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23600000029

第29章 重逢·生命有多深(4)

王政:已走出校门的30年,同学们都是老骥伏枥,踏踏实实、无私地奉献,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同学们都是无怨无悔,以事业为第一位,以人的生命为第一要务,做了大量的新闻报道。

手艺人鄙视围观者。

他们或从政,或为政,或搞专业,或经商,都在做事,都想往前走,但是,绝对不是围观。

任金州:我们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体制内的全部都是通过专业道路发展上来的。纯政治上的干部一个也没有,全都是业务干部。没有一个通过非专业手段在仕途上飞黄腾达的人。

30年时光荏苒,翻看历史,浮浮沉沉的官场中,有多少欲壑难填之人从高位坠落,然而,77摄影班却可以在30年的风风雨雨中、在现实的洪流下平稳地干着自己的手艺活。

任金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我们77摄影班31个同学中,7个局级干部、14个处级干部,大大小小20多个当官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被双规,没有一个贪官,没有一个因犯错误而被撤职。所有的人都健健康康地活着,潇潇洒洒地玩着,认认真真地干着。

官,不只分为清官和贪官,还分为聪明的官和傻帽的官。77摄影班当官的居多,可是他们是聪明的官:他们守本分,干手艺,身在官场却无欲无求。

无论是在官场,还是脱离体制,多年来,他们都试图寻找可以让31人都能独善其身的精神源头。而最终,他们来到了母校,来到了那片核桃林,他们就好像冥冥之中被“77摄影班”这道符咒所吸引,这道符咒悄悄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智慧生活”的种子。这颗种子在不同的环境里,无论风和日丽还是电闪雷鸣,都可以破土昂首,开放出它独有的花朵。

余建成:在皇城根下,在橘子洲头,在泰山之巅,在珠江两岸,在西子湖畔,在壮锦之乡,还有恐龙蛋的老家,丝绸之路的路边,井冈山红色根据地,以及大洋的彼岸,等等等等。那一朵朵、一瓣瓣,色彩各异却精彩纷呈,让我看得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20.班徽永存——从信物到精神

曾经的他们,共同经历着的那些点滴,岁月悠长,历久弥香。

那四年,是他们最美丽的时光,他们在懵懂中迎来成熟,细节不同,但方向一致。他们曾经在一起,哭过、笑过、唱过、跳过,他们说,多少年后,他们依然要在一起。

于是,这枚由“31”个人秉持的群体信物——班徽,由此产生。

30年年轮流转,但班徽仍风采依旧,它似乎在向人们诉说一个不争的事实:77摄影班,情谊永存,精神常驻。

精纯

1982年,他们毕业了。离别之时,他们用按捺不住的心写下青春感言的同时,也带走了“77摄影班”唯一的信物。这枚铜制班徽让31名同学感到了77摄影班的温暖和不同寻常的凝聚力。

2008年,他们决定要对这一信物进行版本升级,就像当年的刘惠东同学一样,这次升级的任务交到了仇绍强同学的手中。作为任务执行者,他选择将其升级至最高版本。于是,那年聚会,呈现在他们手中的就是这一版本——金质班徽。

化学元素中,铜的密度是8.92克/立方厘米,金的密度是19.26克/立方厘米。密度越大,分子间的缝隙就会越小,分子也就会更加紧紧地聚在一起。若想打造出至精至纯的情谊,就需要有度过一段共同的难忘岁月,历经时代的沉淀,去除名利的杂质,过滤物欲的浊流,之后,方可成为稀世珍品。

就如同这31枚升级后的金质班徽,其中还溶入了77摄影班的精神气质和31位同学对于彼此的思念。

黄著诚:现在交通发达,回乡出行都方便了许多,乡愁已不像当年求学时那般难以消解了;然而这些年来,思念母校的情愫和对大学生活的怀念却愈加的浓烈。

余义宁:站在毕业30年的节点上,回望这段路程,回望三十几年前初进广院大门的那个青年,我由衷地感到,一切未变。我这一路,有母校相伴,有“77摄影班”的记忆相伴,我们其实一直在一起,从未分开。

田广:我始终认同自己是广院77摄的人,也时常想起大学期间那段极富特色的幸福时光。假如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选择我当初的选择。77摄是我永远的班集体。

叶青醇:班里这些同学在四年的“五同生活”中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在后来志同道不同的工作中我得到了他们无私的帮助。

著名哲学家克罗齐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尘封的往事随着时间慢慢在现代人的心中逝去,今天再回过头去看,能够留下的,便是历史的精华。这31枚班徽,有如行驶于时空之间的一艘船,承载着77摄影班31名同学的全部。

从未减退的情谊配以“只此一枚”的班徽,任班长甚是得意。

任金州:毕业之后做的班徽,把我们四年的精神和所有的思念都凝聚在一起。之后30年的漫长过程中,再次出现,把我们一直连接在一起。

77摄影班的同学们不仅有班徽,而且更可以称为奇迹的故事是:他们把班徽从铜变成金,再不会复制第二、第三版,仅仅是这31枚。看着金质班徽,金光灿灿,越磨越亮,可能这也是他们所希望的吧。班徽锈了以后,想改变它,希望它永远更亮,永远在心中显得更神圣更纯洁,希望班徽永存,希望77摄影班永存。

神秘

上世纪初,当一个叫贝尔德的沉默寡言的爱尔兰人,利用尼普可夫原理第一次把助手的一只手的图像,通过电视模模糊糊地传出去时,他没有想到在那个小盒子里,日后竟然承载着人类那么多惊心动魄的记忆:奥运会、解放、盛典、政变、婚礼、战争、屠杀……他更没有想到,当这些神秘的影像击撞人类生活时,竟然可以擦出如此绚烂的焰火,这样一个小盒子,竟然装得下这般五彩纷呈的万千世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也许当年的湖南老倌早已经参悟到这点,他用最抽象、最简练的线条,在由三个圆圈代表的镜头组中间嵌入77两个阿拉伯数字,设计出了这枚至今仍然那么精致而简洁、协调而神秘、含义深沉而又隽永的永不走样的班徽。他似乎想要透过这枚班徽告诉人们:我们77摄影班要用锐利的目光视线辐射全球!

怀揣着这样的雄心壮志,湖南老倌回到了湖南。

1994年,湖南卫视改革当道。被委以重任的刘老倌再次出山,主持设计台标。虽说不用老倌亲手设计,但凭借当年的经验与理念,他希望这枚台标能如当年的班徽一样,承载下湖南卫视。当然他也有所奢望,如果能够装载宇宙,那也未尝不可。于是,他将这种理念传递给了设计者。

终于,这枚不那么土气的LOGO最新出炉:一枚小小的芒果。

千万不要小瞧这枚芒果,此芒果却非彼芒果,这枚芒果暗含了湖南卫视有“鱼”有“米”的吉祥寓意;是湖南与世界相连的纽带;也有人说它是卫星运动的轨迹,是东方的上空又一颗璀璨的新星。瞧嘛,老倌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枚芒果承载下了湖南卫视,不仅如此,它还沿着卫星轨迹,来到了宇宙!

其实,只有老倌心里最清楚:再怎么说,它也不过是苍茫宇宙中的一颗小小的芒果而已。

就如同这枚芒果走进了每个观众的心里一样,刘老倌30年前用神来之笔绘制并升华出来的班徽,如今早已深深嵌进了77摄影班每个同学的气质里。回溯当年,不知老倌的这些奇思妙想是源自广院核桃林传说中的那些宫女们的点化,还是受到岳麓山上僧人们的启发?抑或是沾染了“广院”与“湘楚”的风水呢?

各种原因我们无从考量,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刘老倌当年的雄心壮志如今已经实现了:77摄影班已然用他们锐利的目光视线辐射了全球!

潇洒

他们洒脱不拘,他们悠闲自在,他们坦然率真,他们能够做到这份潇洒,实属不易。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他们的这一路,我会选择“无常”。

那时,他们成长在荒诞的年代。

那是一个最缺乏管束、却又高度压抑的年代。在这样的氛围里,中国文化一片空白,没有高调与浪漫,更没有诗意与宏阔;就连看一眼西方翻译出版的著作都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这代知识分子精神上的极度自由。人们在物质匮乏之时,仍然没有磨灭掉朴素生活中蕴藏的情趣,他们任由思想信马由缰于过去与未来,穿梭于古今与中外。他们的思想在反省中行进,他们的灵魂在挣扎中觉醒,他们的行为在约束中冲动,他们的自我也在压抑中张扬,他们的身体与情感在相互碰撞中激荡出火花。

这时,他们体验的是焦虑与激情相互交织的“奔突”的超现实时代。

所有的信息有如无头苍蝇般蜂拥而至,毫无征兆地突然间就闯进了这个世界,猝不及防后人们开始变得欣喜若狂,人性中根深蒂固的贪婪和欲望就在这个时代发挥到了极致,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吸吮大量信息中仅有的一点养料。如今的世界被共享于“地球村”这一最大的服务站,就连电视也沦为了终端,我们的生活只能通过被下载才能得以实现。人们都在询问这个疯狂的世界到底怎么了,就连这群被绑架到技术战车之上的电视摄影人,也会偶尔试问自己该何去何从。

然而,正是这些拧巴的时代铸造了他们冷眼看世界的处世态度,也练就了他们无比强悍的内心。任何独享某一年代的人们都不会有他们这般潇洒的心态。

无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如何风起云涌,他们的眼睛、他们的内心都会望向远处的那一座象牙塔:这里承载着母校所给予的专业素养和那份似海深的同学情谊。只要望着它,他们就不会缺失,更不会迷茫,于是乎,潇洒地走下去……

同类推荐
  •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向哪里去?所走的道路选对了,我们就可以避免发展中的陷阱;走错了,我们就可能跌人社会政治动荡、经济低速发展、人民长期不富裕、国家竞争力不强并下降等发展的“中国陷阱”之中。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师角色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师角色

    由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教师在教育这种特殊社会活动中,在不同时间、空间里,与学生、教育内容以及各种环境之间构成不同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从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由于不同时代里,教育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在变化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就随之变化发展。当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迁,通过教育与课程改革,从根本上变革着教育这种特殊社会活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导致教师的角色正在产生根本的变化,要求教师角色实现转换。
  •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中外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究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中、美、英、德、法、俄、日等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轨迹,指明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使命,明确了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提出当代新闻传播教育应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以高等教育为主体,以复式专才教育为途径,以社会责任为专业理念,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以高素质的师资和雄厚的资金投入为保障。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新闻传播从业者、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者和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学生。
  •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工作难题破解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工作难题破解

    班主任理论的发展是无止境的。理论对象的变化,多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的影响,都会使理论的把握和学习极为复杂。要想使学生都按既定的目标成长,确实要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究。但并不能因此认为班主任理论难以把握,也不能认为无须学习班主任理论。正确的理解是:班主任理论掌握得越纯熟,班主任工作便越有效应,对学生的教育就会更到位和有力度。以这样的认识来看,《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仅仅是班主任理论和实践的初步。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育探究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育探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与行为主义学习论相对立的、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热门推荐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悬疑警察

    悬疑警察

    光顾杀人事件,微乐大事解分。悬疑光临,大事件,警务人员大事到来
  • 就是不喜欢

    就是不喜欢

    她与他邂逅,她说不喜欢,他的微笑,温柔只许她拥有!
  • 万域之祖

    万域之祖

    浩瀚的大千世界,万族林立,群雄并起!强悍的洪荒凶兽,永生不灭的远古神明,聚灵成圣的绝代仙王!法则惊天地,神威泣鬼神!一个少年,身怀不平凡信念,寄由一块石碑踏入修炼之途,斗尊神,杀圣者,于万雄争锋的黄金大世踏上那争霸之路!
  • 大佬你的猫在这呢

    大佬你的猫在这呢

    888“宿主手下留情啊!”看着已经把手伸进一个男人衣服里的宿主,深感无语“宿主,咋们的理想是啥,是拯救男配于水深火热,不是让你在这撩汉子啊”(888已经崩溃)莫小九一脸淡定的鄙视一下888“我这叫撩汉工作俩不误,像我这么高效率的宿主你打着灯笼也难找,你还在这叭叭”888已经不想说啥了,仰头望天(。。你有头吗)这届宿主怎么这么难带啊〖暖心邻家哥哥〗〖妖孽徒弟〗等等看着这么多美男,莫小九只想说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哇咔咔
  • 他心底深处的那个人

    他心底深处的那个人

    她是他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他坚定地爱着你很多年;这是一对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
  • 凤还巢:妃要得天下

    凤还巢:妃要得天下

    皇城禁宫根本就是个吃人的血坑,吃掉女人的青春,吃掉女人的感情,只给她们留下一张黯淡无光的老女人面孔,还有一颗充满仇恨的心……风倾银笙说绮梦,一曲相思弄。寒露晚侵枫,层楹空掩,锦幕成冢。情到深处情转恨,清眸玉颜冷。何处忆旧国?碧瓦飞甍,雪乱倾城。——《醉花阴》
  • 魔兽世界之半人马崛起

    魔兽世界之半人马崛起

    从杜隆塔尔到凄凉之地,这个奇特爱情中诞生的扭曲产物是一个十足的悲剧,向来是联盟与部落眼中的练级的阶梯。但是我要让他们摆脱原本悲惨的命运,带领其他“野怪”在这个动荡的世界堂堂正正地生存下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恙的年华

    无恙的年华

    青春像春天的小草一缕青色把生命的画卷抹绿。这就是《春草青色》。本部小说是继第一部《梦回依约的童年》之后的第二部纪实性中篇小说。夏滕的青春期,正值十年动荡的末期,和改革开放的初期。在读书无用,宁可要草也不要苗的氛围里,夏滕保持一颗青涩的初心,始终勤奋学习。恢复考试后,他以无可争辩的成绩考上了高中。恢复高考以后,他成为班上唯一一位考上大学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他再接再厉,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考上了著名科学家的研究生。夏滕经历了怎样的青春岁月,他是如何面对未谙世事的尴尬糗事。作者不遗笔力,为你讲述不会让你失望的那个时代的真实的故事。精雕细琢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您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