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92900000081

第81章 孙中山建中华党 争青岛日德交战

【史要】孙中山建中华革命党。袁世凯皇帝梦,一次大战爆发,日德青岛战役……

却说,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领导层成员都被迫再次流落海外了。孙中山等人又去往了日本,岑春煊则躲藏到南洋去了。

孙中山到日本后,心中十分苦恼;他想不到二次革命会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对于这一结果痛心疾首,却又苦于无言向同仁解释,只好默默承受。

此时,宋嘉树带着家人也流落到日本继续追随于孙中山身边;然而,年已半百的宋嘉树患有肾病,常感体力不支不宜长时间伏案工作了;而他的大女儿宋霭龄,因准备与时任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孔祥熙结婚,忙于筹措自己的婚事也难以兼顾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工作了。

宋嘉树唯恐他们父女俩的这些原因,使刚遭受挫折的孙中山处境更加困难;所以,不好意思向孙中山道明,强支病体仍然默默地坚持着,只是常觉力不从心。

忽然,宋嘉树想到了已经从美国威斯瑞安女子学院毕业准备回国的二女儿宋庆龄;心想,何不召她前来替代霭龄,也可为自己分担一些工作上的压力。于是,宋嘉树立即给宋庆龄发报,要她直接前来日本横滨。正在返国途中的宋庆龄接到父亲的电报后抑止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改道直接前往日本了。

原来,宋庆龄从小就听父亲讲述过孙中山的事迹;因此,在她的心目中,孙中山为了华夏民族的复兴,百折不挠地与满清皇朝作斗争,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美国,就读于美国威斯瑞安女子学院的宋庆龄热情洋溢地在《校刊》上发表文章,称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从而对于领导国人推翻满清皇朝、创建民国的孙中山,更是将其视为大英雄而敬佩有加了;甚至于朝思暮想能早日回国,追随孙中山投身于革命,以尽自己一个华夏儿女的绵薄之力。

如今,父亲要她接替霭龄的工作,正是她求之不得的;因为,如此非但能让她投身于革命,而且能在自己所敬仰的英雄身边工作,这无异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因此,宋庆龄刚到寓居于横滨的家中,就急不可待地要父亲带她去见孙中山。

当宋嘉树将宋庆龄领到孙中山跟前时,令孙中山甚觉意外。

孙中山第一次到宋嘉树家时,宋庆龄还是个呀呀学语的幼女;想不到一眨眼就是二十年,当年的小女孩已经出挑成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了;且如其姐,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话;所以,当宋嘉树道明用意时,孙中山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宋庆龄见孙中山允许她留在身边,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而此时,孙中山却仍陷于二次革命失败后的阴影之中,心中十分沉重难以自拔;因此,自嘲道:“妳的论文写得很好。可惜,妳称之为最伟大的事件却不尽人意;妳看,辛亥革命的成果让袁世凯窃取了,我又成了个流浪汉。”

孙中山因革命遭受挫折而深感内疚与自责,令宋庆龄也很是难受;但是,宋庆龄很快会过神来,觉得这不该怪孙中山;在她的心目中,即使有多大的挫折,孙中山仍然是伟大的;因此,她嫣然一笑不以为然地说:“不,辛亥革命没有失败,那光辉的一页已经永远载入华夏民族的史册了!华夏的复兴哪能一蹴而就,先生为此已奋斗多年,国人是有目共睹的,先生何必自责如此?我相信您一定能够重新唤起国人维护共和,带领大家夺回被袁世凯窃取的成果。”

宋庆龄的一番话,使只习惯于教导别人的孙中山似若被人启发而茅塞顿开了;为自己的经不得挫折表情沮丧而深感愧疚,赶紧振作起精神以掩饰尴尬。

孙中山想不到眼前这位亭亭玉立的妙龄女郎竟然有着如此深邃的目光和睿智的思辨,能将变幻莫测的时局洞悉;看来,此女非同一般为常人莫及,孙中山也就更愿将她留在身边了。

于是,孙中山谦言:“宋小姐所言极是,谢谢妳对孙某的理解与支持;是呀,革命尚未成功,吾等安可懈怠?孙某当尽己毕生,重创共和,不负汝之所望。”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这番交谈,全不像是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女与一位已经数十年风雨磨砺的政治家之间的对话,倒像是俩位志同道合的战友久别重逢后的叙谈;无拘无束且情投意合,俩人皆有相见恨晚之感。

就这样,宋庆龄留在孙中山身边,替代其姐宋霭龄的工作,成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自从宋庆龄来到身边后,孙中山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他人难以给与的支持和鼓舞,孙中山的精神从新振作了。

二次革命虽已失败,但孙中山并不认输,更不甘心就此一蹶不振;他必须奋起,唤醒国人再与袁世凯抗争。对于二次革命的失败,孙中山也想了许多;但最终认为,自己发动二次革命没有错;因为,袁世凯欲倒行逆施的企图已经彰显,非如此难以维护共和。

不久,传来了袁世凯取缔国民党及解散国会的消息,更坚定了孙中山的观点。

孙中山觉得,二次革命的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自己的主张没能在党内得到彻底的贯彻实施;且国民党组织涣散,未能协调行动,如同一盘散沙而丧失战斗力。所以,孙中山从中省悟到了,必须从根本上扭转党内的这种状况;否则,革命成功就难有希望;即使成了,也仍会得而复失。

孙中山痛定思痛后,决定召集流落于海外的国民党员,重建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且将其名定为“中华革命党”;并强调,这次立党应以服从命令为唯一之要件。

为此,孙中山一再宣扬:“革命党不能群龙无首,更不该互争雄长;必须有唯一之领袖,党人必须绝对服从于领袖,方能使全党团结成一体而再举革命成功。”

同时,孙中山还亲自拟定了中华革命党党员入党《誓约》;并严格规定,凡欲加入中华革命党者,无论其在党内的历史及资格如何,都得重写《誓约》,并在《誓约》上按手印;且须举行仪式当众宣誓,以表明绝对服从领袖。为避免同仁歧议,孙中山还特意作了解释,言“此种服从,不应视作是服从个人;而是忠于革命,服从党”;同时,孙中山还声明,他孙文绝不会引导同志走向专制败亡之路。

孙中山欲用铁腕手段改造党、树立绝对权威,以统一号令、确保胜战,而求民主、共和之再创。

而黄兴认为,孙中山欲搞所谓的党员入党宣誓效忠于领袖,这与他所追求的民主、共和理想背道而驰;而以党魁统一党务事权,与专制何异?且还要强迫党员按指印,这更是侵犯了党员的个人权利,近于人格污辱。因此,黄兴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

但为了避免因个人之间的意见分歧而导致党内分裂,黄兴毅然决定离开日本去往美国,而任由孙中山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

就这样,孙中山与黄兴这对世人常以“孙*黄”并称的战友却不意分手了。

虽然,黄兴与孙中山意见相左;但是,黄兴到了美国后,仍与孙中山常有信函往来,并继续支持孙中山的反袁斗争。

黄兴在旧金山时,曾有其追随者来函,希望他另行组党

但是,黄兴慨然答道:“中国革命之领袖惟有孙中山,不知有其它。”表示了自己对于孙中山的尊重,及反对分裂革命党;再一次显示了黄兴的无私与大度,足见其人格之伟大。

后来,孙中山又组织力量发动起义讨伐袁世凯,黄兴则在美国募捐筹资予以支持;于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虽然没有加入中华革命党的黄兴,却又与孙中山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此是后话,顺提不赘述。

且说,黄兴离去后,李烈钧、柏文蔚、谭人凤等人也都拒绝参加中华革命党,远离孙中山而去。

这些革命元老的相继离去,对于孙中山打击很大。然而,孙中山并没有气馁,依然故我下决心组建中华革命党。

此时,陈其美、戴季陶等人倒是给了孙中山极大的支持;他们认为,当今中国能有世界眼光、坚忍不拔之革命精神、富有建设性思想者,除了中山先生,别无二人。因此,表示愿意忠心追随孙中山,并绝对服从孙中山的领导。

于是,一九一四年六月十六日,中华革命党筹备委员会先行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虽已离去,但仍被推举为协理,只因其没就位而虚设了。

同时,确定了总务部、党务部、军务部、政治部、财政部等各部部长人选。

因陈其美在此次建党中特别卖力深受孙中山赏识,且其多年追随早已成了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故而,孙中山不但让陈其美担任总务部部长;并且明确规定:“总务部为各部之首,各部事务应受其考核。总理发布命令或委任人事,总务部参与副署;特别筹款及对外交涉,由总务部任之。”

如此,党内各部皆受制于总务部了;陈其美也就一步登天地上升到了仅次于孙中山的高位,替代黄兴而成了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七月八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筑地精养轩举行了成立大会,正式宣告中华革命党的成立。

会上,孙中山率先宣誓入党,陈其美与居正即为孙中山的入党介绍人。然后,众人依次效仿,向孙中山宣誓效忠,其场景可谓肃穆庄严。

中华革命党成立后,孙中山又主持制定了《中华革命党方略》。

接着,又组建了中华革命军,孙中山自任大元帅,并任命了中华革命军各省的司令长官。

就这样,孙中山欲依靠中华革命党,以中华革命军武力推翻袁世凯的统治;再建民国,恢复共和。

此时,受陈其美委托留在上海善后的蒋介石也已再次东渡日本;于是,也向孙中山宣誓效忠后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因陈其美受到孙中山的青睐并重用,蒋介石更欲跟随他的这位把兄弟干一番大业了。此前,陈其美曾向孙中山引见过蒋介石;当孙中山得知蒋介石毕业于日本的振武学校并在日本陆军中服役过时,觉得正是他所需要的人才;且言谈中,蒋介石思路敏捷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深为孙中山赏识;因此,这个瘦高个子的年青人就在孙中山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在中华革命党成立后不久,孙中山亲自命令蒋介石回上海策动武装起义;蒋介石欣然接受,觉得自己显身手的时机到了。

蒋介石到上海后,即在上海公共租界内设置了司令部,蒋介石自任司令,准备组织起义。

然而,未及行动,却因消息走漏而遭到了淞沪镇守使郑汝成的镇压;郑汝成派兵搜查了蒋介石的司令部,为起义准备的枪械、弹药等物资均被搜缴;数名革命党人被捕后殉难,蒋介石侥幸逃脱。

于是,北京政府下令在全国通缉蒋介石;蒋介石东躲西藏数日后,才潜回日本。

虽然,这次起义没有成功;但是,蒋介石作为上海起义的主谋,在袁世凯那儿挂上了号并遭到了全国通缉,这却无意中帮了蒋介石的忙。同仁们方知,在革命党遭受挫折后士气低迷的境况下,居然仍有如此冒死敢为之人;于是,原来毫无名气的蒋介石顿时声名大振,无人不知蒋介石了,这是连蒋介石自己也未曾想到的。只是,这次上海起义毕竟是在尚未举事前就失败了,没能给人留下太多的记忆;因此,蒋介石的声名在同仁中传播一阵后,也就很快淡忘了。

且说,袁世凯扫清了一切障碍后,更是目空一切无所顾忌了;渐渐的,袁世凯不再满足于当大总统了,甚至于想过一把当皇帝的瘾。

因为,大总统虽然也能集权于一身;但是,过几年又得费神费力地通过所谓的选举方能连任;而且,为能当选,还得设法讨好手中握有选票的那班人;而历朝历代以来,哪有已位极人君者须讨好下人之理?当时选举大总统时,因国民党籍议员的暗中抵制,令他二轮投票都未能当选;迫使他采取强硬手段的窘境,至今还历历在目。在他看来,这就是共和、民主的短处;袁世凯想起这些,心中总觉得不是滋味。

而若是改成帝制,岂不就少了这些不称心?再说,自己已是这把年岁了,还能当几任?长子袁克定虽然也是个有心计的人,但若想竞选总统却是万难不成的。届时,大总统的宝座岂不要拱手让人?自己戎马一生韬晦半世好不容易谋得的天下难道只能一代而终?纵观历史,汉、唐、宋、元、明,哪一个朝代不延续了数百年?连败弱的满清也有二百六十年之久,岂能不令他袁世凯垂涎?袁世凯自认不比那些所谓的开国之君弱,何独自己不能如此为?想到此,袁世凯确实有点不甘;因此,袁世凯想改帝制的欲望更强了。

不过,袁世凯毕竟明白,而今已入共和,不是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时代了;欲改帝制,谈何容易;若民意不许,必会弄巧成拙,袁世凯却是也不敢为的;所以,此事尚得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因此,袁世凯的欲改帝制却也还仅是想想而已,并不敢真的将它付诸实施。

然而,比袁世凯更急于想改帝制的另有其人,即其长子袁克定。

袁克定迫切希望他父亲能早日称帝。因为,一旦袁世凯称帝了,作为长子的他就能当上太子;然后,名正言顺地接替父亲的皇位。否则,若是继续在共和政体下,即使他父亲权力最大;自己想接过父亲的权杖,简直如同痴人梦想。而袁世凯已年过半百,且常病魔缠身;若再不设法促其父亲早日称帝,恐会悔之晚矣。

然而,袁克定知道父亲的心思,不是不思称帝,而是不敢称帝;说到底,是怕国人反对,即使称了帝也会如坐针毡;因此,犹疑难决。

袁克定也明白,父亲的这些顾虑不无道理;但转而想,若是能制造一种气氛让父亲放心,去了这种忧虑岂不万事大吉了。袁克定如此想后顿时开窍,马上想出了一个馊主意;袁克定知道父亲有一个阅报的习惯,而且特爱看日本人办的汉文报纸《顺天时报》,以作为观察政局把握民意的窗口。于是,袁克定纠合了一班人马,专门仿照《顺天时报》的版式,伪造了一份专供袁世凯看的《顺天时报》。袁克定在这上面确也花了不少心血,以假乱真地令袁世凯毫无察觉。果然,袁世凯看到那报上尽是些劝进他称帝的文章,误以为此事已是众望所归水到渠成了;也就飘飘然的如坠雾中,甜滋滋的做起皇帝梦来了。

正在袁世凯开始做皇帝梦时,忽然传来欧洲列强之间开战的消息。

原来,普法战争以后,德国与法国之间结下了怨仇;后起的德国总想重新瓜分世界,从而分得更多的羹;这却损害到了英国、法国、俄国等几个老牌帝国的既得利益,相互间的矛盾摩擦、甚至于局部战争时有发生经久不断。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视察塞拉耶佛时,被塞尔维亚黑手党成员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

一个月后的七月二十八日,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即以此为借口出兵塞尔维亚;于是,两国宣战开火。

接着,德国、俄国、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国,由于各自的利害关系与利益需要都先后被卷入了战争;于是,战火很快漫延,后来演变成了史家称之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爆发后,很快就分成了两大集团;一方是德国与奥匈等国结成的同盟国,另一方则是俄国、英国与法国等国结成的协约国。

一次大战越演越烈,西方列强自顾不暇了;但由于他们在中国都有着各自的势力范围,因此都想拉拢中国,以保护各自的在华利益。

此时,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本欲也参与战争,以便趁机将那些被列强攫取的权益收归。

袁世凯自己也从皇帝梦中醒悟过来,重新面对战火纷乱的现实世界了。

袁世凯见参战的列强已分成了两大营垒,想不好自己该靠向哪一方?因为,无论靠向谁,必定要得罪另一方;而战争方始,谁胜谁负无人能料知;且中国是弱国,谁也得罪不起。所以,袁世凯虽想参战,却又不想得罪其中的任何一方,何况也不敢得罪。

于是,权衡再三后只得采骑墙之势;八月六日,北京政府即宣布中立。同时,希望当时也处于中立的美国能帮助劝说欧洲参战的各国列强不要在中国的租借地上开战,以免将战火引到中国。

然而,一心想发战争财的美国,有其自己的盘算;因此,就以“不愿卷入国际纠纷”为由拒绝了北京政府的请求。

而日本政府见欧洲大陆燃起了战火,倒很是幸灾乐祸,觉得这是天佑日本。因为如此,西欧各国列强就难以顾及在华利益了,日本也就可以替代西欧列强进驻中国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日本蠢蠢欲动准备向中国进军了。

日本第一眼瞄准的,是位于山东半岛南端的青岛;青岛本就是个良港,自从德国占据后即被建成为了一个军港。且青岛位于中国漫长海岸线的中部,北上、南下、西进均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本也就更是垂涎欲滴时刻惦记着欲将其据为己有,以作为向中国进取的一个跳板。

然而,此时的青岛为德国所有;为此,日本与英国结盟,即成为协约国中的一员,与德国即为敌对国了。然后,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德国将青岛无条件交付与日本,并限期给予答复。

德国当然不是好欺的,岂愿拱手相让?到了限期,德国仍没予答复。

于是,一九一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日本联合英国对德国正式宣战了。

因为,日本参战意在夺取青岛;所以,日本虽然成了协约国中的一员,却没有向欧洲派兵;而将兵力投向了远东的中国战场;于是,日德之间的青岛战役随之打响。

当时,德国在青岛的驻军有一万余人,并有一支德国远东舰队,由胶澳总督、德国海军上校瓦尔得克指挥。而日本则任命第十八师团长神尾光臣为司令长官,率陆军五万进攻青岛;同时,命令舰队司令官加藤正吉率由六十艘军舰组成的第二舰队封锁胶州湾,从海上协助神尾光臣攻打青岛。除此,日军还投入了多架飞机参战;所以,青岛战役是远东战场上第一次有空军参战的战役。

德国胶澳总督瓦尔得克见日军投入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自知难以抵挡;赶紧命令德国远东舰队的六艘主力舰,在胶州湾未被完全封锁之前,就驶离战区去往南太平洋和印度洋避战;并将驻守在胶济铁路沿线的德国军队调往青岛,设置了四道防线勉强应战。同时,德国政府向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提出了愿将胶澳交还中国,欲以此为诱饵希图利用中国抵制日本的进攻,以继续保存德国在青岛与山东的利益。

日本获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北京政府提出警告;袁世凯本来就不敢接受,此时更是胆怯了;于是,只是将青岛例为战区,要求交战双方莫将战火延烧到他处;自己则保持了所谓的中立,任由日本与德国在青岛开战,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了。

九月初,日军第十八师团的主力在海军第一舰队掩护下,从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的龙口登陆;然后长途奔袭,经莱州、平度推进至即墨;并控制了胶济铁路,切断了驻守青岛的德军补给线。

在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抵达即墨时,日军的另一支后续部队、由崛内文次郎率领的日军第二十三旅团,则在海军第二舰队掩护下也在崂山湾登陆了。两路日军会合后,即向青岛推进;于是,日、德两军在青岛外围激烈交战了。

激战数天,至九月二十六日,日军攻占了青岛外围的双埠村、石门山、九水庵一线,德军在青岛外围布下的防线被攻破。第二天,日军又攻占了楼山后与李村南侧一线。而英、日联军则也攻取了德军在孤山至浮山一线的前进阵地;于是,德军在李村河口至沙子口布下的防线又被突破。

至此,英、日联军完成了对青岛的包围;青岛已成一座孤城,驻守于青岛城内的德军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接着,日军向青岛要塞发起了全面的进攻;日军由其第二十九旅团、第六十七联队及部分炮兵组成的联队,向海岸堡、贮水山炮台进攻;日军第一中央队与英军联合,则攻打台东镇堡垒。

另外,日军的第二中央队与独立工兵第四大队组成的联队,袭取了小湛山堡垒及一五四高地;左翼队与独立工兵第一大队组成的联队,则向太平山堡垒进攻。同时,日军还投入了数百门重炮和几十架飞机,攻势十分猛烈。

德军虽然是孤军作战,但却十分顽强坚守了十多天;最后,终因双方兵力太过悬殊,日军终于攻占了青岛。

自日军在龙口登陆至攻占青岛,历时六十七天;这场战役中,日军与德军各有千余人伤亡;但是,损失最惨重的乃是无辜的中国百姓,青岛附近的二百多个渔村几乎被夷为平地了,而袁世凯的北京政府只是象征性的抗议几句就喑哑了。

同类推荐
  • 宋武传说

    宋武传说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江湖本是江山一域,天下兴亡,也有匹夫的一份责任在。江湖和江山的连接点到底在哪,两者的融合是否会造成混乱,请诸位拭目以待。仍然是存在于小说中的世界,仍然是穿越者作为主角,以及那岳家后人的身份,这一切的交织会演绎出怎么样的故事?
  • 南北史演义(下册)

    南北史演义(下册)

    《南北史演义》(现代白话版)为《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乱臣贼子盈天下”的分裂对峙局面,沿用唐李延寿旧例,把宋、齐、梁、陈归为南史,魏、齐、周、隋为北史。行文对于南北历史平行叙述,不为帝王颂德,不遗漏小人物的闪光点。《南北史演义》(现代白话版)内容丰富,论述客观,堪称通俗史著的经典,不但可以作为一般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南北史演义》(现代白话版)旁征博引,文史详备,真实可靠,行文张弛有度,自批自评,妙趣横生,其人物丰富,主次分明,故事生动,点评独到,集文学性与历史性、趣味性于一体,让人读来不忍释卷,可谓通俗史著的经典之作。
  • 佣兵太子

    佣兵太子

    雇佣兵,顾名思义,这是一群“要钱不要命”,为利益而参加一场武装冲突的人,他们没有爱国主义、政治信仰或者是道德原则,甚至说为了钱他们可以付出一切。而当以佣兵“郁金香”背叛组织后,被追杀而死亡重生来到一个充满封建思想的异世社会,竟然奇迹般的成了当朝太子,拭看这佣兵太子如何在这时代存活下去。是他改变整个时代,还是他被时代所掩埋!
  • 民国名匪的黑道江湖

    民国名匪的黑道江湖

    民国时期,外强环伺,军阀混战,许多土匪也曾在这个乱世或成为一代枭雄,如张作霖;或成为一代将才,如马占山;或成为一代恶盗,如孙殿英;而更多的是孙美瑶、老洋人、瞿伯阶、蒋世英这样的地地道道的土匪。他们无恶不作,却又左右逢源。而无论是一代枭雄之将还是鸡鸣狗盗之徒,他们又都能在民国的大舞台上占据一个角色。
  • 姑爷万岁万万岁

    姑爷万岁万万岁

    一次意外,余生来到了一个三妻四妾的世界,莫名成为李府的上门姑爷。府中良田千倾,家丁上百。再想想自己熟读的唐诗三百首,以及各种后世知识,一种鹤立鸡群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一个诗河开启的时代。文人骚客盛行的开始。这里是文化洗脑的先锋。手工业科技来临时代的序幕。这是一个老百姓普遍是文盲的年代。科学在这里将是垃圾,信神才是王道。这是一个拥有三妻四妾的世界,拳头解决一切问题。既然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身上没钱的悲剧不能再重演。一定要做些什么,无论是为了让自己吃饱穿暖,还是为了以后装逼泡妞。
热门推荐
  • 胭脂天骄

    胭脂天骄

    一醉醒来,物是人非。乱世既然躲不不过,那就与命运抗争一把吧。这是个出身决定一切的世界,士族门阀即将迎来他们最后的辉煌,这也是个天骄尽出的时代,杨广,李世民,希拉克略,戒日王,默罕穆德,天骄们闪耀亚欧大陆,我来了,不与天骄们斗一斗,岂不是白穿越一场?纵然女儿身又如何。士族门阀再强又如何,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易烊千玺:一生只爱你

    易烊千玺:一生只爱你

    全文超甜,也许会有几章虐文。“唔,易烊千玺!魂淡!你干嘛啊?!”“我干嘛?当然是......干你!”小编是不是有点污了。
  • 装甲征途

    装甲征途

    不甘心当一辈子蝼蚁,就算曾经的世界被毁灭也要看看这广阔的天地!黄沙大漠、残垣断壁、机械武装、不明组织,这些挡不住杜峰寻求真相的心。
  • 每个人都是宇宙限量

    每个人都是宇宙限量

    在我的这颗小星球里面,你就是温柔与璀璨,即使别的宇宙再浪漫我也终身不换。
  • 重生医武赘婿

    重生医武赘婿

    死在战场上的史晨重生了,然而身份却是活在别人白眼里的窝囊赘婿,刚醒来就面对被离婚……医武双绝的他,只能一步步打破无能过往,谱写属于自己的巅峰传奇!
  • 神迹阴阳佩

    神迹阴阳佩

    风云大变,阴阳神佩双双出现,九层空间即将崩塌,少年被选中,大陆又将会经历什么?对于世界来说,到底是机遇,还是劫难!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幻者天灵

    幻者天灵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等级不是绝对的实力,唯有想战胜强者的心才是成功的法则。不要相信什么绝世武功,炫酷秘籍,能相信的只有自己。一次生命,可以轻松消失,亦可一战成神,永垂不朽。这就是大陆上千百年来所争夺的,那个被万人所追逐的神圣法则。
  • 创世恋情之灵族崛起

    创世恋情之灵族崛起

    母神创世以来,整个世界分为灵界大陆、西域大陆、南北极地大陆三部分组成,他们主张公平公正,让人类也产生和自己平起平坐的神,于是给予了人们自己选择修炼成神的机会,修炼者诞生了,然而人们为了利益开始争斗,天兮是第一个修炼成神的凡人,可他在修炼中只学会了残忍,眼中只有利益,这很不符合母神的本意,可是天兮不听母神好言相劝,竟在母神不备是趁机杀了她,独霸天下,故事会怎样?就请阅读三生恋情之灵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