所言:“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对此,归氏在感叹之余更多的是挽狂澜于既倒的勇气。他嘱托即将赴任建宁的友人王子敬:“间谒紫阳之祠,以瓣香为余默致其祝。俾先生有神,知数百载之后,亦有余之自信不惑者也。”一片真诚,令人感动。归氏能成为一名程朱理学的坚定捍卫者,与魏校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

其次,魏校的教诲影响了归有光的为人品格。纵观归氏一生为人,堪称光明磊落,有君子之风。其身后的评价是:“先生不独以文章名世,而其操行高洁,多人所难及者”,但其文集中对践履师命的情况却几无所言。这正好说明他忠实地遵循了恭简公的“默成”之旨。值得庆幸的是,他的文章记录了同门的一些情况,足可参照。比如周孺亨,归氏认为周氏是魏校门下“发挥遗旨,俨师门之典则”、“依绳循矩以无失”的忠实弟子。其平日的举止是“日端拱,不妄发一语”,“孝友温良,真乡里之矜式。读书养亲,岁不出于户阈。与古之笃行君子,实并驾而无惭色。中耿耿欲有所为,外靖恭而简默。”“靖”通“敬”,“靖恭而简默”也即恭简的意思,归氏用这种字眼评价周氏,可见其得师之风神,而“中耿耿欲有所为,外靖恭而简默”,也正是魏校所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惟潜龙为近之”的体现。魏校的另一弟子魏诚甫是魏校之侄,有光的内兄,在《魏诚甫行状》中归氏写道:诚甫为人,少而精悍,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其少时颇恣睢,莫能制也。已而闻太常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于学,以礼自匡饬。是时诚甫为县学弟子员,与其辈四五人,晨趋学舍。四五人者,常自为群,皆褒衣大带,规行矩步,端拱而立。博士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

每行市中,童儿夹道哗然,而诚甫端拱自若也。魏诚甫的言谈举止与周孺亨如出一辙。他们外表庄重,彬彬有礼,内心对信仰怀着虔诚与敬畏,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着儒家的伦常道德,堪称表率。他们身上具体呈现了魏校学说的精神:就是恭敬简默,就是“主静”与“默成”。由此可以推测,归氏当日情状应与其同辈相去无几,所谓物以类聚声气相求是也。不仅如此,归有光还用同样的方式教训后辈,在《二子字说》一文中他谆谆告诫两个儿子:“夫士期以自修其身,至于富贵,非所能必。……若其渊雅高尚,以道素自居,则士诚不可一日而无此。不然,要为流俗之人。苟得爵禄功名显于世,亦鄙夫也。”在归氏看来,士与俗人的区别就在于能够“自修其身”。这样的态度与他一生的身体力行应当是一致的。完成了对他们心灵的塑造。而其弟子的正道直行,又是对宋明理学的弘扬。

再次,从学问教于魏校,对归有光的个性亦有深刻影响。前已述及,魏校授徒延续了理学内倾式的修养方法,这种为学理念不仅形成了弟子“饬躬厉行”的学养品格,亦涵养了与之相吻合的性情气质,从而形成了弟子们讷口少言的共同特征。

如前所述及的王敬臣“居常杜口不谈”,周孺亨“日端拱,不妄发一语”,魏校之从弟、有光岳父魏庠亦被称为“修谨”。归有光与此三人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言:“余少好僻,居如处女。见人若惊,噤不能语。出应世事,有如束缚。所养若斯,形秽心忸。矧伊同胞,举目可恻。藩篱已多,去之何适?皇风既邈,淳风日漓。谁任其责,吾心孔悲。人轻人类,不满一瞬。孰涂之人,而非尧、舜?”直到晚年谈到自己,归氏仍说:“余少不自量,有用世之志。而垂老犹困于闾里,益不喜与世人交,而人亦不复见过。”归氏这种内向性格,除天性、环境、经历的因素外,与魏校的教诲应有密切关系。正如上文所言,有光失望于外部世界的世风日下,主观上当然倾向于内心世界,而魏校所倡导的“主静”、“默成”,还有其人格中恭敬简默的特质,无形中引导归氏在从事主敬修养时,进一步疏离鄙陋的世俗而走向心灵深处,以追求他“孰涂之人,而非尧、舜”的理想。应该说,由魏校直接传授的这种内倾式的修养方式在塑造了归氏理学文化品格的同时,亦塑造了其内向的性情气质。这种气质用孔子的话说是“仁者静”(《论语·雍也》),是“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是“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这种由内倾式修养导致的内向性格,在归氏一生中起了重要作用。

最后,魏校的影响也关联到归氏的文学观与散文写作。归氏在接受儒家道统的同时自然也接受了儒家文统。在谈论元明之际文学演进的情形时,他明确说:“而文献公(指元代文学家黄溍,谥文献)嶷然独任斯文之重,见诸论著,一本乎六艺以羽翼圣道,谓文辞必原于学术,揆之圣贤之道无愧也。宋景濂实出文献公之门,遂为本朝文字之宗。……国朝崇尚理学,实于是始。则今日论先正之有功于斯道者,岂可分道学、文艺为二科哉?”他认为文统来自道统,文道本为一体。文学的使命就是羽翼圣道。类似的观点还有:“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归氏对文道合一主张的认同,就决定了他必然成为封建伦常的卫道士。毋庸讳言,归氏文集的大部分篇章都属于“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范畴。其中有些篇什对于封建纲常的维护赞美可谓不遗余力,尤其对那些女性殉道者的描述、歌颂,迂腐且几近残忍,如《贞节妇季氏墓表》、《宣节妇墓碣》、《王烈妇墓碣》等等。由于正统文人的卫道立场,归氏作品的时代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应看到,归氏的卫道之文也饱含着抑恶扬善、主持正义、挽救世道人心的良苦用心,一些文章写出了人性的高贵、美好,鞭挞了社会丑恶现象。

如《归氏二孝子传》、《可茶小传》、《何长者传》、《书张贞女死事》、《陈君厚卿墓志铭》、《王君时举墓志铭》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但其事迹令人感佩。在《归氏二孝子传》中归氏写道:“二孝子出没市贩之间,生平不识《诗》、《书》,而能以纯懿之行,自饬于无人之地,遭罹屯变,无恒产以自润而不困折,斯亦难矣!……由是言之,士之独行而忧寡合者,视此可愧也。”在《书张贞女死事》一文中,他为张贞女惨遭恶人杀害而义愤填膺,对她的勇于抗暴十分敬佩,云:“叹其以童年妙龄,自立如此,凛然毛骨为竦。”为了伸张正义,围绕此事归氏写了不下十篇文章。在《答唐虔伯书》中他说:“天地正气,沦没几尽,仅仅见于妇女之间。吾辈宜培植之,使之昌大。”归氏当时不过是科场蹭蹬、人生失意的文人,却没有忘记以文弘道的使命。这种济世的热忱,与魏校当年在星溪“以明道为己任”,可以说前后呼应。人们普遍认为,归氏的文章特点是善写琐事,究其原因,一般都归结为其阅历不广,连归氏本人也说:“平生足迹不及天下,又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书之,增叹耳!”笔者认为,生活阅历固然会对作家的写作产生影响,但作家学养上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如前所述,魏校要求其弟子于日常细节中进行自我修为,这就必然使得座下弟子养成严谨的学风,而对于一个学养严谨的作家来说,他观察事物、捕捉事物的眼光和角度就会偏于身边小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其写作的思维方式,甚至成为其文章的风格。归文的另一特点是善抒真情,真情源自于内心的真诚,而真诚和敬畏恰恰是理学修养的前提。归氏的真诚和他的学养有关,这是不容置疑的。而除了真诚,归氏在主敬涵养中益发内向的性格,对写作亦发生了作用。

由于真诚与内向两方面性格的作用,使得他在从事写作时益发耽于沉思,关注内心感受,并能自然而然地表达,由此就有了充满真情和深情的佳作。人们赞誉他的文章说:“所为书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嗟叹之,淫佚之,自不能已已。”可见,归氏那些为人交口称道的作品背后有他砥砺修为的学养在支撑,这里也有魏校的间接影响吧。

综上所述,魏校是对归有光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由于魏校以朱子主敬之学启迪、教导归氏,才有了归氏仁义君子的风概与道德文章。当我们认识到归氏的思想、人品、个性乃至于文章,多得益于理学涵养时,不应忘记魏校的传道授业之功。

(作者石旭红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同类推荐
  • 情系俄罗斯

    情系俄罗斯

    本书作者从中、俄老百姓之间的日常交往入手,对他在俄罗斯工作期间的所见所闻、对中、俄不同文化理念的所思所想,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领域的描述和剖析。
  • 辉煌的北京(林语堂全集7)

    辉煌的北京(林语堂全集7)

    林语堂用美妙的英文向世界介绍中国人和中国历史文化,但是,囿于所处时代、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他的思想认识不免带有历史的局限。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正是中国国内动荡变迁、破旧立新的时期,特定的创作背景无疑也给他的作品留下印痕。显而易见地,比如当时对朝代称谓与历史纪元的划定不统一(如称清朝为ManchuDynasty);且时无汉语拼音方案,专有名词均使用威妥玛拼音音译等。此外,也能发现作者在解读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现象时的不足,如反映在民族关系的表述上,称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为foreignblood、foreignrace,乃至以Chinese特指HanChinese等。诸如此类,
  • 才子佳人多不贱

    才子佳人多不贱

    《才子佳人多不贱》分为三章。第一章,以周作人、胡适、刘半农等人的交往为线索,着力展现民国文人和而不同,既坚守自我又包容异见的特有风度。第二章,立足女性视角,描绘民国女人在传统和现代夹缝间,爱情的追求,婚姻的悲剧。她们对真爱矢志不渝的追求感人肺腑;她们婚姻上的种种遭遇又令人唏嘘不已。第三章,以生动的细节、严谨的叙述再现民国期间,青年学子们为求学而付出的艰辛和无畏。为走入校门,他们不惜以死抗争;为学业有成,他们青灯黄卷,孜孜不休。他们苦读的生涯体现出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 北大从师记

    北大从师记

    记述作者亲身闻见之接触最多、感情最深、受益最大的十大名师逸事;以及北大校内外名家大师授业点滴。
  • 沧桑十年

    沧桑十年

    本书作者是著名作家,书稿内容主要反映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所经历的一些往事。
热门推荐
  • 冷情王爷:就是要娶你共榻

    冷情王爷:就是要娶你共榻

    他受人所托,坚守承诺,总在她最狼狈的时候出现在她面前她守着自己的自尊,倔强道,“不要你多管闲事。”他拉住她的手,温柔道,“你要去哪里,我带你去。”暗牢中,她高烧不退,那句“你不愿意,我还是要娶你,我得保护你,你知道吗?”让她心中震动不已
  • 犹太人智慧全书:最高级思维

    犹太人智慧全书:最高级思维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这样写道:“犹太人的数目还不到人类总数的1%,本来应该像灿烂银河中的一个小星团那样不起眼,但是他们却经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受到人们的关注。”犹太民族人口虽少,却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很好贡献。不妨看一看下面的名单,我们就知道犹太人的伟大与很好了。
  • 大道问情

    大道问情

    大道无私,大道无亲,大道无情。身负玄奇攻诀的坚毅少年李小宝,在这无情,无私,无亲之天道,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精彩。是以无情合大道,还是以问情落九渊。一切精彩,尽在《大道问情》
  • 终不得安宁

    终不得安宁

    一场跨世纪的试验,提线者拨弄着与众不同的木偶。一场跨时间的恋爱,提线者终究剪断了与心爱的木偶的线。(就是个故事,偏言情吧。)
  • 异能小子闯荡都市

    异能小子闯荡都市

    陈晓呦本名秦小游,他从小跟着师爷闯荡江湖,后来,因为长相雷同,竟然错捕入狱;阴差阳错,有了身份证。狱中的教育,他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他的打拼充满苦难和血腥。
  • 废柴逆袭记:凤鸣天下

    废柴逆袭记:凤鸣天下

    天凤冰雪,圣界最尊贵的公主殿下,成年礼上成功继承冰雪神位;谁知却被仙界所谋害。带着不甘记忆在人界重生,誓要重新修炼打上神界,杀光那表里不一的肮脏种族。陌上冰雪,出生时天降异象,四月飞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朵朵冰莲竞相开放,更是一头怪异的银发、冰蓝色眼瞳;五岁时测出毫无任何修炼天赋,跳入冰冷的河流。当陌上冰雪再次睁开眼,无人知晓,内芯早已更换……
  •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我国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与有关方订立的合同很多,但货物买卖合同却是一种最主要的、基本的合同。这不仅是因为在我国的对外经济活动中,货物进出口是主要的、基本的,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中,除通常的逐笔成交以货币结算的单边进口或出口方式外,还有经销、代理、寄售、投标、拍卖以及通过期货市场(商品交易所)进行购销等贸易方式。随着加工、补偿等业务的开展,方式更趋多样化。
  • 帝神启

    帝神启

    落魄皇子意外死亡,却被21世纪青年狸猫换太子,青年在此地能闯出怎样的风云呢?
  • 恩怨皆无

    恩怨皆无

    一场车祸,恩怨情仇一笔勾销。如果再回到当年,我们别在认识了好不好,彼此之间做陌生人,也不会天人两隔啊。
  • 穿越之契妖

    穿越之契妖

    本文讲述高中生傅筱筱一次偶然机会穿越到符灵大陆,开始了契约美男妖怪,一路打怪升级,外加小外挂的悠闲日子。(有各种各样的物种,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轻松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