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88300000074

第74章 湛阪之战

公元前558年,晋悼公去世,其子公子彪继位,是为晋平公。

晋平公这个人好大喜功,喜欢找存在感,行事不羁,和稳扎稳打的晋悼公大相径庭,他的理想也很别致——享受父辈艰苦奋斗换来“天下不能与之争衡”的红利。

安葬完晋悼公、迅速提拔了几个大臣后,晋平公急急忙忙的去干另外一件他认为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这件事情关乎他的荣耀和威严,简单点说,就是要会盟。

公元前557年春,晋平公安排好工作以后,就迫不及待沿黄河而下,和鲁襄公、宋平公、卫献公、郑简公、曹成公、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等诸侯在湨(jú)梁会见。

湨梁(今河南济源市西)是当时很有名的一个地方,《尔雅?释地》有曰:“梁莫大于湨梁”,湨,水名;梁,堤也。

也就是说,晋平公选择的是在黄河刚刚竣工的、号称最大的一处堤坝来会盟诸侯,除了彰显晋国巨量的政治和经济财富、炫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外,还是有大动作的,这个动作就是再次重申“同讨不庭”。

换句话说,就是共同讨伐不忠于盟主的人。

很明显,现在的盟主就是晋平公他自己。

但还是有个国家的国君“不忠”,没有来,这个人不说我们也猜得到——齐国国君齐灵公。

自己不仅没来,还安排了一个名不见经传叫做高厚的大夫参加,很明显是不尊重晋国,晋平公感到有点失落,准备在大会上针对齐国好好羞辱一番。

首先,在会上,晋平公就下了一道命令,要求诸侯退回互相侵占的土地,以此试探诸侯们的态度,同时也掂量下自己威信如何。

在所有中原诸侯中,齐国攻占他国领土最多,如果齐国表示赞同,首当其冲损失最大,其他国家均有获利,而晋平公也可凭借此举,趁机获得外交上的绝对话语权。

诸侯无异议,决定照办,晋平公很满意,用眼神瞟了瞟高厚,高厚也表示赞同,晋平公更开心了,第一次亲身体验权力带来的那种美好和满足。

在一片掌声中,晋平公很幼稚的错误理解了一点——高厚仅仅是来参会的,是没有表决权的,回了家都不作数的。

会议的第二项,晋平公又命左右拘捕了邾宣公和莒犁比公,理由也很简单——这两个国君“通齐、楚之使”,严重破坏联盟团结,抓起来作为典型批评,以儆效尤。

在座诸侯纷纷表示赞同,表示要认真吸取教训,以典型来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邾宣公和莒犁比公感到很纳闷——本来就是齐国的属国,不通齐通谁?

很显然,邾宣公和莒犁比公在政治敏锐度上远远落后于齐灵公,竟然堂而皇之的来到湨梁参会,成了晋平公立威诸侯、贬损齐国的借口。

晋平公要让诸侯们明白,“通齐、楚之使”就是表明了同联盟决裂,拘捕邾宣公和莒犁比公也是给诸侯们一个警告。

会议很顺利,晋平公也得意洋洋的享受权利带来的快感。

意气风发的他也突然有个积极的、务实的想法——决不能将本次会盟开成吃吃喝喝的茶话会,也不是非常枯燥的工作会议,而是赏心悦目的宴会。

于是,在颁布了两道命令之后,晋平公便在宴会中安排了一场类似才艺表演类的节目——让诸侯国君们陪同而来的大夫们舞蹈,并且做了“歌诗必类”要求。

说简单点,就是要歌功颂德,除了表达各国的风土人情,最为重要的,是要在选曲方面表达对晋国的尊崇之意。

轮到齐大夫高厚表演时,高厚很为难,对从来没参加过如此高规格会议的他来说,选曲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

但高厚不怯场,之所以叫高厚,是因为他的名字深刻阐述了“不知天高地厚”的隐喻——在其他大夫歌功颂德唱红歌的同时,他估计是采选了类似“小苹果”之类通俗唱法(“诗不类”),全场哗然,爆笑如雷,一度让会盟氛围失去控制。

晋中军将荀偃没有笑,因为很生气,向晋平公怒道:“齐国果然有二心。”

晋平公本想选了好地方,选了好时辰,议了好事情,最后皆大欢喜,没想到高厚给他来了这么一出拆台的戏,顿觉颜面无光,但事关盟主气度,忍住脾气没有发作,还给高厚一个弥补的机会——“使诸大夫盟高厚”。

高厚虽然“不知天高地厚”,但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很分明,见晋平公给了他这个难得的机会,感觉又是在挖坑,于是找了个上厕所的借口,偷偷溜走了(“逃归”)。

晋、齐关系就这样彻底决裂。

湨梁会盟再次验证了一位伟人的观点——“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虽然在湨梁会盟败了点面子,但毫无疑问,此次会盟仍然是各诸侯国对晋国霸业继续肯定的一次会见,晋国的强大甚至影响了一些亲楚国家,许国便是其中。

许国本是楚国附庸,本来在河南许昌立都,后来遭到郑国的不断逼迫,于十余年前将国家迁到楚国的叶地。

如今见晋平公溴梁大会诸侯,许灵公又感叹楚弱于晋,便萌发了归附晋国的打算,并且自作主张向晋国提出迁都申请。

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

晋平公力排众议,同意了许灵公的申请。

但许灵公这一独裁做法遭到许国众大夫的一致反对——郑、许二国世仇,在郑庄公时代,许国便是郑国时常挂念的一块肥肉,多次联合其他国家攻许,曾经一度沦为郑国附庸。

对于许国来说,真正的朋友只有一个——楚国。

历代楚王对许国关照有加,楚共王甚至不惜与郑国结隙,也助许国打赢官司,后来甚至将楚国方城外重镇叶地(在今河南叶县旧县乡)交于许国,助其迁都,以避郑国的淫威和攻击。

对许国来说,许灵公向晋国提出迁,是过河拆桥不靠谱的事情,也是撕破楚国羽翼,暴露在郑国兵锋下的灭国之举。

最终迁晋未果。

许国的出尔反尔,让晋平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同年(公元前557年)六月,晋平公亲自带兵进攻许国,驻军棫林(今河南叶县龚店乡汝坟店西南)。

郑国资深亲晋派子蟜知道消息后,极力怂恿郑简公带兵赶到棫林同晋军会军,以便从小培养其亲晋背楚的爱国主义思想。

九日,晋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晋平公亲自率领,驻军许国函氏(今河南叶县西北);另一路由中军将荀偃和下军将栾黡率领,以报复秦、楚攻打宋国扬梁的战役为由,进攻楚国。

毕竟楚国有效的外交手段,也很有效地阻止了许国投入晋国的怀抱。

而攻打楚国,似乎也成了晋平公延续霸业的试点工程,威慑中原诸国的项目之一。

相反,晋以一国之军独进,也没引起楚康王重视,仅仅派遣公子格率师迎敌。

在今汝河南、沙河北,有与二河平行的一山一水。

山名巴山,即今平顶山红石寨山到焦赞山的一纵山脉。

水名湛水,即今纵贯平顶山市区的湛河。

湛水北岸到巴山山腰的长坡地,名“湛阪”。

湛阪背靠巴山、北通洛阳、东接郑国、俯望叶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得知楚公子格率军前来,荀偃果断将大军驻扎在湛阪,以待楚军。

如果楚军来战,大军必须渡过沙河,然后仰攻接战,不利;如果不幸落败,撤退的楚军还要再次渡过沙河,才能安全撤回,不利。

所以,晋联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公子格来说,似乎没有那么多的考虑,因为他很勇敢,勇敢的面对晋军发起了冲锋。

但勇敢并不代表会胜利。

于是,晋军居高临下,面对从叶县方向过来的楚军,一个俯冲便将楚军冲散,大败楚军。

楚军仓皇撤退,晋军不依不饶,并乘胜向楚国纵深地带进攻,一直打到楚方城下。

楚方城这个名字我们还不是很熟悉,本着地理是造就历史走向最重要因数的觉悟,我们再次打开中国地形图(非地图),看到在南阳盆地东北方有一处地势平缓的开口,开口西面山脉就是伏牛山余脉,东面便是桐柏山余脉。

如果用城墙将这个开口封起来,那么便会形成一个封闭的盆地,楚国可凭借地缘优势,进可攻、退可守。

楚文王也是这样想的。

楚文王北上兼并南阳盆地诸国之后,便在此开口险要处筑起数座一里见方的小城,用以控制隘口。

然后又大兴工事,从这些小城分别拉出城墙,形成历史上最早的一段长城,与两侧的伏牛山余脉与桐柏山余脉相接。

经历代楚人不断修葺加固,形成连绵不断的城防,与数座小城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为楚国最重要的纵深防御工事。

这个完整的防御工事被《吕氏春秋?有始》称为“方城”,与大汾(现山西灵石南关镇)、冥厄(现河南平靖关)、荆阮(河北紫荆关)、崤(函谷关)、井(井陉关)、令疵(现河北喜峰口)、句注(雁门关)、居庸(居庸关)等八关并称为“天下九塞”。

当年楚成王就是凭借方城,阻挡了以齐桓公为首的八国联军的南下,如今楚人又凭借方城,将晋联军阻挡其外。

许国迁居的叶地,原是方城之外的屏蔽重镇,许国迁都叶地后,成了除郑国之外,楚国最重要的缓冲要地,许国自然也就成了承担着为楚守卫方城之外的责任,这也是许灵公不愿寄人篱下,欲搬迁到晋国的原因。

晋荀偃大败楚军,以为许灵公会重新考虑归属问题,结果许灵公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觉得自身实力不济,迁到任何地方都只是一只丧家犬,还不如老实呆在楚国门口看家护院,好歹落个好名声。

荀偃见许国不为所动,被许灵公的决心所感动,大军凯旋而归时,捎带“伐许而还。”

此战史称“湛阪之战”。

相比以往中原诸侯常态化以多欺少的伐楚战役来说,湛阪之战只是晋、楚之间,一场小规模的正面局部冲突,对于楚国来说,不计一战之得失,并且许国仍然坚定的留在了楚国的阵营,势力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此战也并非像一些书中大张旗鼓的渲染那样,晋军一路南伐,一直攻入方城之类,大肆劫掠、攻取诸城邑,毕竟天下九塞之名不是浪得虚名。

真正楚军败的唯一原因,只跟一人有关——楚康王。

晋、楚二国至晋文公、楚成王以来,为争夺霸主之位,对中原地区频繁进行战争,时间跨度长达80年,可谓战无虚日,严重耗损了两国国力。

楚康王敏锐的认识到,与晋争霸的同时,还得花很大气力应对吴国从东面对楚国的不断骚挠和侵袭,两面作战导致广大将士苦不堪言。

严峻的形势,促使楚康王不得不想办法寻找出路,以尽快打破这种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僵局,而结束这种僵局,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放弃与晋争霸。

湛阪之战之前,楚康王对晋已怀退怯之意,对北上中原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他决定罢兵修养,恢复国力,静待中原局势突变。

湛阪之战是晋、楚二国之间最后一场战争,也是春秋战场的一次转折,由于楚国败绩,它又被史学家描述成一场意义非凡的战争。

在我看来,湛阪之战的意义仅仅是一场春秋无义战其中的一场罢了。

战后,中原政治军事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晋、楚二国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伸向了动荡的东方。

而处在东方的齐国,正在不断挑衅晋国底线。

同类推荐
  • 夏武皇朝

    夏武皇朝

    夏国危在旦夕之际,是灭亡?还是涅槃?历史的车轮会让世人惊叹,侠客挥剑,血溅三尺。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 世道人心

    世道人心

    什么叫世道,那原是古人所云圣王的治世之道,也是按照国人的传统理念所构建出来的一种理想的生存环境。……当圣人不再成为圣人,他们的治世之道也同时不再为人们所乐道。世道变了,变得如此之快!它将生活干其中的人们也一同裹胁了去。以前,人们追求的崇高精神正日益被万能的金钱所奴役,过去的革命理想变成了金钱拜物教。世道之变所形成的新风气正在侵蚀着人们的心灵。由世道之变而来的世风之变,在今天正渐渐演化为一种人心的跌落与更督。今天,说世风日下,还多少有些厚古薄今,但是说人心不古,恐怕没有多少人不同意了…
  • 驯漠少年

    驯漠少年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驯漠少年大战河西。西汉帅才霍去病,沉睡了二千多年,却突然苏醒……
  • 北凉银杏飘

    北凉银杏飘

    在北方的草原上天狼部族的将领质问着可汗“可汗,我部已经有实力南下了,为何你要阻拦。”天狼可汗望着南方那棵巨大的银杏树“因为,那棵银杏,叶子还没落”在国都,六岁的皇子问自己的父皇“父皇,为何你登基要跑那么远去北方啊”刚刚继承大统的新皇望着北方的天际线说了同样的话“因为,银杏叶子未落啊。”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在民间流传、广受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民间故事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活泼,想象奇异,蕴涵着对勇敢、乐观、善良等情操的褒扬……
热门推荐
  • 君临大夏

    君临大夏

    蓝星新时代以来最年轻的武道宗师君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空难,穿越到了一个史书上从未记载过的时代——大夏。…………时逢南北朝覆灭,天下归一,夏朝治世三十载,煌煌盛世,如日中天,然而在这之下,又有无限汹涌的暗流和波涛:关陇权贵,山东豪族,江南侨望,瓦岗聚众,五湖水寨,七省绿林,九州百姓……庙堂与江湖,贵胄与刍狗,烟尘将起,波诡云谲,长白的一点星火,将要燃起大夏万里的浩瀚江山……也就是在这时,河北襄城一座小院的房间里,君羡茫然地睁开了他的眼睛……
  • 冷艳贫女惹人爱

    冷艳贫女惹人爱

    她是夏日里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白莲,也是冬日里透着刺骨凉意的寒冰。江湖险恶,血海仇深,谜团重重,到底谁能陪她经历一切,靠近她,温暖她……
  • 曲剑闲侠

    曲剑闲侠

    一本曲谱,一把剑,一份纯情,一眸间。旧的爱恨情仇,新的是非恩怨,侠骨与柔情,荣辱一曲间。十五年前灵兰教发生内乱,镇教秘籍七星离魂诀流失不见。十五年后的小青年,在尔虞我诈的江湖纷争中,凭着淳朴与坚毅,机缘巧合的领悟出书中神奇的力量,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与各种阴谋阳谋斗争,逐渐磨练出新的侠义精神,除暴安良,扶弱勤王。
  •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小经典系列)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小经典系列)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且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以谈文论艺为主,收入《狄更斯》、《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等名篇和《鲁德亚德·吉卜林》等备受争议的文论,加上《为英国式烹调辩》一类轻松的小品文,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奥威尔作为文学评论家的风采。
  • 天上天下大罗天

    天上天下大罗天

    天下无论人鬼皆为凡,天上无论人鬼皆为神,各路豪杰为得长生争得你死我活,也有寒门修士卧薪尝胆,只为夺得那天下第一的名号,有神灵为了心中信仰屈居人间,只为谋得昊天大道,我荆浩然一介凡人怎么活?苟活呗!
  • 卡上多了三个亿

    卡上多了三个亿

    有钱做什么?钱生钱?迎娶白富美?买豪车?定居美利坚?……Nonono蓝天救援队缺一辆直升机买!谁家的孩子被拐卖了建DNA识别库!找到他的家人为止!王家的媳妇遭受家暴那就找最好的律师,让他老公进监狱!萌妹子想养一只二哈那就买套别墅供它拆家前面很虐很毒…后续很爽很得劲…读者群:1030914724,欢迎各位读者大大不吝赐教!
  • 魂王破世

    魂王破世

    凌叶,一个天才,十三岁行魂觉醒时失败后沦为他人的笑柄,而后无意中得到大神魔拉夫的魂灵,从此走上他心中的武者路。
  • 吃货大财迷

    吃货大财迷

    总有一天,我要骄傲的告诉这个世界,我是个吃货,我是个传说!
  • 种下一棵世界树

    种下一棵世界树

    这是一个想平凡主角忽然踏入异世界的故事,这里势力纵横天才辈出,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主角已经拿到了成为世界之主的门票!
  • 生存在崩坏世界

    生存在崩坏世界

    杨戬,本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本分小市民,然而随着一场交通事故,他莫名来到了一个处处充满危险处处充满绝望的世界。为了生存下去,他开始不断蜕变成长,挣扎在这片苦海之中。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带领身边的人找到那条通往回家的道路,然后回到父母身边。不管经历多少痛苦多少磨难,都决不放弃,不放弃未来,不放弃希望!