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15800000014

第14章 有史可鉴:18世纪以来德国和美国如何崛起和文化建设(3)

第三节 德国文化观的世界意义和影响

德国思想界开创的“文化”概念,逐渐传播到包括英法等“文明”世界,带来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概念创造本身。

学者赵国新认为,由于地理的、更多是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因,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思想交流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通畅。雷蒙·威廉斯曾感叹道,英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文化距离远远大于地理距离。他的学生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也以调侃的语气说,欧陆的新思潮要在多佛港口经过海关检验,证明无害之后方能进入岛内。英国社会学家布莱恩·特纳在90年代初发表了一篇研究英国知识分子的文章,他指出,与欧陆同行相比,英国知识分子的学术思想往往缺乏理论的原创性,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学术研究中,他们既不占前沿位置,也不居核心地位,他们充其量利用母语优势,发挥文化掮客的作用,从事文化转口贸易,把原产于欧陆的各式新鲜理论翻译成英文,再经过一番阐释和润色,行销到世界各地,“如果说英国是一个商店主的国家,那么,它的知识分子就是被动地奔走于两个大陆之间的商人,他们阐释和舶来‘外国’思想,尤其是德国和法国思想。各种马克思主义就是这类外来影响的基本组成部分”。他认为,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英国哲学文化的特征有关,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是英国哲学文化的主流,它们排斥抽象的一般理论和宏大叙事,没有给总体性的社会理论留下太多的空间(赵国新,2001)。

在英国,按照雷蒙·威廉斯的考证和分析,“文化”的观念是从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那个时代进入英国的社会思想中(雷蒙·威廉斯,2005,p.93)。工业革命之后,文明的过度发展给人性带来了压抑,从而也使得国家社会的发展方向受缚。柯勒律治认为:“国家的长久存在……国家的进步性和个人自由……依赖于一个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文明。但是这个文明如果不以教养为基础,不与人类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同步发展,那么文明本身如果不是一种具有很大腐化作用的影响力,就是一种混合低劣的善……而一个以这种文明著称的国家,与其说是一个完美的民族,不如称之为虚饰的民族……一个国家永远不会有教养过度,但却很容易变成一个过度文明的种族”。柯勒律治所提及的“教养”,即是德国超越早期“文明”的“礼貌、礼仪”外在层面,一定空间内生活的民族生活模式的长期文化浸润。英国诗人T.S.艾略特(T.S.Eliot,1888-1965),直接接过赫尔德的文化定义,称文化是涵盖了“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T.S.Eliot,1948,p.31)。英国学者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在1871年出版的《初民文化》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化即是当个人为社会一分子时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才能习惯等复杂的整体”。这种泰勒式的融合表述,体现了对于文化早期的探索和理解,但也至少从思想上适当跳出了文明统摄的价值观,从话语上确认了这样一个由时间、空间和一定的主体所限定的文化的存在。

但吸收德国文化观的精髓,并予以超越的代表性人物是英国学者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在英国崇尚“文明”的语境中极力推崇文化,“既是德国以文化对抗文明在不列颠岛的遥远回声,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一种内在趋势和要求”(曹卫东,张广海等,2005,p.37),目的是从人的内心纠正英国工业文明观带来的“非利士主义”的褊狭,同时也是对启蒙精神的有效补充。

阿诺德所处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产业革命已经进行了一个多世纪,机器大生产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并成熟,成为世界工厂、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这些促成了英国中产阶层追逐财富的“非利士主义”。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Culture and Anarchy)中提出:“与希腊罗马文明相比,整个现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机器文明,是外部文明,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愈演愈烈。但尤其在我们自己的国家,文化可谓任重而道远。虽说文明会将机器的特征传播四方,可在我国,机械性已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更确切地说,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凡是文化教我们所确立的几乎所有的完美品格,都遭遇到强劲的反对和公然的蔑视”(马修·阿诺德,2002,p.11)。而“人类精神的理想在于不断地扩充自身、扩展能力、增长智慧、使自己变得更美好。要实现这一理想,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帮手,这就是文化的真正价值”(马修·阿诺德,2002,p.10)。

由此,阿诺德提出了文化的概念,“文化即探讨、追寻完美”(马修·阿诺德,2002,p.9)。任何物质上的强盛都不能替代内在精神的完善,一个国家的宏基伟业不是建立在煤炭或者钢铁的产量之上,“有数千人在说,咱们的煤可是国家宏基伟业的根本,煤要是短缺了,英国的盛世也就到了头了。但什么是宏基伟业?这是文化要我们问的问题,宏基伟业应是能够引起爱慕、兴趣和景仰的精神状态,如果我们激起了爱慕、兴趣和景仰之情,那正从外部证明了我们的伟大……文化是……良师益友,因为它专注于看清事物本相,故能驱散不实的幻觉,确立起真正的完美的标准”(马修·阿诺德,2002,p.13)。

我们看到,阿诺德的文化观不仅超越、或者试图超越英国式的狭隘,更是对德国把文化作为自我意识和民族认同手段的做法上升到了具有人类普遍性的高度(曹卫东,张广海等,2005,p.59)。但同时,德国文化观的批判意义更多地聚焦于如何应对来自“外部”(英、法)的“文化侵蚀”,而阿诺德关注的是英法“文明”进程中自身的问题,如何正确看待“文明人”自称的“文明”现实,引进德国的“文化”观来修正工业文明演进进程中对人文的扭曲。

我们看到,阿诺德极力强调文化,从“文明”的外部寻找可以解救“文明”的路径,对“文明”进行“文化批判”;几乎和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同时,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Franz Boas)在1887年提出“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则深入“文明”的内里,进行了根本性的“文明批判”。他认为,“文明不是什么绝对化的东西,而是……相对的,我们的思想和概念只有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才获得意义”(Boas,1887,p.589)。“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些术语只是反映出某些人的“种族中心论”观点,这些人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其他人更正确。他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都有自己的逻辑、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星岛环球网,2006)。“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在1942年博厄斯逝世后开始流行,1948年最早见诸《美国人类学家》(American Anthropologist)杂志。

博厄斯提出的“文化相对主义”,通过“文化”相对性的强调,从一定程度上适度消解了德国版“文化”概念对主体、空间的强调引发的“文化民族主义”乃至“种族主义”的驱力,同时,对“文明”绝对性的批判也是有力度的。博厄斯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居于德国思想——强调文化的独特性,和英法思想——强调文明的绝对性之间,在“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的状态下,点出了“文化”和“文明”的关系——将“文化”意义的获取置放到文明的演进、演化过程之中去,这对于后来形成美国的文化和文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节 20世纪以来德国文化观的变迁与美国文明概念的话语博弈

进入20世纪,有关文化和文明的内涵和关系界定进一步变迁和深化,并与相关的社会政治运动交相博弈,其意义贯穿学术辨析并不断深化。

一、德语思想界对“文化”概念的不懈建构和对“文明”观的批判

20世纪初,德国学术界对德语“文化”观的坚持和阐扬体现出一种从概念维度将“文化”物化,将“文明”精神化的倾向。1900年,德国思想界提出关于“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的区别,由洪堡(von Humboldt)与其他人提出:从语言学的角度将词汇的意涵做个大逆转,culture指示物质层面,而civilization指示精神层面。在考古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里,“文化”或“一种文化”主要是指物质的生产,而在历史与“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里,主要是指“表意的”(signifying)或“象征的”(symbolic)体系(雷蒙·威廉斯,2005,pp.101-109)。然而,语言文化学家洪堡所奠定“culture—物质层面,civilization—精神层面”阐释并没有持续多久,来自语言学领域试图将“文化”观“物化”的努力难以超越从意识层面已经根深蒂固的阐释。

德国思想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从时间维度重新界定文化和文明,并深刻奠定了德国版本的文化概念对于英法文明观的批判意义,凸显了作为批判武器的价值。1918年,斯宾格勒发表《西方的没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2006),将文化界定为精神层面,而文明为物质层面。他将世界上每一个高级文化的历史都区分为“文化阶段”与“文明阶段”,前者着重于精神文化与学术文化的发展,后者着重于物质文明与军事文明的发展,前者出现伟大的艺术、科学、哲学、宗教,后者出现伟大的帝国、国际性的大都会、强大的文化帝国主义。一种文化进入文明阶段就意味着它已逐渐丧失原有的文化创造力,只剩下对外扩张的可能性;但学术文化的发展大致上只能沿袭与继承前人的成就,很难出现本质上的革新变化。用斯宾格勒的话说,“文化时代”是文化灵魂的精华,“文明时代”是文化灵魂的木乃伊。而18世纪以后西方已经进入文明阶段,他认为西方国家之间的混战争夺,都源于此。

斯宾格勒的两个阶段的界定意味深长。他借用英法启蒙理性擅长的“文明”话语,并未将其与此前宣称的发展、发达、优雅等意涵对立起来,而是进行了一种巧妙的话语上的反拨——将“文明阶段”界定为“文化阶段”的后期、没落时期。这样,一方面提示了英法等以“文明”自居的国家已经“逐渐丧失原有的文化创造力,只剩下对外扩张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德国思想界对文化观的张扬,又在斯宾格勒所划分的“文化阶段”和“文明阶段”的内涵界定过程中暗含了德国处于一种“出现伟大的艺术、科学、哲学、宗教”的上升阶段,有效地夯实了德国民族文化意识早期建构成果的同时,设定了德国文化发展处于发展的、有力量的高级阶段,张扬了德国民族文化的特性和骄傲。

阿尔弗莱德·韦伯(Alfred Weber)更是以思想者、成功者的口气积极建构德国的文化观。在韦伯看来,现代性危机的根本原因显然就在于文明压倒了文化,人在物质文明的大潮中彻底丧失了作为人类存在的自由本质,而变为物的奴隶。而德国的成功,“就在于它所走的是一条注重用文化塑造现代社会结构、国家制度乃至民族认同的道路。”(曹卫东,张广海等,2005,p.66)即使是在20世纪德国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史无前例的浩劫,原因解释中,他还是将其归结为对文化塑造功能的发展思路没有得到有效贯彻和坚持,而对既往文明的发展模式追求又一次占了上风。

同类推荐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麻辣典故

    麻辣典故

    本书讲述成语故事,并把联系得上的现实串起来,让读者记住成语,熟知许多典故的来龙去脉。全书共分古典红颜、古典病人、高人异士、好男人·坏男人、另类视野五部分。
  •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从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入手,重视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着力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关注他们的个性的发展。让孩子不仅具有生存的能力,还更多地开发他们的才智。使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会求知的快乐,增添达成目标的信心。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廉正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廉正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夜读百年中国

    夜读百年中国

    本书遴选有关近现代100年间中国历史变迁的新浪博文,分帝国晚钟、甲午/辛丑、立宪/共和、民国旧事、思想文化、人物春秋几个部分,大致勾勒出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的景况,同时,也从文化、思想等方面显示了近现代一批仁人志士拯救民族危亡、探索民族觉醒的道路的努力。
热门推荐
  • 体育管理研究

    体育管理研究

    本书对中国体育的概况做出介绍和分析,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使读者更加了解体育规则,体育的风尚,有利于指导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大家求学、求职,以及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最活跃的推动力的源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学生时代也是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满能量的释放、交际的矛盾运动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
  • 我想和你天长地久

    我想和你天长地久

    为了自己最爱的男友,她和魔鬼做了场交易,到头来却发现这不过就是她的一厢情愿,“季冬凉,我恨你!”将她拿着水果刀抵在他的胸口时,他却笑着靠近她,“夏小暖,这辈子,你只能是我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族归元

    万族归元

    噬万族血,铸就人族魂;踏万族骨,战入无敌道!
  • 生存之末世危机

    生存之末世危机

    在未来,由于人类不断地开采地球上的物资,导致地球环境恶劣,人类无法继续生活在地球上,只能移居其它星球,然而飞船载人数量有限,未了活下去,人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厮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玉门关外

    玉门关外

    书中主要讲述玉门关外西域大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共计30个篇章,每篇着重讲述一个西域古国。
  • 玄门奇仙

    玄门奇仙

    天为仙之所,地乃修之源。黄良山下的养猪少年,为寻仙途加入地玄仙门,寻那真仙大道。--茫茫间海,是否真有无上完美仙,不食烟火,不纵情欲,独立世外播种真善美散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