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88300000132

第132章 楚庄王

楚庄王:“大凡知道我的人都认为,我的霸业都取决于孙叔敖的功绩,吕不韦也说我整日疏于国政,不是骑马田猎就是纵情山野,如果不是孙叔敖勤于政事,我这个霸主就如浮萍一般无从谈起。

对此,我有话说,现在就要说。

不可否认,孙叔敖确实是一位圣人,孟子将他同舜、傅说、胶鬲、管仲等人并列;司马迁将其列在子产、公仪子、石奢、李离等循吏之前。

他将施教导民、除患兴利、发展生产、致富国民等措施当作治国之策,为令尹仅仅三个月,便绘就出一幅‘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民皆乐其生’的美丽新画卷,使楚国进入一个‘家富人喜,优赡乐业,式序在朝,行无螟蜮,丰年蕃庶’的全盛时期。

为令尹之前,他还主持修建了中国最古老而又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既防水患又可以灌溉浇田,使淠东平原成为楚国主要的产粮区,为繁荣楚国经济和屯田积谷济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惠及千秋。

孙叔敖在行政经济、水利农业、军事才能无人出其右,但请注意一点,他是在我执政十五年的时候才出任令尹一职的,在他之前,基本是我将楚国这个庞然大物拨乱反正,引向正规的。

一鸣惊人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吧,说的就是我,虽然有演绎的成分,但实际情况更为严峻。

楚武王之后,若敖氏把持楚国朝政一百余年,先后有斗伯比、斗祁、斗谷於菟、成得臣、斗勃、成大心、成嘉、斗般、斗越椒等九人为令尹,不仅势力强大,还有很多附属小国,尤其是他们的若敖六卒,战斗力堪比楚精锐的申息二师。

他们甚至对继任国君的人选也有很大的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终日买醉、纵情声色,让他们觉得好控制而支持我即位,否者出局。

若敖氏的势力逐渐坐大,已经对其他公族产生威胁,于是我摇身一变,成为若敖氏和非若敖氏争权夺利的筹码,还曾经被公子燮与斗克绑架,企图另立政府与若敖氏分庭抗礼。

还能怎么办?

继续装,装作不谙政事、纵情酒色,实则韬光养晦,洞察这个暗流涌动的帝国。

装了三年,不装了——倒不是因为自己有了可以和若敖氏叫板的实力,而是这一年楚国遇到了饥荒,北方的戎、西北的庸、糜以及群蛮、百蹼全部联合起来,四面八方攻伐楚国,几欲逼近郢都。

楚国已陷崩溃,再装下去就亡国了。

在伍举、苏从等忠臣的支持下,我决定亲政。

若敖氏之所以在楚国位高权重,甚至堪比国君,就是因为之前每次楚国遇到重要关口或者重大困难,都是在若敖氏的帮助下挺过去的,所以国君对若敖氏非常忌惮。

但这一次,若敖氏选择当了缩头乌龟,面对庸、麇等国入侵,令尹斗搬建议迁都以避其锋芒。

我非常不满意!以我的性格,就算亡国,也要拼一拼。

但我势单力薄。

关键时刻,大臣蔿贾非常支持我的想法,并且还说服了众人——我非常感激的看着这个被若敖氏排挤的可怜人,决定将来重用他。

事后证明,蔿贾在我剪除若敖氏一事上功不可没。

在这些正直的大臣们的支持下,我撇开若敖氏,率军正面硬刚实力强大的庸国。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但是我赌赢了——和秦、巴二国一起直接把庸国给灭了,得到大量物资和资源(主要是盐泉),缓解了楚国内部的饥荒。

灭庸是‘春秋一大事’,不仅让我在诸夏扬名立万,还在国内树立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反观一直置身事外的若敖氏,在楚国的这一重大危机面前,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无能,丧失了权威。

随后,我迅速以反腐的名义,大举清洗了令尹斗搬等若敖氏和其他连带的公卿大族,涉及到的人员有数百人之多。又提拔重用蔿贾、伍举、苏从、虞丘子、子重、子反、孙叔敖、申叔时、申公巫臣等文武人才。

不得不说,反腐是个好东西,顺应民意而又培养自己势力,关键是名正言顺。

借此良机,我又在楚国进行了政治经济上的一系列改革,整顿内政、厉行法制,百姓安居乐业,兵力日益强盛,呈现出国富兵强的景象。

也就在这一时期,晋灵公与赵盾矛盾异常突出,势同水火,晋国国内统治既不稳定,国外威信也日益下降。

不久,附晋之郑见楚国国势炽盛,主动与楚结盟。

郑国的归附说明这时候的楚国统治已趋稳定,我还预感到,一些中原国家已开始心猿意马,认真选择自己的出路了。

最主要的是,我突然有了北上图霸之志。

于是,我和郑国一起攻陈伐蔡侵宋,将中原腹地搅得天翻地覆,就连一生不服软的赵盾遇见我军都不敢正面交锋,灰溜溜的悄然退去。

我膨胀了,天下之大,我想去看看,我想看看传说中的九鼎。

为了保证我可以顺利看到九鼎,我亲领大军北上,在周王室边境大搞阅兵示威。

周天子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孙满来慰劳我军,并表达了九鼎是王权的象征,长期秘不示人,既不让人探视,也不让人议论。

既然这样,我也不为难人家了,就顺便问了下鼎之大小轻重。我的本意是问个形状,自己回家做几个玩玩,谁知道王孙满觉得我是‘示欲显强而取天下’,视死如归般对我义正言辞的教育了一番,我觉得自讨没趣,悻悻而归。

我十分清楚九鼎代表什么,我能带回去么?虽然我‘观兵于周疆’天下莫不敢言,但取了九鼎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到时几十路诸侯一起伐我,我受得了吗?

被误解的滋味很难受的,我很生气,于是我决定闭门造鼎,不仅自己造,还跟周王室赌气来着——鼎是大口朝上,我就大口朝下;鼎有九个,我也造九个。

造出来一看,这不就是钟么。

于是,我将这九口钟放入宗庙,使之礼器,称之为‘九龙之钟’。

可惜的是后来被吴王阖闾损坏了。

虽然王孙满话说的挺言重的,但是我却从中得到了启发:‘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

‘天下在德不在鼎’,图霸,不一定要通过拳头去争取,也可以以德服人、以礼感人、以乐化人,这很符合孔子‘仁’的中心思想。

这件事更让我了解到自己作为蛮夷所不被中原文化认同的悲哀,于是,我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教化礼仪,全盘周化,在楚国大力推行周礼。

再回到内政上来。

我大量启用非若敖氏到重要的工作岗位,若敖氏隐约感到威胁,新任令尹斗越椒沉不住气,将刚提拔为司马的蒍贾囚禁杀害,随即发动军变。

我不打算蛮干,准备求和来麻痹他们。斗越椒看出了我的小伎俩,没同意。

横竖是个死,那就打。双方下好战书,约阵而战。

论士兵数量,我没有若敖氏的多;论军事实力,若敖氏有若敖六卒;论临战之士,若敖氏猛将如云。

我军力不支,退至皋浒。

在危急时刻,我帐下大将养由基一剑射死斗越椒,若敖氏叛军失去领袖后,瞬间树倒猢狲散,军阵大乱。我趁势反扑,叛军兵败如山倒。

这一战,我又赌赢了。

平定叛乱后,我并没有对若敖氏赶尽杀绝,而是对他们公正审判,并让他们永远远离楚国政坛。

在令尹一职的任免上,我慧眼识珠,提拔了最优秀没有之一的人——孙叔敖。除了看中他的能力外,对他的父亲蒍贾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这一次,我又赌对了——孙叔敖帮我把楚国里里外外捋的顺顺利利妥妥当当,楚国得以大治。

两年后,邲之战。

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孙叔敖对战场局势做出准确判断,找准空挡,一夜之间大破晋军。

晋国六军损失了五军,再无能力与楚抗衡,自此楚国立威定霸,我也扬眉吐气、光耀祖宗、显达后世。

有人建议我乘胜追击,打过黄河。

我没同意:既然胜利了,又何必多杀人呢?

有人建议我将俘虏坑杀,收集尸首建立一个京观,用以彰显武功。

我没同意:止戈为武,士卒都尽忠而死,难道能建造京观来惩罚吗?现在不禁止战争,还让晋楚两国士兵尸陈荒野,炫耀武力以使诸侯畏惧,这哪里能够保持强大?百姓如何能够安定?没有德行而勉强和诸侯相争,用什么调和大众?乘人之危谋取自己的利益,趁人之乱谋定自己的安定,如何能丰富财物?武有七德,我对晋国用兵却没有一项美德,用什么来昭示子孙后代?

望着滔滔河水,我带领将士们饮马黄河,祭祀河伯,修建宗庙,然后班师回国。

一路无言,我明白,楚国霸业开始了!

晋国江河日下。不久,郑、许二国相继归附楚国,打响了反抗晋国的第一枪。

随后,东方的齐国应声起义,攻伐了自恃有晋国撑腰的莒国,瓦解了晋国东方的战略碉堡鲁国,还捉弄了晋国派来结盟的使者。

为同宋国结盟,作为我获得中原文化的认同,我先灭了宋的与国萧国,随后命大军将宋都层层围住。

这一次我势在必得,将宋都围了整整九个月,晋国不敢救,令天下诸侯震惊不已:楚国居然能长达九个月供应着千里之外的三军,其国力之强,已远远超出他们想象。

在宋都易子相食,饥寒交迫情况下,宋文公终于妥协,与我结盟而还。

楚国八百年中灭六十余国,地方五千里,我在位期间就‘并国二十六,益地三千里’,成就楚国后世之辉煌,可见武功之盛。

我没有搞过会盟,也没向天子请封,所以,争霸与否对于我来说无关紧要,霸业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评委:“很多人认为,楚庄王统率‘南蛮’北进中原,问鼎之轻重,害得中国命系一线,危在旦夕。

所以,他际会风云、一鸣惊人之时,诸侯附会也只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强打起精神,言不由衷地接受下来。

由此可见,楚庄王尽管神气活现、踌躇满志,但在大家的心目中,他根本算不得是五霸中的正宗角色,典型的‘紫色蛙声,余分闰位,圣王之驱除云尔’(紫色,红蓝合成之色,借指不正之色;蛙声,淫邪之声,比喻非正统)。

正所谓‘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楚庄王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对古今那些诸夏本位论者来说,绝不是一件值得颂扬的事情

在此我要给楚庄王正名。

但大家注意这样一个细节没有,索鼎而灭周,就连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都不敢如此狂妄,楚庄王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在形式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他会做吗?

楚庄王顶住巨大压力灭陈而又复陈,不仅得到中原诸国的尊重,还得到孔子最高评价:‘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司马迁更是因此而著《楚世家》,这是何等荣耀!

就连他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楚国在他的治理下‘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章服。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

此时的‘华’、‘夷’之分,还有什么意义?

楚庄王在礼化楚国的时候,竟然使楚国成为保存周礼最为完好的地方,就连后世的孔子也不得不承认这件事。

后来的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事件,也可认为当时的楚国是礼仪之邦的绝佳证明。

更为关键的是,当中华遭受诸如五胡乱华等民族存亡之期时,楚地更是成为守护礼乐火种的最后一方圣地。

中华文明没有断代,仅凭这一点楚庄王功不可没。

这就是大楚庄王——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征南海,训及诸夏。

综合评分:

德:★★★★★

能:★★★★★

勤:★★★

绩:★★★★★

廉:☆

好,我们有请下一位,秦穆公。”

同类推荐
  • 姑娘你病了

    姑娘你病了

    “姑娘生的琼姿花貌,桃腮杏面,只是身负隐疾,颇为可惜。”“哦?这位公子说话倒是好听的紧,敢问小女身患何病?”“大妈,你更年期。”(新书练笔,轻喷)
  • 盛世集录传

    盛世集录传

    某乃蜀山少主,不吟诗,不练剑,专门搞基建。
  • 公子好状元

    公子好状元

    大争之世,风起云涌,群贤辈出。有学问如夜空明星的文士老先生周游列国求学问学治学。有豪勇可携百石之弓的白甲女子将军逐敌千里不让须眉。有谋略深远如草灰蛇线的庙堂能臣为万世开太平。也有那无数埋骨他乡的无名小卒死战到底半步不肯后退。……更有那位丰神如玉自污二十年一朝名动风流意气独占八斗的谢家公子。(本书慢热,入坑请谨慎。)
  • 李鸿章:甲午之殇

    李鸿章:甲午之殇

    小说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背景,真实再现了战争前后清王朝的社会、宫廷、官场、外交、战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作者以至情至性的悲悯情怀,围绕主人公李鸿章,展开了一幅末世王朝的立体画卷:堂堂大清帝国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臣子李鸿章肩负重任,一面是慈禧太后的挥金如土,一面是中日战败后的屈辱求和、割地赔款,他夹在其中委曲求全,苦苦支撑着风雨飘摇中的末世王朝……
  • 穿越原始创辉煌

    穿越原始创辉煌

    考上重点大学的罗涛终于踏上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然后……就彻底改变了。
热门推荐
  • 武帝绝巅

    武帝绝巅

    一剑舞风云,一拳碎星辰!少年不甘平庸,努力走上武之绝巅!
  • 我不会给你写信

    我不会给你写信

    一次偶然的相遇,女孩曾思羽结识了与她放学同路的学霸少年姚远,相似的爱好和共同的话题让两人成为朋友。对两人而言,短短三站地的相处,却是生活中难得的开心时光。可随着升学考试的逼近,姚远从曾思羽的生活中消失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困难和迷茫,但也总会有一些温暖陪伴在身边。
  • 风吹落叶

    风吹落叶

    茫茫人海与你相遇,打破了我恒定不变的日常和预想的未来。你之于我忘却孤单,放弃死守,甘于冒险走完往后余生。
  • 新纪元之灵动天下

    新纪元之灵动天下

    末法时代过去近千年之后,人类从动能时代转变成灵能时代,虽付出惨重的代价,在黑暗种族和变异妖兽的虎视眈眈之中生存,但经过千年的沉淀之后,灵能与科技完美结合使人类再续巅峰时代。
  • 三五七分

    三五七分

    江南芜城,水乡人家,是众多富甲之人的聚集处。相传有一位江湖大盗藏匿于此,有一侠客萧回决定来此地一探究竟。
  • 古文小品咀华

    古文小品咀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看见风来过

    我看见风来过

    我看见风来过,伴随着阳光和温暖。
  • 我说出了风的形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说出了风的形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对文学活动的回忆,对诗歌艺术的探索,自己的文化立场和人生体悟;大到世界文化潮流,小到一个生动的文学关键词,本书读来趣味盎然。
  • 系统之盗取天道意志

    系统之盗取天道意志

    魂穿入异界的姜辰意外融合了天道意志的一部分,却发现天道正被蚕食,自己凭借一小部分天道无意中捕获游走于诸天的系统,于是,“叮!宿主成功吞噬天道意志,获得十万点贡献值!”“警告!天道意志本源暴动!建议宿主自我了断规避天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