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32300000051

第51章 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与网络的“符号暴力”——解读“铜须事件”的网络传播(1)

郭小平

网友“狂野之城”通过QQ记录得知:结婚六年的妻子“幽月儿”在玩《魔兽世界》中与“铜须”产生婚外情并有出轨行为。其后,他在论坛发帖并引起了媒体关注,使得事件被更多的人关注,事件开始升级,更多惊人内幕被爆出……当事人郑新也通过视频来说明出轨事件并不是真实的,但事情真相是否真是如此呢?由于最初的发帖人一直没有再出现,所谓“铜须门”事件,实际上已成为一桩“无头案”。

网络延伸了人们的传播空间,也改写了人们的传播观念。“铜须事件”已经由最初的道德讨伐、网络追缉升级到“网络暴民”之争。网友的个人私生活为何演变成令人瞩目的媒介事件?“铜须事件”为何又从网络侵入个人的现实生活?“铜须事件”为何成为“网络暴民”之争的媒介符号?本文无意探寻“铜须事件”的真伪,旨在通过“铜须事件”透视网络信息的协同过滤现象与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

一、“铜须事件”的网络传播

“铜须事件”的网络传播大体经历了五个过程:(1)事件起因:苦主发帖。2006年4月13日中午,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国官方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名为《2区麦维影歌守望者发生的丑闻:一个让你更珍惜爱人的理由》的帖子,发帖人“狂野之城”细述了自己如何发现妻子“幽月儿”(魔兽游戏ID)出轨的经过;(2)事件发展:《铜须与幽月儿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被公布;(3)事件升级:《2区麦维影歌丑闻事态进一步升级》发表;(4)事件“受害者”消失:在贴出《丑闻》和《让生活继续》的两个帖子后,“狂野之城”再未出现,而首次转贴者“锋刃透骨寒”最后一个帖子则称一切都是杜撰。(5)舆论再度引爆:央视《大家看法》栏目以及欧美的一些报纸介入并对中国网民的行为提出质疑,网民则在天涯等网站组织起了新一轮的反击运动。一度沉寂的“铜须事件”,随着央视的报道和网民的回应,再次从网络转入现实之中并再次火暴。

“铜须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集中体现为四篇网文,网友声援引爆了“铜须事件”。网络媒体设置了传统媒体的新闻议程,传统媒体的介入使事件升级并引爆了新的舆论焦点。媒体放大了“铜须事件”,事件本身又融入了网民的集体记忆(如“陈易风波”、“虐猫事件”、“清华女生铊中毒”、“韩白PK”等)与中国式的伦理道德判断。于是,“铜须事件”成为2006年度网络最轰动的事件。

二、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

民意或议题在网络上得以深化,形成公共意见。“铜须事件”悬而未结,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形下,网民极易将长期以来或者在由特定议题引发的愤怒,迁怒于一个具体的对象。民愤的非理性体现了网民的“移情”效应。对“铜须”的网络审判,就成为一种传播的仪式或象征。

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美国当代法哲学家凯斯·桑斯坦用“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理论解释了网络中的仇恨。所谓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指“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简言之,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该理论假设:群体的讨论可以使群体中多数人同意的意见得到加强,使原来同意这一意见的人更相信意见的正确性;而原先群体反对的意见,经讨论后,反对的程度也更强。这种极端化倾向可分为两种:冒险偏移和谨慎偏移。群体极化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促进群体意见一致,增强群体内聚力和群体行为,也能使错误的判断和决定更趋极端。

同样,“沉默的螺旋”理论与勒庞的群体心理学也揭示了凯斯·桑斯坦的“群体极化”理论。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伊曼1974年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揭示了群体意见的自我封闭性。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则分析了个体如何在一个非理性、易激动、少判断、好左右的群体里走向极端的心理机制,认为人作为行动群体中的一员,其集体心理与他们的个人心理有着本质的差别,成员的判断极易受到感情、名望、权威等左右。[〔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146页。]互联网论坛区的跟帖,在同一议题下容易造成群体的情绪感染或同化。在道德话语与网络狂欢的指引下,诸多网民以网络“哄客”的匿名身份,躲藏在黑暗的数码丛林里,高举话语暴力的武器,狙击那些被设定为“有罪”的道德猎物。网络媒体的道德批判迅疾转变为现实的道德仇恨与群体的情绪宣泄。

2006年6月2日,央视《大家看法》栏目播出的《“铜须门”丑闻》节目称:一份虚拟世界的大字报,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讨伐,“在网络上大肆地进行讨伐本身是一个更应该被讨伐的行为”。此外,“铜须事件”也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南德意志报》等欧美报纸,相继刊发报道,质疑中国网民的做法是对个人权利(隐私权、情感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等)的严重侵犯。《国际先驱论坛报》以《暴民统治中国互联网:键盘作武器》为题,批评了中国网民的“暴民现象”,认为“网民群体以道德优越感而非法律依据作依托,实施集体对个人的道德讨伐甚至现实攻击”。

央视以及海外媒体对此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网民予以强烈的回击,对“铜须”的道德讨伐升级为“网络暴民”之争。海外媒体的报道,可能存在议题框架预设、将道德问题“泛政治化”之嫌,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当网民自我封闭于特定的BBS,受众所听到的就只能是自己的“回音”而已;一旦极化的网络群体自绝于异见,必然导致对不同观点的狂热的口诛笔伐。

三、网络信息的协同过滤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是个性化的媒体。“当筛选的力量没有限制的时候,人们能够进一步精确地决定,什么是他们想要的,什么是他们不想要的。他们设立了一个能让他们自己选择的传播世界。”[〔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网络为志同道合者的沟通提供了便利,但缘于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量身订制与网络空间信息海量性的悖论,群体内部的讨论并没有避免群体极化,而是强化了群体极化。“信息时代中,大众传媒的覆盖面一方面变得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又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193页,第205页。]“社会小团体,包括虚拟串联潜藏着许多危险,在那儿信息不管对或错,都会像野火燎原般地传布开来”。[〔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传播的个性化强化了网络受众的群体极化。

那么,网络传播中的极化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凯斯·桑斯坦提出了网络中的“协同过滤现象”(collaborative filtering),即网站通过信息的同类搜集和网址链接,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窄化”。这样的结果会导致群体极化现象,从而产生仇恨。[〔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铜须事件”更丰富地体现了网络信息传播协同过滤的多种方式。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评忆

    本书评述了党的九十年,内容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评述、党外和国外人士的忆述、专家学者的评述。
  • 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

    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

    许多事实证明:一个人、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能做成做好什么、不能做成做好什么,绝不是完全按照人的主观愿望去发展的。只有认清形势特征,科学判断形势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抓住机遇,制定和落实与形势要求相适应的目标和任务,才能获得成功。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是伴随党的政治生命全过程的永恒课题,而且还有其必须遵循的内在的客观规律。但是,在党的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建设的内容、措施等又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定形势和任务是不同的。分析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的历程、做法、经验,也必须注重当时的形势特征和任务要求。
  • 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制度转型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本书中,学者们围绕俄罗斯由传统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转型的起因、机制、路径及前景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争论。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俄罗斯车臣问题、俄罗斯寡头与政治、普京的治国理念、“圣彼得堡帮”与“席勒维基”、民众价值观等多方热点话题。
  • 静对喧嚣:任剑涛访谈对话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静对喧嚣:任剑涛访谈对话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与报纸杂志编辑记者和同道朋友的访谈对话辑录。全书充满思辨的魅力、激情的光芒和实践的智慧,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进程富有深刻的启迪。
  • 山重水复: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山重水复: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大总体上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江青集团的势力得到加强。本书通过大会背景、大会纪实、重要文献、历次全会、热点聚焦等栏目,客观全面介绍了在林彪集团覆灭后,依然坚持的“左”倾错误。
热门推荐
  • 莽荒大反派

    莽荒大反派

    林但意外的穿越,这背后究竟是人性的丧失,还是道德的沦陷,林但: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究竟是什么让林但变得如此丧心病狂,请看莽荒大反派
  • 都市之天道无双

    都市之天道无双

    身为超神境界的主角在参加由上一任天道主持的天道选拔赛中被死对头挑衅而出手杀人,却被选拔赛负责人一起打入人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

    三人行:鲁迅与许广平、朱安

    这部传记首次聚焦一代文学大师鲁迅的感情史。基于史料,动情揣摩,挖掘了人物内心的深刻情感。鲁迅作为一个“叛逆的猛士”,与他所要背叛的传统之间,“剪不断,理还乱”,时代并没有因为他是先驱者赋予他超越历史泥淖的神力。与许广平、朱安的感情纠葛,是大时代下人挣扎突围的悲怆剪影,全书因此在平实的叙述中浸染着孤寂的氛围。
  • 绝品大闲人

    绝品大闲人

    身为现代人的林夕水穿越了,穿越到一个未知的大云朝。他不想改变世界,二世为人的他只想赚点小钱,成为乡下土财主,领着一群狗奴才,上街调戏良家妇女。可人太出色也是种罪过,大云朝正因为他的到来,而悄然改变着。本书主角很有节(wu)操(chi),道(bei)德(bi)高(xia)尚(liu)。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 谜影之鬼复仇之谜

    谜影之鬼复仇之谜

    90年代初,在一切看似风平浪静的锡坤大学开学不久,一起命案的发生,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揪扯出四年前的一桩命案,凶手竟然是死了三年的陆浩然,一时间,鬼复仇的阴霾笼罩人心,警方也因此介入案子,知名侦探东方晨和因遭诬陷被通缉,销声匿迹四年的非侦探叶飒,并肩作战,案情有些眉目,但是,经过一番调查后,所有证据都指向已经死亡的陆浩然,恐怖的阴影油然而生,凶手到底是人是鬼?一切变得扑朔离。。。。。。
  • 塞外游侠

    塞外游侠

    武侠有喜欢的朋友点个收藏投个推荐,谢谢,我会给你更多的精彩。风云起,江湖泪,为了一己名和利,你来争,我来夺,不知冤魂有几何,名利现,义可断,已为私欲占为先,再回首,江湖断,错过多少良辰景,心无力,人已老,江湖情仇也来到,欲问天,天不语,当年到底是为何?
  • 且邀男神试天下

    且邀男神试天下

    荀绾:“我有问题要问你。”某人:“爱过,不后悔,生孩子保大,掉水里先救你,银子归你管,不吃香菜,不介意你曾经喜欢错人,即使你顶着太后头衔寡妇事实,作为黄金单身汉我就爱你这种调调,怎么样亲爱的,还有问题吗?”荀绾:“……你居然连抢答都学会了……”这其实就是一个逗比女主追错男神,又被男神找了回来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猛禽

    猛禽

    叶霄曾经以为身为一个临刑的死囚他已经掉到了生活的最低点,但显然生活这个婊子很乐意把下限再拉得低一点。从昏迷中醒来,他发现自己被结结实实地锁在一间密闭的金属囚室里。他不记得怎么来到这里,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与他关在一起的矮个青年似乎不怎么友好,但也许是他目前唯一能相信的人。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们被迫接受了本尼迪克?卢瑟的提议。当然,等到这一对临时搭档意识到自己上了一艘跳不下来的贼船,似乎稍微有些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